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八章 元朝

  元朝(1206~1368)是中國曆史上蒙古族統治者建立的封建王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1206年建國於蒙古高原,號大蒙古國。此後通過不斷的戰爭征服,控製了亞歐兩洲廣大地區。1260年忽必烈即位,遵用漢法,改革舊製,於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元軍消滅南宋,統一全國。

  元代官製、兵製、法律和賦稅製度基本沿襲中國以往王朝,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實行行省製,除直轄於中央政府的地區外,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是中國以省為一級政區的開始。元代是中國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時間,由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交通運輸的通暢,統一貨幣的流通,元代商業很活躍。

  元代對外交往和外貿空前發達,與日本、朝鮮、東南亞、印度半島、西北非乃至歐洲,均有經濟、文化聯係。中國的火藥、印刷術從元代傳到西方,對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元朝的統一促進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元代文學藝術成就輝煌,出現了完整的戲劇形式——元曲。《水滸》、《三國演義》等著名長篇小說也在元代奠定基礎。元代科學技術比較發達,天文學、地理學都有突出的成就。

  元朝自成吉思汗建國至元朝滅亡共傳14帝,曆時163年。元代統治者為加強統治,製造民族歧視、挑動民族矛盾,對各族人民進行了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在社會矛盾加深和連續自然災害下,公元1351年終於爆發了全國農民起義,經過18年的激烈戰爭,公元1368年明軍攻入元大都,元朝滅亡。

  蒙古軍三次西征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時候,中亞一帶是由花剌子模沙摩訶未統治著(“沙”就是國王的意思)。蒙古建立後,他派使者去拜見成吉思汗,以探聽虛實。成吉思汗承認摩訶未為西方的統治者,並說自己為東方的統治者。並說自己為東方的統治者,並約定準許兩方做生意。

  公元1128年發生了訛訂刺事件。成吉思汗派了400多名商人,用駱駝滿載金銀、皮毛等到西方去經商。當他們走到花剌子模的訛打刺城時,被守將亦納勒赤黑指責為間諜,全部殺了。成吉思汗知道後,非常氣憤,立即派使臣巴合味前去交涉,要求懲辦凶手,可是摩訶未不但沒有懲製凶手,而且還殺了巴合味。成吉思汗聽到這個噩耗,又驚又怒,他一口氣跑上附近一座山頂,跪在地上,一直祈禱了三天三夜,發誓要為死者報仇。

  公元1219年秋天,成吉思汗親自率領20萬大軍進攻花剌子模,在打仗前,成吉思汗派了3名使者去見摩訶未,要他要麽交出訛打刺守將,要麽準備迎戰。摩訶未仗著有40萬軍隊,又有精良武器和大量的財富。根本不把蒙古放在眼裏,就下令殺死了正使,把兩名副使胡子剃了放了回去。成吉思汗大怒,就下令發動了戰爭。他一麵派大兒子術赤攻打風賜爾河下遊各鎮,一麵命二兒子察哈台、三兒子窩闊台攻打訛打刺城,自己和小兒子拖雷率主力進攻中亞文化名城不花剌。察哈台、窩闊台很快攻下訛打刺城,為報複殺商人之仇,把全城人都殺了。不花剌城也很快被成吉思汗攻下了,他首先闖進花剌子模人的聖地大禮拜寺,命令他的士兵用裝古蘭經的書櫃做馬槽,在庭院裏喂馬,又強令那些德高望重的回教長者、學者、醫生們,統統來給蒙古軍喂馬,做雜活。他還把城堡裏繼續抵抗的士兵和穆斯林(回教教徒)全部屠殺。

  接著成吉思汗又進攻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馬耳幹,摩訶未以10萬大軍守城,並加固城牆,使它易守難攻。成吉思汗發現城池不易攻取,就派軍占領周圍城鎮,對撒馬耳幹形成一個大的包圍圈。然後,他想了一個妙計,把以前的俘虜都集中起來,每十人一隊,花剌子模的士兵從城上一看,到處都是蒙古兵,果然不敢出戰,這時候,有一些勇敢的居民,主動出城作戰,結果被全部殺死,城裏人人不得安寧、士氣更加低落。

  不久,3萬康裏兵帶著家屬、武器投降了成吉思汗,隨後,整個城的居民也全部投降了。成吉思汗下令將城裏的金銀財寶搶劫一空,殺死了3萬康裏兵和大部分撒馬耳幹居民,然後把剩下的工匠等賞賜給他的兒子、妻子和將領們,供他們奴役。

  撒馬耳幹失落後,摩訶未逃到裏海的一個小島上病亡,傳位於勇敢的長子劄蘭丁。劄蘭丁重整旗鼓,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終究不是成吉思汗的對手,又被打敗,走投無路。後來,他騎馬從高崖上躍進波濤洶湧的申河,才逃脫了。

  在成吉思汗打敗劄蘭丁的同時,蒙古大將哲別和速不台攻占了阿哲兒拜占(現在的阿塞拜疆)、穀兒隻(現在的格魯吉亞)、設裏汪(裏海的西北,高加索山附近)等地,又越過太和嶺(現在的高加索山),征伐阿速、欽察等部。1223年,蒙古軍隊大敗欽察和斡羅斯聯軍,進入斡羅斯南部,一直打到第聶伯河。

  公元1223年春天,成吉思汗決定班師,將術赤留在中亞。1225年,哲別和速不台的軍隊與成吉思汗的軍隊會合,一起回到蒙古,第一次西征結束了。

  蒙古軍第一次西征班師後,留下術赤治理中亞。中亞麵積很廣,人口也很多,但是留下的蒙古人卻很少。於是,蒙古人就利用原來的統治者和一些僧侶貴族來統治中亞人民。中亞人民受到雙重壓迫,生活十分困苦。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中亞人民不斷起義,其中最出名的是一個叫馬合木的匠人領導的,他們經常打敗前來鎮壓的蒙古軍隊和伊斯蘭教貴族軍隊,於是不得不請求窩闊台汗發動第二次西征。

  公元1235年,蒙古軍隊發動了第二次西征,也叫“長子西征”,因為他們是成吉思汗四個兒子的長子聯合西征。他們是術赤的次子拔都(因繼承了父親的封地,算作長子);察哈台的長子拜答兒;窩闊台的長子貴由;拖雷的長子蒙哥。拔都是名義上的統帥,實際上是由老將速不台指揮。蒙古大軍一到,很快平定了馬合木起義。

  在鎮壓了原來花剌子模一帶的起義後,蒙古軍又向西進軍,侵入欽察草原,欽察國王忽灘率眾逃到了馬劄兒(現在的匈牙利),隨後,蒙古軍又進入北斡羅斯,很快攻占了莫斯科和弗拉基米爾,殺死了弗拉基米爾大公攸利第二,然後一直向北,直到斡羅斯最北邊。隨後又向南去攻打斡羅斯,這時,窩闊台召回了貴由、蒙哥、拜答兒,留下拔都和速不台繼續西征。

  南下的蒙古軍隊很快又攻占了南斡羅思最大的公國基輔,征服了整個斡羅思。然後,蒙古軍隊又借口追尋忽灘,又先後侵入孛烈兒(現在的波蘭)和馬劄兒等地,震動了整個歐洲。

  公元1241年,窩闊台死了,第二次西征就結束了。公元1243年,拔都在他占領的地方建立了欽察汗國,也叫金帳汗國。

  蒙哥繼承汗位後,為擴大國土,又發動了戰爭,一路由忽必烈率領進攻南宋,一路由旭烈兀率領向中亞、西亞進軍,公元1252年,又發動了第三次西征。

  旭烈兀這次西征,還帶去了新發明的一種火炮和1000個工匠,因此戰鬥力又大大加強了。這次西征的第一個目標是木剌夷(現在的伊朗西部),旭烈兀派大將怯的不花去進攻,怯的不花損兵折將還是沒攻下來,於是旭烈兀決定親自去攻打。他一方麵派人到木剌夷去誘降,買通大臣製造混亂,另一方麵又帶著大軍去攻打。公元1256年,旭烈兀帶領大軍攻占了木剌夷。

  消滅了木剌夷後,蒙古軍隊又進攻報達國(現在的伊拉克一帶)。報達國王司塔辛,是一個昏君,根本就不管朝中的事。當蒙古軍隊打來的時候,他還正在看穿著黑紗的女郎跳舞呢,宰相哀倍克來報告時,他理也不理,讓哀倍克和另一個大臣謨牙代丁去處理,哀倍克被貶到前方軍隊作戰,打了幾次勝仗。謨牙代丁本來是負責運輸糧食的,可是他投降了旭烈兀,報達的國王和許多大臣被殺了,賣國的謨牙代丁也被砍頭了。

  蒙古軍又繼續向西南進攻,侵入現在的敘利亞和埃及一帶,結果被埃及軍隊打得大敗,被迫結束了第三次西征。旭烈兀在他占領的地方建立了伊利汗國。

  成吉思汗和他的孫子們在40多年裏,發動了三次西征,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蒙古國”,雖說西征打通了歐亞之間的交通,使中外經濟文化得到交流,但卻給中亞和西亞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一代天驕壯誌未酬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出兵攻打金國,幾年之中,蒙古軍隊先後攻占了河北、山西、遼西、遼東的大多數州、縣,掠走了許多人口、牲畜和財物。1215年2月,蒙古軍隊攻占了金朝首都中都(現在的北京市)。1217年,為了攻打西遼和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國王,專門攻打金朝。

  成吉思汗在西征結束以後,又要攻打金朝。但是打金朝就得首先攻打西夏,因為成吉思汗西征時要求西夏派兵,可是西夏不但不派兵,而且還與金結成聯盟,與蒙古作對。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親自帶領大軍進攻西夏,成吉思汗派使者去見西夏國王李德旺,要他投降。李德旺嚇得直哆嗦,連話都不敢說。西夏大將阿沙敢缽非常生氣,說:“要打仗,我在賀蘭山下等著;要金銀財寶嘛,請他來問問我的寶刀答應不答應!”成吉思汗派兵前進,阿沙敢缽果然在賀蘭山下等著蒙古兵的到來呢。兩軍大戰一場,結果蒙古兵取得了勝利,並乘勝追擊,一直到靈州。在靈州,又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鬥,當時守衛靈州的是老將嵬名令公率領的10萬軍隊,他們知道,這次戰鬥非常關鍵,打贏了,西夏就能保存下去,打輸了,西夏就會滅亡了,因此,將士士氣特別高漲,要與敵人拚個你死我活。但蒙古軍連年打仗,一個個也是勇猛無比。於是雙方軍隊在結冰的黃河上擺開戰場,進行了激烈的戰鬥。西夏軍隊英勇抵抗,殺死了許多蒙古士兵,但他們還是打不過蒙古騎兵,大部分被蒙古兵殺死。從此,西夏國再也沒有什麽力量。

  公元1227年正月,蒙古軍隊包圍了西夏都城中興府(現在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銀川市)。6月,成吉思汗到六盤山去避暑。正在這時候,中興府發生了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糧食也沒有了,西夏國真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西夏新國王李睍不得不向成吉思汗投降,但是要求推遲一個月時間,他說:“為了準備貢品和安置災民,請給我一個月時間,到時候,我親自來拜見你。”

  就在西夏投降後,成吉思汗病倒在六盤山,一來是因為當時天氣炎熱,二來是因為成吉思汗年紀大了,體力不如從前,經不起連年作戰的勞累,成吉思汗眼看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怕自己活不了幾天,就開始考慮兩件大事:一是把帝位傳給誰;二是教他們如何治理國家,完成自己的事業。於是他把窩闊台、拖雷和其他兒子叫到身邊,對他們說:“我眼看就要死了。你們當中要有一個人來繼承我的汗位,保護我們的國家,完成我的事業,你們一定要互相謙讓,如果你們人人想當大汗,我就不知道該怎麽辦好。”

  窩闊台他們聽說,就跪在地上說:“我們願聽父王的話,父王吩咐我們怎麽做,我們就怎麽做。”

  成吉思汗又說:“我將立窩闊台為汗,因為他雄才大略,足智多謀,你們其他人誰也比不上他,隻有他才能夠統帥全國軍隊,保衛我們的國土,隻有他才能使你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享受榮華富貴。如果你們同意,就要當麵在我麵前立下文書;承認窩闊台為汗,聽他的命令,不許改變在我麵前答應的事,也不許違反我的法令。”

  成吉思汗的兒子立刻立下了由窩闊台繼承大汗位的文書。

  處理完了汗位繼承問題後,成吉思汗又考慮如何治理國家的事,因為最大的敵人金朝還沒有滅亡。他對他的兒子們和大將們說:“金朝的精兵都在潼關,潼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你們不要從這個地方去進攻。宋朝和金是世世代代的仇人,你們要聯合宋朝,借道從宋朝出發,直搗開封,那樣一定能取得勝利的。”後來,窩闊台按照這個方略,終於在公元1234年消滅了金朝。

  另外,成吉思汗還耽心西夏知道自己死了,會不投降,就命令他的將領們不要讓西夏人知道,等西夏王李睍來朝拜時,殺掉他,並殺掉中興府裏所有的人。後來這些都按成吉思汗的計劃實行了。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盤山,終年66歲。成吉思汗的兒子們和大將們護送他的靈柩到達克魯倫河源的大斡耳朵(就是大帳的意思,大汗居住的地方)。為了保密,他們沿路見人就殺,殺了許多無辜的百姓,後來,在蒙古各地的成吉思汗的兒子們、弟兄們等,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喪禮,把他埋在肯特山的起輦穀。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偉大的民族英雄,他使蒙古人民擺脫了金朝的奴役,並統一了蒙古,他還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為統一全中國打下了基礎。

  拖雷暴死疑案

  成吉思汗死後由窩闊後接替汗位,他趁李睍出城時殺入中興府,西夏人民慘遭惡運。西夏國滅亡了。

  蒙古聯宋攻金,節節勝利,打得金軍敗勢如山倒。窩闊台比較明智,他派名將速不台率部兩萬向東追擊逃跑的金兵,自己帶領主力撤回和林。窩闊台雖然當上大汗,但遲遲不願召開貴族大會,他對察合台和拖雷很不放心,怕他倆搞分裂。拖來拖去實在不能再拖了,窩闊台隻得在公元1229年召開大會,出乎他意料的是實力強大的察合台和拖雷並沒有反對自己,隻是態度暖昧些,他總算正式繼承汗位,順利掌握了大權。

  拖雷雖然是成吉思汗最疼愛的皇子,擁有兵權,實力強大,但他忠於父命,壓住了非份之想。另外頭頂還有位二哥察合台呢,所以拖雷誰也不得罪,樂得清閑。

  窩闊台繼汗位後頭道命令是讓二哥察合台去治理其他封地,他則帶著拖雷揮師攻金南下。

  名將速不台的確厲害,他已經攻破了數座城池,直打到金的重鎮鳳翔,鳳翔守軍十分吃力。窩闊台率大隊人馬來此參戰,守軍支持不住了,鳳翔失陷。長安相繼失陷,金軍退守潼關和黃河一線。潼關地勢險惡,很難攻打,拖雷向宋軍借路,打算翻過秦嶺順漢水而下,繞潼關而行,直取金國汴梁。誰知宋軍不肯借路,雙方交戰,宋軍慘敗。拖雷閃電般打到汴梁城下,窩闊台率眾隨後趕到,速不台負責攻打汴梁孤城一座。金帝完顏守緒留城鎮守。窩闊台沒把他放在心上,對拖雷說:“四弟,要不了多久速不台就會攻破汴梁,活捉完顏守緒,咱們北歸吧。”

  拖雷點頭同意。他倆沒有想到的是,戰無不勝的速不台竟啃不動汴梁這塊骨頭,他整整攻打了三個月,就是打不下來。窩闊台聽說此事很驚訝,領著拖雷又往回返。完顏守緒得知蒙軍增援,隻得逃離了汴梁,讓大將崔立留守。

  “開始我以為完顏守緒這小子是個廢物呢,誰知他真有兩下子,是我小瞧他了。”

  “速不台將軍可能第一次碰到如此難對付的對手,三個月,恐怕他頭發都該白了吧。”

  “汴梁,哼,我看它還能存在幾天。”

  窩闊台和拖雷邊騎馬邊談話,誰曾想就在這日夜裏,窩闊台忽然得了重病。蒙古大軍隻好就地紮營,等候消息。拖雷作安頓休整的部署。幾位軍醫出出入入,給窩闊台治病護理。拖雷則每日巡崗視察後就來看望他。窩闊台臉色淡黃,神情有點憔悴,但兩隻眼睛卻很亮,除說話有氣無力外似乎看不出得了什麽病。半月後病情仍不見強,窩闊台斥走軍醫,他認為自己是中了魔,找來一位巫師驅魔降邪。拖雷看見那個披頭散發的古怪巫師,心中十分不舒服,但他又不好說什麽。

  從此那巫師拿著桃木劍,在窩闊台帳前瘋瘋顛顛地跑來跑去,喊些誰也聽不懂的話。

  折騰了五六天好像也沒見窩闊台好起來。一夜,拖雷巡崗後往回走,兩個士兵找到他道:“將軍,大汗叫您馬上去見他,說有急事相商,不可耽誤。”拖雷以為軍情有變,小跑著來到大汗的寢帳前,那位巫師卻像具僵屍似的立在帳口邊,他手裏還托個酒瓶,嘴角全是白沫,念念有詞,拖雷顧不得去看他,跑進帳內。

  帳內一點聲息也沒有。明月高懸,萬籟皆幽,偶而能聞戰馬的響鼻和哨兵的腳步聲,不知過去了多長時間,忽聽窩闊台低沉沙啞地道:“請大師進來。”

  帳外的巫師立即挑開厚厚的帳簾鑽了進去。片刻之後拖雷臉色竟然慘綠的走出帳篷,他呼吸粗重,雙眼發直,走路搖搖晃晃的。拖雷手下有個叫烏達的親信,恰巧迎麵而來,看見拖雷這幅模樣不由大驚失色,忙上去扶住他,失聲道:“將軍你,你怎麽了?”

  拖雷軟軟的靠在他身上,道:“扶……扶我回帳。”此刻他的神智還很清醒。

  拖雷回到帳篷後,便沉沉睡去,無論烏達怎樣呼喚他也不醒。三日來拖雷水米不進,如同死人一般毫無反應,直到第四日清晨拖雷忽然醒來,手抓胸襟痛苦地大叫幾聲,口噴鮮血,傾刻而亡。

  拖雷之死一案迷霧重重,疑點甚多,那個巫師神秘地失蹤了,窩闊台隨後也恢複了健康,難道是他三人設騙陷害實力強大的拖雷?還是拖雷答應了窩闊台什麽事?或是那巫師耍弄了他們?千古疑案,不得而知。

  邱真人萬裏拜謁成吉思汗

  金、元兩代的統治者都是先從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發展起來,最後入主中原的。他們原有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水平都落後於漢族,因此,統治手段較為落後,為了鞏固和加強對中原的統治和管理,他們不得不學習漢族的統治方法,接受漢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因此,金、元兩朝都扶持宗教以便控製民眾,而處於戰亂之中的人們也需要宗教信仰幫助自己得以解脫。金、元之際的道教就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得到了發展。因為宋代推崇道教,宋徽宗甚至自號“道君皇帝”,並因此導致了諸多弊端,朝野和民眾對道教產生了不信任感;故南方天師道(正一教)在南宋及金、元時期發展趨於停滯。而在金元控製的北方,因為上述等諸多原因而發展形成了三個道教新派別:全真教、大道教、太一教,其中以全真教最為興盛。

  全真教的創始人為金代著名的道士王重陽(公元1112-1170年),他在山東傳有七大弟子:邱處機、馬鈺、譚處端、劉處玄、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尤以邱處機影響最大。

  邱處機(公元1148-1227年),元代著名道士,號長春真人。他二十歲時拜王重陽為師,苦修多年,聲名滿天下,南宋、金、蒙古三國皇帝都爭相結交他。

  蒙古伐金後,北方地區戰亂頻繁,幸存的人們更多地依附全真教尋求寄托;邱處機掌教時“全真教徒滿天下”,成為各種勢力都想拉攏和利用的對象。“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西征中,專門派人到山東邀請邱處機。

  在成吉思汗的不斷詔請下,已七十三歲的邱處機於公元1221年二月從宣德州(今河北宣化)出發,先奔東北,至呼倫湖;然後向西橫穿蒙古高原,翻越阿爾泰山,再沿天山北路西行渡過阿姆河,於1222年四月到達大雪山成吉思汗行營。行程曆時一年零兩個月;如從萊州動身算起,則途中曆時四年。

  成吉思汗視邱處機為神仙,讓他住在自己帳篷旁邊的帳篷中,並特許他見麵不用跪拜。邱處機以七十多的高齡,遠行萬裏來見成吉思汗,主要的目的之一是想勸導蒙古軍隊不要亂殺人,“拯億兆於滄海橫流之下”。他講道三次,並多次勸說成吉思汗:統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治國之方,以敬天愛民為本;長生之道,以清心寡欲為要。成吉思汗雖然覺得他說得有些道理,但自認為難以做到。

  公元1223年二月,邱處機啟程東返,於第二年二月到達燕京(今北京)。成吉思汗雖然沒有聽從邱處機的勸告,但允準全真教人可以免除賦稅,並任命邱處機總管天下道教,企圖利用他在廣大教徒中的威望來發展和加強自己對中原地區的統治。

  全真教的祖師王重陽規定:本門弟子不得做官,永遠安居於民間。邱處機根據當時的天下大勢,改變了這一教條,主動與統治者合作,改革全真道教,得到了朝野的普遍支持,使全真派一時發展達到興盛空前的境地。

  邱處機還是個了不起的詩人,他西遊其間寫了不少詩篇,詩作反映了成吉思汗征西域的“後果”。

  木華黎經略中原

  在大蒙古國的開國功臣中,木華黎與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溫一起號稱“四傑”。他是大蒙古國的傑出統帥和謀臣。是能給成吉思汗以重大影響的少數幾個人物之一。在大蒙古國發展到元王朝的曆史進程中,木華黎經略中原是重要的一步。

  1217年8月,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都行省承製行事,賜誓券、黃金印。這裏黃金印上麵刻的“太行以北,騰朕自經營,太行以南,卿其勉之。”又把九遊白旗交付給他,並對諸將說:“木華黎樹起這麵旗幟,發號施令,如同我親臨一般。”

  當成吉思汗西征時,木華黎就全力經略中原。成吉思汗西征帶走了蒙古軍的主力,木華黎分得的蒙古軍僅1.3萬騎,此外有契丹人、女真人和漢人組成的軍隊約7.7萬人。由於戰事的需要,木華黎從蒙古軍中抽出一部分人,加上汪古等部的軍隊,另行編組了探馬赤軍,充當前鋒,當木華黎受命為國王時,他麾下的軍隊共約10萬餘人,控製著燕京、西京(今大同)及其以北地方。

  木華黎受命以後,當即在燕京、西京設置行省,向這兩個地方以南的河北、山東、山西各地發動進攻。到1221年夏,他的軍隊已經攻下黃河以北的絕大部分地方。這年秋冬之際,他開始部署進兵秦隴。1222年10月,進占河中(治所河東,今屬山西永濟),建河東南北路陝右關西行台。接著,渡河攻下蒲城,一軍進擊長安,又一軍進擊鳳翔,但未能成功。1223年3月,木華黎渡河東返至聞喜縣(今屬山西),病重而亡。臨死前,他對弟帶孫說:“我協助國家建樹大業,東征西討達40年,沒有什麽遺恨,隻是恨汴京還沒有攻下!”他死後,他的兒子李魯襲為國王,繼承他的未竟事業。

  木華黎雖然沒有攻克汴京,滅亡金國,但是他已為蒙古統治中原打下了基礎。他在1217年以後的軍事行動中改變屠殺搶掠和占而複撤的做法,力圖長期占領和統治中原地區。為此,他注意召民耕種,恢複農業生產,並大力收附漢族地主武裝勢力。

  蒙古開始伐金以後,鐵騎所到之處,殺掠十分嚴重,撤軍時,金帛、子女、牛羊馬畜,統統席卷一空,“屋廬焚毀,城郭丘墟”。敗逃的金兵也大肆搶掠,殘害百姓。兵荒馬亂之際,盜賊蜂起,又不斷騷擾地方。這樣,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處於“蕩然無統”的局麵之下。現在,木華黎再次揮師南下,雖然難免還有殺掠,但變化也是明顯的。如1218年9月蒙古軍攻下太原,“不嗜戕殺,恣民耕稼”,鎮守在這裏的將領,修葺城市,讓市肆照常進行。1220年,漢族大將史天倪進言:“如今中原一帶地方大致攻下了,但我們的軍隊經過一個地方還要搶掠,這不符合‘王者吊民伐罪’的意思。國王要為天下除暴,不能繼續這樣做了。”木華黎聽從了這個意見,下令禁止擄掠,凡擄獲的老人幼童,都遣返鄉裏,“敢有剽虜者,以軍法從事。”從此,他的麾下建立了禁止剽掠的新紀律,“軍中肅然,吏民大悅”。

  蒙古攻金以後,特別是1214年金遷都南京(汴京,今開封)以後,黃河以北地區,金不能有效地控製,蒙古也未牢固占據。在混亂之際,留守的金朝官將或地方豪強紛紛成為各占一方的武裝割據勢力。木華黎原來在長城以北就收附了一批契丹、女真、漢人的地方武裝首領,其中史天倪、石天應等成了自己得力的部將。木華黎再次揮師南下時,就更加注意各地漢族的武裝勢力。他手中的10萬軍隊隻能駐在戰略要地和用於大的戰役行動,不能分散到廣袤幾千裏的戰線上去,他缺乏為了建立長久的統治而必需的大量的治理人才。於是采取了“招集豪傑,勘定未下城邑”的做法。凡是歸降的漢族地主武裝首領,一概讓他們依舊管轄原有的地盤。如是金方官將,或者維持原職,或者授以更高職位,如是平民,按勢力大小授以新職。在蒙強金弱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漢人地主武裝首領歸向木華黎。其中,如燕南張柔、山東嚴實等人的歸附都對大局有重大影響。

  在木華黎的進攻下,金的州縣機構普遍瓦解。1218年平陽(治所臨汾,今屬山西)失守後,金在黃河以北不能再置統一的軍政機構。金廷也采取向地方官將和豪強授以高銜,支持他們“統眾守士”、“各保一方”和恢複失地的政策。1220年2月,金帝進一步封九個地方首領為公,“九公”都兼宣撫使,並明確詔示:除已劃定所管州縣外,如能收複鄰近州縣,也令管屬。但是這些受金冊封的“公”實力有限,互相又不統攝,所以在同蒙古方麵周旋一陣以後,不是向蒙古投降,就是被蒙古執殺,或者逃奔河南,或者退守一隅,最後還是不免被消滅的命運。“九公”之中,武仙最為強盛。武仙所據的真定一帶是蒙金雙方反複爭奪的地方。1220年8月武仙以真定降於蒙古,但1225年又投向金國,在蒙古軍隊討伐下,隻好逃奔汴京。

  木華黎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漢族地主比較願意接受的政策,使一大批漢族地主武裝勢力倒向了自己,並逐漸消滅了投靠金方的地主武裝。在他死後,他的這些做法也為他的後繼者所承襲。這樣,蒙古對中原地區的占領就開始穩定下來了,蒙古貴族與漢族地主對中原地區的聯合統治也開始建立起來了。

  “治天下匠”耶律楚材

  西漢的陸賈說過,可以騎著馬打天下,卻不能騎著馬治天下。蒙古人進入到中原以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他們是靠放牧為生的,而現在來到了以耕種為生的中原;原來他們還處在奴隸社會,現在卻來到了封建社會。他們是怎樣來治理好天下的呢?功勞應該歸“治天下匠”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契丹人,但是他精通漢族文化,3歲的時候,他父親就死了,是他母親把他撫養、教育成人的。他從小就讀了很多書,掌握了天文、地理、曆法、數學、醫學以及三教九流等許多方麵的知識,成為一個博學的人。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攻下中都,聽說耶律楚才很有才能,就下令召見他。成吉思汗見他長得很高大,留著漂亮的長胡子,就叫他“吾圖撒合裏”(蒙古語長胡子的意思),把他留在身邊辦事。

  耶律楚材得到了成吉思汗的信任後,就勸他用儒教來治理國家,但成吉思汗光顧著打仗,沒有聽取他的意見,這時一個善於造弓的能匠常八斤非常嫉妒他,就對成吉思汗說:“現在正在打仗,像耶律楚材這樣的讀書人有什麽用呢?”耶律楚材說:“造弓還要造弓匠呢,治理天下難道不要‘治天下匠’嗎?”成吉思汗覺得很有道理,就更加信任他了。後來他對窩闊台說:“這個長胡子是上天賜給我家的,以後你要把國家大事交給他去治理。”

  成吉思汗死後,窩闊台即位當了大汗。耶律楚材就按中原王朝的統治,定了一個禮儀製度,要求皇族的人和大臣們見了皇帝都要下拜。這樣,皇帝才是個皇帝的樣子,大臣才像個大臣的樣子。

  蒙古進入中原以後,很多人還想用過去的老辦法來統治。有個叫別迭的大臣說:“漢人對我們一點兒用處也沒有,不如把他們統統趕走殺光,讓田地長起綠草,好讓我們去放牧。”耶律楚材卻對窩闊台說:“這樣廣大富饒的地方,怎麽說沒有什麽用呢?大汗您不是要攻打金國嗎?如果您讓我來征收這裏的賦稅,我一定能滿足您的需要。”窩闊台說:“好吧,我讓你試一試。”耶律楚材立刻定下了中原的地稅、商稅和鹽、鐵、酒、土產等稅,並在燕京設立了十路征收課稅使。為了防止和民政分開,設長吏專門管理老百姓,設萬亡府專門管理軍政,設課稅所專門管理征收賦稅,第二年,耶律楚材就征收了白銀50萬兩,絹8萬匹,粟40萬石。他把征收的簿籍交給窩闊台,窩闊台看了非常高興,說:“你的本事真大,整天在我身邊,卻能使國家的財物那麽充足。”並馬上按照耶律楚材的建議,設立了中書省,任命他為中書令(宰相)讓他管理黃河以北的政事。

  耶律楚材還特別注意保存人口。過去蒙古人在打仗時曾規定,凡是對方抵抗的,那麽,攻占城鎮後,就要把敵人全部殺死,不管男女老幼。這叫做屠城,這種屠城政策殺害了許多老百姓,激起人民強烈反抗。公元1233年,大將速不台帶兵攻打金朝首都汴京(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攻了很久也沒有攻下,而且死了許多人。速不台非常生氣,說:“待我攻下汴京後,我要把城裏的人一律殺光!”耶律楚材聽到後,連忙對窩闊台說:“將士打仗,就是要得到土地和人民,如果把老百姓都殺了,得到土地,沒有人耕種,又有什麽用呢?”窩闊台覺得很有道理,就下命令給速不台:“除了金朝皇族以外,其他的人一律不許殺。”這樣,使當時在汴京城避難的147萬老百姓保全了性命。在耶律楚材的建議下,派遣使匠邀請孔子51代子孫孔元措赴蒙,封其為衍聖公,建孔廟,蒙古國始興儒學。

  由於成吉思汗沒有製定一部完整的法律。“劄撒黑”隻是一部習慣法,而且隻適用於草原。來到中原後,情況越來越複雜,犯罪的人也很多,社會秩序也越來越不安定了。耶律楚材就製定了一個臨時法律,叫做《便宜十八事》,專門懲罰那些貪官、流氓、強盜等壞人,使社會秩序逐漸安定下來。

  成吉思汗曾分封他的弟弟和兒子們到各地為王。窩闊台攻下金國後,也想把土地分封給諸王和功臣,耶律楚材反對這樣做,他認為這樣做,把權力交給了各個功臣,就會削弱大汗的權力,不利於中央集權的統治,不如多分一點金帛給他們,不讓他們自己收稅。於是就定下了“五戶絲”製度,讓老百姓每五戶多交納一斤絲,分給有貴封的貴族,而把征稅的權利收歸中央。

  耶律楚材還常常勸說窩闊台接受儒教,按照孔子和孟子的方法來治理國家。於是,窩闊台就讓他選拔儒生擔任各級官員,並讓他請有名的儒士來給皇太子和大臣的子孫們講解儒教的經義。可是有一次,有兩個做官的儒生犯了罪,窩闊台就責備耶律楚材,說儒生也犯了罪,可見孔孟之道也不好。耶律楚材說:“三綱五常是聖人的教導,要治理國家就得遵循它,就像天上有太陽和月亮一樣。不能因為一兩個人有了過錯,就放棄孔孟之道吧?”一席話說得窩闊台口服心服,不禁微笑著點了點頭。

  可是後來,窩闊台想增加收入,不願減輕人民的負擔,就開始不聽耶律楚材的建設了。耶律材力爭而未達目的,但他堅持為民請命。公元1241年,窩闊台去世,皇後乃馬真監國,不再重用耶律楚材了,公元1244年,被罷官的耶律楚材,憂傷而死,享年55歲。耶律楚材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勞,把他安葬在玉泉山麓,專門為他修建了祭祠,並塑石像。到現在還保存在北京頤和園裏呢。

  大理風波

  蒙古消滅金國後它的主要敵人便是南宋,蒙哥汗派四弟忽必烈駐守漠南,伺機與南宋開戰。忽必烈大肆操兵演練,準備在邊境挑釁尋事,南宋也察覺出情況有點不對頭,時刻提防,局勢明顯緊張起來。

  打開地圖,蒙哥汗覺得要想征服南宋,最好的辦法就是北方和南方同時夾擊,然而要想這樣做必須首先征服地理位置優越的大理國。

  大理國始建於唐代宗末年,都城在今雲南大理縣,是個少數民族國家,國土麵積隻有今雲南省和四川西南部大。

  忽必烈率領他的軍隊從甘肅進入西藏,分兵三路閃電般撲向大理。告急文書接二連三傳到大理皇帝段興智手中,嚇得他渾身發抖,不知該怎麽辦好。

  段興智是個不中用的皇帝,他沒有主見,朝中政權沒有掌握在他的手裏,被高祥和高和兄弟倆掌握著,他急忙找這兩人商量對策。高氏兄弟不以為然,說:“皇爺你怕什麽,蒙古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你不必擔心什麽,一切交給我們了。”

  段興智沒有多少信心,隻好按他倆的吩咐去做。

  忽必烈大軍到達金沙江,派了三位使者去大理勸降,結果竟被高氏兄弟殺害,忽必烈沒等到消息,知道出事了。公元1253年農曆十二月忽必烈以下山猛虎之勢帶兵撲到大理都城下。高祥也不含糊,自任軍帥,派弟弟高和迎戰忽必烈,他以為憑借天時地利很快就能打退遠道而來的蒙古人。沒曾想蒙古人勇悍無比,根本抵擋不住,僅僅半天功夫高和被斬,都城被打得搖搖欲墜,大理兵退潮似的敗下來。

  “攻城!”忽必烈一聲令下,蒙古軍如螞蟻一樣湧向城牆,攪起塵土漫天飛揚。高祥見兄弟死了,城池危在旦夕,他抱著腦袋乘著混亂,驚惶失措的逃往姚州。剛到姚州蒙古追兵就到了,高祥嚇得連夜逃離姚州,拚命往東跑。最後在離姚州200裏的一個小樹林被抓住。高祥押回大理的第二天遭酷刑而死。

  皇帝段興智也逃走了,他化裝成普通老百姓,混出城去,直跑到善闡,即今昆明,方才停下來,忽必烈得到消息馬上派兀良合台帶兵去攻打善闡城要他活捉段興智。兀良合台隻用了兩天的功夫就攻破了善闡城,並且全城戒嚴,挨家挨戶搜,四處捉拿段興智。終於在一個山洞裏把段興智給揪了出來。忽必烈令兀良合台押送段興智到蒙古和林,交給蒙哥汗處理,段興智在和林獄中寫下降書順表,上呈蒙哥汗,至此大理國被蒙古征服了。

  蒙哥汗經過認真思考,覺得殺了段興智也沒什麽用,不如放他回去,協助四弟管理大理,仍讓他在大理當皇帝。蒙古大汗的這一做法出乎段興智的意料,他真是感恩戴德啊。

  大理國少數民族居多,有些部族不聽皇帝停止抵抗的命令,英勇地與蒙古軍鬥爭。忽必烈隻好四處征戰,由兀良合台做先鋒,攻城略地,整整用了兩年的時間才算穩定了局勢。

  忽必烈這個人非同一般,足智多謀,是拖雷的兒子中最有心計的,他武功高強,喜好讀書,深知治國之理,進入大理後沒有殺一人,出榜安民,嚴明軍紀,極受百姓擁護,他在大理順利的站住腳。由於忽必烈太出眾了,樹大招風,使蒙哥汗十分不安。他疑心忽必烈有謀反之心,派親王阿蘭答兒一幹人審查忽必烈在關中的文武官員,甚至動用了酷刑。忽必烈得知後,聽從謀臣姚樞的建議急忙從大理趕回和林,把妻兒留下,孤身重返大理,以示誠心。蒙哥汗便不好再說什麽了。

  這年冬天,蒙哥汗正準備親征南宋,度漠而南,到了河西,便寫信召忽必烈前來,說道:“大理平靖,興兵伐宋時機已到,弟速歸。本汗準備揮麾南下,進攻中原,與趙室共寢。”

  忽必烈接到信隻身來到河西,兄弟相見,放聲大哭,相互擁抱。忽必烈想解釋一番,蒙哥河深情地說:“兄弟,別說了,我知道你的心”。自此,冰消雪融,兄弟間複好如初。征服南宋,已成了他們的共識。

  蒙哥汗台州遇飛矢

  平定大理國後,蒙古積極準備攻打南宋,令蒙哥汗苦惱的是首都和林離中原太遠,不利於指揮。忽必烈建議他遷都,並替他在醒州灤水的臥龍山,即今內蒙多倫縣北方一帶,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宮殿。蒙哥汗巡視後極為滿意。這裏不僅氣候宜人,而且山水如畫,不久就正式成為新都。

  有一次,蒙哥汗召開最高軍事會議,商議怎樣伐宋。之後,蒙哥汗製定了三條路線:第一路是由兀良合台將軍率留在大理的蒙古軍自南向北打;第二路由塔察兒將軍帶領5萬騎兵東下直抵江淮;蒙哥汗率第三路軍轉過關中,殺進四川,順江與第二路軍和兀良合台於襄陽城至長沙一線會師,再攻搗南宋京城臨安。

  蒙哥汗指揮第三路軍經六盤山、大散關等地打進了四川,關中的蒙古將領紐林等人在他到來之前基本把障礙掃清了,所以第三路軍入川很順利,很快便打到合州城下。合州守軍王堅治軍嚴謹,布兵有方。一次次地擊退蒙古人的攻擊。紐林隻好向蒙哥汗報告道:“大汗,南宋合州守將叫王堅,此人很不簡單,善於用兵,武功也很過硬,我們的先頭部隊被他打得損失慘重。”“有這樣的事!”蒙哥汗吃了一驚,他知道部將從不謊報軍情,便指揮人馬撲向合州。

  蒙軍如浪,氣勢驚天動地,合州將軍王堅卻毫無懼色,仍仔細觀察著。

  “攻城!”蒙哥汗下令攻打城池。千萬軍兵頓時呐喊著湧向合州。

  王堅見敵人架長梯登上來了,果斷地命令:“潑水!”他話音一落,數十名宋軍提著木桶來到垛口,將冒著熱氣的滾燙開水照攀城的蒙古兵當頭潑下。蒙古兵被燙得怪叫連天,跌下城去,水花激濺,蒙古兵紛紛抱頭鼠竄,一時間相互擁擠,顯得非常混亂。

  “繼續衝鋒!”蒙哥汗見狀大怒,厲聲斥責。紐林急忙帶隊猛衝,後殺上去的蒙古兵都用硬牛皮甲頂在頭部處,以防開水。誰知宋軍不倒開水了,扔下滾木雷石,又砸死許多蒙古兵。第二次衝鋒失敗。蒙哥汗雙眼噴火,令紐林第三次再衝,紐林硬著頭皮再次攻城,結果宋軍開弓放箭,他肩膀中了一箭,狼狽不堪地敗退回來。蒙哥汗見此刻軍無鬥誌,隻好暫且收兵,不料當晚王堅偷營劫寨,一把火燒了許多營帳,蒙哥汗被迫後撤十裏地,雙方形成對峙。

  整個四川都拿下來了,小小的一個合州竟如此難攻,看來大宋國確實有能人。蒙哥汗思索半晌,忽然想到南宋有個投降來的將軍,叫晉國寶,據說此人是王堅的同窗好友,傳來一問果然如此。他道:“你帶使者去合州遊說王堅投降,隻要他肯交出合州,本汗給他的官職決不會是個州郡守將,你即刻起程吧。”當晚晉國寶前往宋營勸降了。蒙哥汗心中無底,也不知王堅能否聽晉國寶的話,整夜沒眠。

  次日清晨那隨去的使者捂著腦袋,連滾帶爬的逃回來了。他對蒙哥汗哭訴道:“大汗,晉國寶已被王堅殺了,人頭掛在城上示眾。王堅將我兩隻耳朵割掉,讓我回營轉告大汗,說他王堅生是大宋人,死為大宋鬼,決不賣國求榮,背信棄義,蒙古大軍要想進入合州,必須以血相換,請大汗責罪臣無能。”

  蒙哥汗聽罷,拍案而起,咆哮道:“以血相換,以血相換!王堅,本汗誓要踏平合州城!”蒙古大軍即日發動強攻。但無論是怎樣拚命攻打,合州宛若泰山,紋絲不動。在王堅的指揮下,合州軍民團結一致,粉碎了蒙古軍的多次進攻,使超過宋軍兵力20倍的無敵蒙師整整六個月未能前進半步,當然,宋軍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蒙古第一路軍進展比較快,南宋長沙失守,而第二路軍在河南大勝關則被宋軍卡住,邊界主帥塔察兒也戰死了。蒙哥汗隻好叫忽必烈去統領二路軍南下,他自己接著攻打台州。

  數次強攻失利後,蒙哥不顧眾將軍勸阻,揮旗親自率兵攻城,結果被打得大敗。王堅在城頭見千軍萬馬之中一群扈從圍著個光膀子的男人指揮兵卒反撲,他心頭一震,難道此人就是蒙古大汗蒙哥!王堅命令開城門出戰,趁蒙古軍敗退之時,打算活擒蒙哥。宋軍一衝殺,情勢更亂,竟不知從哪飛來塊石頭,正巧砸在蒙哥汗腦袋上,他當即摔落馬下。

  蒙哥汗被搶回大營,次日就因傷勢過重而死。消息傳來,合州城內一片歡騰慶賀。

  拋開民族間爭戰的恩怨來看蒙哥汗,應當說他是一位儉樸聰明的蒙古大汗。蒙哥汗精通天文星相占卜術,阿拉伯天文、曆算,並且嫻熟於蒙、漢、阿拉伯語。在他的主持下,1258年在帖必力思城南馬拉蓋開始興建規模宏大的天文台,次年建成,蒙哥汗所派的科學家在這裏傳播東方天文,數學知識,並把西方科學傳到東方去。在這科學中心,科學家徒昔主持編寫了《伊利汗天文表》,其中以專章介紹了中國推步之術。可惜,一場不義的戰場奪去蒙哥汗正在英年的生命。

  元世祖忽必烈

  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同他的祖父一樣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也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

  自公元1241年窩闊台去世至1251年蒙哥即位,大蒙古國經過了十年的混亂時期。先是窩闊台之妻乃馬真攝政,1246年他們的長子貴由繼承汗位,即定宗,實際上還是乃馬真主事。兩年後貴由死於“西巡”途中,拖雷諸子與窩闊台的子孫們展開了激烈的汗位爭奪戰,直到蒙哥汗登上大汗之位。

  拖雷和妻子唆魯忽帖尼有四個兒子:蒙哥汗、忽必烈、旭烈兀、阿裏不哥,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漢文化的影響——他們的母親很有心計,從中原請來名儒賢士講解治國之道,其中忽必烈受影響最深,漸漸悟到治理中原必須用漢文化的道理。蒙哥汗即位的當年,就任命忽必烈主持漠南地區的軍政事務。在十年混亂中,當初耶律楚材的治理措施,全被廢除了,中原人民重又陷入暴政之下,土地荒荒、人口流散、生產力受到極大的損害。

  忽必烈主政中原後,苦心經營:選賢任能,清政去貪,勸農耕種……,逐漸理出頭緒,恢複了大部分生產力,將中原治理得井井有條,控製了中國北方大量的人力和雄厚的物力。

  蒙古軍隊在對南宋作戰的初期,並不太順利,於是決定先征吐蕃(今青海東部等地),再攻大理(今雲南等地),然後包抄南宋,采用戰略大迂回的戰術。公元1252年六月,忽必烈率軍南征大理。蒙古鐵騎由北向南,不到半年時間就從今甘肅經青海、四川到達雲南;先後越過大流河、大雪山、金沙江等險絕之地,完成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罕見的萬裏遠征創舉。第二年初,大理國滅亡,吐蕃也表示臣服,整個西南地區被蒙古軍隊控製,形成了對南宋王朝從南北兩麵夾攻的形勢。年底,忽必烈留大將兀良合台鎮守,自己返回北方。

  南征的勝利和治理中原的成績顯示了忽必烈傑出的文治武功,他的聲望在漢族地主階級中日漸上升;許多豪強士紳紛紛靠攏忽必烈,願意接受他的統治。忽必烈的周圍聚集了一大批漢族文武人才,如劉秉忠、許衡、姚樞等文士,史天倪、張柔等武將。這些都為他進一步統治中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但是,忽必烈采用漢法治理中原卻損害了蒙古貴族和西域商人的利益,他的聲望之大也曩了蒙哥汗的威信和皇權。經一些人的挑撥,蒙哥汗對忽必烈產生了猜忌,下令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權並派人調查他,形勢十分危急。關鍵時刻,忽必烈接受了姚樞的建議,不正麵抗爭,並且將妻子兒子送作人質,表明自己並無異圖,親自去向蒙哥汗當麵解釋。最終,蒙哥汗消除了疑慮,兄弟和好如初,忽必烈重新掌握了兵權。

  公元1258年,蒙古大軍兵分三路全麵征伐南宋。

  忽必烈在圍攻鄂州時得知蒙哥汗死訊,同時又聽說留守都城的弟弟阿裏不哥正準備繼承汗位,便要回軍與阿裏不哥爭奪大汗寶座。正好,這時南宋宰相賈似道請求割地賠款求和,忽必烈順水推舟,訂下和約,迅速率軍北返。

  公元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北)召集部分王公大臣集會,在他們的擁護下,搶先登上大汗之位。隨後,阿裏不哥在另一些王公大臣的擁戴下也宣布繼承蒙哥汗的汗位。這樣,大蒙古國同時有兩個可汗,他們既是親兄弟,又互相對立,並各有一部分皇族大臣的擁護,講理是講不清的,隻有靠武力來解決了。經過四年的內戰,忽必烈大獲全勝;眾叛親離、走投無路的阿裏不哥隻好率殘部到開平投降。

  忽必烈與阿裏不哥之爭,是蒙古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成吉思汗的後裔大多卷了進去。忽必烈由於掌握了中原地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得到漢族地主階級的大力支持,而獲得了全勝,並因此而奠定了元朝的建立和鞏固的基礎。

  忽必烈即位之初,就頒詔指出成吉思汗創業以來的五十餘年中,單憑武功,缺管文治,表示自己要大力推行漢法。他在皇權鞏固之後,更全力以赴地實施用漢法治理國家。因此,他在位三十四年(公元1260-1294年),取得了非凡的業績:

  第一,鎮壓了內部的武裝叛亂割據勢力,建立和鞏固了統一全國的元王朝。建元前後,忽必烈麵臨著如何統一中國的曆史重任,他采取了一係列的正確措施,主要是推行漢法;這就遭到了蒙古舊貴族的激烈反對,並一再發動叛亂。忽必烈成功地鎮壓了阿裏不哥、海都等叛亂的蒙古舊貴族,削平了割據山東的李等地方豪強,征滅了腐朽的南宋王朝,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這是中國曆史上繼秦始皇和隋文帝之後的又一次大統一,對於推動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重大的曆史意義。比如,他任命人思巴掌管西藏地方行政事務,結束了西藏三百年的戰亂局麵,促進了中國的曆史進程。

  第二,廢棄“舊章”,推行漢法。忽必烈之前的蒙古遊牧貴族落後、野蠻的統治方式,導致中國北方社會經濟的破壞和衰退,並給人民帶來無窮的戰亂災害。忽必烈即位之後,大力廢除蒙古遊牧貴族的舊製度,全麵采用漢法——即承襲宋、金以來的封建政治、經濟及文化製度,並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加以某些改進,使上層建築能夠適應經濟基礎,這對於社會的安定和進步起了積極的作用。

  忽必烈推行漢法的主要內容有:建立年號、國號和禮儀製度,並把都城從漠北的和林遷到中原地區的大都;建立國家機構和職官製度,確定中央的封建專製統治,如建立中書省和各行省、設立主管軍務的樞密院、糾察百官的禦史國子監,用漢文化教育蒙古貴族子弟,各地的學校也有了恢複甚至發展,這些都有利於中原傳統文化的保存。

  第三,實行重視農業生產的政策,恢複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忽必烈即位之初,就在各地設立專門管理農業和林業的機構,鼓勵開荒、興修水利,禁止軍隊占用農田作牧場毀壞莊稼,重新開通了三千裏長的運河。不到十年,中原地區長期遭到破壞的農業生產基本得到恢複,並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些都為中原傳統文化的保存和延續提供了可靠的物質基礎。

  忽必烈的一係列做法,主觀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但在客觀上卻符合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落後的遊牧奴隸文明必定要適應先進的農業封建文明,適應得越好,越能發展和鞏固統治;不能適應或適應後又反複,必然要遭到曆史的報應。忽必烈晚年已經不能堅持推行治法,他之後的統治者們,大多沒有繼承他先進的一方麵,卻發展了其落後的一方麵;導致元朝中後期階級和民族矛盾日益激烈,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也更加尖銳,這也是元朝為什麽不到百年就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廉希憲施行仁政

  廉希憲是元朝初年著名的儒士、政治家,是元世祖的左膀右臂。他小的時候,言行舉止便超凡脫俗,遇事非常有主見。9歲時,4個家奴盜走5匹馬被抓獲,依法當死,廉希憲卻聲淚俱下勸父親饒怒了他們;而且有一次,兩個家奴借著酒勁奚落廉希憲,他覺得這是在侮辱自己,於是將這兩個人送到府獄杖責。

  廉希憲聰穎好學,19歲便得到了忽必烈的信任。有一次,他正在讀《孟子》,忽必烈要召見他,他就裝著書出來拜見。忽必烈問他《孟子》的內容,他就用孟子主張性善,好義非利,崇仁惡暴的主旨回答,忽必烈聽後非常高興,說:“你就可以稱得上是廉孟子嘛!”從此以後,人們就用“廉孟子”稱呼他。

  忽必烈的近臣們有一次進行射箭比賽,有個人射完了自己的箭就要取廉希憲的箭,他以為廉孟子一個書生,怎會射箭?哪知廉希憲微笑著製止他,從容地說:“你覺得我不能射箭嗎?”。身邊的人遞給他一張硬弓,他三射三中,眾人驚歎:“廉希憲真是文武全才。”

  廉希憲的“武”更在於他有天才的指揮才能。憲宗蒙哥逝世後,他一麵勸忽必烈還京即位,一麵又先回京師,沿途宣講天心人事——忽必烈應為大汗。得到了宗王塔察兒的響應。

  忽必烈即位以後,廉希憲又根據當時的局勢,建議遣回高麗王子,並與宋議和,得到忽必烈的讚許。接著又設計平定劉太平、霍魯海的謀反,並代傳聖旨,命汪惟良帶領秦州、鞏州等處軍隊向六盤山進軍,又調發更戍的蜀軍及壯丁,由諸軍總帥八春統領,與汪惟良會合,最後,徹底控製了關右的形勢。忽必烈知道後,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廉希憲用兵靈活,有膽有識。賜給金虎符,節製諸軍,並下詔說:“朕委派你負責這方麵的事情,你可以權衡利弊,自行定奪,不要拘束於平時的製度而失去戰機。”可見,忽必烈即位之初,廉希憲掌握和控製了整個西線的戰事。因此,30歲的廉希憲便由中書右丞晉升為平章政事。

  廉希憲整頓朝綱,興利除害。他建議忽必烈根據治理的政績,對世襲的官臣進行升降,刷新了地方吏治。奸臣阿合馬擅權當道,管理財政,沒人敢得罪他。廉希憲卻認真追查阿合馬的劣跡,如實上奏,使阿合馬受到杖刑。

  廉希憲在忽必烈麵前奏事,總是據理力爭,有時竟和皇帝辯論起來。氣得忽必烈有一次大發雷霆,指著廉希憲說:“當初你在我的藩王府時,尚能忍受委屈,現在你做了我的重臣,怎麽返倒變得這麽強硬呢!”廉希憲毫無俱色,從容答道:“王府事輕,天下事重,如果我不直言以諫,天下將受其害。我這樣做並不是不自愛。”忽必烈覺得他說得非常有理。

  1270年,忽必烈下詔赦免京師囚犯。西域人匿讚馬丁是先帝的大臣,為怨家所告入獄,這次也赦免了。匿讚馬丁的怨家向皇帝申斥。廉希憲得知後,立即在中書省簽置釋放匿讚馬丁的書上補簽了自己的名字。因釋放匿讚馬丁時他正在家休假,不知此事,他不想借這個理由逃避此事。果然,忽必烈責問是誰做主釋放匿讚馬丁,廉希憲說:“這是陛下詔書上說的。”忽必烈生氣地說:“詔書上說釋放囚犯,有詔書說釋放匿讚馬丁嗎?”廉希憲回答:“不釋放匿讚馬丁,我們也不知道這個詔書。”忽必烈果然大怒:“你們號稱讀書之人,碰到事情竟然這樣,應該定個什麽罪?”廉希憲不加思索地說:“我們身為宰相,有罪應該罷退。”忽必烈見一點台階也沒有,很不高興地說:“就按你說的辦吧!”於是把他和左丞相耶律鑄一同罷退了。

  過了幾天,忽必烈覺得心裏很不是滋味,他問侍臣:“希憲在家做什麽?”侍臣說:“讀書。”忽必烈沉著臉說:“讀書當然是我要求的,但是讀書而不能用,多讀有什麽用處?”奸臣阿合馬見狀,趕忙趁機進讒:“廉希憲天天在家同妻子設宴尋歡。”“胡說!希憲沒有錢,用什麽設宴?”忽必烈臉色更加難看。

  1274年,忽必烈起用廉希憲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並派他去東北鎮守遼東。有一次,大公主同國婿去京師,途經遼陽,以郊外射獵,踐踏莊稼,侵擾百姓。廉希憲當麵向國婿講道理,並說要向皇帝奏明。國婿害怕,來求公主,公主設宴來求希憲,並表示願拿出一萬五千貫錢償還百姓,請求不要上奏朝廷。從這以後,諸王貴族經過遼陽,再不敢放縱害民了。

  1275年,忽必烈把廉希憲從東北召回,命他坐鎮荊南行省,配合南征滅宋,廉希憲帶病冒著暑熱疾驅南下,到江陵,右丞上將阿裏海牙率部到郊外迎接,望著來人掀起的塵土下拜,使荊州人士大為驚駭。

  廉希憲來到江陵,馬上下令,禁止元軍搶掠居民財產,開展貿易,興利除弊,地方秩序很快安定下來。廉希憲按忽必烈的要求施行儒家的“仁政”頒發了一些命令。接著又大興辦學,在廉希憲看來,“辦學講經是不可延緩的”,所以他選教官,置經書。在學校成立的第天,廉希憲親自到學校講課,勉勵學習生員。

  由於廉希憲施行仁政,荊州西南地區宋境的苗族聚居區,很多頭人都越境來歸順。忽必烈得知後說:“先朝非用兵而不可得的地方,現在希憲能令千百裏外居民越境納士,他的仁政感化力量真大啊!”

  襄樊大戰滅南宋

  忽必烈繼承汗位以後,先後打敗了阿裏不哥,平定了李叛亂。隨後,他又重新開始了滅亡南宋,準備完成統一全中國大業。

  那時,南宋四川守將劉整投降了蒙古。劉整是南宋名將,有勇有謀,作戰勇敢,打了很多勝仗。當時,南宋的宰相是大奸臣賈似道,他把持朝政,隻顧吃喝玩樂,根本不把抗擊蒙古的事兒放在心上。不但如此,他還打擊朝中主張抗擊蒙古的大臣,把抗擊蒙古的名將向士璧、曹世雄害死了。劉整眼看著自己的性命也將不保,就帶著部下投降了蒙古。為了表示自己的忠誠,劉整獻出了一條滅亡南宋的妙計:襄陽是南宋的門戶,先攻襄陽,打開大門,然後順著漢水進入長江,往下直搗南宋京城臨安。忽必烈非常高興,就采納了劉整的計策。

  襄樊是襄陽和樊城的合稱。襄陽在漢水南邊,守將是呂文煥;樊城在漢水北邊,由範天順把守,襄樊城裏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城牆也十分堅固,易守難功,而且兩城之間有浮橋連著。公元1268年,忽必烈派阿術為主帥,劉整為副帥,進攻襄樊。阿術和劉整將襄樊團團圍住,並在江邊修築堡壘,在河中釘上木樁,拉上鐵鏈,想把南宋軍隊困在城裏。第二年,忽必烈又派史天澤和駙馬忽刺也來攻打襄樊。史天澤到後,又加強了包圍,並對襄樊城發動了猛攻,但是沒有打下來。一到雨季,漢水漲水,襄樊周圍到處都是水,蒙古不得不停止進攻,這樣打打停停,一直打了5年。

  公元1271年,非常生氣又派四川的軍隊來進攻襄樊。這時,兩城已經被圍了5年,城裏的鹽、布、糧食等都用完了。南宋派範文虎去救援,可是他貪生怕死,根本就不敢去。1272年,駐紮裏郢州(現在的湖北省鍾祥縣)的南宋名將李庭芝,他聽說有條清水河,直通漢水,可到達襄陽,便命令修造了100艘小船,裝滿糧食、鹽等東西,派士兵將領張順、張貴去支援襄陽,張順的綽號叫“竹園張”,張貴的綽號叫“矮張”他們倆都很有本事,他們馬上答應了這件事。

  一天夜晚,張順、張貴帶著100艘小船,向襄陽衝去。元軍(當時元朝已經建立,所以叫元軍)一點準備也沒有,又是到晚上,他們不知道宋軍來了多少人,就不敢和宋軍交鋒。張順、張貴他們沿途斬斷了許多鐵鏈,拔掉了許多木樁,從元軍的包圍中衝了過去。第二天早上到達襄陽時,卻沒看見張順。過了幾天,人們看見張順的屍體浮在江中,身上中了六箭和四處刀傷,手裏還握著弓箭,仿佛還要射殺敵人呢。張貴等人的支援,大大增強了襄樊士兵的士氣,張貴建議聯絡郢州宋兵來夾擊元軍,於是派了兩個士兵,潛水將蠟書送了過去。範文虎答應派5000人來夾攻元軍,並約了時間,於是在一個夜晚,張貴帶著大軍從城裏殺出,向元軍猛攻,可是範文虎不敢打仗,帶著兵跑了回來,於是元軍就專門進攻張貴,後來張貴負傷,被元軍捉住,讓阿術給殺害了。

  忽必烈見襄樊總是攻不下來,就向將領們問計。這時,有一個名叫阿裏海牙的將領對忽必烈說:“襄陽和樊城就像牛的兩隻角一樣,它們互相支援,所以老也攻不下來。不如先攻樊城,攻下之後再進攻襄陽,一個一個地消滅。”忽必烈一聽很有道理,非常高興,就馬上命令阿術先攻打樊城。阿術集中大軍猛攻樊城。這時,元軍又運來了威力很大的回回炮,他們用回回炮轟塌了城牆,然後爭先恐後地往前衝,可是宋軍的箭和飛石,像雨點一般地飛了下來,元軍被壓得抬不起頭。後軍將領張弘範急忙帶兵衝了上來,可還是沒有用,連張弘範都中了一箭。

  樊城守軍為什麽這麽厲害呢?原來襄陽的守軍通過浮橋,不斷地過來支援。因此,元軍在攻打樊城,可還是跟同攻兩個城一樣。阿術也看了出來,要想打勝仗,就得截斷浮橋。於是,就命令士兵向浮橋進攻,燒斷了浮橋。這一來,樊城就得不到支援了。元軍又向樊城猛攻。最後攻破了城池,主將範天順自殺了。副將牛富帶著最後的100多人,拚命抵抗,後來也投火自殺了。

  樊城被攻占之後,襄陽就成為一個孤零零的城池了,呂文煥急忙向朝廷告急。朝中大臣們就想叫高達去支援。可是,呂文煥和高達有仇,賈似道不同意。呂文煥聽說要派高達來,不要支援,在城裏等死了。這時阿術就派劉整來勸呂文煥投降。呂文煥本來就不想守城,就乘勢準備投降了。公元1273年2月,呂文煥打開城門,投降了元軍,忽必烈馬上任命他為襄漢大都督。

  襄陽、樊城被元軍奪取以後,南宋的大門就被打開了。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令左丞相顏為統帥,率領20萬大軍,沿漢水進入長江,水陸並進,沿長江東下,一直撲向南宋京城臨安。公元1276年,元軍進入臨安,到1279年,南宋全部被元軍打敗了。這樣,南宋滅亡,元朝統一了整個中國。

  從金中都到元大都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地處平原與山地交界地帶:西、北部群山環抱,東南一帶古代為大片沼澤,後形成衝擊平原。它的西南角接近太行山下,是通向華北平原的門戶;北部為燕山餘脈,但西北和東北可通過南口及古北口等山穀,通往內蒙古高原和鬆遼大平原。雄偉險要的地理環境,使之成為天然的軍事要地。

  古稱北京為“燕”和“薊”,司馬遷在《史記》中就有周武王封召公於燕的記載,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曆史了。春秋戰國時期,薊城是“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的都城。從秦漢到隋唐,它都是軍事重鎮,也是漢族和少數民族進行貿易的大都會;雖然地名更改多次,但城市的基本地理位置變動不大。

  遼化則稱北京為“南京”,也稱燕京,作為遼國的陪都;但北京真正作為都城,是在金朝。

  金滅遼之後約三十年,於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正式將都城從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遷到北京,改稱“中都”。這是北京從軍事重鎮和貿易中心而成為政治中心的轉折點,此後,元、明、清三代均以北京為首都。

  金中都是在遼南京城的舊址上護建而成的,其位置在今北京城的南部。城平麵近似正方形,周長約十五公裏,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