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東部吊羅山山水更好看

  在海南,我訪問的第三個目標是東南部的吊羅山林區,它地跨陵水、瓊中、保亭、萬寧四縣,原有熱帶天然林近57萬畝;1994年停止采伐的時候,有天然林和人工林43萬畝,其中10萬畝天然林,有4.5萬畝由1985年劃作自然保護區。尖峰嶺和霸王嶺兩個林區在海南部西部,屬幹旱型;東南部的吊羅山林區則是濕潤型。這裏最大特點就是物種的種類繁多,植物有3500種上下,屬於國家保護的樹種有幾十種。特別是苔蘚、地衣、蕨類的數量最多。許多國內外低等植物專家,包括日本、德國和美國的專家,都來這裏考察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林尤興研究員,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多次到吊羅山進行考察。

  迷人的吊羅山景,迷人的小妹嶺水庫吊羅山林業局的王仁煥高級工程師帶領我參觀訪問,第一個項目就是小妹嶺水庫。因為它是我在海南看到的第一座水庫,所以引起我的特別的注意。

  車子在水庫西邊的公路上慢慢地向北開,我透過車窗欣賞著這一庫碧水。水很美,綠綠地,純淨地沒有什麽汙染,就是最高級的美。王高工告訴我,陵水縣農田灌溉、生活用水和發電,全靠這座水庫。我問:“這座水庫建立在哪一條江河之上?”王高工說:“水庫上遊是一條條大大小小的溪流。”溪流之上可以建立這樣大的水庫,對我來說是頭一次聽到的新聞。我放眼朝水庫的上遊望去,滿山經過采伐又長起來的次生林,竟然也是鬱鬱蔥蔥,十分繁茂,它們也具有很大的涵養水源的能力。

  在山坡的一個高處,王高工讓我看山下大裏鄉的環境和四周的吊羅景色。大裏鄉政府在一小塊平原的邊上,平原上分布著碧綠的水稻。此時3月中旬,這裏的早稻快要揚花吐穗了。我的興趣在山形山色。我向周圍望著,細細地欣賞著優美的吊羅山景。在我的視野內,這裏幾乎可以看到各種山的形狀,包括低些、高些的丘陵,緩緩的和陡峭的山坡,大小和形狀不同的山脊,直到高處的山峰。所有這些山地,全部覆蓋著綠色植物,看不到那怕是一小塊天窗。而且,無論我朝哪個方向看,我都可以看到5-7層的山脊,這就更讓我驚喜。為什麽?我在許多林區觀察過山的層次,但看到的大多是一麵兩麵,而在這裏看到的是3-4麵。吊羅山在策劃旅遊開發,在這個位置設立一個山景欣賞點,我看是非常好的,在全國是屬於一流的。

  王高工手指東麵的一道大嶺對我說:“那是著名的小妹嶺,1962年蔣介石第一次向大陸派遣空降特務,就降在了小妹嶺上,8個人全部被我們捉住。”這樣一來,又給這個景點增加了一個重要而又有趣的內容。蔣介石和蔣經國早已逝世,反攻大陸也早成笑柄,祖國統一大勢如江河東流,是無法改變的。誰要是有疑問,答案是現成的,小妹嶺不也是一個活生生的答案嗎?說是有什麽外國的勢力會幫忙,那位總統先生也口出狂言,竟然冒充什麽英雄好漢,說要保衛台灣。我看他可真是患了健忘症,忘記了他們是怎樣被我們趕出中國大陸的,在朝鮮戰場上是被誰打敗的,在越南戰場上又是被誰打敗的。所以,小妹嶺是一個很好的材料,很好的景點,它是會說話的。

  我們來到水庫的大壩旁,高工講解說:“現在是海南的旱季,雨量不大,但這裏的水位離最高水位並不遠,說明水量是充足的。”我向水庫裏那碧綠的水麵望過去,它像是一塊巨大無比的閃著光亮的綠色緞子,微風吹起的萬頃細細的波紋,給綠緞子增加著一種特殊的美,達到了迷人的程度。

  人們讓我注意大壩西側山坡下部的那株大榕樹,它站立在一塊巨石上,一條條奇形怪狀的根由巨石表麵伸到地下去,留在石上的根竟然像是一副圖案精彩的木雕,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的藝術品;而且,它不是死後被人加工成的根雕,而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石上有樹,樹給石增光添色;樹立石上,石也給樹增加了幾分堅強的力度。樹石融合為一體,就是一個絕妙的天然大盆景。它給水庫增添著光彩。當初,有人要把這株大榕樹砍掉,被專家勸阻留下;我想,這樣的專家應該受到獎勵。你想,這樣的天然大盆景要幾十年上百年才能長成,人們毀掉它隻要幾斧頭,但你想讓它再長成現在的樣子,那你是辦不到的。

  小吊羅:熱帶難得的避暑勝地在吊羅山采訪的第二天,王高工帶我在小吊羅進行了考察,讓我對這個優美而又涼爽的熱帶避暑勝地,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小吊羅在吊羅山林區的西北部,這裏海拔並不高,卻很涼爽。要知道,3月裏,海南的天氣已經很熱了。小吊羅為什麽涼爽?主要原因我想隻有兩個:一是東南麵來的海風;一是這裏的植被茂密。

  我們首先來到一塊幾百畝麵積的山間盆地,海拔900米,驕陽當頭,卻一點兒也不覺得熱。這裏原來是一座林場的場部,1994年停止采伐,大部分人員離去,隻剩下十幾個人護路。好多排平房空在那裏,給度假旅遊提供了住所。這裏的自然環境也好,周圍的山上都是繁茂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這裏還有海南著名革命烈士陳日光、陳斯安父子的墓地。1927年參加革命並入黨的吊羅山苗族人陳日光,領導了吊羅山人民的抗日戰爭。1946年9月,由於叛徒出賣,他和兒子斯安一同被捕犧牲。我懷著誠摯的敬意瞻仰了烈士墓。我想,陳氏父子的墓地和事跡,對度假旅遊者是十分重要的自我教育的材料。在我看來,我們最最不應該忘記的,就是這樣的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而貢獻了寶貴生命的先烈們,因為是他們給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用鮮血鋪平了道路。

  小吊羅林區有一大片劃作自然保護區,我們一進入,就像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它的主要特點是更濕潤、更涼爽、更清新。尖峰嶺、霸王嶺的熱帶天然林就夠讓我陶醉了,小吊羅讓我更加陶醉。溪流縱橫,水聲潺潺,水量真是太豐富了。在這樣特別好的環境裏,各種植物茂密極了,幾乎是沒有空隙,人插不進腳,隻能在林子裏的小徑上走。小徑上也長滿了植物,各種苔蘚、地衣和蕨類,把所有大大小小的石塊都染綠了。大大小小的樹木上,都爬滿了寄生的和附生的植物。

  林中的植物,從地麵到高空,小的、中的、大的,都可以分做3層共約9層,真是“9層樓”。5代同堂,7代同堂,祖祖孫孫,同處一林,蔥蘢繁茂。下層植物中,竹類很多,各種高山水竹長勢更好。水竹的胸膛裏儲藏著最純淨的水,剖開就可以喝。在我國長江以南的各種水邊,都分布著水竹;但長勢這樣好又這樣多而且是長在林下的水竹,在我是第一次看到,而在尖峰和霸王嶺是沒有看到的。

  高工指著一株葉子特別大的樹,告訴我:“它叫大葉稠(禾旁改木旁),是吊羅山特有的樹種。喜歡濕潤,不抗幹旱。”它的木材質量也屬於上等。當地人給它起的名字叫“大腳板”,因為它那葉片的形狀跟人的腳板相差不多。

  有趣的現象出現了:我在尖峰海拔1000米以上看到的好幾株山海棠,主幹都是平行伸展,而在小吊羅,害拔高度在1000米一下,山海棠不但數量很多,而且都是筆直的朝天而立的大樹。

  大約有十幾種苔蘚、蕨類把1株胸徑1米的雞毛鬆主幹圍了1層又1層,把雞毛鬆美麗的紫紅色的皮膚蓋住了。高處,主幹外圍著1圈烏巢蕨,讓我看不到雞毛鬆的樹冠。這樣多種的低等植物,吊羅山真的比尖峰嶺和霸王嶺多一些。

  林間空地上,生長著許多的陸均鬆小樹,稚嫩可愛;我在尖峰嶺和霸王嶺多次看到陸均鬆,但都是大樹,曾經想看一看它們的後代是不是健壯,這一次在小吊羅,算是實現了這個願望。我放心了,陸均鬆的“後繼有樹”問題我的腦子裏抹去了。

  因為我們明天還要看核心區的原始林,所以在這裏沒有停留很久。

  在我們去看五指山最高峰的幾公裏的路上,兩邊山坡上都分布著一種滿樹紅葉的小喬木,它們的學名叫五裂木。我在南方的幾個自然保護區裏看到過這種可愛的小喬木,尖峰嶺、霸王嶺也多,而吊羅山最多。人們形容蔥蘢綠色中的紅色常說“萬綠叢中一點紅”,不對了,這裏至少有“百點紅”“千點紅”,就是說,紅的比例很大很大。這麽多的鮮豔的五裂木,把吊羅山打扮得美上加美。多次看到,現在又看到,猛地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們高工:“這種五裂木,搬到山下去可不可以?”他馬上幹幹脆脆回答:“大約可以,因為它們並不受海拔高度的限製。”他舉例說,陸均鬆、雞毛鬆都很美,但到海拔500米以下就不長了,而五裂木卻到處可以長。

  在一處五裂木很多的地方,車子停下來,大家下車看了好大一會兒,一致說可以做為觀賞樹種,把它們引到山下去。我建議首先用五裂木美花陵水縣城。高工完全讚成我的意見,並且說,在他接待過的來吊羅山的客人中,我是第一個提出這個建議的。我有問,是不是一過春天,五裂木的葉子就不紅了?高工說,它們全年都在發新葉,所以全年都可以看到紅葉的。

  我在吊羅山還發現,在尖峰嶺和霸王嶺,樹蕨一般生活在溫濕度比較高的溝穀裏,而這裏的樹蕨則生長在地形比較敞開的山坡上;這個現象說明,吊羅山一般山坡的溫濕度也比較高。我向高工請教,他點頭同意,又說了一個類似“聖人門前賣字”的笑話:在陵水街頭,他看到過一個廣西人來賣樹蕨,而且把樹蕨說的神乎其神,惹得一些陵水人在哪裏笑他。這也難怪他,因為他不知到這種植物越是熱的地方越多。深圳人聰明些,他們從吊羅山買了好多株樹蕨去美化環境。

  在溪流兩岸和高高的山坡上,分布著一種高大的椰子樹,但與一般的椰子樹不同的是,它們的葉片顏色綠的程度極深,比椰子樹的葉片綠得多了。我問高工這是哪一種樹,他說它們叫南椰,也結果,但很小;隻喜歡生活在濕潤的環境,在海南隻分布在濕潤型的熱帶天然林中。

  白水嶺核心區原始林中的種種見聞今天我的向導和老師是三十幾歲的葉恒生場長他是廣播函授大學林學專業的畢業生,還有保護區管理站的小劉。在奔往白水嶺的路上,小葉讓我看車道兩邊的一種棕類植物,說是一位姓陳的植物學家在吊羅山發現的新種,定名陳氏棕。它們隻生活在吊羅山。我注意觀察,它們是叢生的,一叢之內,大大小小,矮矮高高,它們伸出的一麵麵棕扇組成一個群體,很是奇特。這中叢生著的陳氏棕中,有時也冒出5-10米高的棕樹來。小葉說,這種陳氏棕開發出來,是可以作綠化美化樹種的。

  車子在山間一小塊平地上停下,小葉和小劉領我走過一道白色溪流上的木橋,進入了白水嶺核心區的原始林。呀,又是一個奇妙的雨林世界。我的目標是努力發現在尖峰嶺和霸王嶺沒有看到的東西。

  一進入白水嶺核心區,就像是到了一個密集的水網世界,踩著小小的溪流向前慢慢走。最先看到的是一株小綠楠,跟我在尖峰嶺看到的一樣美,樹型美,濃綠的葉片美,細膩的綠色皮膚美。再向前,不對了,那年我在尖峰嶺看到的綠楠隻是一株,而在白水嶺卻看到了一大片,至少好幾十株。它們的學名叫海南木蓮。我注意尋找最大最古老的綠楠,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我們應該叫它“綠楠王”。它那胸徑約1.5米,高約30米,筆直向上,很有一點點威風。它的主幹下部不知道為什麽隻剩下一半,然而它竟然沒有給台風刮倒。小葉解釋說,主要是它生活在原始林裏,周圍的大樹對它起了保護的作用。

  林中的一株28米高的大樹,小葉說它叫“海南柿樹”。有趣的是,在北方,柿樹是落葉闊葉樹,冬天葉子自動掉下來,春天又重新長滿一樹新葉;而在這裏,海南柿樹是常綠闊葉樹,一年到頭葉子都是綠油油的。北方的柿樹沒有這樣高大,10-15米就算很高了。果實呢,北方柿樹果實的顏色有紅有黃,海南柿樹的果實發黑,皮也厚些。從木材質量看,海南柿樹屬於4類,不是名列前茅,也算是入流了呢。

  這裏的雞毛鬆又多又大。比起尖峰嶺和霸王嶺,數量都多些。它們高度都在40-50米,甚至更高,胸徑最小0.8米-1米,1株最大的1.2米。我在這株胸徑1.2米的大雞毛鬆樹下觀察很久,欣賞它那雄強而又秀美的姿容。我還看到,它的一條很大的根,竟然穿過一條小溪又向前走了十幾米才伸入地下。

  吊羅山特有的小葉達裏木,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這裏數量較多。它們的最大特點是喜歡生活在濕潤型的熱帶林中,所以吊羅山是它們理想的故鄉。它們的果實上有兩個小翅膀,樣子有點兒像蝴蝶,所以,人們又叫它蝴蝶樹。它們顯然很興旺,長得最高大的是它們,幾世同堂小到1-5米高,中等的10-15米高,20-25米高,也是它們。它們在林中到處都有。大的蝴蝶樹,主幹下部有板根的支撐,台風是刮不倒它們的。因為它們的板根最大,所以當地人又叫它們高根。

  和達裏木一樣高大、雄壯的,有一種土名烏營的聳入雲天的大樹,它的學名密脈蒲桃,屬於桃金娘科。它們也是海南的一類材。這種威風凜凜的土營,我也是第一次見到。站在它們的樹下,隻覺得人類的高度同它們不成比例。

  昨天在小吊羅看到的大葉稠(禾旁改木旁),這裏數量更多。小葉撿起一片大葉稠(禾改木)的葉子給我看,說稠(禾改木)類中,這種葉子最大。我在大葉稠(禾改木)的大樹群中尋找最大的,不久就找到了一株,它的胸徑大到1.4米,有大大小小的許多塊板根支撐著它。小葉說,造船廠歡迎大葉稠(禾改木),因為它的頭部有點點彎,最適合做船的底骨。

  在大樹群中,紅稠(以下,凡稠字,都把禾旁改木旁)、黑稠比較讓我注意。紅稠,我在尖峰和霸王嶺見過,黑稠則是第一次見到。我這個外行從外表看,隻看到紅稠的皮膚發紅,黑稠的皮膚發黑;小葉告訴我,從木材的特點看,紅稠細膩;黑稠堅韌,在稠類中最堅硬的。黑、紅兩稠,在海南都是一類用材樹種。

  有幾株海南粗榧,讓我觀察了很久,它們一是非常頑強,一是非常美。一株很大的海南粗榧,不知道為什麽幾乎躺倒在地上,然而它卻在困難的環境下努力生活下來,它那主幹上的幾條側枝,早已長成幾株中樹、小樹。你想,它們連最猖狂的癌腫都不怕,還會怕身子倒下嗎?另有兩株海南粗榧,並立林中,像兄弟,也像姐妹,它們那紫紅色的皮膚,鮮豔到讓人舍不得離開,總想多看幾眼。

  然而,最出乎我意料、最讓我驚喜的是生活在山脊上的竹葉稠。殼鬥科植物我見過至少有幾十種,海南熱帶林裏殼鬥科植物包括稠類也見過不少,但卻沒有見過滿樹竹葉的大稠樹。在霸王嶺看到竹葉柏就讓我高興得差點兒跳起來,這回又看到竹葉稠,讓我再一次感到大自然的創造力實在是神奇而又偉大,我的興奮到達了頂點。我觀察了幾株竹葉稠,呀!它們的樹冠很大,枝葉特別繁茂,那美麗的竹葉層層疊疊,數不清有多少層。我想,誰要是能夠把它們引種到山下去,供大家觀賞,那可真是立了一大功。

  山脊上幾乎都是珍貴樹種。山脊兩側矗立著的高大美麗的陸均鬆,樹齡最老有的已高達800-1000年。兩株高大的大葉楨楠,木材非常細膩,也是一類用材樹種。它們屬樟科,樟科植物在海南約有100種上下。山脊兩側許多高大的吊蘭苦梓,是木蘭科的重要用材樹種,也屬於一類。

  白水嶺原始林,給我留下的記憶是永遠不會忘掉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