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傳統習俗起名方法

  一、窺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本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命題,但從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它與人的姓名毫無關係。然而在命理學家眼中,陰陽五行不僅與姓名關係密切,而且還製約著個人一生的命運。在他們看來,如果一個名字的陰陽數理不完全平衡,就要設法使其平衡。比如已知姓氏的陰陽數理,可起一個與之對應的名字,以適應陰陽平衡這一規律。簡言之,就是陽盛取陰名,陰盛取陽名,相互補充。如一位姓劉的男子易動不寧,另一位姓李的男子膽小氣弱,這就是他們陽氣太盛或太弱的緣故。起名時就要為劉姓男子起一個在數理上都是陰性的名字(如文、靜等),為姓李的起一個陽姓的名字(如山、龍等)。

  這裏所說的陰陽,是指萬物中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麵。在自然界中,上和下、前和後、天和地、山和水、明和暗、熱和寒、燥和濕、表和裏等,都是對立的;在人類社會,男和女是對立的;在數字中,單數和雙數是對立的。對立的兩個方麵就構成了陰陽。其中,上、前、天、山、明、熱、燥、表、男人、單數都屬於陽,地、水、暗、寒、濕、下、後、裏、女人、雙數都屬於陰。同樣,人的姓名根據所用漢字的實際意義和筆畫,也可以確定其陰陽。其中,姓名所用漢字的含義又稱為“理”,筆畫多少又稱為“數”。

  根據這種觀點,姓名中的“理”和“數”如同萬事萬物的陰陽一樣,都要有一個合理的搭配和平衡,如果缺乏這種搭配和平衡,就要設法給以調整,以適應陰陽相輔相成的基本規律。一個名叫王芳的人,從名字的字義上分析,“王”一般指男性,在“理”上屬陽,但因是4畫,在“數”上又屬陰,因此“王”字是理陽數陰;“芳”指花草,在“理”上屬陰,但因筆畫是7,在數上又屬陽,因此“芳”字是理陰數陽。以理陽數陰之“王”配理陰數陽之“芳”,陰陽平衡,這就是命理學家眼中所謂的最為理想的名字。

  事實上,如果把人們的名字分出陰陽來,看其數理搭配是否平衡,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起名時也不可能顧及到這種搭配。五行起名法起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而且影響深遠。魯迅在《故鄉》裏曾描述第一次見到閏土時的情景:“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紀,閏月年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閏土”這個名字,就是根據五行起名法起的。

  五行,即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在古人看來,天地萬物都是由這五種物質組成的。如人有肝、心、脾、肺、腎五髒,方位有東、西、南、北、中五方,顏色有青、赤、黃、白、黑五色,道德有仁、禮、信、義、智五常,這些都可與五行聯係起來。肺、西、白、義屬金,肝、東、青、仁屬木,腎、北、黑、智屬水,心、南、赤、禮屬火,脾、中、黃、信屬土,等等。

  命理學家認為,五行之間有相生相克的關係。五行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是指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最初,人們運用五行學說的相生關係來代表父子之間的關係,顯得井然有序、符合道理。其方法是采用五行相生的順序,取帶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為名,按家人長幼順序代代相承。唐代人畢構,6歲能作詩文,20歲考中進士,做官也政績突出。《唐書》中有他的傳,說他整個家庭的名字就是用五行學說來起的。畢構的名字是“木”字旁,他的兒子名叫畢炕,用的是“火”字旁,他的孫子叫畢增,用的“土”字旁。宋代宰相張浚,字屬水,所以要給兒子起一個屬木的字,故其子名張拭,張拭名屑木,其子應以火名,故張拭之子名叫張焯。朱熹的父親名叫朱鬆,名字用“木”字旁,朱熹的名中帶四點,其五行並非是水而是火,因為4數對應天幹丁,朱熹的兒子叫朱在,“在”中內有土字旁。一家三代,木生火,火生土,次序井然。

  一般情況下,五行之間都是處於平衡狀態的。從這一基本原理出發,命理學家認為人的姓名也可以由五行來劃分,如鍾、錢等姓屬金,楊、李等姓屬木,江、黎等姓屬水,耿、炎等姓屬火,垣、墨等姓屬土。同理,名字中剛、利等字屬金,藝、營等字屬木,鮮、雲等字屬水,明、昌等字屬火,山、珍等字屬土。

  如果人一生中五行偏缺,就要想辦法通過姓名來進行補足。補足的方法一般是姓名中使用表示五行的字,或者含有五行字義的字,或者通過計算姓名用字的“數”(筆畫)與五行相符。如一個姓劉的人姓氏屬金,如果命裏缺土,起名時選一個帶“土”或能與“土”聯係起來的字就可以了。

  另外,數字也可以用五行來區分,其中4、9屬金,3、8屬木,1、6屬水,2、7屬火,5、10屬土。當從字麵和字義上都無法確定姓名的五行時,就可以用計算姓名筆畫數的方法來確定五行,並進行補缺。

  命理學家判斷人一生中是否五行偏缺的方法,主要有相麵法、診斷法和推算法等。其中相麵法即通過觀察體形、舉止、氣色、聲音等來確定五行所屬。他們認為,人的氣色和體形是有差別的,臉色發青、身材瘦長的人屬木形,臉白而方正的人屬金形,臉黑而肥圓屬水形,臉赤而尖露屬火形,臉黃而敦厚屬土形。此外,就性格而言,清高有仁義之風的人是木形人,嚴肅講義氣的人是金形,圓通有理智的人是水形,急躁但不失禮的人是火形,敦厚守信的人是土形。

  至於通過診斷來判定人的五行的方法,即用望、聞、問、切等方法來確定五髒之氣的盛衰,若肝陰不達則缺木,心火過盛則缺水,等等。

  另外,用推算法來看人的五行命運,主要方法則是算“八字”。因此又稱作“五行四柱起名法”。“生辰八字”就是古代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為“四柱”,配以天幹地支,每項兩個字,合“四柱”的幹支共為“八字”。

  當算出生辰八字後,根據其缺欠,取五行中水、火、木、金、土相應的一個字來補救。如八字中缺金,可用“鑫”字來補;八字中缺水,可用“淼”字來補。某吳姓人為其新出生的兒子起名,通過生辰八字分析得出新生兒的五行中金氣旺盛,推算他的性格過於剛硬,需要強火製金來生土固本,五行法起名為吳炳堅。丙的含義為甲火,又有“火”字旁助威,“炳”之火可謂大火。“堅”字帶“土”,說明土厚實,大火克金生土,有利於四柱五行中和,調節本人運氣。

  陰陽五行學說的盛行,使人們把一生中的榮辱禍福係於五行生克上,所以在起名時,借以求得陰陽盈虛的調和,剛柔相濟,可以在一生中逢凶化吉,一帆風順。

  把人的姓名與陰陽五行聯係起來,以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是牽強附會的,並沒有什麽科學根據。但作為一種與姓名有關的文化現象,還是有一定的社會基礎。因而,從起名的曆史淵源方麵,可以對上述內容作一些了解。

  二、推五格剖象

  五格剖象是根據人的姓名筆畫推斷命運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用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關係,將人的姓名按五格——天格、地格、人格、外格、總格來解釋命運。其中天格代表父母的命運,地格代表自己的前運(38歲以前的命運),人格是自己的主運,外格是副運,總格是後運(38歲以後)。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從人格和外格的數理關係,可推斷一個人的性格和一生總的情況;

  從地格數理推斷一個人在年輕時期的人生經曆及其與子女、部下、同事的關係;

  從總格數理可推斷一個人在中年以後的人生曆程;

  從天、地、人三格的數理關係,可推斷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順利與否;

  從天格與人格的數理關係,可推斷人生命運的基礎穩妥與否;

  從外格與人格的數理關係,可推斷一個人的家族親緣之厚薄及本人社交狀況的優劣。

  命理學家為推斷姓名五格而製定的方法十分煩瑣,其中不僅有單字姓、雙字姓、單字名、雙字名之別,還有取姓名首字、取中字、取末字等的區分,如不認真分析,就猶如進入迷宮一般。但其基本特點是取筆畫中的數字(取筆畫以繁體字為準),如果掌握了要領,計算出姓名五格的數字還是不難的。以下就是五格剖象的筆畫計算與數理的關係:

  1.天格

  凡單字姓(如張、王、李等),將姓的筆畫數再增加一畫即為天格數理;凡複字姓(如司馬、諸葛、歐陽等),將姓的各字筆畫數加在一起,即為天格數理。

  2.地格

  單名字筆畫數增加一畫,雙名將名字的筆畫數相加,所得數即為地格數理。

  3.人格

  單姓單名,將姓與名的筆畫數相加;單姓雙名,將姓與名的第一個字的筆畫數相加;雙姓單名,將姓的第二個字與名的筆畫數相加;雙姓雙名,姓的第二個字與名的第一個字的筆畫數相加,即為人格數理。

  4.外格

  單姓單名,姓名筆畫數相加;單姓雙名,姓與名的第二個字的筆畫數相加;雙姓單名,姓的第一個字與名的筆畫數相加;雙姓雙名,姓的第一個字與名的第二個字的筆畫數相加。

  5.總格

  將姓與名各字的筆畫加在一起(不含增加數),即為總格數理。

  需要注意一些特殊字筆畫的計算方法,如凡本身有數理的字,均按其本身數理計算筆畫數。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字分別計算為4畫、5畫、6畫、7畫、8畫、9畫、10畫。凡以三點水作偏旁的字,其三點水均按4畫計算,因為“水”字為4畫。如“池”字計為7畫,“酒”字為11畫等。另外,月字旁本是“肉”字,算6畫;走之旁是“走”字,算7畫;左耳刀偏旁是“阜”字,算8畫;右耳刀偏旁本是“邑”字,算7畫;草頭本字是“草”,算6畫;豎心為“心”字,算4畫;反犬旁為“犬”字,算4畫;提手旁為“手”字,算4畫;“王”(斜王)為“玉”字,算5畫,如此等等。

  在知道了一個人的姓名五格以後,怎樣才能推斷他的命運吉凶呢?對此,命理學家又把人的姓名筆畫可能達到的81個數字(超過81則減去80,計算餘數)分成吉、凶和半吉半凶三組。若想知道姓名五格的吉凶情況,根據數字一查便知曉。

  屬於吉數的數字是:1、3、5、8、11、13、15、16、21、23、24、25、29、31、32、33、35、37、39、41、45、47、48、52、57、63、65、67、68、81.

  屬於凶數的有:2、4、9、10、12、14、19、20、22、26、28、34、36、42、43、44、46、49、50、53、54、56、58、59、60、62、64、66、69、70、71、72、73、74、76、77、78、79、80.

  屬於半吉半凶的數有:6、7、17、18、27、30、40、51、55、61、75.

  此外,有些命理學家還進一步把屬於吉數的數字按智力、情感、意誌等情況分類:

  3、13、21、23、24、25、29、3l、33、35、37、39、41、45、48、52、63、67、68是理智發達的吉數;

  1、3、5、8、11、15、16、2l、23、32、33是情感濃厚的吉數;

  7、8、11、17、18、21、25、31、37、41、47是意誌堅強的吉數。

  姓名五格與命運的關係除上麵所述之外,還有一些命理學家認為五格中的天、地、人三格還與人的身體健康有關,其一生的疾病壽夭都可從這三格中顯示出來,這就更加玄妙莫測了。

  以《周易》的“象”、“數”為理論基礎的五格剖象法,雖然解釋圓滑、模棱兩可,能夠進退自如,似乎有其科學依據,但實際上它是一種感性的東西,是由所謂的命理學家調控的東西。所以,讀者將其當作文字遊戲即可,切莫信以為真。

  三、生肖屬相

  在古代命理學家看來,人的姓名和一生的命運還與生肖屬相有關係。十二生肖是由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犬(狗)、豬這十一種動物和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的龍組成的。而每一年都是某一生肖年,因此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屬相。

  屬相,是指一個人在出生年的幹支所屬,其中甲子年生人屬鼠,乙醜年屬牛,丙寅年屬虎,丁卯年屬兔,戊辰年屬龍,己巳年屬蛇,庚午年屬馬,辛未年屬羊,壬中年屬猴,癸酉年屬雞,甲戌年屬狗,乙亥年屬豬。在十二生肖中,鼠和馬、牛和羊、虎和猴、兔和雞、龍和狗、蛇和豬都是相衝的關係,鼠和羊、牛和馬、虎和蛇、兔和龍、猴和豬、雞和狗都是相害的關係。此外,鼠和牛又合為土,虎和豬合為木,兔和狗合為火,龍和雞合為金,蛇和猴合為水,馬和羊合為太陰、太陽,通稱為“六合”。凡“衝”、“害”為凶,“合”為吉。因此在起名時,就要竭力做到姓名與屬相相合,避免衝害。

  在起名用字時,為避免衝害,命理學家還總結出一套規律:鼠年、牛年出生的人應避開午、馬、未、羊等字;蛇年、猴年出生的人避亥、豬、寅、虎等字;馬年、羊年出生的人避開子、鼠、醜、牛等字;虎年出生的人避開申、猴、巳、蛇等字;兔年出生的人避開酉、雞、辰、龍等字;龍年出生的人避開戌、狗、卯、兔等字;雞年出生的人避開卯、兔、辰、龍等字。

  在民間,人們在起名時也需將十二生肖和屬相相配,這種習俗在民間還廣為流傳,至今還被人們沿襲引用。

  子鼠:即子時(午夜23點至1點)。傳說天地生辰於子時,生之初沒有縫隙,氣體跑不出來,物質無法使用,恰巧被老鼠咬了一口,天體被打開,子時便屬鼠了。

  醜牛:即醜時(午夜1點至3點)。傳說老鼠打開天體之後,牛才出來耕地。

  寅虎:即寅時(淩晨3點至5點)。“寅”字有敬畏之意。

  卯兔:即卯時(早晨5點至7點)。傳說此時由月亮控製大地的亮度,而“玉兔”是月宮中的聖物,於是卯時就屬兔了。

  辰龍:即辰時(早上7點至9點)。傳說此時正是群龍行西之時。

  巳蛇:即巳時(上午9點至11點)。據說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遊走,故不能傷人。

  午馬:即午時(上午11點至下午13點)。此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剛欲產生,據說馬此時離不開地,故午時屬馬。

  未羊:即未時(下午13點至15點)。傳說羊若吃了未時的草,並不影響草的再生。

  申猴:即申時(下午15點至17點)。“申”即猴子善於屈伸攀登。

  酉雞:即酉時(下午17點至19點)。此為雞開始歸息之時。

  戌狗:即戌時(下午19點至晚21點)。天漸漸黑了,狗開始工作,看家望門守夜,這時就屬狗。

  亥豬:即亥時(晚21點至23點)。此時夜已近半,萬籟俱寂,如豬酣睡般沉靜。

  直接將十二生肖與屬相作為名字,如趙未羊、王申猴等,雖有紀念出生時辰的意義,但這種起名方法並不多見。

  配合十二生肖與屬相起名最常見的方法,是依據十二生肖與屬相的內在精神,在名字的字形(即部首偏旁)上,避凶趨吉。

  在一個人的姓氏和屬相已知的情況下,特定的姓氏適合取什麽 樣的名字,或屬於某一屬相的人應該取什麽樣的名字呢?這方麵也有一套規律。

  就姓氏和屬相而言,孫、孔、李、季、孟、郭、遊等姓中都含有“子”字,為鼠,取名時應選適合鼠類生活的米、豆、禾、魚、肉(作偏旁時為“月”),以及含有人、山、田、木等偏旁的字。

  其他各姓氏和屬相的取名可依此類推。一句話,其總體原則就是把人的姓名與生肖屬相聯係起來,把人當作其出生年的屬相看待。

  鼠、牛、兔、馬、羊、猴、雞、狗、豬都以糧食為食物,這些屬相的人應起帶有“米”、“豆”等字的名字,這樣才能保證生活安定,吃喝無憂。同樣,以羊、馬、牛、兔為屬相的人,因為屬相是食草動物,所以起名也應以帶草字頭的字為佳。

  另外,生肖中的有些動物可以直接入名,如牛、虎、龍、馬四者,均為較常見的男名用字。如子牛、孺牛、鐵牛、牛客、牛童、勁牛、勝牛、寅虎、成虎、虎生、虎威、威虎、山虎、嘯虎、文虎、生龍、雲龍、辰龍、成龍、化龍、龍升、龍吟、文龍、馬功、馬客、馬遊、馬行、馬利、馬神、先馬等,大多都是可以采用的名字。

  四、按家族輩譜

  中國人曆來非常重視血親關係,在古代,人一出生就受到族權的製約,死了之後名字還要載入家譜。於是,許多人為了知其血統世係由來,就為子孫起名設定了較為嚴格和係統的字輩起名用字。這些家族輩譜的字輩用字,能鮮明地體現家族中縱向的相互繼承的關係,且橫向的同輩關係也一目了然。由於它適應了以族權為支柱的舊中國宗法製度的需要,因此備受統治者的青睞。

  輩譜範字對理順整個家族或家庭的譜係關係,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用於家族譜係起名的輩譜範字並非隨意規定的,它們或由一首詩組成,或是一句佳句,或是一副對仗工巧的對聯,都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義,以寄托先祖對本家族的厚望。按家族輩譜起名主要有三種方法。

  1.同輩雙名用字中共用一個字

  這種起名方法以雙名為前提,即取家族輩譜中的一個字,再與另一個字組成名。這是家族輩譜起名中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孔子家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曲阜孔氏為孔子之後,起名皆有字派,其遷徙他郡縣者,若係孔子嫡傳,亦必同一字派。自元代的五十四代衍聖公名思晦者起,於是凡五十四代孫,均以“思”字為派,“思”字下為“克”字派。“克”字以下,則為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衍十派,再次則為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十派,又次則為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十派。第76代衍聖公孫孔令貽又在“揚”字以下再續20派: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全國政協委員中,先後有三位孔子後裔,即孔祥禎、孔令朋、孔德懋。根據上述的輩行用字序列,人們很方便就能辨明他們三位分別是孔子的第75、76、77代孫。

  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孟軻是孔儒之學的重要傳人。他們在五湖四海的後代,也完全采納孔氏家族的輩行係統,絲毫不亂。於是,曾廣某、曾昭某、曾憲某,孟慶某、孟繁某、孟祥某等姓名,便到處可見了。

  孔子家族譜字還隻是一些單字,有些家族在修譜時往往編定一首寓意深刻的五言詩或七言詩,族人起名時便按輩分高低依次選用“字輩詩”中的一個字。這種“字輩詩”的修譜方式從誕生起就迅速流傳開來,並成為我國流傳最廣的起名方式。

  以下是一些著名人物的家族譜係“字輩詩”:

  趙匡胤為子孫輩行用字做了一副工巧的對子:匡德惟從世令予,伯師希與孟由宜。

  晚清洋務派張之洞,規定二十字作子孫輩行:仁厚遵家法,忠良報國恩,通經為世用,明道守儒珍。

  李鴻章的家族宗譜為:文章經國,家道永昌,福壽承恩,勳業世守。祖德積厚,克紹輝光,宗緒延長,同敦孝友。

  2.同輩單名用字中共用一個偏旁

  這種起名方法是指名中漢字的偏旁相同,且不同的輩分使用不同的偏旁,它多見於單名。《紅樓夢》在這方麵作了典型的範例。賈府裏的第一代,選用“水”旁的字:賈演、賈源;第二代,選用“人”旁的字:賈代化、賈代儒、賈代修;第三代,選用“文”旁的字:賈敷、賈敬、賈赦、賈政、賈敕、賈效、賈敦;第四代,選用“玉”旁的字:賈珍、賈璉、賈珠、賈環、賈瑞、賈寶玉;第五代,選用“草”頭的字:賈蓉、賈蘭、賈芸、賈芹。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清代康熙皇帝吸納漢族字輩起名方法,給諸皇子起的字輩為“胤”,是繼嗣之意,另一字則共用“示”字偏旁,即長子胤提,次子胤扔,三子胤祉,四子胤稹等,胤稹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又如“唐宋八大家”的“三蘇”。蘇洵當年為兒子起名時,在名字中都用了一個“車”旁,即蘇軾和蘇轍。

  不過,雖然漢字豐富奇妙,但用這種共用偏旁排輩譜係的起名方法還是有相當大難度的,尤其是到達一定的輩數後,就更難以為繼了。

  3.同輩雙名用字中共用一個字和一個偏旁

  這種起名方法即是以上兩種方法的綜合,這樣往往能形成更嚴整規範的名字序列。如明代崇禎皇帝朱由檢,與其兄朱由校、堂兄朱由榔、朱由崧等,第二字是共同的“由”字,第三字又共“木”字偏旁,每個人都用半邊字表示區別,這是家天下觀念在皇族起名中的反映。

  除了以上的三種主要方法外,還有一種方法是用單名用字的結構來區別輩序。如合二為一結構式的朋、炎、羽、林、昌成一輩,合三為一結構式的磊、淼、鑫、品、晶、焱為一輩。不過,這種家族輩譜起名法與共用偏旁的家族輩譜起名法相比,就更少見了。

  按家族輩譜起名,采用雙名中共用一個字的方法最為常見。因為這類名字不但意義積極向上,長幼輩分清晰,字詞朗朗上口,而且這種方法對於推演世係,減少重名也能起到明顯的作用。正因為它有如此多的優點,所以近當代還是有許多人以“姓加上字輩再加上名”的方式起名。

  但由於“文革”時期的烈火燒毀了大部分家譜,徹底摧毀了家族係譜起名用字的統治地位,再加上單名的比例不斷上升,使按家族輩譜起名存在的前提——雙名逐漸喪失,所以按家族輩譜起名這種方式越來越少見了。

  五、以排行起名

  以排行起名,是根據年齡的長幼依次排序起名,且起名時用同一字或同一偏旁的字表示行輩。以排行起名主要有兩種方法。

  1.用能代稱排行或數字的字排行起名

  這種排行起名的方法一般用於兄弟之間的起名,它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用伯、仲、叔、季字排行起名。古代表示兄弟排行的字自大到小依次是:伯(孟)、仲、叔、季,即老大、老二、老二、老四。如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有九女一子,但仍不滿意,相傳他和妻子又到曲阜東邊的東尼山求天神而得孔子,因男孩中孔子排行第二,便給他起名仲尼。再如周代第一個國王周文王姬昌之父季曆,他有兩個哥哥,即泰伯和仲雍,他們為成全三弟季曆繼承王位,結伴南逃荊蠻,後分別成為吳人和楚人的鼻祖。又如當代著名語言學大師呂叔湘,曾對自己的名字成因作過介紹。呂氏原名鍾湘(家譜屬“鍾”字輩);上學後他舍去“鍾”字,單用“湘”名,曰“呂湘”;工作之後,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在“呂湘”之間加進一個“叔”字,便成為現在的名字。

  在我國曆史上,以伯(孟)、仲、叔、季為排行起名的人委實不少,類似的例子還有殷末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和叔齊,春秋時期魯國“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東漢文學家王逸字叔師,唐代詩人陳子昂字伯玉,北宋大將潘美字仲詢,明代文學家高啟字季迪等。

  用數字排行起名。以伯(孟)、仲、叔、季排行起名頗受兄弟人數的限製,如果兄弟超過4人,就不好排行了。由於唐代社會安定,人口增長較快,所以自唐代以後就逐漸開始盛行用數目字來起名了。也有帝王將相用數字排行相稱,如唐太宗李世民為二郎,楊貴妃常昵稱唐玄宗李隆基為三郎。皇帝對大臣也有以此法相稱的,如唐高祖李淵稱裴寂為裴三,唐德宗李適稱陸贄為陸九等。吳越時有個宰相,人稱“沈念二相公”;南宋大將劉光世人稱劉三;韓世忠人稱韓五等。

  下層老百姓用數字排行相稱的人名就更多了。如《名公書判清明集》中,有不少人就是光有排行而沒有其他名字,如鄧四六,徐六三(類似於數目字起名)等,隻不過是芸芸眾生,人微名卑,不見於經傳史冊而已。

  我國壯族家庭裏也有用數字排行起名的風俗。兒子叫“特”,幾個兒子的排行就在“特”之後加小名或序數,如大兒子叫“特大”,二兒子叫“特二”,三兒子叫“特三”,以此類推。姑娘叫“達”,按姐妹次序分別稱“達大”、“達二”、“達三”等等。

  不論是上層名流、文人墨客還是貧苦百姓,這些以數字排行相稱的名字在浩繁的詩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李白的《魯郡東門送杜二甫》,杜二甫即杜甫,“二”為排行;王維的《贈祖三詠》,祖三詠即祖詠,“三”為排行;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的劉十九即劉軻,是白氏在江州的故友,“十九”為排行。

  用“冠”、“亞”字排行起名。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排行起名形式,如冠奇、亞軍、亞男等,具體人名如陳冠輝、鄧亞萍、李亞鵬、熊亞飛等。

  另外,“次”“大”“中”也可用於排行起名。如日本人起名常稱長子為“太郎”,次子為“二郎”、“次郎”、“次男”等;稱長女為“大子”,次女為“中子”,三女為“三子”。這也是以排行起名的方式。

  2.用固定的詞語、詞組排行起名

  這樣的詞語、詞組或是一事物的名稱,或是詩詞文章中的一句話,或是一句常用語,或是一些習慣用詞等。以下為舉例。

  孫中山先生在告誡蔣介石、戴季陶、金誦盤時說:“為了革命大業,應齊心協力,搞好團結。”戴季陶緊接著說:“我與介石、誦盤跟隨先生多年,情如兄弟,全聽先生教誨。我們三人共有4個兒子,不妨讓他們正式結為兄弟吧,懇請先生給他們起名。”於是,孫中山取“經天緯地,安邦定國”這句話中的“經”、“緯”、“安”、“定”四個字,並與“國”字相連為名。這樣,四子按年齡排序,名字就分別是蔣經國、蔣緯國、戴安國、金定國了。

  排行起名,一般用於為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起名。然而,由於獨生子女家庭正成為新家庭的主流,因而排行起名這一習俗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著逐漸失去它昔日的氣勢,但它在起名時還是具有很實用的參考價值的。

  六、尚道德規範

  道德規範是長期以來人們形成的審美習慣,它具體包括道德思想、倫理觀念和價值取向等方麵的一些行為準則。由於儒家思想一直在傳統思想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中國人的倫理道德觀念也主要來源於儒家,所以按道德規範起名,一般是以儒家一些傳統思想的精華作為依據。

  但同時,除了儒家學派外,早在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學派林立的中國傳統文化就包含著各門學派的思想精華,這些思想結晶如今仍然是人們遵守的道德規範,人們也經常根據它們來起名。

  1.按儒家道德規範起名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以儒家“五德”作為正人君子的準則,所以依據“五德”觀念起名的現象極為常見。

  “五德”亦稱作“五行”、“五常”,分為儒尚“五德”、將帥“五德”、至孝“五德”三類。儒尚“五德”,即仁、義、禮、智、信,常與三綱連用,稱為“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儒家認為“五德”是長存不變的五項道德標準。因此,曆代人們多以“五德”之字起名,如十二惠、十二傑、叔禮、守義、崇義等。將帥“五德”即智、信、仁、勇、嚴,曆代武臣戰將多以此“五德”起名,如漢代大將韓信、三國時戰將黃忠、於禁、龐德、孫堅;隋文帝楊堅、唐大將尉遲恭、李希烈;宋大將石守信等。至孝“五德”即莊、忠、敬、篤、勇,以此起名者在曆史上也不乏其人,如守敬、世忠等。

  另外,對於女性也有如“三從四德”、“三貞九烈”等道德規範的約束,人們在根除其中歧視、禁錮女性封建思想的同時,也繼承了其中的部分精華。古往今來,諸如貞、淑、賢、順的女名總是不絕於耳。

  2.按道家思想道德觀念起名

  老子李聃和莊子莊周為道家代表人物,皆以“道法自然”為主,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大小,齊生死,齊貴賤,安常處順,逍遙自得”,按今天的看法就是“宿命論”。人們經常把道家思想觀念中的“三寶”、“三多”、“五福”等作為起名時的根據。老子的“三寶”為慈、儉和不敢為天下先;莊子的“三多”為多福、多壽、多男子;而據《書·洪範》,“五福”為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其中,攸好德,即所好者德之意;考終命,即善終不橫妖之意)。

  3.按墨家思想道德觀念起名

  雖然戰國以後,曆朝曆代多崇尚儒教,然而墨家思想也深入人心,影響很大,以墨家思想起名的也不少。

  墨家與儒家為針鋒相對的兩派,兩家並稱“顯學”。墨家創始人墨子竭力主張“兼相愛,交相利”。《墨子》中有“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的論述,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用墨家的思想道德觀念起名的如“尚賢”、“尚同”等。

  4.按道教的思想道德觀念起名

  道教是中國三大教(儒、道、佛)之一,流傳甚久,對中國的古代文化和思想影響很大。用道教思想起名,是一種很流行的方法。以陶淵明為代表的“逍遙派”,大多具有濃厚的超世觀念,如毛延壽、王克儉等。

  5.按“四維”思想道德觀念起名

  “四維”觀念即“禮、義、廉、恥”,始於春秋時代。《管子·牧民》中說:“四維張,則君令行。”“四維”本是管仲協助齊桓公推行政令而製定的四項準則,後人以此為道德依據,多以“四維”觀念起名。如王守禮、陳欽廉等。

  道德規範起名的方法持續了千餘年,直至新中國成立後人們的思想煥然一新,起名才開始有了較大的變化。

  七、據感生經曆

  感生,即指人們在意識上超越自己的真實出生,並將它幻想成另一種想象中的意境的出生經曆。如古代的關於人類起源的“感天生人”的信仰,人們相信自己最早的祖先是感日、月、雲、雷、電、風、虹等自然天象和龍、鳳、鳥、樹等動植物而懷孕的。再如“龍的傳人”、“真龍天子”、“真命天子”等,都是感生觀念在炎黃子孫頭腦中的積澱,並成為遠古時代中華民族在生育方麵的信仰。

  大自然的神奇與生命的奧秘,是感生觀念、信仰和神話產生的根本原因。我國古代就有很多感生方麵的神話。以下是感生神話的幾種形式。

  因感各種天象而受孕生子的神話。如帝嚳妃吞日而生子,思士、思女感氣而生子,女節感流星而生少昊,女樞感虹光而生顓頊,附寶感雷電繞北鬥而生黃帝,握登感大虹而生舜,扶都見白氣貫日而生湯,等等。

  因感龍而受孕生子的神話。如女登感神龍而生炎帝,童妾感龍精而生褒姒,慶都遇赤龍而生堯,哀牢人認為其先祖源於女祖先與龍交媾所生,等等。

  因感植物而受孕生子的神話。如顓頊生於空桑,伊尹生於空桑,孔子生於空桑,等等。空桑就是空心桑樹之意,所謂於空桑地受孕生子,亦即感自然天象而生的物化了的形式。

  除此之外,還有因履跡而受孕生子、因吞食鳥卵而受孕的感生神話。此外,在我國古代的少數民族中也廣泛流傳著多種多樣的感生神話,其中以感自然天象最為典型和最具代表性。如蒙古族的“天光”感生神話,鮮卑族的感日光生子神話等等。

  大自然和生命對於古代先民們是很神秘的,即便對於生活在現代的人們,也仍然不能完全準確地解釋大自然和生命的神奇奧秘。因此,在傳統文化精神的影響下,現代的人們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感生觀念和信仰。盡管他們已經懂得“男女媾精,萬物化生”的道理,但卻仍然有獲孕於自然神物的心理期望。這種情況廣泛存在於現代城鄉婦女中,受孕及孕育孩子的整個過程,她們大多有過各種各樣的“感生”經曆。其實,這沒有必要忌諱,也沒有什麽不好,更沒有必要以迷信視之。因為這些“感生”經曆隻是她們的一種正常心理活動。

  因此,在給孩子起名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參照這種感生經曆的提示,甚至直接依據這種感生經曆起名。如姓陳,感日,可起名“陳旭生”;姓成,感虹,可起名“成於虹”;如姓鄭,感霓,可起名“鄭霓來”;如姓蘇,感龍,可起名“蘇鍾龍”;如姓袁,感月,可起名“袁祖月”;如姓裘,感山,可起名“裘之峰”等。

  孩子的孕育出生是母體的天性和自然,感生起名由感而發,寄托深情,是一種完全可以采用的方法。

  八、借詩文立意

  中華民族聰慧睿智,祖先留下了浩瀚博大的曆史文獻、詩詞曲賦等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寶貴的財富,是現代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也為人們的起名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以詩文起名,立意新穎,語意奇特,可使人名內涵豐富,韻味雋永。如清代大文學家曹雪芹,因生前最愛吃“雪底芹菜”而起名。蘇東坡的名作《東坡八首》中,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存。雪芹何時動,春鳩行可膾”的名句,並注:“蜀八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泥芹之泥雖汙濁,但植出的“雪芹”卻出汙泥而不染。蘇東坡也常以芹自比,詩中的雪也多潔白而有自愛之意。

  用詩文起名,不僅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吸收、發揚,更是自己有一定文化涵養的表現。用詩文起名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1.在古代文章中摘選詞語來起名。如:

  聞韶典出《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曹操字孟德。他的名與字,就同出於《荀子·勸學篇》:“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為德操。”

  魯迅原名周樹人,“樹人”出自《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孟浩然唐代著名詩人,“浩然”出自《孟子》:“君子善養浩然之氣。”

  李宗仁字德鄰,起自《論語》:“裏仁之為美;德不孤,必有鄰。”

  鄭振鐸典出《周禮·夏官》:“大司馬振鐸,車徒皆作。”

  馬三立著名相聲演員,“三立”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衰,此之謂不朽。”

  張天翼語出《莊子·逍遙遊》:“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陳三省語出《荀子·勸學篇》:“吾日三省吾身。”

  2.在古代詩詞中摘選詞語來起名。如:

  鄭板橋語出《楊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梅蘭芳語出《楚辭·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周邦彥語出《詩經·鄭風》“彼其之予,邦其彥今。”

  張恨水語出李煜《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常恨朝來寒重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王元化語出陳子昂《感遇詩》:“古之得仙道,信與元化並。”元化,大自然的演變。“與元化並”即順應自然的變化。

  以詩文起名,內涵豐富,寓意深刻而又含蓄委婉,需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一定的古典文學根基,但卻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起名方法。

  九、以物象起名

  以物象起名是指借用表示大自然中一切事物名稱的字詞起名。用大自然中的山河、動物、植物等身邊熟悉的事物名稱作為孩子的名字,不僅取材方便,適合於古代人的認識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寄托了對孩子的美好願望。以物象起名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用象征美好、幸福、強健有力、積極向上的物象來起名

  這些主要有花、虎、玉、寶、鶯、月亮、太陽等。如在古代,人們多以“玉”起名。“玉”字用於人的具體名字有戰國時代詩人宋玉、東漢末年起義領袖李玉、宋朝女英雄梁紅玉、明朝開國大將藍玉、明末抗清大將左良玉、清軍機大臣張廷玉等。如今,“玉”多用於女名,取其潔白無瑕之意,就連古代一些男名的常用字如瑛、珊、琚、瑤、瓊等,現今也多入女名。

  類似“玉”字的常入人名的字還有鬆、竹、梅、花、山、水、河、海、石、風、雲、葉、雪、雨、玉、冰、淩等,詞語有鬆誌、若鬆、鬆葉、曉竹、竹心、碧竹、友梅、寒梅、瓊花、花月、秀山、青山、逸山、清河、和風、玉石、堅石、海濤、海弦、如雲、美雲、玉葉、白雪、雪亮、玉潔等。

  2.少用一些寓意難以理解的物象來起名

  有些物象確實有很好的寓意,但若其晦澀難懂、鮮為人知,那麽用這樣的詞語起出的名字也不是好名字。如有些人喜歡用“蟬”字起名,如夏樂蟬、李苦蟬等。這樣的名字表麵上看起來是很普通的名字,其實不然。人們通常認為蟬有五德:文、清、廉、儉、信。陸雲在《寒蟬賦序》中說:“冠首以繡,文也;含氣飲露,清也;黍稷不亨,廉也;處不巢居,儉也;應候守常,信也。”由此便可知,原來夏樂蟬、李苦蟬等名字寓意是很深刻獨特的,但真正能理解其中寓意的人很少,於是這樣好的名字也就失去了交流的意義。

  3.忌用一些表示醜陋、猙獰之物名稱的詞語入人名

  以物象起名要注意,那些被人們厭惡憎恨的事物是不宜用於人名的。如蚯蚓、甲魚、蟑螂、大蒜等。當然,在一些小範圍內,因為風俗、迷信或“審醜”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起用一些故意醜化的名字,可算作例外,如醜石、老臭、狗娃、蘿頭等。另外,時過境遷能導致風俗的不斷變化,有些事物以前能用於人名,而現在卻不宜用於人名,這樣的情況尤其需要注意。如漢朝呂後名呂雉,“雉”就是“野雞”的意思。雞在從前也是吉祥物。《韓詩外傳》上說雞有五德:文、武、勇、仁、信。書中寫道:“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縛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得食權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也許因為雞久為案上之物,人們漸漸便不以此物入名了。

  以物象起名,一般是根據物的性質,寓以其特定的思想內涵,這種起名方法自古至今綿延不絕,在起名時很值得參考。

  十、依長輩夢兆

  依夢兆起名,是指在孩子出生時期,根據父母長輩的夢境起名。古人有一種信仰,即孩子未生,如得吉夢,便可預知孩子必為人中俊傑。誕生之前,如獲夢兆,尤是大吉之象,常取之為名。這種起名方法在古代極為常見。以下是一些具體的人名舉例。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母親妊娠期間,夜夢長庚星,因而李白幼名長庚。長庚星,亦稱太白星,故而起名為“李白”,字太白,人稱李太白。

  文天祥原名雲孫,是因其祖父夢幼孫騰雲而上。後改名天祥,則是因為宋理宗認為他是上天賜予宋朝的祥瑞。

  唐程權,程懷信的兒子,初名“執恭”,因曾夢滄州諸門皆署“權”字,乃改名“應之”。懷信死,權果然獲得襲領軍務,詔授留後,官終鄰寧節度使。

  不僅是古代,近現代也有很多以夢兆起名的名人。如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其母親在懷他時,曾做過一個夢,夢中自己抱著孩子坐在船頭,仰望夜空滿天的星鬥。突然一顆星星飛落海中,母子倆便朝著星落的方向劃去,把星星從海裏撈起。夢醒後她告訴丈夫,丈夫聽後說:“孩子生下來就叫‘星海’吧!”就這樣,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的名字誕生了。

  從古至今,用夢兆起名的人數不勝數。的確,依夢起名有著深厚的淵源,如在古代就有許多關於夢的典故,如孔子夢周公,燕姑夢蘭,莊周夢蝶,江淹夢中得彩筆,李白夢筆生花,等等。正因為人們對夢的認識已形成一定的習俗,才出現了對夢境歪曲利用的現象。在古代,作為某些特定曆史事件(尤其是大人物的誕生)的當事人或後人,常常對這些事件進行編造,無夢編夢,而其用心隻有一個——借以抬高身份。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起名時當然可以通過起一些類似夢兆的名字來寄托感情,表明願望。不過要注意,不少人期待和相信夢兆,有時甚至發展成一種對夢兆的信仰,這樣起名就背離科學,陷於蒙昧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