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軍委縱隊、軍團將領篇

  軍委第一野戰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葉劍英 原名1897年4月生,廣東梅縣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突圍長征,任軍委第一野戰縱隊司令員。11月8日,葉劍英率第一野戰縱隊在湖南汝城以南之天馬山至廣東城口間,通過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15日,在良田與宜章間通過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

  突圍行軍中,他協助周恩來、朱德處理繁忙的軍務,及時傳達並貫徹執行中革軍委的各種命令、指示,隨時處理部隊行軍作戰遇到的各種問題。他經常找負責人碰頭,研究如何應付遭遇戰和防止敵人空襲問題,組織部隊克服各種艱難險阻。許多小事,他也非常細心。路過通道境內少數民族地區時,他住在老百姓的木板房裏。這種木板房容易起火,他特意製定防火措施,防止發生火災。

  在經過湘南的路上,他最關心的是掌握敵軍的部署和動態。這時中共中央和地方黨組織已失去了聯係,有關敵人的情報來源主要靠兩條:一是地麵偵察,二是通過無線電台偵聽,破譯敵台情報。葉劍英精心組織電台的同誌分幾個梯隊交替行軍,晝夜堅持工作,保證通信聯絡暢通無阻,及時地為軍委提供準確的敵我情況動態。電台的人員少,工作很辛苦,他常去看望大家,稱他們是無名英雄,時時處處為他們著想,幫助解決各種困難。

  12月1日,他率第一野戰縱隊隨主力紅軍渡過湘江,通過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後,紅軍繼續向湘桂兩省交界的西延(資源)、龍勝山區行進。在一次敵機空襲中,葉劍英被彈片擊中右大腿,但他仍帶傷率部向通道進軍。這塊彈片就一直留在了身上。黎平會議時,中革軍委決定將軍委第一、二縱隊合編為軍委縱隊,葉劍英改任軍委縱隊副司令員兼一局局長,負責指揮行軍作戰,屢立奇功,為奪取長征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軍委第一野戰縱隊幹部團團長陳賡原名1903年2月生,湖南湘鄉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突圍長征,任軍委第一野戰縱隊第四梯隊即幹部團團長。

  長征途中,他除了負責培訓幹部外,還要保衛中央機關的安全。在突破湘江封鎖線、強渡烏江、土城戰鬥,以及再克遵義戰鬥中,他率部參戰,做出了重要貢獻。遵義會議期間,他率部擔任警衛工作,保證了會議的安全。1935年5月率部搶渡皎平渡,使中央紅軍主力順利渡過金沙江,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到達陝北後,任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戰役。

  軍委第一野戰縱隊幹部團政委宋任窮原名1909年7月生,湖南瀏陽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軍委第一野戰縱隊第四梯隊即幹部團政委。

  長征途中,幹部團除了負責培訓幹部外,還要保衛中央機關的安全。在突破湘江封鎖線、強渡烏江、土城戰鬥,以及再克遵義戰鬥中,他與團長陳賡率部參戰,做出了重要貢獻。1935年5月,他與陳賡率部搶渡皎平渡,使中央紅軍主力順利渡過金沙江,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紅一、四方麵軍會師後,他旗幟鮮明地反對張國燾分裂紅軍的陰謀活動,堅持率團北上,受到黨中央的高度讚揚。到達陝北後,任紅二十八軍政委。劉誌丹犧牲後,他兼任軍長,率部參加陝北根據地的反“圍剿”、西征和追擊胡宗南部等一係列戰鬥,功勳卓著。

  軍委第二野戰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李維漢原名又名羅邁,1896年5月生,湖南長沙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中革軍委第二野戰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

  軍委第二野戰縱隊,除中央、國家機關外,還有一個龐大的運輸隊,負責運輸大批機器、物資,其戰鬥部隊是教導師和保衛團。為了避開敵人,部隊日宿夜行,幾萬人馬擁擠在崇山峻嶺的羊腸小道上,走走停停,拖得十分疲勞。他晚上去查哨,常常發現哨兵打瞌睡。由於沒有進行動員,他率領的第二野戰縱隊,跟在第一野戰縱隊的後麵向前挪動,稀稀拉拉的。

  11月8日,中央縱隊隨紅軍主力通過敵人第二道封鎖線,進入湘南地區。11日,他率部抵達湖南汝城附近的文明司。在這裏,他接到中革軍委主席朱德簽署的命令:羅邁:(一)一、九軍團後方部及二十二師於11日晚或12日晨到達文明司地域;(二)他們配置於現地第一縱隊的宿營位置;(三)羅邁同誌為文明司的衛戍司令並負責分配宿營地域及一般秩序。他立即按要求分配部隊的宿營地,維持軍隊的秩序,進行軍容風紀的教育。

  抵達宜章城時,李維漢就派人進城開展工作,給中共宜章縣委送去了一些人槍,幫助宜章地方黨組織建立遊擊隊,開展遊擊戰爭。在宜章停留了幾天,他率二縱隊經臨武、藍山、道州向湘江前進。由於二縱隊帶著大量機器、物資,行動十分緩慢。12 月1 日淩晨,在一陣陣激烈的槍聲中,他帶著二縱隊在漆黑中安全渡過湘江,同時,二縱隊也不得不將一些重武器、印刷機、兵工機械,以及文件、鈔票扔進了滾滾的河水中。

  他率二縱隊翻越老山界時,敵人追得很緊。負責阻擊敵人的紅五軍團催他率部快走,以便甩掉敵人。他趕到隊伍前麵一看,才知道是一縱隊電台隊的工作人員太疲倦了,邊走邊睡覺,影響了中央縱隊行進的速度。李維漢催他們快走,奮力追趕一縱隊,向湖南通道境內進軍。

  黎平會議後,部隊實行整編。一、二縱隊合編為3 個梯隊,李維漢改任中央機關梯隊的隊長。他堅決擁護遵義會議的決議,積極參加了反對張國燾反黨活動的鬥爭。到達陝北時,他得知劉誌丹等主要幹部已被拘捕,立即報告中央,為糾正陝北蘇區的肅反錯誤,加強黨和軍隊的團結,起到了積極作用。

  軍委第二野戰縱隊教導師師長張經武原名1906年7月生,湖南酃縣(今炎陵)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時任軍委第二野戰縱隊教導師師長,負責保衛軍委機關的安全。

  長征途中,教導師負責搬運大批機器、物資,行軍速度比主力紅軍慢得多。部隊晝夜趕路,每天隻休息三四個小時,做一頓飯吃。夜間通過封鎖線或有緊急情況時,張經武總是帶領幹部跑前跑後,以防戰士因打瞌睡與部隊失掉聯絡。

  在突破敵人第二道封鎖線時,教導師奉命接替紅一軍團,在仁化以北阻擊敵人,掩護軍委縱隊通過。張經武與政委何長工率第一團前去執行任務。在一天一夜的戰鬥中,教導師冒著粵軍密集的炮火,連續擊退數倍敵人的七八次衝鋒,斃敵三四百人,繳獲了30多支步、機槍,俘敵10 餘人。黃昏前,敵人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突破了教導師的前沿陣地。他指揮部隊奮力反擊,又將陣地奪了回來,保證軍委縱隊全部通過了第二道封鎖線。

  向湘江挺進途中,往往幾十裏看不到一個村莊,糧食奇缺。教導師往往幾天吃不上一頓飽飯,甚至見不到一粒糧食。他發動大家找野菜、樹葉、草根,加上一把大米煮成稀飯湯,解決吃的問題。

  11月24日,張經武率教導師渡過瀟水,又奉命阻擊由灌陽向我側擊的廣西之敵。他率部冒著大雨,按時趕到目的地。激戰一整天,打退敵人四五次衝鋒,斃敵100餘人,繳獲10餘支步槍。完成掩護任務後,他率部渡過湘江,突破了敵人第四道封鎖線。翻越老山界時,戰士們緊緊地拉著騾馬,小心翼翼,好不容易才安全通過這駭人的天險。瑤族人得知他們從山上下來,驚歎地說:“你們走的這條路,名叫鬼門關,我們一個人從來不敢走過,叫你們挑著擔子,拉著騾馬過來了,真是神仙保佑!”

  張經武率部邊戰邊走,到達通道境內時,一個7000多人的大師僅剩2000餘人。盡管如此,大家依然鬥誌昂揚,一路上經常唱著歌,喊著口號,互相勉勵。黎平會議後,教導師被撤銷建製,人員分別編入各軍團繼續長征,他改任中央軍委縱隊參謀長。

  1935年10月,率部勝利到達陝北。

  軍委第二野戰縱隊教導師政委何長工原名1901年1月生,湖南華容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中革軍委教導師政委,與師長張經武一起,擔負保衛中央及軍委機關的任務。

  1934年10月初,根據毛澤東的建議,中革軍委決定派他和潘漢年(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與粵軍陳濟棠部談判。在瑞金,周恩來親自交代任務和聯絡密語等事項。周恩來叮囑說:“長工同誌,這是中央給你的重任,望你勇敢沉著,見機而作。”10月5日,朱德親自為他們寫了一封介紹信。6日,他與潘漢年帶著朱德的介紹信,趕往粵軍獨立第一師第二旅旅部駐地,與陳濟棠部第一集團軍總部少將參謀楊幻敏及黃質文等兩位師長舉行密談。經過3天3夜的談判,終於達成了5項協議:就地停戰,取消敵對局麵;互通情報,用有線電通報;解除封鎖;互相通商,必要時紅軍可在陳的防區設後方,建立醫院;必要時可以互相借道,紅軍有行動事先告訴陳,陳部撤離40 華裏。紅軍人員進入陳的防區用陳部護照。

  中央紅軍開始突圍時,紅軍總部根據“互相借道”的協議,通知陳濟棠:有部分紅軍要借道。陳濟棠即將同紅軍達成協議的內容要點傳達到前線部隊少將以上軍官,要求各部隊認真履行協議,讓路與紅軍通過,並嚴令各部:“敵不向我襲擊不準出擊,敵不向我射擊不準開槍。”這樣,中央紅軍順利地突破了曾被吹噓為“鋼鐵封鎖線”的敵人第一道封鎖線,為突破敵人第二、三道封鎖線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長征途中,他與師長率部與前堵後追的敵人激烈交戰,邊戰邊走,損失很大。黎平會議後,教導師被撤銷建製,人員分別編入紅一、三軍團,他改任軍委縱隊第二梯隊司令員兼政委。1935 年3 月,紅軍二渡赤水後,他大病初愈。毛澤東找他談話,讓他到紅九軍團任政委、黨委書記。隨後,他與軍團長羅炳輝一道,率部離開主力,單獨執行別動隊任務,在黔北、滇黔邊大造聲勢,迷惑、牽製敵人,掩護主力紅軍搶渡烏江、金沙江。5月,紅九軍團奉命接替紅五軍團擔任後衛,堅守瀘定橋,為掩護紅一、四方麵軍會師發揮了重要作用。同年10 月,他率部勝利到達陝北。

  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原名1907年12月生,湖北黃岡人。1931年11月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紅一軍團軍團長。他率部擔負左翼前鋒。

  在如何突破敵人第三道封鎖線問題上,他與政委聶榮臻發生了長征途中的第一次爭吵。當時,紅一軍團受領的任務是,派出一支部隊控製粵漢鐵路以東10多公裏的製高點九峰山,防備粵軍占領樂昌後向紅軍發動襲擊和堵截,以掩護中央縱隊從九峰山至五指峰之間安全通過。他決定率部繞開九峰山,走平路直奔樂昌。此舉,遭到聶榮臻的強烈反對。

  11月6日下午3時,軍團部抵達麻坑圩。林彪得到樂昌大道發現敵人的偵察報告。恰在此時,賴田民團團長打來電話,他馬上以“中央軍”的口氣與敵人通話,得知粵軍鄧龍光部3 個團已到樂昌,1 個團正往九峰山開進。掛斷電話,他改變主意,急令紅四團立即行動,不惜一切代價搶占九峰山,並親自率後續部隊攻擊九峰山西側的茶嶺,監視九峰圩之敵。掩護中央縱隊和紅九軍團安全通過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

  11月16 日,紅一軍團攻占臨武,由左翼改走右翼,經藍山、寧遠向道州前進。為了掩護中央縱隊安全渡過瀟水,1 7日,他命令紅二師長途奔襲占領道州,阻止零陵的薛嶽部隊向道州前進。道州,位於瀟水西岸,是一個大渡口,通往湘江的咽喉要地。紅二師立即行動,經一晝夜急行軍,於18 日黎明,終於搶在敵人前麵,控製了道州城。

  11月24日,他將紅一師主力留在道州,負責在瀟水西岸阻擊敵人,掩護中央縱隊和後續部隊安全渡過瀟水,親自率紅一軍團大部經永安關進入廣西灌陽。11月27日,紅一軍團先頭部隊控製了界首至腳山鋪之間的渡河點。為了掩護中央縱隊和後續部隊過江,他率紅一軍團在湘江渡口與敵人激戰5 天5 夜,損失慘重。

  湘江戰役後,他率部翻越老山界,向湖南境內進軍。12 月10 日,紅一軍團第二師攻占通道。通道會議一結束,他奉命率紅一軍團走右翼,改向貴州前進。12 月15 日,他指揮部隊搶占黎平。遵義會議後,他率部一路艱苦征戰,勝利到達陝北。

  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原名1899年12月生,重慶江津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紅一軍團政治委員。

  在如何突破敵人第三道封鎖線問題上,他與軍團長林彪發生了長征途中的第一次爭吵。林彪不想占領九峰山,企圖一下子衝過樂昌,他表示強烈反對。他說:“我也估計敵人可能還沒有到達樂昌。可是我們離樂昌還有段路程。我們的兩隻腳怎麽能和敵人的車輪比呢?就算我們衝過去了,中央縱隊怎麽辦?敵人把八、九、五軍團截斷了怎麽辦?”作為政委,他深知執行這一行動的嚴重後果。他強調說:“不執行軍委命令,你是要犯錯誤的。我是政治委員,有最後決定之權。”為了緩和氣氛,參謀長左權建議先派一個連到樂昌去偵察一下。他說:“偵察也可以,不偵察也可以,你去偵察時,敵人可能還沒有到,等你偵察回來,敵人可能就到了。擔任如此重大的掩護任務,我們可不能幹這些沒有把握的事。我同意派人去偵察,但部隊繼續前進,一定遵照軍委的命令行事,一定要派部隊控製九峰山。”他堅持原則,忠實地履行了一個政委的職責,保證了中央縱隊和紅九軍團的安全通過。

  11月15 日,紅一軍團先頭部隊攻占臨武。此時,中央決定調整行軍路線,紅一軍團由左翼改走右翼,繼續在前麵開路,沿藍山、寧遠天堂圩向道州前進。11 月20 日,為了掩護中央縱隊安全渡過瀟水,他和林彪命令二師長途奔襲占領道縣,阻止零陵的薛嶽部隊向道縣前進;同時命令紅一師,前出瀟水西岸,阻擊追敵周渾元縱隊。紅二師搶在薛嶽部隊的前麵占領了咽喉要地——道州。24日晚,黨中央、中革軍委及後續部隊從紅一師控製的道州城和青口市之間渡過瀟水。

  此時,他和林彪已率領紅二師和紅一師一個團從道州向湘江前進,留下一師主力守住瀟水西岸,等待後衛部隊紅五軍團。27日,紅一軍團先頭部隊搶占了界首到腳山鋪之間的渡河點。由於中央縱隊行動遲緩,紅一軍團在湘江浴血阻擊,為掩護紅軍主力突破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做出了重大犧牲。

  過了湘江後,他被迫坐上了擔架。由於過九峰山時腳被刺破感染化膿,經過血戰湘江,就再也無法走路騎馬了。在這段行軍中,他有機會與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在一起。他們推心置腹,商討著拯救全黨全軍的大事。他說:“事實證明,博古、李德等人不行,必須改組領導。”王稼祥說:“應該讓毛澤東同誌出來領導。”他表示:“完全讚成。我也有這個想法。而這個問題勢必要在高級會議上才能解決。”

  離開通道城以後,他歸隊了,仍舊坐在擔架上。12 月15 日,他與林彪指揮部隊搶占貴州黎平。18日,在往劍河前進的途中,他在紅一軍團師以上幹部會議上,負責傳達了黎平會議的決定。遵義會議上,他在發言中,完全支持毛澤東的意見。之後,他與劉伯承率部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為奪取長征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紅一軍團參謀長左權原名1905年3月生,湖南醴陵人。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突圍長征,時任紅一軍團參謀長。

  作為軍團首長的第一助手和代理人,他既要善於體察軍政首長的戰略意圖、戰術方針,還要據此組織作戰、監察實施。紅一軍團是先頭部隊,走在全軍的前頭,偵察、探路,遇敵戰鬥,逢山開路。因此,他的工作更加繁忙,即便到了宿營地,別人可以休息了,他還要布置警戒,了解部隊行軍、宿營、戰鬥情況,而且加以匯總,向軍委發電匯報情況,還要考慮、安排第二天的行軍、作戰計劃。

  11月6日,正當部隊向宜章方向前進時,軍團長林彪和政委聶榮臻對是否走九峰山發生了分歧。在兩人激烈爭論時,他積極協調,建議說:派紅二師師長陳光帶一個連去樂昌偵察,看敵情如何,同時一部出擊九峰山。左權認為,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選擇有利於我們的地形尤為重要,山地敵人防守薄弱,紅軍選擇走九峰山,可以利用九峰山的重巒疊嶂,居高臨下的地形,構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保障紅軍在通過封鎖線的行動中不被敵人迂回分割。他的建議,得到了軍團首長的讚成。

  他立即派陳光前去偵察樂昌敵情,同時,指示劉忠帶領軍團偵察部隊和保衛分局便衣班化裝成國民黨部隊,向九峰山及其以南偵察前進,並控製這一地區,保障攻占九峰山部隊的側翼安全。偵察報告:九峰山附近發現敵情。他與軍團首長深感情況緊急,立即命令部隊搶占九峰山,攻占九峰山側翼之茶嶺、大源、小園、麻坑等地,監視九峰圩和樂昌敵人,掩護軍委縱隊和紅九軍團安全從九峰山以北地區西進。

  11月11日,他和軍團首長率軍團主力到達宜章的白石渡附近地域,進入湘南。在白石渡停留期間,他親自率領指戰員帶著沒收地主豪紳的糧食和財物,挑著糧油、幹菜和衣被救濟貧困工人和群眾,粵漢鐵路的數百名築路工人紛紛要求加入紅軍,紅一軍團得到了補充,士氣大增。13日,他和軍團首長遵照中革軍委指示,命令紅十五師趕至宜章城及羅家觀等地接替紅三軍團第六師的警戒任務,紅一、紅二師留在白石渡、香花樹下、塘村地域警戒,掩護紅軍主力通過第三道封鎖線,同時派紅二師為先頭部隊前出臨武,偵察前進道路和敵情。11 月15 日,中央紅軍主力全部通過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

  11月16日,紅二師先頭團攻占臨武縣城。左權一進臨武城,立即命令偵察科長劉忠帶領偵察分隊攜帶電台,化裝為國民黨部隊前出藍山、江華、永明、道州一線,偵察敵情,查明道路,查清瀟水、湘江各個渡口情況,及時報告軍團司令部。他勉勵劉忠和偵察分隊要發揚吃大苦和連續作戰的精神,真正成為全軍名符其實的“千裏眼”、“順風耳”。他不斷地收到劉忠和各方麵的偵察情報,並及時調整部署,下達作戰命令。他和軍團首長決定:紅一師迅速進占藍山,並派得力步兵掩護工兵在舂陵水架橋,以保障野戰軍主力通過;命令紅二師迅速搶占道州。紅二師急行軍近100公裏,於11月18日拂曉趕至瀟水東岸,攻占道州城。鄉親們紛紛議論,紅軍真神了,昨天還遠在百裏之外,今天就來到道州城。

  11月23日,左權率軍團司令部進至道州城,為保證大部隊通過瀟水,他要求紅二師尋找更多的船隻,廣泛地收集架橋材料,再架設些浮橋,還指示軍團直屬隊2個工兵連配合紅二師架設浮橋。左權親自指導並與工兵連一起架橋,他認真地檢查了每一道浮橋,直到感到大部隊可以安全通過時,他才放心地離去。24日晚,他奉命率軍團先頭部隊迅速向全州方向急進,搶占渡河點。湘江戰役中,他組織指戰員浴血阻擊,為掩護主力和中央縱隊渡江做出了重大貢獻。通道會議後,左權率部繼續走在全軍的前頭,擔負開路先鋒,多次帶領部隊攻堅啃硬,屢建赫赫戰功,為奪取紅軍長征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抗戰爆發後,左權曆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等職,協助朱德、彭德懷等籌劃指揮了百團大戰等重大戰役,為華北抗戰立下了不朽功勳。1942年5月,他在掩護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直屬隊突圍時,不幸以身殉國,成為中共在抗戰中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

  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李聚奎原名1904 年12月生,湖南漣源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時任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

  紅一師進抵粵漢鐵路時,與敵人在粵漢路以東接火交戰。軍團首長緊急命令,要他帶一個團在前頭開路,掩護整個部隊通過粵漢路,而且動作要快,不得延誤。他與政委譚政商量後,當即命令紅一、二團繼續抗擊粵省敵人的進攻,他率領紅三團跑步到全軍前頭開路。

  途中,在一個小山坳的路旁,他發現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幾位中央領導同誌。周恩來把一張五萬分之一的地圖攤開在石板上,向他打了個手勢,要他走過來,然後指著圖上畫好的箭頭,告訴他應該向哪裏打,部隊前進中,哪裏要放一個排,哪裏要放一個連,以擔負兩側警戒。周恩來特意囑咐他說:“一定要保證全軍安全通過!”毛澤東也指示說:“你們師在前麵開路,任務艱巨,動作要迅速。”“大路能走就走大路,不能走,就走小路,如果小路也不能走,就爬山。總之,你們在前頭開路,由你們決定,不要等指示,以免耽誤時間。”

  他率紅三團很快衝到部隊的前頭,開辟了道路,與兄弟部隊一起掩護中央及軍委縱隊安全通過粵漢鐵路線。

  隨後,他又率部繼續向嘉禾、藍山前進。不久,他接到中革軍委來電,令紅一師除派少量部隊監視嘉禾、藍山兩縣城之敵外,主力不要停留。11月21日,他率部進入道州,扼守寧遠、道州交界的咽喉要地——屋脊崗,執行中革軍委消滅追敵周渾元縱隊的任務,同時架設浮橋,在瀟水西岸修築工事,阻擊敵人搶渡瀟水。24 日晚,黨中央、中革軍委及後續部隊從紅一師控製地段渡過瀟水。25日,他帶領紅一師兩個團與紅三軍團第六師,負責在瀟水西岸40裏正麵陣地上阻擊敵人。3天3夜,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將一批又一批過了江的敵人消滅在岸邊。瀟水成了敵人不可逾越的障礙,敵人隻能望河興歎!

  11月28 日,他率部晝夜兼程,追趕主力。在腳山鋪地區,他率紅一師浴血抗擊,為掩護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做出了重大貢獻。

  湘江戰役後,他率部繼續擔任護衛中央紅軍的開路先鋒,搶渡烏江,強渡大渡河,為奪取長征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紅一、四方麵軍會師後,中革軍委調他到紅四方麵軍擔任紅三十一軍參謀長。西路軍渡過黃河時,調任紅九軍參謀長。西路軍遭到失敗,他“討飯千裏”,露宿荒野,終於回到紅軍的行列。

  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部主任譚政原名1906年6月生,湖南湘鄉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時任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部主任,後任第一師代政委。

  長征開始後,紅一師作為長征的開路先鋒,麵臨著很多的困難。他與師長李聚奎配合默契,帶領師政工幹部深入連隊,及時做好戰士們的思想政治工作,為勝利進軍打下了重要思想基礎。

  當紅一師進抵粵漢鐵路時,湘、粵兩省敵軍向紅軍夾攻而來。情況十分危險。紅一軍團首長緊急命令,由李聚奎帶一個團到前頭開路,掩護整個部隊通過粵漢路;譚政帶領紅一、二團繼續抗擊粵軍的進攻,負責在後收容掉隊人員。11月13日,譚政率師部與紅一、二團進抵宜章,與在前頭開路的紅三團會合,繼續馬不停蹄地向嘉禾、藍山進軍。在指揮進軍的途中,他不顧軍旅勞頓,撰寫了《新田夜間戰鬥政治工作》,及時地總結了紅一師夜襲新田政治工作的成功經驗,為紅軍早期政治工作的創立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時,中革軍委電令紅一師除派少量部隊監視嘉禾、藍山兩縣城之敵外,主力不要停留,繼續西進。

  11月21日,紅一師抵達瀟水西岸,奉命阻擊追敵周渾元縱隊。24日晚,黨中央、中革軍委及後續部隊從紅一師控製的道州城和青口市之間渡過瀟水。當紅一師準備往湘江趕時,發現紅五軍團的警戒部隊還沒有跟上來。為了不給敵人留下空隙,經彭德懷協調,譚政和李聚奎帶領紅一師兩個團與紅三軍團第六師,負責在瀟水西岸阻擊敵人。譚政帶領師政治部幾名幹部穿梭活動在40裏江岸正麵陣地上,進行思想動員,鼓舞戰鬥士氣。麵對敵人的猛烈進攻,紅軍憑著機關槍、手榴彈拚命抵擋。3 天3 夜,紅一師指戰員是在戰火中度過的,幾乎沒有吃過一頓飯。激戰中,全師傷亡很大,可戰鬥意誌不減,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帶頭與敵人拚搏,許多戰士負傷不下火線,就連平時思想落後的戰士也不甘落後,有些在與敵人肉搏中犧牲。血戰湘江,紅一師譜寫了驚天動地的悲壯一幕。

  在向湖南通道挺進途中,譚政不顧征途疲勞,一邊指揮行軍,一邊趕寫了記述紅一師激戰湘江的文章《最後的一道封鎖線》,這篇戰地通訊刊登在鄧小平主編的《紅星報》上,生動地再現了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跡。1935年1月2日,他與師長率部強渡烏江。紅軍一渡赤水後,譚政擔任紅一師政委。他與師長率部參加了強渡大渡河、奪取瀘定橋等戰鬥。

  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團長楊得誌原名1911年1月生,湖南株洲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團長。

  長征途中,他帶領紅一團擔負先遣任務,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率部突破烏江,為奪取遵義創造了有利條件;組織“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為紅軍順利北上抗日開辟了道路。對此,毛澤東、周恩來都給予了充分肯定。毛澤東說:“紅一團在這次大轉移中是立了功的,你們一直走在我的前麵。”周恩來稱讚紅一團是“天下第一團”。到達陝北後,他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山城堡等重大戰役,為鞏固、保衛陝甘寧根據地出了大力。

  紅一軍團第二師師長陳光原名1905年2月生,湖南宜章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時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師長。紅二師與紅一師輪流在全軍前頭開路,擔負中央紅軍的左前鋒。

  紅二師進抵粵漢鐵路時,湘、粵兩省敵軍向紅軍夾擊攻來。軍團首長為是否控製九峰山發生了激烈爭論。他奉命帶一個連前往樂昌偵察,發現樂昌大道上已有敵軍,當即向軍團首長報告了這一重要情況,並立即命令紅四團不惜一切代價,搶占九峰山,打退了敵軍多次進攻,掩護中央縱隊和紅九軍團安全通過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

  隨即,他率紅二師經臨武、藍山一線,繼續向西挺進。到達藍山祠堂圩時,接到軍團首長搶占道州的命令:“薛敵(即薛嶽)率5師之眾在我野戰軍後尾追,湘桂兩敵向道縣、蔣家嶺前進,企圖配合薛敵截我於天堂圩、道縣間……著你部立即由此地出發,經天堂圩,限明日相機占領道州縣城,並拒止由零陵向道縣前進之湘敵。”他馬上展開地圖,將搶占道州的任務交給紅四團,命令紅五團迂回策應,全師日夜兼程向道州急速開進,沿途向群眾了解瀟水和道州城的情況。

  午夜,他率部進抵道州龍江橋,馬上給紅四團團長耿飆打電話:“道州城內隻有敵軍1 個連和一些民團,無扼守準備,估計拂曉前會向蔣家嶺方向逃竄,你們要積極進攻。浮橋沒有了,搜集船隻架設浮橋。我已命令五團在瀟水上遊架橋北渡。你們也要立即行動,勿失戰機!”他說話的湖南鄉音很重,下達命令不慌不忙,給人以沉著穩重的感覺。

  紅四團立即進入戰鬥位置,迅速占領了河西渡口,架好了浮橋。紅五團也由瀟水上遊進入道州城。敵人向蔣家嶺方向潰逃。天明時分,他率師部移駐道州城。紅二師成功奔襲道州,為突破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搶占了機動地域。

  11月中旬,紅一軍團首長召集師以上幹部開會,通報了敵情。回到師部,他與政委劉亞樓商量決定:師參謀長李堂萼帶紅五團率先出發,搶渡湘江,阻止右翼湘軍南下;紅四團渡過湘江,攻占界首,阻止左翼桂敵北上;紅六團暫作預備力量,全師向湘江急速開進。11月29日,他率部開始在腳山鋪浴血阻擊敵人進攻,為掩護紅軍主力過江付出了重大犧牲。

  湘江戰役後,陳光率部仍擔任前衛,肩負開路先鋒的艱巨任務。12 月11 日,攻占通道縣城。隨後,他率部搶占黎平、智取遵義、攻占婁山關、飛奪瀘定橋、攻堅臘子口等,機動靈活,為奪取長征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團長耿飆原名1909年8月生,湖南醴陵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團長。

  紅二師是紅一軍團的前鋒,紅四團又是紅二師的前衛,肩負開路的重任。11月17日,耿飆在祠堂圩接到師部搶占道州的命令,立即率部踏著泥濘崎嶇的山路,急速向道州挺進。

  黃昏時分,他和政委楊成武率紅四團占領瀟水東岸的水南街後,通過電話向師部報告了情況。說:“瀟水河河麵寬闊,水流很急,浮橋已經沒有了,部隊正在林中休息,聽候命令。”師長陳光命令紅四團立即行動,搜集船隻架設浮橋,勿失戰機!

  他馬上命令四團集合,將會鳧水的工兵排排長、副班長等迅速組成了一隻奪船隊伍,準備泅渡過河,把小船弄過來。他與政委楊成武親臨瀟水河邊,研究泅水奪船的時機和加強火力掩護等具體細節。夜深了,他命令部隊進入戰鬥位置。工兵排長率領3名戰士,跳入了瀟水河,向對岸遊去。在解動小船繩纜的過程中被敵軍發覺了。敵軍“啪啪”地射出一排子彈。紅四團早就作好掩護準備的幾挺機槍,同時吐出了強大的火舌。幾隻木船在工兵排長等人推動下,緩緩靠近了東岸。

  18 日淩晨,浮橋架好了,突擊部隊過了河。紅四團迅速從東、北兩門衝進城去,占領了天主教堂。紅四團成功奔襲道州,為紅軍主力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搶占了機動地域。隨後,他率部隨紅一軍團主力進軍湘江,為掩護中央縱隊渡過湘江付出了重大犧牲。遵義會議後,他任紅一師參謀長,在隨後的長征路上率部英勇作戰,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

  紅一軍團第十五師師長彭紹輝原名1906年7月生,湖南湘潭(今韶山)人。在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身負重傷,被截去左臂。1934年4月傷愈後,出任少共國際師師長,同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由少共國際師改編的紅十五師師長。

  長征開始後,他和政委蕭華奉命率紅十五師掩護紅三軍團轉移。三軍團剛一行動,敵人就追上來了。為了阻擊追敵,十五師在石城大腦寨一帶擺開戰場,他和蕭華親臨前沿陣地指揮,戰士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勝利完成阻擊任務,然後撤出戰鬥。在連續突破第二、三、四道封鎖線時,為了掩護中央縱隊行動,他率部一路急行軍、夜行軍。特別是在搶渡湘江戰鬥中,紅十五師奉命在延壽圩一帶抗擊敵人4個團的追擊,以一個團配合紅五軍團牽製全州之敵,另以兩個團和尾追的敵人死打硬拚,保衛湘江界首地段渡口。12月1 日,紅十五師麵臨被敵人切斷的危險。激戰中,他趕快收縮兵力,率主力從鹹水圩跑步渡過湘江。黎平會議後,紅十五師改為紅三師,歸紅一軍團建製。遵義會議後,為了加強主力部隊,將三師分散編入第一、二師,他調任一軍團司令部教育科長,又調回紅三軍團任教導營長。他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說:“隻要是幹革命,什麽工作都行。”紅一、四方麵軍會師後,他任紅四方麵軍第三十軍參謀長,做了大量爭取團結四方麵軍幹部的工作,與張國燾分裂主義錯誤進行了堅決鬥爭。紅二、四方麵軍會師後,他任紅二方麵軍第六軍團參謀長。

  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原名1898年10月生,湖南湘潭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紅三軍團軍團長。他與政委楊尚昆率領的紅三軍團作為全軍的右前鋒,與左前鋒紅一軍團並肩齊進,殺出一條血路。在關鍵時刻,他直言上諫,提出自己的見解,可惜未被采用。

  10月30日至11月11日,彭德懷率紅三軍團連克敵軍第二、第三兩道封鎖線,為中央紅軍西進打開了通道。進入湘南後,紅三軍團遇到了何鍵的湘軍在汝城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彭德懷將紅三軍團前鋒分成兩路,向汝城包抄,發動全麵進攻。湘軍依托著碉堡工事,負隅頑抗,紅三軍團的幾次攻擊均未得手。彭德懷十分焦急,他來到第一線,親自操炮射擊,摧毀了敵軍陣地上的碉堡據點。紅三軍團的戰士們頓時士氣大振,乘勢衝了上去,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但彭德懷並不一味作莽夫之戰,見汝城縣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遂上報放棄攻城,改為派一部兵力監視和鉗製,轉而搶戰汝城縣土橋、蘇仙嶺,迫敵退守縣城,1 1 月6 日勝利掩護紅軍主力通過。7 日,根據前鋒情報,彭德懷準確判斷“我應迅速堅決突破宜、樂、郴間封鎖”,是日11 時,彭德懷、楊尚昆以萬萬火急電上報中革軍委主席朱德。16 時,朱德回電批準。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在連日陰雨,道路泥濘的艱難情況下,以夜行60公裏的速度,迅速趕至敵軍第三道封鎖線上的重要據點——宜章城下。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對宜章城發動了突襲,打了敵軍一個措手不及,11日淩晨順利占領宜章城,突破湘粵軍在粵漢鐵路沿線設置的第三道封鎖線。紅三軍團連破敵二、三道封鎖線表現出來的神奇的勇猛作戰精神,得到了中革軍委通電嘉獎:“讚揚三軍團首長彭(德懷)、楊(尚昆)同誌及三軍團全體指戰員在突破汝城及宜、郴兩封鎖線時之英勇與模範的戰鬥動作。”

  雖然順利突破敵兩道封鎖線,彭德懷卻心急如焚。敵湘、粵、桂、黔軍和中央軍從四麵追逼而來,欲一舉將中央紅軍殲滅在湘江以東地區;而紅軍依舊捧著壇壇罐罐行進在南嶺山區,行動極其緩慢。彭德懷看出,紅軍如果繼續向湘江行進,形勢將十分危險,會陷入敵軍的重圍之中。雖然長征之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彭德懷就因對博古、李德的“左”傾錯誤指揮不滿,與他們公開衝突過,痛斥李德“崽賣爺田心不痛”。但在這種情況下,高度的責任心還是驅使他再次致電博古。他建議以紅三軍團乘敵不備,改變行軍路線,向湘潭、寧鄉、益陽挺進,威脅長沙,在靈活機動中抓住戰機消滅敵軍小股,迫使蔣軍改變部署,阻擊、牽製敵人;同時我中央率領其他兵團,進占漵浦、辰溪、沅陵一帶,迅速發動群眾創造戰場,創造根據地,粉碎敵軍進攻。否則,將被迫進入湘桂邊界之西延山區,同桂軍作戰,其後果是不利的。然而,彭德懷的建議再次被“左”傾機會主義領導者否定,中央紅軍仍然按原計劃進軍湘西,準備與紅二、六軍團會合。中央紅軍蝸牛式的行軍為桂軍、湘軍、粵軍、中央軍的趕到提供了時間,國民黨軍已經在湘江布下了一個口袋陣,紅軍隻有奪路而走了。

  11月25日,中革軍委下達了作戰命令:我軍分兵兩路渡過湘江,渡河地點選在界首和鳳凰嘴之間。根據命令,紅三軍團的任務是堅守界首、新圩等要地,阻擊由南麵北上的廣西軍閥白崇禧的第七、第十五軍,保證紅軍的左翼安全,保護中央、軍委縱隊過江。26日紅四師攻占界首,過江控製了渡口。27日紅五師奔赴新圩,阻擊桂軍的進攻。彭德懷深知任務的艱巨,為此,他下達了鐵的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全力堅守3至4天!紅三軍團是在地勢開闊的平原一帶進行防禦作戰,既無有利地形可依托,也來不及修築工事,隻有靠廣大紅軍戰士的血肉之軀和頑強的毅力來抵擋國民黨軍的進攻了。彭德懷親自指揮、部署作戰,給廣大紅軍戰士以巨大的鼓舞。處於劣勢的紅三軍團,從28日至30日,在新圩堅守了3天2夜,為後續部隊的趕到贏得了時間。紅五師傷亡很大,達2000多人,將近全師的一半。紅四師第十團傷亡400多人。主力紅軍渡江後,留下與後衛部隊紅三十四師移交陣地的紅十八團,由於敵軍推進很快,未能渡過湘江,大部壯烈犧牲。

  在紅軍損失慘重過湘江後,彭德懷站在了毛澤東正確路線的這一邊,始終堅定地反對“左”傾錯誤領導。通道會議後,中央紅軍由湘入黔,彭德懷也告別了湖南。在此後的長征路上,彭德懷所率紅一、三軍團和幹部團成為紅軍的一隻鐵拳頭,在攻占婁山關、二進遵義城、四渡赤水、南渡烏江的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被譽為“紅軍之獅”。毛澤東對彭德懷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大無畏的作戰精神十分讚賞,在吳起鎮戰鬥勝利後,興奮地贈詩彭德懷:“山高路險溝深,大軍縱橫馳騁,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原名1906年5月生,湖南邵東人。1934年10月袁國平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第三軍團政治部主任。他與軍事領導彭德懷、鄧萍合作,與楊尚昆形成軍團政治工作的堅強領導,為作為前鋒的紅三軍團的衝鋒陷陣,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長征到達陝北後,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後方辦事處政治部主任、教導師政治委員等職。毛澤東曾說:“袁政治開展,經驗亦多。”

  袁國平一生,對軍隊政治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主張,指出:“建軍必須建人,建人必須建腦”;“要把黨的政治主張變成一種實際的物質力量”,“變成人民自己的主張”;“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隻有一個,即理論和實踐的一致”。1939 年,他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時,主持起草了《新四軍政治工作組織綱要草案》,4 月頒布實行,使新四軍政治工作更加係統化、條例化和製度化。

  1941年1月19日,袁國平在皖南事變突圍中犧牲。

  紅三軍團第四師政委黃克誠原名1902年10月生,湖南永興人。紅軍長征出發前,黃克誠敏銳地察覺到了這次轉移的不尋常。為此,他急忙跑到紅三軍團醫院,動員傷病員立即出院歸隊。當時對形勢一無所知的傷病員們大多數不想或不能出院,隻有極少數人跟著黃克誠離開醫院回到了部隊。這其中有張震、甘渭漢、鍾偉等名將。而絕大多數未出院的紅軍將士們不久之後幾乎全成了烈士。

  1934年10月黃克誠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紅三軍團第四師政治委員。紅四師是當時全軍的先鋒師。突破第一道封鎖線時,師長洪超犧牲。黃克誠強忍悲痛,帶軍行進至汝城,新來的師長張宗遜趕到。黃克誠主動向他介紹說:“四師是平江起義後由紅五軍改編成長起來的一支老部隊,能攻善守;以後打仗方麵的事,請你負全責;我視力不好,尤其夜間什麽也看不清,其他的事,我盡力多管,一定全力配合你。”張宗遜則謙虛地說:“我新來乍到,對情況不熟悉,大事主要靠你!”兩人坦誠相待,一見如故,共同擔負起了彭德懷安排的“周密組織,堅決打過去,為軍團開路”的任務。黃克誠與張宗遜緊密配合,率紅四師順利突破敵第二道封鎖線。

  湘江之戰,紅四師先隨紅三軍團在灌陽一線與桂軍作戰,後趕至湘江南岸布防,阻止桂軍側擊。桂軍很快趕到,紅四師與桂軍的惡仗打了兩天兩夜,紅十團在一天內竟先後犧牲了沈述清、杜中美兩位團長,全團損失400多兵力,戰鬥異常慘烈。在紅四師的浴血奮戰下,湘江南岸陣地堅持到12 月1 日,阻擊任務完成。然而,不知是失誤還是疏忽,上級竟然沒有下令紅四師撤離。黃克誠對張宗遜說:“我師的阻擊任務已經完成,你指揮部隊撤退”,張宗遜猶豫:“沒有接到上級命令,不能撤”。這時候的黃克誠果斷決定:“現在不撤,過一會兒想撤也撤不走了,我們會被敵人吃掉的。你迅速指揮部隊撤退,快去追趕主力部隊,一切責任由我來負”。那時候,部隊中的政治委員有最後的決定權。正是黃克誠的這一決策,讓紅四師避免了被全殲的危險。

  紅三軍團第四師第十團政委楊勇原名1913年9月生,湖南瀏陽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第三軍團第四師第十團政治委員。紅十團是紅三軍團突破敵人一、二、三道封鎖線的前衛部隊。在極為艱苦的湘江戰役中,楊勇和團長沈述清受命率團先過湘江,與紅五師一道執行掩護中央縱隊和紅九軍團、紅五軍團渡江的重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在交待任務時,還特別強調了一句,沒有命令不能撤退。11月28日,楊勇和團長沈述清率部渡過湘江,立足未穩,立刻遭到桂敵七軍獨立團的瘋狂攻擊。紅十團將士在楊勇指揮下,奮起還擊,英勇作戰,死守陣地,打了一天多,把敵人頂了回去。桂敵七軍獨立團又聯合十五軍第四十五師圍攻上來,頂著敵人瘋狂的炮火,麵對敵我力量懸殊的局麵,紅十團又拚命堅持了一天,損失慘重,血染湘江。團長沈述清中彈身亡,師參謀長杜中美代理團長,又壯烈犧牲。楊勇右大腿被彈片擊中,血流如注。他一咬牙將腿上的彈片拔了出來,撕一塊布片紮緊傷口,組織部隊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打退了敵人。在一封又一封命令堅持的緊急電報中,楊勇率紅十團與數倍的敵人血戰兩晝夜,付出犧牲400多官兵的代價,完成了掩護中央縱隊過湘江的任務。

  不久,楊勇奉命率部進入貴州。長征途中,楊勇率部在執行一次保護毛澤東的任務時,表現十分出色,不僅使毛澤東認識了他,從此開始了他們將帥之間40年的交往,而且還讓楊勇有機會護衛和陪伴著毛澤東一直到達陝北。誠如毛澤東對他所說的“你真是員猛將,在關鍵時刻有那麽一股子虎勁!”楊勇後來數十載金戈鐵馬,浴血征戰,功勳卓著,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

  紅三軍團第五師政委鍾赤兵原名1914年12月生,湖南平江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第三軍團第五師政治委員。他與師長李天佑率紅五師擔任紅三軍團前衛,掩護軍團主力突破敵第一道封鎖線;參與了圍攻汝城一戰,突破了第二道封鎖線;攻占良田、宜章,為軍團主力前進打通道路,突破了第三道封鎖線。麵對敵人設在湘江東岸的第四道封鎖線,鍾赤兵、李天佑受命率紅五師的十四、十五團,趕赴廣西灌陽的新圩,阻擊桂軍。國民黨軍桂係夏威指揮的兩個師又一個團的兵力,沿著通向江邊的公路向紅五師撲來。麵對數量和裝備都占絕對優勢的敵人,鍾赤兵、李天佑毫無懼色,指揮部隊英勇抗擊,逐個山頭與敵人展開激烈爭奪,一天打退了敵人幾十次衝鋒。在離前沿不到1公裏的指揮所裏,沉著堅定地調整部署的鍾赤兵,被彈片擊中頭部,血流如注,他卻全然不顧,仍果斷地指揮部隊堅守陣地。直到衛生員趕來包紮,他才坐在凳子上休息了一會兒。戰鬥激烈的程度是罕見的,十四、十五團都傷亡了幾百人。師參謀長胡震,十四團團長黃冕昌先後犧牲;十五團團長白誌文、政委羅元發負重傷。經過兩天兩夜的阻擊,國民黨桂係軍閥的部隊未能前進一步。鍾赤兵率紅五師保證了紅軍向湘江前進的通道左翼安全,掩護中央機關縱隊渡過了湘江。

  遵義會議後部隊縮編,鍾赤兵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十二團政委。1935年2月26日他在婁山關戰鬥中右腿負重傷,三次在無麻藥情況下手術,被截除右肢。他爬雪山,過草地,獨腿走完長征路,成了聞名中外的解放軍“獨腿虎將”。

  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原名1895年生,河北新河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第五軍團軍團長。他率紅五軍團擔任後衛,一路與國民黨軍頻繁作戰,所部犧牲很大,尤其湘江一戰,紅三十四師全軍覆沒。在董振堂率領下的紅五軍團,圓滿完成了阻擊國民黨軍的任務,所部因此榮膺“鐵流後衛”的光榮稱號。1935 年6 月第一、四方麵軍會師後第五軍團改稱第五軍,董振堂任軍長。1936年10月,他率部西渡黃河作戰。1937年1月12日,奉命堅守甘肅高台縣城,與數倍於己的敵人浴血奮戰近十日。20 日,在一次激戰中,董振堂壯烈犧牲,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中共中央在寶塔山下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深情地說,“路遙知馬力”,董振堂是“堅決革命的同誌”。

  紅五軍團政委李卓然原名1899年生,湖南湘鄉人。1934年10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第五軍團政治委員。紅五軍團在長征中擔任全軍的後衛任務。五軍團全體將士每天邊打邊走,吃不上飯,睡不上覺是常事。仗打得非常激烈,敵人有時甚至衝到了軍團部裏。湘江戰役中,為保衛中央機關和其他紅軍部隊安全撤離湘江,李卓然和軍團長董振堂率領軍團將士們浴血奮戰,付出重大傷亡,三十四師全軍覆沒,完成了阻擊任務。軍團的重大損失讓指戰員們對“左”傾領導人的錯誤指揮產生了懷疑。

  作為政治委員的李卓然,因為中央在長征前未做長征的思想動員工作,一方麵要盡政治委員之責,安撫穩定將士的情緒,另一方麵,他也同廣大指戰員們有意見建議一樣,在深入思考中央紅軍自長征以來遭遇的種種困難,是不是跟中央的指揮有關,是不是可以避免的。經過這樣的獨立思考,遵義會議前夕,他跟毛澤東反映了將士們的思想狀況。在第二天的正式會議上,李卓然發了言,講了部隊一路的情況,用大量的事實批判了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帶來的危害,支持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擁護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軍隊中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的一個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轉折,李卓然作為會議的參與者,作為正確路線的支持者,是功不可沒的。

  由於政治思想工作出色,李卓然後來調任紅四方麵軍前敵政治部副主任。他協助朱德總司令與張國燾的分裂行為進行了堅決鬥爭,為後來紅四方麵軍的重新北上做了大量工作,終於促成紅軍三大主力在西北的勝利會師。

  紅八軍團軍團長周昆原名1902年生,湖南平江人。1934年10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第八軍團軍團長兼第二十一師師長。紅八軍團是1934年8月在江西興國的集賢圩組建的。軍團長為周昆,黃甦任政委,參謀長為張雲逸,政治部主任為羅榮桓。僅兩個月後,八軍團就奉命撤離興國縣,開始長征掩護中央縱隊進行戰略轉移。由於這支7000餘人的新組建的隊伍沒有打過大仗,不少戰士對部隊生活不適應。周昆在戰鬥激烈的時候,身先士卒,帶領警衛人員和機關幹部直接投入戰鬥,鼓舞士氣。盡管戰鬥一場比一場殘酷,7000餘人的隊伍隻剩下2000餘人了,部隊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但紅八軍團將士們鬥誌不減,信心不衰,突破了國民黨大軍的重重封鎖,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主力紅軍轉移的任務,並搶在敵人前頭渡過了滔滔湘江。到達陝北後,周昆任紅軍學校校長等職。1938年2月間,周昆離開紅軍。

  紅八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原名1902年11月生,湖南衡山(今衡東)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時,羅榮桓任第八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紮根於基層,和士兵打成一片,善於根據士兵的思想實際進行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長征途中,他和紅軍戰士朝夕相處,生死與共。正因為羅榮桓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因此他能準確地掌握部隊的思想脈搏,特別是在曆史轉變的重要關頭,他能及時根據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正確製定政治工作的方針和政策。長征以來,紅八軍團損失很大,羅榮桓心裏很難受,在與軍團將士的不斷談心中,他了解到大家同他一樣,對“左”傾領導的錯誤指揮產生了不滿與懷疑情緒。

  1934年12月中旬,損失巨大的紅八軍團隨著紅五軍團,翻過連綿起伏的五嶺山脈,進入了湖南通道境內。在通道,羅榮桓從中央采納毛澤東建議這一件事上預感到這可能是一個轉機。黎平會議休整期間,羅榮桓聽了上級傳達會議精神,知道中央已經采納了毛澤東向貴州進軍的建議,感到十分欣慰。他預感到毛澤東可能要重新走上紅軍的領導崗位了。幾天來,羅榮桓同直屬隊的幹部們一見麵就談毛澤東的建議。他對電台政委袁光說:“毛主席這個建議十分英明。現在蔣介石有兩怕。一怕我們同二、六軍團會合,二怕紅軍重新返回中央根據地。他把主力都擺在這兩個方麵,等著我們撞到他的網上去。可是,毛主席看透了他的五髒六腑,偏偏要打到貴州去。這一著是蔣介石始料所不及的。我軍進入貴州,北可與川陝根據地的四方麵軍呼應,東可與二、六軍團配合,四麵都有回旋餘地,戰爭的主動權又轉回到我們手裏了。”羅榮桓一向沉靜穩重,長征以來由於部隊傷亡很大,心情不好,更是不苟言笑。但當他談起毛澤東的建議時,卻不禁爽朗地笑起來。周圍的同誌聽他一講,也都眉飛色舞,頓覺眼前豁然開朗。遵義會議召開後,羅榮桓在聽取會議精神的傳達時,他的眼睛不禁濕潤了,一麵聽一麵摘下眼鏡用衣襟緩緩地擦著……這時,他的欣慰的心情更甚於在黎平的時候。在遵義,這一預感終於成為事實。羅榮桓從切身經驗中得知,毛澤東重新走上紅軍的領導崗位,這就意味著革命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曙光就在前頭。

  羅榮桓是在黨內較早認識毛澤東的作用和毛澤東思想的作用的高級幹部之一。

  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原名1897年12月生,雲南彝良人。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任第九軍團軍團長兼第三師師長。蔣介石對他十分忌憚,開出了“生擒八萬元,獻首級五萬元”這樣僅次於毛澤東、朱德、徐向前三人的賞格。

  長征中,紅九軍團與紅三軍團為右翼,與左翼紅一、八軍團,後衛紅五軍團一道,掩護龐大的中央縱隊轉移。10月21日至23日,紅軍在古陂、新田間突破敵第一道封鎖線。紅九軍團在大庾黃龍阻敵,付出了很大傷亡。11月3日至5日,紅軍從汝城、仁化間突破敵第二道封鎖線。紅九軍團在文明司阻敵,激戰6小時。11月13日到15日,紅軍突破敵第三道封鎖線。羅炳輝率紅九軍團21日克湖南江華縣城,開倉濟貧,擴紅150 多名。25 日,羅炳輝率紅九軍團克永明(今江永)。26 日,羅炳輝以一部佯攻湘桂邊界上的龍虎關,迫使桂敵李宗仁、白崇禧放棄興安、灌陽湘江防線,調恭城、富川防堵。調敵成功後,羅炳輝命令前鋒為後衛,連夜折回永明(今江永),複大踏步北上,克永安關,越都龐嶺入桂,造成了桂敵更大慌張。29 日,紅軍掩護中央機關在界首等地強渡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鎖線。12月1日,紅軍經浴血奮戰,渡過湘江。至此,紅軍已由出發時的8.6萬餘人銳減為3萬人。

  通道會議中共中央采納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改向貴州進軍。黎平會議後,紅九軍團和紅一軍團為右路。羅炳輝率紅九軍團在黔、滇、川省單獨行軍4000 華裏,途中屢擔重任,巧渡金沙江,激戰瀘沽,過瀘定,扶病克天全,表現出高超的指揮藝術,為長征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羅炳輝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在山東雖有病在身,羅炳輝仍親臨前線部署作戰。到嶧縣時他重病複起,高燒不斷,數次昏迷。因嶧縣醫療條件差,轉回臨沂治療。途經蘭陵鎮時羅炳輝突然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於1946年6月21日逝世。羅炳輝用畢生的精力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犧牲個人的一切利益,最熱誠努力地為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鬥爭,尤其要為勞動大眾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義、公道為人類的幸福而鬥爭。”“戎馬三十載,將軍滇之雄”是對羅炳輝將軍一生最好的評價。

  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原名1896年3月生,湖南桑植人。大革命失敗後,參與領導創建了湘鄂西根據地,並任紅二軍團總指揮。但由於“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危害,喪失了洪湖根據地,紅二軍團也遭受重大損失,改編為紅三軍,在賀龍等率領下轉戰湘黔邊。1934年10月,與任弼時、蕭克領導的紅六軍團在貴州木黃會師,恢複紅二軍團番號,他任軍團長,並與政委任弼時、副政委關向應負責統一指揮紅二、六軍團的行動。

  在賀龍等指揮下,紅二、六軍團發動了淩厲的湘西攻勢,取得了一係列軍事鬥爭的勝利,成功開辟了湘鄂川黔根據地。1934年11月湘鄂川黔邊省委、省軍區和省革命委員會成立時,他任省委委員、軍區司令員和革委會主席。不久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主席。在近一年時間裏,他指揮紅二、六軍團取得了陳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園等重要戰役的勝利,粉碎了20 多萬敵人的大規模“圍剿”,牽製進攻中央紅軍的敵軍,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

  1935年11月,與任弼時率紅二、六軍團從桑植劉家坪出發長征,以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指揮紅軍取得了長征路上一個又一個勝利。

  麵對敵人130 多個團的包圍,要轉移到黔東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賀龍認為,如果直奔貴州,後麵跟著咬得很緊的10多萬敵軍,紅軍將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因此他建議先到湘中,威脅長沙,調動敵人大批兵力追往湘中,打亂敵人的“圍剿”計劃,然後再拋開敵人,轉入貴州,取得主動權。這一提議得到了任弼時等軍團領導人的一致同意。於是,紅軍以神奇的速度連續突破敵人的兩道封鎖線,第二天突破了澧水封鎖線,第四天又突破了沅水封鎖線,消滅了一批敵人,出其不意地直奔敵人力量空虛的湘中,占領了辰溪、浦市、漵浦、新化、藍田(今漣源)和錫礦山,控製了湘中廣大地區,並迅速開展了宣傳發動群眾抗日救國、打擊土豪劣紳、組織抗日遊擊隊和籌集物資經費等活動,取得很大成績,還擴充了5000多名新戰士。當敵人調集7個師追過來,企圖將紅軍消滅在湖南中西部地區時,賀龍在紅二、六軍團領導人會議上再次建議:“敵人追來了,我們再拖他們一陣。我們兵分兩路向東南兜個大圈子,索興把這幫敵人全部吸引過來,讓他們跟在我們P股後頭追,弄得他們人困馬乏,我們再掉頭去貴州。”他的意見得到大家的讚同。此後,紅二、六軍團連續9 天向東南急進,大量敵人窮追不舍,湧向湘東南。突然,賀龍率紅軍轉向西北。時已隆冬,大雪紛飛,在賀龍等指揮下,紅軍在崇山峻嶺中忍受著寒冷和饑餓,兼程疾進,於1936年1月1日進到芷江冷水鋪一帶,把各路敵軍遠遠甩到了後麵。隨即在新晃境內組織了便水之戰,給尾追之敵以有力打擊。1 月9 日,紅二、六軍團進入黔東。7 月,率紅二、六軍團在甘孜與紅四方麵軍勝利會師,任新成立的紅二方麵軍總指揮。他對張國燾的拉攏予以堅決拒絕,並和任弼時、朱德、劉伯承等一起,同分裂黨和紅軍的錯誤進行了堅決鬥爭,堅定地擁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10月,率部與中央紅軍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勝利完成長征。

  紅二軍團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原名原名薑鳳威,1903年生,湖南寧鄉人。曆任中共湘贛省委宣傳部長、省軍區政委等職。1933 年受“左”傾錯誤打擊被撤銷領導職務。直到任弼時到湘贛工作後,才重返部隊。1934年8月參加了紅六軍團西征,時任紅六軍團第十八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到達黔東,紅二、六軍團會師後,任整編後的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在任弼時、賀龍等領導下,積極投入到創建湘鄂川黔根據地和反“圍剿”作戰中。其間,他改任紅二軍團政治部主任。1935 年11月參加紅二、六軍團突圍長征。進入湘中地區後,他積極領導紅二軍團政治部開展群眾工作,宣傳發動群眾,進行擴紅籌款。長征到達甘孜時,在賀龍、任弼時等領導下,與張國燾的反黨分裂行徑進行了堅決鬥爭,為長征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紅二軍團第四師師長盧冬生原名1908年3月生,湖南湘潭人。跟隨賀龍參加了創建和發展湘鄂西根據地的鬥爭,任紅三軍第七師師長。1934年10月,紅二、六軍團在木黃會師後,任整編後的紅二軍團第四師師長。在任弼時、賀龍等領導下,率部參與了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和創建湘鄂川黔根據地的鬥爭。紅二、六軍團從四川南腰界出發進軍湘西,占領湘西北重鎮永順後,於 11月13日主動退出永順,向北轉移,設伏於永順城北90裏的十萬坪地區。盧冬生率紅四師留在最後和敵人保持接觸,且戰且退,引敵人上鉤。敵人大搖大擺進入紅軍埋伏圈。紅軍趁敵不備,從四麵八方向敵人發起猛烈攻擊,戰士們居高臨下,猛衝猛打,經過兩個小時戰鬥,殲敵1000餘人,俘敵2000 餘人,繳獲大量物資。這一仗,給陳渠珍以殲滅性打擊。紅二、六軍團乘勝出擊,取得了一係列戰鬥的勝利,開辟和發展了湘鄂川黔根據地。根據地反“圍剿”期間,在雞公埡戰鬥中,擔任正麵主攻作戰的紅四師在盧冬生指揮下奮勇作戰。戰鬥中,他親臨陣地前沿觀察敵情,不幸腿部中彈。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差,他的腿雖然保住了,卻留下了坐骨神經痛的殘疾。

  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從桑植出發長征,盧冬生率紅四師擔任前衛,實行突圍。紅軍連續突破澧水、沅江兩道封鎖線,挺進湘中,進行了一周的宣傳群眾和擴紅籌款工作後,迂回轉戰湘西南地區,牽著敵人向南繞了一個大圈後,忽然轉彎西向,進軍黔東。1936年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盧冬生被派往蘇聯養病和學習。1945年8月,從蘇聯回國,到達長春。12 月,在進軍哈爾濱時,不幸在混亂中被蘇軍中的敗類槍殺。

  紅二軍團第五師師長賀炳炎原名1913年1月生,湖北鬆滋人。1935年11月參加紅二、六軍團突圍長征,時任紅二軍團第五師師長。

  12月22日淩晨,紅軍行至武岡與綏寧之間的瓦屋塘時,與敵陶廣縱隊的兩個師遭遇。瓦屋塘是紅軍入黔的必經之地,總指揮部決定迅速擊潰該部敵人,不料敵人炮火十分猛烈,紅軍正麵部隊進攻受阻。這時,賀龍與任弼時商量決定,調五師從左翼加入戰鬥。賀炳炎立即率部迅速趕赴前沿,指揮部隊向敵人發起全線猛攻。他不顧警衛員的勸阻,右手提一支衝鋒槍,與戰士一道,衝向敵陣,邊跑邊喊:“衝啊,把敵人壓下去!”正在這時,一顆迫擊炮彈落在他的身旁。“快臥倒!”警衛員喊著把他推了一把,可是警衛員還沒有來得及把炮彈踢開,炮彈就爆炸了,剛剛臥倒的賀炳炎被炸斷了右臂。由於五師投入戰鬥,紅六軍團又從後麵很快攻上來,敵人被迅速擊潰。

  賀炳炎被抬到總指揮部衛生部,右臂隻剩一點皮連著,血流不止,若不立即截肢搶救,就有生命危險。可部隊馬上就要撤退,怎麽辦?賀龍、關向應得到消息後,當即決定部隊推遲轉移,馬上進行手術。這時,由於手術鋸已分散各處,醫生隻得用修器械所用的鋼鋸給賀炳炎截骨,然後用鋼銼將截麵銼平。因為麻醉藥少,手術時,醫生把一塊毛巾塞在賀炳炎口裏,讓他咬著忍痛。手術完畢時,那塊毛巾已經被賀炳炎咬得稀爛了。由於沒有鎮痛的藥物,賀炳炎傷口的劇烈疼痛實在無法忍受。為了減輕他的痛苦,醫生隻好用嗎啡止痛,有時一天要用十幾次。一天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二)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五)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四)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貞觀政要

    作者:(唐)吳兢撰  

    經典名著 【已完結】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