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毛澤東在中央蘇區領導軍民上演一幕幕“風卷紅旗過大關”的精彩活劇,卻受到排擠,被迫養病東華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出生於湖南湘潭韶山衝。他是一個在中國革命鬥爭中土生土長的領袖。正如史沫特萊在《中國的戰歌》中所評價的:“毛澤東以理論家聞名於世,而他的一套思想理論深深紮根於中國曆史和軍事經驗之中。”

  毛澤東深諳人民力量處於劣勢情形下求生存之道。1927年春夏之交,在蔣介石、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把屠刀架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脖子上的生死存亡關頭,這個既沒有留過洋,也沒有進過任何軍校和講武堂,隻在湖南新軍中呆過半年的毛澤東,承接湖湘文化中的求是精神,一語驚天下,提出了“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論斷,要求大家“上山下湖”造成軍事勢力基礎的思想,自己在湘贛邊界發動秋收起義,公開打出了共產黨的旗幟——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在秋收起義失敗後,他拒絕“叫花子與龍王比寶”式的愚蠢,反對弱小的革命勢力在大城市與強大的敵人硬拚,引領起義餘部上井岡山,開展遊擊戰爭,並堅信這塊革命的小石頭終將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

  為什麽一定要到農村去當紅色“山大王”打遊擊?毛澤東作了係統的論證:中國的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革命主力軍是農民。而農村又是敵人統治薄弱的地方。共產黨到農村去,等於避實就虛,用自己的長處去擊敵人的短處。

  毛澤東摒棄了俄國式“城市中心論”後,與之相統一,他首先把一支穿軍裝的農民隊伍通過確立黨對軍隊領導,從政治上、組織上奠定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的基礎;軍事上、戰略戰術上,他汲取中國曆史上農民革命運動的經驗教訓,學習和改造井岡山的山大王朱聾子與敵盤旋打圈子辦法,確立了在古今中外都沒有過的遊擊戰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固定區域的割據,用波浪式推進政策”;“強敵跟追,就用盤旋式的打圈子政策”。這種戰術正如打網,隨時可以撒開,隨時可以收攏,任何敵人都奈何不得。這成為敵強我弱形勢下克敵製勝的法寶。遊擊戰術初試鋒芒,即有“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隻羊”的戰果:1928年6月,三千朱毛紅軍應對湘贛兩省十幾個團的敵軍聯合“會剿”。麵對優勢兵力,毛澤東先是避敵鋒芒,“敵進我退”,把紅軍主力從永新撤回寧岡,對兵力強、善打仗的湘軍取守勢,對弱勢的贛軍取攻勢,誘敵深入,然後在險要的龍源口、七溪嶺設伏,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殲敵一個團,擊潰兩個團,繳槍千餘枝,彈藥不計其數,粉碎了敵人的“會剿”。於是乎有了“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詩句。

  為粉碎敵人的“會剿”,毛澤東和朱德率紅四軍下井岡山,“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開辟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喚起工農千百萬”,奠定了後來中央革命根據地基礎。

  隨著根據地的人、兵、槍越來越多,地盤和影響越來越大,蔣介石很快意識到毛澤東與根據地的崛起將成為他主宰中國的大患,於是從1930年底開始連續發動三次反革命軍事“圍剿”。毛澤東率領從遊擊隊發展而來、手持長矛梭鏢和步槍的紅軍與蔣介石的擁有飛機大炮艦艇與“世界現代國家軍隊”相差無幾的正規軍隊對壘,毫不畏懼。在第一次反“圍剿”戰前動員大會上,毛澤東即領著大家高呼“打倒蔣介石!”在“打倒蔣介石”的第一仗,蔣介石派以張輝讚為前敵總指揮的10 萬大軍,由北向南,並進長追。初入軍旅沒幾年的毛澤東,指揮3 萬遊擊健兒以一當十,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遊擊戰裏操勝算,五天之內打了兩個大勝仗,在龍岡“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讚”;在東韶又吃掉譚道源兩個團,共殲敵1.3萬人。在第二次反“圍剿”中,敵人“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毛澤東神機妙算,設伏奇襲,“飛將軍自重宵入”,從5 月15 日至30 日,15 天內,紅軍五戰五捷,橫掃七百裏,一腳踏平敵人數百裏堅固工事,殲敵3 萬,繳槍2 萬,真可謂“橫掃千軍如卷席”。第三次蔣介石親率30 萬大軍上陣,毛澤東仍采取“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老辦法,“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牽著敵人的鼻子讓之日夜輾轉在興國以北的崇山峻嶺中,把敵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紅軍卻在一周內痛快淋漓地痛殲敵人,三戰三捷,繳槍逾萬。毛澤東曾以辛辣的筆觸記載道:“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這自然指的是蔣介石。的確,輝煌的遊擊戰讓蔣介石苦不堪言。

  實踐出真知。在粉碎敵人第三次“圍剿”以後,全部紅軍作戰的原則就形成了。毛澤東戰略戰術原則、毛澤東軍事辯證法形成了。

  毛澤東戰略戰術原則的主要內容是:紅軍必須實行依靠人民群眾的人民戰爭,承認積極防禦,反對消極防禦;對強敵的進攻,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正確地規定戰略方向,進攻時反對冒險主義,防禦時反對保守主義,轉移時反對逃跑主義,反對戰役的持久戰和戰略的速決戰,承認戰略的持久戰和戰役的速決戰,反對紅軍的遊擊主義,卻又承認紅軍的遊擊性;反對固定的作戰線和陣地戰,承認非固定的作戰線和運動戰;反對擊潰戰,承認殲滅戰,反對戰略方向上的兩個拳頭主義,承認一個拳頭主義,反對平分兵力,全線抵禦,主張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等等。

  毛澤東提出的這一整套戰略戰術原則,是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的豐富實踐經驗提出的、克敵製勝的戰略戰術原則,是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戰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央蘇區進一步擴大鞏固,包括21個縣,250萬人口,達到全盛時期,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誕生奠定了基礎。紅軍也由剛到井岡山時的不足1000人壯大到3萬多人。正當毛澤東領導根據地軍民幹得有聲有色,上演著一幕幕“漫天飛雪,風卷紅旗過大關”的精彩劇目,中央蘇區處在“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的大好局勢時,毛澤東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1931 年11月,中國共產黨臨時中央派來了“欽差大臣”,也稱“三人團”。“三人團”按照指令,主持贛南會議,毛澤東首當其衝成了主要的批評對象。會議從各個方麵“清算”了毛澤東的“錯誤”。

  政治上,“沒有明確的階級路線,執行了中國共產黨六屆三中全會的調和路線”;

  根據地問題上,“沒有將中央蘇區與贛西、湘東南打成一片”,“沒有將階級鬥爭發展到最高程度”;

  土地分配方麵,對地主、富農一律分田,犯了“向地主豪紳及富農讓步的右傾錯誤”;

  在紅軍作戰的問題上,“沒有完全脫離遊擊主義的傳統”;

  在黨組織方麵,“黨內事務主義非常濃厚”,存在著“狹隘的經驗論”……

  一頂頂大得嚇人的帽子,壓在毛澤東的頭上,仿佛中央蘇區的創立不是毛澤東的功勞,相反他在中央蘇區犯下了嚴重的“錯誤”,難逃重責!

  基於毛澤東的一係列“錯誤”,會議決定:停止毛澤東的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一職,仍由項英代理書記。

  不僅如此,“三人團”根據臨時中央指示取消紅一方麵軍總前委,這實際上撤銷了毛澤東紅一方麵軍總前委書記的職務,隨後,又撤銷路了紅一方麵軍總部,代之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原擔任的紅一方麵軍總政委的職務也隨之撤銷。

  結果是,雖然1931年11月7日召開的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並因此載入了中華文明史的史冊,但在黨內和軍事上發言權有限,在中央蘇區已不能按自己意誌來駕馭全局,他一整套戰略戰術原則被斥之為“遊擊主義”,政府的日常工作又由副主席項英管,心力交瘁的毛澤東所要做的隻是養病了。

  1932年1月,他帶著賀子珍以及警衛班到離葉坪不遠的東華山古廟休養。

  這一切緣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者取得了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向全黨推行他們的錯誤路線。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3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二)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五)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四)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貞觀政要

    作者:(唐)吳兢撰  

    經典名著 【已完結】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