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夏商西周

  夏朝奴隸製代替氏族製,是曆史上一次巨大變革。相傳為夏後氏部落領袖大禹之子啟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夏人主要生活在今河南省嵩山一帶,伊河、洛河流域的黃土平原,這裏土地鬆軟、適宜耕作。他們用石鐮、石鏟、骨鏟、蚌刀和木製的工具從事農耕,種植粟和稻等農作物。夏朝手工業門類較多,其冶銅技術相當進步,其中尤以青銅工藝最為先進。

  夏朝自啟建國開始,到夏桀滅亡,共傳13代,16王,有500多年曆史,先後建都陽城(今河南登封告成鎮附近)、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在夏朝第14個王朝孔甲統治時期,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已日益尖銳。至夏桀統治時,夏桀暴虐無道,引起平民和奴隸的反抗,終於在公元前16世紀被夏的屬國商所滅亡。

  夏朝文化比較發達,有《夏書》、《夏訓》和《夏禮》等典冊。夏文化為殷周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一個奴隸製王朝

  禹擔任部落聯盟首領後,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相傳禹曾帶著生產工具參加水利工程建設。同時農業生產技術也有了很大進步,出現了許多發明創造,伯蓋發明了鑿井技術,奚仲發明了車,儀狄首創用糧食釀酒。這些發明創造又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在禹統治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人們學會了釀酒和冶銅,也開始了商品交換,漸漸地產生了貧富分化,同時也出現了犯罪。這令大禹感到很痛心,他認為是自己治理不善所致,於是指示地方官吏對百姓加強教化,避免犯罪的發生。可是伴隨私有製的出現,人們的觀念有了質的變化,常常在你搶我奪中發起衝突。大禹萬般無奈隻好製訂禹刑,設置監獄以懲治犯罪。監獄這種機構的產生,需要一部分人從生產中脫離出來,從事看管監獄的工作,而他們的生活又要依靠從事生產的人,於是又出現了征稅。

  為掠奪財富和奴隸,禹即位後不久,不予任何首領商議,便發號施令,調動人馬對南方三苗人民發動戰爭。社會的進步使大禹的地位越來越高,他的權力也顯得至高無上。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領舉行塗山大會,其間用各部落獻出的銅鑄成象征九州的九個大鼎,並運回宮中,稱之為鎮國之寶,各部落首領在進貢時還要對九鼎膜拜。九鼎顯然成了權力的象征。

  塗山大會之後,大禹又召集各部落首領舉行茅山大會。大會開始後,防風氏的首領才慢騰騰地步入會場,大禹十分惱火,當即派人將防風氏首領斬首。其他部落首領均嚇出一身冷汗。從此對大禹俯首貼耳唯命是聽,此時的大禹已不僅僅是部落首領,實際上已是擁有生殺大權的國王了。

  大禹越來越老,按慣例該選繼承人了。大家一致推薦掌管刑法的皋陶。可是不久皋陶病死了,大家又推舉當年同大禹一起治水的伯益。伯益在治水期間吃苦耐勞、獻計獻策,在百姓中的威望很高。但此時的大禹已存有私心,很想讓自己的兒子啟做繼承人。可祖上傳下的規矩不好破壞,怎麽辦呢?想來想去,他決定給伯益一個虛名,真正的實權交給兒子。久而久之,啟在百姓心中漸漸有了威望。

  大禹死了。伯益為他舉行了葬禮。當年大禹為舜舉行葬禮後曾將繼承人的位置讓給舜的兒子,但沒被接受。這次,伯益效仿大禹的樣子,避居起來,假意將王位讓給大禹的兒子啟。誰知啟並沒客氣,竟堂而皇之地接受,登上了王位。各部落首領也紛紛前來朝賀。

  伯益正在等啟來請他繼位,未料美夢化成泡影,不禁惱羞成怒,率部攻打啟。啟早有防備,從容應戰將伯益殺死。

  啟這種有違祖規的做法引起了有扈氏的不滿,他聯合其他部落組成六軍攻打啟,同樣慘遭失敗。伯益和有扈氏的失利,使各部落首領都變得馴服了,不敢再有反叛的念頭。夏啟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他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國王,將禪讓製徹底改變為世襲製。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夏建立了。中國曆史自此從原始社會進入了奴隸社會,故史稱“夏禹傳子”。

  當了國王的夏啟將權力使用得淋漓盡致。他大興土木修建了王宮和鈞台。在王宮中他聽音樂、賞歌舞,過著令人羨慕、神仙般的生活。他在享受的同時,沒有忘記學父親大禹的樣子召開首領大會。他把地點定在鈞台,讓眾首領聚集在他的腳下。其威風之顯赫是以往曆代首領無法比擬的。

  在宮中呆膩了,夏啟帶著王公大臣駕著車浩浩蕩蕩去各地巡遊。當年堯、舜、禹巡遊四方是為了了解民間疾苦,真正為百姓做事。而夏啟的巡遊卻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苦難。所到之處恣意玩樂,盡情搜刮,人民苦不堪言。啟常年不理朝政,漸漸引起眾人不滿,時有叛亂發生。於是,在夏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爆發了夏啟五子爭奪王位的鬥爭,其中尤以小兒子武觀的行為最為激烈。夏啟派大將彭伯壽統兵平叛。叛亂雖被鎮壓下去,夏王朝卻因此而元氣大傷,其統治已遭到嚴重削弱。

  9年後,夏啟死於重病,將一個搖搖欲墜的王朝交給了長子太康。太康的劣性較其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全然不把國事放在心上,整日領著幾個大臣到森林中打獵。一天太康又去打獵,不知不覺越走越遠,獵興也越來越濃。在外麵呆了很久才想起回宮。但此時回宮為時已晚,都城早已被有窮國的國君後羿占領了。

  後羿是個神箭手。相傳堯帝時,天上同時出現10個太陽,河流幹涸,大地裂開,草木幹枯,百姓的性命危在旦夕。後來有位叫羿的神箭手射落九日,拯救了百姓與萬物。由於有窮國國君箭法高超,人們認為是神羿再世,便稱他為後羿。

  太康見大權被奪,才想起是自己多年荒廢國事所致,但後悔已晚。想與後羿抗衡又有心乏力,隻好差人求後羿給他一個容身之處,遭到後羿拒絕。太康無奈隻得返回昔日打獵的森林之中。此時的他已毫無打獵的興趣,在懊悔與沮喪中過起了食不裹腹、衣不蔽體的流亡生活,最後死在了荒郊野嶺。

  太康在位19年,史稱“太康失國”。

  少康複國中興

  夏啟廢除了“禪讓製”,登上王位,開創了父死子繼的世襲製度,建立了奴隸製夏王朝。他死後,其子太康繼位,太康繼續效仿其父奢侈的生活。後來因貪戀打獵,被東夷族的有窮氏部落首領後羿趁夏王朝國政荒疏、內部混亂之機,起兵一舉攻占夏朝國都安邑,並禁止在洛水河畔打獵的太康返回國都。太康不久便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去世。

  後羿進入夏朝國都後,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政權由自己執掌。後羿雖然善射,武力強盛,卻不修政事,與太康一樣酷愛打獵,一年到頭沉溺於圍捕射獵之中。他遠離自己的忠臣武羅、伯姻等四大臣,信用東夷族伯明氏出身的寒浞。寒浞是一個諂上欺下的陰險小人,因其極善於讒言挑撥而被本族人驅逐。後羿卻對他倍加信任,任用他為國相,委托他處理國家政務。寒浞投後羿所好,駿馬獵犬、硬弓利箭、鮮衣美食源源不斷獻與後羿,並派有經驗的獵手專事陪同後羿射獵取樂。後羿滿心歡喜,對寒浞越加信賴。同時,寒浞不惜重金賄賂後羿的臣子,竭盡拉攏之能事,積極擴展私人勢力、網羅黨羽,並收買後羿的家奴,暗中指使其尋機謀害後羿。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後羿的家奴趁後羿酒醉酣睡,將其殺死。寒浞殺害後羿之後,霸占了後羿的妻子和全部財產,並盜用有窮氏部落名號,把持了夏政權。仲康見夏王室慘遭塗炭,寒浞等人橫行無忌,自己如同木偶傀儡,行動不能自主,整日處於寒浞親信的監視之下,時時提心吊膽,心情憂憤,不久便在憂鬱中死去。

  仲康之子後相被立為夏王,政權由寒浞及其親信把持。後相親眼看到了父親的悲慘下場,不願重蹈覆轍,便趁監視自己的人鬆懈之機,乘機逃出國都,投靠夏王室的同姓部落斟灌氏與斟鄩氏。寒浞唯恐後相召集夏朝舊部返回國都複仇,便命令自己的長子澆率大軍尾追其後,攻滅了斟灌氏與斟鄩氏,殺死了夏後相。正當雙方混戰之時,後相的妻子後緡從圍牆破洞中逃出,避開了澆的兵士,返回了娘家有仍氏(今山東金鄉),生下了遺腹子少康。後緡把眼淚咽到肚裏,把仇恨埋到心底,她決心將少康撫養成人。

  少康得知自己的身世後,極度悲憤,果然立誌複仇興國。外祖父見少康人小誌大,滿心歡喜,命他在有仍氏族中擔任牧官。他恪守本職,做好牧官工作,同時利用空閑時間向有智謀的人學習治國方略,向有軍事才能的人學習排兵布陣、攻戰野戰,並積極糾集武人謀士,密切注視殺父仇人的舉動。

  不料,一年夏天寒浞長子澆打聽到了少康的下落,便派手下大將椒率兵搜捕少康。所幸少康事先得到了消息,提前逃離有仍氏住地,躲過了椒的搜捕。少康逃至舜的後代有虞氏部落,被有虞氏任用為庖正,負責管理廚房膳食。有虞氏首領虞思見少康年輕有為,很具才幹,十分欣賞,便將自己的二個女兒嫁與少康為妻,又將一處叫做綸的地區劃給他做封地。自此,少康擁有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和不少士兵,這些成為他複仇興國的根據地和武裝力量。

  少康以自己的封地為據點,大力糾集同姓斟灌氏和斟鄩氏餘眾,招攬昔日夏朝官吏舊部,廣泛宣揚夏祖先的功德,揭露寒浞、澆等人篡權殺君暴虐天下百姓的罪行,積極爭取邦國部落以及平民百姓的支持,勢力日漸壯大。

  就在少康勢力日益壯大之時,夏朝舊臣靡也集聚了眾多兵馬,準備擁立少康,重建夏朝。靡原為太康手下大臣,在太康昏庸失國之後,他投靠後羿,侍奉後羿為主。爾後寒浞謀殺後羿篡位,靡陷於極度恐懼之中,唯恐禍及己身,便逃至有鬲氏地區,召集夏王室同姓部族、招募天下武士,企圖與寒浞抗衡。後來他說聽少康立誌複國,便與少康取得聯絡,共同討伐寒浞。少康得到靡部眾的支持,勢力更為壯大,開始尋機起兵複仇。

  少康首先暗中派遣諜報人員進入寒浞統治地區,刺探實情。寒浞此時已經死了,其長子澆繼承寒浞的位置,把持國政,駐紮在夏朝故都安邑。此人身大力蠻,能陸地行舟,他依仗其蠻力,暴虐百姓,人民無不痛恨。

  少康率領大軍,在靡以及各邦國、部落人馬的支援下,浩浩蕩蕩殺奔夏朝故都安邑。此時,澆正在王宮中享受作樂,忽然聽到少康大軍兵臨城下,不禁非常震驚,但仍依仗其蠻力負隅頑抗,最終卻無力抵抗少康大軍的奮力進擊,被少康消滅。有窮氏部落也隨之被消滅。少康進入安邑後,在靡等人的擁護聲中,重新登上王位,恢複了夏王朝的統治。自太康失國,中間曆經後羿、寒浞、澆三代,至少康複國,已有40多年了。

  少康重建夏王朝統治後,在夏朝的另一舊都陽翟重建都城,出現了較為穩定的政治局麵,故被史家稱為“少康複國中興”,少康也被譽為一代中興之主。

  孔甲養“龍”亂夏

  孔甲是夏王朝少康之後的第八代國君。他的父親不降當政59年,是夏朝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按照夏朝世襲製,孔甲本該是第六代國君,隻因他生性好玩,喜好鬼神,整日東遊西逛、不務正業,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打獵和占卜上了,對王位之事漠不關心。不降也實在不放心把天下托付給他,權衡再三,決定讓位給自己的弟弟扃。

  扃(音jiōnɡ)執政18年,政績平平。扃死後,由他的兒子廑(音jǐn)繼承了王位。

  扃和廑都是平庸得出奇的人物,既沒有國君的膽識氣魄,又沒有治國之才。又逢連年大旱,田間地頭一片幹枯,黎民百姓餓死病死無數。

  麵對天災人禍,眾臣認為這一定是沒有讓孔甲繼位,違背了天意,惹得天帝發怒才降罪人間的。所以在廑死後,大家將不降的兒子孔甲扶上了王位。

  孔甲繼位後,立即舉行了隆重的儀事,向天帝求雨。幾天後,陰雲密布、雷聲隆隆,接著瓢潑似的大雨從天而降,嚴峻的旱情也即刻緩解了。舉國上下全都泡在雨中,有的跪拜,有的歡呼,紛紛感念孔甲的恩澤。

  大雨過後,萬物複蘇,夏國重新走了繁榮的道路,孔甲的威信也與日俱增,他洋洋自得地自以為有天神在保佑。從此孔甲對鬼神更是深信不疑,遊玩的興趣也愈發強烈了。他整天帶領幾名貼身侍從外出遊山玩水,放鷹逐犬,對於國事根本無暇顧及。大臣們雖然對他很不滿,卻也不敢在他麵前說什麽。

  一天,孔甲與侍從來到一條大河邊,在那裏他們看見兩個龐大的怪物浮出水麵又緩緩爬上岸。孔甲被這兩個怪物嚇壞了,他剛想逃走,一個侍從故作聰明地對他說:“大王別害怕,這是天帝派來侍奉您的雌雄二龍啊!”

  “侍奉我的龍?”孔甲將信將疑地問。那位侍從忙進一步解釋說:“龍是神物,它們現出原形伏在您麵前,難道不是侍奉您嗎?天帝希望你像黃帝一樣乘坐龍車……”

  孔甲興奮極了,忙命人生擒二龍,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將龍帶回宮中,並傳下命令,誰能替國君馴養此龍,定有重賞。養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從大臣到百姓沒有一個敢當此重任的。幾天過去了,仍然無人前來應征。兩條“龍”已經奄奄一息,孔甲真是心急如焚。就在他坐立不安的時候,一個大臣向他稟報:在東海之濱有個叫劉累的人,曾跟豢龍氏學過養龍術。孔甲喜出望外,急忙命大臣速請劉累。

  劉累趕了幾天路來到宮中,他見了那兩條“龍”,明明是兩條大鱷魚!但是,既然孔甲對此已深信不疑,自己也不好糾正,隻好將錯就錯。他正了正衣衫,恭恭敬敬地對鱷魚深施了一禮,然後又對孔甲施了一禮,說:“恭喜大王得此神物。若想讓龍保有神威,必須修一個豪華的大水池。”

  孔甲對劉累言聽計從,忙命人修水池。很快一個豪華漂亮的大水池修好了。鱷魚有了水,又吃了些食物,很快恢複了活力。孔甲喜不自勝,賞了劉累許多財物,還封他為禦龍氏。劉累好不得意。劉累正得意洋洋地欣賞財物,忽然有人通告國君有事召見他。劉累連忙進宮。孔甲見了劉累說:“我養神龍是為了能坐上龍車,你既能養龍,就一定會馴龍,我希望神龍能早日駕車,我要乘坐龍車巡遊天下。”

  劉累有些發呆了,養“龍”是挺容易的事,可是要它們駕車,這怎麽可能呢?劉累垂頭喪氣地走回住處。劉累一邊想著應付孔甲的辦法,一邊走向水池。當他的目光投向水池時,心不由格登一聲,他一下子癱軟在地。那條雌“龍”怒目圓睜,靜靜地浮在水麵一動不動了。劉累知道自己已大禍臨頭,得想個主意逃過此難。

  第二天,劉累拜見孔甲,說從即日起可以讓神龍練習駕車,但是有兩個條件:第一,乘坐龍車的人身體必須強壯,否則會折壽;第二,神龍練習駕車時附近不可有凡人觀看,否則前功盡棄。同時送上一盤美味,聲稱是東海出產的一條大魚的精肉,可補養身體。連吃數日就可乘坐龍車。孔甲大喜,又賞給劉累大量財物。

  到了第二天,劉累親自送來一盤魚肉。第三天劉累差人又送來一盤魚肉。第四天卻遲遲不見有人送魚肉來。孔甲有些不解,但又不便去問。第五天、第六天還是不見蹤影。孔甲想派人去詢問,又怕驚擾了神龍練駕。又過了五六天,孔甲再也等不下去了,他派人去找劉累。

  派去的人很快慌慌張張地跑回來報告說:劉累人不見了,他屋子裏貴重的東西也不見了。孔甲大吃一驚,他顧不得坐車,隨著侍從跌跌撞撞地向養“龍”的水池跑去。

  哪兒還有馴龍的人,水池裏那條雄“龍”眼睛瞪著、嘴半張著漂在水麵上,不知已死了多久。孔甲像瘋子一樣他四處走著、找著、看著。突然,他的目光定在牆角一堆東西上。天哪!那是“龍”頭和“龍”皮!孔甲隻覺得天旋地轉。他猛地想起劉累送的美味。他驚呼一聲:“我吃的是龍肉……”。他氣憤得暴跳如雷,即刻下令捉拿劉累,但劉累早已不知去向。

  從這以後,孔甲的脾性愈加暴躁,終日敬奉鬼神,夏朝的氣勢日益衰弱,國家政治也日益混亂了。

  商湯滅夏

  少康以後,夏朝的江山的確穩固了一段時間,但是好景不長,到了孔甲當王的時候,整天荒淫無度,孔甲還特別迷信,致使諸侯大都不聽從朝廷的號令。孔甲之後,政治日益腐敗,內亂不止,國勢日弱。

  就這樣,夏朝的江山顛顛簸簸,延續了一段時間,到了夏朝第十七代王履癸的時候,江山已經搖搖欲墜,這履癸就是夏朝的最後一個國君桀。

  桀是曆史上一個著名的暴君,他長得粗野無比,而且力大超人,心中毫無點墨,當上夏朝的君王後,桀整天不思國家大事,而是想著自己怎樣享樂。他派了許多大臣在全國選美女來為他享用。諸侯們也摸到這位大王的習性。

  有一次,桀攻打有施國。眼看著有施國的城池就要丟了,這時,有施國將國中最漂亮的妹喜獻給桀,桀一看妹喜,當即就帶著將士們回宮。有施國以一女而保了平安。

  桀自從得了妹喜之後,整天和她廝守在一起,對她百般寵愛,招來國內最優秀的工匠,為她建立一座宮殿,這座宮殿是當時京城的最高建築,高聳入雲,似乎要倒下了,人們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傾宮。傾宮的內部裝璜也華麗無比。他就在這樣的地方和妹喜嬉戲遊樂,欣賞歌舞,大臣們要進宮報告事情,一律被擋在宮外。

  桀別出心裁,在傾宮的邊上挖上一條河,河裏全部注滿了酒,他把這條河叫做酒池,在酒池旁邊還壘了一座完全靠肉堆積而成的山。

  桀的荒淫無度,讓忠臣賢士寒心。大臣關龍逢規勸桀應以國事為重,桀竟將他趕走,不久便將他殺了。而奸臣於莘、趙梁投桀所好,為他盡情享樂出謀劃策。

  桀絲毫不管百姓的死活,老百姓都掙紮在水深火熱中。無數的財富都填進了這個暴君的欲望之口,而這個暴君殺人如兒戲,老百姓是敢怒而不敢言。人民實在無路可走,有的人對著太陽指桑罵槐道:“你這個可惡的太陽什麽時候完蛋啊。”

  正當夏朝日益腐敗、氣勢日漸削弱之時,在黃河下遊,有一個諸侯國漸漸地發展起來了,這就是商。商的國王叫湯,湯賢良無比,他以仁義治國,以禮貌待人,百姓都說遇到了一個明君,周圍的諸侯國也都和他相處和睦。

  湯的勢力日益強大,同時,他加緊以仁德寬厚的政策收攬人心。一天,湯到國都外郊遊曆,忽然看見一個人四麵張著羅網,跪在地下祈禱說:“天上和地上的獵物,都快快進我的羅網。”湯聽後走到那人的麵前,說:“你的意思不就是一網打盡嗎?”那人點頭稱是,於是湯就命令他重新祈禱,讓他說:“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往右的,就往右,不聽從命令的,才進入我的羅網。”湯與捕鳥人的故事很快傳開了,人們知道他對飛禽都這麽善良,都稱讚他是仁慈的國君。

  桀有一天知道有一個諸侯王居然比自己賢良,而且大多數諸侯都聽他的,他有些害怕了,就命令趕快把湯抓來,囚禁在夏台,就是今天河南努縣這個地方。湯的大臣伊尹這時正在輔佐湯,見到商國無君,心急如焚,就生了一計,派人到國內去廣搜財寶,挑選美女,派了一個巧舌如簧的使者到夏都去。

  那使者到了夏都,用許多金銀財寶買通了桀的一個佞臣趙梁,趙梁一見到這些財寶,馬上心就動了,就答應引見。第二天趙梁帶著這個使者來到桀的麵前,向他呈獻上一隊美女,外加上許多金銀財寶,於是桀就把湯給放了。

  湯一回到自己的國家,就著手準備滅夏,他訓練軍隊,準備糧草,打通各個諸侯國的關節,盡力形成一種共同討伐桀的態勢。但是當時有一個叫葛國的諸侯國不聽湯的建議,而且明顯要跟湯作對,所以湯就選擇了這個小國先下手。兩軍剛一交鋒,小小的葛國就被打敗了。

  湯利用各種不同的借口,先後滅了豕、顧等小國,又滅了較強大的昆吾國。這時湯的國力就更加強大了,具備了和夏分庭抗禮的能力。

  在討伐桀之前,伊尹給湯獻上一計,要湯不要向夏進貢,看看桀到底會怎樣反應。這一年湯沒有像往年一樣,向夏進貢大量的物品,桀知道此事後,以為湯要造反,馬上派大兵要攻打湯。這正給早就準備滅夏的商湯提供了機會。

  湯見桀已完全陷於孤立,立即動員自己的所有力量討伐桀,出兵前,舉行了誓師大會,湯作了一篇《湯誓》,在大會上宣讀,湯說:“眾兵士,我率你們去攻打夏桀,我不是發動兵亂,而是因為夏桀的罪太多了,現在上天命令我去懲罰他啊!”在眾人的一片歡呼聲中,湯統帥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夏都開去。湯的大軍攻勢凶猛,勢如破竹,直逼夏朝國都。

  湯和桀的軍隊在鳴條相遇,其地在今天河南封丘以東,夏桀大敗。於是桀帶著妹喜和金銀財寶一起向南方逃去。湯乘勝攻打了偏向夏的一個小國,最後也大獲全勝。

  桀帶領人馬一直逃到南巢,就是今天安徽巢湖以西這個地方。湯的大軍也追到那裏,最後將桀生擒活捉。湯並沒有殺了桀,而是把他囚禁在南暢,桀不到三年就死在這個地方。

  夏朝自大禹傳子、夏啟廢禪讓登上王位,至夏桀敗亡,其間曆經17代王位,400餘年,最終在深刻的內外矛盾中滅亡。

  湯在消滅了夏桀,推翻了夏朝統治之後,定都於亳,建立了商王朝。中國曆史從此進入了奴隸製商王朝統治時期。

  商朝

  商族是居住在黃河下遊的一個有著悠久曆史的部落,商在湯之前一直是夏朝的附庸。商湯滅夏後建立的奴隸製國家,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二個王朝。商自中丁到陽甲,內部發生了長期的爭奪王位的鬥爭,使商的國勢迅速衰弱,同時,由於洪水為災,政治中心經常遷移,前後遷都五次,經濟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商的統治出現了危機。盤庚繼位後,遷都於殷(河南安陽西北),故商朝亦稱殷朝。盤庚遷殷為界,分商朝曆史為前後兩個階段。

  商朝疆域遼闊,其強盛時東到大海,西至陝西東部,北達河北北部,南抵長江,是當時世界上的文明大國。

  商代農業較發達,禾、黍、麥、稷、稻等糧食作物已廣泛種植。商代手工業生產規模大,技術水平高,有冶銅、製陶、紡織、釀造、製骨等,產品交換比前代有所擴大,出現了較繁華的早期城市。中國文字發展到商代已基本完成,在甲骨、銅器上遺留有當時使用文字,被後世稱為甲骨文。

  賢相伊尹勞苦功高

  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夏走過了400多年的艱難曆程,在第十七位國王夏桀執政時,由於荒淫無度、殘暴貪婪失去民心被商取而代之。在滅夏過程中,奴隸出身的右相伊尹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傳伊尹名摯,出生於伊水之濱。伊尹的一生是很坎坷的,他很小的時候,因生活所迫被賣到有莘國做奴隸。在那段時間,他受盡了打罵欺淩,他時常暗暗對自己說:有朝一日一定要出人頭地,做出一番事業。

  伊尹做任何事情都比較用心,學了一手高超的廚藝。有莘國的國君對飯食的質量要求很高,廚師都是他親自挑選的。一次,有外賓來訪,廚師因故未能及時準備午餐,大家驚慌失措。情急之下他們想到了伊尹,伊尹沒有推辭,幹淨利落地準備了一頓豐盛新穎的午餐。席間,賓客對飯菜的色香味大加讚賞。有莘國的國君也非常滿意,從此,便讓他專門為往來賓客準備飯食。在與賓客的交談中,伊尹學到了很多知識,了解了一些國內外大事,他強烈地意識到,不擺脫奴隸的生活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於是他更加刻苦地積累知識,更加虛心地向有學問的人求教。

  薛國國君鍾虺(音huī)在訪問有莘國時與伊尹一見如故,他非常賞識伊尹的才學,決定把他請到薛國委以重任。有莘國的國君是個很自私的人,他拒絕了鍾虺的請求。鍾虺無奈,隻得忍痛與伊尹拱手而別,臨行前拿出一筆錢將伊尹贖為自由人。鍾虺回國後,對伊尹始終念念不忘,他覺得這樣一個有識之士不被重用實在可惜。後來商國悄悄興起,成為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商國國君成湯寬厚仁慈,有膽有識,深得民心,鍾虺甘心臣服於成湯,將薛國並於商國,並做了成湯的左相。

  一天,鍾虺對成湯說:“當今天下,夏國勢力最強,然而夏桀貪財好色,對百姓橫征暴斂,早已失去民心,他的身邊盡是些不學無術的小人,一些有為之人紛紛離他而去。商國若想取而代之,非一人不可。”成湯一聽忙問此是何人。鍾虺繼續說:“此人雖有才學,但出身寒微,不知大王是否肯接受。”成湯原本非常愛才,急切地說:“隻要能助我興國,無論是何出身,我一並重用。”鍾虺便向他詳細介紹了伊尹。成湯一聽大喜,忙命使者去有莘國聘請伊尹。

  使者對有莘國國君說明來意後,有莘國國君麵露慍色,他不理解一個做飯的奴隸能有什麽本事,會使別國幾次三番打他的主意。既然在本國他發揮不了什麽作用,也不能讓他到別國發揮作用,以免將來與本國作對。於是他不軟不硬地拒絕了使者,同時,又隨便找了個理由將伊尹再次貶為奴隸。

  成湯對有莘國的無禮行為感到非常氣憤,決定出兵討伐有莘國。鍾虺忙勸阻說:“目前我們不是樹敵的時候,既然派使者不行,我們可以用聯姻的方式。有莘國君的女兒尚未婚配,年齡與世子相仿。若有莘國君同意聯姻,再以伊尹為陪嫁,此事不就解決了嗎?”成湯聽罷覺得有理,便再次派使者出使有莘國。有莘國聽說商國主動提出聯姻更是喜不自禁,既然兩國通婚,伊尹到了商國也不會於有莘國不利,所以將一切條件答應下來。伊尹順利地到了商國。成湯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並拜伊尹為右相。成湯得了伊尹便如虎添翼,將國家治理得更加安定富足。

  商王朝建立後,伊尹和鍾虺繼續為右相和左相,一直陪伴成湯,治理商國。伊尹又總結海內邦國存亡教訓,製定出君臣關係準則。商湯去世後,他又先後輔佐商湯的兒子外丙、中壬兩王治國。中壬去世後,伊尹以開國元老身份立商湯的孫子太甲繼承王位。

  太甲生性好玩,不諳世事。伊尹便將他留在身邊,整日以古為訓,給他講堯舜禹怎樣治國、夏桀為何亡國、商湯的興國之道以及國家的法度。開始太甲還可以硬著頭皮聽下去,漸漸心生厭煩情緒,對伊尹的話隻當耳旁風。伊尹憂心忡忡,常常麵對商湯的遺像暗暗自責。

  幾年過去了,太甲依然我行我素,對國事置之不理。

  轉眼商湯的祭日就要到了,又該為先王祭禮了,但目前這種局麵,伊尹感到實在愧對先王。一連幾天伊尹夜不安枕、食不甘味,他不忍心看著太甲繼續荒廢政事。終於,在熬過一個不眠之夜後,他下定決心要真正給太甲上一課。

  祭祀的日子到了,太甲極不情願地隨著隊伍來到桐宮。對於祭禮這種枯燥的活動他早已厭倦了,千篇一律的祭辭,千人一麵的表情,若不是先王的祭祀和伊尹再三的叮囑,他一定會找個理由推托的。

  伊尹看上去衰老多了,他對先王行了大禮,接過主祭人手中的祭辭,恭恭敬敬地誦讀。太甲根本沒有將祭祀放在心上,他不時地東張西望,盼祭奠儀式快些結束。此時他漸漸覺出有些不對勁,不但氣氛較從前莊嚴肅穆很多,伊尹的祭辭也似乎有所改變。他仔細聽下去,漸漸頭上冒出了冷汗。隻聽伊尹沉聲訴道:“由於老夫能力所限,對幼主教導不善,如今萬般無奈,隻得將幼主留在桐宮……”原來,伊尹要借給先王祭祀的機會,將太甲囚禁在桐宮。

  伊尹要起程了,被鎖在桐宮的太甲對著伊尹的背影哭喊著,須發皆白的伊尹硬著心腸頭也不回地乘車返回王宮。

  太甲度日如年般地在桐宮過了三天,三天來,除了一日三餐與睡眠外再也無事可做,他望著窗外的一切,想著自己何時才能重獲自由。忽然,門開了,伊尹走進來,太甲猶如見到了希望,他多想再過從前那種快樂的日子呀。誰知伊尹根本沒有放他走的意思,告訴他從現在起每天不得貪睡,必須從早到晚學習誦讀曆代賢王的遺訓和勤政的事跡,還要常思己過,考慮今後該如何去做。從此太甲過起了苦讀的日子。

  伊尹囚禁了太甲之後,代行王政,每日要處理大量事務。由於他是開國元老,又有極高的威望,眾臣對他的命令言聽計從。但是伊尹並沒有借機篡權,他隻是盡力地完善法製、懲奸除惡、賞功獎賢。在此之餘,他每隔一段時間去桐宮檢查太甲有何進展。太甲在誦讀先王功德時,越來越發現自己無才無德,開始後悔從前的所做所為。

  時間在一天天的流逝,轉眼三年過去了。這一天,伊尹又來到桐宮,太甲忙起身迎接。伊尹沒有像往日那樣詢問他有何進步,而是恭恭敬敬跪在先王靈前拜了三拜。然後站起身對太甲說:“微臣鬥膽囚禁大王是不得已而為之,如今微臣前來迎接大王回宮。”太甲這才發現門外停著自己裝扮得非常華麗的車子。驀地,他淚如泉湧,猛地跪在伊尹麵前,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太甲穿上王袍、戴上王冠,端坐在王位上。老態龍鍾的伊尹和眾臣一起叩拜太甲。太甲望著德高望重的伊尹,想著從前自己所做的一切,不禁羞愧難當。太甲複位後,猶如換了一個人,他不再沉迷於酒色,在伊尹的輔佐下,勤於政務,將國家治理得安定富足。

  30年後太甲死了,伊尹又扶助他的兒子沃丁繼位。不久,操勞一生、勞苦功高、一百餘歲的忠臣伊尹停止了呼吸。消息傳開,全國上下一片哭聲,各地都舉行不同的儀式祭奠這位忠正的老人。沃丁也以天子之禮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伊尹以後也受到曆代帝王的隆重祭祀,殷墟甲骨文中便有祭祀伊尹的卜辭。

  千百年來,伊尹的賢德一代代地流傳著,至今他的墓地和祠堂還保留著,不時有人前去燒香祭拜。伊尹的事跡被人民傳為佳話。

  盤庚遷都

  自商湯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奴隸製商王朝之後的長時期中,商朝的國都處於不斷的遷徙之中。商朝第10個王仲丁將國都遷隞(今河南滎陽附近),第十四個王祖乙又遷都於庇,第十八個王南庚再將國都遷於奄(今山東曲阜)。在此期間,商王朝統治集團內部內亂頻繁,多次發生爭奪王位的激烈鬥爭。

  每當一位國王去世,王室貴族們便圍繞王位繼承人選展開激烈的角逐,他們從各自的利益出發,或主張兄終弟及,或要求父死子繼。為達到控製國家最高權力的目的,叔侄反目成仇,兄弟同室操戈,分別拉攏擁護自己的貴族展開你死我活的大廝殺,國家陷於混亂和血腥之中,國力也迅速衰退。

  奴隸主階級也日益腐化墮落。在當時,迷信鬼神,飲酒作樂為奴隸主生活的主要內容。奴隸主頻繁地舉行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甚至大規模地使用人祭。人祭的手段十分殘忍,包括砍頭、肢解、焚燒等等。被殺者多為俘虜、奴隸、此外還包括少量仆人和妾。人祭的數量龐大,少則數人,最多一次可高達500人,其狀令人慘不忍睹。

  統治階級的腐朽奢侈的生活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奴隸的大批逃亡和反抗。

  正當商王朝內憂外困之時,商朝第十八個王陽甲去世了,陽甲的弟弟盤庚被擁立為王。盤庚是商湯的第九代孫,他睿智聰慧,頗有心計,較善於分析觀察形勢。他即位後,開始設法緩和階級矛盾,去除奢侈惡習、提倡簡樸,以圖挽救商朝的衰亡。

  盤庚經過多方籌劃,感到隻有遷都才是解決各種矛盾的最佳途徑,於是他決定將國都從奄遷至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附近)。盤庚認為將國都遷往荒涼的殷有許多好處:首先可以避開奄地區頻繁發生的水旱災害,有利於農牧業生產。其次,殷地區尚未開發,在那裏建都,一切須從頭做起,奴隸主們無法過分享受,有利於去除反叛勢力,有利於都城的安全和穩定。

  遷都的決定公布之後,人們一片大嘩,反對者主要是奴隸主貴族,他們留戀奄的奢侈生活,紛紛反對遷都的決定。有的貴族甚至威脅盤庚說:“你是我們擁立的,我們也可以罷黜你。”盤庚是個強有力的統治者,他決不因有人反對而改變自己的決定,他撰寫了《盤庚》兩篇告誡奴隸主們要和他同心同德。同時,盤庚也以強硬口氣警告那些煽動鬧事的奴隸主,要老老實實地服從命令,否則將予以嚴懲。

  在盤庚的脅迫下,奴隸主貴族被迫服從盤庚的命令,隨同盤庚遷都到了殷。初到殷時,地方荒涼,雜草從生,生活艱難,大家都不習慣。於是,一些奴隸主貴族便趁機發難,鼓動大家遷回老家去。盤庚又召集奴隸主會議,宣讀了《盤庚》第三篇告誡,以更加強硬的語氣再次警告那些奴隸主,又一次將奴隸主們的反對壓製了下去。經過數年的反複鬥爭,隨著新國都的逐漸興建,局麵才最終穩定下來。

  盤庚遷殷之後,強行推行商湯時確立的德政,加強統治,政治上出現了較為穩定的局麵,社會經濟和文化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

  盤庚十分重視農業生產,除本人親自視察農田作業外,還經常命令大臣和奴隸主們監督農耕。當時的農作物禾、黍、稻、麥等已被廣泛載培,耕田時采用合力耕種以及火耕,並已使用糞肥肥田。農業的發展使農產品有了較多的剩餘,商王命令將收割後的糧食放入倉庫中貯存以備災年。

  農作物的再生產品主要是酒類,當時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嗜酒風氣盛行。釀酒業的迅速發展,也反映了當時農業的發達程度。

  園藝和蠶桑業在盤庚遷殷後也有了較大的發展。殷地處黃河中下遊地區,氣候溫和,雨量豐沛,並有廣大的桑樹種植。奴隸們采集桑葉,飼養家蠶,抽出蠶絲,使用陶製紡輪織成精美的絲、帛,供奴隸主貴族們穿戴。

  盤庚遷殷之後,青銅器的製造也步入了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當時青銅作坊規模之大,冶煉青銅技術之高超,產品製作之精美,種類之複雜繁多,製造水平之純熟,都令人驚歎。

  盤庚遷殷之後,驅使成千上萬的奴隸日夜趕修新國都,不久,一座規模宏大,占地廣闊的都城便拔地而起。新國都中王宮部分為城市的核心,它擁有五十多座宮殿。都城外圍由人工挖成的壕溝,形成一條保護都城的水域屏障。在都城周圍是居住區和手工作坊,供平民和工匠們生活和勞作。在盤庚的嚴厲督促和廣大工奴隸平民的艱辛努力之下,殷迅速建成一座十分繁榮的都市。

  在至今仍舊保留下來的殷墟遺址中,還發現有大量刻於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又被稱為契文、卜辭、龜甲文字或殷墟文字。甲骨文是商代國王利用龜甲、獸骨進行占卜的記事文字,迄今已發現約15萬片。其內容以占卜為主,但也反映了自庚盤遷殷之後至商朝末年間的祭祀、征伐、田獵、農業、畜牧、地理等社會各方麵的情況。甲骨卜辭一般很簡短,從一二字到數十字不等。甲骨文單字約有5000左右,其中可識的約1500字左右,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係較為完備的文字。

  盤庚遷殷,使得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社會經濟獲得了較大發展,使得商王朝一度複興,在此後的273年間,商朝再不遷徙國都,商人在盤庚奠定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商成為當時世界的文明大國。

  武丁重振商朝

  商朝在成湯之後又延續了400多年,由於後幾代國王的昏庸貪婪,使國家承受了超負荷的壓力,國庫空虛,民不聊生。而奴隸的境遇就更加淒慘。有一個叫傅說的奴隸,他才華出眾足智多謀,對國家大事十分關心。但是他平時隻是默默地勞作,從不隨便說話。後來,他認識了一個叫武丁的雜役,二人極投緣。武丁常常在他麵前談起對現實的不滿及世道的黑暗,傅說往往就此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一天,武丁對傅說說:“假如有一天我能做國王,一定讓你作我的近臣。”傅說不以為然地說,“像我們這些人,連自由都不敢妄想,哪裏還談得上當國王呢,你不是癡人說夢吧。”武丁不再說話。

  又過了一段日子,忽然傳來國王駕崩的消息,不久,武丁不見了。傅說不明白武丁為什麽不告而別,也不知道他的消失是吉是凶。傅說繼續默默地勞作,在喝斥打罵中過了三年。一天,前呼後擁地來了一群達官顯貴,見到傅說後倒身便拜,就連奴隸主也連連叩首不敢抬頭。傅說恍若夢中,被這一幕驚呆了。接著這些人七手八腳地給他去掉枷鎖,換上了一套華麗的官服,然後將他扶到車中。

  傅說在車中顛簸了幾天,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旁邊的人對他說,這座巍峨的宮殿就是王宮,國王正在裏麵等你呢。傅說簡直傻了,他感覺自己路都不會走了。進了王宮,傅說見國王威嚴地坐在王位上,慌忙跪倒在地。這時國王和藹地說:“傅說,抬起頭來。”傅說抬頭仔細一看,不禁大吃一驚:這不是三年前與我朝夕相處的雜役武丁嗎?難道他真的是國王?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三年前在位的國王小乙是武丁的父親,他耳朵軟,遇事沒有主意,隻聽一班謅媚小人的讒言,對一些忠臣的耿直之言卻不屑一顧。久而久之,身邊圍了一群小人,而那些忠臣則貶職的貶職,放逐的放逐,就連他的兒子武丁也在被放逐之列。小乙當了28年的國王,因病而死,將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交給了武丁。

  武丁剛剛即位,根基還不算穩固,但他不甘心讓國家就此衰敗下去,也不情願讓有識之士傅說無用武之地。

  一天,武丁設宴,邀請滿朝文武大臣。席間,眾臣暢所欲言,氣氛很活躍。正在大家推杯換盞時,武丁突然栽倒在地。眾臣愕然,忙上前攙扶,並召醫官前來診治。武丁終於醒了,可是目光呆滯,口不能言。一時間朝堂上下人心惶惶議論紛紛。經過醫官的精心治療,武丁雖然還不能說話,但可以上朝接受大臣的參拜。但由於他沒有能力處理事務,不能親口發布詔令,眾臣的請示及匯報便成了一種形式。個別大臣也樂得輕鬆自在,每天應付完武丁就自尋開心去了,有的大臣甚至一連幾天也不見武丁一次麵。

  武丁就這樣作了三年木偶國王,大臣們也習慣了沒有約束的生活。有一天,武丁的病情突然加重了,他昏迷了三天三夜,茶飯不進。醫官忙得滿身大汗也不見好轉。眾大臣站立兩旁,雖然麵露焦急之色,但各懷心事。有的擔心武丁死掉,逍遙的日子一去不返;有的擔心武丁繼續隻在其位不謀其政,使國勢日漸衰竭。就在大家各懷自己的心事時,武丁哼了一聲,蘇醒過來。接著抬手道:“快扶我起來!”眾臣大喜過望:“國王能說話了!國王能說話了!”頓時,整個王宮歡聲一片。

  武丁坐起來後,對大臣位說:“我在太華山接受天帝教誨共有三年,在此其間,天帝告訴我要盡心國事,近賢人,遠小人,廢除舊的不利於國家發展的法度。同時還告訴我,在傅岩有一個聖人叫傅說,天帝為了磨煉他的意誌,把他貶為奴隸,此人能助我興國。你們速去把他請回。”然後,武丁命人按照他描述的樣子畫了傅說的畫像,又講述了他所在的地方,限期尋找傅說。

  大臣們原本對此事感到奇怪,如今又聽說是奉天帝之命,所以各個誠惶誠恐,對武丁唯命是聽,不久便將傅說接到武丁麵前。武丁當即任命傅說為左相,幫助他處理國家政事。

  夜晚,武丁將傅說請到自己寢宮,向他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與自己的打算,希望他在出謀劃策的同時,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以便興國富民。傅說聽了武丁一席話,感動得熱淚盈眶,他表示一生願為武丁效犬馬之勞。同時也提出許多治國興邦的建議,尤其強調禁止屠殺奴隸,武丁一一應允。

  第二天早朝,武丁重新任命各級官員,將三年來盡忠職守的大臣提拔重用,將擅離職守的大臣貶職放逐,然後公布新的法製。消息傳開,舉國歡慶。

  傅說與武丁的另一賢臣甘盤合作,共同輔佐武丁,推行仁德政治。他施展治國才幹,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使農牧業產量大力提高。他加強統治,嚴明法律,使國家一切都井然有序,商王朝人口得到增加,國力逐漸增強,自此,商王朝再次興盛起來。

  文王識薑尚

  盤庚死後又傳了十一個王,最後一個王叫做紂。紂原來是一個相當聰敏,又有勇力的人,他能夠赤手空拳同野獸格鬥,曾倒拽九牛,以手托梁換柱而麵不改色。他早年曾經親自帶兵和東夷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他很有軍事才能,在作戰中百戰百勝,最後平定了東夷,把商朝的文化傳播到淮水和長江流域一帶。但是長期的戰爭消耗巨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負擔,增添了人民的痛苦。

  紂和夏桀一樣,隻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沒完沒了地建造宮殿,他在他的別都朝歌(今河南淇縣)造了一個富麗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來的金銀珍寶都貯藏在裏麵;他又造了一個極大的倉庫,叫做“钜橋”,把剝削來的糧食堆積起來。他把酒倒在池裏,把肉掛得像樹林一樣。他和寵姬妲己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加重了平民奴隸的負擔,人們抱怨連天,一些諸候國也奮起反抗紂王的沉重剝削。紂王用各種殘酷的刑罰來鎮壓人民。凡是諸候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對他,他就把人捉起來放在燒紅的銅柱上烤死。這就是叫做“炮烙”的刑罰。

  紂的殘暴行為,加速了商朝的滅亡。這時候,在西部的一個部落卻正在一天天興盛起來,這就是周。

  周本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這個部落在現在陝西、甘肅一帶活動。後來,因為遭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蚮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

  到了古公蚮父的孫子姬昌(後來稱為周文王)繼位的時候,周部落已經很強大了。周文王是一個能幹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紂王正相反。紂王喜歡喝酒、打獵,對人民濫施刑罰。周文王禁止喝酒,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他鼓勵人民多養牛羊,多種糧食。他還虛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許多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

  日漸強大的周部落,對商朝是個很大的威脅。有個大臣崇侯虎在紂王麵前說周文王的影響太大了,這樣下去,對商朝不利。

  紂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關在湯陰(在今河南湯陰縣一帶)。姬昌的長子伯邑考聞訊,趕往朝歌求見紂王,卻被入獄扣押。後來殘忍的紂王又將他殺死,將肉做成肉脯,賜給姬昌吃。為救姬昌,周部落的貴族把許多美女、駿馬和別的珍寶,獻給紂王,又送了許多禮物給紂王的親信大臣費仲。紂王見了美女珍寶,高興得眉開眼笑,又聽費仲說姬昌被囚禁期間並無一句怨言,便很快把周文王釋放了。

  周文王見紂王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決定討伐商朝。可是他身邊缺少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來幫助他指揮作戰。他暗暗想辦法物色這種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著車,帶著他兒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獵。在渭水邊,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在河岸上坐著釣魚。大隊人馬過去,那個老頭兒隻當沒看見,還是安安靜靜釣他的魚。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車,走到老頭兒跟前,跟他聊起來。

  經過一番談話,知道他叫薑尚(又叫呂尚,“呂”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個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興,說:“我祖父在世時曾經對我說過,將來會有個了不起的能人幫助我把周族興盛起來。您正是這樣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經很久了。”說罷,就請薑尚一起回宮。老人也未再推辭,就跟著文王上了車。

  姬昌把薑尚接回去,尊他為師,稱為“師尚父”,又因為薑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後來叫他太公望;在民間傳說中,叫他薑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幫手。他一麵提倡生產,一麵訓練兵馬,周國的勢力越來越大。有一次,文王問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們應當先征伐哪一國?”

  太公望說:“先去征伐密須。”

  有人反對他,說:“密須國君厲害得很,恐怕打不過他。”

  太公望說:“密須國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厲害十倍,也沒有什麽可怕的。”

  周文王發兵到了密須,還沒開戰,密須的老百姓就先暴動了。他們綁著密須的國君歸附了文王。

  過了三年,文王又發兵征伐崇國(在今陝西省灃水縣)。崇國是商朝西邊最大的一個屬國。文王滅了崇國,就在那裏築起城牆,建立了都城,叫做豐邑。沒過幾年,周族逐漸占領了大部分商朝統治的地區,歸附文王的部落也越來越多了。

  到姬昌年邁的時候,周國的勢力已經超過了商國,使得“天下三分,其二歸周”。但是,周文王並沒有完成滅商的事業。在他打算征伐紂王的時候,不幸患重病去世了。

  這樣,滅亡商湯的大業就落在周文王的兒子姬發和智叟薑尚的肩上。

  西周

  周地原來位於陝西關中平原西部,北靠岐山,南臨渭河。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三個奴隸製王朝,其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市),故稱西周。周武王去世後,周公竭力輔政,他東征平息商殘餘勢力叛亂,確立宗法製並創立典章製度,先後分封數十個諸侯,以捍衛周王室,使新王朝的統治得以鞏固。

  西周農業比商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當時用青銅製作的農具較商朝多,更便於墾殖。西周的手工業種類很多,分工更細,號稱“百工”,產品完全被周王和貴族壟斷。土地製度是以井田製為主的奴隸主貴族土地所有製。

  西周奴隸主對奴隸和平民進行殘酷的壓迫和剝削,至西周中期後,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公元前841年,西周都城鎬京發生“國人暴動”,驅逐殘暴荒淫的周厲王,嚴重動搖了西周王朝的統治。中國曆史確切年代記載,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此後,雖出現過“宣王中興”,但西周王朝已不能扭轉其走向衰弱的局勢。

  西周自公元前11世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滅亡,共享國250年,傳11代12王。

  周武王伐紂

  周文王死了以後,他兒子姬發即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為師,並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睪(音shì)作他的助手,繼續整頓內政,擴充兵力,準備討伐商紂。

  第二年,周武王把軍隊開到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地方,舉行一次檢閱,有八百多個小國諸侯,不約而同地來到盟津會師。大家都向武王提出,要他帶領大家伐商。但是武王認為時機未到,檢閱結束後又回到豐京。

  這時候,紂的暴政越來越殘酷了。商朝的貴族王子比幹和箕子、微子非常擔心,苦苦地勸說他別這樣胡鬧下去。紂不但不聽,反而毫無人性地把叔父比幹殺了,還叫人剖開比幹的胸膛,把他的心掏出來,說要看看比幹的心是什麽顏色的。從此,紂王周圍的大臣再也沒有敢進諫的了。賢臣箕子裝作發瘋,總算免了一死,被罰作奴隸,囚禁起來。微子看見商朝已經沒有希望,就離開別都朝歌出走了。朝中的大臣太師疵和少師強帶了商朝的祭器樂器,紛紛投靠周武王。

  公元前1027年(一說公之前1057年)正月,武王聽到探子的報告,知道紂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發兵五萬,請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帥,周公旦、畢公高輔佐,渡過黃河東進。到了盟津,八百諸侯又重新會師在一起。周武王在盟津舉行一次誓師大會,宣布了紂殘害人民的罪狀,鼓勵大家同心伐紂。

  在武王進軍的路上,一天,有兩個老人擋住了大軍去路,要見武王。有人認出來,這兩人本來是孤竹國(在今河北盧龍)國王的兩個兒子,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齊。孤竹國王鍾愛叔齊,想把王位傳給他,伯夷知道父王的心意,主動離開孤竹;叔齊不願接受哥哥讓給他的王位,也躲了起來。在周文王在世的時候,他們兩人一起投奔周國,定居下來。這回聽到武王伐紂,就趕來阻止。

  周武王接見他們時,兩人拉住武王的馬韁繩說:“紂王是天子,你是個臣子。臣子怎能討伐天子,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啊。”

  武王左右將士聽了這些話,非常生氣。有的把劍拔出來,想殺他們。太公望知道這兩人不過是兩個書呆子,吩咐左右將士不要為難他們,把他們拉開。哪知道這兩個人太固執,不再吃周國的糧食,竟躲到首陽山(在今山西永濟西南)上,絕食自殺。

  周武王的討紂大軍士氣旺盛,一路上勢如破竹,僅僅經過6天行軍,於2月初四拂曉就打到距離朝歌僅僅七十華裏的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

  紂聽到這個消息,隻好倉促部署防禦。但此時商軍主力還在東南地區,無法立即調回,立刻拚湊了十七萬人馬。他想,武王的兵力不過五萬人,十七萬人還打不過五萬嗎?於是商紂王親自率領,開赴牧野迎戰周師。

  可是,那十七萬商軍有一大半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從東夷抓來的俘虜。他們平日受盡紂的壓迫和虐待,早就對紂恨透了,誰也不想為紂賣命。在牧野戰場上,當周軍勇猛進攻的時候,他們就掉轉矛頭,紛紛倒戈,大批奴隸配合周軍一起攻打商軍。十七萬商軍,一下子就土崩瓦解。太公望指揮周軍,趁勢追擊,一直追到商都朝歌。

  商紂逃回朝歌,眼看大勢已去,紂王下令手下人把所有的金銀財寶堆到鹿台上。當夜,就躲進鹿台,放了一把火,跳到火堆裏自焚而死。

  周武王率大軍威嚴雄壯地進入朝歌城。商朝老百姓扶老攜幼站在道路兩旁歡迎周軍。武王命令南宮適把鹿台裏的還未燒毀的金銀珠寶拿出來,分發給老百姓,還叫他打開钜橋大糧倉,讓群眾前來領取糧食。朝歌城裏歡聲四起,人們到處都談論武王的好處和紂王的殘暴。武王還叫畢公高釋放被商紂王關起的奴隸、罪人以及從各地掠奪的女子,讓他們獲得自由。

  周武王滅了商朝,結束了殷商王朝600年統治,把國都從豐邑搬到鎬京(今陝西西安市西),建立了周王朝。

  為了鞏固周朝的統治,從周武王起,把自己的親屬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太公望被封在齊國,他的弟弟周公旦被封在魯國,召公睪被封在燕國。據說從武王到他的兒子成王,一共封了七十多個諸候國。

  商朝雖然滅亡了,但是它留下的貴族和奴隸主在社會上還有一部分勢力。為了安撫這些人,武王把紂王的兒子武庚封為殷侯,留在殷都,又派自己的三個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幫助武庚。名義上是幫助,實際上是監視,所以叫做“三監”。

  西周分封諸侯

  周武王打敗商朝後,把得來的廣大土地和俘虜,分給了他的兄弟、親戚及有汗馬功勞的扈從們,讓他們到各地去作諸侯,進行分區管理,護衛王室。這就是所謂“授民授疆土”、西周建國大分封。

  周朝要統治廣大的新疆土,必須建立屬國,擁護王室。當時最難平定的是商朝的貴族。周公把他們遷到成周,封自己的同母弟弟康叔做衛侯,統治這些舊商國的遺民。周公教訓康叔說:“你對一般平民要寬厚,施行文王的富民政策,不要無辜殺人。對那些掠奪財物、不孝順父母、與兄弟不和的商人,則要用嚴刑誅戮。商人群聚在一起,除了百工,不論是誰,一律抓起來送到京師,我來殺他們。”康叔是當時封地最大、權勢最重的人,曾帶領重兵力鎮壓商人,在當時是最主要的侯國。

  成王把奄國封給周公的大兒子伯禽,讓他做魯侯(今山東曲阜),又封他的外祖父太公呂尚做齊侯(今山東臨淄)。齊、魯兩大國代替了奄和蒲姑,商朝不能再反叛了。召公的兒子封在燕(故都在今河北易縣,後遷都今北京),成王的弟弟叔虞封在唐(今山西太原縣,後稱晉國)。通過分封,周天子從長遠處著眼,建立了自己的據點,用以抵禦北方的少數民族,保護衛國和周國。而這些受封者又都是周朝最重要的貴族,足見周朝初年的大分封,確實有政治遠見。

  當周武王攻滅商朝時,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曾經抬著棺材到周武王的軍隊前投降。武庚死後,周公把商朝舊都商丘封給微子啟,爵位為“公”,國號為宋。宋國附近,實際上還有陳、杞和焦三個國家,這樣分封,是為了監視宋國。陳國是舜的後裔,在今河南淮陽縣;杞國是夏的後裔,在今河南杞縣;焦國則是炎帝的後裔,在今安徽亳縣。

  周朝建國初期,南方沒有強國,漢水流域有一些姬姓小國,但未受到重視。成王分封熊繹做楚蠻的小國君,歧陽大盟會時,隻派熊繹和鮮卑(東胡的一個小部落)看守祭神火堆,不讓他們正式參與盟會。後來,楚國強大了,自稱楚王,成為南方一個大國。凡是周朝勢力不能控製的地方,各強國甚至小國都自稱為王,不再向周天子朝貢。

  西周分封製度還與宗法有密切關係。周天子自稱上天元子(長子),認為是上天付給他土地和臣民,因此,他享有所有權。天子算天下的“大宗”,同姓各諸侯都尊奉他做“大宗子”。天子分土地和臣民給諸侯或卿大夫。大的侯國,如魯、衛、晉等國家附近,分封許多同姓的小國,小國君尊奉大國君做“宗子”,如魯國是騰國的宗子,晉國是虞國的宗子。一個國家裏,國君是大宗,他分給同姓的卿大夫采邑,采邑主便尊奉國君為宗子。采邑裏,采邑主又分小塊的土地給同姓的普通老百姓耕種,這些庶民尊奉采邑主為宗子。同姓庶民有自由民身份,不同於農奴身份的庶民。

  天子除了分封同姓諸侯外,還分封異姓諸侯。諸侯在國內也分封土地給異姓卿大夫。無論天子,還是卿大夫采邑,都會分一些小塊土地給異姓庶民耕種。周天子就是利用一級一級的分封製,形成一個統治網。上自天子,下至貧民,都是上一級對下一級分封,下級對上一級承擔繳納貢物、軍事保衛和述職等義務。在實行分封製的情況下,西周的統一是一種鬆散的統一。當時各地區經濟往來較少,政治發展不平衡,部族之間社會發展的差別較大,分封製與這種狀況是相適應的,它在當時起了一定的曆史作用。

  周公胸襟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後,過了兩年就得重病去世了。他的兒子姬育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固。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權。曆史上通常不稱周公旦的名字,隻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魯國,因為他要留在京城處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兒子伯禽長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魯國去做國君。伯禽臨走的時候,問他父親有什麽囑咐。周公說:“我是文王的兒子,當今天子的叔叔,你說我的地位怎麽樣?”

  伯禽說:“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說:“對呀!我的地位確實很高,但是我每次洗頭發的時候,一碰到急事,就馬上停止洗發,把頭發握在手裏去辦事;每次吃飯的時候,聽說有人求見,我就把來不及咽下的飯菜吐出來,去接見那些求見的人。我這樣做,還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這兒來嗎?你到了魯國,不過是個國君,可不能驕傲啊!”

  伯禽連連點頭,表示一定記住父親的教導。

  周公盡心盡意輔助成王,管理國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卻在外麵造謠,說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奪王位當天子!

  紂王的兒子武庚雖然被封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監視,覺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發生內亂,重新恢複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氣,聯絡了一批殷商的舊貴族,還煽動東夷中幾個部落叛亂反對周朝。

  武庚和管叔等人製造的謠言,鬧得鎬京也沸沸揚揚,連召公睪也懷疑起來。成王歲數小,對輔助他的叔父也有點害怕。周公對此心裏很難過,他首先向召公睪披肝瀝膽地談了一次話,告訴召公睪,他決沒有野心,要他顧全大局,不要輕信謠言。召公睪被他這番誠懇的話感動,消除了誤會,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內部之後,毅然調動大軍,親自率領大軍東征。

  東方有幾個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動。周公下命令給太公望,授權給他,各國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討。這樣,由太公望控製了東方,他自己全力對付武庚。經過三年的艱苦戰爭,周公終於平定了武庚的叛亂,把武庚殺了。管叔一看武庚失敗,上吊自殺了。周公平定了叛亂,把霍叔革了職,對蔡叔辦了一個充軍的罪。

  在周公東征的過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貴族成了俘虜。因為他們反抗周朝,所以叫他們是“頑民”。周公覺得讓這批人留在原來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時,又覺得鎬京在西邊,要控製東部的廣大中原地區很不方便,就在東麵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陽市),把殷朝的“頑民”都遷到那裏。

  從那以後,周朝就有了兩座都城。西部是鎬京,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成王依舊在鎬京居住,東都由周公坐鎮。從此,周朝開始了長期穩定的局麵。

  周公為了周朝的事業,用盡了畢生精力。他把自己的經驗寫成文章,還製定了許多法令。周朝實行了這些法令,比以前更加穩定了。周公死後,周成王用最隆重的天子禮節,把他葬在文王陵和武王陵附近,表示周公完成了周文王和周武王沒能完成的事業。

  從周成王到他的兒子康王兩代,前後約五十多年,是周朝強盛和統一的時期,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昭王南征的下場

  周公死後,成王在召公的輔佐下漸漸行使起天子的職責。直到成王26年,召公才不幸去世。經過他多年的言傳身教,成王將文王、武王時的一些好傳統繼承下來,西周的奴隸製進一步鞏固,王權進一步加強。

  昭王名叫姬瑕,是我國西周時代第四個天子,也是周朝由盛轉衰的第一個昏君。西周初期的三個天子——武王、成王和康王,都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