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在石達開的覆滅之地殺出一條生路

  恩格斯有句名言:“如果說在貿易上時間就是金錢,那麽在戰爭中時間就是勝利。放過有利時機,不利用機會調派優勢兵力去對付敵人,這就是犯了戰爭中可能犯的最大的錯誤。”

  搶在蔣介石之前占領大渡河渡口,成為長征中最驚心動魄的一次軍事行動。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古名俄江,當地人又叫銅河。兩岸高山陡壁,江麵風高浪急。關於它的險狀,曾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於1981 年7 月,“沿著長征路線朝聖”,“踏著1934年—1935年曆史性的長征(部分)路線上紅軍足跡旅行的第一批美國人”,來到安順場,參觀當年紅軍渡河的地點後寫道:

  在我們走近大渡河時,曾經一度懷疑它是否真的像長征戰士在回憶錄中描述的那樣水流湍急,險象環生;及至親眼目擊,才知並非言過其實。這條河水深莫測,奔騰不馴,加上洶湧翻騰的漩渦,時時顯露出河底參差猙獰的礁石,令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栗,有幾處,河水還以異常的速度倒流回環。我們一行之中誰也沒有見過這種水流現象,時而回流,時而順流,時而側流……似乎和地球的引力場不生關係。原來大渡河自有它自己的生活規律!

  1935年5月,中央紅軍必須搶時間,爭速度征服大渡河,才能實現北上計劃。

  當紅軍兵分兩路向大渡河挺進時,蔣介石的大渡河會戰部署也在實施中,尾追紅軍的國民黨“中央軍”薛嶽部隊已進至金沙江南岸,而前頭截擊的國民黨四川軍閥劉文輝、劉湘、楊森的部隊,則在向大渡河急進。但經越西時,占領大樹堡擔任佯攻的紅軍部分主力,鉗製和吸引了富林的敵人,而安順場敵人兵力較空虛,紅軍如果不能乘機迅速趕到安順場渡過大渡河,勢必被迫向西轉入更為艱苦、困難的川康地區。為此,中央軍委命令,紅一師第一團率工兵連,組成先遣隊,由劉伯承(先遣支隊司令)、聶榮臻(先遣隊政委)率領,迅速搶占大渡河邊的安順場渡口。

  安順場是一個小鎮子,原名紫打地。這裏地勢險要,前臨奔騰、洶湧的大渡河,左界鬆林河,右有老鴉漩河,東南方向峰巒重疊,非常險峻,兵力難以展開。當年太平天國名將翼王石達開就是由於沒有抓住渡河良機,在大渡河邊的安順場全軍覆沒。

  1863年,翼王石達開與洪秀全分裂後,率部挺進浙江、福建、江西,轉入湖南,聲勢浩大,威懾清廷。然後,他南下廣西,馳騁於川黔之交,奔突萬裏,連下百城,飄然若風雨,聲勢如霹靂,涉奇險,躡幽徑,使官軍震眩失措,防不勝防。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3 月,他率眾由雲南進入四川邊界,派其先鋒賴裕新率眾4 萬,自寧遠日夜兼行,引官軍追擊北上,使官軍南路空虛,便親率4萬人馬渡過金沙江,5 月1 4 日抵達大渡河畔的紫打地。當時,大渡河北岸,尚無官軍,石達開有極好的機會渡過大渡河。但是石達開沒有利用這個機會。石達開擔心前鋒遭到背水作戰的局麵,以為:“今師半渡,倘官軍卒至,此危道也,不如明畢渡。”於是下令,把渡過河的1萬餘人又撤回來了。石達開的決心未能如願,大渡河水陡高數丈,4萬人馬被阻於南岸。本來可以渡鬆林河,北上瀘定,但石達開因生了兒子,“傳令犒賞三日”,紮營山上,坐失良機。5 月18 日,清政府調兵布防鬆林河西,去路被阻。官軍由四麵八方蜂擁而至。5月17日和21 日,他組織了敵前強渡,沒有成功。5 月22、23 日,轉而搶渡鬆林河,亦失敗。他進退兩難,糧食斷絕,乃決一死戰,向將士慷慨陳詞:“吾起兵以來14 年矣,越險嶺,濟江湖,如履平地,雖遭難,亦常嚏而複奮,轉退為攻,若有天佑,今不幸陷入絕境,重煩諸君血戰出險,毋徒束手受縛,為天下笑,則諸君之賜厚矣!”他泣涕稽首,激勵軍心,誓於死中求生,乘夜強渡,但依然失敗了。6月10日,在全軍覆沒之前,他自沉5個妻妾、2個幼子於大渡河的水流中,寫下“大江橫我前,臨流曷能渡”的詩句,發出無可奈何的悲歎。

  石達開和他的農民革命軍被從地球上抹掉了!東南的群山,留下漫山遍野的荒塚。辛亥革命的先驅者們,在那裏為石達開樹立起一塊花崗石紀念碑,碑文慷慨悲憤。從此,屹立的紀念碑年複一年地傾聽著大渡河水永遠唱不完的悲歌!

  曆史似乎無獨有偶!

  72 年後,紅軍經過萬裏征戰,渡金沙,越冕寧,差不多也是沿著石達開行軍的路線來到安順場。

  在時令上,紅軍到達大渡河畔比石達開要晚半個月,已進入洪水期,水高浪險。

  在軍情方麵也有某種相似但更嚴峻。蔣介石師法清代將領路秉璋對付石達開的戰役部署:命令薛嶽指揮周渾元、吳奇偉等3個縱隊,追擊紅軍,電令劉文輝加強大渡河北岸的防禦;電令楊森率全軍經樂山、雅安趕赴大渡河;又恐增援不及,並令劉湘先派第二十一軍第二師第六旅赴漢源、富林加強防禦。這樣,下到富林、上至瀘定橋沿河陳兵,真似鐵桶一般。此外,還令河防部隊搜集船隻、糧食及一切可供紅軍利用的物資器材,還利用特務唆使少數民族阻撓紅軍前進。蔣介石獲悉中央紅軍正向大渡河前進,大喜過望。他確信大渡河河防是萬無一失的,共軍插翅難飛,相信石達開失敗的曆史必會重演,“朱毛做石達開第二”。

  然而,他高興得過早了。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領導下的紅軍不是石達開。

  軍委和毛澤東的指導思想是,以極迅速、堅決、勇猛、果敢的行動,消滅阻我前進的川敵,爭取渡河的先機,迅速渡過大渡河,會合紅四方麵軍,以開創蘇維埃革命的新局麵。當紅一團在團長楊得誌、政委黎林的率領下,進行敵情偵察,了解到安順場是個有近百戶人家的小鎮,守敵有兩個連,隻有一條船,其餘船隻均被毀壞或搶走。渡口對岸有敵人一個團,團主力在下遊15 裏處,軍委電令紅一團夜襲安順場守敵,奪取船隻,強渡大渡河。

  紅一團立即進行動員和部署。

  敵人疏於戒備,以為紅軍還有幾天行程才能到達。紅一團以神速的動作,迅速擊潰兩連守敵,占領了安順場,並奪得了敵人的船隻。這時是5月25日淩晨3時剛過。

  在劉伯承、聶榮臻的親自指揮下,在楊得誌、黎林的具體組織下,紅一團組成了以熊尚林為隊長的17個渡河勇士,乘著一條小船,在當地熟練船工的擺渡下,在輕重機槍的火力掩護下,冒著惡浪波濤和敵人的密集彈雨,英勇衝向對岸,一舉奪取了敵人渡口工事,並擊退了敵人的瘋狂反撲,為紅軍渡河取得了立足點,從而突破了敵人號稱固若金湯的大渡河防線。17勇士為長征的勝利立了大功!

  下一步是做好大部隊強渡大渡河的準備。

  大渡河的這一段,河寬約300米,水深10餘米,流速每秒鍾4米,水中礁石很多,是中央紅軍長征中遇到的又一道天險。楊得誌仔細考慮著渡河的方法:在這樣的河流上,鳧水不行,太危險;架橋不成,橋樁無法安下去;隻有一種辦法:船渡。這就需要渡船和船工。經過努力尋找,一共找到3 條船,5 2 個船工。

  3條船開始晝夜不停地擺渡,先過江的是紅一軍團和軍委幹部團。

  紅軍主力在向大渡河前進,當先遣隊勝利強渡大渡河的消息傳來時,指戰員們興高采烈,不由自主地大大加快了前進的步伐。

  部隊來到離安順場約五六裏的營盤山腳下休息。戰士們看到了附近的石碑。毛澤東來到了圍著觀碑文的戰士們中間,看完了碑文後對大家說,這塊石碑是為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在這裏全軍覆沒而刻立的。毛澤東講述了石達開在安順場被困失敗的過程,還對石達開的失敗從戰略上進行了分析,他說:“石達開如果是一個很有才幹的戰略家的話,既然渡不過大渡河,為什麽不沿著左岸直上,進入西康?為什麽不向下走,到大樹堡拐回西昌壩子?或者再往上走,到大涼山以東的岷江沿岸去呢?那裏的機動地區不是很大嗎?”

  曆史是昨天對今天的囑咐,是過去對未來的昭示。討論曆史教訓是為了指導現實的鬥爭。毛澤東又說:“今天,我們中國工農紅軍也來到石達開失敗的地方。蔣介石和四川軍閥抱著很大的幻想把紅軍也消滅在安順場。你們說,我們能走石達開的老路嗎?”

  紅軍戰士響亮地回答著:“哼,敵人是在做夢!現在,我們的先遣隊已經渡過大渡河了!”

  毛澤東高興地說:“同誌們,你們說得對!敵人的好夢是做不成的。石達開沒有走通的路,我們一定能走通。我們共產黨人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大渡河算不得什麽困難!”“我們一定能渡過河去!”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到了安順場。毛澤東一到安順場,立即趕往渡口,向劉伯承、聶榮臻了解戰鬥情況,研究渡河問題。他還沿著渡口的沙地,邊走邊觀察大渡河的情況。

  中午,中央首長在先遣司令部吃飯,席間端上繳獲來的米酒。毛澤東端起大碗米酒,向先遣隊司令和幹部戰士們祝賀勝利,接著向劉伯承詳細詢問彝海結盟的情況。他說:“諸葛亮七擒七縱才使孟獲心服。你怎麽一下子說服了小葉丹呢?”

  劉伯承回答:“主要的是我們嚴格執行了黨的民族政策。”

  毛澤東又問:“你跟小葉丹結拜,真的跪在地上起誓嗎?”

  劉伯承答:“那當然,彝人最講義氣,他看我誠心誠意,才信任我們。”

  毛澤東愛打破砂鍋問到底:“那彝人下跪是先跪左腿呢,還是先跪右腿呢?”

  這個問題劉伯承可沒注意,足智多謀的參謀長被問住了。

  周恩來善於解人之難,他岔開話題說:“後續部隊通過彝族區時,小葉丹打著‘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的旗幟來歡迎,伯承、榮臻他們簡直把彝區赤化了。”

  朱德接著表揚說:“先遣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功勞不小。”

  劉伯承正為此著急。先遣隊隻找到了3 條小船,附近再也找不著船隻了。工兵連幾次架橋,都被桀驁不馴的急流衝垮了。僅靠3隻船載渡3萬多紅軍需時一個多月,而追敵薛嶽的先頭部隊已到西昌,楊森第20軍的先頭部隊已到金口河,離安順場隻有幾天行程。如何在短期內把紅軍全部渡過大渡河是尚待解決的難題。這時,他擺出了麵臨的困難:“總司令先別論功行賞,我正為這大渡河架不起橋來發愁呢。”

  毛澤東了解了安順場在短時間內全軍渡河存在的困難後,當即指出,大部隊一時難以過河,現敵第五十三師等部正向我軍趕來,紅軍仍然麵臨著巨大的危險,要迅速奪取瀘定橋。在兵力部署上,他提議兵分兩路沿大渡河兩岸前進。大家一致讚成毛澤東的主張,並決定:以紅一師和軍委幹部團從安順場過河,為右縱隊,由劉伯承任司令員,聶榮臻任政委,羅瑞卿任參謀長,肖華任政治部主任,從大渡河東岸北上,策應西岸,準備攻占瀘定橋;由林彪率紅一軍團主力軍和紅五軍團為左縱隊,從大渡河西岸迅速北上,奪取瀘定橋;軍委縱隊和紅三、九軍團從瀘定橋過河。從安順場到瀘定橋約320裏,要求兩天半趕到。毛澤東特別指出:“這是一個戰略性措施,隻有奪取瀘定橋,我軍大部隊才能過大渡河,避免石達開的命運,才能到川西與四方麵軍會合。”

  毛澤東這樣組成右縱隊也是出於戰略考慮的:紅一師是一支能打善戰的部隊,有很強的戰鬥力;幹部團軍政幹部齊全、年輕又有實踐經驗,隻要有群眾,就能開展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工作,又配備了一個能獨立開創新局麵的很強的軍政領導班子。萬一與左縱隊會合不了,就由劉伯承和聶榮臻率領到川西開創新局麵。

  瀘定橋,是四川軍閥劉文輝的防區,他令其第四旅在這裏防守。該旅旅長袁國瑞以旅部駐於飛越嶺下的龍八步,以團長李金山率第38團(缺一營)防守瀘定橋鐵索橋,以團長楊開誠率領紅十一團布防於海子山、冷磧一帶;以團長謝洪康率紅十團駐於飛越嶺,作總預備隊。

  紅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敵人甚為震驚,立即把防禦重點轉到瀘定橋上。劉文輝命令第四旅死守瀘定橋鐵索橋,蔣介石急忙調兵向瀘定橋增防和“追剿”。

  兵貴神速。必須和敵人搶時間,爭速度,必須在敵人增防部隊到達之前奪取瀘定橋。軍委和毛澤東命令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師及幹部團繼續從安順場渡河,沿大渡河東岸北上,中央紅軍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西岸北上,兵分兩路夾河而上,火速搶奪距安順場320裏的瀘定橋。

  5月27日晨,左縱隊以紅二師第四團為先頭團,從安順場出發。從安順場到瀘定橋,道路十分難走,幾乎全是蜿蜒曲折、忽起忽伏的單邊羊腸小道,左邊是嶙峋壁立的山崖,右邊是波濤洶湧的河流,稍有不慎就有掉下深淵的危險。指戰員們在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率領下,在“要和敵人搶時間,要和敵人賽跑!”“堅決拿下瀘定橋”的口號下,沿著崎嶇山路急進。他們輕裝前進,邊行軍邊動員,邊行軍邊打仗,晝夜兼程。最後一天冒著暴雨,與敵人隔河並進,竟以日行軍240裏速度,趕在援敵前麵,於5月29日6時許到達瀘定橋西,消滅守敵,占領了西岸全部陣地。

  瀘定鐵索橋,位於瀘定城西,是當時千裏大渡河上的唯一橋梁,四川通西康、西藏的主要交通要道。它架在急浪滔滔、礁石聳立的大渡河上,兩岸均是高山,形勢異常險要。連接東西兩岸的是13 根鐵索,以9根作橋麵,4根作兩邊扶手,每根鐵索有碗口粗,橋麵鐵索上鋪以木板,以通行人。橋身淨跨長為100米,淨寬為2.8米,橋麵距枯水位14.5米。鐵索橋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根鐵樁上。該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已有200餘年曆史。橋西的一塊石碑上刻的兩句詩,對鐵索橋作了生動寫照:“瀘定橋邊萬重山,高峰入雲千裏長。”

  紅軍到達時,瀘定橋守敵從橋西開始撤除橋板,大部已撤向東岸,隻剩下13 根光溜溜的鐵索,已不能通行。敵人集中火力封鎖鐵索橋,不時地向西岸掃射,打迫擊炮。敵人認定這裏河水咆哮,紅軍無法泅水,不能船渡,也不可能另架浮橋,要想過河隻能通過鐵索橋,他們以為憑險阻擊,紅軍插翅也難飛渡。

  29日下午4時,經過長途急行軍、僅僅休息了幾個小時的紅軍從西岸開始總攻。由二連連長廖大珠率領22名突擊隊員,在我火力的掩護下,手扶橋邊鐵欄,腳踏搖晃的鐵索,冒著敵人的彈雨,奮勇向對岸衝擊。由三連連長王友才率第二梯隊邊衝鋒邊鋪橋板。敵人見槍彈阻攔不了紅軍的前進,就在東橋頭集中撤下的橋板和稻草,澆上煤油,燃起熊熊大火,企圖用火陣阻擋紅軍前進。廖大珠率領突擊隊員勇敢衝進火海,衝進了瀘定橋,與敵人展開激戰,終於奪取了東岸渡口,並衝進了瀘定城。

  與西岸部隊夾河並進的東岸部隊在打敗了敵人增援瀘定橋的兩個旅之後,在29日夜11時左右也趕到了瀘定橋。

  這一次戰鬥,紅四團以傷亡3 名突擊隊員的極小代價,取得了奪取瀘定橋,占領瀘定城的輝煌勝利,使紅軍主力得以源源不斷地渡過大渡河,使蔣介石在大渡河畔“聚殲”中央紅軍的計劃徹底破產。

  在奪取瀘定橋的第三天,毛澤東來到了這裏。

  毛澤東對奪取瀘定橋的勝利給予了熱烈的讚揚。他說:“我們英勇的紅四團和紅一師的同誌們,已經完成了一項光榮偉大的任務,奪下了瀘定橋,為紅軍渡過大河開辟了道路。”又說:“我們的紅軍真是無堅不摧,所向披靡,有這樣的紅軍戰士,我們還有什麽克服不了的困難?”

  毛澤東在橋邊、橋上仔細觀察,大渡河的凶猛,瀘定橋的奇險,勇士奪取瀘定橋的壯麗,在他心裏留下深刻印象,在他著名的詞作《七律·長征》中,一句“大渡橋橫鐵索寒”,再現了瀘定橋的險要,戰士們的英雄主義精神。

  6 月2 日,紅軍主力全部渡過大渡河。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不是太平軍,毛澤東和朱德也不是“石達開第二”,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又打錯了。

  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勝利在敵人內部引起了震驚。蔣介石大發雷霆,通令給劉文輝記大過一次,“戴罪立功”,令劉文輝對所部各負責長官“查明嚴處”。敵人有的高級將領對紅軍組織大渡河戰役的卓越才能,曾情不自禁地加以稱讚:“自朱毛西竄以來,曾渡貢水、章水、來水、瀟水、湘水、清江河、烏江河、赤水河、白層河、黃泥河、金沙江,然無有大渡河之奇妙者,洪揚之役,翼王石達開西行至上,而授命……今朱毛至此,竟安全通過。”

  瀘定橋戰鬥的勝利也得到了外國人士的熱烈讚揚。美國的布熱津斯基參觀瀘定橋戰鬥現場之後說:“瀘定橋戰役是征途中重要的一仗”,是“一次最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從而打開了紅軍北上的道路”;“渡過瀘定橋對長征而言確實是有重大意義的。要是渡河失敗,要是紅軍在炮火下動搖了,或是國民黨炸壞了大橋,那中國後來的曆史可能就要改寫了。”

  聶榮臻對大渡河戰役的出色指揮有一段精辟的論述。他說:大渡河戰役,“單從戰役的指揮來說,我認為我們的確走了幾步關鍵性的險棋。我們都走勝了。單就一軍團範圍來說,這次勝利,是幾個部隊自覺地互相在戰術上密切配合、執行統一戰役計劃取得的結果。如果沒有五團遠離主力去吸引敵人對安順場的注意力,一團在安順場能否奪得那條小船渡河成功,還是一個疑問,固然奪得那條小船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不是一師渡江,與二師四團夾江而上,飛奪瀘定橋是否能夠那樣及時得手,也很難預料,固然四團動作神速勇猛有獨到之處,如果我們當時奪不到瀘定橋,我軍又是一個怎樣處境?那就很難設想。總之,當時棋勢雖險,我們終於取得成功,確實來之不易,但也絕非偶然。我們和國民黨的鬥爭,常常是棋高一著,出敵意外。這是因為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有敵人根本不能和我們相比的政治素質和以劣勝優的機動靈活的戰術素養,特別是我軍指揮員那種無限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中國革命的偉大的犧牲精神,所以有時能絕處逢生,再開得勝之旗,重結必勝之果。”

  大渡河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導演的又一幕威武雄壯的活劇。石達開沒有走通的路,毛澤東指揮紅軍走通了。

  §§六 驚濤駭浪

  從遵義會議確定戰略協作方針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對與紅四方麵軍會師,充滿了期待。經過半年的跋涉,曆盡艱辛,終於實現了偉大的會師,紅軍人數一下子壯大到10萬餘人,這是歡欣鼓舞的事,如果兩支主力紅軍能夠在黨中央的集中領導下團結一致地統一行動,紅軍的前景必定會一片光明。然而禍起蕭牆,身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張國燾,把紅四方麵軍看成向黨爭權的資本,向黨鬧獨立性,短暫的擁抱變成了尖銳激烈的嚴重鬥爭,掀起驚濤駭浪,出現了重大的危機。三人軍事指揮小組麵對挑戰,為維持黨的團結,表現了極大的耐心,但是仍然無濟於事。危急關頭,毛澤東當機立斷,金蟬脫殼,你走你的,我繼續北上,等待廣大指戰員們的覺醒。

  毛澤東後來說,他在長征路上同張國燾的鬥爭,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路程。而北上還是南下,是當時爭執的焦點。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3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二)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五)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四)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貞觀政要

    作者:(唐)吳兢撰  

    經典名著 【已完結】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