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帝國主義時代的來臨(2)

  用筆征服世界的巴爾紮克

  巴爾紮克是世界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大師,他嘔心瀝血創作的《人間喜劇》係列小說,為他贏得了“現代小說之父”的稱譽。

  1799年5月20日,奧諾雷·巴爾紮克出生在巴黎南部的一座小城中。他父親是個精明強幹的商人兼政客,對金錢和地位的興趣遠遠超過對兒子的感情,平時很少過問兒子的事情。所以,巴爾紮克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基本沒有享受過家庭生活的溫暖,這給他心靈上造成了終生難忘的痛苦。中學畢業後,他在大學學習法律,並先後在一些法律部門實習。通過形形色色的案件,巴爾紮克逐漸洞悉了社會上的種種醜惡內幕,看到了一些人圍繞金錢、財產、地位而展開的爾虞我詐的激烈鬥爭,認清了他們的真實靈魂。於是,他便萌發了創作的衝動,想用手中的筆把這一切都記錄下來,向世人揭露。

  大學畢業後,巴爾紮克決定把文學創作作為自己今後的主要職業,實現用筆來征服世界的理想。他不顧父親的反對,躲進巴黎貧民區的一個小閣樓裏忙碌起來。每當夜深人靜鍾聲敲響12下的時候,巴爾紮克就會準時從睡夢中醒來,把破屋中的蠟燭點燃,再沏上一杯濃濃的咖啡,開始自己的工作。盡管很勤奮,卻遲遲沒有獲得成功。在將近10年的時間裏,他連一本像樣的作品也沒寫出來,並且還欠下了數萬法郎的巨額債務。他不得不為還清債務而繼續寫下去。

  1828年夏天是巴爾紮克一生創作的轉折點。這一年,他成功創作了《朱安黨人》。這部小說描寫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保皇黨布列塔尼封建勢力發動武裝叛亂反對共和國的故事。這是他寫的第一部嚴肅的文學作品,也是他第一次以自己真實姓名巴爾紮克發表的。

  巴爾紮克和他的書房從此以後,巴爾紮克便一發而不可收。他為自己製定了一個宏偉而龐大的創作計劃,準備全麵研究法國的社會麵貌,包括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和分析研究3部分,從各個角度對19世紀上半葉資產階級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爾虞我詐的醜惡本質加以揭露。受但丁《神曲》的啟發,他把即將開始創作的書稿定名為《人間喜劇》,試圖通過辛辣無情的諷刺筆法,去表現人世間的一個個充滿著苦痛酸辛、令人欲哭無淚的悲劇故事。他原計劃寫137部小說,但實際上從1828年開始一直到他逝世這20多年裏,總共完成91部,給人類留下了永遠難以彌補的缺憾。人們熟知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台》、《幻滅》、《夏倍上校》、《鄉村醫生》等都是《人間喜劇》中的傑作。《高老頭》塑造了一個成為暴發戶的商人形象,父愛和虛榮心促使他把兩個女兒都嫁給了豪門貴族,並送她們去接受上流社會的教育。他為女兒付出了一切。不料,到頭來當年邁的高老頭生活無著、一貧如洗時,卻被兩個狠心的女兒一腳踢開了,最後慘死在一個破舊的小閣樓內。小說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家庭關係即赤裸裸的金錢關係作了全麵的描繪和抨擊,剖析得極為深刻感人。

  《歐也妮·葛朗台》則塑造了一個狡詐、貪婪、吝嗇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形象。葛朗台在法國大革命中靠投機發了大財,但卻吝嗇得出奇,連妻子得了重病也不肯花錢醫治。為了錢,他甚至不惜逼死妻子,還破壞了女兒的愛情。臨死前他也念念不忘藏在密室中的黃金和寶物,緊緊地守護在門口。這一人物形象與果戈理《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莫裏哀《吝嗇鬼》中的阿巴公一起被認為是世界文學三大吝嗇鬼的成功塑造,極大地豐富了世界文學畫廊。

  讀過巴爾紮克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生活環境、語言、心理還是外貌都描寫得生動逼真、出神入化、活靈活現,令人過目難忘。這與他嚴謹負責的創作態度、熾烈濃鬱的情感表現是密不可分的。他在創作時,感情極其投入,常常伴隨著筆下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而喜怒哀樂。據說有一次,他的仆人聽見他突然在屋中大哭大叫起來,就急忙跑進去察看。隻見他坐在桌子旁,手中緊緊握著筆,滿臉淚水邊哭邊述說著什麽。仆人忙問他發生了什麽事。他悲痛欲絕地回答說:“高老頭死了。”原來他正描寫高老頭臨死時的淒涼情景,正沉浸在筆下主人公那不幸的命運中哩。

  巴爾紮克寫作速度奇快,平均每年寫4至5部小說。他的勞動強度也大得驚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常事,有時甚至連續寫作24個小時至36個小時。如此超強度的驚人勞動,使他經常頭暈惡心、煩躁不安,於是咖啡就成了他刺激神經、激發靈感必不可少的刺激物了。他還創下一生中喝了近5萬杯這一文學家飲咖啡的最高紀錄。

  長期的辛勞嚴重損害了巴爾紮克的健康,剛過50歲,他就重病纏身了。在巴爾紮克生命垂危時刻,他仍然沉浸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裏,他懇求醫生延長他的生命,他就能再寫出一部作品。而後,病魔未能放過這位罕見的文學大師。1850年8月18日,巴爾紮克結束了他辛勤勞累的一生。

  巴爾紮克用行動實踐了自己早年立下的誓言,那就是他書房中一座拿破侖塑像邊上他親筆題寫的一句話——“他用寶劍未能完成的大業,我將用筆杆來完成。”

  《新萊茵報》

  1848年2月,巴黎人民推翻了“7月王朝”,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由此而爆發了一場席卷全歐的大革命。3月13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人民起義,宰相梅特涅嚇得渾身發抖,慌忙男扮女裝,逃之夭夭。3月18日,普魯士首都柏林人民起義。起義者包圍了王宮,用鮮血打退了14000名軍隊的進攻。封建的專製政府倒台了。整個德國頓時沸騰起來。國王任命了一個由資產階級自由派組成的政府。形勢對革命非常有利。

  僑居巴黎的馬克思和恩格斯,馬上把旅法的德國工人組織起來,成立了“德國工人俱樂部”。俱樂部的不少成員,就是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盟員。馬克思把他們秘密地、分批地送回國內,以便分散發動群眾。4月初,馬克思和恩格斯也回到德國。

  當時德國國內情況非常複雜,原有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成員,因受專製政府的迫害,有的被捕,有的被驅逐,有的隱蔽,很難集中起來。於是,馬克思決定辦一個報紙,作為動員人民進行鬥爭的號角。6月1日,《新萊茵報》在德國工人階級集中的城市科隆(屬普魯士)誕生了!報紙旗幟鮮明地反對專製製度,號召人民不要對柏林3月起義後國王的表麵讓步產生幻想,要為爭取民主的權利而鬥爭到底。

  恩格斯正在沃林根開會的時候,科隆的上空卻卷來了大片烏雲。

  普魯士專製政府亮出了屠刀。他們派8000名士兵開進科隆城,宣布全城實行軍事戒嚴,勒令《新萊茵報》停刊,並且下令逮捕恩格斯等人。

  這時,恩格斯早在群眾保護下隱蔽到自己的故鄉巴門去了。普魯士政府抓不到人,就到處發送捕恩格斯的通緝令,把恩格斯的容貌特征作了具體的描述,要各級機關和官員四出查訪捕捉。

  可是,恩格斯卻已到達比利時。比利時政府在旅館裏查到了沒有護照的恩格斯,認為他是一個“流浪漢”,就抓進了囚車,押送到國界,宣布“驅逐出境”。這樣,恩格斯就被迫來到巴黎。當時他口袋裏一個錢也沒有,無法乘車,結果頑強地步行了整整兩個星期,終於趕到離科隆不遠的瑞士,準備重新回國進行鬥爭。

  經過馬克思的堅決鬥爭,被普魯士政府查封的《新萊茵報》繼續出版。馬克思被群眾推選為科隆工人聯合會的主席,工作有了很大進展。他立即寫信告訴隱蔽在瑞士的恩格斯。恩格斯非常高興,於1849年1月回到科隆。

  這時,德國革命的形勢已經開始逆轉。1848年10月,奧地利反動軍隊鎮壓了維也納起義。11月,普魯士國王在柏林發動武裝政變,趕走了資產階級自由派的部長,重新組織了一個專製政府,並且宣布發散民主團體,查封民主報刊。

  1849年2月,普魯士專製政府捏造了一個“罪名”,胡說什麽《新萊茵報》“侮辱檢察長和誹謗憲兵”,傳令馬克思、恩格斯到法庭受審。開審的那天,許多群眾都來旁聽,把法庭擠得滿滿的。馬克思在法庭上指出,報紙揭露了司法官的非法行為,這是完全正當的。恩格斯進一步補充說,報紙隻是揭露了確鑿的事實而已,根本無罪。他們的發言,受到了在場群眾的熱烈歡呼。法庭無法審判下去,隻能宣布馬克思和恩格斯無罪釋放。

  1849年3月,法蘭克福議會通過了一個《德意誌帝國憲法》。這部憲法雖有缺點,但卻要求德國統一和實行民主,因而受到許多諸侯國君主的反對。德國最大的兩個諸侯——奧地利皇帝和普魯士國王,都反對這個憲法。人民卻擁護這個憲法,德國西南各地爆發了反對專製的武裝起義。恩格斯親自到易北斐爾特去參加武裝鬥爭,在那裏修築防禦工事,檢查市內街壘的部署,安裝大炮等等,而且還幫他們組織了一個工兵連,製訂了作戰計劃。恩格斯回到科隆後,在《新萊茵報》發表文章支持起義。

  普魯士政府聽說恩格斯參加過起義,在鎮壓了起義之後,立刻發布逮捕他的命令。與此同時,又發布了驅逐馬克思出境的命令。《新萊茵報》隻能被迫停刊。1849年5月19日,《新萊茵報》的第301號,也就是最後的一號,特地用紅色油墨印刷。編輯部在報上刊登了《告別書》,同時表示了為工人階級的解放而鬥爭的堅定信念。馬克思是這個報紙的總編輯,他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賣掉了自己一切值錢的東西,用自己的錢付清了排字工人、印刷工人和編輯、工作人員的工資及其他費用,然後與恩格斯一起離開科隆,來到德國西南部的其他諸侯國。

  恩格斯參加了西南部的起義軍,擔任一名副官。他先後參加四次戰爭,每次都身先士卒,勇敢殺敵,因而受到人們的欽佩。

  由於反動勢力的強大,1848年革命失敗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到了巴黎。他們總結了這次革命的經驗教訓,認為必須用暴力去砸碎舊的國家機器,必須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工農聯盟,從而大大地發展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

  第一國際的建立

  1848年那年,法國、德國(包括奧地利、普魯士等許多諸侯國)、意大利、匈牙利等許多歐洲國家,都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革命鬥爭。由於當時反動勢力比較強大,革命起義都遭到血腥鎮壓,工人運動進入低潮。馬克思、恩格斯移居倫敦,他們相信新的革命高潮會很快到來,並著手恢複、整頓共產主義同盟。1849年9月,同盟中央委員會在倫敦重新成立。1852年,普魯士政府逮捕共產主義者同盟科隆中央委員,許多人被判了刑。從此,僑居英國的馬克思、恩格斯,與國內的聯係中斷。共產主義者同盟自動解散。於是,馬克思他們正在醞釀成立新的國際工人組織。

  1864年9月28日,倫敦聖馬丁堂熱鬧非凡。大廳裏掛滿了許多國家的國旗。來自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等國的工人代表,聚集一堂,舉行支持波蘭人民反對俄國沙皇統治的盛大集會。

  英國工人代表首先宣讀《呼籲書》,他說:“為了工人大眾的事業,各國人民必須團結一致。”法國工人代表接著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答辭,他說:“我們要團結起來拯救自己!”坐在主席台上的德國代表馬克思,聽了他們的講話,含笑點頭,熱烈鼓掌,似乎在說:這是創立國際的起點。

  這次英國工人聯係法國工人支援波蘭人民的鬥爭,正是國際工人運動新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建立新的國際工人組織的良機。

  根據各國工人代表的一致要求,大會決定成立“國際工人協會”(後簡稱“第一國際”),並且選舉了領導機構——中央委員會(後改稱“總委員會”)。馬克思當選為總委員會委員,並擔任德國通訊書記。大會結束以後,由第一國際總委員會領導起草綱領和章程。

  這時馬克思病了,沒能繼續出席會議。這時,會議遇到了困難,英國代表起草的綱領,隻說要為改善工人的經濟地位而鬥爭;意大利代表則想把意大利工人協會的章程作為第一國際的章程,甚至提出什麽要成立一個以意大利人為首的“歐洲工人階級中央政府”。他們都不提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這一革命的根本問題。所以,總委員會討論不下去了。德國代表看到問題這樣複雜,馬上寫信給馬克思,要他來參加會議。10月18日,馬克思抱病出席了總委員會。經過長時間的激烈爭論,於20日決定由馬克思負責修改文件。馬克思不顧疾病的折磨,日夜不停地工作,終於在七天左右的時間內,寫出了第一國際的《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兩個文件,於11月1日的總委員會會議上得到一致通過。這表明,國際工人運動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從一開始就是第一國際的靈魂,是公認的領袖。

  馬克思在《宣言》中明確寫道:“奪取政權已成為工人階級的偉大使命。”無產階級隻有組織起來,才能戰勝貌似強大的資產階級。《成立宣言》解剖了當時最先進的資本主義的英國,生產力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會對立和對抗。《共同章程》還規定各國工人階級要建立統一的全國性組織。

  從此,國際工人階級走上了正確的鬥爭軌道,兩年中,歐美各國建起20多個國,在第一國際的有力支持下,1866年英國裁縫工人大罷工,1867年巴黎青銅工人大罷工,1868年日內瓦建築工人大罷工,都取得了重大勝利。

  馬克思的卓越貢獻使他享有崇高的威望。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在同形形色色機會主義思想鬥爭中發展起來的。首先,是同蒲魯東主義進行鬥爭。蒲魯東是近代無政府主義的創始者,法國人。他主張個人絕對自由,不要國家,不要政黨。在法國、西班牙、意大利都有他的信徒。1864年秋,他混入第一國際,第二年1月就死了。可是他的信徒,卻在第一國際裏有一定的勢力。

  1865年9月,第一國際在倫敦召開代表會議。巴黎支部派來了一個龐大的代表團,他們大多是蒲魯東主義者,妄圖霸占和影響整個第一國際。會議一開始,他們首先反對第一國際開展政治鬥爭,說什麽波蘭反對沙皇的鬥爭同各國無產階級沒有關係,不應該把支持波蘭起義的問題列入議程,等等。馬克思對此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反駁,指出:無產階級必須支持民族解放鬥爭,才能取得本身的解放。在馬克思的努力下,會議通過了支持波蘭獨立的決議,蒲魯東主義者先輸了一著。

  蒲魯東主義者又提出一個荒謬的問題,他們說第一國際是國際工人階級的組織,應該由體力勞動者參加,不能讓腦力勞動者參加。這個提案十分陰險,因為馬克思、恩格斯都是知識分子,蒲魯東主義者準備用不讓腦力勞動者參加為借口,把馬克思、恩格斯排擠出領導機構,由他們來把持整個第一國際。這一謬論遭到馬克思的痛斥。馬克思早就指出知識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工人的成功因素是人數,但隻有在組織起來並為知識所指導時,人數才能起決定勝負的作用。因此馬克思鄭重地告誡人們,排斥一切知識分子的做法是荒唐的。在全體代表的堅決反對下,蒲魯東主義者又輸了一著。經過多次失敗,蒲魯東主義者出現了分裂,有一部分人轉向正確的立場,馬克思主義的陣營更壯大了。

  1868年12月22日,馬克思在倫敦接到了一封從日內瓦寄來的信。信中寫道:“我現在比以前更加理解你是正確的。你選定了一條陽光大道,招呼我們追隨你的足跡……我是你的學生,而且我是以此自豪的。”馬克思最反對別人恭維他,就馬上去看信後麵的署名,原來是“米·巴枯寧”。馬克思不覺輕輕地笑了笑,因為他早就知道,這個專講好話的人不是什麽好人。

  巴枯寧也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19歲起當俄國沙皇的軍官。1848年參加過奧地利革命,被捕後三次寫信給沙皇,乞求寬恕。以後又跑到英國,隱瞞了這段醜史,混進第一國際。巴枯寧為什麽要寫信給馬克思呢?原來,這一年10月,巴枯寧背著第一國際,在日內瓦成立了一個“社會主義民主同盟”,宣傳“絕對自由”、“階級平等”、“廢除國家”等一套機會主義貨色,並到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去建立支部。他糾集這夥人的目的,是想奪取第一國際領導權。他寫信就是為了讓他的“同盟”集體加入第一國際。

  馬克思一眼看穿了他的陰謀。在代表總委員會起草的複信中指出,第一國際內部不能再有一個國際性的組織,嚴正地拒絕了巴枯寧的要求。巴枯寧接到馬克思起草的複信後,馬上改變策略,表麵上宣告自己的“同盟”解散,暗地裏派他的心腹個別加入第一國際。就這樣,第一國際裏麵混進了不少巴枯寧分子。

  1869年,第一國際在巴塞爾召開代表大會。巴枯寧分子用惡劣的手段偽造代表證件,妄圖奪取多數選票,迫使馬克思領導的總委員會辭職,並把總委員會搬到他們控製的日內瓦去。馬克思、恩格斯又一次揭穿了他的陰謀,巴枯寧的企圖完全失敗。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領導下,第一國際團結了各國工人階級隊伍,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並且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工人運動幹部。

  “千人團”遠征意大利

  深夜的海港,靜悄悄的,隻聽見波濤拍岸的“沙!沙!”聲。兩艘舊船——波蒙特號和倫巴底號,穩穩地停在意大利熱那亞城外的港口,似乎在等待著什麽特殊的使命。

  “快!整隊上船!”一位滿臉落腮胡子的中年人輕輕地下達了命令。1100名身穿紅襯衫、頭戴闊邊帽的意大利革命者,迅速登上輪船。

  “為解放西西裏島的同胞,為意大利的統一,前進!”那中年人站在船頭昂首揮掌高呼。輪船像飛一樣地順著潮流向第勒尼安海駛去,消失在漆黑的海洋裏。

  這事發生在1860年5月6日淩晨。那位率領“千人紅衫誌願軍”的革命者,名叫加裏波第。他生於1807年,水手出身,青年時參加“青年意大利黨”反對外國占領者的起義。失敗後逃亡拉丁美洲,組織“意大利軍團”參加當地人民的起義。1848年回國,成為意大利統一運動的一位領導者。

  1848年革命失敗後,意大利依然處於封建割據和外國奴役的狀態。當時,意大利分裂為8個王國。北部的幾個小國被奧地利占領,南部的兩西西裏王國被西班牙占領,中部歸屬於羅馬教皇。隻有西部的撒丁王國,才是意大利許多小國中比較強大的國家。所以,意大利的統一,是與民族獨立分不開的。

  5月10日子夜,大海一片漆黑。突然,在前方發現了點點火光。船上的紅衫誌願軍戰士紛紛湧上甲板,齊聲歡呼起來:“到了!祖國的寶島——西西裏!”

  加裏波第激動萬分,立即召開軍官會議,商討登陸計劃。這時,有條很小的漁船迎風駛來,一位漁民舉著燈火連連搖晃,原來是西西裏島起義人民的情報員來了。加裏波第馬上請他上船。這個漁民說,馬爾薩拉港的兩艘軍艦已離港外出巡邏,港內空虛,正好登陸。加裏波第立即發布命令開船。兩小時後,也就是在5月11日的淩晨,安全進港。

  西西裏島的起義者聽到“千人團”誌願軍(又稱“紅衫”)前來支援,興高采烈地趕到碼頭去歡迎。長期分離的同胞見麵了!興奮的勁頭真不是語言所能形容的。突然,炮聲響了,西班牙的軍艦回港來捕捉革命者了。正當革命者準備戰鬥的時候,炮聲又沉寂下來。這是為什麽呢?原來,港內有兩艘英國商船,他們一提出抗議,西班牙軍艦隻好灰溜溜地跑了。

  當地人民一致擁護加裏波第做西西裏的領袖。他們手拿鳥槍、大刀來參加革命部隊。紅衫軍的隊伍擴大了,加裏波第下令向西西裏島的首府巴勒摩進軍。

  進軍的道路上有一座梯形的高山。山上有兩倍於革命軍的敵人把守。當時正值夏季,烈日炎炎,剛湊集的隊伍經不起長期消耗。於是,加裏波第決定立即進攻。革命者不怕犧牲,奮勇爬山,幾乎不用子彈,全憑肉搏,用刺刀去同敵人拚殺。敵人都是些怕死鬼,一見革命軍猛衝猛打,嚇得轉身就逃。很快,就攻克了這座高山。

  巴勒摩就在眼前了。在西邊的入口處有兩萬敵軍堅守。加裏波第先用一支小部隊正麵佯攻,把敵人引出堡壘。同時,帶領大部隊向南迂回,在夜間穿過崎嶇不平的山路,直插巴勒摩的後方。5月27日淩晨,天還沒亮,總攻就開始了。“千人團”和當地的遊擊隊出其不意地攻進城內。敵人在城內妄圖頑抗,巷戰持續了兩天兩夜。西班牙占領軍和西西裏的反動軍隊死的死,降的降,革命者獲得全勝。

  為了不讓敵人有喘息的機會,當年8月,加裏波第指揮部隊渡過海峽,登上意大利內陸,向兩西西裏王國首都那不勒斯進軍。這時,登陸的紅衫誌願軍已經不是1100人,而是11000人了。他們在當地人民的支持下,很快就打到那不勒斯的城郊。9月6日,兩西西裏王國的國王逃出那不勒斯。加裏波第等不到大部隊入城,就帶了兩名軍官首先進入那不勒斯。滿城人民熱烈歡呼,載歌載舞,夾道迎接這位意大利獨立運動的領袖。加裏波第成立了名為“獨裁者”的臨時政府。

  至此,意大利的統一運動進入高潮。當時,加裏波第掌握有一支數萬之眾的武裝力量,在人民中具有很大的聲譽和影響,他本可以依靠人民群眾,在那不勒斯建立民主派向往的共和國,進而共和國的旗幟下完成意大利的統一。然而,這位足智多謀的軍事統帥,不敢發動人民群眾同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鬥爭。

  這時,撒丁王國的部隊從西向東進發,在教皇區與加裏波第的軍隊相遇,阻止革命部隊前進。雙方通過談判,經過全體公民的“投票表決”,決定將撒丁和兩西西裏合並,成立意大利王國。在加富爾的操縱下,加裏波第交出了全部權力,回到自己鄉下去。取得的南意統一的事業,就這樣落入自由派之手。

  意大利人民數十年為之奮鬥的統一大業最後完成,是在1870年普發戰爭爆發後。教皇被剝奪了世襲權力並退居羅馬城內的梵蒂岡,意大利獲得了獨立。

  鐵血宰相俾斯麥

  俾斯麥1861年,曾經鎮壓1848年柏林革命的威廉即普魯士王位,稱威廉一世。他為了以武力完成德國的統一,要求議會撥款以擴充軍隊;議會占優勢的資產階級自由派拒絕軍事撥款。為使議會就範,威廉一世於1862年9月,任命了一位強硬人物奧托·馮·俾斯麥為宰相兼外交大臣,繼續推行軍事改革。

  奧托·馮·俾斯麥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魯士大容克貴族地主家庭。他在父親的莊園裏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後來入大學學習,在學習期間,他強硬蠻橫、凶悍粗野,曾與同學決鬥了27次。大學畢業後,他回到家鄉管理自己的兩處領地。

  1848年,德國爆發革命,俾斯麥在自己的領地上組織起軍隊,準備武力鎮壓革命。1851年—1858年,他擔任普魯士邦駐德意誌聯邦代表會的代表,1859年任駐俄大使,1861年改任駐法大使,1862年他主張使用武力的頑固分子,而且很了解俄、法統治者的內心想法,這就使他當上宰相後深知該如何使用武力去對付敵人。

  俾斯麥當上宰相的第一周,就在邦議會上發表了他的首次演說,他非常激動地說道:“當代的重大政治問題不是用說空話和多數派決議所能決定的,而必須用鐵和血來解決。德國所指望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他的武力!”這就是“鐵血宰相”的由來。那麽他這番演說用意何在呢?

  原來,許多世紀以前,德國就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中,這種群龍無首的情況名聞歐洲。1815年,各封建國家在維也納召開會議,建立了“德意誌邦聯”,它包括力量較強的奧地利、普魯士和其他小國共34個國家和4個自由城市。但這個邦聯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各小國仍然具有完全獨立的主權,有各自獨立的政府和軍隊,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關稅政策以及不同的發展水平。實際上,所謂組成邦聯,隻不過徒具形式而已。

  小國互相主動聯合,說明了一個重要問題,即:分裂不利於經濟發展。為了全體德意誌小國的共同利益,他們寧願聯合起來。可以說,德國的統一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怎樣統一?由誰來統一?這個問題顯然非常難辦。光靠這種鬆鬆垮垮、無任何約束力的“邦聯”是不行的。這樣,到了19世紀五六十年代,德意誌的統一問題就提到了各小國的議事日程。各個封建小國都在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

  形勢顯然對當時具有較強的兩個大國有利,那就是奧地利和普魯士。

  奧地利想以自己為中心來統一德國,並希望把普魯士與別的小國一樣,包括在內。而普魯士則不同,他們計劃要統一的國家中,排除了奧地利。

  就這樣,雙方展開了鬥爭。50年代初,雙方勢均力敵。1850年春,奧地利主動發起攻勢。5月,奧地利在法蘭克福召集全德代表會議,會議決定恢複全德議會,並由奧、普輪流擔任主席。但是,普魯士予以斷然拒絕。結果,雙方談判告終。

  50年代末,普魯士開始反攻。它首先與許多德意誌小國發展了經濟聯係。並利用1859年法、意與奧地利打仗的機會,企圖迫使全德議會交出領導權。1860年春,普魯士開始軍事改革,大大加強了軍事力量。

  1862年9月,俾斯麥擔任首相之職時,正是普魯士軍事力量處於上升時期,這正好為他的鐵血政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俾斯麥深知,議會裏的資產階級議員隻會吵吵嚷嚷,他們懦弱無能,根據沒有實力對抗政府,所以,為了更有效地實行“鐵血政策”,他幹脆一腳踢開議會,在議會指控政府“違背憲法”的情況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開揚言:“衝突在所難免,在衝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麵,一定獲勝!”一副挑戰者的姿態。同時,他還知道,一旦自己的“鐵血政策”得到最後勝利,取得了全德的統一,那麽,這些嘰嘰喳喳的資產階級議員就會立刻拜倒在他的麵前。

  俾斯麥“鐵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麥進攻。1863年末,丹麥合並了屬德意誌邦聯的施勒斯維希小公國。次年初,俾斯麥聯合奧地利對丹麥作戰。俾斯麥之所以要聯奧抗丹,原因是既解除了後顧之憂,又能共同對外。奧地利馬上同意了普魯士的要求,普奧聯合向丹麥發出最後通牒,隨即開始戰爭。丹麥以4萬士兵對6萬敵人,結果戰敗。普魯士得到了施勒斯維希。奧地利也得到了另一小公國何爾斯泰因。“鐵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對奧地利的戰爭。打敗丹麥後,俾斯麥調轉槍口,對準了奧地利。但打敗奧地利並不像打敗丹麥那樣容易。於是俾斯麥先聯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區一直受奧地利欺淩,所以馬上答應了普魯士的請求,雙方結成反奧聯盟。然後,俾斯麥三次親往法國,假意許諾拿破侖三世,打敗奧地利後,讓法國得到一份領土報酬。這樣,穩住了法國。

  做好了這些後,俾斯麥對奧地利一再挑釁,要求奧地利將不久前從丹麥手中得到的小公國何爾泰因讓給普魯士,同時提出改革德意誌聯邦法案,以期排除奧地利在整個德意誌的影響。奧地利當然不答應,於是就聯合不少德意誌小國對普魯士進行“製裁”。於是普奧戰爭爆發。

  1866年6月,奧軍28萬人對付普軍25萬人,7月3日,雙方集結於薩多瓦村附近展開決戰,俾斯麥下決心一舉擊潰奧軍,並自帶毒藥,準備一旦失敗就服毒自殺!

  結果,普軍大獲全勝。10天後,俾斯麥逼近奧地利都城維也納。在有人提議一舉占領奧地利全境時,狡猾的俾斯麥沒有聽從,他估計到法國會出麵幹預,另外,他可能還會利用奧地利。

  果然,拿破侖三世出麵進行了調停,雙方達成協議。奧地利宣布退出德意誌,並將四個邦國和一個自由市讓給普魯士。這樣,普魯士就統一了德國整個北部和中部地區,建立起了一個北德意誌聯邦。這時隻有德意誌南部緊鄰法國的四個小邦國仍舊保持著獨立。

  俾斯麥想兼並這四個小國,但他知道,法國也有同樣想法,而法國是這樣的強大,不打敗他,德國的統一將不可能實現。同時,俾斯麥對法國境內富裕地區阿爾薩斯和洛林也很感興趣,早已垂涎三尺。所以,俾斯麥“鐵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進行普法戰爭,打敗法國,從而實現稱霸歐洲的夢想。

  改變歐洲格局的普法戰爭

  19世紀中葉,普魯士日益強大,統一德國的日程加緊。在俾斯麥鐵血政策下,普魯士1864年戰勝丹麥,1866年擊敗奧地利,1867年成立以普魯士為首的德意誌聯邦。法國國王拿破侖三世懼怕在自己的東方出現一個統一強大的鄰邦,為了保持自己在歐洲的霸權,極力阻止德意誌的統一事業。

  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預料到普法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他為了取得戰爭的主動權,蓄意挑動法國先放第一槍,以此激起德意誌各聯邦的民族情緒,這樣,普魯士在這場戰爭中,既能收到促成德國的統一又能達到稱霸歐洲的目的。

  1870年春,西班牙女王去世,她無子嗣可繼承王位。西班牙敦請普魯士王威廉一世的親屬利奧波德親王繼承西班牙王位。這樣法國就有腹背受敵的危險,所以,拿破侖三世堅決反對。7月初,法國駐普魯士大使來到埃姆斯,向正在那裏休養度假的普王提出強烈的要求:普魯士要保證永遠放棄西班牙王位的繼承權。

  普王當然不會輕易放棄這個控製西班牙的機會,他雖然對法國的幹涉無比氣憤,但又考慮到法國的不好對付,所以對法國大使表示此事可以在他回柏林以後從長計議。法國大使走後,普王立即將這次會見的情況用電報通知了俾斯麥。俾斯麥心生一計,拿起筆劃掉了普王電報中“還可以在柏林從長計議”等內容,這份電報就成了普王斷然拒絕法國大使的無理要求的意思。俾斯麥指示將這份電報透露給各地駐外使館,以便激怒法國人。

  果然,第二天法國朝野一時輿論大嘩,大國沙文主義情緒高漲,有些人高喊:“打到柏林去!”俾斯麥聞訊後,高興地說:“好極了,高盧牛(高盧是法國的古稱)果然像見到紅布一樣激動起來了!”他慶幸自己的計謀得逞,如果法國發動戰爭,普魯士就成了“被攻擊的一方”,他乘機就可以扛起民族自衛的大旗,擴充兵力,進行一場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

  果然,喪失理智的拿破侖三世於7月19日便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拉了序幕。7月底,法軍在邊境集結了8個軍約22萬人,由法皇拿破侖三世自任總司令,勒布夫任參謀長,於8月初編為兩個軍團,分別由麥克馬洪元帥和巴讚元帥統領。普王威廉一世任普軍總司令,毛奇任參謀長。

  8月底,由拿破侖三世和麥克馬洪率領的軍隊,準備前往與被困於梅斯要塞的巴讚部隊會師,被普軍所阻。20萬普軍在毛奇的指揮下,將法軍圍困於法國東北邊界重鎮色當附近。9月1日晨,普法兩軍決戰於色當。晨霧剛一消失,700門大炮一齊向法軍陣地轟擊,炮彈像雨點一般落到法軍的碉堡、工事上,到處燃起衝天的大火。普軍乘勢發起總攻,搶占高地,奪取法軍的陣地。麥克馬洪元帥受傷,法軍指揮部陷於混亂。幾次反包圍,奪取退路都沒奏效。下午3時左右,拿破侖三世見大勢已去,下令投降,在法軍最高的塔樓上升起白旗。第二天早晨,拿破侖三世舉手投降去見俾斯麥,簽訂了投降書。法國皇帝連同8.3萬士兵全部作了普軍的俘虜。色當戰役法軍死亡3000人,受傷14000人,德軍傷亡9000人。

  當時法國政府曾試圖嚴密封鎖色當慘敗的消息,但巴黎群眾仍然很快得知了前線的消息。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國,宣布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組成了以特羅胥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共和派的國防政府。

  色當戰役後,普軍乘機長驅直入,戰爭性質完全改變。法國人民在各地展開了保家衛國的遊擊戰。意大利民族英雄加裏波第率領誌願軍同法國人民一起抗擊著普軍。但是強大的普魯士終於攻下了巴黎。這場戰爭使普魯士一躍成為德意誌聯邦的盟主,統一了德意誌。為了徹底壓製法國人民的反抗,摧毀法國人的心理防線,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把他晉為德意誌皇帝的加冕典禮竟安排在巴黎凡爾賽宮的鏡廳舉行,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德意誌帝國產生了。

  普法戰爭使普魯士完成了德意誌的統一,在曆史上是一個進步,它結束了德國曆史長期分裂的局麵,推動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從此,一個強大的德國崛起,歐洲的政治格局由此而改變了曆史進程。俾斯麥順應時勢,在統一德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他的“鐵血政策”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並使德國大容克貴族的統治擴展到全德,對德國以後曆史的發展造成巨大的消極影響。

  “巴黎公社萬歲”

  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1月28日,普軍攻陷巴黎。2月,出任“國防政府”首腦的梯也爾,同普魯士簽訂屈辱的停戰協定,激起了巴黎工人和群眾的反對。3月18日巴黎工人舉行武裝起義,聲勢浩大的工人隊伍嚇跑了梯也爾,很快占領了市政廳大樓,將一麵鮮豔的紅旗插上大廈頂端。

  3月28日,20萬人聚集在巴黎市政廳前寬敞的廣場上,歡呼巴黎公社正式成立。

  公社成立之後發布的第一道法令,就是撤銷原來的常備軍,改由國民自衛軍來代替。所有適合服役的公民,都編入這支人民武裝隊伍。這樣,就廢除了資產階級反動政府賴以生存的軍隊。接著,公社成立了10個委員會,統一行使巴黎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權力,用以代替原來的議會和政府設立的各種機構。

  巴黎公社的成立,給統治階級以沉重的打擊,以梯也爾為代表的反動階級,怎能容忍人民政權的存在。處在新生狀態下的巴黎公社將麵監嚴峻的考驗。

  梯也爾逃竄到離巴黎18公裏處的凡爾賽時,手下的殘兵敗將才兩三萬人,根本無力同巴黎的起義力量對抗。巴黎公社成立後,他不惜與俾斯麥勾結,跟普魯士侵略者一起來扼殺公社。俾斯麥釋放了在色當等地投降的10萬名法軍俘虜,還允許梯也爾的的軍隊通過普軍陣地,從北麵進入巴黎。

  在凡爾賽的軍事進攻麵前,公社的英雄們英勇戰鬥,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由於指揮不統一,戰略上有錯誤,戰鬥很快轉入劣勢。1871年5月20日午後1點開始,凡爾賽軍隊向巴黎發動總攻。從西南向巴黎進攻的敵人達13萬人,調來的大炮有700門。這樣,在巴黎城郊每一公裏的攻擊線上,平均擺下了60門攻城大炮和25門野戰炮。

  公社防守巴黎外圍的兵力非常單薄。由於戰線很長,兵力分散,傷亡得不到補充。這時,西南線的全部兵力不過18000人,即平均每個戰士要抵抗七八個敵人。西南的重要門戶之一聖克魯門一帶,幾乎派不出部隊防守。

  盡管如此,發動總攻的這天,凡爾賽軍隊還是不敢衝進城內一步。直到第二天中午,由於一個奸細的內應,他們才闖進聖克魯門,衝入巴黎城區。

  激烈的巷戰開始了。巴黎公社的勇士們利用街壘,頑強地抗擊敵人。在隆隆的炮聲和密集的槍聲中,巴黎城內的街壘,像雨後春筍般地生長出來。500多個街壘,成為埋葬敵人的500多座墳墓。這些街壘那是用鋪路石、地瀝青、大樹、沙袋和木桶等構成的。

  普魯士軍隊鬆開西北的封鎖線,讓大批凡爾賽士兵衝進聖烏昂門。聖烏昂門離戰略要點蒙馬特爾高地僅一公裏,於是高地立即受到敵軍西北和西南兩方麵的夾攻。

  敵一個軍團在進到離高地500米處時,受到街壘戰士的阻擋。50名公社戰士憑借一座街壘和兩門速射霰彈炮,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炮彈和子彈打完了,戰士們就投擲石塊和地瀝青。結果,30名戰士壯烈犧牲,20名堅決不投降的重傷戰士被敵軍全部搶殺。

  守衛高地的公社戰士不過三四百人,敵人卻用兩萬人來進攻。猛烈的炮火幾乎把高地轟得翻了個兒。除少數戰士突出重圍外,其他的全部犧牲。這個通常隻需要幾分鍾就能上去的山岡,敵人卻足足花了三個小時才把它占領。

  敵人在高地附近抓住了42個男人、3個婦女和4個孩子。敵人為了祭祀兩個半月前被人民處決的勒康特和另一名軍官的陰魂,命令他們脫下帽子,在兩個反動分子被槍決的牆腳前跪下懺悔。

  一個抱著孩子的婦女,突然大聲對其他被抓的人說:“光榮的公社社員們,咱們誰也不能跪下!讓這些畜生看看咱們是能夠站著死的!”

  她走到人群前麵,把孩子放下,讓他挺直站著,神色嚴峻地對孩子說:“聽著,舉起右手,跟媽媽喊公社萬歲!”然後憤怒地指著敵人罵道:“壞蛋,畜生,公社社員寧死不跪,開槍吧,公社萬歲!”

  孩子舉起小手,用清脆的童聲喊著:“公社萬歲!”

  敵人的槍聲響了。勇敢的婦女和她的孩子倒在血泊之中。站在她後麵的公社社員走上前去,向托著槍瞄準他們的劊子手們發出命令:“開槍吧,我們不怕死!公社萬歲!”

  蒙馬特爾高地失守後,敵軍迅速向南推進,直向公社的心髒市政廳撲來。

  留在市政廳裏的十幾位公社委員,決定放棄市政廳,各自回到所在的區去指揮作戰。公社軍事代表沉痛地說:“我提議:每個公社委員必須係上自己的綬帶到街上去戰鬥。我們曾經係著綬帶,在這幢大樓門前檢閱自己的隊伍,同他們一起歡呼公社的成立;今天,也應該係著綬帶和他們一起為保衛公社而戰鬥,直至獻出自己的生命!”

  這個提議被通過了。半小時後,市政廳頂端的紅旗慢慢地降了下來。降旗的一名戰士把紅旗緊緊裹在身上,表示要保衛它到最後一分鍾。

  敵人的包圍圈越縮越小。到5月26日,公社戰士僅據守著全市20個區中東北的三四個區。就在這樣危急的時刻,凡爾賽軍隊又穿過普軍在巴黎東北的封鎖線,進入市內堵截和屠殺公社戰士。

  公社最後的軍事指揮部設立在市區東麵離城牆不到500米的一條街上。離指揮部很近的一塊高地——拉雪茲神甫墓地,成為阻擋敵人進攻的前衝。

  27日下午4時,5000名敵人向不到200名公社勇士據守著的墓地瘋狂撲來。掩護公墓的一座街壘很快就陷落了。榴彈在墓地上到處爆炸,埋在地下的棺木和陳腐的屍體被翻到了地麵。勇士們的炮彈早已打完,他們以大炮為掩體,用步槍射擊敵人。

  傍晚時分,公墓的大門被炸開,敵人衝進了公墓。戰士們以墳墓前巨大的石碑為掩體,繼續抗擊敵人。敵人逼近時,就在墳墓間同他們展開白刃戰。身負重傷的戰士勇猛地抱住敵人,一起滾進被炸開的墳穴裏。最後的一批戰士,在一堵牆前慘遭殺害。

  深夜,在滂沱大雨中亮起了刺眼的火把。敵人的大批騎兵。押著1200名被俘的公社社員來到墓地。隨著速射霰彈炮吐出的陣陣火焰,這些公社戰士一批批、一排排地倒在犧牲不久的戰友們身旁。第二天,又有147名公社戰士被押到公墓的圍牆旁殺害。所有戰士在臨刑前呼喊的是同一個口號:“公社萬歲!”

  後來,巴黎人民建造了一座紀念碑,上麵刻著這次大屠殺場景的大型浮雕。這就是著名的“公社社員牆”。

  公社的最後一座街壘陷落了。一名公社勇士獨自捍衛著這座街壘達一刻鍾之久,還曾三次把敵人插在離他不遠的一麵軍旗旗杆打斷。公社的最後一顆炮彈也發射出去了。兩名戰士在炮膛裏裝填了雙倍的炸藥。隨著一響震懾敵人心膽的巨大爆炸聲,巴黎公社發出了最後的怒吼!

  從5月21日至28日,巴黎公社的優秀兒女為了保衛自己的勝利成果,同強大的敵人血戰了整整一個星期。這就是舉世聞名的“5月流血周”!在國內外反革命的共同鎮壓下,巴黎公社革命運動失敗了。公社戰士在鬥爭的實踐中以血的代價換得的經驗教訓,為後來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

  巴黎公社是世界曆史上第一次無產階級革命的英勇嚐試。它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學習,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序曲,也是對資本主義的第一次嚴重的打擊。巴黎公社的出現,宣告了資本主義衰落時期的開始。

  鮑狄埃和《國際歌》

  巴黎公社被鎮壓以後,梯也爾的軍隊馬上變成了殘殺公社社員的死刑執行隊。巴黎近50個城門全都緊閉著。敵人到處在搜索、逮捕和殺害公社社員。3萬多名公社社員慘死在梯也爾軍隊的屠刀之下。然而,巴黎公社的優秀兒女並沒有被敵人的屠刀所嚇倒。他們深信,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它將給人類開辟出一條嶄新的道路;無產階級為真理而鬥爭,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55歲的公社委員歐仁·鮑狄埃,就是公社優秀兒女中著名的一位。鮑狄埃生於巴黎一個貧窮的工人家庭,父親是包裝工,母親是洗衣工。他從小就忍受著饑餓和失學的痛苦。13歲那年,他跟父親去包裝廠當童工,後來當過紙店夥計和繪製印花布圖樣的技工。1830年7月,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貴族地主階級專政的波旁王朝。起義開始時,14歲的鮑狄埃一再要求參加街頭戰鬥,因年紀太小被勸阻。於是他寫了一首《自由萬歲》的詩鼓舞人們鬥誌。第二年,他的詩集《年輕的詩神》出版。

  1848年6月,巴黎工人又一次發動武裝起義,反對資產階級政府。鮑狄埃親身參加了街壘戰。1865年初,馬克思、恩格斯領導的國際工人協會在巴黎建立支部。鮑狄埃就把各種繪圖工500多名組織起來,成立工會,加入了國際,並任國際巴黎支部聯合會委員。普法戰爭爆發後,“國防政府”投降賣國,他義憤填膺,寫了《自衛吧,巴黎》等許多愛國詩篇,動員人民抗擊侵略者,號召用起義來建立公社。

  巴黎公社成立後,鮑狄埃擔任社會服務委員會委員,又負責工人協會聯合會和藝術家協會聯合會的領導工作。在“5月流血周”中,他始終同戰士們一起在街壘中戰鬥著。公社被鎮壓後,他帶著發熱槍筒,睜著充血的眼睛,隱蔽在一個朋友家裏。

  5月30日,鮑狄埃的朋友氣呼呼地遞過一張報紙說:“瞧,又在亂吹了,說您已經被處決啦!鮑狄埃接過報紙一看,見上麵顯著地印著一行大字:公社重要罪魁歐仁·鮑狄埃已於昨天執行槍決……”他沒有再看下去,悲憤地說:是啊,他們確是在亂吹,但也並非完全亂吹。我們有多少戰友被他們殘忍地殺害了啊!

  鮑狄埃心頭上壓著難言的憤怒和悲痛。他從自己悲慘的童年,聯想到世界上千千萬萬饑寒交迫的奴隸;從自己的戰鬥曆程,聯想到無數戰友為了追求真理而灑盡了滿腔熱血;從工人階級當家作主的歡樂日子,聯想到全世界無產階級徹底解放的勝利情景……他再也抑製不住自己的革命激情,馬上揮筆疾書: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真理而鬥爭!

  他仿佛看到,公社的優秀戰士一個個地倒在血泊中,但有千萬個戰士站出來把舊世界打得落花流水!公社失敗了,但革命要繼續下去。一定要吸取血的教訓,趁熱打鐵,奪回勞動果實!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

  讓思想衝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

  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鮑狄埃抬頭望去,蒙馬特爾山岡上殘存下來的蒼鬆翠柏,在明媚的陽光的照耀下傲然挺立,顯示出它無限的生命力。“總有一天,那些寄生蟲和毒蛇猛獸會被消滅幹淨,鮮紅的太陽普照大地!”他驟然感到,隻要團結起來,無產階級徹底解放的日子一定會來到。於是提筆繼續寫道: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

  就一定要實現。

  他寫完後,在前麵加上了標題:“國際”。

  一個多月後,鮑狄埃告別巴黎,先後流亡到英國和美國。在國外流亡的九年間,他沒有停止過戰鬥,寫了許多詩篇,號召人們了解和支持公社的事業。直到1880年法國政府被迫頒布了對公社社員的大赦令後,他才重返巴黎。1887年,71歲的鮑狄埃因病逝世。戰友們把他的骨灰埋在拉雪茲社甫墓地。

  1888年的初夏,法國工人作曲家比爾·狄蓋特為《國際》譜寫了莊嚴雄壯、扣人心弦的曲調。6月23日,他在裏爾賣報工人的紀念會上,親自指揮合唱團演唱了這支歌。頓時引起全場反響,很快這支歌在工人群眾中傳開了。從此,《國際歌》迅速地流傳到法國和世界各地,成為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推翻剝削製度,用自己的力量解放自己、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戰鬥號角。

  英雄畫家庫爾貝

  在19世紀的法國,出現了一位名叫庫爾貝的傑出畫家。他一生都倡導寫實主義,並成為這一繪畫運動的先驅。

  1819年,庫爾貝出生在法國東部比桑鬆附近的奧爾良,祖父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雅各賓黨人,因此他自幼就深受民主思想的熏陶。這對他日後的成長影響很大。長大以後,庫爾貝開始到巴黎學畫,專心研究了歐洲現實主義繪畫的優秀傳統。他從大師們的作品中找到了“麵向生活”這一繪畫的真諦。然而,庫爾貝真正走向現實主義創作道路是在1848年,當時席卷歐洲的革命運動對早已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庫爾貝起了巨大的作用。

  1855年,庫爾貝的幾件作品被巴黎世界博覽會所選中。但與此同時,官方理事卻對參展的作品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對此,庫爾貝堅決地予以拒絕。他毅然收回了準備展出的作品,並在博覽會大廈前搭起一個簡易的小木棚,舉行了以“寫實主義”為宗旨的個人作品展覽會,向觀眾們宣布了自己的藝術主張。這一舉動,使官方大為震驚,同時也轟動了整個法國美術界。在小木棚前,庫爾貝還發表了著名的《現實主義宣言》。他宣稱:“現實主義就其本質來說,是民主的藝術。”由此,他便成為反對官學派、提倡寫實主義運動的先驅和領袖。就在這一年他創作了一生中最複雜也最成功的作品《畫室》,亦稱《現實的寓言:七年藝術生活之後的我的畫筆》。該作品實際上是對畫家現實主義創作生活的總的回憶。畫中每個人物都象征一種含意。

  人們評價說:“在所有形式和色彩的大師中,庫爾貝至高無上的地位被得到公認,他的作品為藝術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新天地。”庫爾貝的寫實主義思想,可以說像照相機一樣,一點兒也不摻雜主觀的意圖。他堅持按照事物的原有狀態去嚴肅地描繪其真實形狀。

  據說,有一次一位買主慕其大名,帶著重金親自登門來向庫爾貝訂購一幅天使的畫像。誰知,庫爾貝聽完來人的意圖後,一臉嚴肅地說:“對不起,我還沒有見過天使這東西,所以也畫不出來這種畫兒。”麵對這種綿裏藏針的拒絕,來人隻好聳聳肩,無可奈何地走了。

  庫爾貝早期的代表作是《奧爾良的午餐》。這是一幅反映庫爾貝家鄉農民生活的作品,畫麵反映了在勞動之餘,幾個老農民聚在村中小酒館裏,情緒沉悶地飲酒吸煙的場麵。從畫麵上看,人物表情憂鬱,情緒低沉,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身處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那悲慘暗淡的生活。

  1845年至1850年,庫爾貝根據自己生活的體驗和觀察,創作了著名的《石工》一畫。這是庫爾貝最具代表性的傑作。畫中描繪了一個彎著腰、身體被烈日灼燒、頭戴麥稈草帽的70多歲老人正跪在地上,用黝黑、粗糙的雙手舉起鐵錘敲打著堅硬的石塊。他那用粗布織成的褲子上打著補釘,腳上穿著老式的木鞋,一雙破襪子掛在腳上。老人旁邊的一個滿頭塵土、皮膚被太陽灼成了褐色的少年,正在全力搬運著一筐碎石。少年肮髒破爛的襯衫中露著腰背和胳膊,皮帶僅僅扣著褲子的一端,沾滿泥土的鞋上也有許多裂口。旁邊是一大堆石子,表明他們已經幹了很長時間,而許多散落的石頭預示著一天的工作還遠未結束。地上擺放著的銅鍋和簡單的食具,都說明了他們生活的極端貧困。

  這幅作品表達了畫家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社會不公現象的憤怒抗議,因而在1850年展出時,被官方認為是“暗示著一種社會主義的危險思想”而加以取締。

  庫爾貝的民主思想在他的創作裏越來越鮮明地表現出來。1851年至1855年間,他曾創作了一幅《巴黎之火》,雖然描繪的是一個救火的場麵,但畫麵卻表現了兩個階級的人民在火災麵前截然相反的情感體驗和外在表現。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奮不顧身地協力救火,而那些達官貴人卻躲在一旁袖手旁觀。這幅畫展出後,官方又認為,這是對市民的“煽動”,所以也毫不留情地將其沒收銷毀了。然而,庫爾貝的先進藝術思想與他的革命行動,卻贏得了廣大人民的衷心愛戴,享有很高的聲譽。拿破侖三世執政時曾經企圖收買他,授予他“集團勳章”;但被他緊決拒絕了。

  巴黎公社期間,庫爾貝被選為公社委員,並被任命為公社藝術委員會主席。由於他簽署了拆毀為拿破侖歌功頌德的“旺多姆廣場紀念柱”的決議,因此在巴黎公社失敗後被捕入獄,並被判處6個月的刑罰,還被罰了一大筆錢以重建“紀念柱”。

  1874年,庫爾貝逃亡到瑞士尋求政治避難,後來客死在異鄉。他逝世後,法國人民在畫家的故鄉奧爾良村建立了一座畫家的胸像紀念碑,碑上鐫刻著當地人民對畫家的最高評價——“奧爾良最光榮的兒子”。

  這位英雄畫家在繪畫史上也有著巨大的貢獻。經過庫爾貝的努力,至19世紀的60年代,現實主義題材的革新已成定局。在這個基礎上,以馬奈為代表的印象派開始了新的繪畫技法革命。

  偉大的友誼

  1883年3月14日下午2點多鍾,恩格斯來到了馬克思的住所。當他走近住所前半圓形的花壇時,提心吊膽地望了望馬克思房間裏的窗簾是否掛了下來。

  馬克思的病情非常嚴重。恩格斯天天都來看望他的老戰友。他把倫敦最有名的醫生請來為馬克思會診和治療,可是病情一直不見好轉。

  恩格斯進屋後,見全家的人都在掉淚,心裏忐忑不安。他詢問了一下病況,知道馬克思快到臨終的時刻了。

  女管家走上樓去,馬上又下來。她輕聲對恩格斯說:“馬克思先生現在似睡非睡,您跟我上樓去吧。”恩格斯推開房門,見馬克思安靜地躺在書桌前的安樂椅上。原來,這位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已經長眠了。在他的書桌上,還放著《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的一些手稿。

  3月17日,馬克思被安葬在倫敦郊區海格特公墓裏。恩格斯在墓前向他亡故的老戰友行了最後一次敬禮,並且發表了簡短的演說。他說:“這個人的逝世,對歐洲戰鬥著的無產階級來說,對曆史科學來說,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使人感覺到。”恩格斯在結束演說時高呼道:“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馬克思的不幸逝世,使恩格斯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他的朋友們看到他的健康受到嚴重的影響,都勸他出門旅行,放開一些心思。

  可是恩格斯決定什麽地方都不去。他要留在倫敦整理出版馬克思《資本論》的最後幾卷,並且認為,這是對老朋友最好的紀念,也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馬克思的《資本論》第1卷,是在1867年出版的。尚未問世的手稿有好幾千頁。第2卷中有四五組修改稿,其中隻有第一組已經完成,其餘的才開了個頭。手稿的字跡非常潦草,很難辨認。有的詞是縮寫的,有的句子隻用幾個字母來表示,而且使用了英文、德文和法文。要整理這部遺稿,顯然要花費很大的精力。但是,恩格斯根本不考慮這些。他放下自己正在寫作的《自然辯證法》,全力投入了這項工作。

  恩格斯的第一步工作,是辯認馬克思手稿的字跡,並且把它抄寫下來。這是一項又費心思又花時間的工作,別人也插上不手。正像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的那樣:因為現在活著的人中,隻有我才能辯認這種筆跡以及個別字和整個句子的縮寫。

  那時,恩格斯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他夜以繼日地工作,終於病倒了。醫生診斷後,嚴格禁止他晚上工作。後來,連白天也不準他工作。事實上,他也已經不能坐著寫字了。

  於是,恩格斯抽換了個工作方法:他請了一名記錄員,每天從上午10點到下午5點,由他躺在沙發上看著手稿口述,記錄員在他身旁筆錄;晚上,就自己審讀當天的筆錄。

  手稿抄寫出來後,他接著進行補充、整理,然後分章分節,作文字上的加工潤色。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資本論》第2卷手稿的整理工作終於完成了。1885年7月,這部著作正式出版。

  在整理第3卷的時候,恩格斯遇到了更多的困難。原來,馬克思在寫作這一卷時,已經患有多種疾病,因此,有些章節隻寫了個大意或留下了一些材料,有些章節甚至隻寫了個大標題。這樣,就得重新安排和補充材料,並且根據馬克思的思路,把空白的章節一一寫完。恩格斯本來打算在第2卷問世後的下一年出版這一卷,結果,由於工作難度高,加上同時要擔負其他許多工作,一直到1894年,《資本論》第3卷才正式出版。

  為了整理出版馬克思的寶貴遺著,恩格斯前後花了12年時間。這是他晚年給予國際工人運動最巨大的理論援助。恩格斯自己,也在這項工作中獲得了最大快慰。有一次,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要整理像馬克思這樣對每個字都仔細推敲的人所留下的手稿,是需要花費不少勞動的。然而,這是我喜愛的勞動,因為我重新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的確,恩格斯對《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的整理出版,付出了艱巨的勞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因此,它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著作,也是這兩位導師偉大的革命友誼的象征。

  《資本論》第3卷出版的那年,恩格斯已經74歲了。他在理論研究方麵,還計劃做很多工作。其中的一項,就是整理出版《資本論》第4卷(即《剩餘價值理論》)。可是第二年春天,他患了致命的食道癌,再也無力完成這項工作了。同年8月5日,這位馬克思的親密戰友終於與世長辭。

  遵照恩格斯的遺囑,他的幾位好友在8月27日乘了一隻小船,在英國東部伊斯特勃恩海濱離一塊絕壁2英裏的地方,將恩格斯的骨灰盒送入大海,並在那裏插立了一個標竿,留作永久的紀念。

  寸土不讓的貝漢津王

  “我決不讓外國人蹂躪祖先遺留給我的土地。”這是非洲西部貝寧共和國阿波美市一座英雄塑像基座上鐫刻著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就是所塑英雄貝漢津王生前常說的一句話。貝漢津王是達荷美(今貝寧)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一生致力於維護祖國獨立和自由的事業,並且領導達荷美人進行了抗擊法國殖民者的英勇鬥爭。

  貝漢津是達荷美阿紮胡托王朝國王格萊萊的兒子,未繼承王位時稱孔多太子。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並且到法國留學過。回國後,就輔助父親處理國事。

  達荷美是個美麗富饒的國家。早在15世紀,葡萄牙殖民者就侵入南部沿岸販運奴隸。接著,荷蘭、英國、法國的奴隸販子、傳教士和商人,也紛紛來到達荷美沿海,進行販賣奴隸等罪惡活動。在列強爭奪販賣奴隸特權的過程中,大批法國商販和傳教士定居在南部沿海的維達、波多諾伏等地,並且逐漸取得了優勢。從1857年起,法國先後建立了對大波波和波多諾伏的“保護”。

  法國的擴張,使英國非常眼紅,不斷地策劃進攻達荷美。為了阻止英國人的擴張,老國王格萊萊於1868年把達荷美的出海口科托努劃給法國人居住。1878年,兩國又簽訂條約,正式確定法國人在科托努定居的權利。

  盡管如此,格萊萊也沒有放棄這塊領土的主權。他命令凡居住在那裏的法國商人,必須每年交納租金,承認他所委派的代表享有全權;科托努的稅收和關稅,也仍然歸達荷美所有。

  法國殖民者得寸進尺,於1888年無理提出,在科托努設立關卡,並且派兵駐守。次年11月間,又派代表巴約爾前來阿波美商討這件事。當時格萊萊重病纏身,按照達荷美的慣例,由孔多太子代替父親接見巴約爾。

  孔多太子輔助父親處理政事已久,精明幹練,對法國殖民者的貪得無厭早有認識。在接見巴約爾時,他嚴正聲明:達荷美的傳統,是不允許一個國王把自己統治的哪怕是一寸土地讓給別人。因此,不允許法國對達荷美沿海任何一地進行任何一種方式的統治。他還讓巴約爾把一封信轉交給法國政府。信中強調,即使是1878年簽訂的允許法國商人在科托努居住的條約,也要予以廢除;今後,禁止法國炮艦在達荷美水域內航行。

  一個多月後,老國王格萊萊去世,45歲的孔多太子繼承王位,稱“貝漢津王”。貝漢津的意思是“大地希冀的蛋,隻有宇宙才能負載”。在登基典禮上,貝漢津王選擇了海洋之王鯊魚作為他的徽誌,表明他擁有達荷美國土及其海域的一切權力。

  貝漢津王知道法國不會善罷甘休,登基後立刻積極備戰。他利用法國和英國、德國之間的矛盾,購買了一些英、德製造的步槍,加上彎刀等武器,組建了一支15000人的軍隊,其中包括11000名常備軍和4000名由年輕的黑人姑娘組成的騎兵侍衛隊。

  達荷美王國有建立女子衛隊的傳統。歐洲殖民者把這些女兵稱為“達荷美女將”。她們戎裝整齊,配備有最好的武器;和平時期是國王和後妃的警衛,出征時充當突擊隊,打起仗來異常勇猛。

  貝漢津王繼位不到兩個月。法國侵略軍就從海上炮擊科托努城,殘殺城內無辜居民。燒毀沿岸許多村寨。奮起抵抗的達荷美人被殘暴的法軍投進湖裏,就連孕婦和孩子也不能幸免。

  法軍的暴行,使達荷美群情激憤。貝漢津王更怒不可遏,立即指揮軍隊去收複科托努。3月初,他率領包括女兵在內的5000名戰士,向已經占領科托努的法軍發起猛攻。法國殖民當局急忙派出一支阻擊隊增援科托努,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