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

  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

  這一年是個多事之秋。英、美、法、德、意公使照會清政府,請禁大刀會、義和團,並調兵八千直抵北京,八月六日乙亥,西太後攜光緒帝倉惶出逃至山西、陝西。

  這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淩叔華出生在北京史家胡同的住宅。朱紅大門坐北麵南,獸環台門,兩尊石獅一左一右在門前蹲伏著,麻木而冷漠地注視著街上匆匆過往的行人。院內古木參天,假山高聳,青磚獸脊,長簷鬥拱,繞過照壁,一條磚石鋪就的甬道穿過多進多廂院落,直通到史家胡同的後門,這便是淩福彭在京城任職時購置的房產。如果你從空中鳥瞰,這九十九間房子,鱗次櫛比地縱橫著淩府的豪華和氣派。

  然而,淩叔華的母親李若蘭生下這個女兒並沒有給她增添些許喜氣,因為前麵兩個皆為女兒,她此時又一次感到命運的無奈。在那個社會,女人要改變自己的命運,無疑是多生貴子,為丈夫接續家族香火。更何況她是家中最末的一位夫人,顯然在幾房夫人中也沒有地位。這是那個時代的價值觀。

  三天後生女的消息才告訴了淩福彭。他若有所思地安慰李若蘭養好身體,生育事由不得自己,來日方長,你還年輕。之後便按著“瑞”字排序,給孩子起名瑞唐。後來淩叔華發表文章,因在同母姊妹中行三,便沿用古人“伯仲叔季”稱謂,以此行世文壇。

  京城的形勢一天天吃緊,淩福彭隻好安排她們母女回家鄉避難,繈褓中的淩叔華第一次回到廣東番禺老家。

  番禺,是秦置縣,漢代因之。隋開皇十年(589),分番禺、南海二縣,但轄域不晰。唐長安三年(703),於江南洲(今珠江岸南)置番禺縣。宋開寶五年(972)並入南海,後又分置,縣署在(廣州)城東紫泥港。元後遷廣州城的東部,城西部為南海,沿續到近代。

  清代番禺縣轄域:北48裏至花縣,南35裏至順德,東515裏至增城,西15裏至南海。東北705裏至從化,東南745裏至東莞,西北2裏至南海,西南33裏至南海。與今天的城域概念不同。

  番禺建城很早。傳周夷王(前891)時,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騎羊亦各一色,來集楚庭,各以穀穗一莖留與州人,且祝曰:“願此闤闠,永無荒饑。”言畢騰空而去,羊化為石。這就是羊城、穗城之來源。

  據史載,粵城自周赧王(前314)初,越人公師隅相度南海地,始築城曰南武。秦任囂、趙佗相繼增築周圍十裏,是為越城。城內原有三山,北自白雲蜿蜒南來,依次為粵秀、禺山、番山,相引如長城勢,迤邐珠江而止。漢刺史步騭辟番山,唐節度史劉隱鑿禺山。此後曆代多有擴之,而故城大體如此。漢代史學家司馬遷謂之“番禺一都會”,唐詩人高適雲:“海對羊城闊,山連象郡高”,便說越城之事。

  清代的廣州府署、番禺縣署、南海縣署皆在羊城內辦公。番禺和南海的轄界北起鎮海樓,南經五仙門至珠江,一線中分,東為番禺,西為南海之轄地。羊城還有一個特征,從東城門到西城門有一條主幹道,叫惠愛街,這條街自西而東按十約(清代以人數多少定單位,約在鎮鄉之下),六約為府署所在地。八約為番禺縣署所在地,十約為粵東典試和主考官行轅皇華館所在地,淩福彭就是在這裏完成鄉試中舉的。光緒十九年(1893)二月十五日,他又北上京城參加順天會試(複試),中試恩科(即遇皇上慶典舉行的考試,故稱恩科)舉人。

  然而,淩叔華的家並不在廣州城裏,而是在城東珠江口交匯處金鼎鄉(今深井村)的島上。

  小島四麵環水,形似一隻寶鼎,古稱金鼎。它的麵積不足三平方公裏,外出靠船擺渡。西北與黃埔隔水相望;東北與長洲隔水相鄰(今河道已填平);南望新坑等村落(今辟廣州大學城),亦由河道相隔;東是珠江滔滔流水。小島埠崗起伏,疊翠成青蒼如黛的碧色。

  小島土壤肥沃,除種植傳統農作物水稻、甘蔗、蓮藕、茨菇、馬蹄(又稱荸薺)外,還種植荔枝、龍眼、黃皮等水果,尤其是荔枝,已有兩三百年種植曆史,百年樹齡近千棵,紅殼糯米糍是荔枝中的極品。

  金鼎稱鄉,是以晚清規製,“無論為社為鄉為約,人滿五萬為鎮,不滿者為鄉”。金鼎人口四千,因而稱鄉。鄉下有約,分別是中約坊、正吉約坊、岐西約坊,南田約坊等,淩福彭的祖居便是在“中約坊”的上街。

  村中古宅、廟宇、祠堂林立,古巷石板鋪路,幽深而綿長。

  從“扶輪”、“說言”牌坊進入,放眼可見悠長的麻石巷,古宅石基高達兩米,簷下雕刻精美。紅礪石是明代建築,大青石是清代建築。屋頂雙層梁柱,疊成品字,覆蓋著墨色“黑瓦”。還有客家碉樓式建築、西洋式門樓和廊柱,明顯有著中西文化碰撞的痕跡。坐落於岐西約坊的“愚園”,是清末民初廣東省警察廳廳長淩鴻年的故居。

  金鼎廟宇有十餘座之多:武鄉侯廟、北帝廟、雷公廟、醫靈廟、關帝廟、觀音廟、洪聖宮、三聖宮等。其中三聖宮便是淩叔華散文寫到的廟宇,廟址在南田約坊,離淩叔華祖居中約坊上街很近,步行十分鍾便可抵達。

  淩氏祠堂原有二三十間,今存九間,其餘因年久失修倒塌或“土改”充做民房。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廣東軍閥陳炯明發動武裝叛亂,炮擊孫中山乘坐的永豐艦,吃水三米的永豐艦,巧妙地從金鼎與長洲之間東西小河裏(僅兩米水深)突圍而出,直奔廣州白鵝潭。

  一九二四年,黃埔軍校創建時,因校舍不足,曾借用淩氏祠堂暫作營地,還借用井頭崗、江抱元崗辟做操場,用以訓練學員。

  在番禺,淩叔華的家族史可上溯到南宋末年。

  據《番禺縣續誌》和《淩氏家譜》載,她的宗祖淩震(1235—1315),字國威,號雷門,是福建莆田人。淳祐年間(1241—1252)進士第,知廣州,兼領嶺南東路經略安撫使,改廣東都統。景炎元年(1276)端州航海至閩廣間,廣州海上潰軍奉張鎮孫為帥,震與鎮孫結集,行伍分東西二路,誓圖恢複。後與元兵屢戰廣州,張鎮孫死,淩震收集散兵數千,倚文天祥為聲援。後與王道夫再走廣州,詔擢淩震為廣州製置使,王道夫拜兵部侍郎、廣州轉運使。祥興元年(1278)十一月,元將李恒複陷廣州,“十二月,道夫先引兵取廣州,與恒戰,大敗被執。震繼至,亦敗退,戰於茭塘,又敗,複退至城東東圃,糾義勇力戰,兵勢莫支,後震死,其子孫葬之東圃古鼎岡”。東圃在珠江北岸,與南岸的黃埔遙遙相望,平日有渡船往返。

  淩震死後,其子淩方名落籍於南岸的金鼎墟,是為淩氏家族之始祖。累經元、明、清諸朝,淩氏一族生齒日繁,今深井四千多人,淩氏後人占了一半,淩叔華數“景客”一支,已是二十一世。

  她的曾祖父淩梓,育有八子,是本村巨富。

  她的祖父淩朝賡,號作朋,縣誌有載:“朝賡性慈惠而好奇,耐勞苦。親喪未葬,徒步野宿數百裏,求墓地,卒得之西樵山(南海縣蘇村),大科峰厝焉。鹹豐初,歲大饑,時紅匪亂後,鄉民蕩析,朝賡惻然,捐米數萬石,全活無算,以是‘淩義士’之名遍遠近。道、鹹之交,中外多故。海山仙館潘氏譯刻西人算學,製器諸籍,朝賡與一西人友,益廣加搜討,昕夕研摩,有汽船、水雷之製,嚐以水雷破敵船艦之策,陳於欽差大臣龍元僖、羅惇衍、蘇建魁三公。複製成風船,逕駛白鵝譚,機件靈捷。歿後,水雷顆顆猶陳列廳事側。遺書數大櫝,當時未有識者。論者鹹以‘天不假年,不竟其用’,為可惜雲。”

  金鼎正像它的名字一樣,這塊形同金色寶鼎的土地,流光溢彩,香飄四季,它很容易讓人想起富麗、凝重,滄桑的張力,人傑地靈的引力。這是大自然造物的傑作,也是給金鼎人一份獨有的饋贈。

  金鼎的漁業生產也頗具規模。清末民初已組成大型船隊遠涉零丁洋捕漁,“鹹魚地”就是出海歸來用來曬魚的場所。村南的瀝江海(河道80至100米不等,水深10米)邊,是金鼎八景之一“瀝海漁歌”之地,這裏聚居著村裏上百戶異姓居民,他們打魚之外還負水上安全之責,有“金鼎海軍”之稱。每近黃昏,便舟船雲集,歌聲四起,此唱彼和,用漁歌鍍亮著他們的人生。

  瀝江海還有津渡碼頭,北通黃浦、東圃、長洲,南達新坑、官山墟、大石頭等地。清晨腳步匆匆,一片繁忙。隨著欸乃漿聲,船便駛離碼頭,放眼江水,煙波浩淼,衣袂飄飄,伴著水淋淋的朝暾,半江瑟瑟半江紅,大自然給他們折射出特有的人生況味。

  金有鼎的態度,鼎有金的精神。這便是淩叔華童年根之所係的故鄉,精神的故鄉,靈魂的故鄉。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