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投資與投機的完美結合

  投資是一次成功的投機,而投機是一次不成功的投資。在當今的市場上,最難區分的概念恐怕非投資和投機莫屬了。投資和投機的界線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人們似乎已不太看重投資與投機的區別,在許多情況下,投資和投機兩個概念經常是互相換用。彼得?林奇在投資與投機之間也有獨特的理解。

  彼得?林奇的投資智慧

  彼得?林奇是與巴菲特、索羅斯齊名的世界級投資大師,他對投資基金的貢獻就像喬丹對籃球的貢獻,他把基金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將選股升華成一門藝術。《時代雜誌》把他評為華爾街首席基金經理。與巴菲特“隻在熊市買股票”的觀點相近,彼得?林奇同樣認為,股市的下跌對投資者來說是最佳投資機會的開始。

  1.如何麵對股市的下挫行情

  (1)不要恐慌而全部低價拋出(在股市崩潰或股價出現暴跌行情中大量“割肉”會讓投資者置身於另一種危險――踏空,即在股市飛漲的時候手中沒有股票);

  (2)對持有的好公司股票要有堅守的勇氣;

  (3)要敢於趁低買入好公司的股票。

  針對股市上一些流行的說法,林奇持批評態度,他認為這些說法雖然符合大眾心理,但卻是最愚蠢、最危險的說法。

  2.大眾心理

  (1)“既然股價已經跌了那麽多,不可能再往下跌了。”

  林奇:股價的底線是零,零以上都存在下跌的可能。

  (2)“黎明之前總是最黑暗的。”

  林奇:大自然是如此,股市並非如此,最黑暗的時候並不意味著黎明即將來臨;同樣,你也不能信奉“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3)“等它回升到10美元時就拋出”。

  林奇:股票操作貴在根據情況伺機而變,守株待兔式的刻板操作絕非製勝之道,許多人正是在自己劃定的框框裏失敗的。

  這幾點可以稱得上是投資經典智慧,投資者一定要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要在實戰操作中予以貫徹執行。用大師的智慧武裝自己,相信財富和成功會慢慢向你靠近。

  彼得?林奇的暴跌應對之道

  2007年2月27日,中國股市上演“黑色星期二”,深成指大跌9.29%,上證指數跌幅也高達8.84%,分別創下兩市近10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滬深300指數下跌9.24%,接近跌停,一個交易日兩市市值損失超過了1萬億。麵對如此暴跌,每個人都首先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麽?

  其實有無數人早已無數次問過這個問題,而且其中一些人經曆的股市大跌比我們更慘。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國道瓊斯指數單日跌幅達11.5%。這是紐約交易所112年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這是曆史上第一個“黑色星期二”。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又是10月,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便重挫508.32點,跌幅達22.6%,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股市曆史上最大跌幅,遠遠超過了1929年10月28日那天11.5%的跌幅。僅這一天內,美國股市市值損失50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當年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這是一個最黑的“黑色星期一”,一個“華爾街曆史上最壞的日子”。很多人由百萬富翁淪為赤貧,精神崩潰甚至自殺。

  無數美國投資人在暴跌後也在問:為什麽?甚至美國國會事後為此專門成立調查小組。可至今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出為什麽。但是不管為什麽,所有投資人在暴跌後都得麵臨第二個問題:怎麽辦?最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是那些管理巨額資金的基金經理們。

  1987年美國股市大崩盤時,彼得?林奇管理著100多億美元的麥哲倫基金,一天之內基金資產淨值損失了18%,損失高達20億美元。林奇是如何應對的呢?

  林奇和國內幾乎所有開放式基金經理一樣,隻有一個選擇:拋售股票。為了應付非比尋常的巨額基金贖回,林奇不得不賣出股票。

  過了一年多,他回憶起來仍然感到後怕:“在那一時刻,我真的不能確定,到底是到了世界末日,還是我們即將陷入一場嚴重的經濟大蕭條,又或者是事情並沒有變得那麽糟糕,僅僅隻是華爾街即將完蛋?”

  1.值得借鑒的林奇三建議

  (1)不要恐慌而全部低價拋出。林奇談到,“如果你在股市暴跌中絕望地賣出股票,那麽你的賣出價格往往會非常之低。即使1987年10月19日的行情讓你對股市的走勢感到驚恐不安,你也不必要這一天甚至也不必在第二天把股票拋出。你可以逐步減持你的股票投資組合,從而最終能夠取得比那些由於恐慌全部拋出的投資人更高的投資回報。因為從11月份開始股市就穩步上揚。到1988年6月,市場已經反彈了400多點,也就是說漲幅超過了23%。”

  (2)對持有的好公司股票要有堅定的勇氣。“投資股票要賺錢,關鍵是不要被嚇跑。這一點怎麽強調都不過分。”林奇最推崇巴菲特麵對股市暴跌時的勇氣。沃倫?巴菲特曾經告誡投資者,那些無法做到自己的股票大跌市值損失50%仍堅決持股不動的投資者,就不要投資股票。

  (3)要敢於趁低買入好公司股票。林奇認為暴跌是賺大錢的最好機會:“股價大跌而被嚴重低估,才是一個真正的選股者的最佳投資機會。股市大跌時人們紛紛低價拋出,就算我們的投資組合市值可能會損失30%,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我們不要把這種股市大跌看作一場災難,而要把股市大跌看作是一個趁機低價買入股票的機會。巨大的財富往往就是在這種股市大跌中才有機會賺到的。”

  2.無法預測股市

  林奇發現,在1987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市暴跌1000點之前,沒有任何一位投資專家或者經濟學家預測到這次股市暴跌,也沒有一個人事前發出警告。有許多人聲稱自己早已事先預測到這次大跌,但是如果這些家夥真的預測到的話,他們早就會提前把他們的股票全部拋出了,那麽由於這些人大規模拋售,市場可能早在幾周甚至幾個月前就暴跌1000點了。

  證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說:“如果說我在華爾街60多年的經驗中發現過什麽的話,那就是沒有人能成功地預測股市變化。”巴菲特也說:“我從來沒有見過能夠預測市場走勢的人。”而彼得?林奇也不得不遺憾地感歎:“不要妄想預測一年或兩年後的股市走勢,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也許投資者會傷心地問:既然股市根本無法預測,萬一再發生暴跌,我們應該怎麽辦呢?林奇的回答是根本沒有必要擔心這個問題:“很顯然,投資者並不需要具備預測市場的能力照樣可以在股市上賺錢,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麽我就應該一分錢也賺不到。在幾次最嚴重的股市大跌期間,我隻能坐在股票行情機前,呆呆地看著我的股票也跟著大跌。”

  連林奇也不能預測股市,但他照樣取得年均29%的投資報酬率,13年增值29倍,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基金經理。

  既然我們無法預測股市,那麽最好的辦法是不要預測股市。正如巴菲特所說:“對於未來一年後的股市走勢、利率以及經濟動態,我們不做任何預測。我們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預測。”

  投資者投資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因此投資者應該關注的也應該是公司,而不是股市,不管股市暴跌還是暴漲,都是如此。也許這就是最成功的基金經理林奇告訴我們應對股市暴跌的唯一辦法。

  理性思考的勝利

  不斷地翻檢手中所持有的證券,不僅和林奇須鯨般的投資方式有關,而且和企業不斷變化的經營環境有關。須鯨是一種海洋生物,它不是采取有針對性的捕食方式,而是先不加選擇地、快速地吞食數以千百萬計的微小海洋生物,然後,通過鯨須選擇很少的精華部分留下來,其餘的雜質則全部排除出去。林奇在感覺到投資良機時,也像須鯨一樣,先買一大批股票,然後經過仔細研究,最終選擇一小部分優異的股票留下來,繼續持有,其餘的則全部賣出。但即使這些留下來的股票,也會由於公司經營情況的改變而使該公司的股價發生變化,如該公司所處的行業競爭加劇,麵臨新產品的挑戰,公司本身的管理出現問題,凡此種種都會引起該公司股價的下跌。一旦情況有變,就要采取行動,即使企業本身沒有什麽變化,股價變了也會促使林奇采取行動。

  (1)試圖從一家公司發生重大變化時及早掌握信息。

  從一家公司發生變化到這種變化反映到股價上來,往往有1個月到3年的間隔。林奇希望搶在人先,利用這個間隙做買賣。林奇除了經常找所投資的公司經理通話以外(這要比財務報告出來後再分析,在時間上更有利),另外一項為大多數優秀的投資者所欣賞的策略就是詢問管理人員對競爭對手的看法。如果某公司管理人員對競爭對手進行嚴厲批評,那並沒有什麽太多的參考價值;然而,如果管理人員對競爭對手讚譽有加,那就值得注意了,林奇說不定會投資該公司的競爭對手,因為沒有人比競爭對手更了解一家公司,它得為創設新產品、占領市場份額與這家公司天天爭鬥。有一次,林奇訪問聯合旅社,他被公司管理人員對他們的競爭對手拉克塔汽車旅館所懷有的尊敬深深觸動。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與拉克塔汽車旅館的高級管理層通了電話,過了不久他又親自前去造訪,然後在三周的時間裏,他把麥哲倫基金總資本的3%投資於該公司。

  (2)向公司經理們打聽他的公司以外的情況還有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關於它的供應商或消費者的投資觀念。

  例如建築工人們認為銷售比通常認識的行情要好,這就會促使林奇開始考慮森林產品、水泥、石膏或其他建築材料。不過,林奇同時也指出,跟你交談的人對行情真正了解的程度深淺將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一家鋼鐵公司的老板說將迅速改善工廠的狀況,這是個可靠的信息。但如果他說纖維光學業務將有重大進展,那也許你最好應當向更有證據的人那裏尋求證實。然而很奇怪的是,投資者們很容易地就被對真正的秘密並不懂的不同產業的頭麵人物所引誘。

  (3)特別注意公司內部管理人員買賣本公司股票的舉動,因為他們買賣公司股票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賺錢。

  作為公司的內部管理人員,通常比外界更熟悉、更了解自己的公司,而且可以放心地假定,隻有在有了充分自信的依據之後,他才會買賣本公司股票。林奇發現管理人員大量購買本公司股票的公司很少會破產。林奇尤其在尋找被中層管理人員搶先購得的蕭條股票,這要比總經理都介入的情勢更為樂觀。當然,並非所有的內部管理人員買賣股票的行為都值得注意。如果一位內部管理人員為了購買房子將他所持有的1萬股售出了1000股,這並沒有什麽意義。但如果他持有45000股而將40000股售出,同時其他幾位官員也拋售了相當數量的股份,那這裏麵的意義就重大了,需要進行調查研究,或許有必要采取行動。林奇手下專門有一個小組負責追蹤公司內部管理人員買賣股票的動向,他們通過對證券交易所和證券交易委員會所收到的報告加以分析提煉,標出公司內部購買股票的情形,然後提交給林奇作決策參考之用。

  (4)處世冷靜,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

  林奇的許多投資都來源於對身邊事物的細心觀察。他看報時不僅注意好消息,而且特別注意壞消息,災難性的壞消息往往能帶來異乎尋常的機會。即使在他逛街購物時,也隨處留心新事物,以期發現新的投資主意。比如他對塔克、貝克、沃爾沃、蘋果計算機、鄧金?唐納茲、皮爾第一出口以及哈尼斯等公司的投資,全部得益於他在與這些公司交往時對這些公司的細心觀察。但他也有因未留心觀察而錯失投資良機的教訓。

  美國最大的有限電視公司的股票價格1977年僅為每股12美分。由於當時它的收入狀況不佳,債務也令人擔憂,依傳統的觀點來看,有線電視並不是吸引人的買賣,因此,林奇始終未大量買進有限電視公司的股票。10年後,該公司的股票價格上漲到每股31美元,也就是說上漲了250倍,這令林奇非常後悔。他之所以錯失良機,一方麵是由於有線電視1986年才在他住的城市裏開始使用,到1987年他才用上有線電視,這使他對這一行業的價值缺乏第一手的一般性認識。雖然其他人也曾告訴過他,但經常是若非他親眼見到事實,別人的勸說都沒有多大效果。另一方麵是,由於林奇未能注意到他的家人是多麽喜歡有線電視的節目。他的大女兒瑪麗是那麽地欣賞通俗音樂,他的小女兒是那麽地喜歡迪斯尼節目,妻子安妮是那麽地盼望觀看尼克爾迪思的表演,甚至他自己都非常愛好CNN的新聞和有線電視上的體育節目。如果他當時能注意到這一點的話,他也許會意識到有線電視已成為像自來水和電一樣的家家必裝物品,數以百萬計的有線電視用戶會給該公司帶來巨大的收益。

  (5)應當投向被他們認為良好的零售產品。

  對服務業、食品供應公司等做詳細的記錄。許多個人投資者在作為消費者購置一件重要的物品,如住房、冰箱、電視機時,他們會先向朋友詢問,或向專家請教有關問題,然後作仔細的比較研究,最後才做出是否購買的決策。但當這些人購買某種股票時,卻一點研究都不做,而是像賭博一樣,靠碰運氣去投資。結果,他們所謂的“運氣”通常不太好,常常是勝少失多。而在林奇看來,個人投資者不必像機構投資者那樣,每個月、每個星期甚至每天都買賣股票,他們應該像購買自己的住房一樣,集中精力對其所購買的股票進行仔細的研究,而留心身邊各行各業擁有良好產品的公司,有助於他們獲得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從某種程度上說,個人投資者應當比機構投資者擁有“一種難以置信的優勢”。

  (6)隻要所投資的公司業績好,大可以持股五年十年不變。林奇說:“我的投資組合裏最好的公司往往是購股三五年後才利潤大增,而不是在三五個星期之後。”投資者有時既需要對自己所選的股票有充分的自信,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隻有這樣,才會有理想的回報。

  盡管林奇的投資方法是屬於現代派,但他認為現代投資理論的那一套關於市場有效率、股價反映一切信息的觀點是荒唐的。林奇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格雷厄姆投資方法的運用。

  (7)注重對公司隱蔽性資產的挖掘。

  林奇認為在金屬和石油業、報業、電視台、藥業等行業,甚至有時在公司的虧損中,都有隱蔽的資產。這些隱蔽性資產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可能是一筆現金,也可能是房地產或者是稅收優惠等等。林奇曾舉了沙石灘公司作為例子。1976年年末,沙石灘公司股本規模為170萬股,每股為14.5美元,整個公司的價值僅為2500萬美元。過了不到3年的時間(1979年5月),20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以7200萬美元買下了沙石灘公司,沙石灘公司的股價隨之漲到了每股425美元。而20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在買下沙石灘公司後的第二天,就把該公司的礫石場以300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礫石場隻是沙石灘公司諸項資產中的一項。換句話說,僅礫石場這一項資產的價格就超出了1976年投資者買下整個公司所需的資金。所以,礫石場周圍的地產、德爾蒙特森林和蒙特雷半島的2700公頃土地,以及300年長成的樹木、一家旅館、兩個高爾夫球場等就成了白送上門的財富。

  (8)資產與機會處處皆是,投資者盡可以從買賣擁有隱蔽性資產的公司股票上獲得巨大收益。

  可是為什麽許多投資者未能將資金投資於這類股票呢?林奇解釋說,這些投資者不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在他們與這些能漲10倍的股票之間存在著極多的障礙。按現行的體製,隻有當某種股票在股市上為多數大金融公司所認可,並且已被華爾街知名的分析家(即對各行各業、各公司進行追蹤研究的人員)列入到購買推薦單裏以後,這種股票才對買賣股票的大多數人具有吸引力。眾人都等待著別人先邁第一步,這常常會貽誤投資良機。當這些投資者都準備購買時,該股票已漲了很多,5倍或者10倍。林奇把上述這種狀況稱為“華爾街滯後現象”。林奇最得意的投資之一――國際服務公司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國際服務公司是1969年上市的,在其後10年間,雖然該公司曾盡力想引起華爾街的注意,但是卻沒有一位股市分析人員對這家公司給予稍微的關注。直到1980年,史密斯?巴奈投資公司才發現了它,並對它進行了研究預測。

  史密斯?巴奈股票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對喪葬服務業的服務需求決定於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人人會死。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收集的資料顯示,死亡人數不斷上升,喪葬業很明顯屬於增長型行業。作為該行業最大的公司――國際服務公司,當時經營著189家殯儀館,每家殯儀館的年均收入達55萬美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此外,該公司還首創了預約喪葬服務,顧客可在喪葬服務提供之前預先付款,這些“超前需要”銷售有兩大好處:第一是他們能保證業務量的持續穩定以及未來收益的增長;第二預付款會有利息,成為公司收益的主要來源。在前10年中,國際服務公司的營業額及其股票的每股收益均按15%以上的比率增長。史密斯?巴奈公司的報告還預測,國際服務公司未來增長至少保持同等水平,特別是由於國際服務公司的管理層已決定增加市場的占有額。

  的確,如果投資者在1983年以每股12美元買進國際服務公司的股票,而在1987年以每股30美元賣出,投資者可以使自己的錢翻一倍多,但假如投資者早在1978年就買進該公司的股票,那麽他的錢會漲40倍。但是華爾街卻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忽視了國際服務公司。這主要是因為,按照華爾街的標準,殯儀服務業既不是耐用消費,也不是一般服務業,所以無法歸類到任何一個部門。而完全依賴於華爾街知名分析家推薦股票的投資者毫無疑問失去了賺大錢的好機會。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