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章 財政狀況的日形惡化

  一、田賦折征銀元的改革

  江西的財政收入,因關稅直隸中央,鹽稅向歸兩淮鹽運使署收取,故主要來源僅為田賦和統稅兩項。這兩稅征收的無序與混亂,又是封建時代以來曆代行政中最為明顯的特點之一。

  民國建立後,即對田賦進行統一征收銀元的改革。按清代舊製,田賦名目不一,銀、錢、物相混,地丁銀以兩、錢、分、厘為單位計算,漕糧、兵米以石、鬥、升、合為單位計算,草以束為單位計算。名為征銀,而折收錢文,或銀錢並征,多少各不等;名為征糧征草,而折收銀錢,或實收糧石草束,多少亦各不等,紛繁錯雜,莫可究詰,為官吏恣意侵吞提供了便利,而國家與人民均“交受其病”。1912年2月,江西省議會議決,實行略低於清末的田賦折征銅錢數,即每地丁一兩,征收銅錢2700文;每米一石,征收銅錢3600文。當年全省實收田賦折合銀元251萬餘元,較財政部核定的448萬餘元相差較遠。

  隨後,財政部通令各省整頓稅收,規定完納丁課一概以銀元計算,漕糧等項也相繼改折銀元。江西省1914年照此規定進一步進行改革,其具體情況為:地丁及兵折、湖課、河課、漁課、蘆課、新升課,並屯糧、丁銀,每兩折征銀元2元2角(其中1.8元為國家稅,0.4元為省稅),兵加每兩折征2元,山鈔稅、魚油稅、商稅、賈稅、落地稅、官山租、藕息,每兩折征1元8角,官租、地租、救租每兩折征1元7角,濠租除永修一縣按2元折征外,其餘各縣均按1元7角折征。湖租則南昌縣每兩折征1元7角,德安縣每兩折征1元8角。全省漕米每石折征2元9角(其中2.4元為國家稅,0.5元為省稅)。凡屬田賦範圍內的租課,均以上項標準折納。照此規定,江西在1914年至1918年實收田賦數目為:1914年,全省實收銀元4047481元(占應征額的七成多);1915年,全省實收銀元5152944元(應征6149691元);1916年,全省實收銀元4371694元(應征額6226697元);1917年,全省實收銀元4454906元;1918年,全省實收銀元437432元。田賦折征的改革,簡化了征收手續,統一了折算比例,也有助於堵塞各級征收過程中的漏洞,其作用較為明顯。

  二、全省財政收支狀況

  江西財政極度困乏始於清末。《辛醜條約》簽訂,江西被攤派的賠款達140萬兩。此後,江西全省歲入僅700餘萬兩,但每年負擔的中央指撥協餉、攤派洋賠款等各項,累計竟達近500萬兩(其中洋賠款295萬餘兩,京調銀99萬餘兩,協餉銀60萬兩,共計450多萬兩),“實較他省所罕有”。這種情況,在民國建立後並未改變,以致都督李烈鈞因財政負債累累,多次向財政部籲請減輕江西負擔。

  李烈鈞督贛時期,財政權在地方。當時政治更新,財政上也追求清明,減輕征徭稅捐,故收入亦有所減少,如1912年田賦、統稅兩項收入,折合銀元約為420萬元。但開支則因機關林立,軍費驟增等,較清末為大。由於當局主要采取減交緩交中央款項、建立民國銀行發行紙幣、發行公債400萬元等辦法,這兩年間的江西財政,基本達到了平衡。

  在1914至1917財政年度(每年度以當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計),地方財權收歸中央。在袁世凱的集權專製下,中央政府厲行收入主義,先後召開全國財政會議、在各省設立國稅廳等專門機構,確定各省接濟中央專款政策。江西這幾年間“四境乂安,兵戎不興。論贛省財政之佳況,莫不盛稱此時”。為保證開支,江西還從兩個方麵來增大財政收入:相繼實行賦稅改征銀元、屯田給照、增加田賦征收手續費、創辦船捐等辦法,每年增加收入64萬餘元;盡力裁減行政費、軍政費,核減財政、教育、司法、農林等費,每年達212.7萬元。但就這幾年的決算看,僅1915年“收支尚能適合”,其餘各年收支不敷共計310萬元,每年平均負債仍有80萬元。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在於江西“當局竭財賦以供中央,對於地方建設,反多漠視”。贛督李純“惟偏重國家之收入,而忽視地方發展”,對中央專款不但按數解送,而且每年均有超額,最多的1917年超額達31萬多元;軍費過高,如1917年實際開支軍費416萬元,占實際收入910.8萬元的將近一半,引致地方建設受到減少經費和缺乏投入的製約,稅源不足,並從此種下江西財政“負累日增”、日形惡化的根子。

  陳光遠督贛後,軍隊驟增,餉糈浩繁,入不敷出,經費無著,於是開始連續借債。“調查江西債款大別為三:(一)為各銀行借款。(二)為十年公債。(三)為積欠軍政各費。其中如中行幣製借款、長期借款、台灣銀行借款為數約四百萬元,又十年公債六百餘萬元,均係陳督任內之事。”總計1918-1920年的全省財政開支,實際收入各年分別為864.9萬元、899.3萬元、821.7萬元,實際支出各年分別為1038.2萬元、996.1萬、1008.3萬元,各年超支在100萬~150萬元。各年度開支中,最大一項均為軍費,分別為403萬元、403萬元、407萬元,占各年實際收入也都將近一半。到1920年,全省曆年虧欠達1300萬元。有論者指出,江西財政增之者一,耗之者十,取之者盡錙銖,用之者如泥沙。竭閭閻汗血之資,以供軍政不時之需,杼軸雖空,誅求不已。全省自1918年後,財政已失其獨立之精神,重以債券準抵賦稅,收入極少現金,商業不振,金融已竭。

  1921年後,軍事迭興,支出愈加增長,財政日顯崩潰狀況。“蔡督繼任,連年對粵用兵,軍事費用日益增多。羅掘既窮,苛征百出,於是複向各銀行錢莊零星息借三百餘萬元。方督到任後,又加借一百餘萬元。大都以統稅丁漕為抵押,而欠發各機關政費不下五百萬元。綜核負債數目,約共二千餘萬元,遂使贛省財政混亂,達於極點,致陷全省於破產之地位。”具體開支,以1924年為例,詳細項目為:

  收入(據江西財政廳開報):

  1?郾田賦(地丁、米折、租課等項)共5375460元。

  2?郾統稅共2302001元。

  3?郾正雜各稅(茶稅、糖稅、屠宰稅、一五加稅、米石特別稅等項)共905636元。

  4?郾正雜各捐(船捐、街捐、鋪捐、樂捐、燈捐、公益花捐等)共107192元。

  5?郾雜收(統稅、五厘附稅、丁米串費、官契紙價等項)共446669元。

  6?郾礦稅、契稅、牙當稅共351498元。

  以上6項,收銀元9488456元。

  支出:

  甲、政費

  1?郾各行政機關薪工及行政費共3033528元。

  2?郾外交經費21276元。

  3?郾教育經費841737元。

  4?郾司法經費491612元。

  5?郾實業經費138657元。

  6?郾債款息金2396280元。

  以上政費及債息共6項,1924年度預算列支6933090元。

  乙、軍費

  1?郾督辦公署,各鎮守使署,各軍事機關及江西第一、二、三師,中央暨滇、贛、魯各師旅餉項,共11760000元(此項據督辦公署函,以1925年2月份薪餉等項98萬元為標準,計算全年為此數。但服裝給養臨時軍費仍不在內)。

  2?郾新編江西第四師賴部薪餉960000萬元。

  以上軍費兩項,支出為12720000元(1925年支出數)。連同政費,合計支出為19606090元。

  從以上收支項目及實數看,即使將全省全年收入全數撥充軍費,尚有差額300餘萬元。再將國稅收入179萬餘元(為中央收入,主要項目有榷運局102萬餘元、印花處7萬餘元、煙酒公賣局67萬餘元、贛關3.4萬餘元,四項歲入銀元179萬餘元)撥抵中央軍隊薪餉,仍有不敷。這些不足之數,多靠拖欠政費、借款和濫發紙幣、發行公債(如1925年發行新公債800萬元)、整頓稅收、追索欠賦、增加雜捐雜稅等來應付。統計表明,1921-1925年度,全省賦稅超過半數被作為借款抵押,由銀行團支配債權,累計財政虧欠共達2700萬元。因此,有人評論此時的江西,四郊有竭澤之歎,司農興仰屋之嗟。贛省財政之危窘,無有過於是時者。地方民眾精枯髓竭,失生存之樂,社會經濟岌岌如累卵,瀕臨崩潰。現在看來,若以財政赤字總額論,數目並不是太大,但若從當時條件看,北洋軍閥主政下的江西財政,也確實陷入了入不敷出、難以為繼的困境。這種財政困境,反過來又不能不對軍閥政治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