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章 難忘當年離別情——近因效應

  為什麽人們談起自己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時,留在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卻是當年分別的情景?為什麽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卻也說不上幾條?這些現象都可以用近因效應來作解釋。

  近因效應是美國心理學家盧欽斯通過連續實驗得出的結論,其中最著名的實驗是關於吉姆印象形成的實驗。他把一篇主要是描寫一個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的短文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分別描述吉姆的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第一部分說吉姆與朋友一起去上學,走在撒滿陽光的馬路上,與店鋪裏的熟人說話,與新結識的女孩子打招呼等;第二部分說吉姆放學後一個人獨自步行回家,走在馬路的背陰一側,不和店鋪熟悉的人聊天,不與新近結識的女孩子打招呼等。

  在實驗中,盧欽斯把這篇短文的兩部分文字加以組合,並且把被試者分為四組:

  對於第一組,先出現描寫吉姆熱情外向的文字,後出現冷淡內向的文字;

  對於第二組,先讓描寫吉姆冷淡內向的文字出現,而後出現熱情外向的文字;

  對於第三組,隻出現描寫吉姆熱情外向的文字;

  對於第四組,隻出現描寫吉姆冷淡內向的文字。

  然後,盧欽斯讓四組被試者分別閱讀一組文字材料,閱讀完後,回答同樣一個問題:吉姆是一個怎樣的人?結果是:第一組中有78%的被試者認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組中隻有18%的被試者認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組中認為吉姆是友好的被試者占到95%;第四組隻有3%的被試者認為吉姆是友好的。

  這項實驗的結果表明,信息呈現的先後順序會對人的認知產生影響,先出現的信息比後出現的信息的影響作用要大。盧欽斯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如果在兩部分文字之間插入一些其他活動,比如做數學題、聽故事等事情,那麽大部分被試者會根據活動以後得到的信息對吉姆進行一個判斷。也就是說,最近獲得的信息對他們的認知起到了更大的影響作用,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近因效應。

  現實生活中,近因效應的心理現象相當普遍。不是朋友的兩個人可能因為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而成為朋友;而原來是朋友的兩個人,也可能因為一句話或者一件小事而彼此分道揚鑣。前者是近因效應引起的積極作用,而後者則是近因效應引起的負麵作用。之所以會產生負麵作用,大多是因為交往中遇到事與願違的情況,或感到自己被誤解時,其情緒多為激情狀態。在激情狀態下,人的控製能力較低,容易說出錯話,做出錯事,產生不良後果。因此,朋友之間要學會忍讓,等彼此心平氣和時,再理論,明辨是非。否則,有可能會失去一個朋友,那豈不是很可惜?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看圖炒股
4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5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6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7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8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