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節

  傳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醜,陳侯鮑卒,再赴也1.於是陳亂2,文公子佗殺太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亂作3,國人分散,故再赴。

  1再赴:二次赴告。此句解釋《春秋》書陳侯卒於“甲戌、己醜”之原因。2於是:此時。3疾病:病重。

  夏,齊侯、鄭伯朝於紀1,欲以襲之。紀人知之。

  1“齊侯”二句:齊、鄭為當時重要國家,紀乃小國。齊、鄭朝紀,實欲襲之。

  王奪鄭伯政1,鄭伯不朝。

  秋,王以諸侯伐鄭2,鄭伯禦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3,蔡人、衛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4,陳人屬焉。

  鄭子元請為左拒5,以當蔡人、衛人,為右拒,以當陳人,曰:“陳亂6,民莫有鬥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顧之7,必亂。蔡、衛不枝8,固將先奔9.既而萃於王卒10,可以集事11.”從之。曼伯為右拒12,祭仲足為左拒13,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陳14,先偏後伍,伍承彌縫。

  戰於伕葛15.命二拒曰:“旝動而鼓16.”蔡、衛、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軍17.祝聃請從之18.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19,況敢陵天子乎20!苟自救也21,社稷無隕22,多矣23.”

  夜,鄭伯使祭足勞王24,且問左右。

  1王奪鄭伯政:隱公八年,虢公始任王卿士,鄭莊公為左卿士(見隱公九年《傳》)。至此桓王奪鄭伯之政而專任虢公。2以:有“率領”之意。僖公二十六年《傳》:“凡師,能左右之曰以。”3虢公林父:王卿士。4黑肩:即後來之周桓公。5子元:鄭公子,名突。拒:方陣。6陳亂:陳桓公死,其弟佗殺太子免自立,國內不穩定。陳:國名,媯姓,在今河南淮陽及安徽亳州市一帶。7顧:瞻顧。謂因瞻顧而分心。8蔡:國名,姬姓,在今河南新蔡縣一帶。衛:國名,姬姓,在今河南淇縣一帶。不枝:抵擋不住。枝:通“支”。支持,抵拒。9固:必。10既:終。而:乃。萃:聚集。11集:成。12曼伯:鄭公子忽(後之昭公)。13祭(zhài)仲足:與下文原繁、高渠彌、祝耽都是鄭大夫。14魚麗之陳(zhèn):古代兵車與步兵協同作戰的一種陣法。據《司馬法》,戰車二十五輛為一偏,以車居前,以伍(五人為伍)次之,彌補戰車之間的空隙。陳:同“陣”。15伕(xū)葛:即長葛,鄭邑,在今河南長葛市東北二十餘裏。16旝(kuài):號令指揮用的旗幟,用整帛製成。鼓:擊鼓進攻。17王亦能軍:謂王師敗績,不複成軍。疑“亦”為“不”之誤字。

  18從:追逐。19上人:加於人之上。20陵:淩駕,加於其上。21苟:但。22隕:失。23多矣:謂所獲已多。24祭足:即祭仲。勞:慰勞。下文“問”亦慰勞之意。

  仍叔之子1,弱也。

  1“仍叔”二句:謂《春秋》書“仍叔之子”而不書其名,是譏諷王使幼弱。

  秋,大雩。書,不時也1.凡祀,啟蟄而郊2,龍見而雩3,始殺而嚐4,閉蟄而烝5.過則書6.

  1不時:雩有兩種,一種是按時舉行的,即常祭。另一種是因天旱而特為舉行的,即不時之祭。2啟蟄(zhé):驚蟄。驚蟄本在雨水前(當夏時正月)。漢武帝行太初曆,改在雨水之後(當夏正二月)。郊:祭名。在郊外祭祀天地,以祈求豐收。3龍:蒼龍。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xiù)之總稱。見(xiàn):同“現”。夏正四月,龍黃昏時現於東方,萬物開始生長,故祭天祈雨。4始殺:夏正七月,秋季肅殺之氣始至。嚐:天子諸侯秋祭宗廟。秋天嘉穀始熟,故薦(獻)嚐於宗廟。5閉蟄:夏正十月,昆蟲蟄伏。烝:天子諸侯冬祭宗廟。烝是“眾”的意思。冬季萬物皆成,可薦者眾,故烝祭宗廟。6過:祭祀不按時舉行。

  冬,淳於公如曹1.度其國危2,遂不複3.

  1淳於公:即州公。州建都淳於(在今山東安丘市東北三十裏)。2度:揣度,估量。3複:返。指回國。此條本與下年傳文相接,為後人所割裂。

  經

  六年春正月1,寔來2.

  夏四月,公會紀侯於成3.

  秋八月壬午4,大閱5.

  蔡人殺陳佗6.

  九月丁卯7,子同生8.

  冬,紀侯來朝。

  1六年:公元前706年。2寔(shí)來:此人(指州公)來至魯。寔:通“是”。《公羊傳》:“寔來者何?猶曰是人來也。”

  3成:魯邑,在今山東寧陽縣北。4壬午:八日。5閱:檢閱車馬。6陳佗:即陳公子五父。桓公五年,佗殺陳太子而自立。因篡位未會諸侯,故不書爵。7丁卯:二十四日。8子同:桓公之子,名同。即後來之莊公。春秋十二公中,唯莊公為嫡長子,備用太子之禮,故史書之於策。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