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所謂“倉聖明智大學”

  上海人好都知道哈同花園,卻極少有人知道倉聖明智大學。1916年1月初,王國維從日本京都回到上海,應同鄉鄒安(字景叔)之邀,在哈同處編學術刊物。哈同夫婦在上海灘冒險起家成了富翁,也關心起教育、學術,借以附庸風雅、沽名釣譽。其管家姬覺彌亦熱衷此道。王國維一到上海,就聽到周圍人對姬覺彌“均有不滿,然觀其對維與公之舉動似不至如所聞之甚。……須見其人乃可定,總之對其人交涉須謹慎耳”。“初九日,晴,晨八時許起,作致韞公書並家信。”他在致羅振玉的信中說:“姬君為人,至滬見敬(羅子經,一作子敬)、抗(樊炳清)二公即略聞其不妥……及晤乙老(沈曾植),又道其詳。外間或雲哈同夫人羅女士之幹兒,乙老則直雲羅氏嬖人也。而羅氏者,或雲出於上海娼寮,或雲廣東鹹水妹,其名譽頗不甚佳。姬則本姓潘,後改姓,皆謂係下等人。……乙老謂欲與此種人共事,非與哈親立合同不可,又謂其人為善不足,為惡有餘。看來此人非可與共事者。現在景叔回杭,一兩日內可至。俟景叔到後,與之一見,看其為人再定辦法。大約不出兩途:(一)使景叔能負責任,則我處隻嚴守辦事界限,使景叔擔保,每月交稿若幹、潤費若幹,不問其他。(二)徑棄前約,即使第一條能行,其人如此,決非久計。而其所辦學堂,外間亦均有辭,學生隻食蔬菜,又數年不許外出,故二三年後多得腳氣病。其人如此,教料可知,故此後無論如何,學堂事決不問。”過了幾天,鄒安才回到哈園。王國維在日記中記:十三日,陰。鄒景叔來約,與姬君俱來,“去哈同花園晤哈同。姬君導觀各處並倉聖明智大學。大學尚未開辦,僅有中小學而已”。陰曆一月十五日,王國維提出辦學報的兩種辦法。因為接洽工作的忙碌和傷神,王國維病了。陰曆一月十五日《日記》中記:“是晚覺左目不適,就鏡視之,則色稍紅,蓋連日疲於奔馳,或有灰塵入目故也。”一月十七日《日記》中又記此事:“至哈同花園赴姬君之招乃素席也。”九時歸。

  王國維將自己的處境原原本本告訴了羅振玉。“景叔於十二晚到此,十三日早來訪,午後複與姬君俱來,即乘其車同至哈同花園,導觀各處,並所謂倉聖明智大學者。其中僅有中學二年級並小學也。姬君為人,昨相處數目已能知其概,大約乙老諸人之言不謬。其人隨處自顯勢力,一無學術及辦事用人方法,而主意絕多,複隨時變易。昨即欲延維為該校教務長,觀其校事絕不合理,即設詞謝之。語及學術,隨口胡謅,語語出人意外,其識見態度絕似公所雲天津某校之小學教員,而膽大過之……年不過三十許,一麵揮金如土,在杭州購西湖地,一畝出六七千元;一麵有陵藉一切之意。我輩處今日,固不必深問其人品學術,然以一小人而複多變易,且未受社會陶融,此等人殆難共處。試舉一事:昨自同觀學校後至學報編輯處,即謂維及景叔曰:‘此地處學校之上級地位,如見教員有不妥者,即隨時用條開除。’即此一語,公可得其為人矣。唯昨日周流遊觀半日,訖無要語。最後維提議:《學報》(一)分門類而不立名目;(二)各門不必每期皆有;(三)兼印古書。此三者皆立刻解決,然其人彗星也,又非能知吾輩意者,今日解決此議,明日複提出他議,或再翻前案(即有記事,亦屬無效)皆在意中。……姬謂維雲:每日須入編輯處(然其處空無所有),因有事會議,故今日尚須一往。看來此局久則三個月,速則敷衍至月杪。明日便當致景叔:(一)擔任二門,每月必交稿,但不能到園;(二)薪水受二門之數,不必照原議一百五十元(即照原書一門五十元之數亦可)。而吾輩之稿,他人不得幹預。以返海寧一行或他事為辭,要其答書,如能允此,或可敷衍二三月,以後則不可知也。蓋我輩如能委蛇取容,則辛亥以前早可得意,壬子以後又何事不可處乎?此事不獨公所厚望盡成泡幻,即雜誌一小事亦不能辦妥,亦出維意料之外也。”

  王國維是書生,但是,他“委蛇取容”地爭取辦刊物是成功的。其間矛盾曲折複雜,堅持過來,真不容易!

  王國維馬上投入了緊張的學術研究。可是不久,他發現編成的稿子,其實並不能馬上付印。有時發了稿子,主持人竟說缺錢,王國維信中說:“豈有富豪而不能付此款之理?姬之辦事,迥出情理之外,無論何人,不能測其是何命意。”“景亦無複,可怪之至。”而且,怪事接連而來。比如,據王國維《日記》載,一月廿二日,七時起作《學術叢編條例》,未竟,又得放下工作,去參加倉聖明智大學開學儀式,“我輩與外人亦與於禮”。這裏的“禮”,指“拜倉頡”。向倉頡像行三跪九叩禮。校長姬覺彌,又是倉教教理的編造者。當時的一位學生這樣回憶道:“明大的開學儀式是特別值得一記的。在名義上,羅迦陵夫人是院長、姬佛陀先生是校長……院長、校長難得到學校來。但是開學典禮,校長必親自主持。鍾聲一響,學生早已聚集於大禮堂,排成整齊的隊伍,等候校長的光臨。照例,校長是在最前麵,教務長在校長的側麵,接著的是王國維、王益吾、宋澄之等重要教習。他們的裝束,都很古怪。王國維先生的大名,我在小學讀書時,即已久仰。他是短短的身體,嘴唇上蓄著八字胡須,瓜皮小帽,綴有紅帽結,後麵拖著一根長辮子,這是他的特別表記,十足的滿清遺老,最引起同學們的注意。”

  王國維認為:“所謂倉教者,又全為荒謬不經,隨口胡謅說,雖景叔亦畏而笑之。”“此月廿八,雲是倉頡生辰,其日該校行禮,尚不足怪,而姬之生日,亦即此日,奇妙之至。”三十歲的姬覺彌生日,由賬房從工資中扣款送禮。王國維接到了通知,還得去應酬。他又憤慨地寫道:“哈園姬三十生日,演戲二日,園中人因必須忙數日,其內容可想見。以上所陳諸事,公可想見一斑。天下事大者亦大抵如斯,則時事可知矣。”他發現其內部辦事紊亂,“姬君用錢勇於口說,而賬房出納頗吝。即如各人薪水,二月分至三月初二乃始發下,又用錢事,賬房亦往往幹預。”這樣,《叢編》能不能辦下去就不好說。更為滑稽的是開廣倉學會,報上登廣告“擅將維名列發起人中”。“十五日開會,並陳列古物開展覽會,是日維一往觀,而某複以招待員徽章佩諸維胸,維即藏之不用。十六、十七、十八繼續開會,即擬絕跡不往。”以後,他又致函鄒安,指責“該園強予徽章等無禮之事”。《學術叢編》印出之後,也不準發行,因為“無‘倉聖明智大學’字樣”。於是,就於每頁加印此六字。王國維因親曆種種弊端,不久便有“往東作寓公”之言。

  羅振玉聽到這些情況之後,致書為王國維出點子:“如公所言,弟以為甚不難處,不意公之所見正與弟相反也。若弟處此者,似並不所滯礙。試將弟所以處姬者為公略言之。一、姬為人恃權驕物,我則臨之以正義(彼求我,非我求彼,臨之以正義者即不與委蛇是也)。二、姬君說話多變化,弟即明告以議定不得反複。三、姬語到學堂辦事,弟告以撰述須書卷,在家任事方便。但至校交稿必不遲誤。四、姬請辦報又請為教務長,弟若發現其教務不妥(似無庸退為後言),即先忠告其不合之處,而辭其教務長。”當時,羅振玉雖然也說,如不行,可重來海東,其實還是希望王國維成就其事。羅振玉的理由是:“公惡姬可免與見麵,而得其薪金,一也。(弟意全報以三分之一為古書可得二百元一月)薪金足敷公家用,且最可積蓄。明年如不接續,亦可有一歲積蓄,二也。公可專心學術,日進無疆,三也。弟等考古作品得有發表之處,不必別謀刊刻,四也。”

  由於王國維的一年努力,《學術叢編》出了十二期。哈園早就放風要裁人,社會上略有震動。王國維自己續訂了一年約。他對羅振玉說:“哈園議留,事出意外,此事蓋因今年結束,報我成績可觀,悟他人為之還不能。”為了創造工作條件,羅振玉又寫信給鄒安進行交涉:“靜公平生之意在大成所學,弟在東亦無賞析之樂,故前續與哈園約滿,弟邀靜翁來東,已得其允許。”另一函又向鄒安重申:“此次渠之就聘,乃弟勸駕。靜公所學當世無其人,今之亭林也。弟平生最畏敬者,今年與哈相處委曲至矣;而其所以受此委曲之故,則因公之介紹與弟之勸駕。今弟不願以隨侯之珠為彈雀之用,哈園事不履行條件妄幹涉撰述之事,稿不付印,印不應期,脩金亦不案期致送,此無與之共事之理。請明告該園,自此信到日,即為靜公與哈園決絕之期,以後撰述之事,靜翁全無責任。”羅、王商量好,如當麵交涉無效,就出示這封近似最後通牒的信。於是,王國維當麵找鄒安交涉,鄒卻“意欲轉圜”,詢問到底有什麽條件。王國維即告以整頓印書及不幹涉內容二事。鄒安立即麵允。原來王國維已告羅振玉有四條可交涉處,臨到當麵交涉時,王國維隻講了上麵的兩條。因為另外兩條一是與鄒安本人的關係,並不直接涉及哈園;二是“薪水預約一條,一時難出諸口,旋為他語打岔,故未提及”。過了幾天,王國維去鄒安家,其時姬覺彌亦至,“有謝罪之語”,於是,王國維“亦含糊處之。此事尚未解決,須景定切實辦法。看來如勉守一年之約,薪水有拖欠,而或不至缺少。惟印刷事整頓極難”。王國維的交涉,顯然有老實書生的忍讓的特點。他認為尚有回旋之餘地,對羅振玉說:“公信並未出示,果如所料。”當時,羅振玉屢次建議他再去說,王國維也動過心,可是,王國維最後還是委曲求全地繼續在上海待下來了。

  王國維在哈園,最初並不在大學講課,專事論著。第二年,姬覺彌找王國維談,請任經學教授。這時,王國維已明知姬覺彌經濟上有虧損,將來經費必緊,印書能否堅持也不好說,於是就答應了。但是,他也提出了條件:要將功課排在上半日,並備車迎送。姬亦允之。這樣,第二年又續約幹下去了。

  1921年秋,他在致王潛明的信中說:“哈校將近秋祭,卻有十數日停課也。”這個學校的安排與眾不同,甚為古怪。1921年初(陰曆十二月十五日)致書王潛明說:“哈園明歲大約如舊。我功課今年已每日二時,不能再增矣。”到了除夕,王國維在給王潛明的信中說:“哈同賬房婁某於空各處三四萬元,此次逃走,諒無可蹤跡,其學堂尚無變動,至編輯處則裁人極多,唯存章、鄒及我三四人。然我則明年學校功課須加增,勢不能為編輯事矣。”王國維最苦的是要去周旋。1922年7月他給潛明的信中說:“今年哈園大做壽,出月須連日應酬,頗較上課為苦也。”這所學校於1922年冬結束。

  倉聖明智大學在哈同公園裏麵,但隻有在大慶日子才能讓學生進去玩。比如哈同夫婦兩人加起來一百三十歲雙壽大慶就大慶三天。這個哈同公園樓台亭閣俱全,據說是參照大觀園和倪雲林的獅子林藍圖而建造,既有富麗堂皇的建築又有曲徑通幽的禪院。然而,氣氛卻是守舊的。開學定在陰曆正月,而不是一般的陽曆九月;不是星期日休息,而是一旬休息一天。在王國維的手稿中,有一份《倉聖明智大學章程序》,其中說:“舉世競言新,獨我學校以舊名於天下。有以質餘者,餘對曰:餘不知新舊,餘但知是非而已。餘焉知乎是與非,餘但知利害而已。餘焉知利害,餘但知不以小利易大利,不以大害易小害而已夫。”這是他推諉不了的雜事,雖然代人立言,但文字的口氣與介紹西方哲學時的王國維,已有天壤之別了。

  王國維的上海生活,經濟上一直緊張。1918年3月6日他在致羅振玉信中說:“近來物價日貴,人口益增,去歲所入僅能勉敷所出,而冬間因內人等患病,將前年預備之不動費,盡行用罄,今月遂有不能不借債。今日由堯薌代借百元,利率二分有半。因思由東匯款現百元,須少卅元左右,然如此利率亦不合算。看來此虧空數月間不易彌補,亦尚須稍有儲蓄以為後備。”王國維在上海,有與沈曾植編《浙江通誌》的固定收入,尚有商務印書館自1921年起每月致送的收入。“此後商量舊學容當隨時就正有道,謹自陽曆明年一月份起謹致月修五十元。”上海《東方雜誌》約稿,王國維下筆枯澀,“蓋我輩於政治本甚闊疏,思為有用之文則甚費斟酌,若為無聊之文則又不知所以下筆,故屢提筆而終輟。然一二月內終當為一文,以為兒輩學費補助,恐須略帶考據性質耳”。以後,王國維譯了伯希和《近日東方古言語學及史學上之發明與其結論》一文,六七千字,送《東方雜誌》。這篇文章很重要,但是,結果卻出人預料。“所譯伯希和演說送登《東方雜誌》竟遭點額,(索四十元還廿元,怒而索還原稿)奉聞一笑。”可見,學者的生活充滿辛酸。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