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章 導航

  這一日的拂曉,四野荒涼,萬籟岑寂,晨霧茫茫。

  這時,從蒼茫又悠長的一條長安南郊外的古道上,緩緩走過來一個神情冷峻、步履沉重的青年僧人的身影。

  流邸至會昌寺的路不過二三裏,但這位青年僧人卻覺得足下的道路,竟然猶如千萬裏般漫長。他仿佛如一隻如癡如狂的困獸,踟躕在茫茫荒野上,茫然失向。

  歸路在哪裏?歸路究竟在哪裏?

  腳下這條道路,仍然還是舊時的歸途麽?仰望蒼穹,深渺不可測。環顧四周,為什麽處處是星淡煙荒,霧冷露涼?

  這個青年僧人凝視著眼前這一條蒼茫荒寒的道路,大悲大慟地想道:“如今我這樣一個犯下如此深重罪孽的佛門修行人,在見到並親身領略了這個世間的複雜機境與看清了自己本來麵目後,我是終於在茫茫的孽海中迷失了自我?應該立即就墜落在十八層地獄中,去接受千萬次的懲罰,還是認清了自己原本就應該走的方向?我還要花多少時日方能走出本性與自己執著的信念之間強烈衝突的苦境?我的這些煩惱和困惑,究竟還有多久才會終結?我一個佛門的修行人能做到從煩惱和恐懼中解脫出來,如蓮花出泥一般地淨而不染?我還有資格回到自己原來的故道上?佛天還會賜給我這個罪孽深重的人去懺悔與贖罪的機緣麽?

  這時,猛聽見一陣梵鈴在長空中搖響,辯機不禁覺得全身心一凜,冷汗涔涔。

  辯機不覺緩緩地朝發出這陣聲響之處走了過去,抬頭一看,隻見淒冷彌漫的晨霧中,現出一座浩大壯麗,而又寶相威嚴的寺院來。

  辯機定睛一看,這裏竟然是自己萬分熟識的會昌寺!便是閉目,也能回到這裏麽?重踏歸途,這是否仍就是佛天在冥冥中的安排?

  一時,辯機不免感慨萬端:又重新回到會昌寺來了,這裏是否已見棄他這個在迷途中的迷子?

  辯機步履蹣跚走進會昌寺門前。他覺得奇怪的是,今日時辰還這般絕早,但會昌寺大門卻廣開高敞,寺庭寧靜如昔。

  辯機緩慢地走了過去,看見朦朧的晨光照耀著那一湖清冽的池水,微風南來,漣漪萬重。

  辯機凝視這一池水,想到自己犯下的這難以彌補的罪孽,真是萬死尚輕。難道也惟有一死,方能一了百了,罪孽全消?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辯機隻覺一陣冰涼的池水拂麵而來,滅頂而過,他隻想靜靜沉躺在輕柔的水中,從此就了斷一切煩惱與恐懼。

  時間仿佛流過千萬載,漸漸地,辯機隻覺所有的痛苦緩和了,所有的驚恐也消逝了。不知過了多久,他突然感覺有人猛地拉了他一把,將他帶出水麵。

  在幽微的晨光下,一老僧見辯機顏色慘白,氣息漸微,迷茫無助。不免為之痛惜不已。他作為一個在佛門已修行了數十年的老人,深解修行修心之難,絕非一蹴而就,故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絕對不可以輕視尚在迷道上惑然不悟的徘徊者,也是不可不救渡沉淪掙紮在苦海裏的溺者的。

  想罷,老僧人忙以自己的袖子,為辯機拭幹麵上的水,對他連連呼喚不已。

  此刻,辯機耳畔響起一個關懷的聲音,雖然它那麽幽微遙遠,仿佛從遠古傳來,但又是那麽具有強烈的召喚力,令人難以抗拒。

  隻聽一個人和緩地對他說道:“年輕人,莫非因天色暗黑,不慎失足於池中?”

  辯機猛地睜目一看,隻見麵前立一皓白須發,神宇不凡,麵含關切的高瘦老僧人。他不覺驚醒道:“是師父?你不該救我,弟子罪孽深重,也辜負你的厚望,唯以一死來謝天下。”

  老僧人淡淡一笑,良久才歎道:“罪也好,功也好。身為佛門修行人,未過“六度”之關,怎可隨便對功過自作裁定?”

  辯機隻覺心灰意沉,然後,喃喃地說道:“弟子因定力欠缺,破了戒律,而使佛門蒙塵,並且百死也難贖其咎,我真是無岸可回了。”

  老僧人聽罷,突然對他厲聲說道:“那麽,去懺悔,去消業,去贖罪!去拿出你的全部慧力,最終做出一件讓佛門增光增彩的事情出來!”

  見辯機消沉不語,老僧沉默半晌,才幽幽歎一口氣,道:“眾人皆知我出身王族。老僧我年輕的時候,曾也大荒唐、大彷徨與迷途難返過。但自我入了佛門修行,老僧我就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那就是:‘當一天和尚,就要撞好一天的鍾!’做人何嚐不是如此!功過是非,不是一時可以判定清楚的。凡事都講有因緣,因因緣緣,環環相扣。最後,其因其果如何,惟天與法可以定奪。人,固不能勝天,但為人也罷,身為修行人也罷,一定要先盡人事,然後才是知天命。‘自裁’算是哪一門的法則?不用說父母給了你血肉之軀,無權輕易毀傷。重跌一交,便就自暴自棄,無力解脫,才是最可悲又最可恥的事情!”

  老僧人不愧為得道的高僧!聽罷他一娓娓道來的一席話語,讓辯機的一行熱淚,不覺是猛地奪眶而落。

  辯機百感交集地想道,就在他迷航難返,萬劫不複之時,這個世界還如此地善待他,讓人來導引他,為他指點迷津。無論功過與否,豈可就這樣輕易地逃避苦難的曆練?

  老僧看見辯機麵上的淚,又一次厲聲地喝道:“你究竟聽明白老僧所說的話了沒有?”

  辯機立即答道:“弟子明白。”

  老僧道:“明白即好!立即站立起來,做好你該做好的事去!”

  辯機便顫巍巍地掙紮著站立起來,畢竟他在佛門修行已十數載,困苦不會就這樣輕易地將其摧毀。

  見狀,老僧長舒了一口氣,對辯機珍重合什,語重心長地說道:“年輕人,老僧也多謝你了。我今年七十多了。原本是指望這樣的老年,來這幽靜的新會昌寺享些許清閑。自遇見了你,你才智靈善敏達,也深深感染與激勵了老僧。不說遠的,且說眼前之事,你我合力,便使新會昌寺的藏書量翻了十番還要多,且以條理清楚,善閱易查而聞名長安佛門。由此,使老僧更堅定了為會昌寺做好每一件事之念。”

  這老僧又幽幽地歎口氣道:“天曉得你我的來日還有多少?萬事且隨緣,哪怕僅剩一天了,又如何?當一天和尚,就要撞好一天的鍾!千萬勿使任何一個關愛你我的人失望。”

  說罷,這老僧的身影飄然而去,正如辯機第一次在道嶽墓前不遠處避雨看到的那樣。

  感其恩,懷其德。辯機不免再度淚流滿麵。

  辯機想,即便此時此刻自己就這樣墜入地獄中去,他也會永遠牢記這一天這位佛門老前輩對他的導引,讓他在茫茫的黑夜,真正地看到了天際一道曙光。

  一時,天光變得徹底的明澈起來,鍾樓上的晨鍾也響徹會昌寺院的內外。其聲韻,深邃悠揚,很快也傳遍遠方和天空,其寓意,無聲可比擬,令人頓從一場噩夢中醒來。

  辯機知道,這一個漫長黑暗的長夜終於又過去了,新的一日又開始了。

  辯機想,自己年幼時在終南山修行時,在山中那位獨自修行的知行禪師就曾告誡自己“此去長安法門修行學道,定也會遇到許多難以料想的重重困苦磨難,但既然踏入道門,就不能不負重苦行,更不可隨便擱下屬於自家身上的那一副擔子。”這句話來。

  辯機不禁想到,也許自己目前遭遇的這一切,都是佛天在以各種磨難在曆練自己,自己一定不能半途放棄。

  這時,會昌寺最後一道鍾聲的餘響,也漸漸地歸於沉寂。

  天色已是大明,朝陽東升,照得那庭院殿宇深闊的會昌寺是一片的光亮。

  辯機想,人就是不應該活在黑暗及無盡的煩惱與追悔之中,既然注定自己命中該負重荷,注定自己命中該償還孽債,那麽,惟有精進努力,將功贖罪,做好自己該做的事。餘者,待天裁定罷。

  想罷,辯機隻覺心中的恐懼與迷茫稍緩,他回到自己的屋中去做事去了。

  第一天的晨課,辯機看見寺主高慧麵目平靜如水,待他一如既往,仿佛任何事也未曾發生過。

  至於如高慧法師這樣一智慧幽深的人,如何沒聞聽見眼前一個人在恐懼的泥潭中掙紮或他內心深處的悲鳴?

  但是,高慧素有悲天憫人的心懷,況且他自信眼力不差,惟暗祈那一位佛門傑出的青年人能早日化自己身上那些大恐懼、大煩惱為菩提了。

  正是:大施門開,何曾壅塞?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