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紅軍英烈篇

  紅六軍團第十八師師長龍雲原名1904年生,湖南人。1934年8月參加紅六軍團西征,時任紅六軍團第十八師師長。在任弼時、蕭克、王震領導下,他率部轉戰湘南、湘西南,一路浴血奮戰。10月7日,紅六軍團在貴州石阡甘溪遭敵軍重兵突然襲擊,龍雲率所部第五十二團被敵切斷,與主力失去聯係。他指揮餘部與敵軍激戰,於17日突出重圍,向白沙方向轉移。由於敵人追堵,他被迫率餘部轉向晏家灣一帶,準備經川岩壩北上印江,尋找紅二軍團。當進至黑灘河一帶時,又被敵重兵包圍。他率領戰士們在困牛山區殊死戰鬥3晝夜,彈盡糧絕,五十二團團長田海清犧牲。龍雲率200 餘人突出重圍,經石阡縣的國榮、中壩、鎮遠縣的都坪,於25日進至石阡與嶺鞏兩縣交界的龍頭坳(今嶺鞏縣龍田區)。與黔軍金祖典團遭遇,戰鬥中身負重傷被俘。在敵嚴刑審訊下,龍雲堅貞不屈。後由於叛徒出賣,敵人得知龍雲真實身份,即由嶺鞏押送到鎮遠。貴州省主席王家烈為向國民黨西路軍“剿共”總司令何鍵邀功,將龍雲押送湖南。在長沙,龍雲被何鍵殺害。年僅26 歲。

  紅一軍團第一師五團政委易蕩平原名1908年生,湖南瀏陽人。1931年12月紅五軍團成立後,被任命為第十三軍三十九師政委。1933年5月該軍團的紅三十八師、紅三十九師合編為紅十三師,他仍任政治委員。因參加廣昌保衛戰有功,被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授予二等紅星獎章。1934年初,調任紅一軍團第二師五團政委。同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和團長鍾學高率紅五團隨軍戰鬥。在江西瑞金附近的桃江殲滅餘漢謀部守敵一個團,保證了紅一軍團迅速從王母渡和古陂之間渡過桃江。11月21日,他又率部搶占湖南道縣縣城,保證了紅軍主力順利渡過瀟水。11月27日,在紅軍開始搶渡湘江的戰鬥中,他率紅五團從道縣出發,作為先頭部隊搶占全州以南的渡口。但這時何鍵部已搶先進占全州,於是,他當機立斷,改變攻打全州的計劃,迅速率部搶占全州以南的腳山鋪。腳山鋪離全州30裏,離南麵紅軍控製的渡口50裏,守住腳山鋪,就可以保障紅軍渡口北翼的安全。他率部占領腳山鋪後,立即組織部隊連夜挖掘戰壕,構築工事,準備阻擊敵人。天剛蒙蒙亮,敵人10 多架飛機開始向腳山鋪進行輪番轟炸,接著,敵軍劉建緒部和薛嶽部分四路向腳山鋪的紅五團陣地進攻。易蕩平親到前沿陣地指揮作戰,率部多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第二天,敵軍不僅加強正麵的輪番進攻,還以部分兵力迂回兩側,戰鬥越來越激烈,紅五團的傷亡越來越大,然而他臨危不懼,激勵戰士誓死守住腳山鋪,為紅軍主力渡江爭取時間。特別是在團長鍾學高身負重傷後,他一人挑起指揮之責,並堅持了5個晝夜,沒有在陣地前後退一步。經過這樣5天5夜的浴血奮戰,雖然他身上已多處負傷,腳也被打斷了,然而他仍在陣地頑強地抗擊敵人。當中央和軍委縱隊即將全部安全渡過湘江的消息傳來時,他和戰士們沾滿泥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激動得大聲呼喊:“大功告成,死而無憾!”接著,在一陣猛烈的炮火轟擊之後,大批敵人向陣地湧來。這時,易蕩平命令身邊的指戰員迅速撤退,由他來掩護。警衛員想要背他一起走,他拒絕了。為了不當俘虜,他用手槍朝自己胸膛開了一槍,實踐了他“死而無憾”的誓言。時年26 歲。

  紅三軍團第十團團長沈述清原名1910年生,湖南益陽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第三軍團第四師第十團團長。突破湘江時,紅十團在光華鋪阻擊戰中,設防阻擊桂軍,傷亡400 餘人。

  11月28 日,紅十團作為前衛,在團長沈述清和團政委楊勇率領下,搶渡湘江,接替紅四團防務,迅速架起浮橋。並在光華鋪以南至塘市一帶構築工事,以阻擊由興安北進界首的桂軍。29日,四師又兩個團西渡湘江,控製了界首到腳山鋪的渡河點。因中央縱隊行動緩慢,離渡口還有40 公裏,而桂軍主力卻已北上協同“追剿”軍發起全線進攻,企圖奪回湘江各個渡口。於是,先期控製渡口的紅軍不得不全力同占絕對優勢的敵軍展開一場頑強的阻擊戰。

  29日晚間,桂軍一部迂回到東岸渠口偷襲渡口成功,並部分越過渡口至西岸,紅十團接到阻擊任務後,命1個營從光華鋪往回打,2個營在西岸對桂敵實施反包圍,雙方在黑夜中展開近戰,都有重大傷亡,但29 日淩晨時分,仍有部分敵人占據著渡口。麵對這種情況,紅十團團長沈述清與政委楊勇、二師參謀長杜中美簡單商量後,說:“隻要我們三個還有一個活著,就不能讓敵人擾亂我軍渡江行列。”這是命令,也是誓言。

  11月30日,在離紅三軍團指揮部三官堂5公裏左右的光華鋪,一場保衛渡口的戰鬥打響。三軍團四師奉命在此阻擊敵人。是役,紅四師陣亡1000多名將士。紅十團團長沈述清親率2 個營勇猛衝向渡口,與敵多次進行拉鋸式的反複衝殺,近距離肉搏,幾番殊死較量後,偷襲之敵被大部消滅,小股往興安逃竄。為將敵徹底“逐出光華鋪地帶”,保證渡口安全,沈述清立即組織部隊反擊衝鋒,在率部追擊的過程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4 歲。

  烈士犧牲後,來不及掩埋,就地放置在現場附近煤窯裏。20世紀80年代初廣西興安縣在距縣城15 公裏處的公路旁,建起了一座圓柱形的紅軍墓,並立碑以誌紀念。

  紅一軍團第二師參謀長、繼任紅十團團長杜中美原名1898年生,陝西興平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第一軍團第二師參謀長。湘江之戰中,原率二師在湘江西岸堅守腳山陣地,與湘軍艱苦作戰。11 月28 日晚間,紅三軍團四師十團接替紅四團防務,因光華鋪陣地的重要性,二師參謀長杜中美留在紅十團,與團長沈述清、政委楊勇共同執行阻擊任務。30日慘烈的光華鋪阻擊戰,紅十團傷亡重大,團長沈述清壯烈犧牲。但戰鬥還在繼續,紅四師馬上任命正在紅十團指揮的二師參謀長杜中美代理團長,並指示紅十團一定要將殘餘之敵完全驅逐到光華鋪以南。杜中美受命於險惡時刻,他二話沒說,立即趕到前沿陣地,指揮部隊追擊逃敵。在留下第三營堅守光華鋪陣地,簡單交待營長“要提高警惕,防止敵人再次偷襲”後,杜中美便趕往第二營。在率部占領的山頭陣地上,杜中美長長舒了一口氣:“渡口終於又回到了我們手中”。並交待二營長“你們一定要與一、三營緊密配合,堅決擋住敵人!還要注意……”,話音未落,敵對麵陣地上射來的幾梭子彈擊中了他,杜中美壯烈犧牲,時年36 歲。幾個小時之內,紅十團連損兩位團長。兩位團長犧牲後,都來不及掩埋,直到近50 年後,廣西興安縣建紅軍墓,碑文上記下了他們的名字。

  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政委程翠林原名1907年生,湖南瀏陽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第五軍團第三十四師政治委員。他與師長陳樹湘率紅三十四師擔負全軍後衛任務,長期與追敵頻繁作戰,與紅五軍團其他屬部一道完成了突破敵3道封鎖線的殿後任務。湘江大戰,三十四師奉命接應並掩護八軍團渡江,擔任全軍的後衛。八軍團戰鬥力較弱,行進中又走錯了路,落在了全軍的後麵。三十四師一方麵讓一○○團強行軍接替三軍團六師的紅樹腳陣地,阻止桂軍的北進,掩護軍團主力和八軍團到來後渡江;一方麵陳樹湘率一○一團隨後跟進,程翠林率一○二團在後麵擔任掩護,接應八軍團。從11月26日到12月2日,水車阻擊戰,新圩阻擊戰,紅三十四師死死頂住8 倍之敵,全師血染湘江,犧牲巨大,從6000人銳減到了不足1000人。12月1日在掩護紅軍主力全部渡過湘江後,紅三十四師卻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突圍的過程慘烈異常,國民黨各路人馬聯手向三十四師進行瘋狂攻擊,全師僅突圍出200餘人,回師湘南後全軍覆沒。12月2日,程翠林在寶蓋山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7 歲。

  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原名1905年1月生,湖南長沙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第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師長。他與政治委員程翠林率領紅三十四師擔負全軍後衛任務,掩護全軍主力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因為全軍行進緩慢,無法擺脫追敵,第三十四師同敵人追兵頻繁作戰,兵不卸甲、馬不解鞍,緊張到了極點,危險到了極點。在慘烈的湘江之役中,1 1月2 6日陳樹湘率紅三十四師,阻擊十數倍於己的尾追之敵,掩護黨中央和紅軍主力過湘江。他率領全師與優勢敵兵殊死激戰四天五夜,付出重大犧牲,全師由原來的6000多人銳減到不足1000人。在完成掩護紅軍主力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搶渡湘江的艱巨任務後,紅三十四師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從界首渡江無望。12月1日,三十四師隻得翻過寶蓋山,準備從鳳凰嘴渡湘江,部隊到達新圩,遭敵阻擊。12 月2 日,在湘江邊的新圩、文市之間的紅三十四師陣地,彈片嘯叫,血肉橫飛。數十倍於己的敵人在炮火掩護下,向紅軍三十四師陣地猛攻。此時,紅軍陣地,鮮血和泥沙凝固在一起,整個山頭變成了紫褐色。陳樹湘率部拚死奮戰,約700餘人衝出包圍圈。陳樹湘與參謀長王光道商量後,決定餘部兵分兩路回師湘南。陳樹湘率400餘人向道縣退卻,多次與民團作戰,9日進入道縣空樹岩時,已隻餘200兵力。10 日,在牯子江搶渡沱水時,與江華保安大隊展開激戰,陳樹湘腹部中彈受重傷。他躺在擔架上最後一次集合陣地上的戰士時,身邊僅存的一位連長劉達清點人數、彈藥情況時報告說:“尚餘戰士53人,15名輕傷,7名重傷。槍支有餘,子彈103發……”此時,部隊彈盡援絕。陳樹湘決定改變由長征原路退卻的行動,命令部隊由江華的界牌再返回道縣,向癩子山進軍。12 日,部隊到達駟馬橋附近的洪東廟隱蔽,不久被敵發現,敵火力密集,陳樹湘不幸被俘。敵見俘獲了一名紅軍師長,大喜過望,準備抬送陳樹湘往敵“追剿司令部”領賞。押送途中,陳樹湘趁敵人不備,在擔架上忍著劇痛,從傷口處掏出腸子,用力絞斷,壯烈犧牲,年僅29 歲。

  陳樹湘,踐諾了他要“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

  紅二、六軍團黔東獨立師師長王光澤原名1903年11月生,湖南衡東人。1933年起任紅六軍團五十三團團長,1934年8月隨紅六軍團西征。10月26日在四川省酉陽縣南腰界會師後,紅二、六軍團決定主力部隊迅速挺進湘西,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同時留下一支隊伍,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黔東獨立師,由王光澤任師長,原六軍團政治部主任段蘇權任政委,留在黔東地區,策應主力東進行動。該師下轄4個獨立團,共700多人,主要是紅六軍團的部分幹部和傷病員,以及沿河、印江、鬆桃等縣的地方武裝,武器裝備十分落後。而敵軍有20 幾個團,約4 萬兵力。獨立師要麵對的是50 多倍於己的強敵。

  在這種形勢下,王光澤率部晝伏夜行,東穿西插,從南腰界出發向西迂回,於黔東甘家堡、楓香溪一帶,在敵軍駐防薄弱的地方有時分進合擊,有時分頭出擊,迷惑敵人。從10月28日到11月10日,不到半個月時間,獨立師與敵作戰20餘次。成功把敵軍主力牽引到黔東一帶,掩護紅二、六軍團順利挺進湘西。但同時,獨立師也陷入了敵越縮越緊的包圍圈。11月10日,獨立師在湘、川二軍左右夾擊之下,部隊損失近200 人,彈藥給養也十分困難。王光澤決定率部抓住戰機從人跡罕至的梵淨山突圍。經過幾天的急行軍,一路與敵追軍作戰,印江獨立團被打散,團長犧牲,全師隻剩下3 個團,不足600人。11 月14日,獨立師在梵淨山區護國市遭遇黔軍5000餘眾。王光澤率全師指戰員依托山區的有利地形,迂回運動作戰,與敵軍捉了三天“迷藏”,給敵以重創,並成功突出重圍。不料在邑梅(梅江),正麵與敵軍相遇,後又有敵大股追軍襲來,王光澤被迫率部與敵激戰,政委段蘇權身負重傷後與部隊失去聯係,川黔獨立團團長犧牲、德江獨立團長下落不明。經過奮力死戰,獨立師傷亡慘重,突出重圍不到200人,許多戰士沒有子彈也沒有幹糧。王光澤把身邊僅有的一點幹糧全部分給了傷病員,率部向湘西追趕主力。11月26日至28日,王光澤率饑餓和疲勞之餘部與敵民團且戰且退到幹壩子時,全師彈盡糧絕,戰士一個個倒了下去。在此情況下,王光澤隻得命令部隊化整為零,分多路突圍,最後隻有十幾人突出重圍,至湘西趕上主力。

  王光澤在分散突圍中隻身來到川湘邊界一個貧苦農民吳榮友大爺家裏,隱蔽了2天。換上便衣後,他又上路前往湘西。不料在上川被當地民團認出被俘,押送川軍。敵人對王光澤軟硬兼施,先是委以高位誘降,後又施以皮鞭、夾棍等酷刑,王光澤不為所動,毫不屈服。川軍頭目田冠伍一籌莫展,最後隻好具文請示,蔣介石立即電令“就地處決”。1934年12月21日,敵人將王光澤用繩索捆在椅子上,腳上釘上死鐐,抬到酉陽縣龍潭鎮外4裏多路遠的荒山上,殘忍殺害。

  1982年,王光澤遺骨移葬龍潭鎮烈士陵園,遺骨上的鐵鐐陳列於酉陽縣曆史博物館。

  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原名1908年生,重慶富順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第三軍團參謀長,協助彭德懷指揮軍團擔任右路前鋒,掩護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主力突圍。在曆次戰鬥中,鄧萍充分發揮了參謀長的軍事參謀作用,在軍事行動中與彭德懷精誠合作,軍事才幹得到彭德懷的高度評價。1935年2月27日在遵義戰役前線指揮作戰時,鄧萍英勇犧牲,年僅27歲。與鄧萍一起戰鬥過的彭德懷深情地追憶道:“從平江起義到井岡山鬥爭,從江西蘇區轉戰到長征途中,直到他犧牲前,我們一直在一起工作,互相配合得很好。鄧萍對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忠心耿耿,作戰指揮沉著果斷、英勇頑強,是一個很有才幹的優秀軍事幹部。”並強調說:“鄧萍這個人是值得紀念的!”

  參加了此次戰役、時任團政委的張愛萍挽詩一首,充分概括了鄧萍短暫卻光輝的一生:“長夜沉沉何時旦?黃埔習武求經典。北伐討賊冒彈雨,平江起義助烽煙。‘圍剿’粉碎苦運籌,長征轉戰肩重擔。遵義城下灑熱血,三軍征途哭奇男。”

  新中國成立後,遵義人民政府將鄧萍烈士遺骸遷葬於碧水環繞的鳳凰山上。

  軍委第一野戰縱隊參謀長鍾緯劍原名1907年5月生,湖南醴陵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突圍長征,時任中革軍委第一野戰縱隊參謀長。

  長征途中為避免敵機的偵察和轟炸,他與司令員葉劍英率領縱隊,挑著1000多副擔子,抬著笨重的機器,黑夜行軍,沿著五嶺山脈的羊腸小道艱難前進。抵達湖南境內後,他與縱隊緊跟主力紅軍浴血奮戰的足跡,連續突破敵人第二、三道封鎖線。途中,他經常深入連隊訓練士兵,提高戰士的投彈、射擊技術。翻越老山界時,路旁是懸崖峭壁,天黑路滑,他與戰士們一道攙扶著傷病員,將他們一個個送出險境。葉劍英受傷後,縱隊的指揮任務幾乎全部落到他身上。他憑著智慧、毅力和吃苦精神,克服各種困難,將縱隊帶到了通道境內。黎平會議後,部隊整編,他改任中央軍委縱隊參謀長。遵義會議後,調任紅三軍團第五師參謀長。紮西整編時,改任第十團參謀長。

  紅軍二渡赤水後,他和團長張宗遜、政委黃克誠率部與兄弟部隊一道攻克婁山關,重新占領遵義城。1935年2月28日,紅十團奉命搶占、堅守位於遵義城西南的老鴉山主峰。敵人三麵包抄,用炮火封鎖紅十團,並派出飛機助戰。激戰中,鍾緯劍身先士卒,跨出戰壕,撲向敵人,殺得敵人節節敗退。正乘勝追殲逃敵時,敵人的炮彈又一次飛向老鴉山,他腹部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8 歲。建國後,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紅六軍團第十七師師長蘇傑原名1912年生,江西永新人。1934年8月參加紅六軍團西征,時任紅六軍團第十七師五十一團政治委員。同年10月到達黔東與紅二軍團會合後,隨紅二、六軍團領導進軍湘西,率部參加了創建和發展湘鄂川黔根據地的鬥爭。

  1935年4月,在湘西桑植陳家河和永順桃子溪戰鬥中,紅十七師五十一團團長周仁傑、參謀長陳鬆嶽先後受傷,任團政委的蘇傑勇挑重擔,一人指揮全團作戰,他機智沉著,身先士卒,配合兄弟部隊全殲敵軍三十四旅。由於蘇傑的指揮才能,不久升任紅六軍團第十七師師長。率全師將士轉戰湘鄂川黔地區,粉碎了敵軍和土匪武裝的多次圍追堵截,取得了輝煌戰果。7月,紅軍在湘鄂邊界的來鳳縣和龍山縣,包圍了盤踞在這裏的敵人陶廣和周燮卿部。正當紅軍實施攻擊的時候,蔣介石急令彭位仁師增援龍山,企圖從側麵突襲消滅紅軍,28日,紅十七師奉命以一天一夜急行軍趕到龍山招頭寨增援。到達招頭寨後,還來不及修築工事,大批敵軍就向紅軍撲來,紅十七師倉促應戰。戰鬥中,蘇傑來到前沿陣地,組織敢死隊向敵軍發起猛攻。在紅軍敢死隊的猛烈攻擊下,敵人很快便潰敗了。可就在此時,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蘇傑頭部,蘇傑光榮犧牲。戰鬥結束後,軍團首長王震、蕭克趕到陣地,親自主持追悼會,號召全軍將士“化悲痛為力量,堅決為死難烈士報仇,將革命進行到底!”

  紅六軍團第四十九團團長王烈原名1911年生,江西永新人。1934年8月隨紅六軍團西征到湘西。參與了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和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因在反“圍剿”作戰中勇敢果斷,逐步由連、營長升任紅六軍團第十七師四十九團團長。1935年11月19日,率部隨紅二、六軍團從桑植劉家坪誓師突圍長征。紅四十九團是紅軍突圍長征的先鋒團,為了保證紅軍主力迅速突破敵人的澧水封鎖線,王烈率紅四十九團日夜兼程向澧水疾進,於20 日下午到達大庸、慈利溪口之間澧水北岸的張家灣、黃家灣、安壩一帶,隱蔽在黃家鋪後麵的樹林裏,架好機槍,對準目標,準備掩護紅軍強渡澧水。但因對岸守敵火力集中,初次強渡未成。當天下午5時,團長王烈決定,以一部分兵力從老鴉口突破封鎖,另從尖兵連中挑選4名戰士組成突擊組,偷渡安壩渡口,然後襲擊對岸的官塔碉堡,再往上攻,占領楊林鋪渡口碉堡,迎接大軍過澧水。突擊組的戰士們,身藏手槍、手榴彈,扮成小商、乞丐,向偷襲點奔去。他們混在過渡的農民群眾中,登上了澧水南岸,假裝向哨兵討水喝,機智地混進碉堡,猛然撲向敵人,占領了碉堡,與飛渡南岸的尖兵連會合,迅速控製了安壩渡口楊林鋪渡口和老鴉口。在組織指揮這次突襲戰鬥中,王烈身先士卒,親率一營乘著木排、竹筏奮勇搶渡,經過激烈戰鬥,占領了對岸敵人的工事,控製了渡口,並指揮工兵連冒著敵機的轟炸,迅速搭起了浮橋。為了掩護相繼抵達這一帶的紅軍主力部隊渡過河去,他又堅持在河邊組織指揮戰鬥,不幸被敵人碉堡裏射出的子彈打中,血流如注,壯烈犧牲。隨後趕到的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得到他犧牲的消息後,十分悲痛,命令炮兵把碉堡炸掉。一聲巨響,敵人的碉堡被炸了。紅軍有的通過浮橋,有的從張家灣上、下遊不遠處徒涉點渡過了澧水,順利突破敵人的第一道封鎖線。戰鬥結束後,戰士們含著眼淚抬來地主伍大婆的錦匣子棺材,將團長遺體安葬在周家坊的一座柑子園裏。

  少共湘鄂川黔省委書記周玉珠原名1914年生,湖南茶陵人。1933年秋任共青團茶陵縣委書記,1934年8月隨紅六軍團西征到湘西,參加了開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同年11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成立時,他任省委委員,並擔任少共湘鄂川黔省委書記。根據省委關於“共產主義青年團是黨的得力助手,黨必須經過青年團動員青年群眾實現黨的決議和任務,各級黨部委員會直到每個支委,都必須幫助青年團發展組織,建立支部,使團的組織趕上或超過黨”的指示精神,他帶領團幹部積極做好發展團員和團組織的工作,先後建立了少共大庸縣委、郭亮縣委、永保縣委、桑植縣委和龍山縣委等縣一級共青團組織,在團結、教育廣大青年和協助黨組織及政權機關開展根據地各項建設事業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黨的助手的作用。

  1935年11月19日隨紅二、六軍團撤離湘鄂川黔根據地進行長征。11月21日清晨,隨部隊進至澧水岸邊的楊林鋪,他剛剛踏上由先頭部隊搭好的浮橋時,突然飛來幾架敵機,對浮橋進行一陣狂轟濫炸。周玉珠在浮橋上不幸中彈犧牲。與他一同被炸的還有30多名紅軍戰士。當地6個農民將他的屍體抬到田家坊,用紅軍給的21塊光洋買來一副棺材進行安葬。墳前豎上一塊木牌,上麵寫著:“紅軍烈士周玉珠之墓”;左邊還注明是“湖南茶陵縣人”。他的衛士流著淚,囑咐農民田六一等人:“請你們好好保護他的墳,不要讓國民黨和土豪挖掉。我們以後回來再修墓。”從此,年僅21 歲的少共省委書記長眠在澧水河畔。

  紅六軍團第十八師參謀長兼五十三團團長劉風原名江西蓮花人,1915年生。1934年8月,參加紅六軍團西征。紅二、六軍團會師後,投入到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和粉碎敵人的“圍剿”戰鬥中去。1935 年11 月,紅二、六軍團從桑植突圍長征,紅十八師奉命擔任留守根據地牽製敵人、掩護主力突圍的任務,劉風時為十八師參謀長並兼任五十三團團長。

  1935年12月初,紅十八師在完成掩護主力突圍的任務後,開始突圍。在龍山馬走嶺,劉風率五十三團一槍未發就通過了敵人嚴密的封鎖線。12月中旬,劉風率部進入湖北省來鳳縣境內漫水坪,在此宿營。第二天拂曉,紅軍剛走到一山溝裏時,敵四十八師夥同地方團防武裝突然從山上橫插下來,霎時槍彈聲如炒豆,硝煙彌漫。劉風立即沉著鎮靜指揮部隊迎擊敵人,他身先士卒屹立在最前線指揮戰鬥,不幸腹部中彈。由於部隊處境比較險惡,需迅速擺脫敵人,加上山路崎嶇,抬著擔架實在不便,而劉風傷勢又非常嚴重不適於長途顛簸,於是經研究,師部決定將劉風寄在來鳳忠堡一個姓盛的裁縫家裏。姓盛的當時答應一定照顧好傷員。一切安置停當後,部隊重新踏上追趕主力的征程。紅軍走後,姓盛的裁縫,害怕敵人搜捕,陰險地將劉風和警衛員殺害。

  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夏曦原名1901年8月生,湖南桃江人。1931年3月,被黨中央派往洪湖主持湘鄂西根據地工作,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湘鄂西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初到根據地時,為根據地的發展和鞏固作出了一定貢獻,但後來由於他積極推行王明“左”傾錯誤,大搞“肅反”擴大化,給根據地黨組織和紅軍造成嚴重損失。1934年10月,紅二、六軍團在黔東會師並落腳湘西後,對其錯誤進行了嚴肅批評,並將他從紅二軍團調任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通過任弼時等幫助教育,他逐步認識了自己的錯誤,並努力在工作中改正錯誤。1934年11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員會成立時,他任省委委員和省委革命委員會副主席。不久又任湘鄂川黔軍分會委員。

  1935年11月,蔣介石調集重兵對湘鄂川黔根據地發動大規模的“圍剿”。為了保存實力,紅二、六軍團決定實行戰略轉移,突圍遠征。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從桑植出發長征時,中央發來了關於統一戰線和抗日救國的指示。為適應這種政治形勢的要求,南渡澧水後,夏曦以六言韻文的形式起草了一個很好的抗日反蔣的布告,用六軍團政治部名義發布。布告的前幾句是:“我們工農紅軍,誌在救國救民,實行抗日反蔣,消滅賣國巨憝”;末尾兩句是:“大家起來救國,勝利終歸我們”。六軍團到新化縣時,提出了凡屬願意打日本的我們都歡迎的號召,7 天之內就有1000人參加了紅軍。夏曦不僅注意工農的工作,而且在學生、知識分子和婦女中的工作,也卓有成效。他主持六軍團的宣傳和統一戰線工作,鼓動全軍團宣傳抗日救國和打倒蔣介石的道理,對沿途國民黨統治區的震動很大。

  長征途中,夏曦力求在實際行動中改正錯誤。當時戰鬥頻繁,傷員很多,他在政治部衛生部和同誌們的談話中,提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肅反擴大化問題時,沉痛地說:“我一想起來就感到內疚,這是我還不了的賬啊!”我們“一定解決好傷員問題。受傷的同誌都是有功之人,不能再讓我有負於傷員啊!”

  1936年2 月,途經貴州省畢節時,夏曦不幸溺水犧牲。

  紅六軍團第十七師師長吳正卿原名河北保定人。1934年8月參加紅六軍團西征,時任紅六軍團第十七師四十九團團長。

  9月2日,桂軍五十五團在道縣蔣家嶺阻住了紅六軍團的去路。紅六軍團首長決定殲滅這股敵人。戰鬥中,吳正卿指揮四十九團向左峰神仙頭迂回運動。待紅軍主力向敵人右翼發動猛攻時,他指揮四十九團乘勢一舉拿下神仙頭。僅3 個小時就打垮了敵人。此後,部隊以紅四十九團為前鋒,折向湘西,挺進貴州,迂回北上,打破了敵人數十萬兵力的圍追堵截,於10 月24 日在黔東印江木黃,與賀龍領導的紅三軍勝利會師。

  兩軍會師後,為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紅二、六軍團發動了湘西攻勢。11 月中旬,紅軍在永順城北90裏的十萬坪地區設伏聚殲湘西軍閥陳渠珍兩個旅。吳正卿指揮的四十九團,是這次戰鬥的主力團。戰鬥打響前,軍團政委王震親臨該團潛伏陣地給戰士們打氣。16日下午4時左右,敵人進入十萬坪埋伏圈,早就憋著勁的紅軍戰士一齊向敵人展開猛烈攻擊。敵軍亂作一團。吳正卿率領戰士們勇猛撲向敵軍陣地。這一仗殲俘敵軍3000多人,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創造了有利條件。

  1935 年11月,紅二、六軍團決定實行戰略轉移。突圍轉移前,部隊作了整編,吳正卿調任第十七師師長,隨軍團主力開始了艱苦的萬裏長征。1936年2月10日,在貴州打鼓新場(今金沙)戰鬥中不幸陣亡。

  紅軍長征在湖南犧牲的英烈們成千上萬,由於掌握的資料有限,現隻能列出部分團以上幹部英名錄,他們是:

  胡 浚,紅三軍團五師參謀長,湖南寧鄉人,1934年11月29日湘江戰役中犧牲,年僅30歲。

  周子安,紅五軍團三十四師一○二團團長,湖南邵東人,1934年12月湘江戰役中犧牲。

  劉盛炳,中央軍委通訊團無線台台長,湖北棗陽人,1934年11 月在湘南病故。

  彭文光,紅一軍團二師管理科長,1934年11月底湘江戰役中犧牲。

  肖仰煥,中央紅軍獨五團團長,湖南郴州人,1934年10 月在郴縣黃茅指石陣亡。

  金練東,紅三軍團某團團長,湖南平江人,陣亡,年僅31 歲。

  陳順清,紅三軍團某團副團長,湖南瀏陽人,陣亡,年僅28 歲。

  熊仲卿,紅二軍團六師十團政治委員,1935年2月8日在大庸溪口陣亡,年僅27歲。

  向國登,紅二軍團六師參謀長,湖南慈利人,1935 年7 月在龍山陣亡,年僅26 歲。

  範春生,紅二軍團六師十七團團長,1935年11月27日在漵浦陣亡,年僅24歲。

  劉漢卿,紅二軍團五師十三團團長,湖北長陽人,1935年11月27日在辰溪浦市陣亡,年僅24歲。

  金承忠,紅二軍團四師參謀長,湖南人,1936年1月5日在芷江便水陣亡,年僅25歲。

  常海伯,紅二軍團六師十六團參謀長,湖北石首人,1936年1月7日在晃縣龍溪口陣亡,年僅26歲。

  覃耀楚,紅二軍團四師十一團團長,湖南石門人,1935年1月5日在芷江便水陣亡,年僅24歲。

  劉美階,紅二軍團六師十七團團長,湖南桑植人,1935 年在桑植陣亡,年僅27 歲。

  餘力群,紅二軍團六師政治委員,湖南平江人,1935 年6 月在龍山病故,年24 歲。

  曾慶雲,紅二軍團五師十三團團長,四川人,1935年12月22日在邵陽雞公坡陣亡。

  黃炳元,紅二軍團五師十五團團長,湖北人,1935年12月22日在邵陽雞公坡陣亡。

  李保珍,紅六軍團十七師五十團團長,湖南茶陵人,1935年1月在大庸火燒坪陣亡,年僅26歲。

  黃 林,紅六軍團十七師五十團團長,湖北人,1935年7月28日在龍山招頭寨陣亡,年僅23歲。

  周誌斌,紅六軍團十七師五十一團政治委員,江西永新人,1935年3月21日在大庸後坪陣亡,年僅23歲。

  李 樸,紅六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湖南瀏陽人,1935年7月3日在永順陣亡,年僅30歲。

  馬 赤,紅六軍團十八師參謀長,湖南瀏陽人,1935年7月15日在湖北來鳳胡家溝陣亡,年僅26歲。

  賀榮華,紅六軍團十七師四十九團參謀長,江西蓮花人,1935年11月20在大庸陣亡。

  朱世伯,紅六軍團十七師四十九團參謀長,湖南桑植人,1936年1月5日在晃縣田心坪陣亡,年僅24歲。

  方正生,紅六軍團十七師五十團政治委員,湖南平江人,1935年7月28日在龍山招頭寨陣亡,年僅26歲。

  譚 震,紅六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湖南茶陵人,1934年8月在桂東縣陣亡,年僅29歲。

  張一吾,紅六軍團十七師四十九團政治委員,湖南瀏陽人,1934年秋在湘黔邊犧牲,年僅24歲。

  田海清,紅六軍團十八師五十二團團長,1934年10月在湘黔邊陣亡。

  劉 日,紅六軍團十八師五十三團團長,湖南茶陵人,1934年在西征途中陣亡。

  曾 傑,紅六軍團十七師四十九團政治處主任,湖南瀏陽人,1934年陣亡。

  周念民,紅二軍團六師參謀長,湖北利川人,1935 年2 月在永順陣亡。

  劉光明,紅六軍團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江西蓮花人,1935年3月21日在大庸縣後坪陣亡,年僅21歲。

  劉錫珍,紅六軍團十八師五十三團政治委員,江西吉水人,1935年8月27日在龍山縣茅坪陣亡,年僅28歲。

  方漢英,湘鄂川邊蘇區特委書記,湖南人,1935 年在龍山縣茨塘犧牲,年僅22 歲。

  譚必東,湘鄂川邊蘇區獨立團參謀長,湖南臨澧人,1935 年在湘黔邊陣亡。

  朱少伯,紅二軍團某團團長,湖北石首人,1936 年1 月在湖南芷江縣陣亡。

  賀誌高,紅六軍團十七師五十團政治委員,江西蓮花人,1935年3月在大庸後坪犧牲,年僅25歲。

  樊孝竹,紅六軍團十八師五十二團團長,江西永新人,1935年12月在湖北寬恩小蘭犧牲,時年28歲。

  呂克鮮,紅六軍團十七師四十九團團長,廣西人,1936年1月在湘黔邊犧牲,年僅24歲。

  §§後記

  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入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重點圖書的《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經過緊張的資料征集和書稿撰寫工作,終於在舉國上下隆重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與讀者見麵了。

  《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一書,是在中共湖南省委、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湖南省新聞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室務會的直接領導下,由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征集研究處具體負責編寫的。工作程序大致是:2005年12月由征集研究處提出編寫計劃及編寫提綱,經省委黨史研究室室務會議研究確定,並報省委領導批準,列入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2006年工作要點;2006年2月省委黨史研究室向湖南人民出版社提交申請出版報告,經湖南省新聞出版局審查確定,列入全省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重點圖書;2006年3月起編寫人員按照分工著手進行資料圖片的收集整理和編寫工作;2006年5月湖南省出版局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審確定,列入全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重點圖書;2006年7月上旬完成編寫任務,開始統稿、修改、送審;2006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參與本書編寫工作的有: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副主任陳清林,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征集研究處處長王文珍,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征集研究處副處長桂新秋,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征集研究處主任科員劉瑛,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征集研究處副主任科員朱柏林。其中陳清林負責審稿,王文珍負責策劃統稿改稿,桂新秋、劉瑛參與改稿,朱柏林參與策劃,劉瑛、朱柏林負責資料和文物圖片收集整理。全書共分五章,附大事記,約30萬字,收錄重要曆史圖片近500幅。各章的具體執筆者是:第一章、第三章朱柏林,第二章劉瑛,第四章王文珍,第五章王文珍、桂新秋、劉瑛、朱柏林。

  本書的編寫出版,得到了各個方麵的大力支持幫助。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室務會成員給予了熱情指導,特別是主任胡錦昌、副主任劉建平對本書的策劃編寫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當年紅軍長征經過地區的有關市、州、縣(區、市)黨史研究室和湖南省博物館陳列部、湖南省圖書館地方文獻部、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辦公室資料室等部門的負責人及相關工作人員給予了積極協助,提供了不少資料和文物圖片;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省新聞出版局圖書處對本書的出版給予了大力幫助。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夏遠生幫助審閱了書稿。此外,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和吸收了史學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各地黨史部門提供的相關專題資料,限於篇幅,未能一一詳細列出,敬祈見諒。在此,我們謹向所有關心支持幫助過本書編寫出版的領導、部門和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由於編寫時間倉促,加上編者水平有限,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作者

  2006年8月20日

  §§紅軍長征在湖南大事記

  1934年

  7月

  23日 中共中央書記處、中革軍委給紅六軍團及湘贛軍區發出訓令:命令紅六軍團退出湘贛根據地,向湖南轉移,到湘中發展遊擊戰爭,創立新蘇區,建立與二軍團可靠的聯係。對轉移的路線、行動步驟和到達預定地域都作了明確規定;同時指定湘贛省委書記任弼時為中央代表,隨軍行動;以任弼時為主席,蕭克、王震為委員組成軍政委員會,作為紅六軍團西征行動最高領導機關。訓令雖然沒有直接闡明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的意圖,實際上就是要紅六軍團執行長征先遣隊任務,為中央紅軍向西轉移探路。

  28—31日 接到中央指示後,以任弼時為首的湘贛省委和省軍區立即進行緊張的準備工作,召集了十七、十八師政治工作會議,進行戰鬥動員;對紅六軍團進行兵員補充、整頓、軍事訓練和軍需物資準備;對紅六軍團西征後湘贛蘇區的地方工作作出了安排。任弼時、王震將以上準備情況分三次用電報向中央作了報告

  8月

  5日 紅六軍團以一部分兵力四十九團攻占江西遂川的衙前,建立了紅軍突圍的側翼掩護陣地。

  7日 紅六軍團9700多人在湘贛獨立第五團引導下,從江西遂川縣境的橫石和新江口出發,先向南再折向西突圍,踏上西征征途。

  11日 紅六軍團由遂川的白沙進入湖南桂東的搖籃坑。中午到達寨前圩。至此,勝利突破湘、贛、粵敵之重圍。國民黨西路軍總司令何健急派劉建緒為第四路軍前敵總指揮,馳赴湘南,設防堵截紅軍。

  12日 紅六軍團在桂東寨前圩召開誓師大會,慶祝突圍成功,並正式宣布成立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任弼時為主席,蕭克、王震為委員,並分任軍團長和政委,李達任參謀長,張子意任政治部主任,下轄十七、十八兩個師。會上還進行了戰鬥動員。當晚出發繼續西進。

  13日 紅六軍團主力經桂東沙田進抵汝城田莊,先頭部隊第五十三團經濠頭到達暖水。

  14日 紅六軍團主力到達資興滁口。

  15日 紅六軍團第十八師經東江抵木公橋,一部攻渡頭司。第十七師抵獅子嶺。

  16日 紅六軍團第十八師進抵郴縣盆路口,十七師一部圍攻五蓋山,擊敵保安團一部。當即決定將獨立四團留五蓋山地區,重新組織湘南特委,曠金權為書記兼軍委書記,堅持遊擊鬥爭。

  17日 紅六軍團越過粵漢路,進抵郴縣走馬嶺。當晚,湘敵李覺部趕到郴縣。為搶先占領華塘鋪,紅六軍團先頭團經升塘鋪進抵華塘鋪。郴縣地下黨組織派遊擊隊前往鐵爐衝、白水交界處接收紅軍傷病員80餘名,連夜送到雙元衝、後塘等地,組織群眾蓋茅棚,為傷病員治病。

  18日 紅六軍團經保和圩到達桂陽極樂、全義,繞過桂陽縣城進抵仁義圩、長塘鋪等地。

  19日 紅六軍團從仁義圩至七拱橋,分兩路前進,先頭部隊經金盆圩進抵十字圩,主力部隊經敖泉圩抵大富園一帶。在地下黨組織協助下,在仁義圩逮捕民憤極大的桂陽縣法院院長熊正楚,次日將其槍決於七裏坪。

  20日 紅六軍團先頭部隊經古樓圩、七裏坪、芹溪攻克新田縣城。主力部隊經流渡橋、塘灣橋、趙家下等地進駐新田蓮花圩、雙溪嶺一帶。經過塘市時,農民家家戶戶擺設茶水,迎接紅軍。紅六軍團主力進入新田縣城後,在城內及郊區開展了宣傳演戲活動,並張貼“共產黨十大政綱”等一批標語。

  21日 紅六軍團獲悉敵王東原、陶廣部追兵已近,迅速撤出新田縣城,進抵寧遠縣鯉溪一帶,先頭部隊進至零陵三家灣。

  23日 紅六軍團主力進至鏟子坪,分兩路前進,右路8000人越過分水嶺,經楠木沅、羅家橋、接履橋進抵零陵蔡家鋪,試渡湘江被阻;左路千餘人經菱角塘進至七裏店一帶,佯攻零陵城。

  24日 紅六軍團在敵重兵前堵後追和湘水陡漲情況下,決定放棄從零陵地區搶渡湘江計劃,迅速向東轉移,經桐子坪到達廟門口。

  25日 紅六軍團抵達陽明山,占領祖爺庵。紅六軍團原計劃在陽明山暫時立足,發覺這裏區域狹小,不便於發展根據地,加上敵第十五師、十六師等正從陽明山南北西麵展開進攻,遂決定放棄這一計劃。

  26日 紅六軍團越過陽明山,東出祁陽縣白果市,然後急轉南下。

  27日 紅六軍團主力折回新田境內,紅劉家山、七裏坪到鋪子嶺、和尚嶺一帶宿營。四十九團經寧遠石家洞於28日抵廣發圩,會合主力部隊。

  29日 紅六軍團經三井、石羊進至嘉禾縣廣發圩、楚江、大塘一帶。路過軍團長蕭克家時,軍團領導人接見了周裏,決定把譚餘保等一批幹部留下來,給一個營兵力,組織了湘南獨立團,後返回湘贛根據地,堅持遊擊戰爭。紅軍一部圍攻嘉禾,主力經土橋圩、新村渡、一擔石進抵藍山縣土橋圩一帶。

  30日 紅六軍團進入寧遠,經下灌抵大界、水打鋪一帶。

  31日 紅六軍團抵洪洞鋪後,兵分兩路:一部經田家、柏興橋到達洲背,過沱水向楊柳塘前進;大部經駟馬橋、後江橋、茶園渡過沱水,進駐楊柳塘、達頭山一帶。

  9月

  1日 紅六軍團兩部在楊柳塘會合後,點著火把連夜行軍,經上渡、新車進駐達村、鐵螺灣、李家一帶。

  2日 紅六軍團在蔣家嶺擊潰桂敵十九師一部和民團的堵截後,在沙田一帶田野宿營。

  4日 紅六軍團在興安縣界首地區渡過湘江。

  6日 紅六軍團進占西延(今資源)縣城後,五十二團以步槍擊落桂敵飛機一架。

  8日 紅六軍團在車田接到中革軍委新的訓令,要求紅六軍團暫在城步、武崗、綏寧地區開展遊擊活動,吸引敵人,然後轉移到湘西北與紅二軍團取得聯係,以配合即將突圍長征的中央紅軍行動。部隊隨即向西急進,越過湖南界進入城步境內。

  9日 紅六軍團從蓬洞經隘上、汀坪進抵上岩、橋頭寨一帶。在橫水界與敵李覺保安二十三團遭遇,敵潰逃回城步縣城。

  10日 紅六軍團進抵城步丹口、觀音閣一帶,準備在綏寧以東之烏雞山、上堡、赤板地區展開兵力,側擊由城步向綏寧方向前進的湘敵。次日,在皮衝界、觀音閣、下團、丹口等山地與敵李覺部發生戰鬥。

  12日 紅六軍團從丹口進駐綏寧的上堡、界溪、赤板一帶。

  13日 紅六軍團經黃桑坪進抵綏寧城(今寨市)附近,遇敵李覺部堵截,折回黃桑坪。

  14日 紅六軍團準備繞至綏寧以西,突擊綏寧西進之湘敵,但前衛十八師剛過小水、駕馬等地,遭湘敵五十五旅突襲,被截為兩段。於是改變計劃,一部進入靖縣境內,一部突破敵人駕馬陣地,奪路南下。

  15日 紅六軍團南下一部抵臨口(今屬通道)後,分兩路前進,一路經下鄉,進抵雙江(今通道縣城);一路向青蕪洲前進。抵靖縣境內一部擬攻縣城,遭黔敵周仁芳旅、湘敵楊石鬆部堵截。回師通道杉木橋一帶,少數留靖縣寨牙一帶活動。

  16日 紅六軍團十七師進抵菁蕪洲,與由靖縣回師的前衛十八師會合。留寨牙的少數紅軍進抵通道溪口。

  17日 紅六軍團進駐青蕪洲與溪口之部,分擊通道,占領縣城(今縣溪鎮);另一部由牙屯堡進抵地陽坪。

  18日 紅六軍團進抵靖縣新廠。這時湘桂敵軍主力移到北麵,進行攔截,唯湘敵補充第二總隊2個團向新廠追擊。紅軍發現該敵孤軍深入,決定組織新廠戰役,集中兵力消滅這股敵人,爭取主動,再向黔境轉進。

  19日 紅六軍團在新廠戰鬥中斃傷敵軍200餘人,俘敵300餘人,繳獲槍支300多,打退了敵人的尾追。

  20日 紅六軍團十七師經藕團等地進入貴州黎平的丘團;紅十八師由平察進入貴州黎平的馬家團。

  10月

  4日 中革軍委命令紅六軍團沿施秉以北地區向江口方向前進。紅六軍團進占甕安縣猴場。

  7日 紅六軍團在石阡地區與敵遭遇失利,傷亡近500人。部隊被敵截成三段,陷於湘、桂、黔三省敵軍包圍之中,轉移於石阡、餘慶、施秉之間。

  10日 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率主力紅軍一、三、五、八、九等5個軍團和中央機關直屬部隊編成的兩個縱隊共8.6萬餘人,從瑞金出發,開始了向湖南湘西的戰略大轉移。

  15日 李達率紅六軍團前梯隊突出重圍,在沿河的鉛廠壩與紅三軍(即紅二軍團)一部會合,賀龍率部南下迎接紅六軍團。

  16日 紅六軍團主力由石阡縣的朱家壩折轉南下,後衛部隊遭湘敵襲擊,突圍中大部犧牲。

  21日 中央紅軍從江西西南的安遠、信豐之間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

  24日 紅六軍團主力到達印江的木黃,與賀龍關向應率領的紅三軍(即紅二軍團)勝利會師。

  25日 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向汝城、城口方向前進。

  27日 紅二軍團與紅六軍團在重慶酉陽縣南腰界召開會師大會。紅二軍團正式恢複番號,賀龍任軍團長,任弼時任政治委員,關向應任副政治委員。由紅二軍團軍團部兼總指揮部,統一指揮紅二、六軍團的行動。

  28日 為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並開辟新的蘇區,紅二、六軍團從南腰界出發,向湘西的永順、保靖、龍山、大庸、桑植地區發動攻勢。

  29日 中革軍委決定野戰軍11月1日進至汝城、城口等地,並通過敵人由桂東、汝城至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

  30日 紅三軍團第四師十一團從江西崇義縣的文英圩進占汝城東麵的熱水圩,並派一個營向益將方麵警戒。紅三、八軍團先頭部隊陸續抵達熱水圩。中央軍委縱隊與紅一軍團一部從江西的樂洞進入汝城的魚王一帶。

  11月

  2日 紅三軍團一部,由崇義的上堡進入汝城,圍攻濠頭。紅一軍團一部由江西崇義的聶都,經廣東南雄的長江圩抵東嶺,與由熱水抵三江口的紅軍會合,攻打城口。

  3日 中央紅軍密集汝城至城口一線,與敵發生戰鬥。敵人固守在沿線的數十座碉堡中,紅軍在城頭寨、太來圩、大坪等地,殲滅湘敵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各一部,在當地群眾協助下,摧毀敵碉堡30 餘座。

  4日起 中央紅軍由汝城、城口之間,通過敵人第二道封鎖線。

  7日 紅二、六軍團襲占湘西重鎮——永順縣城。湘西攻勢由此開始。

  8日 中革軍委發出從良田、坪石之間突破第三道封鎖線的指示。

  9日 紅一軍團、中央縱隊由樂昌的麻坑經上西坑、桃竹坑,沿九峰山脈向湖南盈洞、上章挺進。紅三軍團及紅軍一部從宜章的赤石,經平和進入郴縣的鄧家塘、廖家灣一帶,然後分兩路前進,一路經黃茅、鞭蓉、安源去臨武;一路經良田去桂陽的太和。紅三軍團第五師第十四團攻占樟橋市。紅三軍團第六師第十六團經樟橋挺進分水,擊潰民團武裝。

  11日 紅三軍團第六師攻占宜章縣城。

  12日 紅軍占領良田後在伍家橋與敵王東原部遭遇,傷敵多人,鉗製駐郴州城之敵,掩護主力部隊西進。在黃茅,地下黨組織將97名紅軍傷病員轉移到花背塘養傷。擔任後衛的紅五軍團,在延壽、嶺秀等地阻擊粵敵第二師與湘敵陶廣等部,雙方均有傷亡。

  13日 紅一軍團進抵宜章白石渡,在宜章工委活動下,有四五百築路工人參加紅軍。

  15日 中央縱隊通過良田、坪石間的第三道封鎖線。紅三軍團第六師第十七團在宜章縣城城隍廟門口召開3000人的群眾大會,宣布成立宜章縣蘇維埃政府,並在宜章平民工藝廠建立黨小組,成立工人赤衛隊,發槍10 餘支。紅一軍團前鋒進占臨武縣城。

  16日 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從臨武出發進抵藍山雷家祠。紅一軍團主力從白石渡經宜章城後分兩路向臨武進軍,並陸續進入臨武縣城。

  同日 紅二、六軍團在永順十萬坪地區設伏,殲俘敵3000餘人,取得了兩軍會師後的第一個勝利,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7日 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在祠堂圩接到師部關於搶占道州城的命令後,以200裏急行軍,經天堂圩、柑子園,跑步進占道州城郊水南街。

  18日 紅一軍團前鋒紅四團架浮橋攻占道縣縣城。紅一軍團主力相繼入城,召開慶祝會,演文明戲,並將縣政府糧倉布庫的糧食布匹分給窮人。後衛紅五軍團在宜章鷓鴣坪的牌樓嶺阻擊敵陳濟棠後,進至臨武楊柳寨。

  19日 紅三軍團一部在藍山洪觀墟附近的劉八五村與敵李雲傑部遭遇,激戰一天,重創敵1個團。紅三軍團另一部在藍山楠木橋附近大元井的杉枝嶺遭敵李韞珩部的伏擊,激戰8小時,雙方傷亡甚大。

  20日 紅九軍團自道縣駟馬橋、後江橋一帶出發,分兩路向江華前進。

  22日 中央紅軍先頭部隊控製永安關,以拒廣西之敵。紅八軍團進抵大界、駟馬橋、沿河塘一帶。紅一軍團直屬縱隊經寧遠天堂圩抵道縣白水塘。紅三軍團經興橋分兩路進抵道州城郊和洲背。

  23 日 中央紅軍在天堂圩、肖家、屋脊崗一帶與敵周渾元、王東原、李雲傑部激戰,斃傷敵連長以下百餘人。紅軍各路分別進抵道縣境內,打破了敵人於瀟水沿岸圍堵紅軍的計劃。

  24日 紅二、六軍團相繼攻克大庸縣城和桑植縣城。

  同日 紅軍在道州城郊擊落敵機一架,活捉駕駛員兩名。

  25日 紅九軍團進占江華縣城(現沱江鎮)。在此開展宣傳活動,鎮壓土豪劣紳,開倉濟貧,並擴紅150餘名。中央及總政治部、中革軍委分別下達“突破敵人之第四道封鎖線,並渡過湘江的政治命令和作戰命令”。中央紅軍在道縣至江華間渡過瀟水,直奔湘江。

  26日 中共湘鄂川黔邊省委會、省革命委員會和軍區成立,任弼時任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賀龍任省委委員兼革命委員會主席、軍區司令員。

  同日 紅九軍團佯攻恭城之龍虎關,以分散敵人兵力,與桂敵十九師及平樂區民團展開激戰。中央縱隊從道縣進至文市附近的桂岩一帶。

  27日 紅八、九軍團從永明向蔣家嶺前進,紅八軍團一部在都龐嶺與桂敵激戰4小時。紅五軍團進抵永明城,中央機關進入廣西文市,紅軍前鋒部隊到達湘江東岸。

  28日 中央紅軍以九軍團為前鋒,八軍團為中路,五軍團為後衛,經廣西永安關進入廣西境內。紅三軍團第五師十四團從文市趕赴新圩,阻擊廣西之敵,掩護中央機關過江;紅一軍團第一師從道縣趕赴全州,協同第二師作戰。

  29日 擔負正麵攻擊的紅一軍團,在湘江東岸全州附近的覺山鋪、珠蘭鋪、白沙鋪、路板鋪等地,與敵軍9 個師激戰,在紅三、五、八、九軍團共同掩護下,中央機關縱隊從興安東北的界首等地渡過湘江。

  30日 紅軍主力大部仍在湘江沿岸與敵激戰。

  12月

  1日 中央紅軍主力大部渡過湘江,向西延地區前進。湘江戰役中央紅軍受到重大損失,銳減至3 萬餘人。

  2日 蔣介石妄想在湘江東岸消滅紅軍的計劃失敗後,撤銷五路“追剿”軍番號,組成兩個兵團,仍以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企圖在湘西圍殲中央紅軍。並派一部分部隊協同廣西軍閥尾追紅軍,同時電令貴州軍閥王家烈在錦屏、黎平一線阻擊紅軍西進。

  同日 中央縱隊到達楓木、中峰後,原定休整一兩天,後得知薛嶽部與湘軍正向新寧、城步包圍而來,即折回西南,經竹子水、牛塘界到達老山界下的兌偉(老華江街)一帶。

  4日 中革軍委為提高各兵團的戰鬥力及靈活性,下達縮編各部隊後方機關的命令,以減少後勤人員,充實戰鬥連隊。中央縱隊從千家寺、同仁等地出發,翻越長征以來第一座高山——越城嶺主峰老山界。紅一軍團由車田進入城步蓬洞。紅三、五、八、九軍團向龍勝方向前進。

  7日 紅一軍團一部由茶園經初水到達江頭司(今金南),一部從茶園經五團和廣西龍勝的潘寨、白竹坪、甘甲、廣南、平等等地向通道前進。

  8日 中央縱隊在江底搭浮橋渡過潯江,向馬堤方向前進。紅一軍團一部從江頭司上城步大南山,次日抵長安營。

  9日 中央縱隊分兩路前進,一路經芙蓉到達布弄,一路經城步縣五團、越九鬥江到達龍勝縣潘寨。

  10日 中央紅軍主力由龍勝進駐通道的流源、下鄉、長安堡等地。紅一軍團一部分兩路前進,分別進抵通道的石岩和臨口。

  11日 紅一軍團二師、十五師和九軍團主力經青蕪洲占領通道縣城(今縣溪)。中央紅軍主力經雙江進駐牙屯堡等地。此時敵人部署了五六倍於己的重兵進行圍追堵截,但博古、李德等仍然主張向湘西敵人布置的口袋裏鑽。

  12日 在紅軍麵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毛澤東向中央建議,放棄北進湘西,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經在通道境內召開的中央負責人緊急會議討論,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得到王稼祥、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等人讚成。當日19 時半,中革軍委發出繼續西進、向貴州進軍的指示。

  同日 紅三十四師餘部返回湖南道縣,在湘軍和民團夾擊下,師長陳樹湘不幸受傷被捕,壯烈犧牲。餘部在師參謀長王光道率領下轉戰道縣、江華、藍山、寧遠一帶。

  13日 紅一軍團二師、十五師和九軍團進抵靖縣新廠,奉令向西南開進,與一軍團一師、中央縱隊及五、八軍團進抵播揚。紅三軍團後衛部隊最後離開廣西,進入湖南通道縣。

  14日 中革軍委電令紅二、六軍團向沅江上遊之湘西地區發展,以策應中央紅軍北上。

  同日 中央紅軍一軍團在靖縣新廠與尾追之敵陳光中師激戰數小時,打退了敵人尾追。

  16日 紅二、六軍團在桃源縣以北浯溪河殲敵1個旅大部。次日占領桃源縣城,包圍常德城。

  18日 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召開會議,肯定了毛澤東在通道會議上的正確建議,通過了關於在川黔邊建立根據地的決議。紅軍在黎平進行整編,撤銷紅八軍團,將所部並入紅五軍團。

  19日 中革軍委為貫徹新的戰略方針,決定中央紅軍分左右縱隊繼續向西前進。電令紅二、六軍團和紅四方麵軍牽製湘敵和川敵,策應中央紅軍西進。

  2月

  1 日 中革軍委對紅二、六軍團發出關於粉碎敵人“圍剿”的作戰方針的指示,並決定在湘鄂川黔蘇區成立革命軍事委員會分會,由賀龍任主席,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王震、夏曦等為委員。

  3月

  22日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向黨中央報告,提出在情況不利時,紅二、六軍團準備北渡長江、向遠安、南漳地區轉移。

  4月

  10—13日 紅二、六軍團先後在桑植縣陳家河和桃子溪戰鬥中殲敵1個師部另2個旅。

  5月

  7日 紅二、六軍團在永順縣茶陵坡殲敵六十二師1個營。

  6月

  12—13日 紅二、六軍團在鹹豐縣忠堡殲敵1個師部、1個旅又1個營,俘敵縱隊司令兼師長張振漢。

  7月

  28日 在招頭寨戰鬥中,紅二、六軍團未達到圍殲敵人之目的,紅十七師政委蘇傑犧牲。

  8月

  3日 紅二、六軍團在湖北宣恩縣板栗園殲敵1個師,斃敵師長謝彬。

  8日 紅二、六軍團在龍山縣芭蕉坨擊潰進攻之敵陶廣部10個團,俘敵700餘人。至此,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作戰取得勝利,湘鄂兩省敵軍轉入防禦。

  20日 紅二、六軍團主力由積極防禦、反攻轉入進攻,向石門、澧縣發動攻擊,先後攻占石門、津市、澧縣、臨澧等城鎮,至9 月上旬撤回桑植地區。其間擴大紅軍6000餘人,籌集了大批資財。

  9月

  30日 張國燾收到任弼時29日發給周恩來副主席的電報,用紅軍總政委張國燾和總司令朱德共同署名的回電,與紅二、六軍團取得了聯係,發出錯誤指示。

  11月

  4日 湘鄂川黔省委及軍委分會於桑植劉家坪召開會議,研究決定突圍轉移到石(阡)、鎮(遠)、黃(平)地區的部署等問題。劉家坪會議後,紅二、六軍團積極進行突圍準備。

  15日 紅六軍團十八師奉命留守,掩護主力突圍。從龍山毛坪出發,佯向保靖方向進攻,迷惑和鉗製湖南方麵的敵軍。

  19日 紅十八師將大部分敵人引向保靖方向以後,即折回龍山茨岩塘根據地中心,鉗製湖南方麵的敵軍。

  同日 紅二、六軍團主力17000多人從桑植縣的劉家坪、瑞塔鋪出發,開始向貴州石阡、鎮遠、黃平地區轉移行動。

  20日 紅二、六軍團的前鋒四十九團和五十團一營,當晚強渡澧水,與敵周昆源團和許為義、田可耕常備隊激戰,突破澧水封鎖線。四十九團團長王烈犧牲。

  21日 紅二、六軍團主力分多路渡過澧水,向沅水前進。湘鄂川黔團省委書記周玉珠在敵機空襲渡口中犧牲。敵人發現紅軍主力已向澧水、沅水突圍,便以陶廣、李覺、徐源泉等部約10多萬人的兵力,把留守根據地的紅十八師重重包圍在茨岩塘地區,企圖一舉殲滅。紅十八師在湘鄂邊境與敵周旋。

  22—24日 紅二、六軍團分別突破沅水封鎖線,渡過沅水。隨即兩軍團向湘中辰溪、漵浦、新化展開攻勢。

  25日 紅六軍團經桃源庵堂坳,進入安化,分兵襲取東坪(今安化縣城)。

  27日 紅二軍團四師、五師占領辰溪縣城,六師占領漵浦縣城。紅軍在漵浦縣組織“抗日遊擊隊”31支,發展隊員1500 多人,並擴紅3000 多人。

  28日 紅六軍團經太平鋪、孟公市、大洋江占領新化縣城。在新化縣組織“抗日義勇軍”6 支,擴紅1500 人。

  29日 紅二、六軍團進入湘中後,敵人迅速將“圍剿”部署改為“追剿”部署,敵以陶廣、李覺、郭汝棟、樊嵩甫、湯恩伯5 個縱隊,向紅軍追擊。紅六師主力準備迎擊尾追之敵歐陽烈團。

  30日 紅五師一部在浦市與敵十五師汪旅、十九師唐旅激戰數小時,紅五師十三團團長劉漢卿英勇犧牲。紅二軍團軍團部在漵浦活動,紅十七師一個營進抵藍田鎮(今漣源)。

  12月

  2日 紅二軍團軍團部仍在漵浦,賀龍回總指揮部。

  3日 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到達漵浦城。總指揮部命令各師於翌日到達低莊東北地區集結。紅六師在譚家灣的深子湖夜襲歐陽烈團,沒有成功。十七團團長範春生犧牲。

  同日 紅十八師為擺脫敵人,從茨岩塘出發,往東北的包穀坪突出重圍,追趕主力。

  5日 見敵樊嵩甫縱隊並不急進,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決定伸入敵人側後方待機襲擊。紅十七師經安化進抵江溪、網溪一帶。駐新化縣城的紅十六師等部全部撤離,抵漵浦的兩下江。

  8日 紅二軍團與敵陳光中師戰於漵浦城郊,斃敵營長以下70餘人。戰後紅軍轉移橋江。

  11日 因漵浦集結敵人4個師,不利於紅軍作戰,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決定退出湘中,迂回轉移到黔東地區。

  12日 紅六軍團從橋江經水東向高明溪前進,在高明溪挫敗陶廣縱隊鍾光仁師。

  13日 紅二軍團由新化轉入漵浦,紅六軍團一部進抵龍潭。

  同日 紅十八師在鹿耳口往苦竹坪途中,於半坡與敵孫連仲部兩個團遭遇,激戰兩小時,俘敵百餘人。

  14日 紅二軍團進入隆回。紅六軍團主力抵龍潭。

  16日 紅六軍團警戒部隊在燕子岩與敵李覺先頭部隊秦慶戈團遭遇,激戰3小時,斃傷敵軍數十人。

  17日 紅十七師、十六師分抵隆回司,與紅二軍團會合。總指揮部決定向南轉移。

  18日 紅二軍團進抵朝陽鋪、桃花坪、飛鵝潭、寨市等地。紅十七師抵漢江坪,紅十六師抵十裏山,途中與敵六十三師先頭部隊接觸。

  22日 紅二軍團在雞公坡一帶與敵鍾光仁師激戰,斃傷敵軍200多人,紅軍亦傷亡300多人。

  24日 紅二軍團抵水車,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隨四、五師到竹舟江。紅六軍團在淨溪與敵接觸,繳獲槍30 多支。

  25日 紅二軍團渡過巫水進入會同。

  27日 紅六軍團在馬鞍山擊潰會同“義勇隊”後,紅十七師進抵黔陽的江西街,架好沅水浮橋,並通知紅二軍團。

  28日 紅二軍團軍團部北渡沅水上遊的清水江到達翟家坊,紅四師組織民船北渡托口,經三裏坪進抵芷江的龍孔坪。

  29日 紅六軍團軍團部、十六師經懷化楠木鋪抵芷江蘿卜田,紅十七師抵芷江楊溪橋。

  31日 紅二軍團軍團部進抵岩田衝、冷水鋪。紅六軍團軍團部抵芷江城西黃甲街及竹坪鋪。

  1月

  1日 紅二、六軍團主力進到芷江以西冷水鋪地區後,舉行慶祝新年會。接著占領龍溪口、晃縣、玉屏等城鎮。這時,敵軍除陶廣、李覺兩縱隊距紅軍較近外,其餘追敵被甩在4 天行程之外。

  5日 紅二、六軍團在芷江以西的便水地區痛殲李覺縱隊先頭一個旅,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二)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五)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四)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貞觀政要

    作者:(唐)吳兢撰  

    經典名著 【已完結】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