s 閱讀頁

第五節 百家各姓曆史及起名參考(二)

  1.起源

  陳姓祖先是舜的後代。東周初年,舜的第34代孫媯滿,被周武王姬發追封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媯滿死後,諡號“陳胡公”,後人稱胡公滿,其子孫就有人以國名為姓。因此,陳胡公就被認為是陳姓的始祖。此外,北魏孝文帝時期,北鮮卑族的三字姓“侯莫陳氏”被改為單姓陳。唐朝,丘茲王後裔白水貴在內地做官,改姓陳。這是陳姓的另外兩個來源。

  2.遷徙與分布

  (1)最早因陳國內亂,陳姓子孫多次向外遷移:陳袁公之子避居陳留,陳泯公長子陳衍避居陽武,陳泯公次子後裔定居河南固始,這一支稱為固始陳氏。

  (2)東漢時期已有陳姓居住在潁川(今河南省禹縣),形成了潁川陳氏的一支。

  (3)唐代時,中原陳氏有兩次南遷福建。一是唐高宗時陳政率兵入福建平息叛亂。二是潁川陳實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今福建同安,其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

  (4)南宋時陳氏開始移入廣東;明朝末年陳氏入台。福建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台灣,為陳氏入台始祖。

  3.陳姓名流

  從胡公滿開始,數千年的繁衍使得陳姓遍及中國大地,陳姓名人紛紛湧現:領導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漢初名臣陳平運籌帷幄,協助劉邦取得天下;西晉曆史學家陳壽,留下了不朽的《三國誌》;唐朝高僧陳玄奘,漫漫西行獲得了“真經”。近現代陳氏名人則有民主革命家陳天華、愛國華僑陳嘉庚、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始人陳獨秀、共和國開國元帥陳毅等等。

  4.起名參考

  “陳”姓曆史名人中較好和較有特色的名字如唐代文學家陳子昂,“子昂”,意即有學問的男子,昂首挺胸,表現了名主精神振奮的氣勢,“子昂”二字選得好;南宋詞人陳人傑,名主自稱人傑,表現了其對自我的評價和做人的追求;清末浙東三傑之一陳虯,“虯”,虯龍,古代傳說中有角的小龍,人名中用“龍”字的很多,這裏用“虯”就避免了和許多人用“龍”字造成重名,“虯”字用得好;清末英雄陳化成,姓名連起來意即陳可化為成功,“化成”二字搭配得好;現代語言學家陳望道,以“望道”為名,表明名主期望追求真理,探索新方向,開辟新道路,“望道”二字組配得好;解放軍高級將領陳再道,以“再道”為名,也表示要拋棄舊的道路,將走一條新的道路,“再道”當然是指社會的變革,“再道”二字組合得也很好;愛國民主人士陳銘樞,名字表示銘刻於中樞,表達了名主高尚的理想與心願,“銘樞”二字很獨特,組合得也好;曾任上海市委書記的陳丕顯,“丕”,大的意思,“丕顯”,即大顯,以“丕”為名,選字好,意思表達得也很含蓄;人民解放軍大將陳賡,“賡”,繼續的意思,起單字名“賡”,表示名主將永不停歇,堅定地走下去,名字給人以無限想象的餘地;曾任浙江省領導的陳奇涵,“涵”,包容、涵蓋之意,起名“奇涵”,表達名主能容納百川,達到海涵,“奇”字用得好;兒童文學家陳伯吹,人名中用“吹”字的很少,這裏不僅用了“吹”,而且要大“吹”(伯在同行中代表大),這裏的“吹”不是貶義,而是鼓吹、大造輿論,“吹”字用得好;電影評論家陳荒煤,煤燃荒原,熊熊烈火,名字表達了革命者的氣勢和誌向;現代中國醫學家陳無咎、法學家陳體強、劇作家陳大悲、陳白塵、篆刻家陳巨來,這些人名用字獨特,內蘊豐富,也值得“陳”姓人起名時參考。

  “陳”字由左“阝”和右“東”組成,拆姓起名可叫陳東或陳爾(諧音耳)東。和“陳”同部首的字有阡、陽、陣、階、際、陸、隴、陌、陶、陪、隆等,這些字都可為“陳”姓單字人名,也可將其組成雙字名,如叫陳陣阡、陳階陽、陳際陸、陳陌隴、陳陶陪、陳阡隆,等等。

  “陳”的同音字有臣、塵、辰、沉、晨等,這些字組成的詞有的可諧音為陳姓人名,如“臣”字組成的臣民,“辰”字組成的辰光,“沉”字組成的沉靜、沉重,“晨”字組成的晨光、晨曦、晨星、晨鍾,都可諧音成為“陳”姓人名,如叫陳民、陳光、陳靜、陳重、陳曦、陳星、陳鍾,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叫陳民生、陳光烈、陳靜波、陳重健、陳曦照、陳星燦、陳鍾銘等等;但是上述同音字中組成的詞,有些則不宜用於“陳”姓人名,如用鮑、豹和構、夠字為名,諧音就變成了“塵暴”、“塵垢”。若用仕、適、軾字為名,諧音就變成了“塵世”,這是“陳”姓人起名時應該注意的。

  “陳”字除用姓氏外,本身含有“舊”的意思,陳舊、陳腐、陳規、陳跡,這些多指過時、腐朽和已不適用的事物,所以“陳”姓人起名最好不用臼、咎、府、斧、圭、瑰、際、濟這些字,若用,諧音就變成了陳舊、陳腐、陳規、陳跡,這些都是不好的。

  “陳”姓人起名,最好選與“陳”相反的一些詞,如新、榮、昌、茂、盈等,這樣就可改變“陳”字的貶義,換為由“陳”變“新”的褒義。如陳煥新、陳展新、陳又興、陳正茂、陳達昌、陳錫繁、陳必盛、陳榮昌、陳其美、陳日新、陳方開、陳馥墨等,這些名字都很好,值得“陳”姓人起名時參考。

  楊

  1.起源

  楊姓主要來源有兩個:據《唐書》記載,楊姓源自姬姓,其主要有兩支:其中一支以國為氏,而另一支以邑為氏,周宣王姬靜的兒子尚父,被封在一個名叫“楊”(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的地方,建立了楊國。到春秋時,楊國被晉國所滅,其後人為紀念故國從此姓楊。而晉國滅楊以後,將楊分封給了晉武公的孫子突,突被稱為“羊舌大夫”。其後裔叔向,有個兒子叫伯石,字食我。食我以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人稱楊石,又叫楊食我。其子孫便以“楊”作為自己的姓氏,史稱楊氏正宗。

  2.遷徙與分布

  (1)楊姓最早發源於今山西省境內。楊國滅亡後,遺民大多遷入陝西境內以及山西省汾水中遊的霍縣一帶,後來繁衍分布至今河南省境內,成為後代楊姓發展的主流。

  (2)春秋戰國時期,楊氏有族人遷入今湖北、江西、江蘇、安徽等省;漢代時,楊姓已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3)晉、唐時期,是楊氏繁衍鼎盛的時期,楊氏已廣泛分布於江南廣大地區,並以閩為遷移中心;清初楊姓入台。

  (4)從近代開始,閩、粵、台的楊姓入居海外,現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歐洲、美洲、大洋洲的一些國家。

  3.楊姓名流

  楊氏名望世人皆知。西漢的楊雄、東漢的楊修、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初唐詩人楊炯、南宋數學家楊輝、清朝地理學家楊守敬等,都是楊氏家族的驕傲;尤其是在中國曆史上楊家出了許多名將,如隋朝的楊素、楊林是國家社稷的棟梁,而宋朝以楊業為首的楊家將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

  4.起名參考

  “楊”姓曆史名人中較好和較有特色的名字如西漢經學家楊何,以“何”為名,表示疑問或反問,疑問反問什麽呢?留下廣闊的餘地,任你去想象,這個“何”字用得好;北魏平東將軍楊大眼,大眼不光指外形,更有眼睛特明亮、觀察特遠特細之意,此名較獨特;北宋文學家楊億,以“億”為名,表示名主對大數的追求;學者楊時,以“時”為名,表示名主對時光的重視,“億”和“時”都給人以無限想象的餘地;南宋初年農民起義領袖楊麽,“麽”,數目中的一或最小數,名字表示自謙,用“麽”遠比用“一”、“小”好,有韻味;南宋數學家楊輝,此名好在和姓同音字“陽”連起來,意即陽光之輝,姓名組合得很好;哲學家楊簡,以“簡”為名,一切從簡,用“簡”表達了名主的思想理念;毛澤東夫人楊開慧,女士名中用“慧”字的很多,此名好在前邊加了個“開”字,意即開啟智慧,更加聰明、更有大作為,“開慧”二字搭配得好;現代愛國將領楊虎城,以“虎”築城,以“虎”守城,此城可謂雄壯、威嚴,不可攻克,“虎城”二字搭配得好;人民解放軍上將楊成武,以成武為誌向,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名實相符;著名哲學家楊獻珍,以獻出珍寶為己任和理念,表明了名主的大公無私、致力奉獻的精神,“珍”字前邊的“獻”字加得好;古生物學家楊鍾健,名字表明名主鍾情於“健”,這裏的“健”不僅指體魄,也包含思想品格,這也正是名主的做人準則和追求;現代作家楊沫,“沫”,沫子、泡沫,名字表示自謙,極其輕微,不足稱道,“沫”字選得好;劇作家楊村彬,名字表明主人雖為村野之人,但很文雅,彬彬有禮,“村彬”二字選配得很好。此外像楊瀾、楊曉月、楊依依、楊柳青、楊生茂、楊根思、楊益言、楊瑞雪、楊蔚屏等,這些名字也是很好的,“楊”姓人起名時可以此為借鑒。

  這裏還要特別提到“楊”姓的一家人和“楊”姓的一個地名。前者是以宋代名將楊業、楊延昭、楊宗保為代表的楊家將,他們守衛北方、全家上陣、屢立戰功,號稱“無敵”,廣為後代的人們傳頌和讚揚。後者楊家嶺在陝西延安西北,抗日戰爭時期為中共中央所在地,被稱為革命聖地。“楊”姓人若對楊家將和楊家嶺情有獨鍾,也可從此意出發選出恰當的字起名。

  “楊”屬喬木,同類中許多樹均可入楊姓人名,如柳、榆、槐、鬆、柏、梅、桂、桐、楠、樺、榕、樟等,這些樹名可用作單字名如楊柳、楊鬆、楊榆、楊樺等,也可起雙字名如楊柏鬆、楊梅桂、楊槐榆、楊樟楠等等。“楊”樹是最常見、最普通的樹木,它雖不名貴,也不華麗,但高大挺拔,且易於培植。茅盾著名散文《白楊禮讚》,就是讚美白楊的這些品格。據此,可起出許多較好的名字,如楊尚樸、楊立挺、楊幹天、楊誌尚等等。

  “楊”的同音字有揚、陽、煬、洋等,這些字的大部分含義都很好,據此可起出諧音好名。“揚”,含有高舉、頌揚、傳播等意,以此可叫楊帆、楊榷、楊威、楊揚等,也可起雙字名如楊帆遠、楊榷要、楊威震、楊可揚等等。同音字“陽”,主要指太陽,據此可起單名字如楊光、楊明、楊輝、楊燦、楊春、楊剛等,也可在這些名字的前或後加恰當字的變為雙字名,如楊光照、楊明宇、楊耀輝、楊普燦、楊春雪、楊剛男等等。同音字“煬”,指火旺,據此可起名楊旺、楊熾、楊燃旺、楊熾鑄等等。同音字“洋”,原主要指海洋、後演變成指外國人及外國傳來的物,於是有了洋人、洋財、洋奴、洋貨、洋灰、洋油、洋蠟、洋布、洋錢、洋蔥、洋芋、洋白菜、洋柿子、洋嗓子、洋字碼等詞。這樣楊姓在起單字名時,就要盡量避開這些諧音字詞,以免將“楊人”(包括“仁”),諧音讀作“洋人”、將“楊才”諧音讀作“洋財”,將“楊駑”諧音讀作“洋奴”、將“楊尤”諧音讀作“洋油”,如此等等。“楊”姓人起名時要注意這些。

  黃

  1.起源

  關於黃姓的起源,據說黃氏最主要的一支源於嬴姓。少昊的後人、東夷部落聯盟的首領伯益,因功被舜賜姓為嬴氏,他有14支後裔,其中一支為黃氏。黃氏祖先在商末周初建立黃國(今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稱為“黃子國”。春秋時黃子國被楚所滅,其子孫世代以黃為氏。

  2.遷徙與分布

  (1)春秋時期,黃姓人大部分在今湖北境內發展繁衍。到戰國時期,“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被封於今江蘇蘇州,其後代有的就定居於此。

  (2)漢代以後,黃姓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四川、河南等地。晉代時,黃氏開始遷入今福建,並逐漸成為閩南旺族。

  (3)自唐代到宋代中期,黃氏在今湖北、陝西、甘肅、河北、安徽等省發展為大姓。北宋末,河南黃氏南遷至今杭州,成為當地的大姓。

  (4)宋元時期,黃氏稱盛於福建、廣東。明清之際,黃氏遷入台灣,尤其是清代以後,更多的黃姓人遷入台灣,現今黃姓是台灣的第三大姓。

  (5)近代以來,黃姓前往港、澳拓展,還有的遠赴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英國、美國等地。

  3.黃姓名流

  黃氏族人,英傑輩出。春秋時的春申君黃歇,以禮賢下士、門客三千而舉世聞名;三國時的黃蓋因英勇善戰、忠義過人而家喻戶曉。此外,還有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宋代詩人黃庭堅、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近代思想家黃宗羲、民主革命家黃興等,他們在中華民族曆史上美名遠播。可是,仔細考察黃氏的家族史就會發現,黃氏子孫似乎曆來與權無緣,少有公卿將相。

  4.起名參考

  “黃”姓曆代名人中名字較好或較有特色的如三國名將黃蓋,“蓋”既指遮蓋於上麵之物,如華蓋,又含超過壓倒之意,起名“蓋”,表明名主的雄心大誌,很有氣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巢”,鳥的窩,以巢為名,喻己如巢,將從這裏遠飛,定會有大的作為,用“巢”字作名者極少,很獨特;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原姓陸,名堅,父母早逝,家貧無依,有位“黃”姓老人年邁無嗣,見其聰慧乃收為養子,並高興地說:“黃公望子久矣!天賜佳兒,來亢吾宗”,由此陸堅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名與字連起來為“公望子久”,很有意思;清代藏書家黃丕烈,“丕”,大的意思,“烈”,強烈、剛直,起名“丕烈”,表明名主極其剛烈、堅強,這既是名主的性格,也是他的追求;現代畫家黃胄,“胄”指古代帝王子孫,這裏利用了“黃”姓這個字,姓名連起來,表明自己是黃帝的子孫後代,“胄”字選得好,少重名,有特色;現代醫學家黃家駟,“駟”,即駟馬,成語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用“家駟”作名,表明名主如“駟”奔騰,勇往直前,很有氣勢;現代地質學家黃汲清,“汲”,原指汲水,也指汲取其他好的東西,起名“汲清”,意即汲取清澈潔淨的水,泛指汲取一切優秀的東西,“汲”字用得極好;有機化學家黃鳴龍,以鳴叫的龍為名,表明名主遠大的追求和恢宏的氣勢,此名也很有特色;誌願軍英雄黃繼光,也許是受民族英雄戚繼光名字的影響,也以“繼光”為名,表明將以“繼光”為己任,繼承並發揚光大,名字正好表現了名主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繼光”二字選得好。此外,像黃天戈、黃火青、黃河清、黃清源這些名字,也是“黃”姓人起名時可作參考的。

  “黃”姓字不宜拆字組名。與“黃”同部首的字有莫、芙、英、萸、熒、艾等,這些字都可與“黃”姓入單字名,也可將其組成雙字名,如叫黃莫芙、黃萸英、黃熒艾等等。

  “黃”字除用於姓氏外,它還是一種顏色的名稱,由此組成的一些詞如黃柏、黃金、黃花、黃鵬、黃鶯、黃連、黃梅,以及黃燦、黃龍等,可諧音變為“黃”姓人單字名,還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叫黃柏喬、黃金榮、黃花昧、黃鵬鳴、黃鶯語、黃連芳、黃梅雨、黃燦茜、黃龍北等等。

  趙

  1.起源

  趙氏最主要的一支源於嬴姓。形成於西周,始祖為伯益後裔造父。據史書記載,造父是西周時著名的駕車能手,深得周穆王的寵愛。後來,徐偃王叛亂,造父駕車護送周穆王返回鎬京,及時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將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作為封地賜予了他,由此。造父的後世子孫以趙城作為姓氏,形成趙姓。

  2.遷徙與分布

  (1)秦代以前,趙姓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後來,趙國末代君主的兒子公輔,受秦始皇之命西遷,世居隴西(今甘肅天水),並在此發展為大族,故趙姓以“天水”為郡望和堂號。

  (2)秦代末年,真定人(今河北)趙佗建立南越國,趙姓於是在兩廣一帶興旺起來;東漢末年,京師遭董卓之亂,洛陽人趙達為避難遷居江東(今江蘇)一帶。

  (3)唐代時,中原人趙端入閩開辟漳州;五代時期,趙姓人遷入四川、南海;南宋時,河南兩支趙姓人遷徙到江蘇、江西。此後,趙姓在閩、粵一帶生存繁衍。

  (4)清康熙年間,鄭成功之子鄭經派趙姓人去恒春墾田,趙姓從此在台灣繁衍發展。

  (5)清代以後,粵、閩、台等地許多的趙姓人紛紛遷徙到海外定居,現今其大多分布於東南亞和歐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

  3.趙姓名流

  趙氏家族曆史悠久,從不乏名人逸士、將相豪傑。以“胡服騎射”而名垂青史的趙武靈王,由“黃袍加身”而聞名天下的趙匡胤;戰國時的趙括、西漢時的趙充國、三國時的趙雲等。盡管趙氏皇族大都算不上成功的政治家,可趙氏皇族子弟卻是曆代國君中最富才情的,他們的浪漫雅致促成了宋代以後驚人的文化藝術和科學成就。近代以來,趙姓名人也不斷湧現,包括僑居海外的華人在內,趙姓英才既有著名的作家、學者、科學家、金融家、企業家,又有政治、軍事、演藝界的著名人物。如著名的農民作家趙樹理、美國運輸部副部長趙小蘭、豪物利公園市市長趙美心等。

  4.起名參考

  “趙”姓曆史名人很多,其中較好和有特色的名字如三國名將趙雲,《周易》有曰:“雲從龍,風從虎”,用“雲”字作名,喻己如雲,飛渡天空,於是取字“子龍”,字和名都很有氣勢;東漢辭賦家趙壹,“壹”是最小數,又是第一、最優,從“壹”起始,無窮無盡,內蘊豐富;唐代經學家趙匡,“匡”,匡正、扶助之意,以“匡”為名,表示名主博大的胸懷和誌向,“匡”為開口音,聽起來響亮、上口;清末義和團首領趙三多,“三多”,舊常指多福、多壽、多男子,也可指多看、多做、多商量,這裏也可泛指,意即多多益善,用字普通,但蘊意很豐富;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其名意即樸素如初,不粉飾,不做作,真切樸實,正好表現了名主的人格魅力和做人準則;出版家趙家璧,名字起自成語“家徒四壁”,空空如也,表明主人雖赤貧如洗,但將要開辟新的生活,具有一種內在的潛力和創新精神;作家趙樹理,原名“樹禮”,由於受革命思想影響,認為必須打破封建“禮教”,樹立革命“真理”,於是改名“趙樹理”,“理”與“禮”一字之差,卻反映了名主棄舊圖新,對革命真理的強烈向往和追求;愛國華僑趙浩生,“浩”者,浩然大氣,聲勢不凡,其名很好。

  “趙”字繁體字寫作“趙”,由“走”和“肖”兩部分或“走”和“小”、“月”三部分組成。若拆姓氏字起名,可叫趙肖或趙小月,也可諧音叫趙霄、趙曉悅、趙曉躍。與“趙”同部首的字有起、超、越、趨等,這些字都可作“趙”姓單字名,也可組成雙字名,如趙起超、趙起越、趙越超等等。

  “趙”字除用於姓氏外,還含有“超騰”的含義。據此可起名趙騰、趙騰飛等。現代著名新聞工作者趙超構,其名就有超越構建的含義。

  “趙”的同音字很多,如照、兆、詔、肇等。這些字不僅含義豐富,而且大多是褒義,據此可充分運用“趙”的諧音字起名,如叫趙(照)亮、趙(照)明、趙光明、趙耀輝或趙(兆)豐年、趙(兆)瑞雪或趙(肇)新生、趙(肇)啟瑞等等。無產階級革命家趙世炎,其名就是用了“趙”、“照”諧音,表示自己如熊熊大火,要照得世界明亮、熱烈。還有人叫趙漢青,此名用了文天祥的詩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的“照”即是“趙”的諧音;還有人叫趙丹晨,也是用了“照”的諧音,表示早晨太陽初升,紅彤彤地照耀大地,十分光耀、美好。

  周

  1.起源

  據《姓氏考略》記載,周姓源自黃帝時的將領周昌之後。按史書所說,周氏是以國作姓的姓氏。帝嚳,傳說中的一個部族的首領,他的兒子後稷,也就是周姓的祖先,原居於陝西武功,到了他的後裔太王時,定居於周(今陝西岐山),後族群日趨強盛,就以周為他們的部族名,到周文王時,以國為氏,也就開始有了周姓。

  2.遷徙與分布

  (1)周姓起初在今陝西、河南一帶繁衍發展。東漢末時,董卓叛亂,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遷居於今安徽廬江縣。

  (2)西晉永嘉年間,一支周姓遷往姑蘇。

  (3)唐高宗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隨從人員中有周姓將校,是當時福建最早的周氏。僖宗時,河南周姓又有人入閩。

  (4)從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始,福建、廣東周姓遷入台灣。後來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謀生。

  3.周姓名流

  周姓子弟,雅士輩出:推演八卦的周文王、製禮作樂的周公旦,輔佐劉邦、才高智廣的名相周勃、神機妙算的周瑜,宋代的詞人周邦彥、著名的散文家、哲學家周敦頤等等。到了近代,文學家、思想家周樹人(魯迅)是最廣為人知的周姓名人,共和國總理周恩來不僅為中國人熟知,還贏得了外國友人的賞識和尊敬。

  4.起名參考

  在周姓名人中較好和較有特色的人名如漢初大臣周勃,用“勃”字命名,表明名主精神旺盛,生機勃勃,“勃”字用得好;三國名將周瑜,“瑜”,美玉,且有光彩,以“瑜”為名,喻己如“瑜”,光彩照人,名字表明名主做人的美好追求和理念;唐代畫家周防,“防”含明亮、抬起之意,高高抬起,遙望光明,這也正是名主的心願,“防”字用得好,含蓄、有韻味;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敦”,敦厚誠懇,“頤”,保養,起名“敦頤”,意即主人以修身敦厚為重,並以此作為做人的準則和追求,“敦頤”二字表達含蓄,組合得好;南宋進士周去非,名字直白,即要拋棄謬誤,此名很有特色;明代錦州衛周遇吉,其名意為逢遇便吉,“遇吉”二字通俗,組合得好;明末清初篆刻鑒別家周亮工,“工”,此處為長於精巧之意,“亮工”,即善於亮出最精巧之處,發揮其獨特才能,“亮工”二字選組得好;人民解放軍上將周士弟,以“士弟”為名,表明名主積極的進取精神,舊詞予以了新的含義;原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曾任毛澤東秘書,毛平時親切地稱他為“小周”,於是就將原名“周懷求”改名為“周小舟”(諧音“周”),其實“小舟”一名意思也好,雖為小舟,但可泛遊江河湖海,此名很有意味;無產階級革命家周逸群,“逸”,含義頗多,其中有超越之意,“逸群”,即超群,表示名主要擺脫舊世凡俗,幹一番超越一般的大業,這正是名主的人生理念和追求;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此名意即堅信芬芳香馨,要保持純正潔淨的品格,並以此來修煉自己,名字響亮好聽,很有韻味;此外像周予同、周達觀、周而複、周穀城、周星馳、周溶泉、周則成等,這些名字也很好,值得“周”姓人起名時借鑒參考。

  “周”姓字“門”裏不是“吉”字,而是由“土”和“口”組成的,漢語裏沒有這個字,所以不能拆字組名,而叫周土口,也不好聽。和“周”同部首的字有用、岡、同、網等,可起單字名如周用、周岡、周同或雙字名周岡同、周同岡等等。

  “周”字除用於姓氏外,還有環繞、周到、周密、親和、接濟等多種含義。據此,可起名如周波、周濟、周密、周全、周詳、周旋、周廷、周遊、周正、周和、周至等,也可在這些名的前後加恰當的字變為雙字名,如周碧波、周濟民、周甘予、周至密、周有全、周善群、周旋繁、周廷際、周遠遊、周緣民、周克達、周向和、周達至等等。

  曆史上和“周”姓關係最大的是周代,分西周和東周,西周由周武王(姬發)滅商,建都鎬金(今陝西西安灃河以東),東周自周平王(姬宜臼)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共34王,曆時800多年。“周”姓人如果以懷古起名,可叫周崇武、周建鎬、周敬宜、周懷洛等等。

  周口店猿人遺址,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人類文化遺產。若喜歡研究人類的起源與發展,並願以此起名,也可擇取恰當字為名。

  《周易》是中國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中國和世界上的許多人都喜歡和研究這部著作,現在已形成一門獨立學科。如崇尚“周易”,並願以此起名,可叫周易,周三易(“易”有變易、簡易、不易之意)或周經、周傳、周卦、周爻等,或在經、傳、卦、爻前後加上自己喜歡的字,變為雙字名。

  吳

  1.起源

  吳姓的始祖為周太王的兒子泰伯。據說,周太王的第三子季曆的兒子姬昌,有非凡的才能,因而為周太王所賞識和寵愛。泰伯和二弟為能讓帝位順利地傳給姬昌,主動放棄了帝位繼承權,並逃到東吳荊蠻之地。荊蠻人為其義舉感動,紛紛投靠並擁立泰伯為領袖,建立了吳國。泰伯無子,死後由其弟仲雍即位,之後其子孫世代相傳。後來吳王夫差被越王勾踐打敗,吳國滅亡。吳國子孫為懷念故國,在逃亡之際就以國為姓,這就是吳姓的來曆。

  2.遷徙與分布

  (1)西周時,吳姓主要在齊、魯一帶(今屬山東省)繁衍發展。吳國滅亡後,其後代擴大至江西、安徽、浙江一帶。

  (2)隋唐時期,吳姓已經分布寸到大江南北。唐高宗時開辟漳州,吳姓人遷入福建。

  (3)宋明時期,吳姓稱雄於東南;大約在元朝,吳姓移居今香港;明末,福建、廣東一帶的吳姓人前往澎湖列島、台北、高雄謀生。

  (4)明朝以後,吳姓人移居南洋,遷至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等地,近代還有吳姓人旅居歐美。

  3.吳姓名流

  吳氏發起於富饒天國,自古以來,人靈地傑、名人代出。戰國的兵法家和改革家吳起,曾與孫子相提並論;大澤鄉起義的領袖吳廣,建立了張楚政權;唐朝畫家吳道子,被人尊稱為“畫聖”;明朝小說家吳承恩,留下了不朽的名著《西遊記》;《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把中國古典小說的諷刺藝術推向了高峰;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也曾受封為平西王,顯赫一生、名噪一時。近現代曆史上,吳姓人多在科學、藝術界湧現英才。

  4.起名參考

  “吳”姓字由“口”和“天”兩部分組成,拆姓起名可叫吳天或諧音吳添。和“吳”字形體相近的字有昊、杲、曼、邑等,這些字都可入“吳”姓人名,單字名可叫吳昊、吳杲、吳曼、吳邑,雙字名可叫吳杲吳、吳呆曼等等。

  “吳”字除用於姓氏外,還有大聲說話的意思。毛傳:“吳,嘩也。”鄭玄箋:“不謹嘩不傲慢也。”若用此意起名,可叫吳嘩、吳傲或吳非嘩、吳棄傲等。

  “吳”在中國曆史上曾經是國名,一是周朝時的吳,亦稱句吳、攻吳,始祖為等泰伯、仲雍,地處今江蘇淮河流域,一是三國時孫權所建的建業,史稱孫吳、東吳,地處今長江中下遊至東南沿海一帶。“吳”姓人若為懷古或追念祖籍,可起名如吳句、吳攻、吳宗伯、吳祖雍、吳建業、吳起建、吳祖權、吳宗策等等,也可和當時同類國名相連組合成名,如叫吳越、吳楚、吳晉、吳魯、吳秦等等。

  “吳”姓字和有無的“無”字同音而可能出現名字偏差,所以“吳”姓人起名,要盡量避免因諧音產生的負麵影響,最好選由“無”字而引申出含義好的詞為名,比如無窮無盡、無邊無際、無愧無悔,還有無敵、無疾、無瑕、無恙、無庸、無畏等,這樣諧音就變成了吳窮、吳盡、吳極、吳邊、吳愧、吳悔、吳敵、吳疾、吳瑕、吳庸、吳畏,這樣的名字不僅避免了因“無”同音而產生的副作用,而且超出了“無”的限製,表現了極好的含義。

  曆史上不少“吳”姓人起名,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的名字不僅沒有因“吳”“無”同音而出現偏差,反而表達了更好的意思。比如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其父為其起名“承恩”,意即“承皇承恩”,但幾任皇帝都是昏君,令他很失望,於是“吳承恩”諧音變成“無承恩”,就是無皇恩可承,意思好,很有特色;明末醫學家吳又可,“又可”二字簡單明了、好寫好認,諧音雖“無”,但“又可”,姓名連起來很好;現代學者吳虞,“虞”,含猜測、憂慮、欺騙等意,吳姓,諧音“無”,姓名連起來即無憂無慮、無猜、無欺之意,而且“虞”字的下部又是“吳”,姓名中有兩個“吳”字,此名也很好;現代小說家吳濁流,就是沒有濁流,此名也很好;生物學家吳有訓,諧音雖“無”,但起名“有訓”,這名字也好;社會學家吳文藻,“藻”,指華麗的文辭,“吳文藻”諧音就是沒有華麗的文辭,純樸、真實,這名字很好。此外像吳若曾、吳有剛、吳如山、吳問濤這些名字也很好,值得“吳”姓人起名時參考。

  當然,“吳”姓人起名也不要過多地受此限製,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起出理想的名字,因為名是名,姓是姓,名和姓在含義上並非都要求有必然的聯係。

  徐

  1.起源

  一般認為,徐姓來自贏姓,為顓頊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的後裔。夏禹時若木被封於徐(今江蘇省宿遷市),建立徐國。周穆王時傳至32世孫徐君偃,頗得百姓擁護,國力日益強大,後來徐君偃自稱偃王,穆王派大軍前去鎮壓。徐君偃不忍讓生靈塗炭,於是主動收兵,棄國出走,躲到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一帶,結果被楚國軍隊所敗。其後周穆王封徐偃王的兒子為徐子(即子爵)。公元前512年,徐國被吳國所滅,其後代便以國為姓。

  2.遷徙與分布

  (1)徐姓最早在今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安徽省泗縣以及今安徽省鳳陽縣一帶繁衍發展。

  (2)漢代時,徐姓已經遷徙於北方的廣大地區,尤以山東徐姓繁衍得最為旺盛。

  (3)徐姓大舉南遷始於魏晉時期;隋唐時期徐姓在我國南方又有了進一步的繁衍;宋末,徐姓人由今江西遷往福建。

  (4)元代時,徐姓主要繁衍於今廣東的豐順、海豐、梅縣等地區。

  (5)從清代開始,今福建、湖北及什灣徐氏有不少人走出國門到海外開拓事業,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歐美等一些國家。

  3.徐姓名流

  三國時的徐晃、徐盛;唐代名將徐懋公;五代文學家徐鍇、畫家徐熙;明朝的中山王徐達、書畫家徐渭、旅行家徐霞客,還有編著《農政全書》的著名科學家徐光啟。近現代曆史上,徐姓名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近代革命誌士徐錫麟、共和國外國大將徐海東、著名畫家徐悲鴻等都是光耀徐氏的楣門精英。

  4.起名參考

  “徐”姓名人中較好的名字如元代散曲家徐再思,一思再思,名字突出強調“思”,因為一切真正的言行均始於“思”,由“思”支使,“三思而行”也是這個意思,名字表明名主對“思行”的深刻認識,並以此處理事物,此名很好;明代科學家徐光啟,以“光”喻己,用“光”開啟一切,給人間送來光明,此名表達名主為人的良好心願,“光啟”二字選得好;明代文學家徐渭,名“渭”,取自古人“涇濁渭清”之說,常用此喻人之品格,“渭”指清,表示名主為人清明,“渭”字用得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徐錫麟,“麟”,常喻品德高尚,起名“錫麟”,表示期望成為品格高尚的人,用比喻起名,含蓄有加;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所以用此名,是從悲酸生活經曆而來,徐先生從小喜愛繪畫,但因家庭貧困,交不起學費,常遇冷落,有一次漫步街頭,想起抱負難以施展,不禁悲從心起,猶如鴻雁哀鳴,於是將原“壽康”之名改為“悲鴻”,以哀鴻自勵,從此發奮繪畫,此名含義深,能激勵名主,用字又很獨特,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無產階級革命家徐特立,原名徐懋恂,十六歲時乘船外出,遇見有人對船工蠻橫,這使他極為不平,為使日後科舉及第任官不欺百姓,於是取“特立獨行,高潔自守,不隨俗流,不入汙泥”之意,改名“特立”,以此作為其人生座右銘,很有特色;無產階級革命家、人民解放軍元帥徐向前,原名“象謙”,後改為諧音“向前”,意即向前、向前、永遠向前,用字雖直白,但很有氣勢,內涵努力向前、奮鬥不懈的勁頭和精神;現代作家徐懋庸,原名茂榮,後改為“懋庸”,“庸”,平庸,“懋”,勸勉,意即勉勵自己做個平庸之人,表明名主的自謙和為人之道,名字用字特殊,很有個性。

  “徐”姓人若為懷古或尋根拜祖起名,可從上述起源的記載中擇取恰當字或加字組成。

  和“徐”同部首的字有征、徹、彷、徑、衍、律、循、微等,這些字都可成“徐”姓單字名,也可將其組成雙字名,如叫徐征徹、徐循徑、徐彷律、徐衍微等等。

  “徐”字除用於姓氏外,還含有緩慢的意思,據此可起名叫徐徐、徐遲、徐漫(諧音慢)、徐馳或徐疾行、徐也迅等名。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