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六章 旅遊強省--在學院黨委理論中心組專題學習會上的講話

  (2013年10月25日)

  同誌們:

  10月15日,省委下發了《關於推進旅遊強省建設的意見》(贛發“2013”11號)。學院黨委高度重視,收到文件後,第一時間印發給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傳閱學習,並在10月22日的黨委會上進行了專題研究,提出了貫徹落實的具體舉措。為了幫助大家解讀文件,更好地將文件精神貫徹落實好,我談幾點意見。

  一、用政治家的開闊視野,落實好省委關於推進旅遊強省建設的文件精神

  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要“把我省真正建設成為紅色旅遊強省、生態旅遊名省、旅遊產業大省”。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更好地發揮旅遊產業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今年省委11號文件明確要求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要像抓工業化城鎮化那樣抓旅遊,尤其是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要把旅遊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別是我們南工提出的“培育發展水上旅遊,創建水上旅遊產業園區,實現景湖連通”、“支持辦好旅遊酒店高級管家等旅遊特色專業”等內容,被寫入省委11號文件中,上升為全省發展戰略,這在我院發展曆史上尚屬首次。這更加要求我們要深刻領會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性,貫徹落實好省委11號文件的精神。

  (一)準確把握省委提出旅遊強省戰略的重要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日益成為現代人類社會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經濟活動,旅遊業以其強勁的勢頭成為全球經濟產業中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據預測,未來十年間,我國旅遊業將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中個人旅遊消費將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長,企業、政府旅遊消費增長速度將達到10.9%,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作為新興消費熱點行業之一的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越來越多的省市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和重要行業來發展。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省旅遊業發展迅速,據統計,2010年全省旅遊總收入為818.32億元,占GDP的8.7%;2011年全省旅遊總收入為1070億元,占GDP的9.3%,2012年全省旅遊總收入為1400億元,占GDP的10.8%,旅遊產業在全省GDP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主要旅遊指標增速居全國前列,旅遊產業數量式增長和外延式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已成為江西經濟最具潛力和競爭力的支柱產業。但是大而不強,旅遊產業發展可持續性問題日趨凸顯。特別是《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和《旅遊法》的先後出台,提出了新的政策和要求,迫切需要我省從頂層設計著手,明確未來五年旅遊業的發展定位。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也提出了“加快發展旅遊業”的任務。最近,強衛書記、鹿心社省長、朱虹副省長先後到贛東北等地進行旅遊專題調研。強衛書記指出:“旅遊是我省現代服務業中最有條件率先崛起的產業,對於實現‘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三大工作主題具有積極意義,全省上下要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的發展,要像抓工業化城鎮化那樣抓旅遊,下大力激發我省旅遊產業發展的爆發力,盡快將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轉化成蓬勃奮進的發展優勢。”鹿心社省長強調:“要充分認識旅遊產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充分利用好豐富的旅遊資源,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搞好頂層設計,加強統籌謀劃,突出重點,解決好旅遊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進一步促進我省旅遊產業大發展。”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更好地發揮旅遊業在全省經濟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做出推進旅遊強省建設的戰略部署。

  在文件正式出台前,省政府成立了推進旅遊強省建設研究課題組,這是江西省委、省政府第一次以重大研究項目的形式展開對旅遊產業發展戰略的針對性研究。課題組由朱虹副省長擔任組長,省政府辦公廳、省旅遊局、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省社會科學院的領導負責具體組織和研究,課題組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研究報告,為文件的最終出台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和參考。在文件起草過程中,先後召開了十多個旅遊產業發展座談會,廣泛聽取了省直有關部門和市縣政府、高等院校、專家學者、業內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我院也組織了相關博士、教授就文件進行了討論和研究,提出的具體意見受到了省旅遊局的肯定,並將我院提出的部分意見寫入文件中。

  (二)認真解讀省委11號文件的科學內涵

  文件重點圍繞“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的總體要求,瞄準短期內使我省位次迅速前移,實現旅遊產業率先崛起的目標,進行頂層設計和總體謀劃,對未來五年我省旅遊產業發展給予清晰的勾畫和明確的政策指引。文件文本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共二十條,詳盡闡述了實施旅遊強省戰略的目標任務、主要措施和政策保障,是我省未來五年旅遊產業發展綱領性文件。

  一是描述了實施旅遊強省戰略的美好藍圖。文件第一部分“目標任務”,共三條。描繪了未來五年我省旅遊產業發展所要達到的目標,即推進旅遊轉型升級、實現旅遊跨越發展、建成重要旅遊目的地。提出打破對“門票經濟”的依賴和“力爭到2017年,實現全省旅遊總收入5000億元以上,旅客人均旅遊消費比2012年翻一番,旅遊主要指標進入全國前10名”的量化指標,以及打造“一核三片五城十縣百區”目的地體係的建設目標。

  二是擬定了實施旅遊強省戰略的具體舉措。文件第二部分是“主要措施”,共十一條。分別從推進旅遊綜合改革、強化旅遊規劃引導、優化旅遊產業布局、加大旅遊投融資力度、完善旅遊交通網絡、改善旅遊配套功能、培育多元旅遊業態、做大做強旅遊企業、規範旅遊市場監管、強化旅遊形象推廣、加強旅遊隊伍建設等方麵進行了闡述。特別值得大家關注的是:在推進旅遊綜合改革部分,提出“支持有條件地方創建旅遊產業園區,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這與我們提出創建水文化旅遊創意園的思路不謀而合;在加大旅遊投融資力度部分,提出“每年篩選出急需調度推進的5至10個建設項目,推薦列入省級重點項目進行調度和扶持”;在培育多元旅遊業態部分,提出“培育發展水上旅遊,創建水上旅遊產業園區,實現景區連通”,這些內容對於我們學院來說是有大文章可以做的。

  三是提出了實施旅遊強省戰略的政策保障。文件第三部分是“政策保障”,共六條。分別是加大政府導向投入、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加大金融財政扶持、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實施消費鼓勵政策和加強統籌協調,強力促進旅遊產業發展。這一部分有兩個方麵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在完善土地利用政策部分,提出“對符合單獨選址條件、投資5億元以上的重大旅遊項目,優先安排使用省預留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並納入審批綠色通道”,這提醒我們要積極加強對外合作,千方百計將水文化旅遊創意園項目做大做強,力爭列入重大旅遊項目。

  (三)深刻認識旅遊強省對江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省委11號文件是省委、省政府基於我省發展旅遊的比較優勢和對國內外旅遊業發展規律的客觀判斷,做出的重大決策,順應了江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旅遊強省戰略的實施,對於轉方式、調結構、擴內需、惠民生、促增收,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麵將產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必將在全省掀起新一輪發展旅遊業的高潮。

  首先,旅遊強省戰略的實施,將進一步促進我省民生幸福指數的提升。近年來,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江西旅遊產業呈現超常規發展,2010年旅遊接待為1.04億人次,2011年旅遊接待為1.5億人次,2012年達到2億人次,特別是今年1月至8月,全省旅遊人次已超過1.7億,總收入1200多億元,同比增長22.25%和25.65%,江西連續三年保持旅遊產業總接待人次和總收入雙20%以上的增幅。強衛書記在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上強調,“要把讓人民幸福作為最高追求,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不僅是旅遊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提升民生幸福指數的重要途徑。人們通過旅遊的方式,走出家門,流連於祖國的名山大川,感受燦爛的中華曆史文化,目睹現代化建設的巨大變化,在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開闊胸懷、健康身心的同時,大大增強人們熱愛祖國、熱愛江西的熱情,激發敬業奉獻精神,增進人與人的溝通與交流,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

  其次,旅遊強省戰略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建設。強衛書記在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上指出,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為指引”,“努力爭創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新輝煌”。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與發展旅遊業息息相關,相輔相成。旅遊業是國際公認的“無煙工業”和“朝陽產業”,是“和諧秀美產業”,是建設“和諧秀美江西”的重要載體。“和諧秀美江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進一步凸顯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內涵和理念,符合旅遊業發展的本質特征、文化特色和核心優勢,是旅遊業發展的終極目標。江西早在2000年就提出要建設“綠色生態省”。作為較早從決策層麵意識到生態建設重要性的省份,江西在科學發展理論的指導下,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不僅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先行者,更是“富裕和諧秀美江西”建設的踐行者。

  第三,旅遊強省戰略的實施,將進一步拉動我省經濟發展指標的增長。從世界旅遊業自身發展來看。世界旅遊組織認為,麵對當前世界經濟整體疲軟,旅遊業具有比其他行業更快的恢複重振能力,並在扶貧、就業和實施“綠色新政”等方麵做出更大貢獻。資料顯示,法國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兩次經濟危機,居民出遊率仍保持增長;美國1981-1982年連續17個月經濟衰退,旅遊消費也未受大的影響。金融危機後的國際旅遊業在2010年強勢反彈,2011年仍穩健發展,全球跨國遊客增加4.4%,達到9.8億人次。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12年全球跨國旅遊將以3%~4%的速度繼續增長,跨國遊客超過10億人次。旅遊業無疑是世界經濟“回暖”最快的行業之一。從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總體趨勢來看。當前,盡管受到世界經濟總體經濟形勢影響,但我國旅遊業麵臨的重大機遇和基本環境沒有改變,旅遊業總體發展趨勢也不可能改變。預計到2015年,國內旅遊人數將達到28億人次,入境和出境旅遊人數分別達到1億人次,形成30億人次的市場規模,旅遊業的作用將更加顯現。從旅遊產業自身規律來看。旅遊產業最大的特點是關聯度高、產業鏈長,對相關行業帶動性強,含“行、住、食、遊、購、娛”六大要素,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較為明顯和直接。據江西省旅遊局權威發布,2013年國慶假日,江西省共接待遊客2469.86萬人次,同比增長17.33%;旅遊收入115.03億元,同比增長29.05%。納入國慶假日旅遊省級統計的34個重點旅遊景區(監測點)共接待遊客479.52萬人次,同比增長13.12%,門票收入2.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95%。可以說,旅遊產業是“一業興而百業旺”。據專家測算:旅遊消費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運輸業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超過40%。旅遊直接就業1人帶動間接就業4.3人,旅遊業每投資1萬元就可創造1個就業機會。據統計,2012年江西旅遊直接從業人數超過50萬人,旅遊業創造的就業崗位達到160萬個。可見,發展旅遊業可以帶動服務業的全麵發展,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提升居民就業水平,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旅遊消費作為大眾消費和生活消費前景廣闊,旅遊產業的發展必將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第四,旅遊強省戰略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快我省城鎮化一體化進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最大的潛力所在,是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基礎,發展旅遊業有利於改善農村落後麵貌。據統計,2012年江西省城鎮化覆蓋率達46%,總體發展水平與中部地區的安徽、湖南和湖北等省份相當,但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城鎮化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目前,江西省已進入工業反哺農業的重要時期,但同時也是江西省城鄉一體化發展最為關鍵、艱難的時期。對於農業人口多、農業比重大的經濟欠發達省份江西而言,大力發展旅遊業尤其是鄉村旅遊,對我省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無疑具有重大意義。大力推進旅遊強省戰略的實施,在有條件的農村地區發展旅遊業,可以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治理,保護農村生態環境,避免部分農村由於缺乏整體規劃而導致的無效投資和重複建設,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同時,旅遊業就業層次多,門檻低,就業種類全,就業方式靈活,就業市場廣闊,有利於提高居民就業水平,對於江西這樣一個勞務輸出大省來說,就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亦有著獨特優勢。此外,旅遊業不僅可以提高居民收入,還可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部分農村的特色農業發展,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有效促進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對於解決目前我省城鄉一體化過程中遺留的一些社會重大問題有很好的緩解和調節作用。

  總之,旅遊業兼具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是一個資源消耗低、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戰略性產業。發展旅遊業必將大有可為,我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落實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為我省推進旅遊強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用教育家的科學思維,審視高校旅遊發展態勢

  高校旅遊是旅遊產業和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產生的一種新興旅遊方式,是城市旅遊和文化旅遊的有機結合。學界認為它是以大學作為旅遊目的地進行資源開發與利用,吸引旅遊者前來參觀、旅遊和學習的過程,著重滿足旅遊者精神層麵和知識層麵的需求。省委11號文件把我省旅遊產業發展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為我們推動校園旅遊開發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如何用教育家的科學思維,去認知高校旅遊,挖掘高校旅遊的潛力,發揮高校旅遊的作用,為我省旅遊強省戰略添磚加瓦、貢獻力量,這是我們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一)國內外高校旅遊發展日趨成熟

  早在1996年,北京市海澱區旅遊局就組織百名優秀中學生參加“清華大學求知修學遊”,揭開了國內高校旅遊的序幕。2001年,北京大學科學社會研究中心主辦的“全國中學生愛科學夏令營”,讓2000名營員吃、住在北大,參觀國家重點實驗室,聆聽中科院院士的講座;2002年,合肥市推出科教旅遊,科研院所和科普場所成為旅遊熱點。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等高校不僅吸引了大量中小學生,也使一些市民和旅遊者流連忘返。近年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其不可複製的教育資源和曆史淵源首領國內校園旅遊的發展,國內其他高校旅遊猶如百花齊放、競相爭豔,景觀遊、科技遊、文化遊、修學遊等多種形式的高校旅遊令人目不暇接。景觀遊如“最美麗”的廈門大學、以“櫻花節”聞名的武漢大學以及嶺南名校中山大學等。科技遊如南京航天大學,據報道,在航空航天博物館建成當天就接待觀眾1.5萬人,從中可窺高校旅遊之火爆。據統計,近年來,到高等院校特別是名牌大學旅遊的人數每年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全國各地高等院校僅假期接待的旅遊總人數就已突破四百萬人次,國內高校旅遊發展呈現蓬勃之勢。

  相比國內,國外高校旅遊起步較早,目前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管理和經營模式。高校旅遊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旅遊者必選的旅遊項目。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早已成為聞名全球的旅遊勝地,其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較高的知名度、深入人心的名人和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相比較而言,國外高校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管理方式更為開放,大多數沒有圍牆,比如聞名全球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等。特別是哈佛大學更體現出開放大學城的特點,其沒有像國內高校那樣的主校門,甚至連一個校門牌匾都沒有,當地的居民可以跟學生住在校園裏。美國康乃爾大學不但校園環境非常優美,一年四季供人遊覽,而且圖書館也對社會開放,任何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查閱、複印資料極其方便。東京大學本鄉校區著名的紅門白天一直開著,沒有門衛,誰都可以隨意進校園走一圈。此外,國外大多數高校設立了遊客服務機構,歡迎遊客參觀訪問,體驗校園文化。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主樓設有專門接待校園參觀者、訪問者的機構,不用任何證件證明就可以直接登記參觀校園。美國的西點軍校一般人都以為是戒備森嚴的“軍事重地”,但是其有專門為旅遊者提供的服務和設施。日本一些大學設置專門為遊客服務的袖珍型旅館,提供訂票和網絡等服務。

  從研究領域來看,與高校旅遊實踐相比,旅遊學界對這方麵的研究要相對滯後,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校園旅遊的概念開始引入我國。1997年,國內旅遊專家首次提出“高校旅遊”的概念滯後,我國學者在過去的十多年裏,對該領域做了相當多的理論探討,對高校旅遊的概念內涵也有了比較統一的認識,但從對高校旅遊的芻議到探究等一係列研究成果中,對於高校旅遊發展方向、規模、類型等,可行性探討還有開發實踐及模式的總結卻有待繼續深入,校園旅遊在理論研究方麵處於滯後狀態。據統計,截至2013年9月底,在中國學術期刊網上研究校園旅遊的論文隻有99篇,且沒有專門研究江西校園旅遊,這遠遠不能為校園旅遊的開發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國外高校旅遊的比對和理論研究方麵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的高校旅遊市場發展前景非常廣闊,隻是相比於國外,我國高校旅遊還處於起步階段,研究和實踐都還不夠深入,無論從高校自身的建設還是從旅遊市場的開拓,我們現在做的隻是“冰山一角”。但市場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基本明確,高校旅遊的舞台在慢慢搭起,在這個舞台上,等待的是國內各大高校的自我演繹。高校旅遊打造的是旅遊市場的新興項目,拉開的是高校教育發展的新篇章。所以,對於高校校園旅遊,各大高校不是做與不做的問題,而是誰能夠更快行動起來搶得發展先機的問題,高等院校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握自身資源,適應市場發展。

  (二)高校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高校作為城市和地區文明的重要創造者和傳播者,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精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特別是在校園建設過程中,積澱了一批高品質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對於校園外的人群來說,這些校園景觀充滿了神秘色彩,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可以說,高校自身豐富的資源,蘊藏著校園旅遊的巨大發展空間和潛力。一是優美的校園環境。目前,我國共有各類高等院校一千多所,從整體情況來看,大多數高校都擁有豐富且極具地方特色的旅遊資源。這些高校以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燦爛的人文景觀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與社會上那些過於追求經濟效益,熱衷於人工修飾的旅遊景區相比,高校清新而寧靜的校園環境對旅遊者來說,具有一種別樣的風情和魅力。如浙江大學新校園建設從保護自然生態的理念出發,依托原有的自然環境,利用水係的巧妙構思,將江南地域文化與浙大校風文脈相結合,其“曲水流觴”生態節串起大大小小幾十個園林空間,水的浪漫氣息自由穿行於校園之間,也反映了浙大海納百川的氣度,整個校園隨處有景,人行其中,宛如入畫。當然,還有清華園的荷塘月色、北京大學未名湖畔的雪景、武漢大學獨特的建築風格等,這種環境優美,風景如畫且富有詩意的景點在我國高校比比皆是。二是濃鬱的文化氛圍。高等院校,曆來以其悠久的曆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特有的書香氛圍吸引著遊人的目光。高等院校富有新意的課堂教學形式,青年學生朗朗的晨讀聲和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使得整個大學校園洋溢著青春,充滿著活力,這些對遊人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各大高校經常舉辦專家講座、名人訪談、學術會議等,這些活動會讓遊人一進入校園就能感受到一種濃鬱的文化氛圍。如湖南大學的嶽麓書院以其千年的文化底蘊吸引著人們內心世界那種對精神食糧的渴望,每年都會有大批的遊客前去參觀,並享受文化的盛宴。同時,高校的自然景觀,經過學校碩學名家、文化品格、知識涵泳和曆史積澱,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正所謂區區一屋,詩人一唱,遂名千古,名人一住,便成勝跡。如同有了牛頓的遺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頓令劍橋、清華等校園增輝。三是豐富的科普教育設施。高校作為科學研究的基地,擁有大量的科普教育設施和科技成果。各大高校的圖書館藏書量大,數據庫存量高,書香四溢、寬敞明亮的閱覽室為愛讀書的人們提供了攀登書山、遨遊學海的優越條件。性能優越的電子設備為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和高品質的網絡環境。工科院校擁有先進的實驗設施,可以在大學老師的指導下,親手操作各種極具趣味性的實驗等。全國有近百所高校擁有博物館或陳列室,雖然規模不大,但館藏珍貴獨特。個別規模較大的專業性博物館甚至成為城市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中國地質大學的地質博物館。旅遊者可以從這些豐富的科普資源中獲得知識,開闊視野,提升境界。

  (三)高校旅遊開發大有作為

  高校校園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形式,在發展的初期,受觀念、資金、規模等多重因素的製約,麵臨景觀不足、校園人文氣息缺乏獨特性、基礎設施薄弱、消費者與高校缺乏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消費者素質有待提高以及高校自身地理位置限製等問題。甚至在發展過程中對高校的正常教學生活秩序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比如近年來經常見諸報端的,清華、北大假期遊人人滿為患,校內環境和秩序不同程度遭到破壞;武大“櫻花節”,出租車和旅遊車隨意進出,造成校園擁堵等亂象,這些負麵因素給高校旅遊帶來一定困惑和不良影響。但我們更應看到的是,其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及對高校本身發展產生的重要作用。一是有利於提高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樹立名校形象並進一步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名譽度,是每個高校都麵臨的必然趨勢。旅遊者通常會將每次旅遊的感受以文字或語言的形式告知自己的親朋好友,或者通過網絡的形式傳播出去,從而會使那些未到過該旅遊地的人對其形成初步的印象和好感,進而會促使他們產生旅遊動機。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高校應該向企業學習營銷策略,將旅遊引入校園,讓更多的人在參觀校園優美的環境,深入了解校園悠久濃鬱的文化底蘊後,獲得美好的感知,並使之成為學校旅遊的義務宣傳員,進而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二是有利於旅遊專業相關學科建設。全國很多高校都開設旅遊專業,旅遊專業的畢業生目前就業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他們在校期間學習理論知識占用的時間比重太大,缺少實踐鍛煉的機會。如果將旅遊引入校園,可以為旅遊專業的學生提供專業實踐場所。學生們可以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深度挖掘學校的旅遊資源,設計校園旅遊的活動內容、旅遊路線和對外宣傳。比如浙江大學將旅遊引入校園,接待全國各地的學生參觀團,該校旅遊係的學生做導遊,不僅調動旅遊專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因此,高校旅遊不僅可以讓旅遊專業的畢業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還可以讓各大院校的旅遊專業、市場營銷等相關學科建設更加完善。三是可以為學校及其附近地區帶來經濟效益。旅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文化性極強的經濟行為。武漢大學已經采取收費的方式,將櫻園正式對外開放,櫻花盛開季節對每位入園者收取入園費20元,從中可以估算出該校的旅遊經濟收益。可見,高校旅遊發展空間廣闊,客源市場巨大,數以百萬的青少年進入高校接受正規教育,難以計數的各類人士到高校參觀、訪問、接受培訓等,不僅可以為學校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可以為其所在地區帶來一定的收益。

  三、用管理學SWOT模式,分析我院水文化旅遊發展

  旅遊發展的製勝點在於其核心競爭力,清華北大的核心吸引物是其不可替代的教育水平和曆史魅力,武漢大學的核心吸引物是帶有曆史姻緣的櫻花。那麽,南工水文化旅遊作為城市旅遊、文化旅遊和高校旅遊融合的一種嶄新形式,其核心競爭力是什麽呢?我們可以運用管理學中的SWOT模式來分析。SWOT是一種分析經濟活動戰略地位的重要方法,為英文Strengths(優勢)、Weaknesses(劣勢)、Opportunities(機遇)和Threats(威脅)的第一個字母的縮寫。運用SWOT法係統分析我院水文化旅遊的發展,有助於我院水文化旅遊開發發揮優勢,轉化劣勢,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找到發展水文化旅遊的理論依據和突破點,這是我院水文化旅遊成功開發的前提和關鍵。

  1.我院水文化旅遊開發的優勢條件

  一是濱水條件獨一無二。我們學院緊鄰我國第二大城市內陸天然湖泊--瑤湖,在觀水、涉水、親水等方麵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從瑤湖周邊高校來看,藍天學院、製造學院和現代學院等學校均遠離瑤湖,師大、外貿雖然也緊靠瑤湖,但濱水區域均有其他項目,師大濱湖是商品房,外貿靠湖位置規劃建設中學,隻有我們學院與瑤湖的濱水區域尚未開發。就瑤湖水上旅遊項目開發的主體來說,南工的條件獨特、優勢明顯。從水利專業院校來看,河海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園麵積都沒有我們學院大,且所在城市均是缺水城市,三峽大學校園麵積雖然比我們大,但學校是由多個學校整合而來,校園水資源不如我校豐富,學校所在地也不在省會城市,三所大學校內及周邊都沒有天然湖泊,校園景觀建設方麵的水利特色也不如我院明顯,而我們學院校內有六幹渠穿行,東麵緊鄰瑤湖,在水資源方麵有比較優勢。所以,南工作為水利院校,在發展水上旅遊有著先天優勢,在推進瑤湖水上旅遊方麵的優勢更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分析表明,南工要發展水文化旅遊必須依托與瑤湖的校湖連通實現,瑤湖的水上旅遊項目開發又必須借助南工的區位優勢和智力支持,兩者相互依存、各取所需。通過水文化旅遊創意園的建設,實現瑤湖原有景觀與校園景觀相互接駁,形成水文化旅遊項目集群,構成立體化的水文化旅遊景觀,校園與湖泊的無縫連通,人文與自然的完美融合,必將造就“江西風景獨好”的另一標誌性景觀。我們甚至可以暢想,項目建成後,瑤湖的旅遊開發將邁上一個嶄新的台階,我們學院更是有望建成中國最美麗的水利大學。

  二是校園景觀特色鮮明。南工作為一所地方院校,雖然我們跟北大、清華和武大等名牌大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不等於說南工就不能建設起自己充滿詩情畫意和田園牧歌般的校園,更不等於說南工現有2000多畝的校園土地上,就不能規劃建設出適宜發展水文化旅遊的特色校園。學院瑤湖校區自建設初期開始,始終緊緊圍繞水利特色和風格來規劃建設,處處營造水利特色景觀。其中以水文化廣場為典型代表,廣場以水利工程為主要設計元素,以水之源引流,橡膠壩、重力壩、溢流壩等應有盡有,廣場噴泉競相噴發,長江黃河雕塑交相輝映,廣場四周壩體式建築遙相呼應,彰顯鮮明的水利特色。此外,靜謐蜿蜒的六幹渠自校園內穿行而過,教學樓、圖書館、藝術樓等主體建築大多依水而建、濱水而立,水文化長廊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楊柳依依,濃鬱的水特色盡顯無疑。學院水工大廳等眾多集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水利實驗室,實體模擬山川河流、水力發電等功能,實現教育與科普的統一。這些豐富的水資源、水環境、水工程和水利實驗室,為學院開發水文化旅遊創造了良好條件。

  三是水文化研究底蘊深厚。學院辦學五十多年來,長期致力於中國水文化研究和傳承,在水文化研究方麵積澱了豐厚的成果。學院已建成省級、校級水文化研究機構各1個。近三年來,學院水文化研究人員共主持國家級及省級項目108項,人均年科研經費12.6萬元,出版著作25部,發表論文175篇,其中核心期刊150篇,學術成果獲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水利高等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3項。學院水文化建設先後獲得國家級、省級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一、二、三等獎多項,這些將為我院水文化旅遊開發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是旅遊資源競合優勢明顯。水文化旅遊畢竟隻是旅遊的一個方麵,如果沒有其他旅遊資源的聯合開發,水文化旅遊開發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我院位處南昌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校園區,可以與周邊師大、外貿等高校共享旅遊資源;學院瑤湖校區交通的便捷,緊鄰南昌市麻丘高速交通樞紐,多條高速在這裏交匯連通,距離機場30公裏,距離火車站20公裏,長途汽車站10餘公裏,為遊人的來往創造了有利條件。南昌市本身又是著名的旅遊城市,城區擁有滕王閣、八大山人紀念館、八一廣場、八一起義紀念館等諸多旅遊資源,加上省內三清山、廬山、龍虎山、景德鎮較為著名的旅遊景點均距離學院不到三個小時的車程,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為我院水文化旅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我院開發水文化旅遊的劣勢條件

  一是學院名氣太小。雖然學院有著悠久的辦學曆史,學院也初步建成了現代化的校園。但學院畢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受製於辦學的規模層次和所處區域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學院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還不夠大,很多人對學院情況不了解、地理位置不熟悉,有的還不知道有南昌工程學院這樣一所學校,或者不知道南昌工程學院是什麽樣的學校,甚至把我們學院與某些民辦學校混為一談。二是校園看點太少。在校園建設方麵,雖然在校園環境和文化建設方麵做了大量工作,但畢竟新校區建設時間不長,缺少必要的曆史積澱,學院標誌性景點也太少、景觀建設的層次不高、文化內涵的積澱不深、校園美化綠化亮化的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學院水文化景觀的建設缺乏係統性和整體性,這與水文化旅遊開發的要求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三是觀念太傳統。在多數人的眼中,高校不同於一般的公共場所,應該是“清修之地”,需要井然的秩序和安靜的環境,必須保持自身的人文氣質與教學秩序,對開發水文化旅遊存在著種種顧慮。第一是怕亂,怕大量遊客湧入校園,學校不好管理。第二是怕吵,怕學院發展旅遊業影響學生學習。第三是怕偏,怕被別人指責學院隻想賺錢偏離了黨的教育方針,改變高校“教書育人”的教育屬性。同時,高校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為保證教學、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其管理工作主要局限於教學和師生活動。水文化旅遊的開發,勢必加大學院內部管理難度,容易導致管理“真空”的出現。此外,從遊客角度看,水文化旅遊是一種新型的旅遊產品,普通遊客對它還存在著一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

  3.我院開發水文化旅遊的機遇分析

  旅遊強省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我院水文化旅遊開發麵臨諸多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一是江西大力發展水上旅遊。山水是江西旅遊最重要的資源,山水旅遊景區是提高江西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的主要載體。朱虹副省長多次強調,我省的山旅遊發展得比較好,但水旅遊才剛起步,江西旅遊的發展必須“山水並進”。朱虹副省長來我校調研時指出,江西旅遊要想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影響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水上旅遊必不可少,水上旅遊是江西旅遊崛起新時期的增長點,南工作為一所水利特色院校,要充分發揮水利辦學的特色和優勢,整合科技和人才資源,加強水旅遊人才培養和水文化研究,為我省水上旅遊做出應有貢獻。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囑托,為我們大力推進水文化旅遊創造了良好機遇。二是南昌市全力打造“鄱湖明珠中國水都”。2012年,南昌市提出建設特色河湖景點,打造亮麗、協調的水景觀,營造人水和諧的濱水空間,盡快建成江湖互濟、河湖互通、水係健康、水量充裕、水質優良、水城交融、人水和諧的“鄱湖明珠中國水都”。水都建設涉及城建、水利、旅遊等方麵,是一個係統工程。中國水都品牌的打造需要係列以水為題材的旅遊項目支撐,水文化旅遊創意園正是契合了這種需要。中國水都的建設必將為我院發展水文化旅遊、開發水上旅遊項目、打造“中國水都”建設的橋頭堡帶來難得契機。三是旅遊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支持。我院提出創建水上旅遊創意園建設的構想,受到省旅遊局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省旅遊局領導更是親自參與規劃和建設,體現了省旅遊局對我院水文化旅遊發展的關心和支持,為我院水文化旅遊創意園上升為省級項目創造了有利條件。

  4.我院開發水文化旅遊的外部威脅

  由於高校水文化旅遊在我省尚待起步,水文化旅遊的產品還待開發,而其他類型的旅遊產品開發基本完善,產品內涵也比較豐富,這些旅遊產品必然是水文化旅遊開展過程中的主要競爭者。尤其是目前到江西旅遊的人,大部分是衝著山水旅遊和紅色旅遊來的,基本上以觀光旅遊作為主要選擇,而在水文化旅遊還沒有受到大眾普遍關注的前提下,水文化旅遊將麵臨和其他旅遊類型的激烈競爭。

  目前我院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水文化旅遊尚需時日,師生的觀念尚需解放,配套設施不夠齊全,缺乏市場化運作,缺少旅遊產品等。因此,無論在發展意識、管理體製、設施建設、產品開發等各個方麵,都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但是水文化旅遊作為一種新型旅遊形式發展前景廣,我們應該堅信,假以時日,南工的水文化旅遊一定會取得全方位的突破。

  通過SWOT的科學分析,使我們對學院發展水文化旅遊的優勢和劣勢、機遇和威脅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必將更加堅定我們把發展水文化旅遊作為貫徹落實強省戰略的信心和決心。所以我認為,要貫徹落實好省委的決策部署,推進水文化旅遊開發,當前學院要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麵的工作:

  首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學院各級單位尤其是領導幹部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旅遊產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樹立支持我省旅遊產業發展是學院事業科學發展重要抓手的理念,全麵把握“推進旅遊強省建設”的重要精神和深刻內涵。最近,國務院批複我省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這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對旅遊產業的高度重視。要引導各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培育發展環境、製定市場規則、監督市場秩序上來;要打破區域分割,著力引導資金、資源、人才、技術等要素向旅遊優勢區域、優勢景區、優勢景點集聚,把分散的旅遊資源串成線、集成團、連成片,打造成精品線路、精品項目;要強化政策引導,堅決抓好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旅遊強省建設的若幹意見》的落實,努力形成推動旅遊業加快發展的鮮明導向。要把支持旅遊產業、發展水文化旅遊看成是學院依托自身優勢,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主動選擇,主動拿出我院學習貫徹落實省委旅遊強省決策精神的具體行動。

  其次,結合校情,科學謀劃,找準貫徹落實旅遊強省戰略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全省高校是培育旅遊人才的搖籃,更是全省旅遊業發展的智庫,我們作為江西高等院校的一份子,要貫徹落實好省委的精神,為旅遊強省戰略做貢獻,關鍵還是要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一是加強旅遊相關專業建設,為旅遊強省的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要發揮人才培養的優勢,主動對接旅遊隊伍建設的需要,進一步整合學院旅遊教育資源,加強旅遊相關專業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及實訓基地建設,切實辦好旅遊酒店高級管家班,大力推進旅遊人才訂單式培養,為江西省旅遊服務業培養優秀的管理和服務人才。二是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為旅遊強省的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要抓住國家大力推進水利風景區建設和我省實施旅遊強省戰略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我院旅遊、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信息通信等專業的綜合優勢,加大與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力度,積極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旅遊項目技術創新和科技攻關。當前,尤其要利用學院毗鄰瑤湖的地理優勢,積極參與或合作開發水上旅遊、水上景觀等項目,創造條件推進校湖連通工程。三是推進水文化建設,為旅遊強省的建設提供文化支撐。依托學院水利特色,構建水文化科普教育平台,發揮水文化傳承功能。進一步加大水文化研究的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水文化研究團隊,提高水文化研究水平,豐富水文化內涵,為旅遊強省建設烘托濃厚的文化氛圍。

  第三,積極運作,全力爭取,紮實推進水文化旅遊創意園建設。創建水文化旅遊創意園是我校貫徹落實旅遊強省戰略的重要抓手和具體舉措。學院各級單位要高度重視,把水文化旅遊創意園的建設納入學院發展的重要議程,盡快出台《水文化旅遊創意園建設規劃方案》,力爭納入省級重大項目。從江西開發旅遊項目的投資方式來看,關鍵要創新投資方式,更好地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要堅持開門辦旅遊,就是要把開放合作的理念貫穿於旅遊產業發展全過程,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去年10月,萬達集團收購了江西亞細亞旅行社,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今年在國家旅遊局支持下,第十七屆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在南昌市舉辦,台灣旅遊業界來了幾百家企業代表。前不久全國工商聯旅遊業商會考察團研究我省作為重點省參加在澳門舉辦的世界旅遊經濟論壇,這些都是我們“走出去”、“引進來”的好形式。今後還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更多有實力的大企業,助推我省旅遊產業發展。要鼓勵多種經營模式,就是要放寬市場準入,鼓勵各種社會資本投資旅遊產業,形成多元經營格局。比如,景德鎮瑤裏與來自北京、深圳兩家公司合作成立股份製公司,經過10多年的努力,將瑤裏由一個不出名的小鎮打造成為了國內知名的景區;我省最大的民營旅遊集團江西三清山旅遊集團公司,在成功運作三清山旅遊的基礎上,參與整合婺源旅遊資源,控股成立江西婺源旅遊股份有限公司。這方麵的成功例子還很多,我們要認真學習這些先進經驗。要積極開展務實有效的運作,爭取政府土地政策和配套資金支持的同時,密切與葛洲壩集團的深度合作,尋求更為廣泛的社會合作,高標準建設好水文化旅遊創意園,力爭將項目打造成南昌城市形象的重要標誌和文化名片,帶動學院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攀升。

  同誌們,省委下發《關於推進旅遊強省建設的意見》,是我省旅遊產業鼓舞人心的大事、喜事。在旅遊強省戰略大的框架下,我們學院提出發展水文化旅遊的目標任務同樣催人奮進。希望同誌們敢為人先,敢闖新路,把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實到具體行動上,轉化為推進水文化旅遊的具體舉措,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為推進我省旅遊產業的發展做出應有貢獻,共同鑄就南工發展新的更大輝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