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六章 充滿競爭活力的德國中小企業

  ⊙郭際

  2012

  年,本人榮幸地參加了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組織的學術研討會,並考察了德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在參會與考察的實踐活動中,本人深刻感受到德國政府對發展中小企業所做出的努力,也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人們不禁要問,德國中小企業是憑什麽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為什麽中小企業在德國被視為德國經濟支柱和“市場經濟體製”的象征呢?我帶著這些疑問,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一、德國對中小企業的定位

  所謂中小企業(Mittelstand)是指那些不要求具有較大規模的企業,這一概念包括兩方麵的意思,一是指雇員少及營業額等規模較小的企業;二是指那些非資本市場取向的企業,或者說是所有人個人對企業經營負全部責任的企業。從規模角度講,中小企業年營業額在5000萬歐元及雇員總數在500人以下的企業為中型企業,年營業額在100萬歐元及雇員總數在9人以下的企業為小型企業。從德國經濟核心的發展來看,所依托的發明和革新創造,都出自於中小企業,其領域遍及手工業、製造業、旅遊業、服務業以及各個領域的個體經營者以及自由職業者。目前,中小企業數量占到德國企業總數的98%以上,從業人員總數達2320萬人,提供了70.2%的就業和81.9%的培訓機會,他們創造了57%的國民生產總值和44%的財稅收入。中小企業的投資占到德國總投資的46%,出口占到德國全部出口的40%,專利技術中67%是由中小企業申請的,為扶持中小企業,德國政府長期以來甚至采取了“限大促小”的政策,在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限製大企業的競爭優勢。這些無不表明中小企業在德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目前德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德國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在二戰後的一片廢墟上建起來的,在德國中小企業以經營專業化與市場需求為生存法則。德國中小企業一般坐落在小城鎮或大村子裏,鄉鎮的環境形成了雇主與雇員友好相處的氛圍,這些企業實行一種他們稱之為“開明的家長式”的管理,企業的領導像父母一樣關心自己的雇員及其家庭。比如有的雇主定期給在外工作的雇員寫信,雇員為公司做出特殊的貢獻時,雇主會親自把獎品送到雇員的家中,所以雇員對雇主十分忠誠。盡管在德國就業和晉升的機會很多,但這些企業中工人的外流率很低,僅為3.2%。在這些企業中,罷工與勞資糾紛也非常少見,管理者很少為內部問題花費太多的精力。目前,德國中小企業的特點尚處於向較大規模方向發展的過程,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結果,是保證正常合理的價格的形成、維護市場競爭活力、確保經濟運行穩定、保障充分就業的前提和條件;其經濟發展的規律不以地區和發展階段來製約,而是以市場需求走專業化生產,在銷售方麵采取地域多元化,從高度集中於某一特定的產品領域進行研發,到橫向的產品銷售的多元化相結合,做到把市場與技術融合起來。

  作為富有活力的中小企業,已真正成為德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現今,中小企業數量占到德國企業總數的98%以上,生產的產品占據德國70%~90%的市場份額,對外貿易的順差很大一部分依靠中小企業創造,中小企業對於德國經濟的貢獻功不可沒。除具備上述特點之外,德國的中小企業,具有市場營銷國際化、專業集中程度高、科技為先導、鼓勵創業等諸多特點。德國中小企業之所以能在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中獨善其身,這與其科技集中度高、實力強、政府扶持、體係全而多元化等因素息息相關。

  三、德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和銷售特點

  中小企業的規模決定了自身以快速靈活的調整方向,能對市場的變化做出迅速的反應,這也是與大型企業的區別所在。中小企業重視市場需求與技術創新並舉,具有“船小好調頭”的特點,從整體上看,由於量大、點多,且行業和地域分布麵廣等優勢,又具有貼近市場、靠近顧客和機製靈活、反應快捷的經營優勢,在生產經營和銷售上形成三大特點:

  一是專業化程度高、規模小而精。由於中小企業無法獲得規模經濟,在大項目和雄厚資金投入受到製約的情況下,隻得另辟蹊徑,發揮自身力量。根據市場需求研發產品和附屬大企業所生產零部件,把精力和資源高度集中於某一特定產品領域。二是關注市場和顧客需求,加強售後服務和研發產品。中小企業注重顧客對產品的需求,堅持“服務至上,質量第一”的營銷理念,把市場服務和技術創新視為兩個同等重要的驅動力,以生產產品帶動市場發展,以研發產品更新市場為導向,旨在迎合市場的需求。三是生產和銷售趨於國際化。生存和發展的壓力將促使中小企業加速向海外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先導,開拓海外市場,以橫向的方式產品專業化,以縱向的銷售達到多元化,以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據統計,德國中小企業90%以上在世界各地有自己的分支機構或銷售服務網點,以工業製造業為例,就有1200至1500家中小企業落戶我國,如曲靖、紅塔、大理等在內的幾乎所有卷煙廠都用其設備,又如專營汽車天窗的偉巴斯特公司(Webasto AG),其產品占世界市場65%的份額,在中國市場就高達80%的份額。根據德國工商總會(DIHK)海外投資調查顯示,德國中小企業選擇中國的主要原因在於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優勢以及開拓中國市場,並將中國作為其進軍亞洲市場的戰略中心。機械製造、汽車配件行業,以及化工業為主的三大出口行業為主,運輸、物流、廣告、旅遊等行業也全方位地進入中國市場。

  四、德國中小企業成功具有的顯著特點

  (1)他們通常將自己的全部資源集中起來,從事專業化生產程度高,規模小的產品,力爭在特定的市場縫隙中占據絕對的優勢,在銷售方麵采取地域多元化,開展國際化的經營活動。

  (2)他們堅持“服務至上,質量第一”的營銷理念,他們不單純注重以顧客為導向的現代營銷模式,也不一門心思地單純追求技術的先進性,而是把市場與技術融合起來。

  (3)他們依靠自身的力量進入新的市場,解決生產和開發問題,並借此加強和保持產品的競爭力。如在生產和開發方麵,它們堅定奉行獨立的原則,自己進行市場調查,解決技術問題,甚至自己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他們的信條是“盡量去製造,而不是去購買”。他們確信企業的最終成功要靠質量,為了在質量方麵精益求精,他們不惜在規模效益和資金投入方麵受到損失進行研發。他們認為這樣有利於增強和保護自己的核心力量,並最終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發展能力。

  (4)德國中小企業一般沒有專門的培訓機構。為了提高中小企業職工的素質,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政府從行業規範設立了協會、促進會等相關組織,對中小企業人員采取脫產、半脫產和業餘培訓等進行培訓,為企業培養各類專門人才,對開設徒工培訓的企業,政府還給予資助,使他們的理論知識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政府還以行業規範設立了96個聯合研究協會,將科研成果在整個行業推廣使用,並規定凡有政府投資的大學必須同企業合作,以保證科技成果的商業化。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德國在各個層麵形成一種行之有效的支持氛圍,其做法:一是在大學建立中小企業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在萊比錫大學中小企業研究所,根據市場態勢導向,教研相長,組織教學、科學研發與實踐。據統計,德國有四分之一的重大科研成果均出自大學的教研,這對提高經濟效益和發展新技術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二是鼓勵中小企業創新。創新扶持是全德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從扶持基礎產業創新到扶持新型生態建設企業創新,德國工商總會(DIHK)製訂出一係列鼓勵創新措施,還強調在微觀上增強中小企業創新的信心與能力。以地區為導向,建立產業和企業創新體係,從企業人才培養、融資方法、營銷策略等具體方麵都給予創新的扶持。

  (5)德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政府積極扶持的結果。

  ①在體製上營造有利於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發展。德國的中小企業發展一則是自身因素,再則與政府製訂並推行扶持政策是分不開的。為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僅從社會和經濟角度考慮,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堅定的支持者,並製定了一係列保障措施法規,反對壟斷、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德國政府除建立聯邦卡特爾局和托拉斯局外,聯邦政府的經濟技術部、財政部都下設專門負責中小企業事務的機構,經濟部還在波恩設有中小企業研究所。各州政府、德國行業協會、工商會也都設有專門負責中小企業發展的促進部門。為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德國政府還製定了一係列的法規和政策。如建立了聯邦卡特爾局,以此對企業的經濟行為進行裁決,鼓勵中小企業間的聯合,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反對限製競爭法》(也稱《卡特爾法》)的出台,對中小企業實行保護和扶持政策,禁止大企業的合並和對中小企業的兼並;禁止廠商之間達成壟斷市場的卡特爾協議;檢查監督大企業是否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采取壓價或提價等不正當手段打擊限製中小企業,限製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吞並等措施,隨著兩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出現,大企業紛紛倒閉的不利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表現出來的旺盛生命力,致使聯邦政府強烈意識到,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的重要性,實行了經濟上綜合開發政策,繼續執行反對限製競爭的經濟政策,再次對《反限製競爭法》進行修訂。修訂後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立備案製度:凡是法律允許的橫向和縱向聯合協定都必須在卡特爾局備案;建立登記製度;凡是雇用1萬人以上或周轉金5億馬克以上的企業都必須到卡特爾局登記,大企業產品價格也要進行登記,以防止壟斷價格的形成;鼓勵中小企業聯合:放鬆對中小企業實行聯合限製,簡化對中小企業申請聯合的審批手續;限製托拉斯的成立與發展;強化卡特爾局的權利,允許它對妨礙競爭的壟斷機構及時采取限製措施。這對保護中小企業利益,促進自由競爭具有劃時代的積極意義。根據各州不同的經濟特點,頒布了適合自己的《中小企業促進法》,通過製定一係列的政策措施以明確政府職責,旨在提高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高中小企業自有資本率,鼓勵中小企業融資和貸款,鼓勵參與政府采購,實行經濟上綜合開發的政策。在具體實施上,一是構造中小企業運行模式的框架,幫助中小企業在與大公司的競爭中發揮自己的優勢,為他們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條件。二是實行一些特殊的政策,從資金方麵對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給予補助,幫助中小企業提高效率,增強應付複雜形勢的能力。在德國,中小企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法律得到了明確,社會各界以支持中小企業為己任,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和經濟繁榮。

  ②德國政府在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方麵,在財政優惠、發放靈活貸款形式和稅收減免上也起到積極的作用。德國政府出台的《關於提高中小企業效率的行動計劃總方案》和《中小企業技術研究與研製工作基本設想》等政策就是從資金方麵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上所形成的製度。第一,財政資金和稅收方麵。德國每年以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的2.3%以上,投入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財政預算資金中有相當一部分用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目前,在德國已廢除了對企業減免稅的特權,實行大中小型企業在稅收上一視同仁,同時將產品周轉稅改為商品增值稅,使以前在稅收上較吃虧的中小企業同大型企業處於平等地位。年利潤在200萬馬克以下的中小企業,要比大企業少交50%的稅金。第二,銀行貸款方麵。德國在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主要是通過兩大政策性銀行和各州的政策性銀行、商會等組織,作為與中小企業的融資代理機構,以每年從國家獲得50多億歐元的資金用於向中小企業貸款並提供銀行貸款擔保,政府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各政策性銀行針對中小企業的創業、技術創新、再投資,以及培訓、谘詢、展覽、出口等,提供資金貸款或擔保的支持。再則,德國清算銀行的創業援助計劃,則是對自有資本援助計劃的一種補充,對開始創業與發展階段的幾年內所需資金提供貸款保障。政府還為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銀行提供利息補貼,幅度一般為2%~3%。政府還出資在不少地方建立了信用保證協會,為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時提供信用擔保。第三,行政管理谘詢培訓方麵。德國行政職能部門充分給予中小型企業,在政策科技培訓方麵的支持。在德國,技術的發展和革新首先是由企業自己掌握。國家的首要任務是提供革新的基礎設施和製造有利於革新的框架條件。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德國政府製訂了《中小企業研究與技術政策總方案》等有關文件,並設立專項科技開發基金,擴大對中小企業科技開發的資助。企業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利用企業自身的財力。各級政府則采取一係列的措施,以扶持解決中小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如德國的“複興信貸銀行”是國家專門向中小企業提供長期投資貸款的機構。盡量把訂貨合同給予中小企業,盡量訂購中小企業的產品,以減少中小企業因規模限製而造成的不利因素。如中國提供給德國工業界的合同約50%分攤給了雇員人數1000人以下的德國中小企業。由於德國中小企業規模有限,一般沒有專門的培訓機構。政府為了提高中小企業職工的素質,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政府在各州都設有跨行業的培訓中心,采取脫產、半脫產和業餘培訓等各種方式,為企業培養各類專門人才,對開設徒工培訓的企業,政府還給予資助,使他們的理論知識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政府還以行業規範設立了96個聯合研究協會,將科研成果在整個行業推廣使用,並規定凡有政府投資的大學必須同企業合作,以保證科技成果的商業化。

  六、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啟示

  據有關資料,在中國注冊的德資企業共有2600多家,其中大型企業約占四分之一,中小企業約占四分之三。進入中國市場的德國中小企業絕大多數來自德國傳統優勢的出口行業,包括機械製造及汽車配件行業。德國中小企業最初是將中國作為“消費產品的加工基地”,在我國生產的產品大部分返銷西歐地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德國投資性產品中小企業開始在華建立生產基地,銷售市場也開始針對中國並逐漸輻射周邊亞洲國家。其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中小企業對華投資份額。德國“IKB德意誌工業銀行”及“德國複興信貸銀行(KFW)”2010年初在230家德國製造業中小型企業中進行的投資調查顯示,德國中小企業中營業額在1億歐元以下的企業,有不到10%的企業對華有直接投資,營業額在1至2.5億歐元的企業中有12%的企業對華有直接投資,營業額超過2.5億歐元的企業中有超過40%的企業對我國有直接投資。對於營業額超過2.5億歐元的德國中小企業而言,他們對中國的投資要超過對西歐及東歐國家投資。二是中小型企業在我國重點投資地側重選擇珠江三角洲。德國在華大型企業投資項目集中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及東北地區,而中小企業選擇珠江三角地區。據中國德國商會(AHK)統計,約有200多家德國中小企業在珠江三角地區建有勞動密集型製造基地,如製造業、紡織業,許多德國中小型機械設備商開始在此地設立生產基地,以提供機械設備。三是中小型企業在我國投資的特點。以“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製造業帶動服務性企業”。中國蓬勃的經濟發展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德國服務性中小企業進入中國。德國服務業開始形成繼製造業後的對華投資浪潮。據中國德國商會統計,新加入的53個德資公司中有一半是服務型的中小企業。由於中國具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德國的建築設計企業、物流、谘詢、特種運輸、廣告及旅遊等服務行業陸續進入中國。如來自烏帕塔爾(Wuppertaler)的Vok Dams Gruppe、慕尼黑的Avantgarde及科爾班(Kerpen)的Vniplan等服務業中小企業。四是中小企業對我國投資的主要領域。汽車、化工業及機械電子是德國工業的三大支柱產業,中小企業在這些領域中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其上述三大產業的中小企業也是最先進入中國市場的德國企業,如汽車行業一直是德國工業開拓海外市場的先鋒,也是最先紮根中國的德國工業領域。其吸引德國中小企業投資的主要原因除成本因素外,汽車配件業已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德國中小企業在我國成功的經驗,對於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第一,從長遠的角度設計中小企業發展之路。中小企業已經構成了促進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股十分重要的力量,並且從發展趨勢來看,隨著各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第三產業的發展必然會在更大範圍內推動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從這一點來看,我國的經濟政策應在這方麵體現出足夠的分量,從長遠的觀點建立起穩定有序的法律體係及政策體係,並逐步使之製度化、法律化,以促進我國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的中小企業的全麵持續發展。

  第二,從反限製競爭的角度,促進中小企業的繁榮。德國的發展實踐表明,繁榮來自於競爭,而促進企業繁榮的主要途徑就是反對限製競爭。進一步而言,沒有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就不會有競爭,不會有真正的市場經濟製度。目前,我國雖也製定了“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以及“促進非國有企業的發展”等一係列改革措施,但其中有一些措施不是從反對限製競爭的立場出發,而恰好是從限製競爭的角度去製定政策的。同時中小企業出路也在於製度和產權方麵的創新,從法律上確定企業之間公平競爭、反對限製競爭的原則,並通過各項具體的經濟政策予以落實。

  第三,從服務的角度規範政府職能。中小企業以政府支持體係為依托,大力發展自主、市場需求的產品。有關資料顯示,我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工業新增產值的七成以上是由鄉鎮企業創造的。農村社會增長值的近60%,國內生產總值的25%,工業增加值的50%,國家財政收入的25%,出口創匯的33%,農民收入的35%,都來自中小企業。因此,在我國,政府職能轉換應圍繞“服務”兩個字真正做文章,在融資、稅收、技術輔導、信息服務等領域給予現實的扶持。如從扶持的角度,對中小企業實行融資擔保,解決其發展資金短缺問題。對信貸支持采取政府給予貼息支持,對新興行業、高科技中小企業等進行直接投資,但不參與企業管理。推動中小企業同科研機構和大學共同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並利用稅收收入和通過一係列法律規定、政策和措施維護社會經濟的順利運行。

  第四,重視中介組織的功能發揮。中小企業發展要借助於中介組織的服務監督功能的發揮。協會、商會類組織應徹底與有關政府機構脫鉤,應成為依法成立的獨立性強的自治協調組織,切實發揮行業自律、信息共享等功能,並通過培訓來提升中小企業管理和生產水平,降低生產經營風險,調整自己的產業、產品和服務結構,以產權製度為核心的製度創新,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競爭力。

  第五,中小企業就微觀運營和管理而言,重視企業長久發展和能力培養,合理的利潤預期,恰當的發展速度設定等,德國中小企業絕大多數都是實施產品集中化戰略,很多隻做單一產品,做新、做精、做細,追求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的培育。創建企業和諧氛圍,實現企業穩定發展。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活力之源,中小企業創造了大部分地區的生產總值,支撐著我國GDP的“半壁江山”。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活躍市場、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麵具有大企業無法替代的地位,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近幾年,科技型中小企業悄然興起並迅速發展,成為技術進步中最活躍的創新主體。中小企業和非公有製企業的研究開發投入不斷增加,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成為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此外,中小企業創業及管理成本低、市場應變能力強、就業彈性高,在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方麵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小企業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80%以上在中小企業實現了再就業,大約安置了2億~3億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最近幾年,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中小企業也開始成為一些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

  參考文獻

  [1]Gerd Kuehlhom。Der deutsche Mittelstand[J]。Deutschland,2012

  [2]Gruener+Jajr AG&Co KG und Deutscher Sparkassen und Giroverband(DSGV)。MIND 2006:Aufschwung aus eigener Kraft[R]。2010:18.

  [3]Enterprise Directorate Ceneral,2010.Work Program 2002,Part 2:Key Activities by Direcrorates and Unitss,Belgium,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

  [4]Hauser,Hans-Eduard,2011,SMEs in Germany:Facts and Figures 2000,Calculations of the Institute:IfM Bonn。

  [5]European Communities,2012,SMEs in Focus Main Result from the 2003Observatory of European SMEs,Luxembourg: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European Communities

  [6]European Commission,2012,SMEs in Europe,Including a First Glance at EU Candidate Countries,in Observatory of European SMEs,No。2.

  [7]European Commission,1999,Action Plan to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and Competitiveness。

  [8]Bundesministerium fue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Der Mittelstand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Eine Volkswirtschaftliche Bestandsaufnahme[Z]。Dokumentation Nr。561,Februal 2007.

  [9]Frank Wallau。Strukturwandel in Mittelstand-Perspektiven und Reformbedarf[R]。Das Fachgespraech Buendnis 90/Die Gruenen im Bundestag,2011,May,9.

  [10]Frank Wallau。Gruendungsgeschehen in Deutschland[R]。Die Sitzung des Bund-Laeder-Ausschusses Mittelstand in Berlin。Maerz 2007:15-16

  [11]Institut fuer Mittelstandsforschung Bonn。Schluesselzahlen zu Gruendung,Liquidationen und Insolvenzen in Deutschland[EB/OL]。Statistik 20012.http://www。ifm-bonn,org。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