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九章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

  ⊙餘永華

  金融是一國經濟的核心,而銀行又是一國金融的核心,在商業銀行的“三性”中,銀行流動性是“三性”之首,並一直以來是各位專家學者對商業銀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之一,特別是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更是把商業銀行流動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修訂的巴塞爾協議Ⅲ是一個充分的體現,如果出現流動性風險,上遊會給投資者和債權人帶來損失,下遊也給存款者帶來信譽風險,從而有可能出現大量的銀行擠兌現象,進而出現流動性支付危機,由於金融機構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會影響到其他的金融機構,甚至會影響到整個金融體係,本文主要從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和對策進行研究。

  一、風險的成因

  (一)內部成因

  1.資本質量

  按照新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銀行資本一部分由核心資本組成,另一部分由附屬資本組成。其中核心資本又叫作一級資本,主要由商業銀行的權益資本和公開儲備構成;並且在新修訂的巴塞爾資本協議Ⅲ中,對銀行的權益資本的比率有所提高,附屬資本又叫作二級資本,包括未公開儲備、普通貸款儲備等。

  2.資產質量

  商業銀行的資產主要包括現金資產、貸款、證券投資和其他資產(固定資產、各類應收及暫付款項、預付款項)。資產質量和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現金資產是商業銀行存放在現金庫中的庫存現金加上流動性等同於現金的銀行資產。商業銀行的現金資產通常由下麵四個部分構成:庫存現金—庫存的現鈔和硬幣;在中國人民銀行中的存款—存放於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存放在銀行同業中的存款—存放在代理行或者其他相關銀行的存款;在途資金—處於票據交換過程中的金額。

  3.資本平均收益率

  現代商業銀行在資金來源和使用上的非一般性,決定了銀行必然考慮到在營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的達到均衡。考察營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的綜合情況是研究商業銀行經營狀況的重要方麵。由於在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營利性、安全性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關係,一般而言,銀行的營利性越大,其流動性就越弱,並且要使銀行在充分的流動性前提下追求營利性。

  (二)外部原因

  1.宏觀經濟的影響

  宏觀經濟形勢勢必會對銀行的流動性產生影響,這裏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就某一經濟周期而言,如果經濟處於繁榮時期,則企業的投資需求增加,從而對資金的需求量就會擴大,對銀行的貸款需求量會增加,同時,由於大眾對經濟前景看好,消費者增加消費,相應的儲蓄減少,貸款的增加和儲蓄的減少形成流動性缺口;如果經濟處於衰退時期,則貸款的減少和儲蓄的增加形成流動性過剩。

  2.貨幣政策的影響

  眾所周知,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會受到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影響。它主要是通過控製貨幣市場的貨幣供給來調節市場流動性,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調節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率。如果中央銀行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時,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就會減少或者較容易在債券市場獲得資金,能夠較好地滿足銀行客戶的存貸款業務,這時候銀行所麵臨的流動性風險就不容易發生。

  3.金融市場成熟度的影響

  金融市場的成熟度會直接影響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因為資產的變現能力以及主動負債的能力受製於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短期證券和票據是商業銀行保持流動性需求的工具,當銀行的第一準備不足時,就要考慮到短期證券和票據,並將其在資本市場兌現,從而獲得流動性。在金融市場不完備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就順利地在金融市場交換流動性或者說銀行的交易成本會很大,從而使得商業銀行不能以合理的價格獲得流動性。當然,一級市場需要活躍的二級市場作為調節劑,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相互作用才能為商業銀行隨時提供所需的流動性。

  4.物價水平的影響

  銀行流動性與物價水平到底存在什麽樣的關係呢?通常情況下,某一時期預期貨幣存量均衡水平同當時的物價水平有著相對應的關係。我們通常所說的適當流動性,指的就是在貨幣發行時,人們對貨幣存量的預期均衡沒有變化,這個時候,物價不會呈現普遍、持續的上漲的情況。但是,當實際貨幣存量同合意物價水平偏離太大時,假設實際貨幣存量遠遠超過合意物價水平時,物價水平就很有可能出現普遍上漲,進而出現人們所說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嚴重時,會使得人們對經濟預期產生負麵的影響。

  5.利率變動的影響

  在一個利率管製較鬆的體製中,市場利率的變化會對銀行流動性產生重要的影響。因為利率變化時會引起存貸款、證券資產收益的變化,當預期利率水平上升時,銀行客戶會增加存款,或者把其他的報酬較低的產品轉化為存款,而相應的貸款會隨著利率的增加而減少,這樣存貸之間不平衡為銀行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有的貸款客戶也許會推遲申請新貸款或者用另一種方式使用利率較低的信用額度,所以利率的變動會影響客戶存貸款需求,進而會嚴重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頭寸。

  二、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實證分析

  (一)分析數據的平穩性(單位根檢驗)

  按照我們通常的計量分析程序,數據的平穩性檢驗是麵板數據模型在回歸前必須要做的事情,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避免我們通常所謂的虛假回歸或偽回歸(spurious regression)。李子奈對平穩是這麽定義的:如果一個時間序列數據在不考慮不變的均值(有時也可以等同於截距),並且排除了時間趨勢以後,把原來的時間序列所剩餘的數據序列(如果是零均值、同方差的話),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說的白噪聲。因此有三種檢驗單位根的方法:一是既有趨勢又有截距,二是隻有截距,三是趨勢和截距都無。

  (二)協整檢驗

  情況一:如果從基於單位根檢驗的結果中發現各個變量之間是同階單整的話,那麽應該進行下一步的檢驗,把這種檢驗稱為協整檢驗。所謂的協整指的是如果兩個或多個非平穩的變量序列,雖然各個單獨的變量是非平穩的,但變量通過某個線性組合後的某個序列呈相對平穩性。這個時候我們就稱這些變量序列之間存在者某種協整關係。因此,如果變量之間存在協整的關係,那麽協整存在隱含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同階單整。對於含有不同的兩個或以上的非平穩序列的單整階數,如果把它們進行一起協整檢驗的話,必定包含有某些低階單整的,對協整結果造成的影響不大。而相對處於最高階序列,因為它的波動較大,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回歸殘差的平穩性,所以我們務必將其進行協整的檢驗。如果所有的變量都通過了協整檢驗,那麽說明所有的這些變量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係。

  情況二:如果我們研究的變量從單位根檢驗的結果中發現變量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同階單整的,也就是說在麵板數據序列中,有的數據序列是平穩,有的數據序列是不平穩,這時在進行麵板數據分析的時候就不能進行協整檢驗,也不能直接對原序列進行回歸。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在維持變量經濟意義不變的前提下,利用某種方法修正我們前麵提出的模型,以改變數據的不平穩對我們研究的回歸問題造成的偽回歸或者虛假回歸。如差分某些序列,把某些基於時間頻度的絕對數據既可以轉換成時間頻度下的變動數據,也可以轉換成時間頻度下的增長率數據。這時我們研究的模型就轉換成新的模型,但前提是要確保模型具有準確的經濟意義。

  (三)三種模型的選擇

  1.混合(融合)模型(Pooled Regression model)

  αi=αj,βi=βjyit=α+x′itβ+μit

  對於類型1,模型的截距和斜率在每個個體上都相同,也就是說在各個截麵上不同的單位沒有個體差異,也沒有結構影響。這時等價於把多個時期的截麵數據融合為容量為NT的樣本,用普通最小二乘則可以給出參數的一致、有效估計量。

  αi≠αj,βi≠βjyit=αi+x′itβ+μiti=1,2,,N;t=1,2,,T

  2.固定效應回歸模型(變截距模型)

  分為3種:

  (1)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是最常用的模型);(2)時點固定效應回歸模型;(3)個體時點雙固定效應回歸模型。

  下麵分析一下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entity fixed effects regression model)

  yit=αi+x′itβ+μityit=αi+x′itβ+μit

  各個截麵存在個體差異,沒有結構上的差異,也就是說各個截麵的斜率也相等;但截距不等(隨個體的不同而改變),(i與解釋變量Xit相關。

  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還能夠用以下具體的式子來表示:

  yit=α1+α2D2++αNDN+x′itβ+μitt=1,2,,T

  其中:Di=1,如果屬於第i個個體,i=2……,N

  0,其他,

  3.隨機效應模型

  yit=αi+x′itβi+μit

  αi為隨機變量,αi與解釋變量Xit不相關。如果不同的個體回歸係數相同,那麽我們把該種模型叫作個體隨機效應回歸模型。它的假設條件為:

  αi~Ⅱd(α,σ2α);μit~Ⅱd(0,σ2μ)

  被假定為獨立同分布,但並未限定何種分布。

  為了判斷使用的數據到底適合什麽回歸模型,這裏使用似然比檢驗該模型是適合混合模型還是更適合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使用Hausman統計量檢驗是為了使得該模型在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與個體隨機效應回歸模型兩者中做出選擇。

  似然比檢驗的零假設H0:固定效應模型是冗餘的。如果H0成立,那麽表明混合模型和固定效應模型相比,混合模型更適合這個模型,反之,則拒絕零假設,認為固定模型同混合模型相比,更適合采用固定效應模型。

  Eviews的檢驗結果:

  似然比檢驗

  效果檢驗統計量自由度P值

  Cross-section F10.762765(13,89)0.0000

  Cross-section chi-square105.45653130.0000

  由似然比檢驗的結果知道:如果非常小的概率事件也發生時,那麽我們就不能選擇混合模型,而應該傾向固定效應模型。

  Hausman檢驗的零假設H0:個體效應與回歸變量無關,隨機效應模型成立。如果H0成立,則表明隨機效應模型同固定效應相比,隨機效應比固定效應更適合該模型,反之,則拒絕零假設,表明隨機效應模型同固定效應相比,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更適合該模型。

  Eviews的檢驗結果:

  Hausman檢驗

  Test SummaryChi-StatisticChi-Sq。d。f。Prob。

  Cross-section random14.03457690.0312

  用顯著性水平10%為評價尺度,通過Hausman統計量,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小概率事件發生時,那麽該模型就不能選擇隨機效應模型,而應該傾向於固定效應模型。

  似然比檢驗和Hausman檢驗都表明使用的數據適合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所以下文采用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

  在影響商業銀行內部流動性中,貸款損失準備金率LLR(Loan Loss Res/Gross Loans)反應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的指標;股權占比ER(Equity/Tot Assets)反應銀行的資本質量的指標;資產平均收益率ROAA(Return On Avg Assets)反應銀行的運營能力;在這裏我們考慮到銀行的總資產可能對銀行的流動性產生影響,故把銀行總資本TA作為其中的一個解釋變量,把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年期的利率I、深證指數SEC、貨幣供給量M1、物價CPI五個外部因素作為影響銀行外部流動性的因素。

  以10%的顯著水平為判斷標準,從上麵的表可知,商業銀行的流動性F同內部因素總資產、股權占比ER、資產平均收益率ROAA有很大的關係,而同外部因素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年期的利率I、深證指數SED、物價CPI關係不大,僅僅同貨幣供給量M1有關,現分析如下:

  (1)影響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內部因素同外部因素相比作用更加顯著,在影響商業銀行內部流動性的四個因素:貸款損失準備金率LLR(Loan Loss Res/Gross Loans)、股權占比ER(Equity/Tot Assets)、資產平均收益率ROAA(Return On Avg Assets)、總資本(Total Capital),其中影響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因素占了三個,隻有貸款損失準備金率LLR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沒有顯著地影響,在影響商業銀行外部流動性的5個因素:內生產總值GDP、一年期的利率I、深證指數SEC、貨幣供給量M1、物價CPI,隻有貨幣供給量M1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具有顯著的影響,這從側麵進一步驗證了本文的研究重點:研究商業銀行的重點是研究商業銀行的微觀層麵,即是研究單個的銀行機構,而不是研究整個的銀行體係,這是和以前的研究方法和重點有差別的地方,並且進一步證明了影響商業銀行的內部影響因素確實比外部的影響因素要顯著得多。

  (2)在影響銀行流動性的內部因素中,資本質量和資本的平均收益率對銀行流動性有較顯著的影響,而資產質量的影響較弱。其中股權占比ER(Equity/Tot Assets)、總資本(Total Capital)代表資本質量,資產平均收益率ROAA(Return On Avg Assets)代表資本平均收益率,而貸款損失準備金率LLR(Loan Loss Res/Gross Loans)代表資產質量。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的始終是銀行的自有資本(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和它利用資本的運營能力,自有資本越多,資本運營的能力越強,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就越強,反之,則越弱,資本質量的重要性強於資本的平均收益率,從係數可以看到,資本平均收益率的係數為0.046643,而資本質量的係數為0.929435,其重要性相差較大,這就是巴塞爾銀行管委會要嚴格限製資本充足率要達到8%(核心資本要達到4%)。

  資本充足率同銀行的流動性有很大的關係,並且成正比例關係,資本充足率從銀行的戰略發展來看,對銀行的長期資本擴張有很大的影響,對商業銀行的安全性、營利性、流動性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3)外部因素對銀行的流動性影響不顯著,在影響銀行流動性的外部因素中,隻有貨幣供給量M1對銀行的流動性產生影響,而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年期的利率I、深證指數SEC、物價CPI,則效果不明顯,在存款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貨幣供給量增大就會使銀行獲得更大的流動性,特別是深證指數SEC對銀行流動性的不顯著反應更反映了我國國內金融市場的不成熟,從銀行流動性是以合理的成本或主動負債獲得流動性的角度來講,如果銀行能夠在金融市場以合理的成本獲得變現資產,則銀行的流動性強,相應的金融市場就比較發達。

  三、流動性壓力測試

  (一)銀行壓力測試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壓力測試考慮的是銀行處於極端情況,即可以分析銀行在最不利的市場情形(如存款準備金的急增、利率突然大幅度上升幾個點或股市由於外界利空消息而突然急挫)對銀行資產組合所造成的影響程度;當然也可以理解為衡量金融機構由於會遭遇到一些非常例外或者幾乎不可能發生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導致的非預期損失。

  現在壓力測試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敏感性分析,二是情景分析。具體介紹如下:

  1.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在影響商業銀行的單個重要風險因素或者聯係較大的幾個因素中,由於假設條件發生變動,單個重要風險因素或聯係較大的幾個因素對銀行承受風險能力和銀行風險暴露產生的影響。其具體的計算方法可以引用經濟學中邊際的概念,即觀察影響銀行風險的參數瞬間變化一個單位量情況下,銀行資產組合的市場價值的變動情況。由於敏感性分析隻要考慮風險指標的變化情況,而不需要確定造成這種風險指標變化的起因,因此對這種敏感性分析的使用就顯得比較簡單快速,而且利用計量模型測試的速度也比較快捷,往往是即時的測試。

  2.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指的是假設銀行處在影響銀行承受風險能力的多個因素在同一時間發生變化或者某些極端不利事件發生的情況下,情景分析包含的情景很多,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研究的曆史情境和假定情景是情景分析的兩種情況。曆史情景分析其實因為分析的情景在過去的某一特定曆史時期曾經發生過,現在假定這種特定的事件再次發生時(當然這種事件發生的概率比較小),將會得出銀行當前持有的資產組合在這種情景中市場價值的變化情況。

  通常商業銀行在進行壓力測試時,往往按照下麵的七個程序:

  ①確保數據可信性;

  ②確定資產組合和麵臨的環境;

  ③確定風險因素;

  ④進行壓力測試;

  ⑤計算壓力損失;

  ⑥往銀行董事會或者銀行高管層提交壓力測試結果;

  ⑦重新評估和鑒別銀行壓力測試的合理性。

  銀行壓力測試步驟:

  (二)我國銀行流動性壓力測試評價

  同任何其他的事物一樣,我國商業銀行對流動性風險的認知過程也是在不斷地摸索之中,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相對於我國商業銀行和監督管理機構來說,識別、計量和控製流動性風險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起步階段。在風險識別、計量、壓力情景設計等許多方麵都還存在較多的困難,具體表現為:

  (1)在壓力測試中不能創立壓力情景的相關要求,首先,不能反映因變量和自變量的相互關係和相互的影響程度,並且也能反映測試的長期與短期的情景,這給壓力測試造成一定的困難。其次,沒有能構建最嚴格的壓力情景。

  正如前麵分析的那樣,壓力測試注重什麽原因將會使得風險出現、什麽時候出現、造成的負麵影響。商業銀行應該針對不能的情況設計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壓力情況,並且在所有的情景下和壓力水平下,評估銀行發生的現金流出和流入量。這一量化數據務必做到合理性、準確性,為管理者在以後的管理決策中提供依據。

  (2)銀行壓力測試的情景和壓力層級都非常簡單,並不能反映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遭遇到的潛在流動性風險情景。從前麵的分析可以知道,銀行壓力情景測試主要由兩個方麵組成:①基於過去發生的重大事件所產生的曆史情景;②無中生有的,假設的將要發生的情景。曆史情景是在過去經曆過的特定的重大市場事件,而假定情景則是銀行自己假設的還沒有發生(當然這種事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的重大市場事件。商業銀行對各自的流動性需求是不一樣,並且在不同的時期需要的流動性結構和範圍也是相差很大的。銀行流動性事件本質和規模會根據情景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因此,銀行在進行情景分析測試時會有比較大的多樣性,即便是在相似的情景分析中,不同的商業銀行對情景分析作的前提假設也有可能大不一樣。

  (3)商業銀行流動性壓力測試還牽涉兩個關鍵難題:一是壓力測試的數據來源問題,特別是牽涉到外部金融機構的數據問題,由於金融機構的保密性,商業銀行往往很難得到其他金融機構的數據資料,這給銀行壓力測試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二是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容忍度很難確定。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和相關的監督管理機構已經嚐試對銀行壓力測試進行計量和分析,但是其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同國外銀行相比,還是有相當的距離,我們務必要吸取國外先進的壓力測試計量技術,提高我國銀行業應對流動性風險的應變能力。

  四、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麵臨的問題

  盡管我國商業銀行在20世紀90年代末就實踐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有效地克服了我國商業銀行分別對存、貸款實行雙軌製管理所帶來的弊端,促進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從某種程度上使得資產結構有了更優化的配置。銀行的經營管理從資產管理到負債管理再到資產負債綜合管理,資產負債管理是我國銀行業對銀行資金頭寸管理的創新。它不同於以前的單純對銀行貸款總量的控製,是在經過“摸著石頭過河”中慢慢探索出來的,它適合我國銀行業經營管理的基本國情。

  1.銀行風險管理觀念較落後和風險防範意識較弱

  從國際銀行的風險管理理念來看,國外發達國家商業銀行是在經曆了很長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過程,對風險管理理念的理解程度、把握程度、計量與控製程度都比較的成熟,而由於我們金融市場發展較滯後,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同國外相比,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風險管理的能力不斷加快。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對流動性風險管理還是處於管理的被動狀態,依靠的外部的推動、央行的強製措施,風險管理還不能成為商業銀行的自覺行為,自律能力更不強,大多數商業銀行缺少對流動性風險管理的自主性和自覺性。一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肩負著促進經濟增長的經濟職能,有強大的國家信用作為支撐,因此大家往往把商業銀行的風險與政府的支持相提並論,誤以為中央政府會承擔銀行麵臨的所有風險。所以,我國商業銀行務必需要加快轉變風險經營觀念,對商業銀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傳導到各個分支行,最終能夠對銀行業實踐市場化的管理體製。

  2.對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理解不到位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巴塞爾協議的約定對中國商業銀行實施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來約束銀行的各項業務。商業銀行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比例約束自身的市場行為,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從根本上說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市場行為非現場監管的一種約束機製,屬於宏觀管理的範疇。因此,目前商業銀行所指定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本質上是在被動地執行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約束,而不是商業銀行能從自身的流動性風險管理角度出發,自覺主動地進行風險控製,使得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僅僅看重流動性狀況的外在良好發展表現,而忽視提高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或者誤以為“流動性充足”就是“風險管理能力強”。目前,人民銀行用5個流動性風險管理比例指標(包括法定準備金比率、拆入資金比例、存貸比例、流動比率、拆出資金比例等)來約束銀行的市場行為,達到控製銀行風險的能力,這在某種意義上說也製約了銀行的靈活性,這將造成銀行不能根據本銀行的實際情況來適應市場的變化。

  3.不健全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內控係統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並沒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係統,商業銀行內部普遍缺少早期預警、中期防範、後期減少風險的風險管理內控係統,並且化解風險的手段單一,缺少創新。先期預測流動性需求僅僅局限在銀行的庫存現金、支付額,而缺少對貸款需求的早期預測,更談不上科學合理的早期貸款需求預測方法,事前不能采取適當合理的措施,事後也未履行風險報告製度,使得彌補流動性風險的資金未能適時合理安排,喪失了化解風險的最佳時機。目前用來彌補措施也非常有限,一般是動用準備金、向人民銀行申請再貼現或者進行同業拆借等措施,不具備其他更完備的一攬子處理措施。而且,商業銀行不能全程監控流動性風險,不能在極端複雜的環境下啟動銀行的一切資源來應對風險,應用流動性風險的方法缺乏科學,僅僅局限於央行製定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辦法,缺乏對風險識別、計量、預測、控製的創新,同時缺少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獨立部門,流動性風險管理往往是形式大於內容。

  4.不完善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一方麵由於國際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應用為銀行風險管理帶來新的機遇,在商業銀行業務中,金融創新業務所占的比重變得越來越大;另一方麵,銀行風險管理更加複雜多樣化,銀行風險與市場不確定性逐漸加大。然而,由於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遠遠滯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國內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金融工具的應用方麵更是相形見絀,有許多的先進國外風險管理工具和理念到現在都沒有出現在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我國貨幣市場發育不成熟使得國內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遠的路程要走,特別是在流動性風險管理工具和技術的運用方麵。國內貨幣市場的資產規模相對其他的國家來說相對較小,交易的市場主體不多,交易行為不夠理智,次級市場不完善,政府監管也不到位,這些都導致了商業銀行不能以合理的資產兌現或者不能主動負債,進而製約銀行風險管理的能力。

  (二)銀行流動風險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1.提高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預警機製和風險管理意識

  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建立一套實時的銀行流動性風險預警係統,有效的檢測流動性缺口,這些預警體係包括流動比率、存貸比率、不良貸款率、備付金率、資本充足率。通過對這些預警指標的觀測,預防這些指標值達到預警臨界點,當超過相應的臨界值時應給予適當的調整,雖然現在很多的國家已經取消了風險的定量指標監管,但是由於我國正處於金融改革的過渡時期,發展相對滯後,金融機構缺乏激勵、金融市場缺乏活力、金融工具缺乏創新。在銀行“三性”中,銀行還是片麵地強調營利性而忽視了流動性和安全性,風險意識淡薄。

  2.資產負債比例管理

  居於目前商業銀行是在中央銀行的監管下的被動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商業銀行應該在行業內實行自律,自覺地通過資產負債比例來管理流動性風險,而不是來自監管當局的強製手段,雖然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比率、存貸比率等都有明確的要求,同時改變“流動性充足”就是“風險管理能力強”的傳統風險管理觀念,適應市場風險變化的多樣性。

  3.健全風險管理內控係統

  我國商業銀行盡早建立早期預警、中期防範、後期減少風險的風險管理內控係統。改變目前風險彌補措施的局限性,加快完備一攬子風險處理措施。滿足商業銀行全方位監督管理流動性的內在規律,加強銀行內部治理結構,減少由於內部委托—代理關係造成的信息不對稱。

  4.發展和完善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的成熟度直接影響到銀行資產在貨幣市場或者資本市場的變現水平或者主動負債水平,最終製約銀行流動性的強弱,我國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總體上還處於初級階段,不良貸款的增加、資產負債結構的不合理就同我國的金融市場不發達緊密相關,因此,大力發展金融市場,促進銀行流動性,可以有效地預防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殷孟波,貨幣金融學,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

  [2]白仲林,麵板數據的計量經濟分析[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

  [3]戴國強,商業銀行經營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巴曙鬆,貨幣政策:如何應對過剩流動性衝擊[N],中國經濟時報,2006-07-11.

  [5]巴曙鬆,袁平,任傑等,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研究文獻綜述[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7.

  [6]薑波克,楊長江,國際金融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曹誌元,當前加強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和資金調度的若幹思考[J],浙江金融,2003.

  [8]黃達,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9]胡江芳,淺論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J],科技創業月刊,2005(7)。

  [10]劉錫良,中國經濟轉軌時期金融安全問題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11]劉宗華,商業銀行經營中的流動性、流動性風險及其管理[J],新金融,2003.

  [12]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文獻匯編(中文版)[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13]曾康霖,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14]中國人民銀行網站http://www。pbc。gov。cn。

  [15]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http://www。cbrc。gov。cn。

  [16]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

  [17]Peter S。Rose,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M]。1996.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