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穩賺不賠的炒股牛人

  5.1安迪?凱斯勒式“炒股”5年賺10億的神話

  一位來自重慶的個人投資者花了3萬元人民幣爭取到了與安迪?凱斯勒吃頓晚飯的機會。

  安迪?凱斯勒是誰?

  他曾以377%的收益率,獲1999年全美盈利率第四的對衝基金。他用了5年的時間,將1000萬美元的投資變成了10億美元,5年100倍。

  他以“30秒內,3個要點”這一獨到的投資秘訣,發現了一個個獲利翻幾十倍的互聯網公司,並能在泡沫爆破之前全身而退,成為華爾街的奇跡。

  2006年11月30日,頭頂黑色禮帽、手持彩色“魔棒”,第一次出現在國內投資者麵前的凱斯勒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魔法師”,不同的是,這位來自華爾街的“魔法師”變的戲法卻是金錢遊戲。

  在第三屆國際投資大師講壇的現場,安迪?凱斯勒與國內投資者共同分享了他的科技股投資四大策略。而對於未來5年的中國股市,安迪?凱斯勒更是看好科技股的發展。

  1.從技術青年到華爾街新貴

  1980年,當安迪?凱斯勒剛剛從康奈爾大學(CornellUniversity)電子工程係畢業時,他或許從未想過有一天會玩起金錢遊戲。

  在結束貝爾實驗室5年電機工程師的工作後,這個隻懂技術的年輕人穿著襯衫、寬鬆長褲就來到了華爾街,敲開了潘恩?韋伯集團的大門。

  不過這一次,安迪?凱斯勒沒有那麽幸運,在最初的分析師生涯中,他的表現遭透了。盡管華爾街的要求隻是在51%的時候做出正確預測即可,但安迪?凱斯勒幾乎全部預測錯了。

  在撰寫第一份研究報告時,恰逢芯片行情火熱,安迪?凱斯勒卻出人意料地唱出反調,對芯片股給出了“持股觀望”的建議並在一周後建議“賣出”。

  同樣的反調,安迪?凱斯勒在第二年7月繼續唱起,當他認為芯片業的屠殺已經結束,建議投資者“買入”的時候,卻又遭遇公司的大幅虧損。

  盡管預測最初讓人大跌眼鏡,但之後的市場反應卻完全應驗了安迪?凱斯勒的分析。他的好運似乎開始到來,先是入選“l。l。排名”,這是《機構投資人》雜誌推出的全美研究分析師排名,代表了在投資者和券商心目中最棒的分析師。之後,獵頭電話不斷,摩根斯坦利更是開出高價聘請他。

  跳槽後的安迪?凱斯勒,似乎並沒有完全適應摩根斯坦利的工作節拍。在他看來,華爾街正在改變,但研究部門的地位卻在下降,甚至墮落為投機行為的附庸,為了獲取更多利益,分析師們開始不再堅守自己獨立的分析原則。

  1993年,安迪?凱斯勒正式告別摩根斯坦利,開始其個人投資者的角色,盡管對於這一切,外界有著不同版本的傳言。但是後來的“大豐收”證明了離開摩根斯坦利對他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經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1998年全球金融動蕩,安迪?凱斯勒手頭的股票幾乎全部升值,有些甚至上漲了近10倍。就連當時表現最差的一些股票也上漲了近一半。

  從1999年開始,安迪?凱斯勒之前的投資開始有了回報,其基金以377%的年收益率,名列對衝基金排行榜第四。2000年後,盈利持續上升。基金規模也由最初的1000萬美元達到了10億美元。

  在市場還在飛速上漲的同時,安迪?凱斯勒又做出驚人之舉,不僅拒絕了送上門的錢,更是逐步賣出持股,將資金還給了投資者。市場再一次驗證了安迪?凱斯勒的長遠眼光,網絡泡沫開始破滅,大批投資者血本無歸。

  2.在迷霧中尋找潛力企業

  經曆了這一連串的洗禮,安迪?凱斯勒堅定了其對科技股長期投資的決心。然而,想要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撥開迷霧,找到真正有價值的公司,並不那麽容易。而安迪?凱斯勒獨特的判斷工具不僅給他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也將繼續引導他下一步的投資計劃。

  在2006年11月30日的北京演講中,安迪?凱斯勒帶著國內投資者一起開始了撥開迷霧之旅。

  1985年的時候,一台電腦很貴,而生產電腦的公司看起來像一個“巨無霸”,什麽環節都做。現在,電腦的成本降下了很多,並且在各個環節出現了不同的公司,如微軟、英特爾、戴爾等,他們產生了一個萬億的市場。

  迷霧之旅的最初,安迪?凱斯勒帶著國內投資者回顧了這一段曆史,在他看來,如果能夠在那個年代撥開迷霧,找到計算機產業的發展方向,那麽將會獲得令人稱羨的收益。同樣,在這個時代,如何在重重迷霧中找到那個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公司呢?

  安迪?凱斯勒的投資原則看起來很簡單:“規模”、“橫向經濟模型”、“市場邊緣的智能”和“利潤盈餘”。這些工具常被他用來識別那些有潛力的公司。

  在安迪?凱斯勒的研究最初,首先看到了網絡、多媒體以及影像產業的巨大前景。盡管當時的一些公司還很不起眼,但是他堅持看好其前景,並且長期投資下去。

  斯高柏(C-Cube)就是其中一例,盡管當時的-公司業績並不令人矚目,但是-生產的激光頭卻是機必需的核心部件,對市場和技術深有研究的凱斯勒很快意識到財富就在眼前,於是買入大量股票。事後也證明,中國企業的早期利潤,多半被其賺走。類似的例子一直貫穿在安迪?凱斯勒的投資中。

  不過,他坦言,不是每一次投資都能成功,但是成功的選擇往往彌補了失誤選擇的損失,並且創造了更好的收益。他希望國內的投資者也能在看似迷霧的市場中找到這樣有潛力的公司,在未來5~10年裏獲得更多的收益。

  3.看好中國科技股

  對於中國科技類公司的投資與發展,安迪?凱斯勒給出了樂觀的預期。

  “未來5~10年中國市場將再產生1萬億的財富,50%來自現有企業,另外的50%則會來自新興企業。”雖然是第一次來中國,但是凱斯勒表示他對中國市場已經關注了很長時間。

  “他的根據在哪呢?從目前股市場的表現來看,好像沒有符合他要求的企業。”一位國內機構投資人給出了這樣的疑問。而另一位投資者也表示了同樣的疑問和反駁,甚至認為很多中國企業並不擅長創新,因而想要在未來幾年實現科技股的大飛躍並不現實。對於這些疑問,安迪?凱斯勒說,“就以現在的很多技術而言,他們在2、3年前是無法想象的。同樣,未來的2、3年裏也可能出現很多新的技術。”

  安迪?凱斯勒認為,盡管很多公司剛剛起步,甚至還沒開始,但是,隨著市場的發展,很多新的科技型公司都將出現,而有選擇地投資則可能獲得較好的收益。比如說隨著網上銀行的普及,為銀行編寫網上銀行軟件的公司也會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勢頭。同樣的投資價值還體現在智能手機定位服務等技術上。這些新興企業將獲得巨大的市場,如果能提早發現其價值,將會獲得較好的回報。

  安迪?凱斯勒認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很多在矽穀掌握技術的人都有機會在國內將這些夢想變成現實。而美國的科技發展曆程,也能給中國的科技股發展提供很好的借鑒。

  “要做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其服務和產品是美國、印度等國家所無法提供的,那麽這樣的企業在未來將會獲得很好的收益。”安迪?凱斯勒說。

  5.2億萬富婆的炒股秘籍

  王老太今年67歲,樂觀、健談,既是億萬富婆,又是股市大亨。作為新中國股票市場的曆史見證人和參與者,王老太與年輕的深滬股市一起經曆了許多的風風雨雨。十多年的股海生涯,有喜悅,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教訓;有大賺,也有大賠。從某種意義上說,你了解了她,也就了解了股市。

  1.美股掘來第一桶金

  王老太原來在機關工作。那時,一張報紙一杯茶的日子雖很自在,但很難讓要強的她感到滿足。1984年3月8日,她拿出自己僅有的400元積蓄,和幾個朋友創辦了一份名為《中國信息資料》的半月刊雜誌,開始了創業生涯。80年代末,王老太去美國探望在那裏工作的兒子。這次探親雖然時間很短,卻也沒改變老太太閑不住的性子。到美國不久,她便和幾個台灣、韓國的朋友搞起了房地產。他們買舊房子,翻新後再賣出去,王老太因此賺到了為數可觀的“第一桶金”。在美國,王老太發現一個現象:一半以上的人都投資股票市場。於是她在兒子的指導下自己成了花旗銀行的小股東。王老太堅信,銀行的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而且銀行股的股本擴張能力強,經常送股、擴股又拆細,是個人投資的好品種。

  1989年底,王老太帶著在美國淘出來的“第一桶金”和對股票市場的認識,回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深圳。

  2.眼光獨到一躍身家過億

  當時,深圳紅荔路上有一家很小的證券登記公司,股民們可以在那辦理股票過戶登記手續。王老太回憶:“那時的股票市場還是櫃台交易,實行的是記名製,沒有存折,交易用的現金都用大黑塑料袋裝著,非常原始。”在登記公司的門口草地上常有人聚在一起“談股論金”,王老太把自己在美國股市的經驗講給大家,一不小心做了最早的“股市老師”。王老太發家致富的基石是她對銀行股的深刻認識。1989年深發展開始上市時,鹽田港的村支部書記響應號召,帶著村裏人集資買了12萬股,後來想賣卻賣不出了。王老太對銀行股情有獨鍾,1990年春節前後,便以每股8元多錢的價格將這沒人要的12萬股全接了下來。隨著深發展股價的不斷上漲,王老太的資產也膨脹起來。一時間,深圳有個王老太靠投資股市身價過億的說法在股民、尤其是深圳股民中廣為流傳。

  股市風雲變幻,1993年深滬兩市股票大跌,王老太沒想到這隻是深滬股市三年漫漫熊市的開始。想想那幾年,老太太唏噓不已:“當時明知是螳臂擋車,但我的錢還是一點一點地去‘救市’,越跌越買。總是希望能以自己僅有的一點力量,稍稍減緩股市的下跌。”最終她將自己所有的錢投進股市,直到連吃飯的錢都沒了。股市向下運行的趨勢並沒因此而改變,王老太卻在浮虧幾個億的巨大壓力下病倒了。醫院發出了無數個病危通知,親戚們隻好忍痛將其賬戶上大部分的股票清倉出貨。可老太太福大命大,經過三個月的搶救,她居然堅強地活過來了。命是保住了,但是浮虧卻變成了實虧,幾億元資產被股海吞得無影無蹤,她隻能暫時告別自己深愛的股票市場,去美國的兒子家中休養。一晃就是幾年,等老太太再回到國內股市中時,時間已是大牛市之後的1997年。雖然經曆過大起大落,王老太對股票市場的熱情一點也不減當年。不僅如此,她的心態反而更平和了:“其實我也就是股市裏最平常的一個散戶,一個希望中國證券市場能健康發展,自己也享受利益的股民。”

  3.股開放一朝翻身

  懷著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強烈信念,王老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2001年2月份,股市場對境內投資人開放,股跳高似的上漲,一天一個紀錄。王老太套了8年的股不僅解了套,而且股價再次賺了幾倍,再加上她以前買入的海航和蜀都法人股也都已上市流通,今天的王老太身價再次大漲。而這一切,王老太卻戲稱為:“天下掉下來的餡餅,被我接著了。”

  王老太從最初白手起家辦雜誌,買沒人要的深發展,到靠被套的股鹹魚翻生,她每一次都走在了市場的最前麵。表麵上看似巧合,事實上卻浸透著她對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力:創辦《中國信息資料》,適應的是即將到來的中國第三次信息革命的發展;買入深發展,是對銀行業獨特拉動作用的超前認識;買股,更是基於她對股市場必將被激活、必將大發展的準確判斷。王老太是一個普通的投資者,但也是一個有著大智慧的股市投資者。

  4.諫言獻策情係股市

  王老太熱愛證券市場,她一再說:“我希望我們國家的股市能健康成長。”在90年代初,王老太就提出:“證券市場的發展需要建立遊戲規則,建立規章製度,而且要執行好,並不斷地完善。”1993年,王老太作為股市裏一位普通投資者,直接麵對在深圳考察工作的中國證監會高層領導,並提出了許多搞好股市的中肯意見。記錄這段佳話的照片登在了當時的《深圳特區報》上。王老太還曾給深圳市長寫信,誠懇地說,深圳應利用特區優勢把股票市場搞好,不論遇到多大困難,都不能把這個市場給關了,這條路隻能向前不能倒退。說這話時正是股市進入低迷的1993年年底。拳拳之心,可見一斑。

  說起股市裏的莊家,還有目前還存在的不合理政策,王老太義憤填膺:“股民應該賺取的是經濟發展、公司發展所帶來的收益,股市裏允許有投機,但不是像一些莊家那樣,通過編造虛假信息來騙取其他股民的錢。”即使這樣,王老太依然情係股市,堅信股市有用,對國家經濟發展有好處。心態樂觀炒股也能防老。

  向老太太討教炒股秘訣,她笑著說:“這秘訣你們肯定知道――以投資的心態買,漲高了就以投機的心態賣了。大家常說,王姨賠了也樂嗬,的確是這樣。”

  每天去股市是王老太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麵對跳動的紅紅綠綠的數字,老太太更多地是在享受其中的樂趣:漲了沒追上,算了,看下一個吧;跌了沒賣出,等著,下次還有機會。收盤後,她戴起老花鏡研究上市公司資料,還時不時地挑他們的刺。有不少朋友問王老太:“您都這麽大歲數了怎麽還在炒股?”王老太總是樂嗬嗬地回答:“炒股可以防老。”談起股市帶給自己的歡樂,老太太有說不完的話。股市能陶冶人的個性,因為賠賺都和人的秉性有關係。在這個市場上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也要不斷學習新東西,我有時會聽股民報告會,上老年大學,聽聽繪畫、音樂課,欣賞服裝表演。投資股票,要關心各行各業,腦子老得轉,吃飯時還想著國內外大事。人老了,思想可不能老化,股票讓我更加貼進現代社會生活,還能結交不少朋友。

  5.生活樸實欲回報社會

  王老太說起遠在國外的孩子,禁不住流露出思念之情:“兩個兒子都在國外,我希望他們能回來,雖然國外的收入高,但發展的大好機會還是在中國。我還盼望他們能回來,讓兒子們在國內能找到更合適的工作崗位,這樣,也就能有親人陪伴我度過晚年。”

  5.3炒股的智慧――炒股成功的基本要訣

  怎樣炒股才能成功,證券業資深人士陳江挺先生給了投資者以下幾點建議:

  1.保本

  炒股是用錢賺錢的行業。一旦你的本金沒有了,你就失業了。無論你明天見到多麽好的機會,手頭沒有本金,你隻能幹著急。幾乎所有的行家,他們的炒股的建議便是盡量保住你的本金。而做到保本的辦法隻有兩個:一,快速止損;二,別一次下注太多。炒過股票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曆:虧小錢時割點肉容易,虧大錢時割肉就十分困難。這是人性的自然反應。在一項投資上虧太多錢的話,對你的自信心會有極大的打擊。你如果有一定的炒股經曆,必然同時擁有賺錢和虧錢的經驗。賺錢時你有什麽感覺?通常你會在內心指責自己為什麽開始的時候不多買一些,下次碰到“應該會賺大錢”的機會,你自然就會下大注。

  這是極其危險的。在炒股這一行,沒有什麽是百分之百的。如果第一手進貨太多,一旦股票下跌,噩夢就開始了。每天下跌,你希望這是最後一天;有時小小的反彈,你就把它看成大起的前兆;很快這支股票可能跌得更低,你的心又往下沉。失去理性判斷的能力。比較行得通的做法就是分層下注。如果你預備買1000股某支股票,第一手別買1000股,先買200股試試,看看股票的運動是否符合你的預想,然後再決定下一步怎麽做。如果不對,盡快止損。如果一切正常,再進400股,結果又理想的話,買足1000股。由於股票的運動沒有定規,你不入場就不可能賺錢,而入場就有可能虧錢,所以承擔多少風險便成為每位炒手頭痛的事。

  然而什麽是你對風險的承受力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自己睡的好嗎?如果你對某支股票擔憂到睡不著,表示你承擔了太大的風險。賣掉一部分股票,直到你覺得自己睡得好為止。把“保本”這個概念牢牢地記在心裏,你在炒股時每次犯錯,你的體會就會深一層,時間一久,你就知道該怎樣做了。

  2.不斷盈利

  炒股如果不是為了盈利,炒股幹什麽?難道吃飽了撐的不成?但你注意到“盈利”二字前是什麽?是“不斷”。在股票市場偶爾賺點錢不難,隻要你運氣好就可以了。難的是“不斷”二字。有多少次你聽到朋友:說“我今年不錯,股票大市跌了20%,我隻虧10%,我戰勝了股市!”真的嗎?任何專業的炒手,惟一該問的問題應該是我今年掙了多少?有誰聽說過服裝店老板說自己較隔壁店少虧錢而洋洋得意的嗎?常聽到炒股的人居然會為少虧錢而自豪!這其實便是炒股艱難的地方。看不見、摸不著的股票使一般人的判斷力走了樣。要想在股市不斷賺錢,除了知識和經驗之外,就是必須忍耐,等待賺錢的時機。問問一般的股民,他們入市資金有多少買了股票?有多少是現金?你會很驚奇地發現,一般股民幾乎把入市資金全部買了股票。不管是牛市還是熊市時,他們都是這樣。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我的錢是用來賺錢的”。

  在股票市場,不要急於買入股票。股票在大多時是有理性,有規律的。雖然每支股票的個性都不一樣,但大同小異,你需要不斷研究,不斷觀察,等你的經驗積累到一定地步,就知道怎樣順勢而行。等待、忍耐、觀察,隻有在股票的運動符合你的入場條件時才入場。隻有這樣,你才能夠確定你入場的獲勝概率大過50%。在這基礎上,不斷盈利才有可能。當然,千萬別忘了保本。

  在你麵前是兩位炒手的交易記錄。他們去年都翻了一倍,即100%的回報率。一位是常勝將軍,他的交易全部賺錢,有買必賺,雖然每次賺的都不多,但他的交易記錄密密麻麻的一大疊,積少成多,他賺了100%。另一位似乎運氣不怎麽樣,交易中虧的次數多,賺的次數少。但他虧時虧的錢少,賺時賺的錢多,特別是有支股票賣出價較買入價升了四倍。算總賬他也賺了100%。你怎麽評價這兩位股票炒手?兩人中的一位是運氣很好的新手,另一位可是資深的專業炒手。你現在大概能夠猜到哪位是哪位了吧?從他們的交易記錄,你體會到什麽了嗎?在現實生活中,專業炒手的記錄幾乎都如上麵所描述,他們明白股票買賣不可能每次都正確,那麽在錯誤的時候為何要付出大的代價?但在他們正確的時候,他們試圖從中得到最大的利潤。

  可是新手們很少有這麽好的運氣,他們通常把賺錢的股票首先出手,滿足於賺小錢,結果通常是手頭有一大堆套牢的股票。想象你手裏有10000元,你告訴自己要分散風險,每支股票隻投1/10,即1000元,一年下來,五升五跌,五支股票跌了10%,四支升了10%,另外一支升了200%。那麽一年下來,這10000元變成12900元,近30%的回報率。其中那支升了200%的股票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炒過股的朋友,你賺過5元升到15元的股票嗎?這樣的機會多不多?但你抓到過多少?你是不是常常過早離場?使你過早離場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好貪小便宜;二,不夠經驗判斷股票運動是否正常。得到便宜是很愉快的,每次賣掉賺錢的股票你都覺得自己是炒股天才,想上酒店慶賀一番。你總是試圖重複這類愉快的經驗。所以我們看到新手賺錢時通常隻賺小錢。話又說回來,如果你知道5元的股票會升到15元,你也絕不會提早離場的。問題是你不能確定。這便涉及股票運動是否正常的判定問題。在這裏我要強調的是:隻要股票運動正常,便必須按兵不動。

  如果你確定股票運動正常,你的勝算很大,這時你應該在這支股票上適當加大下注的比重。如果你的致勝概率是60%,你下10%的注,但經驗告訴你這次的致勝概率是80%,你就應加注。從10%提高到30%甚至50%,從直覺上你能明白為什麽應這麽做。

  5.4把握技巧看公司年報

  對於投資大眾,尤其是散戶來說,上市公司的年報是投資者獲取信息決定投資某家上市公司的重要依據。選擇上市公司能不能長久地穩定發展,在遇到股市衝擊時,能不能經得起波折,研究上市公司的年報都是非常重要的。精心研究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看三大財務指標、收益性、看募集資金的運用、看母子公司的關係、看選配情況和派息能力等從多個方麵來加以考慮。

  1.財務穩定性

  公司的財務狀況往往是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綜合反映。投資者可以從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了解財務狀況。首先,資產的流動性越大,資產的安全性就越大。假如一個上市公司有500萬元的資產,第一種情況是,資產全部為設備;另一種情況是70%的資產為實物資產,其他為各類金融資產。假想,有一天該公司資金發生周轉困難,公司的資產中急需有一部分資產去兌現償債時,哪一種情況更能迅速實現兌現呢?理所當然的是後一種情況。因為流動資產比固定資產的流動性大,而更重要的是有價證券便於到證券市場上出售,各種票據也容易到貼現市場上去貼現。許多公司倒閉,問題往往不在於公司資產額太小,而在於資金周轉不過來,不能及時清償債務。因此,資產的流動性就帶來了資產的安全性問題。在流動性資產額與短期需要償還的債務額之間,要有一個最低的比率。如果達不到這個比率,那麽,或者是增加流動資產額,或者是減少短期內需要償還的債務額。我們把這個比率稱為流動比率。其次,是流動性的資產中有兩種資產形態,一種是存貨,比如原材料、半成品等實物資產;另一種是速動資產。如上麵講到的證券等金融資產。顯而易見,速動資產比存貨更容易兌現,它的比重越大,資產流動性就越大。所以,拿速動資產與短期需償還的債務額相比,就是速動比率。一般情況下,把兩者確定為1:1是比較講得通的。因為一份債務有一份速動資產來做保證,就不會發生問題。

  公司的固定資產是通過一定期限的折舊方式來回收資產的,周轉時間長,就需要很大的公司資本來提供固定資產的資金需要。我們已經知道,公司的總資本中有自有資本和借入資本兩部分。所以,隻有當固定資產與自有資本相等時,或者固定資產小於自有資本時,公司才需要為此而負債,否則就隻有靠負債來解決因增加固定資產而引起的矛盾了。固定資產如果全部可由公司自有資本來解決,說明公司財務狀況具有穩定性,也就是固定比率小於100%,所需固定資產小於自有資本;如果一部分固定資產是由長期借款來解決,而不是靠短期借款來解決,那說明公司財務狀況仍然具有一種穩定性,即固定長期配合率小於100%,所需固定資產小於自有資本加長期借款。一旦公司發生負債情況,無論是流動負債還是固定負債,你都要觀察一下負債是否超過了公司的能力。也就是說,有可能這個負債本身是正常的,是發展生產、擴大經營規模必須采取的資金策略之一。但是負債一定要適量。怎樣才適量?這很難從絕對意義上講,而隻能從相對意義上來判斷,這就有了一個負債比率的問題。即負債比率小於70%時比較安全。然而這也不能絕對地加以斷定。

  2.看三大財務指標

  三大財務指標:即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和淨資產收益。三者之間關係是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淨資產收益率。看一個企業的獲利能力和成長性,最主要的指標是淨資產收益率,一些企業雖然主營業務收入和淨利潤都大幅增加,但那三個指標都大幅下降。如某企業,2007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和淨利潤達年計劃的65.67%和55.4%,與2006年同比分別增加28.99%和19.05%。但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淨資產收益率分別下降42.31%、23.33%、23.85%,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在下降。還有的企業,淨資產收益率低於銀行存款,這種股票投資者都應該敬而遠之。

  3.收益性

  在公司的收益中,要看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利潤。一個迅速成長的企業,主營業務是企業的支柱,多了就難免顧此失彼,主業不突出,公司發展後勁如何,你就搞不清楚了。如某公司,它2007年上半年的投資收益5072萬元,其中股票投資收益為4634萬元,公司利潤是上去了,但炒股誰能保證隻賺不賠?況且明文規定上市公司不許炒股了。另外,證券法出台可是有法可依,營業收入是不是主要的構成部分,或者說是否是來自於“主業”的收益。比如增加銷售收入,減少成本開支。如果收益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營業外收入的增加或營業外支出的減少,這就反映出這家公司的收益可能出現收益性差的狀況。

  4.看募集資金的運用

  有些企業,拿了募集來的錢,轉過身就拿去還貸款,還特別聲稱,由於還貸及時,致使財務費用下降。這樣的股票,後續發展沒有了資金,股價能保持現有水平就不錯了。

  (1)看企業利潤的新增長點。

  有的企業年報在“經營情況回顧與展望”中,說了一大堆廢話,不見實質性內容,這種沒有新增長點創利的企業,今後,不會對股東有更大的回報。

  (2)看母子公司的關係。

  不少的上市公司往往有個名字類似的母公司,母公司家大業大,能為子公司遮遮掩掩,但這樣的子公司是獨立撐不了門麵的。如果它是企圖如利用子公司配股圈錢,就得小心。

  (3)看送配情況。

  一是看送的多與少,二是看送配時間。有些公司連續大比例送配,股本擴張的同時業績跟不上,使每股收益稀釋,這樣的股票價格肯定要往下走一個台階的。另外,一些公司還在送配的時間上做文章,中報截止日期為6月30日,有的企業的送配安排在七、八月份進行,中報中對財務指標又不做攤薄說明。

  5.派息穩定性

  首先,從公司自身的生產經營角度來看公司的盈利多時,並不意味著股東們的收益也會多。因為公用盈利後也常常會有兩種可能:一是增加再投資。公司把盈利中很大一部分用於公司日後發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地用於當前的股利分配。另外是采取發紅股,而不是現金股利。這是由公司派息政策所決定的。這兩種可能性一旦成為事實,對公司的股價就會產生影響,所以也會影響到股東的收益。一般情況下,投資者主要從股利額與公司淨利潤的比率上來判斷派息能力。另外,從公司外部因素影響時,首先是利息率。市場利息率越高,公司證券的價格就會越低,它們成反比關係。所以利息率是一個很敏感的因素,它可以引起公司股票在市場上的波動,而且波動得很快。其次,是經濟的周期波動。公司一般難以擺脫這個因素的影響。蕭條階段,公司股價大幅下落,繁榮階段,股價則大幅上升。還有一個是貨幣供應量。它同公司股價朝同一方向變動。比如,隨著信用擴張,銀根鬆弛,社會遊資增加,股價就會升高,隨著物價上漲,公司收益增加,股價也會上升,隨著貨幣貶值,為了保值,股價又可能上升。雖然這些外部因素不是個別公司的考察重點,但正因為它屬於係統性風險之列,所以在對很多公司進行盈利能力和穩定性分析時都有關係,需要同時考慮,特別是要了解外部因素使公司股價下落時,公司的反應能力有多大。

  5.5如何從盤口觀察主力的動向

  市場中,投資者經常談論的熱門話題之一便是主力的動向,探尋主力動向的方法很多,但許多投資者都忽視了就在我們身邊,可以較為準確觀察主力動向的窗口,那就是個股交易的買賣盤,具體操作中就是一支股票委托買入的價格、數量及委托賣出的價格、數量的反映。目前我們使用一些交易係統都可以為投資者提供三檔的買賣盤情況,即個股當時走勢中買一、買二、買三和賣一、賣二、賣三。主力的動向在這裏經常會暴露。

  (1)當某支股票長期在低迷狀況中運行,某日股價有所啟動,而在賣盤上掛出巨大拋單(每筆經常上百、上千手),買單則比較少,此時如果有資金進場將掛在賣一、賣二、賣三檔的壓單吃掉,可視為是主力建倉動作。因為此時的壓單並不一定是有人在拋空,有可能是主力自己的籌碼,主力在造量,在吸引投資者注意。此時,如果持續出現賣單掛出便被吃掉的情況,那便可反映出主力的實力。但是投資者要注意,如果想介入,千萬不要跟風追買賣盤,待到大拋單不見了,股價在盤中回調時再介入,避免當日追高被套。主力有時賣單掛出大單,也是為了嚇走那些持股者。無論如何,在低位出現上述情況,介入一般風險不大,主力向上拉升意圖明顯,短線雖有被淺套可能,但終能有所收益。

  與上述情況相反,如果在個股被炒高之後,盤中常見巨大拋單,賣盤一、二、三檔總有成百、上千手壓單,而買盤不濟,此時便要注意風險了,一般此時退出,可有效地避險。

  (2)當某支股票在某日正常平穩的運行之中,股價突然被盤中出現的上千手的大拋單砸至跌停板或停板附近,隨後又被快速拉起。或者股價被盤中突然出現的上千手的大買單拉升然後又快速歸位,出現這些情況則表明有主力在其中試盤,主力向下砸盤,是在試探基礎的牢固程度,然後決定是否拉升。該股如果在一段時期內總收下影線,則主力向上拉升的可能性大;反之,該股如果在一段時期內總收上影線的話,主力出逃的可能性大。

  (3)某支個股經過連續下跌,出現了經常性的護盤動作,在其買一、買二、買三檔常見大手筆買單掛出,這是絕對的護盤動作。但這不意味著該股後市止跌了。因為在市場中,股價護是護不住的,“最好的防守是進攻”,主力護盤,證明其實力欠缺,否則可以推升股價。此時,該股股價往往還有下降空間。但投資者可留意該股,如果股價處於低位,一旦市場轉強,這種股票往往也會一鳴驚人。

  5.6股票王者沃倫?巴菲特

  沃倫?巴菲特被喻為“當代最成功的投資者”。在曆史上偉大的投資家中,巴菲特以他敏銳的業務評估技術引人注目。巴菲特是個純粹的投資商,他從零開始,僅僅從事股票和企業投資,成為20世紀世界大富豪之一。在40年的時間裏――從艾森豪威爾時代到比爾?克林頓執政,無論股市行情牛氣衝天抑或疲軟低迷,無論經濟繁榮抑或是不景氣,巴菲特在市場上的表現總是非常好。

  1.初露鋒芒

  1961年,巴菲特在登普斯特爾公司身上下了100萬美元的賭注,這是他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投資。這是一家有80年曆史的風車和農用工具製造廠。當時,登普斯特爾公司在停滯的銷售和令人擔憂的利潤中苦苦掙紮。巴菲特在幾年前就曾經研究過這種股票――它是一種廉價的符合格雷厄姆購買原則的股票,巴菲特用合夥人資產的1/15買下了達到控股的股份額。之後,巴菲特任命自己為董事會主席,這一舉動表明他絕不甘心隻做一個投資者。可是巴菲特並沒有精力使企業扭虧為盈,認識到這一點後,他請了一位真正的行家哈裏?博特來管理企業,博特非常出色地做著巴菲特所不能做的工作,從工廠裏榨出現金供巴菲特投入到股票和債券中去,投資之後的這些工作是格雷厄姆不提倡也從未償試去做的。以105000美元起家的巴菲特合夥人公司,到了1962年達到了720萬美元的資本,比格雷厄姆一紐曼在鼎盛時期還高。其中有100萬美元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盡管他還未在整個公眾中名聲大噪,但他已不是無名小卒。最初的由7個人組成的投資小團體發展成為擁有90人的投資集團,其成員發展已經從加州到佛蒙特。

  隨著合夥人公司財富的不斷積累,巴菲特投資經驗和獨具特色的投資理論也在不斷積累著,並為財富的積累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

  1962年巴菲特的合夥人公司以每股7.6美元的價格買下了位於馬薩諸塞新貝德福德的一家紡織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一小部分股份。當時,該公司的營運資金是它的市價的兩倍,按照格雷厄姆的數量分析法和安全空間的理論,這無疑是一種“好”股票。然而正如登普斯特爾的投資不是格雷厄姆的翻版一樣,這次投資也絕不僅僅是他老師的翻版。事實上,巴菲特的頭腦中已經醞釀著新的想法――即不僅從格雷厄姆所推崇的從數量角度來分析企業,還要從質量方麵考慮。巴菲特認為,“當我們投資購買股票的時候,應該把自己當做是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家、證券分析家或宏觀經濟分析家。”

  從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間,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人的收益率連續10年超出道?瓊斯指數,平均每年超出29.44個百分點,而且沒有哪一年投資收益率是負值。對於一個最初始的投資者來說,比如像埃德溫?戴維斯一家人,每10萬美元都變成了80.4萬美元,而巴菲特本人更是從中受益匪淺,36歲的巴菲特已經變得相當富有了。他的合夥人公司被《奧馬哈世界先趨報》稱為全美最成功的投資企業之一。

  2.急流勇退

  隨著巴菲特基金規模的擴大,麵對連創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卻逐漸不安起來,擁有更多的現金可進行投資而可做的交易越來越少,這兩方麵的矛盾使他陷入了困境,他已不能找到足夠的符合自己標準的股票了。盡管隻要追逐市場,不動任何腦筋就會變得越來越富有,但是巴菲特永遠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而不屑做投機家們做的事。1968年當他正逐步吸納一家家庭保險公司的籌碼的時候,一天,當他的經紀人為他買進了價值5萬美元的股票後,巴菲特突然打電話讓經紀人撤單。原來巴菲特聽到了內部消息――這家家庭保險公司將被城市投資公司以高價接管,第二天,消息公布,巴菲特錯過了一個獲利的大好機會。盡管他明明知道買下它是合法的行為,但他永遠有自己的行為準則。

  與短期內頻繁買入賣出股票的短線投資者不同(他們的行為明顯具有投機性質),巴菲特認為,隻要公司的權益和資本預期收益令人滿意,公司管理層誠實能幹,並且股票市場並未高估該公司的股票,就可以無限期地持有這些公司的股票。他之所以能夠保持對所投資的企業有較高程度的了解,是因為他有意識地把自己的選擇限製在他自己的理解力能夠達到的範圍。巴菲特忠告投資者:“一定要在你自己的理解力允許的範圍內投資。能力有多強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正確了解和評價自己的能力。”正是因為巴菲特給自己設置的這些限製,使他無法投資於那些收益潛力巨大的產業,比如高科技企業。但巴菲特堅信投資的成功並不在於你知道多少,而在於真正明確你到底不知道什麽。“投資者隻要能避免大的錯誤,就很少再需要做其他事情了。”在巴菲特看來,超乎尋常的投資成就,往往隻是通過普通的事情來獲得的。關鍵是如何把這些普通的事情處理得異乎尋常的出色。

  3.巴菲特時代的到來

  1976年9月,本?格雷厄姆逝世了,之後評論家們常常提到巴菲特與之在投資方法論之間的區別,巴菲特明顯地進步了。他懂得:一個好的經營完善的公司與從流通角度上來看的廉價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同時對這種好公司的投資對他自己的成長也有深遠的影響。巴菲特比格雷厄姆更主觀地分析公司。在一些公司裏,如希斯糖果公司,他找到了它的“內在價值”――一種巴菲特式的內在價值。而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裏得到的是“一種恰當的關於本質的模式”,那就是買入價值的原則,蘊涵在格雷厄姆安全空間原則下的保守主義以及超脫於每日市場起伏的心態。

  1980年,巴菲特50歲生日的時候,伯克希爾的股票賣到375美元/每股,之後隨著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穀,股價也開始穩中有升。1983年,伯克希爾從不名一股發展到擁有13億美元的市場股票。年底,伯克希爾自己的股價升到1310美元/每股,巴菲特的身價也因此漲到6.2億美元。就在這時,有些股東建議巴菲特分股,巴菲特知道,分股肯定能吸引許多新的投資人,並能促進經營甚至至少在短期內可以提高伯克希爾股票的價格,但這隻是企業財富在股東之間的再分配,由於要支付增長了的經紀人的報酬,伯克希爾的股東隻能虧錢。事實上,凡是與“股東利益至上原則”相抵觸的方法,巴菲特一概不會采用。

  70年代,可口可樂公司搖搖欲墜,總裁奧斯汀的多角化經營策略更使之雪上加霜。1980年新總裁格伊祖塔一上任就著手削減成本,製定80年代的經營戰略:可口可樂公司下屬的每個公司都要使資產收益率最大化;要拋棄掉任何已不能產生可接受的權益資本收益率的業務與資產;投資的每個項目都必須能增加每股收益率和權益資本收益率。可口可樂公司在格伊祖塔的領導下,財務業績比奧斯汀時代翻了兩到三倍。1980年至1987年,盡管1987年10月份股票市場發生了災難性的大跌,可口可樂股票的市價仍以19.3%的速度遞增。公司每1美元留存收益產生了4.66美元的回報。1987年,它的利潤的3/4來自非本土,而未知的潛力仍是無窮的。

  其實華爾街的每一位分析家都注意到了可口可樂的“奇跡”,因為畏懼和別的一些因素――並非公司價值的因素使他們裹足不前,在巴菲特做完投資但股票並未飛漲時他寫道:“當時我看到的是:很明白很吸引人……世界上最流行的產品為自己建立了一座新的豐碑,它在海外的銷量爆炸式的迅速膨脹。”盡管有人認為可口可樂的股票高估了,但巴菲特自信地認為以市場前期最高價75%的價格買下它,就如同以雪弗萊的價買奔馳一樣。在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後的3年裏,它的每股收入漲了64%,股價上漲3倍。不管是誰,隻要事先知道這種結果都會買的。但華爾街的投資商懷疑巴菲特是否值得學習。他們仍然堅持他是買了內部消息才做這個決定的。事實上,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年度報告中詳細闡述的他對可口可樂公司的理解,連第四流的經紀人都看得懂。1989年2月,他的這次投資公開之後,伯克希爾的股票也像注入了二氧化碳一樣咕咕冒泡,漲到了4800美元/每股,6個月之後它又上漲了66%,到了8000美元/每股。

  巴菲特是美國生活中的一個獨特形象,他不僅是位偉大的資本家,而且是位偉大的解釋美國資本主義的人:他教導了一代人該如何考慮業務;他證明了股票投資不隻是碰運氣的遊戲,它也是一種合理的具體的事業;他在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都追求著最高的權益資本收益率。巴菲特投資方法的驅動力來自資本的合理配置,為了達到這一點,他在決策中把他的推理能力發揮到極致並在投資實踐中使之不斷提高。通過推理巴菲特得出了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而通過比較市場價格和內在價值的差異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巴菲特方法”沒有超越大部分投資者理解的範圍,你不必在公司估價方麵擁有(工商管理碩士)的水平就能成功地運用它。在過去的40年中,巴菲特經曆過兩位數的銀行利率、高通貨膨脹和股市崩潰。這些風雨把他磨煉成了一個最偉大的投資家,也磨煉出他與眾不同的個性:積極進取、不慕虛名、勤奮敬業、謹慎而且理性。

  5.7炒股像從夾子上偷誘餌文章來源:競報

  1.迷迷糊糊開始炒股

  胡爽是她的網名。那時候很多朋友在一個汽車論壇裏麵玩,她因為也想進去就起了這個網名。她是資深股民,賺過也賠過。

  她從1991年開始做股票。當時在一家公司上班,也不是她個人在炒,而是替公司在炒。當時公司有19萬元的現金,就讓她拿去試一試,並不懂得股票到底是怎麽回事兒。此外,閑錢當時除了定期儲蓄之外,就沒有其他的賺錢方法了。利錢太低了,就想看看有沒有別的事情可幹。當時雖然也知道這事情是有賺有賠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麽,基本沒想到過會賠。

  她進入市場時也沒有進行過什麽研究,什麽線根本不懂,甚至沒打聽一下市場的消息。她就拿著錢到一個證券公司開戶,然後就在那裏看,看到哪一個成交量大就買哪一個,傻乎乎的,就覺得應該是這樣。她買的第一支股票是延中實業,9塊錢的時候進了兩萬股。結果一轉眼價錢就起來了。我一看,嘿,賣掉,賺了1萬多,就幾個小時的工夫,真是瞎貓碰到死耗子。賺了當然高興,可是沒有特別興奮,因為錢的數量其實不太多。再者,這股票一直猛漲,很快就十幾塊、二十塊,在1992年春節更成為了每股380元的天價股,所以是後悔多於高興。

  當時經常跟人說這事,雖然說沒有賺很多錢,這可是我的股票第一課,也讓她對股票產生了興趣。公司的錢轉出來就去做別的用途了,她就開始把自己的錢投進去,也沒有想到底為什麽買股票。不是要保值,也不是一心想要賺大錢,就是想參與一下,賺點錢。放了十來萬元在裏麵,有賺有賠,其間還做過期貨。

  2.股市變化太快

  真正開始做股票是在1995年。當時剛結束了和朋友一起做的服裝生意,手上有40來萬元錢。車有了,房有了,生活挺安定的,也不想再做生意了,覺得還是股票賺錢快。並且做股票決定權在自己手上,隻要自己看好了,馬上就可以做,沒有生意那麽麻煩。退出股市也比做生意理想,股票一賣,錢一會兒就出來了。於是就把錢放到股票市場去了。

  她對盤麵的感覺挺好的,經常碰到漲停板,跌的時候她也跑得快,也有一些朋友幫忙,一年之間,就變成兩百多萬元人民幣了。1997年,她當時的股票已經到了280萬元人民幣左右。這正是美國科技股熱的時候,她就拿了5萬去做股票。雖然她的外語一般,可是當地的經紀公司有些是用中文的。很快她就賺了好幾十萬的美金,感覺真好,可能也沒覺得自己有多厲害,因為身邊的人都賺了。

  她是納斯達克指數3000多點的時侯進場的,指數曾經上到5000點多,指數再下來的時候,到了3800點左右的時候,她手上股票的市值是最大的,達到了68萬美元,可這也是她在股票市場的轉折點。之前她是一直賺的,市場無論怎麽變,她都賺,誰知道突然就變了,當時有一家高科技公司,正在跟中國談的技術。股票市價在70多元美金,她相信能漲到100美金。在她和她的股友們講座的時候,他們堅決不同意她的看法,覺得這隻股票不能買。可能是他們的態度影響了她當時的判斷,使她有點進退失措,慢慢就賠錢了。她還是買了那支票,可是一跌,她想起了朋友的判斷就趕緊放。一漲,她想起自己的主意,就趕緊進。來回折騰之下低賣高買,雖然這支股票最後真的如她所說超過了100美元,可是她卻沒有賺到錢。

  3.給自己留條後路

  經過這事,她的心態就不對了。可以說是跟市場賭氣了,行為就好像賭徒一樣。輸了她就加注,要把錢再贏回來。她用Margin在炒,這是賺起來翻倍,賠起來也翻倍。其中有一筆交易就賠了18萬美金,可她還是不覺得痛,似乎這就是一個數字。直到一天一個朋友說,18萬美元就等於多少部奔馳車,她才突然覺得真的賠了很多錢。

  美國股票是越做越死了,如果不是有一點民族情緒,很可能就會全軍覆沒。當手上的股票隻有四十幾萬美元的時候,她想她就是賠了也不能都賠在美國,就從市場上調走了20萬美元。後來果不其然,越做越賠。她賠錢除了是市場因素之外,她覺得自己的心態也有問題,不理智,經常用賭一把的態度對待股票,一點風險意識都沒有,身邊也沒有人提醒她,其實朋友輸得比她還要慘。

  4.賊心不死

  她沒有徹底離開市場,在哪兒摔下去,就在哪兒爬起來。不過她現在膽特小,風險第一,賺錢第二。現在要看公司的基本麵、公司的狀況,不敢再聽別人說了,並且覺得必須要止損。這次的大牛市,她也沒有投太多的錢,就是把平時零花的錢投進去罷了,也賺了幾十萬元。

  這是第一的親身體驗。現在的市場是否瘋狂?這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不過有些人肯定瘋了。都說現在市場是“撿錢”的市場,好像大家都賺錢了。可是炒股票就好像耗子在耗子夾上麵偷吃誘餌,大家在跳來跳去,一點一點地吃,可最後誘餌越來越小,總是會有一隻被夾住的。

  5.8段永平――中國的巴菲特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八年前,他以1.59億元人民幣在中央電視台廣告競投中奪冠,成為一屆標王而名聞國內;2006年6月30日,他以62萬美元(約500萬元人民幣)競得與“股神”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已淡出人們視線數年的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重回焦點的身份已經不是實業家,而是投資家。

  不過,高價捐贈美國慈善事業的行為也引起了國內的眾多評論。段永平表示2007年他將把慈善事業做回國內。

  1.美國炒股大賺:簡單不等於容易

  2001年,段永平和妻子一起移居美國。從那時起,他的投資生涯才真正揭幕。段永平坦言,過去五年他在美國炒股賺到的錢,比此前他在國內做十多年企業賺的錢還要多得多。段永平說:“可以說,我大部分的財產都是在美國賺的。”

  段永平最早的投資是搜狐、新浪、網易等中國概念股。隨後它們的股價一路飆升,段永平的身家也隨之水漲船高,2003年他以10億元財富,在胡潤《中國百富榜》中排名第83位。

  段永平深得巴菲特長線持有、價值投資理念的要領,因而也被譽為“段菲特”。2001年底,他以1美元左右的價格買進網易股票,2003年10月網易的股價已飆升到70美元,段永平的股票市值在一年多時間裏就翻了50倍。

  四五年前投資的搜狐、新浪、網易等公司股票,段永平現在仍然大部分持有。最新的年報顯示段永平通過他個人以及旗下Enlight基金會還持有九成12.06%的股份。他持有的網易股票一度還超過5%,為了不引起外界過度關注,後來才賣掉一部分股票,降到5%以下。

  這次,他花巨資拍得與“老師”共進午餐的機會,段永平表示,他想當麵向巴菲特請教一些困擾他多年的投資問題。段永平說:“我對他過去投資經曆的一些細節,也很感興趣。”

  盡管是個“巴迷”,但段永平認為,讀了幾本巴菲特的書並不重要,看懂一本就已經很好。實際上,巴菲特自己並沒有寫過書,他隻寫過一封給股東的信。段永平說:“讀懂了巴氏理論,要融進自己的血液裏,還需長時間的實踐操作。”

  “投資其實很簡單,但簡單不等於容易。”段永平說:“買一支股票,就是買一個企業的現在與未來。你必須看懂企業,看中好的企業,等它價值被低估時買入。”

  段永平認為,做企業十多年的經曆幫助了他的投資。他說:“我是厚積薄發,沒有做企業這麽多年的基礎,很難看出企業的好與壞。”

  不過,段永平至今對中國內地股市投資還很謹慎。在他眼裏,中國股市的投資環境和運作機製還不夠完善,透明度還不夠高。段永平目前隻在國內買了一支股票――萬科,他說:“我持有的股票還不到萬科總股本的1%”。

  1989年,28歲的段永平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得計量經濟學碩士學位後,南下廣東。次年在中山日華電子廠(小霸王的前身)任廠長,五年內他將這家虧損200萬元的小廠做到10億的年產值。1995年,他另立門戶,在東莞創立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經過十年的發展,步步高現已在中國的、無繩電話、複讀機等領域躋身第一集團軍。

  段永平相信,欲速則不達。做企業就像開車一樣,應該在一個可控的範圍,以適當的速度平穩發展。段永平在網上競拍巴菲特午餐約會時用的代號就是“fastisslow”(快就是慢)。

  2.繞道捐贈中國

  競投巴菲特見麵的機會,段永平用的並不是步步高董事長的身份,而是一家名為“Enlight”慈善基金總裁的名義。而競投所花的62萬美元,也會贈給另一家慈善基金會。

  其實,段永平並不是以此形式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第一位華裔,2005年就已經有一位新加坡人借此機會跟巴菲特吃過飯。

  Enlight是段永平和他妻子發起的一個家庭型慈善基金,段永平也把自己大部分的股票都放在這個基金裏。他說:“這種基金在美國很多,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成立的慈善基金會就是這種類型。我和太太都認為不要給小孩留太多錢,能保證生活和接受良好教育就夠了。”

  根據美國的法律,像段永平這樣的新移民,在美國賺的錢要交很重的稅,而用於慈善事業就不用交稅。所以,段永平覺得,留夠自己的生活開銷後,把錢用於慈善事業、回饋社會更有意義。

  5.9奧地利股市之父――詹姆斯?羅傑斯摘自《投資市場秘訣――邁向贏家之路》

  人稱“奧地利股市之父”、周遊列國全球投資的詹姆斯?羅傑斯是量子基金創始人之一。

  羅傑斯在1989年~1990年完成的第一次環球旅行被吉尼斯世界記錄記載。作為國際著名的投資家,羅傑斯先後投資西德、奧地利、巴西、新加坡等國家,獲得了巨大成功。1989年,羅傑斯第一次環球旅行時,投資於世界各個新興國家。1998年羅傑斯創立羅傑斯國際商品指數(RICI),到2003年11月該指數已達117.46%的升幅,超過同期主要指數。1999年羅傑斯第二次環球旅行時,投資上海股,同樣獲得巨大成功。時代(Time)稱羅傑斯為金融界的印地安那?瓊斯(theIndianaJonesoffinance)。

  1968年詹姆斯?羅傑斯開始股票交易時僅有600美元,而到1971年他與喬治?索羅斯合夥組建的“量子基金”至今已成為最成功的套利基金。羅傑斯認為投資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在1970至1980年的十年裏,量子基金的複合收益高達37%,超過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羅傑斯最重要的構想應該是國防工業類股。”索羅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當時國防工業完全被人忽略,從上次國防工業景氣結束後,隻殘留一兩位分析師繼續研究這個行業。”

  年僅37歲的詹姆斯?羅傑斯在1980年由於與喬治?索羅斯在對“量子基金”的發展方向和人生哲學的分歧而“退休”,令“量子基金”在1981年出現了首次22.9%的虧損,而基金規模縮小了50%。手握1400萬美元的詹姆斯?羅傑斯則開始新的投資生涯。

  1.慘痛教訓

  詹姆斯?羅傑斯畢業於耶魯大學和牛津大學,選擇投資管理行業開始了自己的職業投資生涯。當同學們把大把的時間花在政治辯論上時,羅傑斯卻在饒有興趣地研讀《倫敦金融時報》,並將牛津大學贈與他的獎學金拿去投資。得益於當時的多頭市場,羅傑斯居然小有盈利。畢業後的羅傑斯最先在華爾街一家小公司當證?分析師。負責工具機類和廣告業股票。當時,羅傑斯不顧妻子的反對,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投入了股市。結果,市場給他上了一課――1968年8月1日進入市場的羅傑斯,1970年9月已經賠得精光。羅傑斯總結說:“我學會了一個道理:除非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否則,最好什麽也別做。我也學會除非等到一個完全對自己有利的時機,否則,最好不要貿然進場。這樣,即使你犯下錯誤,也不會招致重大傷害。”

  1970年9月以後,羅傑斯吸取教訓,重新開始,自此,再也沒有哪一年的交易出現重大虧損。在與索羅斯合作之前,羅傑斯曾給“共同基金之父”――羅伊?紐伯格當了9個月的助手,頗受紐伯格青睞,掌管當時的保護者基金的15%。在1996年的一次采訪中,羅傑斯也曾經提到:“紐伯格是我的導師”。1970年喬治?索羅斯與他接觸過幾次,立即被他勤奮的工作態度和超人的工作能力所吸引,並且十分欣賞他的投資哲學和投資理論,1971年他們終於組建了華爾街最成功的投資基金“量子基金”。喬治?索羅斯負責買賣交易,詹姆斯?羅傑斯負責收集信息和分析,他將他那對待工作的熱忱以及超人的分析能力帶到了“量子基金”。兩人配合默契的成功合作,使得“量子基金”連續十年的年均收益率超過50%。

  詹姆斯?羅傑斯博覽群書,學識廣泛,他始終認為投資家最重要的素質是獨立思考能力。他淵博的知識為他的獨立思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詹姆斯?羅傑斯向來都不重視華爾街的證券分析家。他認為:“這些人隨大流,沒有人能靠隨大流而發財的。以往量子基金成功的原因就在於有預知別人尚未覺察的重大長期性變化和商業周期變化的本領。”現在詹姆斯?羅傑斯又秉持這種本領在證券界大獲收益。

  2.經典戰例

  1973年,埃、以戰爭時期,當埃及和敘利亞的部隊大舉進攻時,以色列數千人傷亡,坦克、飛機損失慘重,以色列震驚地發現自己雖然擁有較佳的飛機與飛行員,但是,埃及空軍卻顯然具有不尋常的優勢。羅傑斯發現其中原因是前蘇聯供給埃及的電子設備,是當時美國無法供給以色列的。因為越戰時期美國的國防工作集中在每天的補給,因此,忽視了長期的科技發展。一旦美國國防部意識到這一點,大規模的投入將勢不可免。1974年,美國生產飛機和軍用設備的洛克航空公司的利潤大幅度下降,市場紛份傳言其即將破產,期間股票價格幾近跌至破產的價位:2美元。冷靜的羅傑斯從國際競爭格局中看到,美、蘇兩大國的軍事技術的較量必將愈演愈烈,美國政府必定會將巨大的注意力放在生產國防用的最優良設備上。因此,洛克公司將會得到美國政府政策性的大力扶助。基於這種預見,他大量購入洛克公司的股票,不久後,洛克公司股票突然從寂靜中暴發,股價從2美元升到120美元。還有係統公司,係統當時還默默無聞,但是羅傑斯經過谘詢洛克希德以後,再加上翻閱期刊並請教軍事專家,知道這家公司是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於是,大量買入。從0.5美元漲到45美元,基金獲利甚豐。在這場投資中,羅傑斯重視獨立思考的特征表露無遺。他從來不谘詢所謂的股市分析專家,認為他們隻會紙上談兵,不是盲目自大,就是杞人憂天。股市分析專家有點像算命先生,如果事實都是像他們所分析的那樣,他們豈不是都早已腰纏萬貫?因此,羅傑斯認為投資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是他和索羅斯成功的最大原因。

  詹姆斯?羅傑斯最為突出的特點是經常在市場最瘋狂時,他的頭腦又出奇的冷靜,一直等待,直到市場開始以跳空缺口的方式運行,他又變成了一個果斷的沽空者。幾天後,人們就能看到原來那些瘋狂的投資者成了恐慌一族。正如他所說:“如果市場繼續沿著不應該的方向運行,特別是如果到了瘋狂的高潮,於是你就知道市場又將給你提供一個賺大錢的機會。”1987年10月,當記者采訪詹姆斯?羅傑斯時,他就預見到期美國股市即將發生暴跌,因而適時賣空股票。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崩盤,他的賣空操作又獲成功。

  羅傑斯總結他自己的成功法則有六條:

  ①獨立思考。不聽分析師的意見,獨立研究。

  ②勤奮。索羅斯說羅傑斯一個人頂6個人的工作。

  ③決不虧損。做自己熟悉的投資。

  ④價值投資。盡量少交易,耐心等待最好的機會。

  ⑤靜若處子,等待市場的催化因素出現。等待市場出現基本麵改變因素才進場。

  ⑥別進商學院。與其聽沒有從商經驗的教授講課教你如何做生意,不如拿這些學費去投資。

  1996年5月,詹姆斯?羅傑斯再度訪問中國,他認為,20年後中國將成為頂天立地的世界經濟強國,2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正如他以往在國際投資經曆上所做過的無數成功預見一樣,我們相信這也是一個非常英明的預測。

  5.10大學生炒股1年進賬36萬摘自《江南時報》

  一年炒股淨賺36萬!這種事並不是發生在經驗豐富的老股民身上,而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學生。如今,在炒股大軍中,在校大學生越來越多,有的高校甚至出現了整個宿舍、整個班級集體炒股的現象。

  提起小林,南京財經大學的很多學生都知道,因為他是不折不扣的校園“炒股王”。小林是國際貿易專業的大四學生,因為炒股,短短一年間,他的資金就從7萬元炒到了36萬多元。

  “啟動資金隻有3000元錢,還是我的壓歲錢。”小林告訴我們,也就是這3000元,讓他挖到了“第一桶金”――7012.8元。加上之前的3000元,小林搖身一變,成了學生中的“萬元戶”。

  初嚐甜頭,小林開始覺得,1萬元炒股根本不過癮。2005年底,在他的軟磨硬泡下,父母終於同意借錢給他,但必須寫張借條,以後必須歸還。就這樣,小林將借來的6萬元也一起投進了股市。2006年1月份,他就以6.70元/股的價格全倉吃進了中金嶺南(000060),到了2月份,這支股票已經漲到了10元多錢,一下子,他就賺到了3萬多元。

  後來,小林開始關注起具有股改概念的股票,緊緊盯住了另一支股票――江蘇陽光(600220)。2006年5月8日,他在2.55元/股的價位上全倉吃進江蘇陽光,僅僅過了9個交易日,股價就翻番了,漲到了5.8元,小林果斷離場,資產從10萬多元漲到了20多萬元。再後來,又碰上了2006年下半年的大牛行情,小林的資產呼呼上漲,一下子增加到了36萬多元!

  炒股能賺大錢,有這樣的成功案例,使得更多的大學生開始加入“炒股大軍”,特別是在經濟相對開放、發達地區的高校和財經類高校,這一現象更為普遍。

  對大學生炒股一事,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認為,現在是商業社會,炒股可以培養大學生的“財商”,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投資能力、學會窗理財,否則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一位大學生股民的家長甚至認為:“虧點錢也許對孩子更好,年輕人嘛,心態不免浮躁,人生第一筆錢賺得太順未必是好事,股市如人生,有起也有落,這是對他們的額外曆練。”

  但不少人對此還是持否定態度,大學生炒股需要占用大量時間,必然影響學習。大學生炒股可能會養成他們不顧後果、賭博人生的心態,而忘記踏踏實實做事的道理。

  對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