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轉換角色,適應人生(3)

  進行自我訓練,左右自己的思想

  自我訓練就是控製心誌、情緒和品味;也就是你的意誌力、自我控製。它是做你該做的事,避免不該做的事。告訴自己:“我能左右自己的思想”。

  自我訓練是成功的條件。它對生活的影響不可否認,但隻要你自己要求,你就能得到它。它來自內心深處。自我訓練可以傳送到別人身上,是自我改善的基礎。它導引你將時間、精力和金錢,投資在學習和成長之中,使你一天比一天進步。快樂和自我訓練是一體的兩麵,是偉大人格的源泉。

  (1)責任在自己手中時下年輕的一代不喜歡接受磨練,隻想輕鬆地過日子,卻希望從生命中得到更多東西。但未經一番冬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許多人沒有從小接受訓練,因此更難自我修養。小時候訓練的責任在父母,但長大後,這責任就交在自己手中了。你為了成功而自我訓練,並不是為了父母。

  自我訓練就是控製心誌、情緒和品味;也就是你的意誌力、自我控製。它是做你該做的事,避免不該做的事。

  你開始以正麵思想自我訓練,遠離醉生夢死的狐朋狗黨,讓他們無法控製你的言行。你的感覺是心中思考的反映,你的舉止是你感覺的反映,所以,控製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告訴自己:“我能左右自己的思想”。經由自我訓練的力量,平衡理智和情感。

  〈改造一生的良言〉

  □我能控製自己的思想。

  □我能調好自己的心態、身體和言行舉行。

  □在×××調度下,我能掌握結果。

  (2)自我訓練的範疇無所不包

  你會在放假第一天就寫作業嗎?多數人不會。我們總是一天拖過一天,每天晚上安慰自己:“明天要開始寫作業了。”

  眼看假期進入尾聲了,直到火燒眉毛,倒數第三天才開始動手。如果你一開始就熱衷於做作業,告訴自己早開始可以得個甲,就會以愉快的心情去做。今天就開始計劃你的進度,然後付諸行動。每件事都以相同的決心,即知即行,收入的的成長率及個人的成長都會突飛猛進。

  不要等待,時間倏忽即逝,現在就跨出第一步吧!

  〈改造一生的良言〉

  □成功取決於時間的運用,我一向運之於股掌之上。

  □我能自我訓練,克製自己。

  □我為擁有自製力、堅定的決心為傲。

  (3)重複是最重要的工夫能有愈多的教導效果愈好,生效所需的時間也越短越好,至少會有個明確的期限。在期限之內每天複習兩三次,磨練你對它們的感覺。每次溫習不會超過一分鍾。四秒鍾看一頁,一分鍾溫習完15項自我教導。進行三個星期養成習慣,你會發現四秒鍾內就能進入狀況了。重複是最重要的功夫,一天溫習幾次,這種感覺會推動你去進行。

  對一般人而言,15項教導剛剛好。溫習的時間不超過一分鍾,一天三次,你很容易就能找到時間溫習。等到熟能生巧的時候,可以增加教導事項。

  把15項教導分別寫在3×5寸的卡片上,一張一項,用橡皮筋圈在一起,其餘的教導先收起來。

  每當完成卡片上的教導,就把那張卡片換掉。你會驚奇地發現自我教導效果的神奇。等你得到明確的成功,就會相信它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那麽就加強運用它吧!

  開始時至少有10項教導是關於日常生活的細節,像是養成或改掉某些習慣,這樣能快速收效。

  每次花半小時複習、更新這些教導,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在這半小時之內,讓你強烈感受那些教導背後所蘊含的感情。如果你能把這套係統發揮到淋漓盡致,你將發現這是一本使你受益非淺的書。

  〈改造一生的良言〉

  □每天溫習自我教導三次,花幾秒鍾去感受每項教導。

  □當我看自我教導時,就如同看到自己未來的樣子,覺得自己正在做想做的事。

  □每周花半小時修訂教導,並感受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情感。

  □我照教導去做,因為我是有效率、苦幹實幹,而且極為成功的人。

  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做得到”

  每一個成功者都對自我教導有點了解,而且能夠運用正麵的思維方式,來促成有效的正麵行動。他們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做得到!”於是他們成功了。

  (1)什麽是世上至寶?在你從健康、財富、年輕、美貌之間作選擇前,讓我告訴你:你所能擁有最具價值的東西,是“以生命為賭注的勝利者、人類幸福的奉獻者、高貴目標的實踐者”這些自我意象。除了這些自我意象之外,任何事物都不會與你長相左右。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研究發現,重複四到十遍的想法會轉變成行動。舉例來說,你接受朋友邀請,還未去滑冰。朋友警告過你內引擎沒加蓋,你忘了,不小心燙到腳。朋友的警告沒在你腦中“登記”,但第二個警告——腳上的水皰——“登記”了。從那時起,你一天都不去碰那個熱引擎了。

  這是個有力的“輸入”。隻有一個嗎?事實上,每一次你接近那個引擎,情緒思維就快速閃過腦際:“碰到它會受傷”。這個思維形式就是一種自我教導。

  每碰一次傷處,這個思維就出現一次,第二天滑冰時,你會離它遠遠的。大多數人有這類的自我教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最有力的教導,往往是痛苦的記憶。大部分人都不願嚐試新事物。他們被變化震懾住:“你最好別試,免得後悔。”

  一般人總被已經進入意識的經驗控製住。從不設法改變這些經驗給他的影響,而一味地服從它。他的經驗越是偶然的、負麵的,就越易使他失敗;

  鼓勵負麵的行為,將使正麵的努力徒勞無功。

  每一個成功者都對自我教導有點了解,而且能夠運用正麵的思維方式,來促成有效的正麵行動。他們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做得到。”於是他們成功了。

  高層次的實踐者,做得更徹底,他們運用自我教導係統化,順理成章地得到他們生命中想擁有的東西。你還在等什麽?趕快開始吧!

  有人否認自我教導的效用——但他們仍不停地每天使用。因為大部分時間我們一直對自己說話。隻有中堅分子會以足夠的智慧去運用正麵的自我教導。

  自我教導就是仔細而重複地作你想實現的夢。“開始使用這些教導時,夢想尚未實現。”如果已成真,就不需有意識地重複,因為在潛意識裏,你已經實現它了。

  (3)正麵的自我教導假設你是個想戒煙的老煙槍,你並不真想戒——事實上你愛抽。你心裏把抽煙視為粗狂的、性感的、優雅的象征,隨你怎麽想。但為了健康,你會說:“我將戒煙。”

  三個月之後你抽得更凶。不再感到抽煙有什麽不對,而且疲於對自己作戰。然而你仍然想,也仍然沒做到。到底怎麽回事?

  你別想戒成,因為你教導自己是名煙槍。“是啊!我很想戒,但,哎!我就是辦不到哇!你知道,我非常喜歡喝咖啡、抽煙……。”這就是自我教導,不斷重複,簡直無懈可擊!除非另一套自我教導以牙還牙。以下就是力法:

  ①花一段時間想想你為何抽煙。也許你從小就抽煙,因為抽煙使你感覺像個大人。不管你的情感理由為何,6年或60年來,它一直在興風作浪,別在這一步上猶豫,戒除理由,徹底改變。

  ②寫出對壞習慣具攻擊性的自我教導,並附上理由,越感人越好。也許你也不曉得真正原因,但你就是要改變。接著在這些針對問題核心的教導上發展,盡量富於情感地寫下你將如何坐享成功的果實,並且多著墨於最大的困難之上。多數人先大聲地說出所想的,然後寫下強烈的想法,就製作出最具情感、最有效的自我教導了。

  萬一你仍想繼續抽煙,看下文別生氣。重點在於如何把這方法應用到成就你的目標上。記住,越是摧心斷腸的情感訴求,實現目的越快。要戒煙,新的正麵思想方式,可以像這樣寫:

  ·隻有××(自己假設一個虛詞)才抽煙。我恨透了煙,臭得要死,煙草讓你的口臭聞起來像公廁。你能想象它是如何殘害我的微血管和心髒?而且我正冒著患喉癌和肺癌的危險,一直哮喘咳嗽。煙正在謀害我。隻有白癡才吸煙,我可不是白癡。我戒了。萬歲!

  ·真容易,我把這該死的玩意兒戒了,再也不受役於如此愚昧的習慣。當我決定戒的時候就戒了;壞習慣結束了。

  ·我不再花錢自挖墳墓了。我以戒煙成功自傲,而且戒了以後感覺很棒。我更有活力、更帶勁兒;而且不會讓別人吸我的二手煙而得罪人。再沒理由會讓我去碰那個爛玩意兒了。

  ③不管你要改變任何私人習慣,教導都要帶感情,就像上麵你看過的。一定要有:“我已經做到了,重新生活使我非常快樂。”為什麽“我已經做到了”是最有效果的教導。你要了解,如果把教導寫成未來式,就等於把尚未成形的目標扼殺掉。“我將做”隻是一個希望,而希望並不能改變事實。

  ④一天早、中、晚複習三次教導。關鍵在於,當你口中念它時,要真正體會那種感覺,感覺越敏銳,效果越快。

  開始時感覺不太強烈不必氣餒。心理上設身處地的假想,可以使你漸入佳境。確信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而不是心理上的幻想。自我教導在你感覺到所想的事實成真的時候發生效用——而不是當你做白日夢時。

  ⑤不必為了改變而和自己作對。隻做你想的,隻要保持一天溫習三次自我教導的敘述,每次花些時間去感覺那種情感,就是重新塑造了;如能持之以恒,行為自然能潛移默化。

  回到戒煙的例子上:你將無法一邊想“我已經戒了”,還一邊吞雲吐霧。如果你想戒,可以試試這套方法。我不保證戒成,但我保證你不在21天之內戒掉抽煙,就是戒掉複習教導敘述的習慣。

  你不可能自我欺騙21天

  在你要改掉毛病時,必須改變對自己和周圍的感覺。假使你不願意,教導會導致如此,否則一旦你了解到教導將生效時,就會中止複習。你知道,如果你持續溫習已經完成動作的教導,就能成功。為什麽?因為你不可能自己騙自己21天。所以教導奏效!

  最了不起的成功者,能可觀地運用其自我教導,使它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發生效力。這樣一來,你的成功包括其他相關的人。方法是大聲地、激動地、經常地向人演說,講詞越幽默越好。

  這方法適用於一個人或一群人,不過無法歸納。為了有效,這篇講詞必須有特定對象,他或他們得非常了解這席話。而你的話必須針對自己明確的成功目標,你的勝利是他人的失敗;或是由雙方共同完成一件事。不管怎樣,如果隻是嘮嘮叨叨或宣傳別人的成功,是沒有用的,就像父母的話總和耳邊風一般。

  拳王穆罕默德·阿裏是最傑出的例子。這位“心靈控製大師”的戰術就是在上場前用心理戰,打敗敵人。除了超強的體能,阿裏是個打心理戰的天才。“五局內就把他撂倒。”他一次又一次地咒著,除了對手以外,大家都對這話嗤之以鼻。但對手聽到了——一遍又一遍,信心開始動搖,懷疑爬上心頭,越來越驚疑不定。當比賽來臨,挑戰者真的應了阿裏的話。因此,別讓別人把你定了型,那隻會讓別人控製你。

  這種情況常發生在小孩子身上,父母在還小的時候就常會說:“你不會懂的。”“你最好別試。”“你爸爸沒出息,你也好不到哪裏去。”不要接受別人對你負麵的評價,更別妄自菲薄。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想讓灰燼複燃是毫無意義的事。任何過去讓你退卻不前的話語,都要徹底忘掉。你對自己做的評價深為自己所信,久而久之成為自我意象。若是你一直跟自己說“我真的很不幸嗎?”結果你就會真的陷於不幸的情況。

  “我總是遇到意外”是另一句常說的負麵自我教導。如果你遇到這種人,千萬別搭他的車。常說自己碰到意外的人,的確在講實話,因為他們使它發生。聽起來雖很荒謬,但意外確是在他們的潛意識導演下發生的。

  約瑟夫·默菲博士有一本《潛意識的力量》,對潛意識有深入的探討。他在書中指出,不管你輸入潛意識任何程式,都會實際發生。你越相信會發生的事,就越容易真的發生在你身上。

  也許有人會跟我們說:“你這套聽起來很好,但我不覺得它真的有用。”我們不要因此沮喪。我們要繼續肯定自己,也鼓勵別人相信我們。當然我們無法勉強那些根本不想相信我們的人。

  除非你真的相信正麵思維能生效,而且真的用它去思考,否則即使你有正麵思考也沒用。

  但若不停止負麵思維,它不會自己停止。有人會保持既不正麵,也非負麵思維,而秉持實際的想法。你也這樣想嗎?你會這樣告訴自己嗎?“我才不信正麵、負麵這一套,別人相信,因為他們太情緒化;我講求實際,凡事求真相。”如果你真的這樣想,可有麻煩了。因為你的決定建立在幻想之上,這可真是冒險。沒有人能免於情緒化,除非是外星人。

  正、負麵思想左右了你的行為,而不論你是否接受自我教導這套觀念。懷疑者拒絕相信,但卻仍難免受到負麵教導的支配。它會使你遭到負麵的事情。

  下麵是四項負麵的思維,而導致負麵的結果。希望你再也不要說這些話。

  ·“我就是這樣。”每次這樣說,你就真的把自己定型了。

  ·“我一向如此。”你並非一向如此,你生下來就不是這樣。如果你一直對自己這樣說,你就真的永遠如此了。

  ·“我不得已。”你可以(並不是不得已)試試看告訴自己辦得到,你會驚異地發現這多有效。

  ·“我天生這副德性。”如果這真是你的本性,那是你不斷這樣告訴自己所致。你要改變個性,就告訴潛意識新的個性是什麽樣,自然就會變成你想的樣子。現在就作正麵思考,記住:“我現在要這樣。”如果你說:““將”會是這樣。”你永遠變不了,因為“將”並不是自我教導中的一個有效的字眼。常想著“現在是”而非“將是”,小心地自我暗示。想想這些年來,你的自我期盼實現了多少,就可證明這套指示係統有效。你現在的處境是你對自己說“我現在要這樣”而造成的,而非“我將要這樣。”

  〈改造一生的良言〉

  □我很走運,總是一帆風順。□我很少發生意外,因為我機警、肯動腦筋。

  □我的本質就是我想要的那樣子。

  培養探究之心

  我漫無目的地在山野四處行走,為無法解釋的事物尋求可能的答案。為什麽貝殼與一般在海中可見的珊瑚、海草的圖樣一起出現在杳無人跡的山上?為什麽雷聲比形成它的緣由持續得更久?為什麽閃電的出現隻須刹那,但在雷聲傳達前卻要經過一段時間?投石於水,為何激起層層漣漪?飛鳥為何能在空中停留?這些使我感到迷惑的問題及不可思議的現象,一直引我深思。

  ——達文西/文藝複興時期名人

  為產生新的構想,必須要有充足的資料——如事實、理論、概念、規則、 資料、感覺、印象等。優秀的探險家絕不會老在同一個地方兜圈子,那就像是在已經挖空了的礦床掘礦。但假如能以好奇心探求新的領域,就可不斷發現原料的新礦床是那麽豐富地引發采集的欲望。

  因此各位應該從已經習慣了的路上走開,到一個未知的領域去,並向廣闊世界打開你隱閉已久的心房。如此說來,優秀的探險家必然具有積極敏感的“探究之心”,隨時從周圍發現許多有益的材料。具有“探究之心”的人深知自己找來的材料,有從此一形態在根本上轉化成另一個新形態的可能。

  象這樣的人不論到機場、博物館,或其他任何地方——雜貨店、高級洋房,甚至垃圾場、荒蕪的山野,都可能找到觸發奇想的靈思,其範圍愈廣,變異愈大,所產生的構想則可能愈具獨創性。這裏所要闡明的即是有關采集的基本策略。

  明確目的

  為了變得更聰明,應該以更寬廣的視野觀看世界。

  與其知道所有的答案,不如洞悉若幹重要問題。

  ——威廉·詹姆斯/心理學家

  ——詹姆斯·沙巴/幽默作家

  在日常生活中,總是不斷出現擾人安寧的噪音,雞尾酒會中人聲的喧嘩、 酒杯碰撞的咣咣聲、嘎然嘈雜的音樂等等。在諸如此類的噪音裏,我們卻仍然了解交談對象所說的話,這是由於我們的注意力有選擇性,能以對準頻率的方式接收某些通訊,同時忽略掉其他雜質。

  “請任意在周圍找出五件藍色的物品。”一旦你心中存有“藍色意識”,你的眼睛便開始注意一切屬於藍色的東西,桌麵上的藍色書本、椅子上的藍墊、牆上那幅畫作裏的藍影,突然一一躍現你的眼簾。記住所聽的話,你將在一天中至少聽見那句話六次以上。同樣地,你也會發覺,當你買了一部新車時,會很快地在大街小巷見到許多同型的車子。有趣的是,據說有人在賣掉過去常用的“別克”車之後,就再也不曾見到別克車了。這是因為人總會找到自己正在找的東西。這也就是說,假如你去探查陰謀,陰謀不久就會被揭露,一切視你腦中的頻率對準法運用得如何。

  到自己的事業領域外尋找

  不論是誰,隻要到高級服裝店參觀,就不難了解時下的流行;而到博物館即可明了曆史。但一位具有獨創性的探險家卻能在雜貨店裏尋找出曆史的脈絡,或在機場看出流行的風潮。

  ——羅勃·韋達/記者兼喜劇作家很多卓越的創意都是創作者從自己的事業領域外找到資料,輾轉運用到自己的範圍之內而產生。橄欖球教練庫努特·勤克尼在觀賞歌舞表演時,由隊伍的動態變化構思出著名的“四騎士”後衛防守戰略;布裏克林由會計學中獲得財務分析表的概念,從而設計出名為“維西卡爾容”的微電腦工業程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軍方的設計家借用畢加索和布拉克的立體派畫作智慧,構想出槍炮所使用的迷彩;數學家約翰·佛洛伊曼分析玩撲克牌的人慣有的動用,進而開發出成為經濟模式的“遊戲理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使用的“無法解讀”的美軍密碼,是以那巴赫族的語言為基礎;萊特兄弟本為汽車修理工;從生物學可以得到設計廣告的靈感;更有由垃圾堆看出新機的投資者。湯姆斯·愛迪生為同事所作的建議的確饒有深意:“要培養經常注意是否有人正利用新鮮有趣的資料進行構思的習慣,至於要如何在自己的問題上活用新資料,則須多方麵運用個人的獨創力。”

  獲得更多的資料

  當你手中有一項資料時,它不再是資料而是一個危機。

  愛密爾·夏迪/哲學家兩度榮獲諾貝爾獎的來那斯波林說:“想得到好材料的最佳方法是獲得很多材料。”這句極富啟發性的話,最初的含義是美材難求。而更積極的詮釋則為:不論任何信息,對眼前的問題都可能助益有限,但搜集愈廣泛,便愈接近目的地。因此,真正重要的是盡可能獲取大量的“正確答案”,即使未必全派上用場,但,請把判斷的工作交給法官執行吧,切莫因此壓抑探險家旺盛的活力。通常,攝影工作者在重要的攝影活動中會采用大量拍攝的方式,可能30張、50張,甚至數百張或者更多。他們事先安排妥曝光、照明、濾鏡等變因,在不同的設定下大量拍攝,因為他們深知,真正出色的作品可能隻有二三幀而已。誠如一位攝影師,最近坐上一艘捕鯨船,拍下近850張照片,但其中真正令他而樂於向朋友展示的,竟隻有11張而已。

  構想出“個人電腦”這個新語匯的電腦學者阿蘭凱,就堅信搜索大量材料的價值。他表示:“即使是平時眾所公認的強人,在酒後的閑談中也會吐露,在他所找到的材料中,20個裏麵可能有19個是不能用的。他們之所以能夠想出超越一般人的少數卓見,主要在於優異的想象力,以及材料多寡的差距。”

  發明家雷·多魯比也抱著相同的信念——“發明是一種技術,有些人具備這種技術,有些人則不幸沒有。但發明的方法卻可以學習,那就是,必須努力抑製自己立刻采用第一個解決方式的衝動。因為很可能在前麵不遠處,或轉彎的地方,有個完美的答案正在等候你。作為一個好的發明家,必須時時如此警惕自己:“那的確是一個方法,但並非最好的。”並繼續鍥而不舍地追求。愈不願以一而足的人,愈能夠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

  為了不讓魚發臭,你該怎麽辦?立即烹飪?冷凍起來?做為貓食?也許你會焚香掩臭,或者索性不要把上鉤的魚自水裏拉起,也可能有人突發狂想而砍掉魚的鼻子。

  不經意發現的有效材料

  意想不到的事物往往在期待中到來,那並非靠尋找、追求等明顯手段所能得到。

  ——赫拉克·賴脫/哲學家

  亞曆山大·格雷漢·貝魯正孜孜於發明助聽器;哥化布正準備渡到印度; 山達上校正動腦筋要把油炸雞的配方賣給餐廳;物理學家想由調整電波障礙的契機中構想新式天線,卻意外地從銀河發現電波,而在電波天文學的領域創新貢獻。我們經常因找到與目的物不同的信息而得到意外的收獲,因此探險家們不必害怕誤入歧途,別忘了擔負評斷之責的是各位“法官”而不是“探險家”。

  “蘋果牌”電腦的創始人之一史提夫·約布斯,對不同的人在創造力方麵是否有很大的差距問題的回答是:“革新電腦的過程結合個人的創意、努力,及過去的經驗,這多少也靠些運氣。但是假如隻有與一般人沒兩樣的平庸經驗,又不願放大眼界看一看別的地方,就難有令人滿意的突破。我一度在波特蘭大學求學,當時幾乎所有的男學生都到鄰近的裏德大學,修習一位名叫萊迪·馬歇伊的女教授所開的現代舞課,為的是能夠和上這門課的女孩子見麵。但數年後我在亞大弗公司的諾蘭任職時,卻發現很多得自那一時期有關動作及肢體語言方麵的知識,剛好幫助調整電視遊樂器上事物表達型態的解像度。”本來想找約會對象的約布斯,卻因而完成了名為“Breakout”(突破包圍)的電視遊樂器微調整。(因此可能有更多的約會對象了吧?) 請各位從本身的經驗出發,詳細加以考察,將發現屬於你的必然是另外一種情形吧!你是如何對目前的工作發生興趣呢?在怎樣的聚會下遇見另一半?你到圖書館借書時,會不經意地發現另一本好書而興致勃勃攜帶回家嗎?作家富蘭克林·亞當斯曾經說:“我所獲得的有效材料,大多是在尋找過程中不經意發現的。”這應是本段題意的最佳注腳。

  ·提示——期待意外的材料對於解決眼前的問題或許無關,但為這樣的期待而打開你心靈的天窗,或許能夠獲得開發創造力的決定性信息。那麽,何不嚐試做些平時“不習慣”做的事情?譬如:買一本不屑一顧的雜誌翻翻;或者故意在小學校園待一個上午,再到老人俱樂部打發整個下午;提早兩個鍾點上班吧;或各買一股三個不同類型公司所發行的股票;搭乘罕見的汽車去不知名的城市,結果將會如何?到市議會旁聽一次,看看是否有意外的心得;找40、50年代的雜誌看,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大多為什麽事情而瘋狂或悲愴?

  ·移動你的視點一般人大多具有識別下列模式的能力:類似性(例如星雲與把浴缸排水孔打開時所形成的漩渦)、順序(例如發動汽車的順序)、變化(例如把葡萄變葡萄酒)、周期(例如豬肉批發價的定期漲跌)、分布(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率的大小)、動作(例如在風洞中觀察機翼上的煙)、形狀(例如幹燥泥地的裂痕近120度)、傾向(例如在時代雜誌刊出的臉孔,其人影響力之大已達顛峰)及或然性(例如冒險者隊在國內的比賽大多獲勝)。

  ·提示——注意各種不同的信息,便可能發現過從未發現的材料。慣於使用邏輯思考的人,何不集中注意力於直接的感覺?至於喜歡運用視覺觀看事物的人,就請你以鼻子“嗅”一嗅情況吧!假如各位製作一份周圍事物的“氣味地圖”,想必是件非常有趣的事。現在就請各位列舉目前所感受到的氣味吧,你是否從中觸發若幹充滿興趣的聯想?

  防止“忽略理所當然的事物”

  有時珍貴的資料就在眼前,我們卻往往視而不見。著名探險家史考特·拉夫曾說過這樣一句幽默名言:“除非是最笨的老鼠,否則不會躲進貓的耳朵;但除非是最聰明的貓,否則不會搜察自己的耳朵。”

  以下所舉便是常見的“忽略理所當然的事物”的例子。假如我們調查60年代到70年代間自行車的發展狀況,將會發現在初期階段前輪與後輪的大小不一致,但逐漸地,前輪的直徑愈變愈大,而後輪卻愈來愈小。這是由於傳動齒輪尚未發明(還沒有人想到過),踏板直接裝設在前輪的緣故。以致竟有前輪直徑長達1.5米的車型出現,是這類擴大前輪的車種發展的極致。

  這段曆史後來發生奇妙的轉變。某些了解自行車結構的人尋找更優越、 更安全的改良模式,於是聯想到將傳動鏈條的技術應用於後輪的轉動。H。J。洛遜便是第一個完成這種裝配的人。數年內,這種高安全性的便捷車型便廣為使用了。

  小事也能產生大影響

  有時,一件極微小的事也能產生出乎意料的影響,尤其在與其他事物有所關連的情況下,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譬如,一旦世界氣象體係的任何部分發生輕微的變化,往往出現多方麵的不良影響。1982年到1983年冬,太平洋海域的氣候不佳,印度、印尼及澳大利亞便遭致毀滅性的旱災;而北美西海岸也受到強烈暴風的侵襲。這場“天災”的原因曆經數月仍無法找出。不久氣象學者注意到當年的耶魯尼紐(厄瓜多外海的海水溫度的上升)與以往不同,由於領域向西邊擴大,竟使太平洋全域的氣象產生偌大變化。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有趣的例子。目前一般遊泳選手的速度要比20年前快得多,究竟是什麽原因呢?體格變得高大了?營養品質提高了?還是教練對滑水的技巧掌握得更深入?這些可能都是重要的理由。不過,由於某一件小東西的發明而使得遊泳運動邁向新紀元,則是不爭的事實,那便是“水中眼鏡”的開發。因為遊泳選手們通常都在氨水中接受訓練,為不使眼睛負荷過重,往往一次隻能持續2000—3000公尺的練習。但自從水中眼鏡普遍被使用後,選手每天練習1.5萬到2萬公尺已是不足為奇的事。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創新紀錄也就理所當然了。

  向自己發問——有沒有創意構思發生重大影響力的小事情?

  抓住事物輪廓

  如果隻注意到個別的問題,經常容易發生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短視現象,因此優秀的探險家都明了在必要時後退一步,站在一個更寬廣的視界觀察事物的重要性。

  1860年末的某日,美國愛荷華州的一個農夫在農田上休息時,目睹了正在進行的大陸橫貫鐵路建設工程。不久,蒸汽火車頭駛來了,正在工作的農夫對鐵路未來的可能性顯然沒有任何設想,他沒注意到火車可能更迅速地達成農產品的運輸,因而必需在新市場與其他的產品競爭;也沒有想到堪薩斯市、蘭巴市或舊金山可能將有不同於前的新發展;他也沒有料到一條橫越大陸的鐵道是如何縮短時間與空間的隔閡,人們的意見將交流得更密集,信息的流通會更加快捷;不同的人將因此相遇、戀愛、結婚……等等,這些重要的可能性他都無法預見,他雖看見鐵路和火車的形體,卻看不見這形體背後豐富的意義。

  30年代,法國在與德國接鄰的西北國境建築一連串要塞——馬其諾要塞,目的是為了防止德國突襲其基本產業。在這期間,法國國會曾數次請求高階委員會詳實調查,承攬業者對掩蓋陣地的構築費是否索價太高。這個委員會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但是卻忽略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他們忘記退一步對馬其諾要塞在戰略上的功用作更完善的評估。“在戰鬥機械化已有長足進步的今日,這項措施是否正確?”假如他們曾如此反問,將會得到與德國人同樣的答案——1940年,德軍輕鬆地繞過馬其諾要塞,占領了法國。

  1980年初,一般事物機器的製造業者對電腦市場的開拓並不保持樂觀的看法,因為,當時需要使用電腦的大公司和政府機構實在少得可憐。這種情況直到他們不再把電腦看成硬體,而視為“信息運輸及交換”的手段時,才猛然驚覺該產品雄厚的市場潛力。

  向自己發問——我的原則性構想有什麽意義?

  今天之內會打倒一條龍嗎?

  各位是否害怕到某些地方尋找資料?古代的地圖製作者通常把自知的世界全圖畫在羊皮紙上,並在剩餘的空白處畫上龍的圖樣,表示將到未知領域一探究竟的人,必先做好冒險犯難的心理準備。令人遺憾的是有很多人把象征的龍當作龍的本身,而終止到新世界探險的腳步!所幸,仍有少數富於冒險精神的探險家,把龍看作機會的表征,最後終於發現令人驚喜的處女地。在管理者的腦海中,也有一幅心理的世界地圖,曆曆描繪應付日常生活所依據的信息,其中的龍形圖樣則表示不論如何也不願碰觸的事情,或不肯逾越的界限。害怕在人前說話,不想參加全是陌生人的宴會,不願做某道菜肴等等,這些“龍”有時的確有天性上的根由,但長此以往積習下去,卻無形中阻礙了探險家的搜集活動。向自己發問——我會在哪兒看見龍?龍的危險信號是什麽?為什麽忌諱龍?我在今天之內會打倒一條龍嗎?

  障礙與契機

  假設各位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不論它是上班、是做飯或是計劃性的管理業務,假定某一天的工作途中,你突然遭遇障礙,這時,該如何應付?你可以將障礙推倒、削除,或者回到出發點,重新考慮自己的意圖。

  另一個途徑則是不拘於平時慣性使用的方法,而另找替代的方式。也許隻能找到更差的替代品,但在尋找過程中卻蘊藏著“會更好”的種種可能,假如在原來的路上始終一帆風順,反而會失去“發現更好”的機會。

  由於長久以來固定而優厚的利息,住屋貸款始終受到一般民眾的歡迎。但自一九七○年利率升至2%以來,人們開始感到這種買賣房屋的方式未免太不實惠了。

  “被迫脫離一向走慣的路”的結果,人們非找到適當的代替品不可。變更利息的 RRM(renegotiated ratemortggaes)方式,及把價格上漲所引起的資本利的一部分加上利息的 SAM(shared appreciationmortgages)還有合並二者的現物交換、現貨交易、可繼承的貸款等融資辦法遂應運而生。

  最近,梅斯特遊泳隊為了維修而閉池。在這段終止使用的時期,各隊員隻好在各俱樂部繼續練習。一個月後,再度見麵的隊員們紛紛提出改進訓練方式的意見:有人提議組成休息時間短少的集訓隊伍;有人帶回依據心跳次數決定休息時間的法則;更有人提出在腳上緊綁心型浮筒以加強腳力的訓練方法。這些極富建設性的意見莫不來自“非改變過去方式不可”的情況。由此可見,障礙與契機在此無異是一對麵孔不相似的雙胞胎。

  注意隨身攜帶的資料

  試著假想坐在堆滿各式書籍、各種用具、相簿、集郵冊等東西的暗黑貯藏室裏,唯一的照明是手上握著的手電筒,你打開手電筒的開關,將射出的圓形光束停留在任一處地方,譬如燈光圈住高中畢業紀念舞會的留影,這時你的腦海可能浮現當時的衣著、熬夜通宵以及飆車的情形,回憶有關的種種形象;接著你由光線看見橫躺在地的羅盤,聯想起航海的冒險樂趣而悸動不已;那支用來敲碎核桃的胡桃鉗,也許使你想起上一個聖誕節的溫馨。

  人類的心就象裝滿寶貝的漆黑房子般,一束小小的光便可照出許多你意想不到的驚奇;那麽,何不努力照亮全部的空間,讓所以蓄存的潛能無從遁形?為了把收藏著豐富材料的庫房變成取用不竭的寶庫,各位不妨啟用連鎖反應的“板機概念”,把聯想納入“板機概念”,就象投石入水而掀起致密漣漪一般,新鮮的創意或許就這樣完整地發展起來。

  選擇這些原料的理由如下。第一、它們都是人盡皆知的單純物體。第二、 均是眼睛看得見,並能夠在心中清楚地描繪出形象的東西。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大多數創造性思考都以視覺的吸收為基礎。根據以一百位正在工作的數學家為對象做的調查顯示,他們最優異的成績,都根源於靈光一閃的刹那,而非思索數學符號的時刻。在一般狀況下,不論被使用的概念與多少事物發生關聯,思考者都能很快想到相似或相關的對應語氣。譬如,一旦提到“口袋”,便會想到褲子、襯衫或中東稱為“彼德”的麵包、袋子、瓶子等。至於達成板機概念也有若幹方法。首先察看某一圖形,直至找到自己喜歡的名詞為止;或閉上眼睛任意在紙麵上指定一處;否則就利用“函數表”,指出相對的板機概念。接著由基礎的概念引申各種聯想。以“磁鐵”為例,譬如,磁鐵的作用是什麽?它能吸引什麽?磁鐵的種類有多少?一塊好的土地是引來土地開發業者的磁鐵;啤酒是吸引蛭的磁鐵;龐克搖滾是禁衛隊的磁鐵;低稅率的州是吸引創業者的磁鐵。有時,聯想則發生於概念附近,例如概念為鞋,則聯想到襪子、地板、鞋油、長筒橡皮靴、地毯、腳的氣味、香港腳、樓梯、跳舞等。

  為了創新思想,應如何利用板機概念呢?方法之一是把各位從不同角度觀察得的信息勉強聯結起來,就象搞寫作的一麵寫,一麵搜索信息組織材料,不妨便選擇板機概念中的“鉤”,開始隻對這個“鉤”產生聯想……。

  快樂的遊戲將使創意饒富趣味

  找出使自己感到快樂的事物,把它們羅列成卷。外來的引用句也可,稀少的圖案也行。全部搜集起來,也許有一天你會用到其中一、兩種……快樂的遊戲使你的創意饒富趣味。

  以下介紹的是“遊戲卷宗”中的一小部分。

  1.圓桌武士的方陣十八世紀的數學家雷恩·吉爾特·赫伊拉,曾設計出縱、橫各行的數字合計起來均為260的方陣。同時,各行如果都隻累加一半,結果均為130; 更有趣的是,若以西洋棋中武士的行走方式,從一開始以 L 形前進,可以把64格全部依序走完。

  2.重力變成一倍或減為一半假如地球上的重力增加一倍,象我們這種後肢直立的形體必然發生功能不全的現象,這時,四肢皆在地上行走的動物會變得形狀如蛇;鳥類將因無法飛行而同樣辛苦;昆蟲則沒有類似的感受,細菌等小生物安之若泰,而微生物將察覺不到任何變化。假如重力變成原來的一半,我們會成為更輕盈而富於活力的個體,能量、熱量及肺和血的需要量均大幅減少。但對微生物言仍舊不發生任何影響。

  3.把蛋弄碎

  ——達西·頓普金/形態學家

  哥倫布在西班牙宮廷時,問眾朝臣能否使雞蛋直立。他們絞盡腦汁仍無法成功,這時,哥倫布上前拿起雞蛋將末端稍微弄破,蛋就直立起來了。朝臣不服氣地說:“你這麽做太狡猾了,是犯規的行為。”哥倫布笑著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4.2500人分的草莓油酥糕餅太龐大的計劃必然枝節叢生,問題多得令人頭痛!各位是否曾細究個中原因?我們就用下麵的例子做為說明。假如你懂得做草莓油酥糕餅的方法,有一天,你想邀請七位朋友吃這種餐後甜點,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你隻要將材料加倍即可;有時,你可能隻想請一位朋友,那麽隻消把材料的份量減倍就能達到目的。

  現在,假定你想邀二千五百位好朋友前來共享美食,這時你遭遇的將是食譜上沒有解答的難題:你必須在商品市場上預先買定草莓期貨;為了讓運輸公司順利送來足夠的奶油,得先和卡車運輸公司交涉;大量借用碗、匙、 桌、椅等必須用具;或許還得整頓交通。大計劃的實施多半如此,往往出現計劃之初難以料想的狀態。

  5.三個建議

  (1)軟件設計就如同在暗室中尋找黑貓。

  傑克·格拉姆斯/哲學家

  (2)係統工程學就象在沒有黑貓的暗室裏尋找黑貓。

  (3)知識工程學則是在沒有貓,但有人大喊“抓到了”的暗室裏尋找黑色的貓。

  ——圖書公司的揭示板(布勒克·布拉烏引用)

  6.比克·阿爾·喬迪克斯的處世法則當傑克愛上吉爾時,他無法評估吉爾的美。在這個世界上,被理論主宰靈魂的事實可謂不勝枚舉。因此,假如你是五類卡車,就不必遵守交通規則。人們往往在為避免不幸而選擇的路上遭遇不幸。說到幫助別人時,會有人佯裝不知。

  有許多人隻知道做生意的密訣,就自大地以為自己懂得所有的生意。當我們告訴別人“最近想要如何”時,那個可能性通常不會變成事實。

  人生就象是一麵獨奏小提琴,一麵學習獨奏小提琴。我們聽見並了解的,隻是已經知道的那一部分而已。在外遊蕩的野狗遲早會挨棍子。

  正期待某些事情發生的那些人,眼睛都長在指尖。

  7.湯姆·海修菲爾的經驗法則假如每一次都中的,那是因為目標太近。先決定一個明確的做法,然後再安排細部。

  如果有人以相同的問題問你,千萬不要以同樣的回答一再向自己重複。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務必找到一個人,向他說明,同時仔細聽清楚自己所說的話。換一個角度來看,你會找到新的突破方式。意外的遭遇通常是有益的。思考反麵的問題,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為分析自己的作業方式而抽出一些時間吧。

  寫下來

  新的發現、新的靈感、新的信息,往往倏忽而至,稍縱即逝,因此最好能即刻一一記錄保留下來。否則,心中盡想著“待會坐到書桌旁再寫吧”,但事實上等到所有的筆記、用品一應俱全時,那些可貴的靈思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養成隻要腦子裏浮現東西,就立即寫下的習慣。在一日將盡或一個星期將盡的時候,再重新看一次,這時即使有80%以上是重複而微不足道的,至少足可避免損失寶貴的精華部分。

  迅速遺忘的原因之一,是由於人的記憶容易“受狀況影響”而有所變化。因狀況而起的記憶喪失在此有個最好的例子:查理·卓別林在他創作的無聲電影“街燈”中,借卓別林與同宿醉漢之間的交往,巧妙地說明了這種微妙的情形。醉漢由於酒精的作用,心境不斷地改變。一晚,這人突然想自殺,恰好被卓別林遇見,適時地救助他,二人並因此相識。當時這名醉漢對卓別林感到分外親切,視為密友而帶回家中。翌日,這醉翁自酒精的迷醉中醒來,不複記憶昨夜的種種,遂凶狠地把卓別林趕走。但當是夜再度於醉中相遇,他又對那個拯救者親密如昔。如此重複。各位應可了解這部戲所說明的主題。

  據說這些人在沐浴時,會發生“自腦中釋放出各種靈感20分鍾”的情形。他們為了及時保留可能極有價值的靈感,使在浴室中準備透明膠板和邁克筆,在催化釋放的“思考水槽”中記錄下每一個可能的奇跡。

  結論

  探險家的責任在於搜察和采集,在扮演這個角色時,務必遠離行走多次的路,向專業領域以外的地區探伸觸角。當你順利完成這個角色的演出,為了進一步創作,請離開這裏,進入下一個階段——藝術家的工作範疇。

  至於那些不想從事探險的人,我以為有如下若幹理由。一般人多習慣於墨守成規,為了打破固定的型態,必須擁有不同的經曆,假如不能踐行,就無法得到新的發現,更不可能有任何進步。再則,探險的過程可能非常順利,也可能荊棘叢生;而一旦發現彌足珍貴的寶藏時,固然快樂得令人興奮,同時也會使人感到惶惴不安。因為有些門是一旦打揩就再也無法關上的,對於已經知道的事實終究不可能自腦中除去,為此,心理上要有“可能遭到危險”的準備。

  大多數人無法向世界敞開心胸的原因是——過度的專門化所造成。人們必須適應工作以便安然地生存下去,但愈是退縮在狹窄的專業範圍的人,愈容易走入死巷。關於這一點,心理學家阿布拉罕·馬斯洛曾有如下的說法:

  “對於隻會使用鐵腿的人來說,所有的問題都象是釘子”。為了使探險家順利而有效地完成任務,必須保持彈性、勇氣與一顆寬廣的心。

  探險家的羅盤

  ·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培養一顆積極的“探究心”吧!

  ·製作一份專供自己使用的地圖——想一想,要找什麽?到哪裏找?

  ·離開昨日的地盤——到專業領域以外的地方,去見識其他的學問與行業吧!

  ·不要畏懼迷路——你將發現意想不到的獵物。

  ·不會有太多這種情形——必須找很多材料。

  ·做與平時不同的事情——把障礙看作擺脫成規的契機。

  ·移動你的視點——注意各種信息。

  ·不要忽略理所當然的事——究竟有多少你視而不見的信息呢?

  ·拿出放大鏡來——即使龐大的物品也要以小包裹投遞。

  ·那究竟有何意義——退一步以更大的視野了解狀況。

  ·打倒龍吧——不要到過去熟知的地方挖掘材料。

  ·思索既有的經驗——引導出既存的創見。

  ·主張對新靈感的所有權——立刻寫下已經出現的靈思。

  適當地加工

  有些畫家把太陽變成黃色;有些畫家則把黃色變成太陽。

  ——巴布勒·畢加索/藝術家

  1960年時,查理·畢其理洛與孟德·路脫拉(同屬多伊魯汀·彭巴克公司)為美國全國圖書館周所製的海報,其標題與廣告文句的內容如下:

  abcdlef hijklmnopqrstuvwxyz

  在全國各地的圖書館中,這26個字母曾以驚人的能力引發各位的眼淚、 微笑、憎惡、熱愛、驚懼以及思考。

  這26個小小的符號的確有著驚人的力量!到莎士比亞的手中,它就變成深刻動人的“哈姆雷特”(Hamlet);由馬克吐溫捏塑,就成為活潑有趣的“頑童流浪記”(Huckleberry Finn);到了詹姆斯·高埃斯的手裏,它是令人既感頭痛,又不得不為之深深震憾的“尤裏西斯”(Ulysses);吉朋則把它們魔幻成“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FallOf RomanEmpire);密爾頓則把它們建造成“失樂園”(ParadiseLost);偉大的愛因斯坦卻加上符號數字,而完成推動人類文明的“相對論”……

  廣告文句繼續讚揚書籍的神奇奧妙,在此便掠過不提。由這段廣告文案的設計,我們得到一個重大的啟示:即使材料本身是極少數而普通的東西,隻要運用得當,就可獲得不同凡響的效果。

  換句話說,必須通過各位藝術家奇妙的加工之後,材料才會變成有價值的產品。當有人問加斯巴·瓊斯,做為一名藝術家應為創作付出什麽時,他答道:“那很容易,就象做菜一樣,你先會為了做成某一道菜而對食物加工; 接著,你換另一道菜式。這樣一直做下去,在不知不覺中,某種理想的典型就出現了”。

  藝術家正是扮演“給某些東西加工”的角色。他拿了探險家交付的材料,不斷地向自己發問:“假如加上這些會如何,假如裁去這些又怎樣?打破成規呢?換個角度看會有什麽效果產生?開個玩笑好不好?假如拿來與其他東西比較,結果是什麽?”不久,他便發現一些特異或有用之處,革新的構想就此誕生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