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宗法製和井田製

  西周王朝在政治和社會結構上所實行的基本製度是宗法製。了解宗法製度是理解西周、春秋戰國,以至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一把鑰匙。

  宗法製度是在原始社會末期父權家長製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和發展起來的,由它構成了奴隸主貴族的等級階梯,形成了我國奴隸社會的基本政治製度。到西周時期,這一製度得到充分發展,達到完備的程度。

  依據宗法製度的組織形式,周王既是普天之下的最高統治者,又是全體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最大的族長。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廟的祭祀,掌握全國最高的政權和族權。天子的宗廟,祭祀自始祖以來的曆代祖先,是全國規模最大、地位最高的祭祀祖先的場所,稱為“太廟”。曆代祖先,以始祖為中心,按昭穆排列。昭為左,穆為右,始祖居中,第一代為始祖,第二代為昭,第三代為穆,第四代為昭,第五代為穆,依次類推,都有一定的地位。隻有周天子才有這種祭祀列祖列宗的特權。

  曆代的周天子都由長子繼承,世代保持天下“大宗”的地位。其他諸子有的受封為諸侯,有的在王畿內分得采邑,在王室擔任官尹,稱為別子,他們分別在自己的封地內建立宗廟和相應的政權機構,分成若幹新的別宗,各有自己的“氏”號。受封的別子成為這些別宗的始祖,他們的封地和爵位也由嫡長子繼承,成為別宗的宗子。這些別宗的宗子,對周天子而言,他們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宗族內,則為族長,就是“大宗”。

  在諸侯國內,國君又分封自己的兄弟以采邑,建立卿大夫之家。這些卿大夫在自己的封邑內立有家廟,統率自己的家族,對國君而言,他們又是諸侯國內的“小宗”。

  卿大夫以下,還可分出他們的親屬,建立各自的父權家長製家庭。這種家庭多有一定的田地,家長就是士。所有的士都要尊奉所屬家族的卿大夫為宗子。

  士以下,就是各級宗子的比較疏遠的宗族成員,他們就成了一般的平民。

  這種層層相屬的宗法關係,使族權和政權合而為一。於是,“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即各有等級之意,衰音cui)。”(《左傳》桓公二年)周朝奴隸主貴族的等級製度,就是依據這種宗法關係確立的。在“天子”以下的各級貴族,都在不同的等級階梯上,各有不同的政治地位和經濟特權,這樣就形成了奴隸製國家的體製。至於在士以下的“隸子弟”和“庶人工商”,這些平民勞動者,稱之為“國人”,一方麵要通過各自的“分親”關係,與所屬宗主確立比較固定的隸屬關係;同時又要依據他們自己的親屬關係,以確定最基層的勞動組織。這些“國人”,是周人的基本力量。

  由於國家和宗法密切聯係在一起,所以各級貴族必須十分重視這種宗法關係,尊奉他們共同的祖先,樹立牢固的“尊祖”觀念。而直接繼承祖宗的事業,代表全族最大利益的,就是周王室這個全國最大的“大宗”和周王這個地位最高的“宗子”。所謂“大宗維翰”、“宗子維城”,各級“小宗”都必須結合在周王的周圍,對周王無限的崇敬,這就是“敬宗”。等而下之,其他各級宗族成員,都要以各級“宗子”為核心,表示“尊祖”和“敬宗”。因此,“尊祖”和“敬宗”,就成了維護宗法製度的基本信條。

  以周王為首的姬姓貴族,在整個奴隸主貴族階級中占居首要的地位,所謂“周之宗盟,異姓為後”。但是這並不排斥異姓貴族。一方麵,宗法製度的原則,通行於所有的姬姓貴族;同時,在姬姓貴族和異姓貴族之間,還要通過姻親關係,結成親戚之國,以加強聯係。同時,周朝貴族也懂得“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即同姓近親婚姻不利於後代的道理。因此,周天子常稱同姓諸侯為伯父、叔父,稱異姓諸侯為伯舅、叔舅,就是這個原因。這種甥舅關係,是對宗法關係的補充,也是宗法製度的一個組成部分。

  依據宗法製度的嫡庶、長幼、親疏等項關係,確定了周朝貴族的貴賤、大小、上下各種等級區別。這些等級區別,形成為奴隸製的各種名分。“夫名以製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名。”就是說,按照名分,確立倫理規範和行為準則;依據這些規範和準則,製定有關社會政治的禮法製度。為了保證這些禮法製度的實施,必須依靠政令刑罰等強製手段。所以,後來的孔子極力主張“正名”,要從確定名分入手,以求得社會政治的穩定。

  西周時期的另一項重要社會製度,是井田製。它是西周奴隸製國家的經濟基礎,並和宗法製緊密相連。

  周天子在名義上是全國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者,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天子以天下宗主的身份,將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給新舊諸侯。諸侯國的國君在封地內又有最高權力,這又形成“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的局麵。事實上,這是泛指一般的土地和所有有臣屬關係的人民,主要是就政治上的統轄關係而言。在諸侯國的統轄範圍內,再將部分可耕地建立采邑,分封給卿大夫,形成卿大夫之家。各卿大夫之家,再將所屬範圍內的土地分封給士。這樣,各級貴族各自成為所受分地的實際占有者。他們世代相承,形成層層相屬大小不等比較穩定的奴隸製經濟單位。

  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製,周代的墾田是極其有限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都邑的周圍。特別是王都和諸侯國的近郊,即所謂“國中”,比較好的熟田大都集中在這裏。“信彼南山,維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孫田之。我疆我理,南東其畝。”這就是指鎬京聞外終南山下的遼闊田野裏,由王室主持開墾的大片良田。這些良田,都經過精心的疆理,按正南北和正東西的方向,有縱橫交錯的大小道路和灌溉溝渠,整治成十分方正的大小相連的方塊田,這就是標準的井田。

  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塊為100畝(約合今31畝多),作為一個耕作的單位,稱為一田。縱橫相連的九田合為一井,麵積約為一平裏。十井稱為一成,百井稱為一同。依當時農業生產技術狀況,每一個勞動力大約可耕作約一田之地,所以也有以一田為一夫,十夫為一井,再以百夫、千夫作為計算大田的單位的。

  耕作井田的農夫,籠統地稱之為“庶人”或者“庶民”。他們一般實行大規模的集體耕作。《詩經周頌噫嘻》一詩裏所說的“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夫,播厥百穀。駿發爾私,終三十裏。亦服爾耕,十千維耦”,是描寫在成王的號令之下,由百官督促著成千上萬的“農夫”,疾速地揮動農具在大田裏“耦耕”,大片的田地很快播種完畢。在耕作時,“田畯”一類的頭目要監督管理,各級貴族也經常到田間親自指揮。

  屬於那些卿大夫之家的采邑,規模比王室或公室的“國中”當然要小得多。為他們所有的“庶民”,其家室大都集中在這些“公子”的邑裏。這些“庶民”長年在田裏勞作,飯食要由妻兒送到田裏,自己則歇息在田間的“蘆”(臨時搭的茅草窩棚)裏。到秋收完畢,才能回到自己的矮小破爛的家,與妻兒一同過冬。在過冬時,他們還要為“公子”田獵,剝製獸皮,釀造春酒,收藏冰塊以及其它各種勞役。他們的妻女也要為“公子”采桑、養蠶、織帛、縫製衣裳等。每年年終,當他們的“公子”祭奠神主的時候,把他們都召集到“公堂”裏去,由他們高呼“萬壽無疆”以後,賞賜給他們一觴春酒,表示對他們的慰勞。這就是當時一般的庶民百姓在“井田”製下的生活。

  在井田製下,卿大夫以下的貴族所分得的田地,不經王室或公室的特許,是不得隨意轉讓買賣的,這就是“田裏不鬻”,因而是稱之為“公田”。西周中晚期以後,在“公田”之外,一些貴族又往往驅迫庶民或奴隸開墾荒地,增加份外的田地。有時王室也常將一些未墾辟的荒地或山林隨意賞賜給下級貴族。這些田地不屬於“公田”,不征貢稅,實際承認它們為私有,稱為“私田”。

  §§第四章春秋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