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 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和金融危機

  1 99 1 年“八一九”事件標誌著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失敗。此後俄羅斯在以葉利欽為首的激進派及一些所謂的知識精英帶領下走上了移植西方模式的道路。葉利欽徹底打碎了蘇聯經濟原有的運行機製,使俄羅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轉型期,並開始了他們為期8 年的激進改革試驗(19 91—1 998 年,1 998 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標誌著這場試驗的失敗)。由於葉利欽掌權10 年,故有人稱此段為俄羅斯10 年激進改革時期。

  解體以來,俄羅斯經濟改革大約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19 92年初至19 93 年初為其第一階段,即蓋達爾執政階段;1 99 3 年至1 99 8 年為第二階段,即穩健派執政階段;1 998 年之後為其調整的第三階段。第一階段俄羅斯由民主派執政,他們在經濟及外交上推行“全盤西化”的自由主義政策,推行激進的“休克療法”。因此,俄羅斯人戲稱這個階段為俄羅斯經濟浪漫主義時期。2 00 0 年開始的普京改革應該是一次全新階段的改革,俄羅斯改革進入了一個全新時期。

  何謂“休克療法”?其療效究竟如何?自從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在東歐把波蘭馬佐維耶茨基政府的“穩定經濟綱領”稱為“休克療法”之後,這個名詞就十分時髦,在原蘇東集團各個國家裏都非常流行。然而各國輿論對它褒少貶多。就在蓋達爾的“休克療法”方案出台時葉利欽就講過這是一顆苦果,是“不得人心的”。但是麵對各國劇變中幾乎崩潰了的經濟來說,“休克療法”又是一種別無選擇的“選擇”。前蘇聯科學院院士尼·莫伊謝耶夫在俄枟自由思想枠1992 年第 3 期上撰文說:“休克療法使俄羅斯真正走上了經濟改革的道路。本來在 80 年代末可以少受痛苦而且好做的手術,到90 年代就變成非常難做的手術了。但是不做手術又隻有死路一條。葉利欽的年輕班子鋌而走險,也沒有別的方法了。可以批評他們,但他們畢竟是開始了,生活實踐自會加以糾正的。”他的這種看法是有代表性的。看來在蘇聯和東歐“休克療法”並不受人們歡迎,但是他們又別無選擇,不得不這麽去幹。

  關於“休克療法”的含義許多中國人把它理解為一種意識形態的產物,認為它是針對社會主義製度的:“休克療法”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地實現從社會主義到資本主義的一步到位的跳躍。此說不無道理。因為東歐及俄羅斯一些人正有這種想法:長痛不如短痛,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但這種解釋過於簡單化。因為想一步跳到資本主義是一回事,能不能一步跨入資本主義就是另一回事了。到現在為止,真正一步跨入了資本主義的隻有東德(民主德國)。因為東歐集團瓦解後,東德人把自己的全部經濟全交給了西德托管,東部德國的所有企業由西德全買下了,這種私有化並沒有引起緊縮銀根、壓縮需求之類的後果。除東德外其他國家的“休克療法”都搞得一塌糊塗。19 88年波蘭的通貨膨脹率高達4 位數。

  中國學者金雁認為,“休克療法”實際上是一種旨在穩定(而不是改造)經濟的緊縮政策。具體的做法是使用抽緊銀根,提高利率,壓縮開支,凍結社會需求同時放開物價等辦法,一舉消滅原有經濟中的破壞性的不平衡現象,建立一種穩態經濟。其目標是實現貨幣與商品的平衡(以消除通貨膨脹),國家財政的平衡(以消除財政赤字),市場供需平衡(消除商品的短缺和過剩),國際收支平衡(以消除逆差),官私匯率的平衡(實現貨幣的可兌性)。從這種科學解釋來看,休克療法既不姓資,也不姓社,因為無論哪種經濟都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在一定意義上講,與其說它是針對社會主義的,不如說它是針對通貨膨脹的;與其說是製度性措施,不如說是技術性措施;與其說是意識形態的產物,不如說是經濟運行規律的產物。

  現在看俄羅斯的“休克療法”、緊縮銀根、尋求平衡政策實際操作的重點步驟就是物價自由化,企業私有化,貨幣穩定化。在蘇聯解體初期俄羅斯所麵臨的經濟形勢十分嚴峻,美國學者泰利· 考克斯(TerryCox)在其專著裏講:1989 年蘇聯的 GDP隻相當於美國的30%。到19 90 年俄羅斯經濟出現負增長,國家稅收大幅下降。1991 年情況更差:產值萎縮了 12暢8%,工業產值下降了 8%,農業產值下降了 4暢5%,財政赤字占 GDP 的30%。在這樣形勢下俄政府再也無力支撐對物價和國有企業的巨額補貼了。俄羅斯政府選定的改革模式就是穩定化、自由化、私有化。這三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互補性,穩定的宏觀經濟是前提,經濟自由化是為徹底擺脫官僚機構的束縛,企業私有化則是自由化的基石,它是使改革成為不可逆轉的重要砝碼。

  蓋達爾政府於199 2年1 月2 日放開了9 0%的消費品價格,80%的生產資料價格。隨後逐步放開了全部價格。隻搞了4 個月的“休克療法”之後物價水平平均上漲了 11 倍。據統計,基本食品價格1 992 年1 2 月比 19 89 年 12 月上長了 80—1 30 倍。1 99 2 年元旦前一根大香腸8 盧布,到1 月2日已漲到80 盧布一根,地鐵票從1 盧布變成10 盧布,大學生一頓午餐從2~5 盧布一下子漲到25 盧布。暢銷書一冊從3 盧布左右漲到8 0 盧布左右。一年裏服務價格也上漲了2 5倍,托兒所收費上升31 倍,醫療費上調1 9 倍,民航公交車費用上調11 倍。到1 993 年物價繼續上漲,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服裝、文體用品、耐用電器等。在烏法市一台半自動洗衣機竟漲到 7暢5 萬盧布。人們簡直無法接受,但俄羅斯人表現出了驚人的忍耐力,隻發生過零星的示威遊行,多數百姓敢怒不敢言。在短短兩三年裏,物價的上漲就好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政府都無法控製,社會一片混亂。

  俄羅斯改革物價勢在必行。蘇聯體製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物價遠離價值,不重視價值規律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不能按經濟自身固有的規律辦事。1 990 年蘇聯的房租價還是政府在1926 年時製定的,政府所收的房租不夠維修的費用,政府要大量補貼,政府也無力大量蓋新房,居民的住房條件總得不到改善。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有權有勢的人大量占用公房。如果公房按市場價出售,他占的房多出的錢多,多占就沒有意思了。但是物價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息息相關,放開物價必需慎之又慎,絕不能草率行事。而且工資收入與物價上漲是經濟發展的兩個翅膀,講究均衡。西方發達國家講的是高消費、高收入、高效益,而蘇聯搞的是低工資、低消費、低效益。人們還長期把這“三低“看成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致使其經濟長期徘徊在低效高耗的怪圈之中,無法自拔。

  在物價飛漲的同時,俄政府也著手給百姓升工資。到19 93年4 月1 日俄職工月均工資為 23 559 盧布,約合 30 美元,而且保證居民住房、水電、公交、醫療等方麵的基本需求,政府給予大量補貼(有些項目政府補貼高達98%)。然而在1 992 年裏俄職工工資雖上升9 倍,但物價平均上升 25 倍,職工收入實際下跌6 0%。而且政府拖欠工資也很常見,一年內拖欠工資高達22 00億盧布。這樣人們實際生活水平急劇下跌,近半數居民跌入貧困行列。1 99 3 年3 月 8 日許多婦女上街遊行,他們高喊“要牛奶、要麵包、要生存”等口號,蓋達爾政府陷入極大的困境。這裏有個要害問題:放開物價之前必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製度,否則這種經濟轉軌就帶上了反人民的性質。蘇聯70 多年長期實行低工資製,百姓幹一輩子也不會有多少積蓄,國家曾長期對居民的生活實行全包下來的保障政策。在向市場經濟過渡時,蓋達爾政府隻學了西方的價格自由化,而沒學人家的社會保障這個前提,造成人民的日益貧困化,把靠工資生活的老百姓推向貧困的深淵。如果說市場經濟目標是兼顧效率和公平的話,那麽俄羅斯的激進改革既沒效益,也不公平,留下的隻是教訓。

  企業私有化是“休克療法”的另一個重要內容。私有化(ПРИВАТИЗАЦИЯ)是英語 privatization 的音譯。狹義上講私有化是指將國有資產轉為私有資產;廣義上講是指減少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參與及幹涉,它不僅指所有製的轉換,而且包括經營權和管理方式的轉變。俄羅斯 10 年裏頒布了三部私有化法律文件:第一部文件是1 992 年6 月頒布的枟俄羅斯聯邦關於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私有化法枠,文件規定將國有企業的資產全部或部分出售轉讓,改為私人或法人所有;私有化還包括國有企業管理體製的轉變: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初次私有化了的企業可以再轉移。1 997 年7 月頒布了第二部私有化法律文件枟俄羅斯聯邦國有資產私有化和市政資產私有化原則法枠。該文件一再強調國有企業必須有償轉讓,還強調私人所有應該指公民所有:有償地轉讓給自然人和法人所有。2001 年12 月頒布了第三部枟私有化法枠,文件明確指出:“凡不由國家所有及不是由國家經營的企業,凡屬其經營方式改變了的,不論產權是否易主,都可統稱為私有化。”可見不能簡單地把俄羅斯私有化理解為私有製,我們可以把俄羅斯私有化理解為國有產權的非國有化。因為許多俄羅斯學者都把私有化這個詞(ПРИВАТИЗАЦИЯ)與 非 國 家 化(РАЗГОСуДАРСТВЛЕНИЕ)、非 國 有 化(НЕНАЦИОНАЛИЗАЦИЯ)視為同義詞。正如一位俄羅斯經濟學家所言,俄羅斯的私有化的目標是想通過不同所有製形式的互相配合來建立起一種旨在實行國家利益、集團利益、個人利益相結合的混合型經濟體製,著力培植中產階級,以實現俄羅斯社會和經濟的真正轉軌。應該說這種願望是好的,但實踐上有不少問題和難度。

  在實踐上,俄羅斯企業私有化分兩步走:19 92—1 994 年的小私有化,19 92—199 7 年的大私有化。小私有化一次性完成,大私有化是分了幾個階段才完成的。小私有化是從1992 年 11月正式開始的。私有化的對象是小型企業。小型企業的標準指在1 992 年 1 月1 日在冊的資產價值 10 0 萬盧布、職工人數在2 00 人以下的企業。這些企業多屬地方所有,多集中在商貿、餐飲、社會服務、建築業、建材工業、食品輕工、公共交通及旅館業等方麵。從1 992 年1 1月起,政府通過拍賣、投標、贖買、直接出售等方式將小企業轉為私有。據俄羅斯學者斯· 符· 卡讚采夫(КАЗАНЦЕВ)的統計,到 1 994 年 11 月俄羅斯小企業總數為10暢24萬個,已經私有化的達7暢29 萬個,占71暢2%,其中商業小企業的私有化率為 68暢2%,餐飲業為 69暢7%,生活服務業為77暢7%。

  應該說俄羅斯小企業的私有化進展順利,效果良好。私有化使這些企業率先走出困境,並成為國家經濟的增長點。私有化後小業主和勞動者的積極性普遍提高,開始重視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企業效益明顯提高。而且小企業還增加了就業崗位。據統計,1996 年全俄勞動力總數為1暢26 億人,約有630 萬人就業於各類小企業中。

  俄羅斯大企業的私有化是從1992 年7 月開始的。俄羅斯大中型企業指職工人數在1000 人以上,1992 年1 月1 日固定資產在50 00 萬盧布以上的屬大型企業,10 0萬~50 00 萬盧布的屬中型企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到 19 96 年1 2 月大規模私有化結束,全俄出現的私有化企業共有124暢6 萬家,占國有大中型企業總數的60%。到1997 年 12 月又有 2743 家大企業私有化了。這樣,到199 7 年12 月全俄共有私營企業 170 萬個,占 68%;國有企業 23暢3 萬個,占 9暢3%;市有企業18暢4 萬個,占7暢4%;社會所有製企業12暢95 萬個,占 5暢2%。在產值方麵,國有經濟占GDP的28%,非國有經濟占到 72%(其中私有經濟占 28%)。在資金投入上1996 年裏私人投資占到74%。此後大規模私有化停止了,但後幾屆俄政府仍未完全中斷私有化進程。

  1 99 7 年年底,切爾諾梅爾金政府針對國有資產嚴重流失情況采取調整措施,從粗放私有化轉為集約式私有化,強調私有化必須按政府製定的、杜馬批準的計劃進行,強調私有化是個有償轉讓過程,並正式提出:私有化隻是公認的管理國有資產的方式之一。如果中標者不履行合同,國家有權將該企業重新收為國有。到1 998 年基裏延科政府又提出私有化的重點是結構改革。該政府決定將 3000 多家特大企業減到 697 家,其餘2000 多家公開拍賣。普裏馬科夫出任總理後大肆批評私有化政策,決定對國有資產進行重新登記,停止成批低價出售國有企業,將原本計劃拍賣的6 6 家大企業減為7 家。199 9 年普京政府繼承了普裏馬科夫政策,但表示反對重新進行國有化。普京強調要重視企業效益,用法律和規範來保護私有財產。他還反複強調,盡管私有化存在各種問題,但是它為俄羅斯的市場經濟打下了基礎。他明確講:“如果允許重新分配資產,那所遇到的問題及所造成的損失將會比過去搞私有化時更大。”可見私有化作為俄羅斯改革的既定方針,它已具有了不可逆轉性。

  俄羅斯私有化曆盡艱難,在私有化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但它還是以很快的速度向前推進著,並且對俄羅斯的社會生活及經濟結構產生著重大影響。通過私有化,俄所有製發生重大變化,市場主體走向多元化。尤其是小企業私有化效果很好,小企業私有化方式靈活多樣,私有小企業適應小企業的經營特點及業主的管理能力,產權關係容易理順,也便於國家控製,因此也產生了一些積極效果。大企業私有化問題多,但私有化也加快了俄產權關係、經濟結構的改革步伐,使俄羅斯經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非國有經濟的經營效益明顯提高,私有經濟對 G DP 的貢獻率正穩步增長。但應該指出的是,在大規模私有化結束之後國有經濟仍能占到國民經濟總量的 30%左右。在人們的印象中好像俄羅斯國有企業已不存在了,事實上並非如此。據俄學者馬卡列維奇的統計:獨立核算的俄國有企業19 92年4 月1 日統計有139904 個,所占比例為96暢5%;而私有企業總數僅5023 個,所占比例很小,僅占3暢5%。到了1997 年 l月1日國有企業總數僅8 70 18 個,所占比例減為 41暢6%;而私有企業增加到12 20 44 個,所占比例達5 8暢4%。據符· 康多洛維奇統計,直到1998 年國有企業在貨運業中占 30%;在客運業中占80%。而且幾乎所有的貿易港口、多數動力部門都屬於國家所有。可見,俄羅斯的私有化並非有些人所講的“全盤私有化”。

  應該看到,俄羅斯私有化在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也給俄羅斯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了一些嚴重後果與影響。而且俄羅斯的私有化論證不夠,先天不足。由於私有化目標的政治性,進程的激進性,方式的無償性,使得所有製改造嚴重脫離俄羅斯國情:三代俄羅斯人都是工薪階層,隻是溫飽水平,根本沒有實行企業私有所必需的資金前提。西方是先有了資金的原始積累,再搞私有產業的發展;而俄羅斯是在沒有原始積累的條件下搞私有化的。這就造成嚴重的消極後果:第一,是社會經濟的全麵倒退,生產水平的全麵下降。激進改革年代俄出現了持續衰退現象:持續時間長(將近10 年),下降幅度大(下降近 50%),還有普遍性(各個部門都下跌)。1999 年俄羅斯的 GDP 還不足1989 年時的60%。據西方學者符· 康多洛維奇統計:1990 年俄產值下降 3%,為 19 89 年的 97%;1 991 年下降 5%,為 19 89年產值的 92暢2%;到 19 92 年私有化後一下降了 1 4暢5%,僅為1 98 9 年的 78暢8%。19 93 年產值下降 8暢7%,為 19 89 年的71暢9%;1994年下降12暢6%,為1989 年的 62暢8%;1995 年下降4%,為 1989 年的 60暢3%;1996 年下降 3暢4%,為 1989 年的58暢2%;1997年產值增長率為 0暢9%,為 1989 年的 58暢7%;到1 99 8 年時又下降4暢9%,為1 989 年的55暢8%;到1 999 年產值增長了3暢2%,這時的產值也僅是1989 年產值的57暢6%。20 世紀3 0 年代和60 年代蘇聯經濟曾以兩位數的增長率持續發展,創下當年的世界之最;到了20 世紀90 年代,俄羅斯又創下了連續10 年大幅下降的世界之最。俄羅斯民族就是這樣極端化。

  第二,俄羅斯私有化程序與轉軌不合理、不規範,造成了企業經營的惡劣環境,這是生產衰退的根源。激進派搞私有化,實際上仍然是用行政命令手段強製推行大規模的私有化運動,強行向市場經濟過渡。此舉不是為了提高企業效益,而是為了打倒舊體製的政治目標。更重要的是私有化過程與投資過程不同步,證券私有化基本上是無償進行的,它不能給企業帶來新的資本投入,生產投入不但沒增加,反而減少,這給企業的發展造成更大的困難。而且俄企業轉軌不轉製,所有製變了,但是經營體製沒變。經營機製主要看企業管理是否創新,企業領導的經營理念是否改變。私有化之後俄隻有少數企業積極開展市場調研,積極參與市場競爭,並改革收入體製,而多數企業仍是原先的管理水平,基本上沒有現代化管理製度,仍陷於“穿舊鞋走新路”的怪圈裏無法改變。

  第三,特別應強調的是正常的金融秩序與價格機製是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前提條件。但與私有化同步進行的價格自由化卻導致了過高的通貨膨脹率,改革 7 年裏通貨膨脹率都高達兩位數,最高時達兩位數,給俄羅斯金融體製帶來了災難性後果。按國際慣例把年物價上漲在 5%~10%的叫溫和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在10%~10 0%間的叫奔騰式通貨膨脹,而年物價上漲在1 00%以上的叫惡性通貨膨脹。199 2 年之後,俄羅斯連續4 年都屬惡性通貨膨脹,從199 6 年起物價上漲放慢,但仍在1 0%以上,仍屬奔騰式的通貨膨脹。據統計俄通貨膨脹率如下:19 91年是 16 0暢3%,19 92 年創下紀錄,高達 25 08暢8%;1 993 年為844暢2%;1994 年215%;1995 年131暢3%;1996 年22%;1997 年1 1%;199 8 年84暢4%;19 99 年3 6暢5%。為了抑製通貨膨脹,政府又實行緊縮貨幣政策,結果導致固定資產投資長期大幅下降,7 年裏下降了75%。社會擴大再生產的條件被嚴重破壞。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短缺,三角債務越來越多,經濟循環嚴重壞死,職工工資長期拖欠,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市場嚴重萎縮,再加上外國產品大量流入,私有化不但沒有帶來生產繁榮,反而造成經濟大幅下跌。這些就是俄羅斯私有化造成的最嚴重的問題。

  第四,俄私有化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據俄專家估計,由於低價或無償轉讓國有企業,199 2—19 97年的5 年時間俄國家損失至少在1 萬億美元。又據國家杜馬聽證會上所公開的材料,俄私有化 5 年總損失在 95 00 萬億盧布(其中經濟損失 5500 萬億盧布,社會損失在 4000 萬億盧布)。這相當於19 96 年俄國內產值的4暢2 倍,相當於蘇聯二戰時損失的2暢5 倍。另據 200 4 年 7 月 5 日俄羅斯枟獨立報枠又公布了一份俄審計署統計的新資料:在私有化過程中有違法行為的國家機關占8 9%。商業機構違法的占11%。審計署向政府建議,應加強國家對價格的監督,比如應該用提高原木出口關稅的辦法來防止不受限製地出口木材。據查,在私有化中有75%的證券都是無償發給職工的。由於職工手中的股票從未獲得過利息,也沒分過紅利,後被一些人廉價收購了。當時有人用 10 00美元就買下了一家機器廠,有人在距克裏姆林宮僅50 0 米的地方用5 萬美元就買了一棟原屬於國有的5 000 平方米的花園洋房。就這樣把巨額的國有資產落入私人之手,養肥了一批投機者。例如,波塔寧把持的“奧涅克辛姆銀行”以17 億美元收購了俄最大采礦企業“諾裏爾斯克鎳業公司”38%的內部股和51%的控股權。而據倫敦交易所對這個公司評估,它最少價值在4 0 億美元。199 5 年在抵押拍賣會上俄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以3暢5 億美元購買了全俄采油量第二的“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權,僅過了兩年,該公司市值已上升為 90 億美元。在私有化合法外衣掩蓋下,葉利欽政府的一係列失誤為私人大財閥搞起了原始積累,他們轟轟烈烈地化公為私,幾代老工人的心血讓一些人賤賣了;私有化不但沒有消除壟斷,反而把國家壟斷變成了私人財閥的壟斷。連西方人也驚歎說這是一種野蠻的資本主義!俄羅斯人民為他們這種不顧國情的激進改革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這樣在私有化改革之後,俄羅斯就造成了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現象。這與激進改革派的最初設想是背道而馳的。當初他們設想私有化可以培植起中產階級,而實際上卻培植起了一小撮大富豪:伏爾加汽車營銷公司總裁別列佐夫斯基(他的名聲大,資產有 6 億美元)、尤科斯石油公司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俄國際集團總裁波塔寧、大橋媒體集團總裁古辛斯基等七大財閥。他們的私人資產都在10 億美元以上。俄羅斯枟共青團真理報枠2004 年5月15日發表了一篇題為“俄國的富豪到底有多富?”的文章,文章講俄羅斯現有 100 個大富豪,最窮的富豪資產也有2暢1 億美元。文章還列舉了2 003 年俄羅斯十大富豪的資料:最富的是40 歲的霍多爾科夫斯基(1 52 億美元);第二名37 歲的西伯利亞石油公司老板阿布拉莫維奇(125 億美元);第三名4 7 歲的秋明油田老板韋克謝利貝格(59 億美元);第四名鑽石大王3 9 歲的普羅霍羅夫(54 億美元),曾擔任過第一副總理的43 歲的波塔寧與其並列第四,資產也有54 億美元。第六名是阿爾法集團總裁40 歲的弗裏德曼(52 億美元);第七名是48 歲的新利佩茨克冶金廠廠長利辛(48 億美元);第八名是葉利欽的孫女女婿、36 歲的傑裏帕斯卡,他擔任俄羅斯鋁業集團總裁(45 億美元);第九名北方鋼鐵集團頭目莫爾達紹夫,資產也是45 億美元。第十名就是盧克石油公司總裁53 歲的阿列克佩羅夫(身價是 39 億美元)。可怕的是他們控製了國家的能源、冶金、金融等要害部門,甚至還揚言要控製新聞媒體,準備左右國家政局。當今俄羅斯普通退休者月收入僅40 美元,可俄二號大財東、現任遠東楚科奇行政長官阿布拉莫維奇卻花費2暢4億美元買下了英國切爾西足球俱樂部。財閥們在國外豪華大酒店尋歡作樂,一擲就是數百萬美元,俄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對靠鑽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深惡痛絕。

  2004 年5 月14 日英國枟獨立報枠發表了一篇題為“莫斯科取代紐約成為世界億萬富翁之都”的文章,文章講:今年 2 月枟福布斯雜誌枠調查,俄羅斯有25 位億萬富翁,而3 個月之後再次調查時俄羅斯首都就有36 位億萬富翁,而美國紐約也隻有31 位億萬富翁。這意味著莫斯科第一次成為全球擁有億萬富翁最多的城市。這篇文章還指出,俄羅斯在億萬富翁總數上要超過美國和德國還不行,因為美國有 2 27 位億萬富翁,德國有52 位。但是從創造財富的速度及集中程度上看,俄羅斯令人生畏。因為俄羅斯這36 個最有錢的人個人資產總數已占全俄產值的1/3,而美國227 個億萬富翁的資產總數僅占全美產值的6%。而且實際上在今天俄羅斯 57%的工業基礎都是由 23 個大財閥所控製的公司支撐著,這就是私有化給俄羅斯造成的悲劇。2004 年5 月30 日枟參考消息枠上刊登了法新社的一篇報道:枟福布斯枠世界富翁排行榜上俄羅斯 36 位億萬富翁擁有1000 億美元的財富,這個數字相當於 2000 年俄羅斯國內產值的2 4%。這36 位億萬富翁都是私有化運動造就的。而在中國隻有1 個富翁的資產達到 1 億美元。200 0 年普京開始對俄寡頭宣戰:20 00 年8 月21 日俄傳媒大王5 1 歲的古辛斯基在雅典機場被捕,罪名是侵吞國家財產罪、巨額欺詐罪。20 03 年 3 月24 日別列佐夫斯基在倫敦被捕,此人曾用金錢鋪路,擔任了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及獨聯體執行秘書的要職。20 03 年 11 月逮捕俄一號大富翁 39 歲的霍多爾科夫斯基影響最大,深得民心。他的個人資產在 83 億美元(最新統計152 億美元),他曾出巨資資助俄議員,準備出任俄總理,並揚言要參加 2008 年的俄總統選舉。由於他的政治野心過於暴露,因此遭受了滅頂之災。其實老百姓早就提出政府應該收拾這些寡頭。據美國枟新聞周刊枠2 003 年7 月號報道,從20 世紀90 年代中期以來,俄工業和金融寡頭已在國外賬戶上有存款約有1 600 億美元,年均外流資金在200 億美元以上,情況令人擔憂。普京向寡頭們宣戰深得人心。

  第五,俄羅斯自1992 年向市場經濟過渡以來,失業人口逐年遞增。據統計正式登記的失業人口數字從1991 到1997 年依次為:5暢9 萬,5 7暢7 萬,8 3暢6 萬,16 3暢7 萬,23 2暢7 萬,250暢6 3 萬和199暢9萬。失業率1992 年為4暢7%,1993 年為5暢7%,1994 年為7暢5%,1995 年為8暢8%,到 1996 年增加到 9暢3%。如果按國際勞動組織的統計,19 96 年俄失業人口已達 70 0 萬,占全俄勞力總數的9暢6%;1997 年失業者增到800 萬(1 年裏新增100 萬失業人口),失業率達 10暢8%。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西方失業者有保險保障,起碼有飯吃。而俄羅斯屬體製性失業、轉軌性失業。轉軌後的私有企業為了追求利潤,降低成本,隨時減員。工人下崗後生活就成問題。企業是幾代老工人的心血,一旦私有化了,也就是亷價拋售了,這隻能是肥了個別人,苦了一大片。當然這種轉軌是必要的。因為國家再也不能把那些不營利、沒效益的企業包下來,國家向這類企業投資再多,也無濟於事。國家退出越徹底,將這些企業逼上梁山,經營狀況才會有轉機。

  貨幣穩定化是俄羅斯“休克療法”的第三個重要內容。應該說穩定成熟的金融體係是俄羅斯經濟改革最關鍵的條件,也是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先決步驟,可偏偏在這個關鍵問題上俄羅斯激進改革者們幹得最差。尤其是1 998 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成了俄“休克療法”徹底失敗的標誌。中國學者張康琴指出:從1 99 7 年1 0 月到199 8 年8 月俄羅斯金融經曆了三次大風波:第一次風波是由東南亞金融危機造成的。1 996 年起俄羅斯金融市場對外國開放,國外一些金融機構看準了俄羅斯的股票及國債市場,紛紛投資。俄國債回報率一般都在 20%左右。俄股票麵值低,一股隻有 0暢5~5 美元,回報率平均都在 100%以上。而且俄國債最短的僅一季度就兌現。1991—1997 年俄羅斯一共吸引外資2 37暢5 億美元,其中19 97 年一年裏就引進外資1 00多億美元。但是外資裏70%都是短期投資,來得快,走得也快,這就埋下了隱患。到1997 年10 月,外資已掌握了俄羅斯60%~70%的股票交易量,30%~40%的國債交易額。1997 年 10 月韓國爆發金融危機,為救急韓國人撤回在俄羅斯的投資,其他外國投資者也紛紛效仿,他們大量拋售手中的股票和債券,導致2 0 天裏股價平均下跌30%,國債及外匯市場也受牽連,紛紛告急。俄中央銀行拿出3 5 億美元救急,國債利率上調至45%,但外國投資者仍撤走了1 00 億美元。第二次風波發生在 199 8 年5、6 月份,國內外投資者抽走了14 0 億美元,引起俄羅斯財政赤字加大,加重了俄政府的還債負擔。第三次風波更慘,發生在1 99 8 年8 月10 日至 8 月 28 日。8 月10 日這天被俄羅斯人叫為“黑色的星期一”。這天俄新發行的歐洲債券價值下跌了一半,俄國內債券價值下跌到2 6%,74%的價值不見了(100 盧布的債券隻值2 6 個盧布了)!199 8 年年初俄羅斯 100 多種工業債券的價值是1033暢56 億美元,但到 8 月 28 日,這 100 種工業債券的總價值隻是1 59暢2 億美元了,下跌了85%。此外,在短短十幾天裏盧布貶值了2/3,對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作用,俄經濟一蹶不振。

  俄羅斯1 998 年金融危機是兼有貨幣危機、銀行危機、債務危機等因素在內的一次複合型危機。如果說 1 991 年的“八一九”事件宣告了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的話,那麽 199 8 年 8 月的金融危機就意味著葉利欽激進改革時代的終結。這場金融危機造成了俄羅斯社會總危機:首先是俄羅斯人的心理危機。俄居民陷入恐慌、失望與冷漠之中。政府拖欠各種工資達200 0 億盧布,失業人數達 850 萬,隱性失業人還有 80 0 萬。物價還在上漲,食品短缺,燃料不足,人心惶惶。其次是人民對政府和貨幣的不信任程度在加大。盧布一路狂跌,老百姓手裏的3 00 多億美元的遊資再不願存入銀行了。而流往國外的 2000 多億美元又無法收回。俄人民大眾對葉利欽政府的信任程度降到了最低點。政府的支持率僅有 12%。葉利欽的支持率隻剩下 3暢5%了,而且還有85%的居民讚成葉利欽辭職。最要害的是俄大眾對改革喪失了信心。改革7 年,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但沒有改善,反而大大惡化。俄羅斯人經曆了太多的磨難與挫折:激進改革的失敗,俄政府的軟弱無能,持續不斷的政治爭鬥,一次接一次的經濟危機,綜合國力的大幅衰退,沉重的內債外債等等,這些現實無法再使俄羅斯人民相信改革了!而且,據查2/3 的俄羅斯人是改革的受害者,他們在改革年代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得多。到1 998 年1 0 月,對改革抱有希望的人不足 20%,而失望的人超過居民總數的50%。這些危機就是造成葉利欽提前交班的根本原因。

  §§第5章 轉軌中的俄羅斯社會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正說明朝十八臣
4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