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七、開辟根據地,建設新蘇區

  由於湘西攻勢的勝利展開,紅軍除鞏固地占領大庸、永順、桑植3 縣外,還先後占領了龍山、保靖、慈利等縣的一部分地區,擴大了新的割據區域。在任弼時等領導下,全麵開展了建設根據地的各項工作。

  1934年12月16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作出了《創造湘鄂川黔邊蘇維埃新根據地任務決議》,提出了建黨建政,進行土地革命,組織地方武裝,開展廣泛的遊擊戰爭,壯大主力紅軍等各項任務。並號召根據地和紅軍中的黨員為完成這些任務而鬥爭。

  根據省委這一決議,留在新區內的部隊和地方工作幹部,立即組成工作團,在省委、省革命委員會和省軍區的領導下,迅速分散到以省委所在地塔臥為中心的永順、桑植、龍山、保靖、大庸、慈利等地,廣泛發動群眾,建立革命政權。到1934年12 月底,除原有的黔東特區和鄂川邊獨立團活動地區的革命政權外,先後在永保縣(永順縣大部和保靖縣酉水以北部分地區)、郭亮縣(永順東北部)、桑植、大庸等縣建立了縣、區、鄉黨的委員會和政權組織,成立了龍山縣臨時縣委和縣革命委員會。

  隨著各級黨組織和革命政權的建立,在根據地內開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員會在認真總結了老根據地特別是中央根據地過去分田與查田的寶貴經驗的基礎上,於1934年12月1日頒布了《沒收和分配土地的條例》,條例分為5個部分,共34條,其主要內容包括沒收土地的範圍、分配土地的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項。12 月16 日,省委又製定了《分田大綱》,對分田的意義、分配土地的方法和分田工作的領導方式,作了進一步說明和規定。1935 年1 月28 日,省委又作出了《關於土地問題的決定》,對土地革命的政策進行補充和完善。在省委領導下,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土地革命大致分兩個階段進行,即首先在中心區域塔臥、劉家寨、龍家寨、顆砂等區進行。當1935 年1 月這些地區基本解決了土地分配問題並取得一些土改工作經驗後,緊接著便在根據地內大麵積地開展了土地革命運動,其勢浩大,迅猛異常,隻幾個月,大庸、永保、郭亮、龍山、桑植等縣的大部分地區都分配好了土地,慈利、石門、保靖、來鳳、宣恩等縣許多地區也進行了打土豪分財物的鬥爭,作好了秋收後分田的準備工作。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雖然還存在著一些“左”的錯誤,如沿用過去那種“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政策,以及把“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正確做法當作錯誤的東西加以反對,但這次分田鬥爭還是取得了很大成績,使許多無地少地的貧苦農民分得了土地,實現了幾百年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群眾的革命積極性大大提高。特別是在一些具體政策上進行了修正和創新,如隻沒收富農的土地,不沒收其房屋、財產及兼營工商業的資產,特別注意不侵犯中農的利益;道士、和尚、尼姑、齋公、牧師、神甫等人,同樣分配土地;對地主家屬,采取區別對待的政策;對工商業者,采取保護政策等。這些對於活躍根據地經濟,擴大革命統一戰線和孤立敵人,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開展土地革命鬥爭的同時,為著壯大主力紅軍,省委在1934年12月16日提出了在3個月內擴大紅軍12000名新戰士的任務。於是,在前後方、黨政軍民中,迅速掀起了一個擴大紅軍的高潮。紅軍的各個機關和連隊都組織了擴紅工作隊或小組,利用戰鬥間隙,深入群眾當中,采用口頭、標語、戲劇等宣傳方式,動員群眾參軍。各級政府在給紅軍戰士分好田、做好紅軍家屬優撫工作以及“保衛分糧分田勝利果實”等口號下,動員了大量群眾參加紅軍。加上紅軍對戰鬥中的俘虜兵進行改造和爭取工作,使自己得到了一批兵員補充。到1935 年1 月中旬,紅軍主力成倍擴大,並新組建了第十一、十七、五十等3 個團。地方武裝也得到了很快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在根據地內有遊擊大隊(支隊)36 個,遊擊分隊、中隊200 多個,共計l0000 餘人。此外,還先後成立了慈利縣獨立團、大庸縣獨立團、永保縣獨立團、郭亮縣獨立營、龍山縣獨立營等武裝隊伍。為加強對地方赤色武裝的領導,省軍區下建立了兩個軍分區。第一軍分區指揮大庸、慈利、石門等縣革命武裝,第二軍分區指揮永保、郭亮、龍山、桑植等縣革命武裝,在發展遊擊戰爭和配合主力紅軍作戰中,發揮了作用。

  在湘鄂川黔省委領導下,根據地還進行了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建設,推動了湘鄂川黔根據地的鞏固與發展。

  經過艱苦創業,到1935 年春,以永(順)、大(庸)、龍(山)、桑(植)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形成。根據地區域,東起慈利縣溪口,西至永順洗車河,東西長約200餘公裏,北自桑植北,南到永順石堤溪,南北寬約120餘公裏,人口約50萬,共建立了9 個縣級政權,5 1 個區級政權,2 3 0 個鄉政權。與此同時,共青團、工會、貧農團、反帝擁蘇同盟、互濟會、女工婦女代表會、兒童團等群眾組織廣泛建立,在團結群眾、支援根據地建設和革命戰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紅二、六軍團也在不斷戰鬥中迅速發展壯大,達到4 個師12 個團,約2 萬人,其中六軍團發展到1.1 萬人,二軍團發展到9000多人,兩軍團後來組成的紅二方麵軍成為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部隊之一。湘鄂川黔根據地成為長江南岸蘇維埃運動的重要戰略區域。

  §§第二章 瀟湘卷鐵流——中央紅軍長征在湖南

  湖南是中央紅軍長征初期途經的省份,也是中央紅軍最初選定落腳的省份。從先頭部隊1934年10月30日抵達汝城,到12月14日在通道境內轉兵入黔,中央紅軍長征經過湖南,曆時一個半月,途經15 個縣市。廣大紅軍指戰員忍饑挨餓、頂風冒雨,在崇山峻嶺、大江大河之間與敵人殊死搏鬥,浴血奮戰,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凱歌。湘江一戰更是慘烈異常。中央紅軍在湖南的艱苦行軍戰鬥,充分暴露了領導上的許多問題。最高“三人團”中擁有決定權的博古、李德實行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一方麵搞“大搬家”式的轉移,行進極其緩慢;一方麵又消極避戰,喪失了許多扭轉局勢的機會。直到通道會議,毛澤東力主轉兵貴州的主張第一次得到中央高層大多數領導同誌的認可,中央紅軍放棄了去湘西和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避免了一次可能全軍覆沒的重大失誤,從此踏上了轉危為安的萬裏征程。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二)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五)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四)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貞觀政要

    作者:(唐)吳兢撰  

    經典名著 【已完結】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