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一章 南昌受降與抗戰的勝利

  一、勝利前夕的贛西、贛南作戰

  1944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各個主要戰場勝利推進,日本帝國主義為解救日益嚴重的困局,孤注一擲,發動規模浩大的豫湘桂作戰(日軍稱“打通大陸交通作戰”,代號“一號作戰”),以便打通平漢鐵路和粵漢鐵路,解除駐湘桂粵贛地區的中美空軍的威脅,挽救在中國戰場的失敗命運。這是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大陸敗亡前的最後一次掙紮,戰火由是再次蔓延到江西。

  就在豫湘桂作戰進行之中的6月6日,日本大本營關於摧毀遂川、贛州、南雄等中國東南空軍基地的要求,傳達到日軍中國派遣軍。隨後,中國派遣軍將包括攻取遂川、韶關的打通粵漢路南段,獲取沿線鎢、錳、錫、鐵、煤等重要國防物資,列為一號作戰的第三期作戰,排在攻占衡陽、桂林和柳州的第二期作戰之後進行。6月18日日軍攻占長沙後,為消滅第九戰區部署在湘東贛西的第二十六、五十八、七十二和二十、四十四軍等部,配合其主力南下圍攻衡陽的作戰,以第三、十三、二十七、三十四師團向這一地區進擊。下旬,日軍第三、第十三師團首先分別從醴陵、瀏陽進攻萍鄉,第三十四師團21日占湘東鎮、23日進入萍鄉城;第三師團由上栗市南下,與之會合。26日,在中國軍隊4個軍的圍攻下,日軍退向醴陵。萍鄉遭到日軍的殘酷燒殺。由於日軍並未能解除這一方向上的威脅,7月17日,日軍再次以第三十四、二十七師團向醴陵、萍鄉方向突進,遭到我第五十八、七十二軍等部猛烈阻擊後,又一次進至萍鄉境內。22日,日軍第十一軍發布命令,“決定殲滅萍鄉附近的重慶軍,繼而向蓮花、茶陵方麵突進,圍殲第九戰區軍的主力”,即令第三十四、二十七師團從醴陵-萍鄉-蓮花道路以北以東和以南以西分別突進,對萍鄉中國守軍五十八軍等部形成包圍。中國軍隊在五陂下、源頭一線陣地頑強阻擊後,退向蓮花方向。27日,日軍再次攻占萍鄉縣城。29日,日軍從萍鄉方向侵入蓮花,三十四師團31日占領蓮花縣城,二十七師團一部駐南村。中國軍隊隨即展開反攻,日軍相繼撤退,8月10日收複萍鄉,13日收複蓮花。

  同年底日軍攻占桂林、柳州後,決定繼續進行第三期作戰,即“預定要打通粵漢鐵路南部廣州--衡陽間和攻占遂川飛機場的行動”。當時,美軍陳納德第十四航空隊第六十八聯隊編成華東機動部隊,以遂川為中心,形成遂川、贛州、大庾(今大餘)新城、韶關、建甌機場群,支援第九戰區的作戰,實際上從1943年春夏以來即掌握了江西的製空權,不斷對盤踞南昌、九江、南潯路及長江的日軍進行空襲,對日軍構成重大威脅。以岡村寧次為司令官的日軍第六方麵軍遂在《打通粵漢線南部作戰計劃大要》中確定,以第二十、二十三兩個軍擔任打通粵漢線南部的任務,“以一有力兵團摧毀遂、贛地區美空軍基地”,搶奪贛州一帶貯藏的相當數量的重要國防資源,即令第二十七師團由茶陵向遂川、贛州進攻,破壞遂川、贛州空軍基地,占領贛州,而後與第四十師團策應,占領大餘新城機場;第四十師團由韶關進擊南雄,北上與二十七師團會合。抗戰開始以來未直接遇敵的贛南地區,由此麵臨日軍的侵入。

  1945年1月15日,日軍第二十七師團由湖南茶陵向東進犯,在我守軍第五十八軍、第七十二軍的節節抗擊下,進入贛西,16日在蓮花橋頭到界化壟一線,與第五十八軍發生激戰,19日再次攻占蓮花縣城。因蓮花幾個月前曾發生惡戰,據日軍記載,縣城“附近到處可以看見去年8月師團作戰時戰死的日本兵的墳墓”。攻占蓮花後,日軍繼續南下,途中為避開美機的空襲,改為夜行軍。22日,日軍攻占永新縣城,進迫遂川。29日攻擊並破壞遂川機場,30日占領遂川縣城。2月1日,日軍第二十七師團發動對贛州的進攻。中國軍隊一麵派第七十二軍側擊日軍,一麵從臨川抽調第一〇二師乘汽車緊急增援贛州地區守軍第四十、八十三、一〇八師等部。5日,日軍越過章水與守軍在贛州城發生激烈的巷戰,城市受到嚴重破壞。6日,贛州失陷,飛機場被敵占領。隨後,日軍一部繼續南下突進大餘。這時,由廣東韶關推進的日軍第四十師團,已於3日占領南雄,進而越過梅關北上,5日占領大餘,7日攻占大餘新城機場,9日在新城鎮與南下的二十七師團一部會合。當天,中國軍隊第九十師反擊大餘,10日攻入城內與敵展開巷戰,終因寡不敵眾而退至郊外與敵相對峙。至月底,日軍完成打通粵漢線南部、攻占遂贛空軍基地的作戰。日軍一度計劃以確保遂贛地區作為對中國東南沿海方麵進行反擊的據點,而要求將這一地區“封住不讓美軍再使用”。此次敵蹤所至,包括蓮花、永新、遂川、贛縣、大餘、南康、信豐、定南、龍南、全南等贛西贛南14縣。贛南政治經濟中心的贛州被敵占領約半年。贛西、贛南舉凡被敵侵犯之處,“受創均極慘烈”。

  日軍侵入贛西時,戰時省會泰和立即受到嚴重威脅,被迫緊急搬遷。1944年底,省黨政部分機關開始撤往寧都、瑞金、興國。次年1月,省政府主席曹浩森帶領省政府秘書處遷至寧都青塘,省黨部主任委員陳肇英率機關遷往瑞金,形成政府機關駐寧都、黨部機關駐瑞金的局麵。“所有在泰和、吉安、贛州等地的機關、銀行、商店、報社(民國日報、力行日報)、劇院以及三青團等單位,大都受戰局影響先後轉移到寧都。連江西唯一的‘中正’大學,也由泰和的杏嶺遷到寧都的長勝。”寧都、瑞金成為抗戰末期江西的政治中心。

  就在日軍肆虐贛西南、江西省黨政機構南遷之際,日本侵略者在中國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擊下,已臨近敗亡。1945年5月28日,日本大本營命令在湖南、廣西和江西地區的日軍“務必迅速撤離”,向華中、華北集結。6月底7月初,侵入贛南、粵北的日軍第二十七師團、第四十師團等,經贛縣沿贛江東西兩岸,路過遂川、萬安、泰和、吉安、峽江、新淦(今新幹)、樟樹,向南昌、九江北撤,在湘東的日軍因懼怕中美飛機轟炸不敢走京廣線,也經由贛西宜春、萬載、分宜、新餘撤逃。這兩路撤逃的日軍,對沿途各縣再次進行了殘酷的燒殺搶劫。8月10日,日軍分別到達南昌、九江地區。隨即因日本已經宣布投降,日軍遂就地停止撤退,等候處置。在日軍北撤期間,中美空軍對其進行了猛烈的轟炸,中國軍隊沿途追擊、截擊日軍,相繼收複了贛南、贛西各淪陷縣區。

  二、抗戰的勝利與南昌、九江的受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公布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對日本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8月8日子夜,蘇聯正式對日宣戰。日本帝國主義的一切夢幻徹底破滅,遂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同盟國投降。

  8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將《關於接受美、英、中三國共同公告的照會》通過瑞典轉達到中美英三國。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當晚6時由重慶廣播傳開,重慶市民擁上街頭,徹夜狂歡,盡情慶祝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當晚8時25分,國民政府關於日本投降的通電傳到寧都,江西臨時省會寧都也立即一片歡騰。8月11日的《江西民國日報》報道說:“消息傳來,霎時,全城轟動,成千累萬的人群瘋狂地在街頭上狂笑歡呼。朋友見麵,緊握雙手,歡笑到說不出話來,甚至熱烈的擁抱,甚至遇見陌生的路人,亦不禁握手擁抱起來,人與人之間,都顯得格外的親密,無法壓抑的感情,都從每人的心靈中流露出來,不論操何職業的人,都一同舞蹈、歡呼,這贛省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自昨晚八時二十五分起,開始發狂了。”同日,該報發表社論,感歎“我們以前所未有的熱烈情緒來迎接偉大的‘八月十日’,但這個日子曾費了我們多少血汗與苦難的代價!”社論將抗戰的勝利比喻為天亮了,指出“漫長的黑夜終走到了它的盡頭,現在天全亮了。全世界都在歡呼,歡呼正義畢竟壓倒了世界一切的強暴。日寇屈服了,也就是日寇所代表的野蠻主義向中、美、英、蘇高舉的自由民主旗幟屈服了!這是一個早經決定了的結論,曆史是絕對不會開倒車的,凡是企圖將曆史拉向後轉的人,必然要被曆史前進的巨輪所壓碎!”其後,在寧都、瑞金都舉行了大規模的慶祝大會,自由新聞社還與美國新聞處東南分處在寧都舉辦了勝利畫展,展出作戰圖片和戰利品,參觀者人山人海。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在廣播中宣布投降,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在電台發表《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正式宣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偉大的勝利。9月2日,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的美國軍艦“密蘇裏”號上,隆重舉行了同盟國接受日本投降的儀式。中國政府由此將9月3日確定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9日,中國戰區在南京舉行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並分16個受降區,在全國各地和越南河內分別接受日軍投降。

  8月18日,省政府主席曹浩森按照蔣介石的多個諭令,在寧都召開省政府全體委員會議商議接收事宜。會議決定:1?郾按照蔣介石關於省會及其他各港埠、交通線、各場站應即從速準備接收的諭令,立即組織接收團,速回南昌接收敵人投降並處置一切。2?郾派建設廳長胡嘉詔、社會處長黃光鬥、保安副司令廖士翹等組成接收團,速赴南昌籌備一切接收事宜。並派部分保安團及省警總隊、水警總隊隨同前往南昌,維持治安,以賴偉英任南昌市警備司令。3?郾按照蔣介石迅速全力恢複全省交通通信的指令,由建設廳使用中央撥款限期趕辦。4?郾任命田糧處副處長艾懷瑜代理南昌市市長。與此同時,省黨部也根據國民黨中央的電令,派書記長陳協中和委員尹敬讓、王青華,隨軍至南昌、九江,負責接收偽黨務機關及其所屬文化、宣傳、印刷等機關。下旬,這些人員先期進入南昌、九江,艾懷瑜就任南昌市代市長,分別主持對日偽政務、黨務機關的接收工作。

  接受江西境內日軍投降的工作同時展開。8月18日,蔣介石電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為受降主官,負責接受南昌、九江地區的日軍投降(該區後被序定為中國戰區第五受降區)。薛嶽隨即成立第九戰區南昌前進指揮所,進入南昌。31日,薛嶽向該地區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笠原幸雄發出第一號備忘錄,指令其率部向第九戰區投降。同日,又發出第二、第三號備忘錄。三個備忘錄的主要內容是:

  1.關於受降主官和受降機構:薛嶽以中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之地位,接收在南昌、九江地區內日軍第十一軍及所配屬陸海空軍與其輔助部隊之投降。在南昌設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前進指揮所,派陸軍第五十八軍軍長魯道源中將兼指揮所主任,負責監視日軍執行一切有關命令。派魯道源為南昌區受降主官,負責接收在南昌、塗家埠地區的日軍投降;陸軍新三軍軍長楊宏光中將為九江區受降主官(該軍不久被裁編,改派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孫渡兼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九江前進指揮所主任和九江區受降官),負責接收在永修、德安、星子、瑞昌一帶地區的日軍投降。

  2.關於日軍投降部隊: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笠原幸雄負責南昌、九江地區日軍投降,為代表投降部隊長。日軍獨立第七步兵旅團在南昌集中繳械;第十一軍司令部及直屬部隊,第十三師團,第五十八師團,獨立混成第二十二旅團、八十四旅團、八十七旅團,均在九江集中繳械。

  3.關於日軍在投降前須遵令事宜:日軍立即停止一切敵對行為;立即各就現在駐地及指定地點靜待命令,不得向“非本司令長官所指定之部隊指揮官”“投降繳械及接洽交出地區與交出任何物資”;本受降區內所有日軍的武器彈藥、航空器、船舶車輛及一切交通通信工具、飛行場、碼頭、工廠、倉庫物質,與一切建築物暨軍事設施,以及文獻檔案、情報資料等,應立即派兵看守,不得移動,並絕對保持完好狀態,編列表冊,聽候派員接收;立即將日軍現駐地內一切行政組織(含各項機關、銀行、學校、醫院以及各項組織所經辦或占有之各項工廠、礦場、商號、倉庫、公共事業等)、日軍扶植之偽組織,造具清冊,聽候點收,不得遷移、毀壞和隱匿,“絕對不得”將其“移交非本司令長官所指定之行政官吏或代表人員”;投降前負責維持駐地地方秩序。

  備忘錄對日軍的投降及其投降前的行為,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同時,也完全體現了蔣介石排斥中共及其所屬武裝部隊接受日軍投降的精神。

  9月2日,南昌前進指揮所命令第五十八軍新十師接管南昌。7日,新十師兩個團進入被日軍占領6年之久的南昌市,駐屯南昌的日軍第七獨立旅團解除武裝,開往昌北牛行車站集中。長期飽受踐踏欺淩的南昌全城“百姓喜淚奪目,奔走相告,聚集在街道上,燃放鞭炮,徹夜不停”。到達南昌的華中受降指導部,立即電令當時在武漢的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笠原幸雄,立即到南昌報到,接受指示。8日至12日,華中受降指導部先後召集我軍軍師長、江西省政府官員和日軍高級軍官會議,安排受降和接收等事宜。南昌前進指揮所主任魯道源也於9日到達南昌。

  9月14日,第五受降區接受日軍投降典禮在南昌中山路中央銀行大樓舉行。據《南昌市誌》記載:“上午9時30分,第五十八軍軍長魯道源代表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任受降官,端坐大廳中央。兩側依次為五十八軍副軍長梁得奎、軍參謀長魯元、師長肖本元、侯德邦,以及江西省主席曹浩森的代表建設廳長胡嘉詔、新任南昌市市長艾懷瑜等,到會的還有各界代表和中外記者。在嚴肅的氣氛中,日軍代表笠原幸雄雙手捧著投降書,正步走到受降官席前,立正鞠躬,呈上投降書,並作口頭報告。”受降官魯道源莊嚴地在日軍投降書上蓋下印記,接受了日軍的投降,並即席向日軍投降代表發表了訓話。

  笠原幸雄簽署的日軍投降書的內容為:

  (一)本官奉上司之命,統率駐南昌九江地區之一切所屬陸軍部隊以及不久集結該地區內之各部隊,並統製海軍部隊,謹向中華民國第九戰區長官薛嶽將軍閣下投降。(二)本官當立即遵照中華民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備忘錄九字第一號至第三號規定以及會後之命令實行。(三)解除武裝,俟調集完畢後,著令各地區投降部隊指揮官立即遵照中國各受降主官之規定實施。

  南昌九江地區投降代表、投降部隊長陸軍中將笠原幸雄(官章)

  昭和二十年九月十四日午十二時零分於中華民國南昌簽字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九月十四日午十二時零分於中華民國南昌收到本投降書。

  中華民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陸軍上將薛嶽(魯道源代)

  儀式結束後,南昌10萬民眾舉行了盛大的歡慶遊行。

  9月10日,南昌已經成立接收委員會。15日,被集中在南昌昌北地區的日軍獨立步兵第七旅團,開始向第五十八軍繳交武器彈藥、交通通信器材、衛生糧秣等一切軍品。至10月22日,南昌地區接收日軍投降的工作完成。

  九江地區的接收日軍投降工作,在孫渡主持下從9月19日開始進行。各部日軍依次繳械和繳交物資,具體情況為:

  獨立混成第八十四旅團9月19日開始繳械,至9月26日接收完畢;

  第十三師團10月1日開始繳械,至10月9日接收完畢;

  第五十八師團10月10日開始繳械,至10月13日接收完畢;

  第十一軍司令部暨配屬部隊10月14日開始繳械,至10月19日接收完畢;

  獨立混成第八十七旅團10月16日開始繳械,至10月18日接收完畢;

  獨立混成第二十二旅團10月16日開始繳械,至10月18日接收完畢。

  九江日軍的投降至10月19日全部完成。據《九江人民革命史》記載,在九江投降的日軍有63000餘人;接收的武器裝備有戰馬7900餘匹,步槍30000餘支,輕重機槍2000餘挺,山炮、野炮、海岸炮、守城炮以及各種步兵炮等1000餘門,彈藥器材以及其他軍事物資200餘庫,各種汽車、摩托車300餘輛,運輸輪船包括商輪、小汽艇、小駁船、小火輪等100餘艘。還有工廠、場站、修理所等100餘所。

  日軍投降後,第九戰區分別成立了昌北、九江日俘管理機構,在南昌投降的日軍,被集中到昌北牛行車站(後移吳城);在九江投降的日軍,被集中到湖口、星子一帶,統一管理。不久之後,在江西的全部日軍和日本僑民,由中國政府派船遣送回國。

  就在日軍開始投降後,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致電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報告接收日軍投降部署和該戰區部隊整編情況,稱已遵令在9月底裁撤3軍8師5縱隊,部隊整編為第四、四十四、五十八、七十二、九十九等5個軍,共15個師,認為本戰區抗戰軍事複員工作已經完成,請求將第九戰區明令撤銷,以便他在10月底“歸還田間,重度平民生活”。這個報告,反映了抗戰勝利後部分高級軍官對和平時局的期盼和心願。

  三、江西抗戰的地位與意義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以國共兩黨合作為政治基礎,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江西境內的中國軍隊和全省人民的抗戰,在全國正麵戰場作戰和整個民族抗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江西正麵戰場的作戰,是神聖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軍隊在江西境內,先後進行了贛北、南昌、上高和浙贛4次大規模的會戰,占抗戰時期正麵戰場22次特大會戰總數的近1/5.中國軍隊在江西境內的作戰,牢牢堅守住了南昌會戰後形成的戰線,在前線與大後方之間構築起了一道堅實的屏障,阻擋住了日本侵略軍西進的腳步,有效地保衛了西南大後方,也有效地保衛了江西的大片土地。

  第二,在每一次抗日作戰中,江西境內中國軍隊的廣大官兵,在民族大義下慨然奮起,不計生死,前仆後繼,以血肉之軀阻擊了裝備精良和使用毒氣的日本侵略軍,保衛了國家民族的利益,留下了許多氣壯山河的英勇事跡。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必將受到曆史和人民的永久敬仰和紀念。

  第三,作為中國抗戰的前線和後方,江西人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堅韌不拔、同仇敵愾、節衣縮食、獻糧出兵,為支援前線部隊的作戰和奪取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重要的貢獻。江西人民在奮勇支援前線和努力建設後方兩個方麵,都表現出難能可貴的堅忍、奮鬥、自強、自立、創造、犧牲精神。這些精神,是抗日製勝的重要因素。

  第四,抗日戰爭對包括江西在內的中國社會和人民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戰爭促成了人民的動員和覺醒,提升了人民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考驗了國家政權、政黨和各界人民的意誌與能力,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更新,加速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經濟事業的建設,縮短了古老中國向現代國家轉型和崛起於世界的過程。“殷憂啟聖,多難興邦。”抗日戰爭及其所促成的“各方麵均有長足顯著的進步”,成為“中華民族複興的重要樞紐”。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