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七章 瑞京設市--關於優化江西行政區劃管理大力推進中央蘇區振興的建議

  (2013年9月9日)

  為進一步破解贛南經濟社會發展麵臨的體製機製上的製約,促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加快發展,打造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建議將贛州市管轄的18個縣(市、區)中的興國、寧都、於都、安遠、會昌、尋烏、瑞金、石城和撫州市管轄的廣昌縣(1982年前也歸贛州地區管轄)劃出組建瑞京市,賦予地級市的行政管理權限,舉全國之力打造中央蘇區“紅色故都、綠色家園”板塊,探索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新途徑,大力促進贛南東部地區快速崛起。

  一、瑞金政治地位突出、曆史貢獻巨大,設立地級瑞京市有利於凸顯瑞金的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一)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以瑞金為中心的贛南、閩西大地開辟了中央革命根據地。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召開,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等法律法規,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先後轄全國13塊較大的蘇區,管轄了全國40餘萬平方公裏的國土麵積、約3000萬人口。“一蘇大會”後,瑞金改為“瑞京”,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瑞金劃屬“中央直屬縣”,下設15個區蘇維埃政府,鄧小平作為瑞金縣委第三任書記成為首任“京官”。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沙洲壩中央政府大禮堂召開,通過了《關於國徽國旗及軍旗的決定》。從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中央黨、政、軍、群機關駐紮在瑞金。至今,瑞金仍保存著3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0多處革命遺址、1萬多件珍貴革命文物,成為全國革命遺址、革命文物遺留最多的縣(市)。曾有專家以“上海建黨,開天辟地;南昌建軍,驚天動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國,改天換地”精辟概括了瑞金在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蘇區時期,瑞金為革命事業奉獻了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付出了震撼人心的巨大犧牲。瑞金人民以極大的革命熱情,義無反顧參戰支前,傾其所有奉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為支援革命戰爭、鞏固和保衛蘇維埃政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年隻有24萬人口的瑞金,共有11.3萬人參軍支前,5萬多人為革命捐軀,其中1.08萬人犧牲在紅軍長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17166名,占當年全縣總人口的7.2%。中央蘇區時期,瑞金人民積極組建瑞金模範師、紅軍工人師等充實紅軍力量,獲得中革軍委授予的“擴紅突擊模範縣”的稱譽,湧現了沙洲壩楊榮顯一家“八子參軍,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跡。瑞金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全國紅軍統帥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駐地,全縣的祠堂、廟宇、禾坪、群眾調劑出來的屋舍,都成了“公家”的辦事、辦學、住宿、操練、娛樂之所。為支持革命戰爭和紅軍戰略性轉移,1932年至1934年間,瑞金人民一共認購革命戰爭公債和經濟建設公債78萬元,是21個中央蘇區全紅縣中認購公債人均數量最多的縣;此外,支援糧食25萬擔、捐獻銀器22萬兩(人均1擔穀、1兩銀),連同存在蘇維埃國家銀行瑞金支行的2600萬銀元,全部無私奉獻給了中國革命。一個地方為中國革命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全國罕見,震撼人心。

  (三)蘇區時期,我黨在以瑞金為核心的中央蘇區開展了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探索了治國建政之路,造就了大批革命骨幹。在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建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建立了適應革命戰爭的國家機構和機製,卓有成效地進行了管理國家的偉大實踐和理論探索。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等新中國第一、二代領導人的大多數在瑞金得到了曆練,開國元帥中除徐向前之外的九位,開國大將中除王樹聲、徐海東之外的八位,以及1966年以前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中的35位上將、114位中將和440位少將(其中瑞金籍將軍13名)共606位將帥,當年都在瑞金戰鬥、工作和生活過。2001年10月,胡錦濤同誌在紀念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7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華蘇維埃政府的建立是我們黨建立人民政權的探索和嚐試,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各根據地、各部分紅軍的中樞指揮作用,擴大了黨的影響,也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根據地建設,以及後來新中國政權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曆史經驗,培養了大批領導骨幹和組織、管理人才。”

  (四)瑞金是蘇區精神的主要發源地和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形成地,孕育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領導創建中央蘇區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實踐中,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進行深入思考和創新實踐,先後撰寫了《反對本本主義》、《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光輝篇章,提出了對中國革命道路及其鬥爭規律的一係列獨特認識。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活的靈魂以及許多重要理論觀點都源於此、成於斯。包括瑞金人民在內的蘇區軍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是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源泉,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七大概括的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皆淵源於黨在蘇區時期的偉大實踐。毛澤東思想的創立、蘇區精神的孕育、黨的群眾路線和蘇區幹部好作風的形成,為中國革命發展以及新中國政權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綜上所述,瑞金為中國革命勝利做出了巨大犧牲和特殊貢獻。胡錦濤同誌在視察中央蘇區時提出:“在革命戰爭年代,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立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重大貢獻。幫助老區加快發展、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職責。”以瑞金為中心的贛南蘇區,是我黨探索建政之路的搖籃,其發展的每一步都備受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瑞金的發展不僅僅是一縣一市的發展,其發展前進的每一步,都產生著巨大的政治影響。要徹底改變瑞金貧困落後麵貌,既需要瑞金老區人民奮發圖強、艱苦拚搏,更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設立地級瑞京市,有助於凸顯瑞金的政治曆史地位,加快提升瑞金革命老區發展形象。

  二、瑞金等贛南東部縣市經濟社會發展落後,設立地級瑞京市,有助於加快改善贛南革命老區落後麵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新中國成立至今,瑞金作為歸江西省贛州市管轄的一個縣,盡管中央和省內外對當地多有照顧,但限於區域客觀發展條件,經濟社會一直處於落後狀態。瑞金經濟發展已遠遠落後於我國其他著名革命老區,與西部最落後的地區處於同一層麵。2011年瑞金人均生產總值僅分別為延安的22%、遵義的76%、井岡山的46%、紅安的90%、百色的67%和臨沂的44%,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延安的6%、遵義的44%、井岡山的36%、紅安的64%、百色的57%和臨沂的90%。2011年瑞金人均生產總值僅為西部地區的42%,比處於西部地區最後一位的貴州省還要低4632元;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僅相當於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的37%,比西部最後一位的西藏自治區還低386元。同時,由於長期投入不足,公共服務設施欠賬多,群眾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瑞金無水利設施或因水利工程不配套不能正常灌溉的農田均占全市農田的近1/4,有86%的行政村未通自來水,60%的農村人口處於不安全飲用水狀態,54個自然村未通電。瑞金仍有貧困人口12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2.9%,有8%的農村人口依靠國家低保補助生活,53%的農村家庭仍然生活在土坯房中。相鄰的石城、尋烏兩縣財政收入分列江西省倒數第一和第二。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贛州國土麵積占全國的0.41%,人口占全國的0.68%,但2010年經濟總量和財政總收入僅占全國的0.28%和0.15%。

  瑞金等贛南東部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有其自然條件、交通區位等客觀原因,也有革命戰爭時期高強度的戰爭破壞、大規模的資源要素奉獻等帶來的深刻影響,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長期投入嚴重不足的極大約束。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行政區劃管理體製上的不合理。

  首先,以瑞金為中心的贛閩邊際方圓11個縣市3萬平方公裏,以及原中央蘇區22個縣市範圍內,沒有一個地級市和具有較強區域輻射能力的中心城市。贛州市總人口918萬多人,麵積3.94萬平方公裏,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區,約占全省總麵積的四分之一。由於贛州市區域過大,中心城市贛州章貢區對贛州東部的革命老區縣市輻射能力相對較弱(一般認為10個左右縣市較為適宜),因而,即使像瑞金這樣的蘇區縣,聚集關鍵資源的能力也十分有限,難以引進國內外的各項要素資源,尤其是人才、先進技術和管理等創新資源,縣域經濟體係內部自主創新能力很差。

  其次,從基礎設施條件看,境內基本無港口,機場、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密度相對發達地區而言很低,區位劣勢與交通不發達造成蘇區縣與外界交流不順暢,要素難以流動。以機場為例,認為贛州市有一個,瑞金可以使用,沒有必要單獨重建,事實上瑞金許多鄉鎮、石城、廣昌等縣要到200公裏之外才能坐上飛機。從北京乘飛機到南昌兩個小時,再到瑞金,則需要坐7個小時的火車。當地人說,很多人在瑞金轉一圈,就直接去了廈門。

  第三,從經濟發展基礎看,農業以傳統農業為主,工業起步慢、規模小、總量少,缺乏主導產業,服務業不發達,現代服務業幾近空白。在我國,經濟規模往往與行政級別相匹配,如果一個地方是縣級,國內外工商企業也一般按縣級水平投資,產業層次低、數量少、規模小,金融部門放貸支持企業發展資金總量明顯不足,民營企業籌資渠道窄,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問題突出,企業發展資金缺口大。群眾收入水平低,增收乏力,自主創業缺乏資金支持。

  第四,從社會事業發展看,贛南除章貢區外其餘17個縣沒有一所大學,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投入嚴重不足。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絕大部分由地方財政和農民負擔,蘇區縣由於經濟落後,財政困難,農民收入低,義務教育發展嚴重落後於發達地區。由於待遇和福利水平存在的差異,很多蘇區縣教學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流向發達地區。盡管最近幾年蘇區縣城鎮低保覆蓋麵不斷擴大,但因為地方政府財力的限製,低保範圍和水平仍然落後於發達地區。

  第五,從人文環境因素看,在中國人的文化心理中,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經濟中心,行政級別低,經濟落後是很自然的現象。幾十年來,無數的曆史事實都證明了這一文化心理始終在發揮作用,製約著瑞金的發展。

  上述自然、經濟、社會、文化等製約因素和落後的行政區劃綜合作用所導致的後果是,瑞金市中心城區的擴展難以推進,城鎮之間發展協調困難,產業布局、配套設施等難以在大區域內合理布局,資源難以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進一步的後果則是城市的綜合(核心)競爭能力受到削弱,市區投資環境變差,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改革創新瑞京市轄縣(區)行政管理體製,虔南繼續強力對接珠三角,做大做強新的贛州市;虔東單獨設置地級瑞京市,既可對接海峽西岸經濟區,又可多爭取國家的扶助;既可滿足江西培育新的增長極的需要,又可表明黨中央、國務院建設和發展中央蘇區的信心與決心。

  三、瑞金在江西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設立地級瑞京市,有助於促進江西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

  區域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表明,區域中心城市是經濟區域中的經濟發達、功能完善,能夠滲透和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行政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的統一體;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的產物,是區域經濟的一個極核點;從規模上和結構上表現為區域經濟的增長中心,是周圍城市的增長極,中心城市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是一種互動的關係。所以,做強做大瑞京中心城市,不僅能輻射帶動所轄9縣(興國、寧都、於都、安遠、會昌、尋烏、瑞金、石城、廣昌縣)的發展,而且有利於促進江西區域協調發展。

  (一)可促進江西行政區劃更加合理。組建地級瑞京市,將原縣級瑞金市改為瑞金縣和紅都區(並定為瑞京市的政府駐地);瑞京市轄1區9縣,總麵積23210平方公裏,總人口約460萬;地級市的指標可通過省內調整,還可同時改變有的地級市管轄麵積(全市僅3000多平方公裏)過小、人口規模(全市僅為100多萬人)不大而影響進一步發展的狀況,從而達到尊重曆史文化,促進社會融合,均衡財稅負擔,充分考慮地理、交通、城市功能、生態環境等因素優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區域的目的。

  (二)有利於完善江西區域發展格局。分析江西行政區劃我們不難發現,贛南的行政區劃在一定範圍內略傾向於地域劃分,而忽視了人文因素。贛南的行政區似乎更多地表現為地區的集中與組合,卻對其深層狀況有欠考慮。因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贛南和海南是全國僅有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海南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建省,而贛南還是一個地級市,管轄18個縣(市、區)終究是太大了,維係了數十年,作為計劃經濟體製產物的現行區劃體係已不能完全適應國家各方麵發展的需要,行政區劃改革勢在必行!完善全省區域發展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已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重大任務。近年來,江西省交通條件大大改善,特別是濟廣高速、成廈高速、鷹汕鐵路、贛龍鐵路的建設,將對江西省的區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由近幾十年來的“十”字形發展格局變成以南昌(九江)、贛州(興國)、瑞金、鷹潭(上饒)為支點的“井”字形空間開發格局。順應交通條件的重大變化,設立瑞京市,將加快江西“井”字形開發格局的形成,大幅度提高全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水平。

  (三)有利於推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瑞京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連南融北、承東啟西的戰略“棋眼”地位和作用。在中央蘇區振興中,瑞京要做蘇區經濟區經濟的引擎機,也要成為西海經濟區的重要機翼,為長三角與珠三角的有效疊加提供動力源。著力做強工業、做旺旅遊、做大產業,全麵提升發展綜合實力;著重培育城市人才、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發展環境等軟實力,切實增強瑞京作為贛閩邊際區域中心城市的承載力,提高對整個贛閩邊際區域的市場要素、人才資源的吸附力,以及對這一區域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輻射力、帶動力,努力成為贛閩邊際區域的商貿物流中心、文化教育衛生中心、人才金融資本中心、旅遊觀光休閑中心,全麵提升瑞京的“中國紅都”城市品牌競爭力,帶動革命老區快速和諧進步、又好又快發展和老區人民早日脫貧致富、全麵奔入小康。

  事實證明,行政區劃的細微化,亦即部分地區行政地位的提升,將可大大提升該地區的經濟地位,成為其發展的巨大動力。海南省與重慶市就是成功的典型先例。同時新區劃可以成為行政機構改革試點,為我國的社會經濟體製改革發揮重大作用。所以有關領導同誌深刻指出,行政區劃調整好了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投入成本低產出效益高的舉措。

  四、瑞金等贛南東部縣市發展優勢明顯,設立地級瑞京市切實可行

  行政區劃是一項重要的政治體製,是國家結構的重要組織形式,對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早在1982年江西省就曾經提出過設立瑞金地區,管轄原贛州地區一半的縣,但因各種原因沒有變成現實。目前,瑞金經濟社會的穩定快速發展,越來越凸顯出現行縣級市的行政體製對於推動城市化、工業化和市場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為加快贛南革命老區,特別瑞京地區的發展進步,讓黨和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進一步觸及革命老區,讓改革發展的成果進一步惠及老區人民,建議中央和江西省應盡快把該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盡早籌備和申請,及時爭取得到中央的批複和決定,因為時機和條件都很成熟。

  第一,黨和國家對瑞金的發展一直非常關心重視。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賀國強等4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親臨瑞金視察,給予了老區人民深切的關心、關懷。2003年8月2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瑞金考察時,對“瑞金要建成贛閩邊際區域經濟中心”寄寓了厚望,並指出要牢固樹立協調發展、全麵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要搞好總體規劃,抓好城市建設,要重視城市的“上水”、“下水”問題,做好紅色旅遊推介開發文章,抓好招商引資和農業產業化建設工作。52個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也相繼在瑞金重續“紅色家譜”,關心蘇區人民的生產生活,並在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麵給予了大力扶持。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部委的關懷和幫助,有力地推動了瑞金經濟社會事業的長足發展。2007年,國務院把瑞金、石城等市縣列入了“中部六省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範圍”,享受西部優惠政策;2011年,黨中央和國務院又把瑞金、石城等市縣列入了羅霄山連片特困地區予以重點扶貧攻堅,給老區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這些都為瑞金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二,瑞金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具備成為區域性中心的基本條件。在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總體格局中,瑞金區位優勢獨特。瑞金為贛閩粵三省通衢,中西部省市溝通東南沿海的中轉要地。隨著濟廣高速、廈蓉高速瑞金段的建成通車和贛龍鐵路擴能改造的實施,瑞金形成了雙“十”字交通網絡,交通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同時,瑞金作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共同的發展腹地,對贛南蘇區乃至整個中央蘇區的振興發展可以發揮出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

  第三,設立地級瑞京市,有外省革命老區建地級市經驗可借鑒。從全國來講,著名革命老區延安市轄1區12縣,遵義市轄3區2市10縣,百色市轄1區11縣,臨沂市轄3區9縣,龍岩市轄1區1市5縣,三明市轄2區1市9縣,黃岡市轄2區2市7縣,就連雲南省麗江市也於2002年區劃調整為古城區和玉龍縣,福建省還擬在長汀縣的基礎上申請設立第10個地級市--汀州市,規劃到2020年,把它建設成為城區人口30萬~35萬的、對周邊地區形成一定輻射能力的中等工業城市。

  五、切實加強領導,做好設立瑞京市的相關工作

  為把設立瑞京市作為黨中央、國務院加快中央蘇區振興所采取的重大決策,首先要作為科學編製《中央蘇區振興規劃》的重要內容,同時爭取中央支持、全國各地支援和江西盡快做好以下幾方麵工作。

  第一,統一思想認識。行政區劃調整是一項係統工程,涉及社會、經濟等諸多方麵,各地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戰略決策,堅定信心,統一思想,提高對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必要性的認識,在行政區劃調整工作中充分發揮領導作用,精心組織,縝密運作。各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確保行政區劃調整的質量。

  第二,統籌規劃建設。新設瑞京市要以新駐地為重點,加大建設力度,發揮調整後的整合效應和在全市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發展步伐。特別是要爭取全國像支持新疆和四川災後重建一樣,支持瑞京市建設。

  第三,成立組織機構。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江西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領導小組,民政、組織、人事、編製、財政、審計、土地、農業、扶貧和移民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認真組織實施。重大問題由領導小組集體研究決定,成員單位要按職能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行政區劃的調整還應與政府的職能改革相結合,與出台相應的配套措施相結合。另外,由於行政區劃調整牽涉麵很廣,是一個資源、權力重新分配的過程,因此,在調整前期一定要深入細致地做好調研工作,在調整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從全局出發,從社會利益出發,在調整後,要妥善安排有關幹部及人員,確保社會的穩定和適應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