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胡服騎射

  公元前326年的時候,一位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國王登上了趙國國君的寶座,那一年他隻有十五歲。他就是趙武靈王,這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趙武靈王繼位之初,他所麵臨的形勢十分凶險,國家被齊、中山、燕、林胡、樓煩、東胡、秦、韓、魏等諸侯國或少數民族部落包圍著,當時的人們就用“四戰之國”來形容趙國的地緣政治,可見那時趙國形勢的險惡程度。特別是那些以遊牧為主的少數民族,他們常常騎著快馬,穿著緊身衣服,手執輕便的勁弓,能夠馳騁自如,像旋風一般地侵入趙國,忽東忽西,燒殺搶掠,趙國軍隊卻來不及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敵人就迅速地撤退了。這樣的局麵持續了很久,也嚴重地破壞了趙國邊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所以,為了能夠取得長久的安定,趙國不得不與周邊遊牧民族進行頻繁的戰爭。

  在交戰的過程中,趙武靈王發現了中原國家與遊牧民族作戰方式的不同。中原各國的傳統的車戰方式和穿著寬袍大袖、裳下裙軍服的將士們在平原作戰時還比較得心應手,一旦與敵人在山地和丘陵等地形發生衝突,則處處掣肘,十分不便。同時,中原各國的作戰方式還保持著步兵與戰車兵協同作戰的傳統陣法,即便有騎兵助陣,也大都與其他兵種混雜在一起,很不利於指揮。尤其是,當敵我雙方在交戰的時候,往往不如遊牧民族的騎兵那樣機動靈活。趙武靈王就是在實戰中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他便下決心學習胡人短衣裝束與騎射戰術。

  有一天,趙武靈王召來他的大臣樓緩和肥義商議,二人很讚同這一主張。

  在改革派大臣的支持下,趙武靈王對改革服飾和軍事製度的想法逐漸開始向實施的方麵轉化了。不過,“胡服騎射”不是簡單的一個軍事改革措施,這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移風易俗的改革,更是中原農耕文明向遊牧文明學習,進而更新傳統觀念的變革。因此,在這個改革即將貫徹施行的時候,就在朝廷內外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但有的百姓表示不會接受,而且趙國朝廷內的一批貴族官僚更是抱有很大的抵觸情緒。

  趙武靈王再次找來肥義商量,他問道:“看來想用胡服騎射來改革趙國的風俗真是一件難事啊,你看如此多的人都表示反對,寡人究竟該怎麽辦呢?”

  老臣肥義堅定地說:“大王,我聽說‘疑事無功,疑行無名’。講究大德行的人不附和世俗成見,能成就大功業的人不與一般俗人商議。愚笨的人在事情成功後才能明白,而聰明的人在事前就能有所預測。所以,要辦大事就不能猶豫,猶豫就辦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認為這樣做對國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譏笑呢?”

  趙武靈王聽了很高興,說:“我看譏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會讚成我。”

  果然,第二天,趙武靈王自己就穿著胡人的服裝上朝來見大臣們。而那些保守的大臣見到他短衣窄袖的穿著,都被嚇了一跳。以趙武靈王的叔叔公子成和趙文、趙造、周紹等人為首的貴族官僚,抱著“循法無過,修禮無邪”的傳統觀念,對趙武靈王的所作所為表示公開反對,以至於後來公子成竟然稱疾不朝。看到國君的叔叔都這麽反對“胡服騎射”,大臣們更不願意穿戴胡服了。一時間,朝內朝外對於改革怨聲四起。

  可是,趙武靈王也是下了決心的,非實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這個新辦法,首先要做通他叔叔的思想,他親自上門拜見公子成,跟他說:“叔叔啊,服裝是為了便於使用的,禮製是為了便於辦事的。你看世間的事物還要變化呢,那人就更不能強求一致了。我穿胡服上朝,希望叔叔也穿上它。您想想‘家聽於宗,國聽於君’這句古語,這樣的大道理,您肯定會明白的。現在叔叔不願穿胡服,天下人笑話的不是你我二人,而是會笑話趙國王室不團結。治國以利民為本,希望叔叔顧全大局。”就這樣,經過反複地講穿胡服、學騎射的好處,公子成終於被說服了,也跟著趙武靈王穿起胡服來。大臣們一見公子成也穿起胡服來了,都沒有話說,隻好跟著改穿胡服了。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看到條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裝的命令。過了沒有多少日子,趙國人不分貧富貴賤,都穿起胡服來了。有的人開頭覺得有點不習慣,後來覺得穿了胡服,實在方便得多。

  趙武靈王看到時機成熟,接著又號令大家學習騎馬射箭。不到一年,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公元前306年,趙國北攻中山,西略林胡。次年,再伐中山,最後滅亡中山,解除了趙國的心腹之患。也因此拓展了疆土,壯大了力量。對於其他諸侯國而言,在實行“胡服騎射”前的十幾年中,趙國屢屢被秦、魏等國打敗。而自從軍事改革以後,趙國的軍事力量迅速得到加強,多年來被動挨打的局麵為之一變,一躍而成為當時中原的軍事強國。更顯著的變化是,趙國對秦國的戰爭不僅取得了反敗為勝的結果,而且還對那些北方曾侵犯過趙國的遊牧民族給予了震懾。

  趙國軍事改革之後,秦、齊等大國也爭相效仿,隨著中原各國對“騎射”的進一步接受,馬匹逐漸用於騎乘,大大加強了各地區間的交往與聯係,促進了各地間,尤其是中原漢族與邊地各少數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可以說,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促進了中原華夏族與北方遊牧族的文化融合,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