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節 三探東寨港

  在我國東南部和南部沿海,東起台灣,中經福建、廣東、香港,西到海南、廣西,分布著一種奇特的林型,專家給它們定名紅樹林。其實,從外表看,它們也是青枝綠葉的樹,是一些不怕海水浸泡的灌木和小喬木,看不出什麽紅來;叫它們紅樹林,是因為林子裏有一些樹木,汁液鮮紅,漁民們喜歡用它們來染漁網。上個世紀的80-90年代,由海南開始,我訪問了海南、廣西、廣東、香港、福建幾個省區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我在紅樹林中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童話世界。

  第一次進入紅樹林的童話世界(1980年2月7日)我們在霏霏細雨中由海口乘車來到海南島東北角的瓊山,縣林業局長帶我們去看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海南島的海岸邊,原來有12萬畝紅樹林,現在剩下兩三萬畝,所以要趕快保護起來。東寨港就是海南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在全國它也是第一個。今天,它剛剛宣布正式成立。“萬事起頭難”,有了開頭,以後就會順利些了。

  車子在海邊公路上跑了好大一陣,在一座小鎮上停下來。局長領我們順梯而上,到達一家水泥廠的幾十米高的頂端,讓我們看到南北東三麵翠綠的矮矮的紅樹林。它們蔓延到很遠的地方,靠肉眼看不到它們的邊兒在哪裏。這裏是南渡江的入海口,江水帶下來的泥沙在這裏淤積成了大麵積的海灘,紅樹林就生長在海灣的泥灘上。密密的叢林中,有幾條碧綠的內溪,可以行船。現在正是退潮,紅樹林全部露出水麵。漲潮的時候,紅樹林被潮水淹沒,隻能看到它們露在水上的樹冠。

  這種奇特的紅樹林,一點兒也不威武雄壯,最高的也不過幾米,然而它們卻敢同狂怒的海水爭個高低,能夠在腐蝕性很強的海水中生活著,不怕鹽堿的侵蝕。地球上高等植物幾萬種,然而隻有紅樹林的植物,在海邊的泥灘上紮下根來。這種在大自然中鍛煉出來的同困難作頑強鬥爭的精神,很令人欽佩。

  水泥廠負責人、一位50多歲的老同誌譚超華,給我們講起紅樹林大功績。老譚是本地人,他說從紅軍時代起,紅樹林就成了革命聖地,一直到全國解放。那時候,咱們的縣區政府,咱們的電台,都設在老譚他們村;敵人一來,就轉移進紅樹林。他們在樹枝上搭起涼棚,遮陽遮雨;在支柱根上鋪下木板,用來睡覺。海邊的人民群眾偷偷地把食物送進紅樹林。敵人不敢靠近紅樹林,因為他們從外麵怎麽也看不清楚裏麵的情況,那密密的紅樹林枝葉把他們的視線完全擋住了。

  這樣的故事,我在海南聽到好多。海南林業局的一位王副局長,也是在紅樹林邊上長大的。很小的年紀就參加革命,拿起槍杆子同敵人鬥。他告訴我,在漫長的歲月中,紅樹林成了革命者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根據地。敵人用槍打用炮轟,隻能折斷幾根樹枝,掀起幾塊泥巴,傷不了人的。中共陵水縣委的楊副書記,對我談起一件往事:那是1947年,國民黨的軍隊幾個團包圍我們一個團,揚言六天之內把我們趕下海去。我們的部隊化整為零,乘一隻隻小船鑽進了紅樹林。敵人的船大,卻無法鑽得進來,隻能朝紅樹林沒有目標地放槍放炮。他們氣勢洶洶地圍了幾天,什麽也沒有撈到,隻好乖乖地撤走了。

  所以,當時海南的人民群眾說,這紅樹應該叫“革命樹”,它們是真正為革命立了大功的。

  紅樹林裏的樹木,個頭雖然矮小,結構卻非常緊密,像是一條堅固的永不凋謝的綠色長堤,多大的台風它都能抵抗,它保護著海岸,保護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可以說,它是人民利益的保衛者。

  紅樹林裏,樹木的落葉營養豐富,泥水中的各種生物也多,魚蝦蟹在這裏能找到足夠的食物;所以,紅樹林裏,魚也多,蝦也多,蟹也多。請看,紅樹林是當地人民重要的衣食之源。

  在剛剛建立的保護區管理站,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說,從曆史上看,這裏的人民有保護紅樹林的傳統習慣;特別是抗日戰爭年代,抗日政府提倡保護,群眾當中有約法,誰破壞紅樹林要受處罰。這種約法很嚴格,對違法人或者罰款,或者罰演木偶戲給大家看。“大躍進”“文革”當中,紅樹林受到很大的破壞。搞什麽毀林造田,成百畝上千畝紅樹林被砍掉,田也沒有造出幾畝,卻留下了大片大片的荒地。

  建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幹部農民都舉雙手讚成。正式建立之前,各級幹部開過兩次會,討論怎樣把紅樹林保護好。大家說,再不保護好紅樹林,對不起子孫後代。聽說1978年在這裏拍了一部紅樹林記錄片,已經拿到國外去放映,人們的情緒更高;大家說,我們紅樹林故鄉的人民,不保護好紅樹林,也對不起世界人民呢。討論的結果是,製定了保護紅樹林的章程,有好多條,嚴格得很。

  我們來到海灘上,準備乘船由內溪深入到紅樹林裏去。這裏,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海灘邊上離海水最近的地方,橫躺豎臥著許多棵紅樹的幼苗,那模樣就像是一顆顆機關槍子彈,長長的,外麵包著紫紅色的皮。從主人的介紹中得知,紅樹林裏的樹木,許多都是胎生,就是在離開母樹前那種子已經發芽,落在泥灘上很快就向下紮根,向上伸莖長葉。躺在這裏的,是還沒有找到合適地點的幼苗,一旦找到,它們也會馬上紮根抽葉的。我特別感興趣的是,這些像機關槍子彈似的隨時準備紮根和發芽的幼苗,在海水裏浸泡很長時間,卻不會給腐蝕力很強的海水咬破。而且,人們告訴我,幼苗外麵的這層皮,保護著幼苗不受損害,還保護著它的水分不丟失。

  小船一進入內溪,我們就像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驚呼聲、歡笑聲,不斷地爆發出來。第一片讓我們驚喜的是秋茄林。秋茄比較矮小,卻有一團團古老的根。那根彎彎曲曲疙裏疙瘩,像是許多種動物盤踞在一起;每一株的根樣子雖然不同,但給人的古老的年深日久的強烈印象,卻是一致的。你大約不會想到,那浸泡在海水裏的老根,竟然有強大的萌發力。

  小船行駛的速度很慢,一是為了讓大家仔細觀察,一是為了攝影。我過細地觀察那些老根,卻又感到無法描繪它們的奇特的形狀。沒辦法,隻能借助比喻,例如它們有的像幾顆龍頭,有的像一大堆猴子腦袋;當然,更多的像是童話中的老仙翁,表現著各種各樣的龍鍾老態。看到這些童話般的老根,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奇妙的塑造能力,而靠人類的手是沒辦法雕塑出這樣多的形象來的。

  內溪的水很淺很淺的,在船道兩邊的水中和水上,站立著一片又一片的小樹苗。呀,它們從小就不怕海水浸泡,不怕鹽堿腐蝕,實在讓人敬佩。它們有的剛剛生出一兩個葉片,有的已經有5-6張葉片了。那密密麻麻的樹枝上,還掛著一排排一串串的種子兼幼苗呢。它們的形狀,有的像機關槍子彈,有的像羊角有點彎曲,顏色有的發綠,有的發紅,有的變紫了。為什麽說它們是種子兼幼苗呢?因為它們第一是種子,但它們這樣的種子實在是奇特,它們在沒有落地以前,就已經在母體上發芽了,也就是有了幼苗的性質了。學者們給這種現象定名叫胎生現象。當然,紅樹科的植物很多,分布在海灘上的喜歡胎生,而生活在內陸和山地的,則還是跟一般植物一樣,種子成熟落地後才生根發芽的。

  小船經過紅茄冬林的時候,我感受到一種更濃厚的童話味道。它們的樣子,讓人看了叫絕。它們的個頭並不高大,頂多2-3米。它們的特殊之處有兩個:一是枝條多得驚人,那麽小的植株上,枝條竟有幾百幾千;二是它們同時又有幾十幾百條支柱根插入水下泥中。我特別欣賞那密密麻麻的支柱根。這水中的支柱根,具有最強烈的童話意味。熱帶雨林中的一些大樹也有支柱根,但數量少多了;而隻有兩三米高的小樹,支柱根卻多的不得了,這是為什麽哪?你可以想象,當海潮海風怒吼著席卷而來的時候,許多大樹都被拔掉,而紅樹林卻巍然不動,你就會明白這些支柱根的作用了。這樣的一株樹有上百條支柱根的情況,隻有在紅樹林中才能見到。

  今天,我們看到最大的種子兼幼苗,是木欖樹上的,它們的樣子竟然像小型炮彈,在樹上掛了一排排,很有點威風呢。海麵上吹來的一陣陣風,吹得這些小炮彈東搖西擺,但你別怕,它們不會掉下來,因為它們還沒有成熟;就是熟了,也不會爆炸的。不信你看,在木欖林下的水中,不是站立著許多顆小炮彈嗎?它們的頭上已經長出好幾片葉子,被風吹得搖來搖去呢。

  在海灘上一塊地勢比較高的地方,我們踏著泥濘的路,走進了木欖林。這片林子麵積不是很大,卻有點兒氣派,主要是木欖的身材比較高大,跟那些矮小的樹木給人的感覺不同。其實,木欖也是紅樹科植物,跟秋茄、紅茄冬是一個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之中,不是也有高矮之分嗎?木欖林下,又是一番童話般的奇特景象。奇特在哪裏?奇特就在這裏的地麵上,竟然站立著一片片一層層的小炮彈。它們的數量成千上萬,旺盛得很。更加有趣的是,它們有的剛剛插入地下,還沒有來得及長出葉片;有的長出2-3片;有的長出-5片……就是說,那些種子兼幼苗插到地下初期的種種情況,我們都看到了。我想,這樣童話般的世界,在紅樹林外是不容易看到的。

  我們還看了一塊角果木林,它們隻有一米多高,是我們看到的最矮小的一種。它們開著許多許多的小白花。

  你也許會問,這些矮小的樹木,在海水中長得這樣旺盛,難道它們不怕鹽漬?是的,它們不怕。它們從鹽水中吸收完有用的成分以後,又從葉子上的排鹽腺把鹽分排出來,不讓鹽分侵襲它們。許多不怕鹽堿的植物,都有這種排鹽腺。這可真不是誰的恩賜,而是它們自己在同鹽堿的長期鬥爭中形成的一種本領。

  再訪童話般的紅樹林(1981年1月23日)事情實在湊巧,正好是在一年之後,我們又來到海南,當然要第二次探訪東寨港紅樹林,因為我們第一次的了解是不夠的。

  一到保護區管理站,就聽到好多個新的消息:從文昌、萬寧引來的三個新樹種,已經種植成功,它們是木果棟、海桑和銀葉樹;在保護區內,新發現了水椰;保護區的資源調查已經完成,共記錄到天然分布紅樹植物7科11種……

  在所有的消息中,最讓人高興的是,去年(1980)7月的一場台風顯示了紅樹林的威力。那場台風過後,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在海邊跑了幾天,調查紅樹林的防護效果。於是,一個強烈的對比出現了:凡是海堤前麵沒有紅樹林的地方,都被台風衝開了大大小小的缺口,無情的台風和咆哮的海水,給人民造成了嚴重損失;凡是有紅樹林做屏障的地方,海堤安然無恙,人民的損失極小。人們從這個對比中懂得了,隻有海堤還不夠,海堤前麵必須有紅樹林。於是,不用動員,大家就在海灘上造起紅樹林來。

  我們首先到海灘上去看試驗地,那幾種引進的小樹-木果棟、海桑、銀葉樹,真的已經在東寨港開始紮下根來。那幾種樹木的小苗,都出土了,長出好幾片葉子了。它們那鮮嫩嫩的樣子,很讓人喜愛。

  我們又乘船由一條內溪進入紅樹林,呀,對我來說,紅樹林還是一個完全新鮮的童話般的世界,奇妙極了,有趣極了。

  我看到,原來紅樹林的內溪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係統,互相連接的比較巧妙。我們今天就是由一條比較大些的內溪,又進入一條小些的內溪的。我們在一片紅茄冬的林子裏,首先看到樹上用枯葉搭成的老鼠窩。因為它們很顯眼。萬綠叢中一點紅當然顯眼得很,萬綠叢中一堆黃葉子,也是很顯眼的。那些老鼠在樹上竄來竄去,變成了樹棲動物。各種果實,小魚小蝦,它們都吃。討厭的老鼠跑到水上的林子裏來,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聞。人們告訴我,紅樹林裏還有山豬、水獺和狐狸。山豬和狐狸,水大就上樹,水小就下來。你看,這紅樹林裏還有一個動物世界呢。

  呀,順著主人的手勢,我們看到,那邊秋茄樹下,出現了好幾株水椰。它們那長長的葉片,跟陸地上的椰子一樣,它們的主幹高1-2米,比椰子矮多了。它們是棕櫚科著名的植物,海南是它們的故鄉之一,它們同時也分布在東南亞和澳大利亞。但不知為什麽,有一個很長時間,人們在海南看不到水椰,就可能把它們忘記了,以至於近年水椰出現在瓊山南麵的萬寧海灘上,麵對那一小片剛剛露出水麵的水椰,人們竟然說過去沒有見過。有人甚至說,它們是從東南亞沿海漂流過來的。在萬寧之後,瓊山東寨港這裏也在普查中發現了這種植物。他們也以為是新記錄呢。我特意查閱了上海辭書出版社的《簡明生物學詞典》,發現這部工具書對水椰有詳細的記載,說明它們不是外來的,而是本來就生活在海南的。

  水椰的花絮長約一米,褐色而光亮的果實,稍扁而有六棱。跟椰子果實不同的是,水椰的果實沒有那種堅硬的外殼,嫩果可以生吃。它的花柄可以榨出糖漿。它的葉軸外皮堅韌,可以編製用具。

  在一片桐花林中,一大群白鷺讓大家歡呼起來。大約是我們驚動了它們,那一大群白鷺由桐花林起飛,落在遠處的一片林中。我們乘船追去。主人對我們說,劃定保護區之後,紅樹林裏活動的人少了,白鷺卻更多了。我們乘船在內溪中走,尋訪白鷺的蹤跡;那群白鷺藏得很穩,要有很大的聲響才能把它們驚起。主人站在船頭指著前麵的一片林子說,那裏是白鷺棲息和采食的地方,一定有白鷺。於是,我們靠近了那片林子,有人發出了一聲聲吼叫,大約是力度不夠,它們根本不理會,藏在林子裏一動不動。於是,我們大家一起吼,喊聲震天,那群白鷺才飛了起來,讓攝影師們拍了一陣子。

  主人告訴我們,在保護區範圍內,現在白鷺至少在一百隻以上。其他鳥兒也多了起來。原因也簡單,保護區裏不許打鳥,林子水下魚蝦又多,鳥兒當然要來的嘛。它們多是到這裏來越冬的,可能也有一些是長期生活在這裏,就是說,這裏不但是它們的越冬地,也是它們的繁殖地。

  小船靠岸之後,我們又看了幾處紅樹林。

  當我們來到一片桐花林旁,天空中飄起細細的雨絲。桐花樹上開放著白色的小花。跟紅樹林裏的一般樹木不同,它們的葉片厚得多。它們屬於紫金牛科,卻喜歡生活在海邊的泥灘上。有趣的是,它們的幼苗也是“胎生”,跟紅樹科的樹木一樣。它們的故鄉在海南、東南亞直到大洋洲。在海南,它們是直立的灌木和小喬木,高1-4米。

  這片桐花林不是純林,有點兒像是混交林。一片片的欖李,似乎比桐花生長得更加旺盛。然而,桐花林中最高大的,還是水椰。水椰的幾米長的羽狀複葉,在桐花林的林冠之上伸展著,顯示著它們的英雄樹的特色。在紅樹林中,它們是大家公認的英雄樹。陸地上的英雄樹是木棉,因為它們同任何樹長在一起,都要比別個高;紅樹林裏的水椰,也有這個特點。

  當然,要講樹型美觀,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白骨壤。在一片白骨壤林旁邊,我們看了好長時間。在我看來,它們每一株都是很美的盆景植物。它們同著名的十分高大的柚木、海南石梓,都是馬鞭草科的成員,卻長成一種非常獨特的樣子:它們有一根很短的樹幹,高不到一米;一米以上,分出很多枝杈,有的平伸,有的斜插,在矮矮的空中組成一個很大的樹冠。它們的幹和枝都是雪白的,就像是塗了一層永久性的包色塗料,強烈的陽光和再大的風雨,都不能讓它褪色。“白骨”這個詞本來是可怕的,而這裏的白骨卻讓人感到非常可愛。

  白骨壤的根也比較奇特,它們在地下向前伸展,就像竹子地下的竹鞭一樣,當然它沒有竹鞭那樣長。這種在地下行走的根,可以更多的吸收地下的養料。白骨壤的枝條上,還掛著密密麻麻的呼吸根,它們的作用是吸進新鮮空氣,吐出廢氣。

  接著,我們看到了一小片角果木純林。在童話般的紅樹林中,角果木林的童話味道最濃:一片林子裏的每一株樹,齊刷刷地,一般高,都在兩米以上;每一株樹,都有一根擰了幾道彎的白色的主幹;每根主幹,都在一米多高的地方分成兩杈,一米五的地方分成四杈;樹冠呢,平平地,所有的樹冠都一樣平。呀,這種景象讓人感到奇特和驚異,因為在我是第一次看到。生物本來是多樣的,無論動物和植物都是多樣的。一片林子裏的上千上萬株樹,每一株樹的樣子竟然相差不多,實在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自然現象。我為什麽可以看得這樣清楚呢?因為角果木的樹幹和枝條上,沒有什麽阻擋,一眼就可以看到一大片。

  這樣的每株樹木都差不多的林子,樹身一樣高,樹頂一樣平,樹幹一樣彎,我隻見到過這麽一塊。人是喜歡聯想的,那白色的彎曲的樹幹,在我看來就好像是上千上萬條遊蛇,在大海裏遊著。但是,上萬條遊蛇在一起遊的場麵,有誰看到過呢?就是有這種場麵,它們也不會遊得這樣整齊的。

  我們最後看到的是一片紅茄冬林。在東寨港自然保護區,紅茄冬是優勢樹種,麵積上占了一半。這一片紅茄冬,地勢較高,海水不長期淹沒,所以長勢比較好。它們大約在3-4米高,最高的約5-6米;在我看到過的紅樹林中,這是最高大的一片。我在前麵說過,紅茄冬的最大特點是,它們有相當發達的支柱根,林子長勢好,支柱根當然更加發達。紅茄冬的果實甜甜的,可以生吃,也可以釀酒。在皮膚紅紅的紅茄冬林中,突然看到兩株白骨壤,紅白兩色十分鮮豔,互相襯托,奇特而又美觀。紅茄冬林的空地上,分布著矮矮的海蓮,它們高不到半尺,頭上頂著幾個葉片。海蓮的花是紅色的,蜜蜂喜歡采它們的花粉去釀蜜,所以,海蓮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天陰著,時間已到傍晚,我們懷著滿意和感激的心情,離開了東寨港。

  啊!東寨港完全變了樣科研喜訊一件件(1996年3月25日)這是我第三次訪問海南的最後一天,也是我第三次訪問東寨港。離開第一二次訪問,已經有15-16年光景了,東寨港究竟有多大變化?向前邁進了多大一步?有哪些新的可喜的成果?我一直懷念著它呀。

  今天淩晨,我3時起床,開始閱讀陳二英給我的資料。我第1-2兩次訪問海南,二英都是向導;15-16年後,她已經是海南林業局的高級工程師。從資料中看到,早在1982年,二英和東齋港的陳煥雄,沿著海島跑了一圈,到了13個縣市的81個點,調查結果,海南島周圍共有紅樹林7.25萬畝,紅樹植物27個種。後來,到1995年,因為又采到幾個新種和新分布種,所以達到32個種。過去,沒有發現海桑科植物,1982年到現在,共發現了5個新種和新分布種,加上引進的1種,已經達到6種。海桑科植物的特點之一,就是比較高大,最高可以達到15米。

  符國璦高級工程師和東寨港的幾位技術人員,對東寨港保護區的全麵情況做了深入的調查。東寨港保護區現有麵積3.9萬畝,其中紅樹林麵積2.65萬畝。在全國現有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中,東寨港的麵積最大。東寨港保護區共有維管束植物395種,其中紅樹植物28種,占全國紅樹植物總數的75.5%。讓我感到興趣的是,東寨港還分布著30種半紅樹植物,它們同紅樹植物的區別,主要是海水淹沒程度不同,海潮到來時,樹枝和樹冠大部被淹甚至全部被淹的,是紅樹植物;海水隻淹到根部的,是半紅樹植物。資料告訴我,半紅樹植物中,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樣樣都有。藤本植物中,草質、木質和灌狀藤本,也比較齊全。菊科的3種植物,有兩種亞灌木,一種草質藤本,它們長期在海灘上生活,已經不怕鹽堿了。禾本科和莎草科的4種草本植物,竟然也不怕海水浸漬,長期生活在東寨港自然保護區的土地上。

  上午8:35,我們乘車由海口出發,一路之上景象喜人。首先是海口-瓊山之間,過去空空蕩蕩,現在幾乎填滿了新建築起來的高高矮矮的樓房,快要連接成一體了。公路新修的,上了等級;公路兩邊,大麵積的密麻麻的海岸防護林帶,條狀和塊狀相結合,樹種是抗風而又美麗的木麻黃。過南渡江大橋時,人們告訴我,從前南渡江上的橋是日本人修的,現在這座橋是我們自己修的,質量更好。

  車子隻跑了45分鍾,9:20到達保護區管理處。新樓、新人,十幾年前的影子不見了。新樓門前,“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的牌子宣告,從1986年起,它已經進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行列。保護區進行了科學研究工作,主要是紅樹植物的人工造林試驗。海南沿海所有的紅樹植物,這裏都營造了人工林,共350畝。這項研究是同熱帶林業研究所合作進行的。最突出的是,6種海桑的150畝人工林,年生長量最低1.1米,最高2.8米,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保護區的鳥類,十幾年前我隻看到一種白鷺,今天人們告訴我,已經記錄到128種。蒼鷺、白鷺數量最多,蒼鷺不但越冬,也在這裏繁殖,是這裏的留鳥。還有非常珍稀的黑臉琵鷺,最多記錄到13隻。鷸類中有一種深水鷸,跟一般鷸鳥在淺水處覓食不同,深水鷸能夠到水底覓食。雁鴨類中,也有一些到這裏越冬,比較著名的有灰雁,它們個體大而又美麗,人們曾經誤認為是天鵝。

  在管理處附近,開辟了紅樹林風景區。站在風景區的岸邊長廊和涼亭上,幾千畝紅樹林盡在眼前。十幾年前保護區剛剛建立的時候,紅樹林裏大小天窗不少;今天,紅樹林的覆蓋度已經高達百分之九十幾,幾千畝泥灘被蓋得嚴嚴實實。因為它們樹種不同,高矮不一,遠看就像是一大片綠浪翻滾的樹海。如果你想深入到林中去探訪這個童話世界,那麽你乘上小船進入內溪,童話世界就在你的眼前了。今天不是公休日,但遊客還是不少。有一棟9層的紅樹林酒店,給遊客提供吃住的方便。各種出賣食物的攤檔到處都有。

  在紅樹林邊緣地帶,我看到了高大的海桑。它們跟陸地上的大樹,幾乎看不出有什麽差別,它們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怕鹽堿。不要小看這一點,許許多多的著名的大樹,最大的缺點就是怕鹽堿呢。所以,盡管它們多麽有名氣,卻也不能夠在海灘上生活下來。在東寨港,天然分布的海桑有3種。海桑的近鄰是一片水椰。我每次看到水椰,都感到它們很美。它們那長長的大葉片,幾乎是直立向上的,奇特而美觀。在紅樹林中,我沒有看到第二種樹木有這樣大的葉片。高高的木欖、海蓮、尖瓣海蓮,矮矮的角果木,以及其他各種紅樹和半紅樹植物,各有奇妙的特色,當然也就都具有獨特的魅力。

  我看到,在海邊地勢稍高的地方,高大的喬木中間,懸掛著一些網狀睡床,人們在那上麵搖來搖去,或者幹脆臥在那裏睡覺。這可真是神仙過的日子。節日和假日,你在這童話般的地方,可以盡情地玩,玩累了就在網床上休息;休息夠了就又去玩。一切勞累和煩惱都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在10:30分前後,我們去看海桑方麵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有三個單位合作: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海南省豐產林總公司、東寨港保護區,有四位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參加。他們首先對我國海桑資源進行了全麵調查,發現了兩個新種,定名為海南海桑和擬海桑。其中海南海桑僅發現5株,十分珍貴。兩個新種都已被列入國家保護植物名單。同時發現一個新分布種-卵葉海桑。加上原有的兩種,由孟加拉引進一種;這樣,在世界七種海桑中,我們有了六種。對六種海桑的果膠含量進行了分析,無瓣海桑的果膠含量最高,達2.42%,擬海桑也有1.73%。果膠是食品工業、醫藥工業和化妝品的主要添加劑,我國多靠進口;我們大力發展海桑人工林,提供果膠,就可以減少進口,節省外匯。

  海桑的木材性質,因為有幾種海桑在東南亞分布很廣,國外對這個問題早有研究;我國特有的海南海桑又數量極少,所以隻對擬海桑的木材性質做了研究,結果是:木材顏色淺,結構細,易加工,幾項指標都達到中等水平,可以做家具、器具和文具等。海桑的木材還可以造紙。

  在海南島的東海岸設立了觀察點,對海桑屬植物進行定期觀察,記錄它們的物候期、氣溫、水濕和土壤鹽堿度,作為人工繁殖的科學依據。在營造人工林之前,對種子質量進行了鑒定,確定了采種期、播種量,保證了苗木安全越冬。在育苗成功之後,開始了造林。已經找到了一套栽培技術。1986年定植的海桑,1989年就開花結果;1987年定植的海桑,1990年下半年平均高度就達到7.4米。

  中午漲潮時節,我們來到海桑繁殖基地。許多片紅樹林被眼沒,但海桑的樹冠卻露出水麵。人們告訴我一個材料:保護區管理處1992年做過一次調查,結果是1986-1990年栽種的海桑的產量,比同時栽種的木欖屬、紅樹屬、秋茄屬植物,高6-7倍。海桑一年的高生長是1.5-2.5米,是紅樹植物中的優良速生樹種。

  我們乘船由內溪進入萬畝試驗區。這裏是國際領先的海桑繁殖試驗基地。人們經過努力,找到了6種海桑不同的適宜種植條件;例如,最耐鹽堿的杯萼海桑,在離海水最近鹽分最濃的外灘種植,生長良好;海桑和無瓣海桑,在鹽分低的、土層深厚鬆軟的中低灘,生長很快;海南海桑和擬海桑,喜歡生活在中低潮間帶。這個摸索非常重要,因為不找到這樣的適宜條件,盲目種植是要失敗的。

  我國熱帶亞熱帶海岸線長達3000公裏,在廣闊的海灘上鹽漬灘塗占2/3,大部分沒有改造利用;如果大麵積營造海桑人工林,該會有多大的經濟效益,現在還沒辦法算得出來,但肯定會有很大的效益的。想到這裏,眼前這一片又一片的海桑人工林,變得更加可愛了。我又在想,陸地上的許多樹木,比海桑的生活條件不知要好多少倍,但它們卻長得並不好;而海桑在鹽漬條件下,幾年之內就長成7-10米高的喬木,真是可愛極了。我注意觀察,看到那海桑的樣子也美。那種常綠的無瓣海桑,葉子不像桑葉,倒有點像北方的柳葉。

  在萬畝試驗區,我看到一片片海桑純林,也看到一些海桑和秋茄的混交林。人們對我說,秋茄根係發達,固定泥土的能力很強;所以,地勢低的地方要先種植秋茄,幾年後泥土層厚了再種植海桑。這個辦法看來不錯,混交林中,秋茄長得好,海桑長得也好。新中國成立初期,陸地上發展人工林,大部分是純林,結果病蟲害大發生,損失非常大;所以現在提倡混交林。這次我看到,在海灘上營造人工林,混交的辦法也是有好處的。

  在我們前麵百米以外的一片泥灘上,站立著一大群至少百隻以上的蒼鷺,1992年就在那一片泥灘上發生了一件大事:2月中旬,香港米埔保護區的陳承彥先生等,觀察到11隻黑臉琵鷺;12月,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的高育仁先生等,在這裏看到了13隻黑臉琵鷺。高育仁和保護區的黃仲琪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宣布了這個信息。13隻黑臉琵鷺1992年在東寨港發現,給第二年在南寧舉行的我國第一次水鳥研討會,增加了一條大喜訊。因為這種水鳥被認為是中國最瀕危的三種水鳥之一。

  我在最後還要說一下,保護區同廈門大學盧昌義林鵬兩位教授,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主要是測定海蓮林掉落物的重量和落葉分解的速度。他們選擇了兩種林子,一種天然林,一種人工林。月複一月,年複一年,人們成百成千次地對枝葉花果等掉落物,進行搜集、烤幹、稱重;3年之後得出結果:按公頃計算,12.19噸。兩位教授曾經在福建對秋茄掉落物進行過研究,結果是每公頃年掉落物9.21噸。在世界各地,人們對許多種紅樹植物的掉落物,都作過這樣的研究,結果是平均每公頃掉落物在6.7-9.7噸之間。而對海蓮掉落物總量的研究,在世界上是第一次。這次研究的結果讓人大大驚喜,因為它表明,東寨港海蓮年掉落物總量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在海蓮落葉分解速度的研究中,人們發現,海蓮的葉片很厚,有角質層和複表皮,很堅韌,在一般條件下難以分解;但在海灘上,它們卻分解很快。海蓮落葉分解中產生的碎屑,是一些魚蝦和微生物的上等餌料。所以,在海蓮的天然林和人工林下飼養魚蝦,是很有前景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