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神奇的彼得?林奇法則

  尋找潛力公司

  大牛市更需理性投資,真正成功投資者都是堅持獨立的買賣標準,不被所謂熱點所惑。巴菲特是這樣,彼得?林奇亦如此。

  彼得?林奇在選擇投資行業的時候,總喜歡低迷行業而不是熱門行業,原因在於低迷行業成長緩慢,經營不善的弱者一個接一個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場份額就會隨之逐步擴大。一個公司能夠在一個陷入停滯的市場上不斷爭取到更大的市場份額,遠遠勝過另一個公司在一個增長迅速的市場中費盡氣力才能保住日漸萎縮的市場份額。

  由於低迷的行業環境使得幸存下來的公司具備頑強的生命力,而且由於市場份額的擴大而具備了一定的壟斷性。這樣的公司同樣也符合巴菲特的核心競爭力和成長性原理。所以從美國這麽長時間的證券曆史來看,不管多少次的崩盤和暴跌,隻要按照價值理念來選股,從長期來看,其投資收益將遠遠大於其他投資方式。

  國內股市雖然已有泡沫,但在中國經濟既快又好的背景下,建立在成長性基礎之上的價值投資,仍較成熟市場大有潛力可掘。這既需要投資者勤於挖掘,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堅持價值成長。

  彼得?林奇對於這些低迷行業中的優秀公司總結了幾個共同特征:

  (1)公司以低成本著稱;

  (2)管理層節約得像個吝嗇鬼;

  (3)公司盡量避免借債;

  (4)拒絕將公司內部劃分成白領和藍領的等級製度;

  (5)公司員工待遇相當不錯,持有公司股份,能夠分享公司成長創造的財富。

  他們從大公司忽略的市場中找到利基市場,形成獨占性的壟斷優勢,因此這些企業雖處在低迷的行業中,卻能快速增長,增長速度比許多熱門的快速增長行業中的公司還要快。

  績優股就在身邊

  零售業是基金的寵愛之一,雖然機構投資者善於用非常精密的財務分析來選擇成長性的零售業公司,但彼得?林奇卻告訴普通投資者,逛街同樣能夠很準確地選到成長性優異的零售業品種,而且在彼得?林奇的實踐性投資中,通過逛街選股的方法確實尋覓到了大牛股。

  彼得?林奇通過研究發現許多股價漲幅最大的大牛股,往往就來自數以百萬消費者經常光顧的商場,包括家得寶、蓋普服飾和沃爾瑪。隻要在1986年投資上述公司,持有5年到1991年底就會上升5倍的市值。中國正在處於由外需向內需轉變的過程中,不僅現在境內股市已有的零售業公司,今後在境內上市的零售業公司中也非常可能出現具備高成長性的公司,因為這一階段的中國零售業公司正處在發展到加速發展的過程,再度產生類似蘇寧、大商等零售業大牛股的概率仍然很高。

  對於Lebitz家具公司,彼得?林奇從頭到尾看到其股票上漲100倍的全過程。這樣的零售連鎖公司讓人知道雖然並不是所有的零售公司都能取得成功,但至少我們都可以很容易地在購物的同時觀察它們的發展進程。當你耐心觀察一家零售連鎖店,看它首先在某一個地區獲得成功後,然後開始向全國擴張,並且用事實證明在其他地區同樣能夠複製原來的成功,這時候投資也不遲。蘇寧上市之初就是像Lebitz家具公司那樣,即使我們普通投資者在其剛上市的時候無法看清其未來的發展狀況,但隻要發現它之後在全國的擴張成功就應該可以肯定它的成功模式。

  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去尋找未來的金礦,畢竟中國股市黃金十年,機會將很多,關鍵是掌握方法,不要讓機遇從您的指間溜走。天上雖然不會掉餡餅,但機遇向來會青睞勤奮者。

  賬麵價值和隱藏價值

  市盈率和市淨率指標是估值的基礎,但彼得?林奇的實踐經驗卻告誡投資者,可能是因為這些指標太容易獲得,賬麵價值經常會出現高估或者低估公司真實價值的情況。例如: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哈撒韋公司最初源自收購新貝德福德紡織廠,借殼重組多年後,巴菲特決定徹底剝離紡織產業。此時問題出現了,織布機的賬麵價值高達86.6萬美元,但最終拍賣時這些賬麵計價每台5000美元的織布機僅能賣得每台26美元,此價格甚至比拖走這些織布機的運費還要低。

  另有案例令彼得?林奇始終難忘:1976年艾倫伍德鋼鐵公司破產前夕,賬麵價值是3200萬美元,每股高達40美元。問題在於這些賬麵上的煉鋼優質資產,卻因為設計和操作上的缺陷,難以正常開工,最終破產償債時,這些優質資產隻能當廢品賣掉。

  境內股市也有類似案例:粵金鰻、托普軟件都曾是每股淨資產逼近10元,每股收益接近1元的績優股,但現在都已退市。粵金鰻是因為養鰻業衰敗,托普軟件是由於多元投資失誤,但兩者衰敗後垮塌的速度卻是一致的,若不能持續產生盈利,所謂的優質資產就好似沙丘上的城堡瞬間崩塌了。

  而與賬麵資產高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隱藏資產的低估,典型案例是資源型企業。彼得?林奇曾舉例:“有時你會發現一家石油公司在地下儲存了40年的石油存貨,其賬麵價值是以幾十年前羅斯福時期購買時的成本入賬的。”又有彼得?林奇投資時代的經典案例:波士頓第五頻道電視台賬麵價值僅250萬美元,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4.5億美元出售易主,也就是說這家電視台的賬麵價值被低估了300倍,因為該電視台在被收售前始終是以最初建設成本入賬的。

  近年來海內外類似的隱藏價值案例皆有,例如:中國鋁業僅僅在數年前還是巨額虧損,但是一度年盈利超過40億元人民幣;默多克收購道瓊斯整整溢價一倍,即使如此慷慨尚且曆經艱難;而SEB國際收購境內股市蘇泊爾公司,價格也是一漲再漲,顯然這些公司的賬麵價值都曾經被低估了。

  另有一些隱藏資產案例則較複雜,隻有業內才能窺其奧秘,例如:三一重工掌門人向文波曾質疑凱雷低價收購徐工,間接揭示了徐工隱藏價值的奧秘;都說地產股受益人民幣升值,其實也有低估和高估之分,地產業是典型的成本在以前、收益在現在的資產股,因此那些土地或自有物業很早就入賬的地產、商業股隱藏價值被低估的概率高,而現在高價拿地或租賃物業為主的地產、商業股則有可能被高估。

  最後,彼得?林奇另有一則重要經驗值得投資者借鑒,即超乎一般基金經理人的勤奮。正所謂:勤能補拙,天道更加酬勤。價值投資非易事,研究更加需要韌勁和耐心。

  利空尋寶

  上證指數自衝過6100點之後經曆了一個相對較長又比較劇烈的調整,其中有流動性短暫不足的影響,也有境外股市動蕩的影響。但投資者不必過多地擔心,如果一個股市平靜如水又如何能在其中獲利呢?如果股市一直上漲,從價值理論上講就無法很容易地買到被低估的股票。

  很多投資大師每逢遇到調整和股市大跌都會特別的亢奮,因為這時候他們就可以像禿鷲一樣俯瞰滿地的屍體尋找食物。彼得?林奇說過,要想在股市中超越別人,就得有膽量為人所不能為,要善於從利空中尋寶。

  當然利空中尋寶同樣需要投資者用價值理念來分析,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研究上市公司。彼得?林奇的麥哲倫基金曾經買過Pier1公司的股票,這家公司主要經營房屋裝飾品銷售,在20世紀70年代就是牛氣衝天的超級大牛股,但到了1987年大崩盤的時候,股價從原來的14美元慘跌到隻有4美元,後來股價又回到12美元,海灣戰爭時期股價又一次暴跌,跌到隻有3美元。但彼得林奇再次關注這支股票的時候,它的股價已經反彈到10美元,後又調整到7美元。而此時市場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悲觀情緒一度泛濫,使得本來就處於低位的房地產指數再次遭遇下跌,Pier1公司因此進入調整。彼得?林奇此時兩度去該公司調研發現,這家公司在外部環境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仍然盈利,而且每年新開25~40家分店。雖然在經濟衰退打擊最嚴重的地區單店收入有所減少,但全美其他地區實現了增長;雖然存貨有所增加,但是為新開店鋪備貨所用。所有的表麵不利現象通過這樣的研究分析已經無法掩蓋這家公司的高成長性,而所有的一切就隻等房地產行業的複蘇,果然這支股票在經濟複蘇的環境下牛氣衝天。

  從彼得?林奇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由於經濟周期的變化,股市的大部分股票都會隨著上漲或下跌,其中很多股票還會被退市,這些在境內股市這短短的時間中已經屢見不鮮了。那麽怎樣通過價值分析來低風險獲利呢?就要通過反經濟周期的操作方式,在利空的環境下尋寶,而尋寶就要靠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的認真研究。如果一家公司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還能夠增長,那麽在經濟複蘇的周期中必然會成為大牛股。

  餐飲投資

  受益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兩次嬰兒潮,80年代美國曾迎來快餐業的蓬勃發展。在彼得?林奇研究的餐飲股中很多股票能和當時的“漂亮50”一爭高下,其中Shoney的股票上漲了168倍,Bob Evans Farms上漲了83倍,而我們非常熟悉的麥當勞上漲了400倍。

  彼得?林奇非常幽默地說過,隻要你在上述的股票上投資1萬美元,即把錢投到你的嘴巴所到之處,那麽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你的身價就至少為200萬美元以上了。這就是所說的彼得?林奇餐飲業投資法則。

  為什麽餐飲業的投資最本質的是要看消費者的嘴呢?不容置疑的是,跟零售業一樣,消費終端在你的嘴上,而消費者的口味和習慣一直在變化,如果一家餐飲企業能夠樹立消費者永久的口味和習慣並且能夠不斷推陳出新,那麽這家企業就能夠長時間地增長,就如麥當勞和肯德基。

  如果一家餐飲企業無法滿足顧客的口味要求,而且無法配合消費者的飲食習慣,那麽這家餐飲企業可能麵臨困境。這就是為什麽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快餐業的黃金時期,因為70年代嬰兒潮出生的人群在那個時候開始獲得駕照,並逐步習慣開車駛向購買外賣的午餐店。這種習慣的改變使很多傳統的餐廳陷入了困境。

  Chili‘s和Fuddrucker’s是兩家專營漢堡包的公司,他們都是在德克斯開始營業的,都以美味的碎肉夾餅而聞名,然而這兩家公司中一家獲得了財富,一家卻沒有。問題就在於當漢堡已經不再流行的時候,Chili‘s開始不斷豐富自己的產品;而Fuddrucker’s卻仍然堅持以漢堡為主,並且過快的擴張,最終陷入了困境。所以迎合口味的變化也是餐飲企業的製勝法寶。餐飲業的變化也是非常快的,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消費者的嘴上。

  看過美國餐飲業的發展路徑,不禁想到中國經曆了70年代到80年代生育高峰期後,餐飲業必將迎來很快的發展。原因在於那個時代出生的獨生子女的飲食習慣開始跟之前的人群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這個時期隻要有一家中國餐飲企業迎合了他們的消費口味和習慣,就很容易成功。在未來的10年中中國資本市場也會有更多的餐飲上市公司,讓我們拭目以待,抓住中國的“麥當勞”和“肯德基”。

  同時借鑒彼得?林奇深入挖掘細分行業成長企業的經驗,在未來大盤藍籌股波幅將減少的背景下,價值挖掘機遇將更多存在於曾被冷遇的餐飲、零售、傳媒、家電、新經濟等投資者日常生活能觸及領域的成長型企業,而且中小市值股票更勝一籌。

  周期型股票:不熟不做

  周期型股票是價值分析中比較特殊的品種,其特殊性在於:對於大多數股票而言低市盈率是好事,但周期型股票並非如此。當周期型股票業績極佳、市盈率銳減時,這可能暗示著公司業績已進入景氣度高潮,此時糊塗的投資者可能還在選擇買入並持有,但聰明的投資者卻選擇賣出;反之,對於大多數股票而言,高市盈率是壞事,但對周期型股票而言卻是好事,當周期型股票業績連續數年極差時,將是極佳的買入良機。最典型的周期型股票是資源股。

  彼得?林奇投資銅礦股“費爾普斯-道奇”即為經典。投資周期型股票並不是產業景氣度低迷就能買入。在很多情況下,周期型股票很難抗禦產業寒冬的考驗,在產業景氣複蘇前就死去了。因此彼得?林奇在考慮介入“費爾普斯-道奇”時,首先研究股價,1991年時股價已從每股39美元高點回落到每股26美元,同期每股利潤也下降了50%;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價值研判依據,是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是否穩健到足以抵禦產業寒冬。當時“費爾普斯-道奇”擁有淨資產16.8億美元,但隻有3.18億美元總負債。顯然,無論銅價如何波動,公司也不會破產。隨後,彼得?林奇又對公司隱藏的客觀資產、資本支出、技術改造等各項成本因素進行計算。最終,果斷決定在業績滑坡之際投資“費爾普斯-道奇”。在1992年之後銅價逐步回升時,彼得?林奇所做的便是耐心地持有。

  對照彼得?林奇的經典案例,境內股市2006~2007年的這輪牛市中很多資源類股票也是相當成功的經典範例,如:鋁業股、銅礦股、黃金股等。另外券商股掛鉤牛市也是經典的周期型股票,熊市時不少券商倒下了,令投資者唯恐避之不及,但牛市來臨後,券商股權無論上市與否,都成了投資者追捧的香餑餑。

  凡物皆有度

  出於對財富的渴望,一些投資者喜歡賺快錢。據深交所統計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中小投資者持股時間不足三個月。若要在此短時間內獲得較好收益,唯有追逐熱門行業的熱門股這條捷徑。但彼得?林奇的投資法則中,有一種股票是他絕對避而不買的,即最熱門行業中的最熱門股票。

  彼得?林奇曾以道指“漂亮30”中的施樂公司為例,這是20世紀60年代最熱門的股票,其明星地位不亞於今天的穀歌公司。施樂公司從上遊至下遊控製了整個複印行業。1972年施樂股價達到170美元時,分析師們仍認為施樂公司能持續保持高增長。然而,佳能、IBM、柯達等近20家公司也介入了複印行業,施樂公司麵臨競爭,試圖以多元化經營規避風險。結果,施樂公司多元化經營並不成功,股價下跌了84%,而其他公司也好不了多少。時至今日,複印行業已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行業,需求旺盛,但複印行業股票卻未再度走俏。

  類似的案例在境內股市也曾反複演繹:最初,股市中最熱門的股票曾誕生在家電板塊中,四川長虹、廈新電子、深康佳、江蘇春蘭都曾是績優藍籌股典範,如今卻不再王者歸來。而在新千年之初,網絡概念股西風東漸,海虹控股、綜藝股份股價也曾一飛衝天,但其後股價也經曆了漫漫下跌的價值回歸長路。最近的案例是赴海外上市的網遊股和海歸的中石油,巨人網絡叫好不叫座,上市不久股價即跌穿了招股價,而中石油A股則股價一步到位,開盤價即為最高價,兩者共同的特點是上市前投資者皆期望值過高。

  緣何熱門股總令投資者一廂情願?彼得?林奇的觀點是:當熱門股股價過快上漲後,公司基本麵的實質性內容將像空氣一樣稀薄,所以熱門股下跌的速度和上漲的速度會一樣快;而且熱門股往往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投資者還會禁不住強大社會壓力而買入,這在新涉市投資者中尤為明顯。

  莫以買菜心態選股

  投資者結構中有很大一塊比重是由家庭主婦組成的,境內外股市皆如此,俗稱“太太炒股團”。據海外數據統計:牛市中“太太炒股團”整體盈利狀況要優於其他投資者群體。但太太們投資精明之餘亦有軟肋,喜歡貨比三家,講究價廉物美,以買菜的心態選股,結果熊市來臨更易吃套,菜金亦受到影響。

  彼得?林奇絕對不買那些被吹捧成“下一個麥當勞、下一個英特爾、下一個IBM、下一個迪斯尼”之類的股票。彼得?林奇解釋道:“就我個人經驗而言,被吹捧成‘下一個’的公司幾乎從來都不會真正成為它的楷模那樣卓越非凡的明星――不管是百老匯、圖書暢銷書排行榜、全美籃球聯賽還是華爾街都不例外。”彼得?林奇不貪圖便宜購買被吹捧成所謂“下一個”的公司,其經驗仍然源自生活,他告誡投資者:“想一想何時看到過第一名被淘汰出局而第二名卻安然無恙的情況呢?在股票上也存在著類似的情況。”

  彼得?林奇投資時代的典型案例:美國Circuit City公司成為一家成功的電器零售商之後,出現了一係列被稱作是“下一個Circuit City”的公司,雖然Circuit City的股票1984年上市之後暴漲了4倍,但是所有被稱為“下一個Circuit City”的公司股票市值都比最初上市時下跌了59%~96%。類似案例境內公司海外上市也有影子,例如:海外上市的網遊股風光不在,巨人網絡雖然業績出色,但上市叫好卻並不叫座,股價表現難再演繹盛大網絡曾經的輝煌;另一案例:分眾傳媒開創了戶外媒體的新概念,受到納斯達克的追捧,但類似的傳媒公司聚眾,則隻能精明地選擇被其收購了。

  教你一招

  如何利用逃離解套法判斷大盤見頂的標誌

  (1)新股定位高。上市首日新股,如果開出一步到位的“天價”,而且高得有些離譜,這可以通過比價效應來對比。

  (2)擴容節奏加快。如果擴容速度明顯高於一個階段的節奏,如幾個月來都是每周發行3~4隻新股,而近期突然增加到一周發行5~6隻,便是大盤即將見頂的標誌。

  (3)偏空消息增多。如媒體曝光上市公司欺詐問題,監管部門查處市場違規事件,擬實施的舉措明顯抑製做多。

  (4)量增價滯顯現。此項標誌較為直觀,如在一段時間縮量上漲,甚至於無量上漲之後,突然有一天成交量明顯地放大,此時指數不漲,或略有上漲,但總體上卻是跌家比漲家多,經分析是指數股拉住了大盤,而且還有莊股在進行對倒的嫌疑,便是典型的頂部標誌。

  大盤頂部逃離建議

  (1)當您手中股票的股價從高位下來後,如果連續三天未收複5日均線,穩妥的做法是,在尚未嚴重“損手斷腳”的情況下,可考慮減倉。再如某隻股票的股價破20日、60日均線或號稱生命線的120日均線(半年線)、250日均線(年線)時,一般有8%~15%左右的跌幅,還是先退出來觀望較好。當然,如果上市公司基本麵沒有改變,做股東也未嚐不可,但請充分考慮可能發生的變數。

  (2)如果日線留下從上至下十分突然的大陰線並跌破重要平台,不管第二天是有反彈、沒反彈,還是收出十字星時,都應出貨。在遇重大利好當天不準備賣掉的話,第二天高開賣出或許能獲取較多收益,但也並存著一定的風險。

  (3)在遇到重大節日前一個星期左右,開始調整手中的籌碼,乃至清空股票,靜待觀望。遇政策麵通過相關媒體明示或暗示要出整頓告示後,應戰略性地漸漸撤離股市。如果市場大底形成後,個股方麵通常會有30%左右的漲幅。此時可以考慮分批減持。

  (4)股價反彈未達前期高點或成交無量達前期高點時,不宜留著該隻股票。新股上市盡量在早上交易時間的10:30~11:20分左右賣出,收益較為可觀。雪崩式股票什麽時候出來都是對的。大市持續下跌中,手中持有的股票不跌或微跌,一定要打起精神來,不要太過僥幸,先出來為好,像此類股票總有補跌趕底的時候。

  逃頂切忌貪,見好就收,保持好良好心態,才能在股市中盈利。

  成功操盤法則:六分心態,三分技術,一分運氣。

  §§第七章 獲利解套實戰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