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著名名勝地名名詞

  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廟

  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廟真正稱得上是偉大的世界奇跡。令人驚歎的不僅在於如此宏偉的建築是在沒有任何機械幫助的條件下建造而成的,而且還在於它的湮沒、發現和搬遷的整個過程。

  兩座神廟豎立在尼羅河邊,是從山崖石壁中雕鑿出來的。神廟建於公元前1290年~公元前1224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的時期。

  最大的一座神廟伸進出山崖55米,附近除有拉美西斯的妻子尼菲拉麗較小的神廟外,還有6尊挺立的雕像,其中4尊是拉美西斯,2尊是尼菲拉麗,每尊都高達10米。

  神廟內有精心雕刻出的一尊尊雕像,牆壁和天頂上飾有色彩鮮明的浮雕圖案。1813年神廟還無人知曉,因為它們被埋在沙裏。1817年神廟被發掘出來,此後便一直是旅遊者向往的勝地。

  阿布辛拜主廟有4尊高20米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護衛者。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兩座巨大的神廟在1965年~1969年被搬遷了,因為建造阿斯旺高壩而形成的納賽爾湖將淹沒神廟。當時搶時間將石體建築的神廟編號切成1000多塊,然後小心翼翼地將它搬運到更高的地方。在那裏,這些石塊按原樣重新拚裝,就像一幅巨大的七巧板,隻是這次借助了機器的幫忙。

  埃及金字塔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2700~2500年(這是一種公認的說法)。

  法老是古埃及的國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法老為什麽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有人說金字塔是外星人造出來的,事實究竟怎樣。至今仍是個謎。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後來古代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這樣意義,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經過幾千年來的風吹雨打,頂端已經剝蝕了將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築起埃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這座金字塔的底麵呈正方形,每邊長230多米,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裏的路程。

  巴比倫空中花園

  與羅得斯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園的遺跡,事實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園的古人也隻是從別人口中聽回來,並沒有真的看過,到底空中花園是否純粹是傳說呢?

  巴比倫空中花園位於Euphrates河東麵,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50裏外左右,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中。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患上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像而興建了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在公元前600年建成,是一個四角椎體的建築,由瀝青及磚塊建成的建築物以拱頂石柱支承著,台階種有全年翠綠的樹木,河水從空中花園旁邊的人工河流下來,遠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係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相信亦遠離Euphrates河,所以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輸水設備,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緊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麵。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麵,因為一般的建築物,要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塌是不可能的,由於米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沒有太多石塊,因此研究人員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與眾不同,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更有文獻指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

  羅德港巨人雕像

  建造時間:公元前4世紀晚期,或2世紀早期。

  建造地點:愛琴海,希臘羅德港。

  公元前的羅德島是重要的商務中心,它位於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處,羅德港於公元前408年建成。曆史上羅德島曾經被許多勢力範圍統治過,其中包括摩索拉斯(他的陵墓也是七大奇跡之一)和亞曆山大大帝。但在亞曆山大大帝歸天之後,全島又陷入了長時間的戰爭。

  馬其頓侵略者德米特裏帶領4萬軍隊(這已超過了整個島上的人口)包圍了港口。經過艱苦的戰爭,羅德島人擊敗了侵略者。為了慶祝這次勝利,他們決定用敵人遺棄的青銅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築了12年,它有110英尺高,也就是說,和大家熟知的紐約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雕像是中空的,裏麵用複雜的石頭和鐵的支柱加固。但這個偉大的雕像建成僅僅56年後就被強烈地震毀壞了。似乎與傳說中的雕像有出入。傳說中雕像兩腿分開站在港口上,船隻是從腿中間過去。想象一下那是多麽壯觀而有趣的場景啊。

  摩索拉斯陵墓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353年。

  建造地點:現在的土耳其西南地區。

  這座偉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是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座建築高達135英尺,由兩名希臘設計師設計,外麵裝飾以奇異的雕刻花紋。甫一建成就聲名遠播。

  摩索拉斯陵墓位於哈利卡納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麵積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墩座牆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匹馬拉著一架古代戰車。此陵墓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Leochares,Scopas和Timotheus製造。每人負責陵墓的其中一邊。

  在15世紀初哈利卡納素斯被侵占,新的統治者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將摩索拉斯陵墓的一些石頭用作建築材料。時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幸存,並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內。自從19世紀開始,摩索拉斯陵墓一直在進行考古學挖掘,提供了不少有關摩索拉斯陵墓的資料,令我們對摩索拉斯陵墓的形狀和外觀有了更多的認識。

  萬裏長城

  中國萬裏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

  據說,飛向太空的宇航員曾經報告說,從遙遠的月球觀察地球,能夠辨認出的人類工程隻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中國的萬裏長城。雄偉的萬裏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跡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根據曆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餘裏,遂稱萬裏長城,這就是“萬裏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隻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與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裏,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曆史上最長的長城。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對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裏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裏。)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曆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複,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鬥獸場,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亞曆山大燈塔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270年。

  建造地點:埃及亞曆山大港。

  它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純粹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亞曆山大燈塔的燭光在晚上照耀著整個亞曆山大港,保護著海上的船隻,另外,它亦是當時世上最高的建築物。

  在亞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死後不久,他的手下之一Ptolemy Soter便稱霸埃及,並建都於亞曆山大,有鑒於亞曆山大港附近的海道十分危險,Ptolemy Soter便下令由建築師Sostratus及亞曆山大圖書館(Alexandria Library/Mouseion)合作興建亞曆山大燈塔,燈塔於公元前290年竣工。

  它以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共分為三層:最低的一層為四角柱,高55.9米(183.4尺),第二層為八角柱,高18.30米(60.0尺),而最高一層為圓柱,高7.30米(24.0尺),屋頂上還有海神波賽頓(Poseidon)的雕像,整座燈塔高達117米(384尺),相當於一幢現代四十層高的建築物!燈塔內部是螺旋狀階梯,燃油沿階梯運往塔頂,塔頂的一座房間內,工人便依靠燃燒石油的燈光,再利用後方的鏡收集光線,然後反射出去,晚上就是這樣以火光照耀大海,白天則依靠反射陽光,據說燈光能照射到56公裏外的海道那麽遠,並具有防衛和偵察敵人的功用。

  後來新的統治者遷都開羅(Cairo),燈塔開始失修,公元956、1303及1323年的三次大地震差不多將整座燈塔摧毀。公元1480年,遺址的大理石塊更被改用來興建碉堡,步其他已被摧毀的五個遺跡後塵,成為除了現存的金字塔外,最後一個消失的奇觀。

  當亞曆山大燈塔建成後,它以400英尺的高度當之無愧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他的設計者是希臘的建築師索斯查圖斯。1500年以來,亞曆山大燈塔一直在暗夜中為水手們指引著進港的路線。它也是六大奇跡中最晚消失的一個。14世紀的大地震徹底摧毀了它。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筆記中這樣記載著:“燈塔是建築在三層台階之上,在它的頂端,白天用一麵鏡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導船隻。”1996年11月,一組潛水員在地中海深處發現了據說是亞曆山大燈塔的遺留物。

  宙斯神像

  宙斯是希臘眾神之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宙斯神像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室內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部分奧運項目就曾經在此舉行。遺址位於希臘西岸奧林匹亞(Olympia)的古城中。

  宙斯神殿建於公元前470年,於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築師Libon設計,宙斯神像則由雕刻家Pheidias負責。神殿以表麵鋪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頂則使用大理石興建而成,神殿共由34條約高17米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支柱支撐著,神殿的麵積達41.1米乘107.75米,宙斯神殿是多利斯式(Doric-—style)的建築,整座神像及他所穿的長袍都是由黃金製成,他頭戴橄欖編織的環,右手握著由象牙及黃金製成的勝利女神像,左手拿著一把鑲有閃爍耀眼金屬的權杖,上麵有一隻鷹停留著,而他所座的寶座則以獅身人麵像、勝利女神及神話人物裝飾,該寶座的底座寬6.5米(20尺),高1.0米(3尺),神像則約高13米(40尺),相等於四層高的現代樓宇,使坐在寶座上的宙斯頭部差不多頂著神殿頂部。位於奧林匹亞的神殿於公元5年被大火摧毀,雖然宙斯神像被運到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而幸免於難,可是神像最終還是難逃厄運,於公元462年被大火燒毀。

  巴特農神殿

  巴特農神殿位於雅典老城區衛城中心,建於公元前447~438年,由名建築師與雕刻師菲迪亞斯承擔神廟設計。巴特農神廟是多立克式建築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有“希臘國寶”之稱。

  神廟外部呈長方形,長228英尺,寬101英尺,有46根多立克式環列圓柱構成柱廊。其額枋、簷口、屋簷多處飾有鍍金青銅盾牌、各種文飾和珍禽異卉等裝飾性雕塑;由92塊白色大理石飾板裝飾而成的中楣飾帶,有描述希臘神話內容的連環浮雕;東西廟頂的人字牆上,有雕刻著乘4馬金車在天空奔馳的太陽神赫利俄斯、側身躺臥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和駕銀車遨遊太空的月神塞勒涅的浮雕以及描寫萬神之王宙斯請火神赫淮斯托斯劈開他的腦袋,雅典娜全身披甲從中躍出的一組浮雕。神廟主體建築為兩個大廳,兩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圓柱的門廳,東邊門廳通向內殿,殿內供奉著巨大的雅典娜女神,神像設計靈巧,可搬動轉移隱蔽。

  巴特農神殿可謂曆經滄桑,幾經磨難。公元1687年威尼斯軍隊炮轟城堡,廟內內殿、殿牆等建築夷為瓦礫。18世紀下半葉開始了歐洲列強來此盜運、搶奪文物,現有不少原屬神廟的古物都散失。

  柬埔寨的吳哥窟

  吳哥窟巨大的廟宇坐落在炎熱、潮濕的雨林中部的空曠地帶。在吳哥這座東南亞柬埔寨古代高棉王朝都城的其他一些地方,建築物已被叢林所取代。

  吳哥城建在公元9世紀~公元15世紀高棉國王統轄的一片大平原上。吳哥窟建於公元12世紀,是城內廟宇中最令人難忘的建築。

  吳哥窟真是令人叫絕。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主廟被一排排圍牆包圍著。它的一些巨塔形似含苞欲放的荷花。廟內有許多雕像、台地、工廊和庭院,均呈對稱布局。吳哥窟的長廊外部雕有豐富多彩的印度教神像和神話傳說。

  整個廟宇由大石塊砌築而成。石塊間的縫隙嚴密,沒有使用任何粘合物。

  1413年吳哥被荒棄。

  廟宇過去由巨大的護城河環繞著,現在這些護城河已幾乎絕跡。

  吳哥地區的廟宇直到1860年才被發現。但一個世紀後,人們才弄清楚吳哥城的規模。以前其人口超過100萬,地域遼闊。高棉人修建了一係列複雜的溝渠和長方形的大湖或水庫,這使得即使是在旱季,城市及其周圍地區也能得到充足的供水。

  盧溝橋

  據《金史》記載,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6月,因盧溝河水流湍急,不便行旅,金章宗完顏璟命造石橋,至明昌三年(1192年)3月建成,命名“廣利橋”。橋由十一孔石拱組成,橋旁石欄上精刻485頭石獅,形態各異。

  在《明史》記載中,此橋已更名盧溝橋,明正統九年(1444年)因被洪水衝壞,重修,清康熙37年(1698年)又因毀於洪水,重建。乾隆50年(1785年)又重修。乾隆皇帝弘曆曾為此橋題“盧溝曉月”四字,見今橋東碑亭內的漢白玉石碑,於是“盧溝曉月”成為燕京八景之一。

  盧溝橋所跨的河流,源出山西洪濤山,今稱永定河,《元史·河渠誌》稱小黃河,金時稱盧溝河。據清代於敏中等編纂的《日下舊聞考》記載,“盧”即黑色,盧溝河的水是黑色的,故盧溝河又名黑水河。乾隆二十九年禦製《過盧溝橋詠冰解詩》,有這樣的詩句:“水黑為盧冰亦然,隆冬凍合澤腹堅。”可見,盧溝橋是以橫跨水色渾黑的盧溝河而得名的。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是現代巴黎的標誌,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20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它的設計師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離奇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誌。

  埃菲爾鐵塔分為三層,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分別在離地麵57米、115米和276米處建有平台。據說,該塔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隻鉚釘相連起來。

  白宮

  白宮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北麵的賓夕法尼亞大街,包括建築和園林在內,占地18英畝,主樓是幢3層的白色樓房。白宮是美國總統辦公室及府邸所在地,同時又是美國政府的行政中心。白宮源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是由建築師詹姆士·賀朋設計的。據說賀朋受了一座愛爾蘭宮殿的影響,把白宮也設計成類似宮殿的建築。這項建築工程於1792年開始動工。1800年,由第2屆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啟用。何以稱“白宮”?1814年,這座宮殿被英國遠征軍一把火燒了。幸虧一場暴雨撲滅了大火。可是宮殿處處露出難看的火焦跡。為消除火焦跡,整個建築暫被塗成白色。後來,大家覺得白色很美,就索性用大理石重建這座宮殿。1901年,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給宮殿命名為“白色的房屋”。後人稱之為“白宮”。

  長白山

  最早記錄我國東北長白山的史籍是戰國和西漢初成書的地理書《山海經·大荒北經》。書中稱:“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肅慎是東北的古老民族,活動在今延邊和綏芬河一帶。《後漢書·東夷傳》和《晉書·四夷傳》皆有“肅慎氏一名挹婁,在不鹹山北”的記載。

  晉代以前長白山一直名稱不鹹山。後魏又稱“徒太山”、“太皇山”。《魏書·勿吉傳》載:“勿吉國南有從太山者,華言太皇,俗甚敬畏之。”到了唐代,又改稱為“太白山”,《新唐書》載: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

  長白山之名始於金代,而且一直沿用至今。《金史·世紀》載:“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金代統治者認為“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議封爵,建廟宇”。因此,在大定十二年(1172年)十二月,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即其山北地建廟宇”。大定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冊儀物,每逢春秋二季,擇日致祭。明昌四年(1193年)十月,複冊為開天弘聖帝。

  到了清代,滿族統治天下,長白山在滿語裏叫“果勒敏(長)珊延(白)阿林(山)”。清朝以長白山為發祥地,康熙十六年(1677年),特命大臣覺羅武木納前往長白山拜謁,回京奏疏,議封長白山神,每年遣使致祭。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東巡到吉林時,在鬆花江畔舉行了隆重的望祭長白山活動。清朝幾百年間,將長白山列為封禁之地。

  天池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縣境內,景色秀麗的高山湖天池,不知令多少國內外遊客為之傾倒。您知道它是什麽時候如何被發現的嗎?

  據史籍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天池地區就有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友好交往。到公元648年,唐朝曾在博格達山下設置瑤池督府,以後宋代到清代,天池曾有冰池、龍湫、龍潭、神池等名稱,但很少有其真實麵貌的記述,因為古代人們很難到達天池一睹其風貌。

  真正親臨天池的是200多年前任烏魯木齊都統大臣的明亮。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明亮親率騎從登博格達山,找到了傳說中西王母在西天瑤池擺蟠桃宴會宴請群仙的“仙境”,領略了這個高山湖泊的綽約風光。在他寫的《靈山天池疏鑿水渠碑記》中說:“見神池浩淼,如天境浮空”,遂摘句中“天”、“池”兩字,第一次正式命名“天池”。

  當然,還是後來地質工作者對天池的勘測,是準確而科學的。天池,是第四紀以來全球氣候多次冷暖變化,待第三次冰期來臨後,冰川下行,日積月累形成的U字形湖泊。

  霧都

  重慶這個古老而美麗的山城被稱為“霧都”。重慶全年霧日平均有103天,1950年甚至高達205天。春冬季節,霧日尤多,霧都,確實名不虛傳。

  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寫道:“以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這就是成語“蜀犬吠日”的由來。四川盆地是我國陰天和霧日最多的地區之一,霧日幾乎占全年的三分之二,無怪“蜀犬”見日而“吠”之了。

  重慶為什麽多霧呢?四川盆地,北有秦嶺、岷山,東有大巴山、巫山,南有雲貴高原,西有青藏高原,四周高山環繞,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濕潤空氣,在四川盆地這樣的環境下,利於雲霧的形成。特別是地處盆地東部的重慶,“近水樓台”,得天獨厚。

  我們知道,霧是細微的水分子遇冷凝結後,浮遊在近地麵上形成的。重慶位於長江和嘉陵江匯流處,四周群山環抱,風力微弱,使江南地麵蒸發的大量水汽常停留在空中,於是早晚氣溫降低時極易凝結成霧。而高空中常有逆溫層存在,阻礙了水汽的去路,再加上人口稠密,塵埃較多,更增大了霧的濃度。所以,每當濃霧迷天之際,屋宇遮沒,山色盡消,江岸不分,景物不辨,簡直是“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好望角

  好望角初名“風暴角”。1486年葡萄牙著名探險家巴托羅·迪亞士奉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的命令,率探險隊沿非洲西岸南航行,尋找通往東方的航路。

  迪亞士首次到達非洲南端,在那裏遇到了特大風暴,他乘坐的帆船幾乎沉沒在驚濤駭浪中,最後飄落在一個無名的岬角岸邊,並被迫返航,迪亞士就將其稱為“風暴角”。回國後迪亞士向國王匯報了到達“風暴角”的情況。國王認為這樣命名會挫傷探險家的積極性,不利於進一步探索通往東方的航路;並認為隻要越過這一岬角,就有希望開辟一條新航路。所以,他在1487年正式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

  凱旋門

  凱旋門地處寬闊的戴高樂廣場。這裏是香榭麗舍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麵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這座拱門是在拿破侖時期的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根據拿破侖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於1836年。它隻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麵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一幅就是位於麵向香榭麗舍大街一麵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麵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曲》。拿破侖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麵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裏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裏還有一座紀念館,館內記載著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曆史,在那裏,遊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麵劃著線,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鬥中陣亡的。

  華爾街

  華爾街起源於17世紀,當時那裏隸屬於荷蘭新移民。那塊被稱為新阿姆斯特丹的地方位於曼哈頓島前端,夾在兩條航運方便的河流之間,是易於停靠船舶的天然深水良港。因而,航海業發達的荷蘭人看中了這一地點。

  10年後,新阿姆斯特丹北部前沿被三角形柵欄“牆”所取代,它延續了910米,為的是防範新的敵人——英國人。

  1664年,英國人和荷蘭人展開了一場海上爭奪戰,英國人成功地占領了新阿姆斯特丹,“牆”沒有起到多大的防禦作用。1685年,英國人把這條街命名為“華爾街”(Wall Street)。英文單詞“Wall”是“牆”的意思。

  華爾街臨近港口,地理位置重要,對於紐約商業金融活動具有特殊意義。在英國人統治時期,紐約迅速發展成為港口城市,並逐漸展現出一個國際大都會的雛形。

  把華爾街作為市中心,是英國任命的紐約總督托馬斯·唐幹做出的決定。他事先偷偷購買了臨近的大片土地,然後分成許多小塊待價而沽。1686年,華爾街開始大規模建設開發,他便順勢出售牟利。一些人也看出了門道,分別趕在華爾街區域地價飆升之前購入大量地產。在17世紀的最後10年裏,華爾街經過擴建改造,麵貌煥然一新,原來老的木柵欄被拆除,基石用於建造市政廳,第一所基督教三一教堂也建造起來,從而拉開了華爾街空前但不絕後的序幕。

  好萊塢

  100多年前,一對年齡相差30歲的老夫少妻來到加利福尼亞州郊遊。男的叫哈韋爾·考克斯,他因患小兒麻痹症而終身殘疾,但他卻以堅強的意誌和聰明才智最終成為堪薩斯州的巨富。女的名為戴依達。嬌妻一眼看上了一塊長滿無花果樹的土地,提出要在這裏落戶。考克斯二話沒說,掏錢便將這塊120英畝的土地買下。

  考克斯太太出生於伊利諾伊州,故鄉的家是一座冬青樹環抱的莊園。出於對家鄉的懷念,她不顧這片土地隻生長無花果樹的現實,硬將它定名為“冬青樹林”,即好萊塢。疼愛妻子的考克斯對這個不合實際的名字並不在意,而且還做了一塊“好萊塢”的招牌懸掛在籬笆牆上。就這樣,大名鼎鼎的好萊塢便在1887年2月悄然誕生了。16年後,這裏升格為市的時候,參加投票的117位有選舉權的居民一致讚同以“冬青樹林”作為該市市名。

  在以後的10年裏,電影業迅速而蓬勃地發展起來。好萊塢以氣候溫和宜人,陽光充足,依山傍水,既有草原又有沙丘的優越地理條件,吸引了大批從影人員。從此,安寧、和諧並具有傳統生活秩序的好萊塢受到了新潮電影文化的侵襲,好萊塢最終變成盡人皆知的電影王國。

  唐人街

  19世紀初,中國人到美國去隻是零散的、個別人的活動,他們大多是商人或技術工人,沒有固定的僑居地。這種狀況到19世紀40年代末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當時,一股向美國西部移民的浪潮迅速興起,唐人街隨即在舊金山出現。

  舊金山的唐人街從1850年開始初具規模。有雜貨店三家,客棧三家,木場三個,餅食店兩家。在商店門外高懸著,醒目的中國大字招牌,店內陳列著琳琅滿目的中國貨物。中國人開的餐館價廉物美,經常是座無虛席,不同膚色的顧客進進出出,好不熱鬧。

  建築材料是當年舊金山的熱門貨。在唐人街木場上,木料和房屋“預製件”的生意非常興隆。

  1852年,舊金山已有華僑3000人左右,但並不都住在唐人街內。1853年以後,中國移民開始集中。南從薩克拉門托街,北至傑克遜街;東自卡尼街,西至斯托克頓街逐步成為華人社區。從此,唐人街成為華僑居住和活動的中心。人們稱之為“小廣州”、“小中國”,因為這些流落到海外的同胞,認為中國曆史上唐朝是最強大鼎盛時期,因而把自己的聚居地命名為“唐人街”。

  多瑙河

  多瑙河是歐洲第二長河。流經9個國家。多瑙河名來源於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位英雄叫多瑙伊萬,他娶了女英雄娜塔莎為妻,在新婚的宴席上向人誇口,自詡其武藝無敵,新娘笑他太傲慢,於是他就迫使其妻與之比射技,結果他輸了,羞怒的多瑙伊萬一箭就把妻子射死,後來悔悟,羞愧而自刎,其血流成濤濤長河,即成多瑙河。多瑙河因此而得名。

  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位於倫敦聖詹姆斯公園以西,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及其丈夫菲力普親王居住的地方。白金漢宮係英國白金漢公爵於1703年所建,因而得名。此宮建築富麗堂皇,外部裝飾精致華美。1761年英王喬治三世以2.1萬英鎊的巨資買下這座宮殿式建築。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繼位後,這裏正式成為王宮。

  大雁塔

  大雁塔自建成以後,就有“雁塔”之稱。它的得名由來,流傳有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古印度迦藍佛曾“穿石山做塔五層,最下麵一層作雁形,謂之雁塔”。玄奘最初設計建造的塔就采用了這種形製。

  另一種說法是: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大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買不到肉做飯。這天正好是菩薩布施日,天空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仰麵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僧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今天是什麽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於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領悟出這大雁分明是菩薩化現,他們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從此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雁塔。

  再一種說法是:當年玄奘取經途中曾困於沙漠,後來得到大雁領引,才找到水源,得以生還。建造這座佛塔是為報答菩薩化身指點迷津的大雁之恩。

  還有一種說法和佛祖釋迦牟尼曾化身為鴿救生的佛教故事有關。唐代人習尚雁,通常以雁泛指鳥類,因此得名雁塔。

  慈恩寺塔建成50多年後,在它的西北又出現的福寺塔,一大一小,均叫雁塔,於是人們把前者稱大雁塔,後者稱小雁塔。

  黃鶴樓

  黃鶴樓坐落在武昌的黃鵠磯上。它是武漢市的象征。建於公元223年。

  黃鶴樓原名辛氏樓。相傳一個姓辛的人在黃鵠磯這個地方,開了個小酒館。他心地善良,生意很好。一天,辛氏熱情招待了一個衣衫襤褸的道人,分文未收,而且一連幾天都是如此。有一天,道人喝了酒,興致很高,便在牆上畫了一隻黃鶴,然後兩手一拍,黃鶴竟然變成真的,飛了起來,飛到酒桌旁展翅起舞。道人對辛氏說,畫隻黃鶴是替他招攬生意,跳舞助興,以報辛氏款待之情。奇聞傳出後人們紛紛結伴而來,到辛氏酒館飲酒觀鶴。這樣,酒館生意越做越好,錢越賺越多了。一連10年,辛氏發了大財,他就用10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建造了一座樓閣,以紀念好心的道人和神奇的黃鶴。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來想到其紀念意義,便把那道人供奉在樓裏,並把樓改稱“黃鶴樓”。

  天府之國

  天府,最早見於《周禮》,後被用於對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地區的帶普遍性的讚譽之詞。秦漢時期,天府的美名集中於當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經濟最發達地區的關中。四川原來並不被稱為天府。第一個稱四川為天府的,是傑出的政治家諸葛亮。四川得此美譽的原因是:戰國末年至秦漢之交、西漢末年和東漢末年,我國開發最早、經濟最繁榮的三河(河東、河內、河南)地區,經過連年戰亂和天災人禍,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而這一時期的四川經濟卻在全國躍居首位。

  為了把四川營建為天府之國,我們的祖先對大自然進行了“務”、“治”、“製”、“用”,其中最重要的兩項是治水和開辟對外聯係的通道。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對岷江進行了大規模的綜合治理和全麵的開發利用。從秦漢始,四川平原逐漸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和糧食輸出區;為了克服“蜀道難”和打通南北通道,我們的祖先所付出的努力是可以與治水相當的。保留在《華陽國誌》等書中的五丁移山、石牛開道、武都擔土、山分五嶺等優美的神話以及四川各地出土的與中原器物相似的文物,就是力證。

  姑蘇

  蘇州雅稱姑蘇。姑蘇之名緣何而來?東漢哲學家王符談了它的典出。

  王符,甘肅鎮原人,一生隱居,埋頭著述,成《潛夫論》一書。其中《邊議篇》載:“範蠡收債於姑胥,蓋胥者舜臣名,佐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吳者也,故名其地曰姑胥,曆代轉音為姑蘇。”

  這就是說,吳地本為告的封地,因而被稱作姑胥;而在吳語中,胥、蘇二字音相近,姑胥就演變成姑蘇,蘇州才有了姑蘇城的名稱。

  王府井

  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有名的街道之一。遼金時代,這裏是個荒涼的村落。元代建立大都城後,人口逐漸稠密起來,並有了丁字街的正式名稱。明成祖時在這一地方建造了10個王府,據《明成祖永樂實錄》的記載,建造10個王府的工程從永樂15年(1417年)動工,到第18年底完成,因而這條街也就改稱十王府或十王府街了。

  明亡後,這裏的王府逐漸傾廢,十王府的名稱不複存在,而習慣地稱為王府街了,這一帶隨之出現了更多的攤販和店鋪。清光緒、宣統年間,街的兩旁遍設油鹽店、米麵鋪、切麵鋪、粥攤、飯鋪、古玩鋪、藥鋪,還有一個“官廳”。民國以後,1915年,北洋政府內政部繪製《北京四郊詳圖》時,考慮這條街比較長,於是將一條街分成三截:北段仍稱王府大街,中段改稱八麵槽,南段由於有一眼甜水井(井址在大街的西側),就稱作王府井大街了。現在整條街稱作王府井大街。

  華清池

  溫泉華清池位於蒼翠清雅的驪山腳下,距古城西安20餘千米。千百年來,華清池以旖旎的風光、眾多的古跡和溫滑的泉水聞名遐邇,蜚聲天下。華清池原稱神女湯泉。相傳,此泉是供神仙使用的馨溫之水。秦始皇東巡過此,見一美貌神女,浴於水中,欲行無禮,被神女唾了一臉口水,致使滿臉生瘡,久治不愈。始皇無奈,請求神女寬恕,慈善的神女就以溫泉水給他洗浴,瘡疾即去。於是,秦始皇下令在溫泉壘石築牆,修建了湯池,並賜名神女湯泉。唐貞觀十八年,建起“湯浴宮”,天寶六載,又大興土木,再次擴建,使驪山上下,亭台樓閣錯落,曲道回廊相連;並將泉池置於豪華的宮殿樓閣之內,改稱“華清宮”。而泉池則稱“華清池”。

  未名湖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現址為原燕京大學,本是一所教會學校,由美國人司徒雷登任燕大監督。1930年秋,曾創辦香港新亞書院的著名史學家錢穆先生到燕京大學任教。一天晚上,司徒雷登在他的住宅宴請新到燕大任教的教授、講師。錢穆先生也在坐。席間,錢穆先生建議,應該把原來以美國捐款人姓名命名的建築物的名稱(如“m”樓、“s”樓等),都改成中國名稱。後來接受了這個建議,專門召開會議討論修改校內建築名稱。會議決定改“m”樓為“穆”樓,“s”樓為“適”樓,“貝公”樓為辦公樓,其餘一切建築物一律賦以中國名稱。燕大有一個湖,景色優美,大家競相提名。最後因所題都不合適,就索性定名為未名湖,這一湖名沿用至今。

  中關村

  提起中關村,人們立刻會聯想到高科技,然而幾十年前這裏卻還是一片荒涼的墳場,大多是太監的墳墓。明朝時,太監們就開始在中關村一帶購買“義地”,形成了太監自己的墓葬地,年老出宮的孤苦太監就寄居在這裏,他們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監的捐贈,平時則給埋葬在這裏的太監掃墓上墳,燒香祈福。因明清時期稱太監為“中官”,所以這裏被叫做“中官墳”。

  也有一說認為從明朝開始,太監多在此建廟宇和養老的莊園,也因當時人稱太監為“中官”,故稱此地為“中官村”。今天北大物理樓樓北的院落中,就有太監祭祀的剛秉廟,還有一個叫“剛秉”的太監像。

  隨著曆史的變遷,還出現了一些與“中官”諧音的叫法,如鍾關、中關、中官兒及中官屯等。

  中關村是怎麽從“中官”演化為“中關”的也有不少傳說。一說是1913年在《二萬五千分之一京西圖》上已經見到“中關”地名的使用。對於這一稱謂,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清朝末年有關人員編製地圖時,因為“中官”寓意太監不太好聽,故將其“雅”化為“中關”。又有人說是慈禧太後過生日時,曾在此地搭建一座城關,用於祝壽,因此得名。

  中關村正式得名是在解放後。解放後選擇這裏建中國科學院,覺得“中官”二字不好,才在北師大校長陳垣先生的提議下改名為“中關村”。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章澤
4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5從日記到作文
6西安古鎮
7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8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