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楚武王伐隨

  商周時期,我國漢水和長江流域的原始部族,被商、周中原王朝統稱為“荊蠻”,在經濟和文化上長期處於落後狀態。從《詩經商頌殷武》等篇章中可知,早在商代武丁時期,商代就“奮伐荊楚”,對南方各部落進行征伐。西周時期的《過伯簋》、《史牆盤》等銅器銘文和《詩經小雅》中的《采苞》、《江漢》諸篇,更反映著周代統治者頻繁地從荊楚地區掠奪財富和奴隸。到春秋初期的楚武王時代(前741-前690年),楚人開始成南方的一個強盛的國家。雖然在當時中原地區先進國家看來,楚國仍然是一個野蠻的國家,但楚國已經具備了頗為雄厚的力量,開始向北發展勢力,與中原諸國一較高低。楚武王是楚國開辟疆土、北進中原的第一人。然而,楚人勢力的北進麵臨重重障礙。早在西周初年,周王朝就在漢水流域建立了申、鄧、隨、黃等姬姓或薑姓諸侯國,形成幾個據點,擋住了楚人北進的道路。而在這些諸侯中,以隨國(在今湖北省隨縣南)最為強大。所以,楚武王北進的第一步,就是拔掉隨國這個釘子。

  周桓王十四年(前706年),楚武王在做長期準備之後,率軍進攻隨國。他先禮後兵,派大夫薳章先到隨國去“求成”(和談),而自己駐軍於瑕(隨國地名,不詳在何地)以待之。隨國派少師前去主成。楚臣鬥伯比對楚武王說:“我們不能夠在漢水以東得誌,實在是我們自己的原因。我們張開三軍、擺開陣勢,大張旗鼓,用武力來威脅。他們感到恐懼,便相互團結和我們結抗。所以,我們難以對付他們,也難以離間他們。漢水以東的諸侯以隨國為大。隨國如果自高自大,必然輕視其它小國。其它小國離隨對楚十分有利。隨國少師這個人非常自傲。請您下令藏起精銳而以疲弱士卒代之,示之以弱,少師必然自驕自大,中我們的圈套。”楚武王聽從了鬥伯比的建議,打亂軍隊的原有部署而接待隨少師。

  少師在楚軍中走了一圈後,果然上當,回去以後,便請求隨侯發兵進擊楚軍。隨侯聽信了少師的話,準備答應,季梁攔住了他,說:“楚人正在興盛強大之時,那些疲弱士卒是楚人在誘騙我們。臣聽說,小之所以能敵大,是因為小道大淫。所謂道,即忠於民而信於神。君上思利民為忠,祝史不虛稱君美為信。而如今,民眾凍餒,君上卻欲逞其誌,臣不知其可。”您姑且改進政治,和兄弟之國團結友好,庶幾能免於難。”隨侯聽了之後,覺得有理,便停止發兵,勤於修政。楚武王見其如此,隻好退兵。第一次伐隨無功而返。

  楚軍退兵之後,隨侯放鬆了警惕。少師重又得勢。兩年之後,鬥伯比見隨國政治開始混亂,便對楚武王說:“可以了。敵人出現了空隙,此大好機會,不可錯過。”周桓王十六年(前704年)夏,楚武王在沈鹿(今湖北鍾祥東)會漢東諸侯,黃國和隨國未參與。楚武王以此為借口,出兵第二次伐隨。

  楚軍進入隨境之後,駐紮在漢水和淮河之間,擺開陣勢,等待隨軍。季梁看到楚強隨弱,戰必不利,便請求隨侯先派人去向楚軍求和,認為楚人不許求和,而後再和楚軍作戰,這樣可以激怒我軍,懈怠楚軍,我怒而敵怠,就有希望打敗楚軍。可少師卻對隨侯說:“必須趕快進攻,否則,楚軍就會逃跑。”隨侯聽信少師之言,率軍出戰。望見楚軍時,季梁又建議說:“楚人以左為上,其左軍必為精銳。您必須率左軍當其右軍,勿與楚王相遇,而猛攻其右軍。楚軍右軍疲弱,必敗,右軍敗,其他士兵必然跟著潰敗。”少師卻說:“不與楚王相當,那算什麽對手呢?”隨侯不聽季梁之言,卻聽了少師之言。隨、楚兩軍戰於速杞(今湖北應山西),隨軍被打得大敗,隨侯棄軍逃跑。楚軍將領鬥丹繳獲了隨侯坐的戰車,還把少師抓住了。

  這年秋天,隨國派人到楚國求和。楚武王想不允許,進而想攻滅隨國。鬥伯比說:“天去隨國之疾,讓我們抓住了少師,去了隨國之患。現在隨國還難以消滅。”楚武王答應了隨國和談的要求,和隨國訂立了盟約。而暫時把精力用在了對濮地的擴張上。從周桓王十六年(前704年)至周莊王七年(前690年)這十餘年中,楚武王連連向西北進兵,攻伐絞(在今湖北隕縣境)、州(在今湖北監利縣境)、蓼(在今河南唐河縣境)等諸侯,取得了一些勝利。到周莊王七年(前690年),又把進攻矛頭對準了隨國。

  這一年的三月,為進攻隨國,楚武王先指揮軍隊演習了一種名叫“荊屍”的陣法,並將戟這種兵器發給士卒,以用於伐隨。將要在太廟舉行齋戒儀式的時候,楚武王感到身體不適,對夫人鄧曼說:“我感到心神動搖、怔忡”。夫人鄧曼聽了以後,歎息著說:“王祿即將盡矣。物滿必動,滿盈而蕩,滅之道也。先君已知之,故於王臨武事,將發大命之時而搖蕩王心。如果軍隊不遭損失,而王薨(死)於途中,是國家之福。”雖然預感到自己會死,但楚武王還是率軍出發了。果然,楚武王在途中發病,而死於軍中。

  楚武王死後,楚令尹鬥祈和莫敖屈重恐消息泄露,動搖軍心,便裝出無事的樣子,繼續前行,開辟道路,在溠水(源出隨縣西北,南流入於涓水)上架設橋梁,讓軍隊通過後,兵臨隨國都下,建築營壘,佯示隨人以久戰之計。隨人有些恐懼,派人向楚軍求和。莫敖屈重假稱奉了武王之命,入於隨國,和隨侯簽訂盟約,並且請隨侯日後和武王在漢汭(其地約在今湖北鍾祥北漢水隈曲處)相會。隨侯答應了。屈重從隨國回來後,立即率軍撤退,渡過漢水,回到楚境之後,才為武王發喪。從而保證楚軍全師而還。

  楚武王三次攻隨皆未成功,主要還是因為當時楚國的力量尚且有限,不足以吞滅漢東各諸侯。隨國的力量還比較強大。直到春秋晚期,隨國還存在,可見其堅持之久。然而,楚武王伐隨,是楚國勢力北進中原的開始。從此以後,楚國逐漸成為一支中原各國不敢忽視,足以和晉、齊等國相抗衡的強大力量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