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人生設計通則(3)

  認知高層次和低層次的自我

  我們再仔細探索一下,這內在朋友和內在敵人的觀念。我們說到這個觀念,已經有好幾次了。彼德的內在朋友告訴彼德,為什麽會承擔那麽多。其實,彼德脖子痛,可以說就是內部傳達出來的信息,告訴彼德:“停下來,該好好照顧自己了。”彼德也知道,另外還有一部分自己,是內在的敵人,不斷製造糾紛與爭鬥,這內在的敵人,不願意讓彼德評估自己以及彼德做的事。我們也注意到,彼德並不怎麽喜歡這部分的自我。所以後來,我們就看到彼德根據那信息下定決心,並且將其付諸實行。

  我們還看到有兩種接受回饋的方式,即:一種是建設性的方式,另一種是破壞性的方式。於是,你的內在朋友和內在敵人又都發生了作用。

  用心理學來解釋,這些內在的自我可以稱為“高層次的自我和低層次的自我”。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兩種自我,高層次的自我也就是內在的朋友,無時無刻不在給予我們信息、回饋,以及其它信息,好讓我們做正確的事情,下最好的決定,需要勇氣的時候,就能夠獲得勇氣。有些運動員就學到不少,有一種訓練運動員的方法,就叫做內在運動。還有許多借助冥想來幫助發展的方法,也都是運用這個理論。冥想能讓我們聽到高層次的自我所發出的內在的、潛意識的聲音。(同時,也能發展出一些“超感能力”,真正有技巧的行為,需要這樣的“超感能力”。)

  但是,通常低層次的自我,也就是內在敵人,似乎說話的聲音比較大,比較會說哄騙人的話!從需要攤牌的場合中溜開,是要容易多了;忽視使人難受的回饋,是要比麵對那回饋容易多了;大喊大叫比考慮別人的觀點是不是正確,要容易多了;等到明天才戒煙,要比現在馬上就戒煙容易多了。

  要想知道自己、評估自己、做自己,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知道高層次的自我,也要知道低層次的自我。前者是你內在的朋友,這一部分的自我,能以正麵的、建設性的方法來管理你自己,所以你必須辨識出內在的朋友,並且要很重視它,聽它說話。

  你也必須認得低層次的自我,並且要想方法來對付。我們有許多對付低層次自我的策略,要看對手的本質是什麽,然後選擇有效的策略。譬如說,有些低層次的自我,弱點是怕你看到,怕你認出來,所以你隻要辨識出來,叫出名字來,就能夠加以製服。

  還有些低層次的自我,就是靠著你的害怕而滋長。隻要你害怕那一部分的自我,或者是痛恨那一部分的自我(那也就是等於痛恨你自己),那低層次的自我就會變得愈來愈強。低層次的自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受人忽視,或者是受人嘲笑。所以,一旦低層次的自我跳出來時,我們有個好方法來對付,那就是隻要這樣說就可以了:“對不起,這回你可行不通了。”然後轉過身去,以背麵相向。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過,倘若你能和別人討論一下,就會覺得簡單多了。

  有許多童話故事,描述怪物、青蛙、野獸,變成了公主或王子,因為有人給予那些怪物、青蛙、野獸溫馨和愛心,不受可怕駭人外表的影響。有些內在的敵人也是如此,裏麵也隱藏著好的成分,但是我們要把那好的成分釋放出來才行。譬如說,我有個被寵壞了的小孩,如果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就會發脾氣。但是他也可能會有其它令人喜愛的、孩子氣般的特質,例如他能製造輕鬆愉快的氣氛,希望能獲得首肯,加入這個世界。有的人很無聊,不斷暢談自己過去的經驗。如果有人能給予回饋,加以鼓勵的話,可能會成為很有趣的人,善於和人談話,能令人覺得愉快。

  高層次的自我,也有同樣的情形,這就是說,有不好的一麵。本來是引人入勝的機智,可能會受到扭曲,或者是成為傷人的諷刺,勇氣會變成匹夫之勇,投入會變成過度狂熱。

  若是能認知你內在的朋友和內在的敵人,會很有助益。這樣做其實不難,我們通常潛意識中多多少少都知道。所以不妨回憶一下,你高層次的自我或低層次的自我變得很明顯的時候。當然,兩種自我也經常同時出現,每一種自我後來發生了什麽?

  倘若一時想不起來這樣的場合,回過頭來看看你在第二節的日記上登錄的事件,能不能找到一點線索。如果能運用貯藏格(第二節)的話,一定會有助益。你認知了高層次的自我和低層次的自我以後,就用貯藏格來加以分析。這樣一來,你就能洞察這些部分的自我本質。觸發、加強、減弱這些部分自我的是誰?是什麽事情?什麽時候?

  最後,你不妨試一試源自心理合成的方法,這是一種意像練習。回憶一下發生過的重要事件,或者想一想你自己的特質和個性。然後閉上眼睛,想像著你麵前有個電影銀幕,你就注視著那銀幕,讓銀幕上慢慢出現影像,那是你部分內在自我的影像,也就是你高層次的自我或低層次的自我。這影像的形態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個動物,或者是隻鳥,其它生物或實體,或者是沒有生命的東西。不論那影像是什麽樣子的,都不要加以幹擾,隻要讓那影像自然生成就可以了。那影像也許會自己改變形態,這樣也很好,隻要那改變不是由你造成的就可以了。

  然後,讓那影像對你說話,聽聽看那影像說些什麽。你能不能感覺到,那影像在想些什麽?有些什麽樣的感覺?希望從人生得到什麽?有怎樣的野心?總而言之,那影像希望從你那兒得到什麽?

  要是你感覺不出來的話,就問一問。最後,還要問一下,那影像叫什麽名字。

  然後慢慢消逝。有些人覺得,這個練習很困難,也許根本沒有影像出現,或者,看不出那影像有什麽意義。如果遇到這種情形,用不著擔心。你可以忘掉這個練習(有些練習對你會比較適合,另外一些練習就比較不適合)。或者,你也可以再考慮,過一段時間後再試試。

  還有些人則覺得,這是個典型的經驗。也許你會覺得,這個練習會使你激動不安。所以,若是能和其它人一道來做這個練習,會有很大幫助的。

  你得到了影像之後,或者是重複練習一段時間之後,你也許會希望繼續進行下一個輔助練習。

  選擇好你希望繼續探索的一種內在自我,閉上眼睛,想像著你和那內在自我一起站在原野上,遠方座落著山脈,你和內在自我開始結伴爬起山來。

  攀登高山時,景觀會不斷地變化。有時候是嶙峋陡峭,有時候則是長著花草的草原,鳥兒在四周飛舞。有時氣候溫暖宜人,有時候卻是寒冷徹骨,下著雨或雪,風雨彌漫。隨著這些變化,你觀察一下同伴,你那同伴對於不同的情況有什麽反應?

  有沒有做什麽或說什麽?最後你們爬到了山頂,景色令人歎為觀止,陽光普照,你和同伴都沐浴在溫暖的金色的陽光裏。現在的情形怎樣?你對同伴的感受怎樣?同伴對你的感受又是怎樣?你們倆想做什麽?你打算要做什麽?

  以肯定法評估自己前麵已經談過,以肯定法來評估自己,現在我們要更深入地探討一番。我們說過,對於自己懷著不好的看法,會造成自行實現的預言,這是很危險的事。前麵我們討論瑪莉的例子,瑪莉認為自己在約談的時候,不善於應付,因此在約談時,果然就表現不好。

  好在這種典型的自我形象循環,能夠導向正途,要開始對自己抱持好的觀點,就算目前沒有什麽好的觀點,也沒有什麽關係。

  最早使用肯定法的是法國,那還是本世紀初的時候,發明這個方法的是考依,考依把這個方法稱為“自動提示”。變通的方法很多,但是原則都是一樣的。你先要決定,對自己抱持哪些好的觀點,你希望那是真的,然後你就一遍一遍地告訴自己,那是真的。你告訴自己:“這件事我辦不到。”往往就真的辦不到;同樣地,如果你告訴自己:“我辦得到。”就能獲得成功。

  (考依有個著名的肯定說法:“每一天,我都變得愈來愈好。”考依還根據這個設計了非常有效的治療法。)

  若是你覺得這個方法似乎太神奇了,可能靠不住,你想的也許沒錯。肯定法和其它許多方法一樣,都需要在某些情況中,才能發揮效用。

  肯定法的運用

  情緒激昂的時候,或者是遇到危機的時候,能很快地肯定自己,會馬上發生效果。(例如,“對,我一定能辦得到。”)但是,如果要把肯定法當成一種方法,就得經常定時加以應用,要很有規律才行(最好是每天應用)。你必須知道,要怎樣肯定自己。所以,你必須決定,目標是什麽,想要改進的,是你自己或人生中的哪些方麵。幾乎任何事情都可以包括在內,譬如說,增進人際關係;變得更強壯,更健康(但是最好明確一點,你想要增強的是哪一方麵的健康?);增加勇氣或意誌;感覺輕鬆自在,或充滿活力;能夠完成某些任務;具有吸引力;

  對自己的感覺很不錯。有無窮盡的可能,你看過本編的各部分以後,毫無疑問地就能獲得有關目標的各種概念。一般說來,凡是好的事情,都可以用肯定法來完成。

  你一旦有了目標以後,就可以用各種肯定法的技巧來實現那目標,在這裏隻敘述其中一個技巧就好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講的這個技巧比其它的好,而是因為篇幅有限的關係。

  假定你的目標是提高自尊心,先拿出一本筆記簿來,或者是一些空白的檔案卡,照著下麵的陳述寫上去:

  我,珍妮,每天都覺得愈來愈喜歡我自己了。你,珍妮,每天都覺得愈來愈喜歡你自己了。她,珍妮,每天都覺得愈來愈喜歡她自己了。

  我,珍妮,開始喜歡起我自己是女人這一點了。你,珍妮,開始喜歡起你自己是女人這一點了。

  她,珍妮,開始喜歡起她自己是女人這一點了。每個例子都寫三遍,分別以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來寫。這是因為,目前我們對於自己的看法,是個混合物,包含了我們對自己的想法,別人告訴我們的想法,以及別人提到我們的說法。不過,為了不占太多篇幅,我們不再把三種情形都寫下來。

  我,——每天都變得比較好。我,——每天都覺得自己愈來愈快樂。

  像這類的句子很多,當然,愈明確愈好。我們這裏隻是舉出部分例子來。我,——美麗而可愛。

  我,——聰明、有才華、有創意。我,——每天都變得愈來愈聰明。我,——和——每天都相處得愈來愈好。我,——能夠給別人很多,別人也都承認這點。

  我,——每天都變得愈來愈苗條。我,——的鼻子實在很美。我,——很有幽默感,別人都十分欣賞。我,——開始原諒——所做的一切。

  我,——本來對——很失望,現在已經逐漸恢複正常。我,——正在寫報告,好在——之前完稿。

  我,——很有自信,能在會議中清楚地把心中所想的事說出來。你會注意到,這些例子都是以肯定語氣說出來的,沒有否定語氣的。所以,不是“我不再緊張了。”而是“我感覺得很輕鬆。”最重要的是,要寫出來,包括你的名字在內(以及其它相關人士的名字),並且要用我、你、他這些人稱,至少要有十個例子,然後大聲念出來。記得前一節中談到的“鏡子、鏡子”那部分嗎?你念出自己寫下的這些句子時,如果麵對著鏡子看自己,也許會有助益。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一邊念,一邊用錄音機錄下來,然後再播放出來,在車子裏也可以,晚上睡覺時在床上也可以,或者早晨以定時裝置把你叫醒,那就再好不過的了。以這種方式開始新的一天,畢竟是很棒的——能聽到關於你自己的好事情。

  這個練習和本冊中所述的許多其它活動一樣,若是能和同伴一起練習,會很有助益。剛開始的時候,也許會有點困難,畢竟我們不常到處向別人訴說自己好的一麵!不過,你的同伴能給你最有用的回饋,能告訴你,你的態度如何,以及說出那些肯定句法的方式,是不是打從心底說出來的。當然,重點在於繼續不斷的練習,直到你說出來的確是真心話為止。

  有些讀者或許會覺得懷疑,其實這也不足為奇,因為你實驗些什麽,是由你自己來決定的。不過,你不妨從這樣的肯定說法開始:“我,——思想很開通,願意試行一下這個方法!”

  需要有相當的安全感、信心和希望

  有些人把人生當成一連串亂七八糟的事件,受到各種互相爭鬥的力量控製,假如你認為人生就是這樣,而且經曆過的人生階段也是這樣,那就不可能管理好自己。你需要有相當的安全感、信心和希望才行。

  我們來看看,這些名稱代表了什麽意義。我們可以這樣說,安全感、信心、希望連接了你現在對於過去和未來的感覺。過去會不會讓你覺得,對於自己、工作、人際關係都有安全感?或者,由於過去遭遇過的事情,結果你覺得缺乏安全感,受到孤立,和其它人不一樣,其它人好像都能應付得比較好,或者其它人的境遇比你好得多。

  同樣地,你展望未來的時候,會不會看到不確定的陰影,非常嚇人?或者,你能滿懷自信地展望未來,有合理的信心,不論將來發生什麽,你自己或你周圍有足夠的資源,來麵對未來,甚至能管理掌握情況。

  所以,若想真正有效地管理自己,就要有安全感(安全感的基礎,大半來自過去的經驗),另外還要有信心,這樣我們才能懷著希望展望未來。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介於這兩種極端之間,這就是說,有某種程度的安全感、信心、希望,但是也許沒有我們希望的那麽多,或者,也許你的感覺因時因地而不同,或會因情緒和環境而改變。

  本編中其它地方,也敘述了一些方法,用這些方法,你就能比較了解,自己是怎樣感覺的。譬如說,每天都練習一下倒轉回顧法,你就會知道,哪些人、哪些情況、哪些事件,會影響你的安全感、信心、希望;你也會知道,這些感覺對於你和你周圍的人,有什麽影響。

  同樣地,你也可以用重要事件分析法,或貯藏格法來達到同樣的目的。你一旦了解發生了什麽,以及發生的原因,就能喚起高層次的自我,就像剛才所討論的那樣,平息不安全的感覺,獲得希望和信心。我們剛才談過“不合理的假設”,也許有些無助的感覺,隻是那“不合理的假設”造成的,也許有些適宜的肯定法能幫得上忙,還有,別忘了,有四種頗具建樹的方法,能幫你解決困難,改變環境,離開那環境,改變你自己,或者是設法和環境相處下去。

  不管你選擇什麽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若是能和別人合作進行,必定獲益匪淺,能幫你增加安全感、信心、希望。許多過程都能因此而加強,這包括了聽別人說的話,告訴別人你掛著的事情,發泄胸中的悶氣,發覺你並不是孤伶伶的,發現朋友、夥伴和知己。

  盡管有這些處理情緒不穩定的方法,倘若你仍然覺得缺乏希望、信心、 安全感,那麽也許有個比較大手筆的途徑,能幫得上忙。我們建議你,可以考慮考慮傳記練習法。首先回顧一下過去發生過的事件,那些經驗現在對你有什麽影響,然後,展望未來的時候,以更具意義和目的的觀點,來探討人生的問題。

  這個方法可以自己一個人練習,不過,如果和別人合作練習,效果會更大。

  傳記練習法的步驟

  我們現在要敘述的,是一種架構很優良的方法,借著這個方法,可以綜觀過去的人生經曆,一直到目前為止。再和現在麵臨的問題連接起來,你就能決定未來,而且你的決定不是沒有目標的。這個方法可以分成七個步驟,這樣探討起來比較方便。

  第一個步驟:事件。你也許還記得,我們在第二節中討論過“倒轉回顧法”,就是以反時間順序,回顧一天中發生的事情。傳記練習法的第一個階段,也是大同小異。隻不過,這一回我們要回顧的,是到現在為止,一生中重要的事件。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以現在為立足點,回顧過去的一生。你能回憶起哪些主要事件?認知了這些事件後,就把它寫下來。不過,應注意的是,事件可能發生得很快很短促,一下子就過去了;或者,也可能是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而你仍然能分辨得出來,那是個明確的事件。你希望回憶多久以前的事,就回憶到多久,然後拿出一張紙來,愈大張愈好,畫出你的“人生圖”,把紙的下緣當成時間軸線。你可以自己決定,怎樣按照時間畫出事件來,最常見的方法是,畫出“人生曲線”,然後注記對於人生的各種感覺(譬如說,側重質的方麵,好像“好怕——美妙”等等),同時,還要標示出你認知的各個事件。還有一種不同的方法,就是從報刊雜誌上剪下文字與圖片,構出你的人生拚圖,這些剪報必須能夠說明、象征、 指示出你某個時候的人生曆程。

  第二個步驟:時期。自己畫出一張坐標圖,把你自己一生中的主要事件都按時間順序描繪在坐標圖中,然後就看一看這些事件之間的空間,能不能加以描述一番。不過要記住,這些都是範例而已,真正重要的是,要看一看你自己的人生曆程,是不是能分辨出各個事件之間的時期。同樣地,你也可以和同伴共同討論一番。

  第三個步驟:主題。接著要做的,就是回顧一下那些事件和時期,看看能不能辨識出什麽主題來。所謂的“主題”是什麽呢?一般說來可能是:

  ·一再重複的模式——包括思想、感覺、行為、事件的模式。

  ·你或你的生活有持續的特征,或者有些時候,會有某種特征。

  ·某些事情發生的趨向。

  ·你自己的特殊方麵變得很明顯,包括你高層次的自我和低層次的自我。舉一些例子來說,我們在經理人的傳記中看到如下的主題:

  ·低估自己的趨向。

  ·身體不好的時期一再重複出現。

  ·到國外出差。

  ·和其它人一起工作時,發生的問題有個固定模式。

  ·做母親的責任,和身為職業婦女,別人對我的期望,這兩者之間有衝突。

  ·有一種強烈的傾向,那就是把我自己擺在第二位,達到他人的需求,而忽略了自己的需要。

  ·親密的家庭關係。

  ·有一種強烈的傾向,那就是變得非常獨立,別人要我做的事情,我都不想做。

  ·如果我不能隨心所欲的話,我的反應有點像寵壞了的小孩。

  ·帶頭做某件事,推動某件事,然後讓其它人接手,完成那件事。不過,這些都隻不過是代表的例子而已,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主題。

  若是能和其它人合作練習的話,功效就會大多了,其它人能給你回饋,問你一些問題,討論的時候,別人也許會幫你發掘主題。

  這個時候,你對於人生曆程中的某些主題,或許會產生好的或壞的感覺,如果是這樣,沉思一會兒,但是不要想得太複雜,不要決定采取什麽行動,因為那是屬於下一個步驟的整體過程。

  第四個步驟:我麵臨的問題與事件。就以傳記法的過程來說,有三種主要方法,能揭示人生所麵臨的問題。和其它人合作,以他人的人生曆程為藍本練習傳記法,會有很大的效用。

  一、縱觀你的人生曆程。想像著你的傳記是別人的傳記,是別人描述給你聽的。那麽你覺得這傳記怎樣?你感覺怎樣?你認為那個人還沒有完成的事業是什麽?那個人必須要麵對的是什麽?那個人必須決定什麽?選擇什麽?那個人的自傳向哪些人說了什麽?那個人在人生中完成了什麽?還有什麽尚未完成的?

  然後,別忘了“那個人”就是你自己。你會注意到,我們在這裏要找的,仍然是你會麵臨的問題。等一下你就會更具體地集中精神來解答這些問題,答案的形成包括了意向、計劃、行動。

  二、主題。通常我們考慮到人生主題的時候,就會知道需要麵對什麽問題。主題是告訴你些什麽?你對於主題有什麽想法?你能不能從主題中辨識出任何模式來?譬如說:

  ·有沒有從人生中消失的主題?

  ·有沒有自己一下子冒出來的主題?

  ·有沒有出現後又消逝了的主題?

  如果有的話,有沒有任何模式或原因。你對於這些主題,或者其間的模式有什麽感覺?主題和模式對你說了什麽?或者問了你什麽?有沒有指出你需要決定或選擇的事?

  三、你意識中的人。毫無疑問地,其它許多人也都會牽涉在你的事件、時間和主題之中。如今在你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接觸到其中某些人。另外還有些人,跟你的距離或許比較遠些,也許好多年來,你都沒有見到過那些人,或沒想到過那些人。還有些人可能死了,或者還沒有出生(例如,你現在懷孕了)。如果是因為傳記練習法前麵的幾個步驟,使得那些人再度出現在你腦海裏,那麽,那些人就存在於你的意識網絡中,不過也許在此之前,你自己並不知道。

  你“意識網”中的這些成員,能激發出一些問題來。為了避免超載,開始的時候,隻選幾個問題就可以了,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慢慢來。你對於那個人的想法和信念是什麽?那個人是你意識網中的一部分,你對於這一點覺得怎樣?你對於那個人的感覺怎樣?那個人對你說了什麽?因為那個人或經由那個人,你碰到了什麽問題?要決定什麽?選擇什麽?

  你也要想一想,沒有在你意識中占一席之地的那些人,這能告訴你什麽?或者問你什麽?

  第五、 第六、第七個步驟:意向、決定、行動。我們在前麵已經討論過,所以,你現在就可以開始選擇優先順序和決策過程了。

  自我培育

  我們把所知道的轉換成具體行動,要有方法,這方法就是技術。技術是做好事情所需的能力,是由練習而得來的。技術的定義包括了知識和行動,缺一不可,沒有知識,就不可能有技術,沒有行動的話,就沒辦法把技術表現出來。

  前麵內容中,討論的重點是意識和對自己的了解。現在我們還要針對這個主題繼續探討,提供發展技術的結構,並且幫你更有效地管理自己。

  什麽是技術?技術是個人學識的資質,不屬於任何行業、組織、團體。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技術,技術和我們不可分,隻有描述為個人的資質,才覺得合理。我們具有的技術,能幫助他人給我們下定義,也是我們身份的一部分。隻要我們學習的技術是不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而且有幫助我們想學習的環境有所助益,那麽學習技術會是令人滿意的。一旦學習了技術,不論那是多麽稀鬆平常的技術,實行起來都會使人覺得滿意的。做糕餅、寫信、挖土、約談應征人員,乃至於掃地、清洗地板,都可能會使你覺得十分快樂(隻要不是別人叫你做的,而且不必每天做,不必一下子全部做完)。若想把這些事情做好,需要能力和時間配合得好,而且要有適當的機會。因為技術是有用的,所以對他人的幸福有所貢獻,相當有價值。當你發揮技能的時候,那5分鍾或10分鍾之間,你就是主宰,你是這個世界的主人。除了顯示出能幹以外,純熟的技能本身就有一份美麗。幾年前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英國溜冰選手托維爾和丁恩純熟的溜冰技術,令觀眾歎為觀止。這兩位溜冰選手的控製能力,和時間的配合,以及自信心都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超越了世界級的標準。好幾百萬平常對於溜冰沒有什麽興趣的觀眾,都看得目瞪口呆,渾然忘我。偉大的音樂、繪畫、詩歌,對我們也都會產生同樣的效果。

  所有的技能實行起來,都有可能達到藝術的境界,達到這樣的境界時,會覺得突然間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表現出來。倘若我們很幸運,能表現到這個程度,就不容許絲毫誤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參與的感覺,所參與的事情,比我們個人的人生還要遼闊。藝術家為了藝術而服務,沉浸在藝術創作中,長期地練習著技能,這是必須的,但是到了表演的時候,還是嫌不夠。藝術家願意做藝術的工具,覺得心滿意足,因為這樣才有機會擺脫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限製。但是,單憑我們的意誌,並不能完成藝術的表現,我們能做到的隻是準備好自己,盡力而為。而且,我們討論的不僅僅是偉大的藝術而已。記得有時候擲飛鏢,會有預感,知道飛鏢會射中什麽地方,就在那一刹那之間,手、眼、心靈、眼睛和飛鏢靶之間,有一種奇妙的連擊。正如同禪宗所說的:箭手為了要射中目標,所以就不再瞄準。足球員的魔術,也就是要抓住那同樣罕見的,但是大家都曉的一刹那間。

  我們大部分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但並不是每天無時無刻都能擁有這樣的經驗。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不需要這種程度的表現。顯然,我們說某件事情做得很有技巧時,我們所說的是不同程度的技術。其實,以前技藝全盛的時代裏,技藝的層次也就代表了大家認知的地位。剛開始的時候是當學徒,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成為職工。有些人繼續升級而成為大師,隻有少數人能獲得藝術家的地位。

  學徒學徒所學的是規則、程序、做事的標準方法,學著做正確的事情,模仿年長者、技藝比較高明的人,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練習上。

  職工職工照著行業的規範和傳統行事,並能勝任,能照著人家能接受的方法做事,能照著當時的標準做大部分的事。

  大師大師不僅僅是能勝任而已,而且能在新的、複雜的環境中發揮技藝,有創意,並且能靈活運用技藝應付特別的工作。

  藝術家藝術家是技藝大師,有清楚的使命感,有比較超前的意識,能在分歧、沒有軌跡可尋的情況中運作,能對當時特殊的需要有所貢獻,不隻是要做好一件工作,而且要達到更高的目標。

  我們當中沒有幾個人能達到托維爾和丁恩的水平,但是如果有適當的環境、能力、動機配合,我們所做的事情,就能達到藝術的境界。當然,我們做的大部分事情都不需要這種境界的技術。也許你很會做菜,有時候能達到藝術的境界,覺得很高興,但是在另一方麵,你對園藝也頗在行,並且正在學著收集陶器,也覺得不錯。

  這是需要和動機的結合,你有學習烹飪的基本能力(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能力)。目前很需要你烹飪,並且鼓勵你烹飪,所以你才有動機,在烹飪方麵要比園藝或收集陶器做得好,而且要比打獵射兔子做得更好,因為你實在不想打獵。你對烹飪下了不少功夫,吃過的人都很欣賞,所以你自己很滿意。在家裏,你的烹飪技術是頂尖的,做這種需要動手的工作,有機會練習烹飪的藝術,再加上因此而得來的名望,有了這些還會希望從人生得到什麽?(其實希望得到的還有很多,不過這是個起點。)

  你的技術有多純熟?現在我們來看看你的技術,看看你做得有多好。你為什麽會學這些技術,而不是學其它技術?你為什麽學到了其中某些技術,而另外一些技術,卻沒有學到,原因有很多。有人批評過於正式的管理訓練,認為那樣的訓練過於重視所謂的“理性技術”,教授每個人解決問題的技術,以及怎樣下決定、利用時間、銷售的技術,就好像我們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問題似的。但是我們並沒有把這些技術實行出來,因為我們不知道怎樣實行。事實上,人生並不一定是那樣合理的,而且,發展技術以及到現在為止學到的技術,都有與眾不同的個人模式,也會決定將來我們要學什麽技術。舉個明顯的例子來說,如果你覺得自己手腳不太靈活,或者不會操作機器,或者你希望其它人做這樣煩人的工作,所以你就不學打字,這樣一來,你就可能比較不想操作文字處理機、電腦,乃至任何其它機器,如閉路電視。相反地,倘若你擅長於操作機器,或手腳靈活,那你可能會學習這些技術,而比較不喜歡其它技術,例如和別人溝通之類的。

  有用的生活技能

  1.烹飪

  2.繪畫和裝飾

  3.木工

  4.縫紉

  5.編織

  6.園藝

  7.演奏樂器

  8.打字或鍵盤

  9.寫字

  10.電子

  11.裁縫

  12.駕駛

  13.汽車保養

  14.操作閉路電視/錄像設備

  15.修理水管

  16.家庭預算

  17.熨衣服想一想你為什麽沒有學習其中一些很有用的生活技能。

  從出生到成年的這段時間,我們會決定要學些什麽技術,還有些技術則是我們不想要的。小孩子想學每一件事情,除非是受到抑製,否則會熱心地學任何新技術,像爬行、走路、說話、閱讀等等。這樣全心全意地想學習可能會造成問題,兩歲大的小孩夠得到剪刀的話,就會把剪刀拿來學著使用。

  到了青年期,我們開始發揮自己,借著我們注意、學習的事情,以及我們不願意注意、學習的事情,來確立自己的特質。你能不能叫我的孩子去整理花園、或者燒飯、油漆門。也許使得動,有時也會使不動。也許年輕人以後會學這些事情,也許不會。我們在青年期的時候,開始決定為了自己著想,不學某種技術,也許會集中全力於學習其它技術。這是實現自主的過程,不過也指出了往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技術。

  至於我們成年人,是什麽決定了我們學習某些技術,而不學習其它的技能呢?為什麽你到了這把年紀,還不會煮蛋,或者還不會開車呢?

  我們在下麵舉出的一些理由,並沒有什麽特定的順序,這些理由如果適用於你的話,也會繼續適用於你的職業,以及你的管理方法。首先,我們的技術是我們身份的一部分,我們在前麵已經談到過,為什麽我們會設法做某件事情,或者是不做某件事情,這主要是依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而定。一般而言,我們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以做某件事情時,害怕失敗的心理就會令我們裹足不前。家中若是有兄弟姊妹的話,我們可能會避免競爭,也可能會對競爭有所反應。你決定不學打毛衣,因為姊姊會打毛衣,或者希望學炒菜,因為哥哥會炒菜。我們學什麽或不學什麽,這其間的模式,通常是和獨立、依賴的特性有關。我們學習開車、烹飪、預算,顯然是為了要獨立自主,過自己的生活,但是我們為什麽不學烹飪、縫紉、開車、打字、預算呢?是不是因為,我們期望媽媽或爸爸替我們做這些事情?(或者是期望相當於媽媽或爸爸的人替我們做)。某君經過一番努力、奮鬥之後,總算學會了做一頓相當好的星期天晚餐,每一樣菜都做得很好,隻是不會做肉汁。到了要做肉汁的時候,該君就叫太太來做。難道說他真的不知道怎樣做肉汁,而且也沒辦法學得會?這簡直叫人難以相信,對不對?特別是,該君能分解點唱機和彈球機,然後再裝配起來,為什麽就學不了做肉汁呢?問題並不是該君不會做肉汁,而是因為這是個分界點,他還沒有準備好在這一點以外的範疇中獨立自主。對於這一點,該君仍然希望依賴他人,也許該君每次做飯的時候,都希望向太太表示,其實這本來應該是她的工作,或者是希望太太注意到,他做的餐點多好。

  你是不是已經發現了任何自己依賴別人的模式?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技術中的其它部分,你是個多才多藝的人,還是個學有專長的專家?你做的每件事情技術都很高明嗎?或者技術高低程度各不相同,對某些事情還在學習,對另外一些事情,則已經達到藝術家的水平?你是不是認為,所做的一切事情,隻要能勝任就可以了,不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或者你一直努力追尋完美,要達到藝術的境界,即使像清掃大廳這樣的工作也是如此?這些生活中的技術,大部分是和做事有關的,而且主要是從童年到青春期這段期間中學到的,這其中的模式,可能反映著更複雜的社會技術和管理技術。你能不能找出自己的模式?

  處理管理上更複雜的事情

  我們已經討論過和做事有關的技術,不過,管理上還有更複雜的事情——計劃、會計、預算、預報、策略等等,大部分的經理至少要有能力處理這些事情。你會發現,上麵所顯示出來的模式和偏好,可以應用到普通的生活技術上,也可以應用到比較複雜的管理技術上。我們所討論的,有許多都是和自己有關的技術,也就是自我管理的技術。說得明確一點,前麵的目的,是幫你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弱點,告訴你自我管理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是和你的知覺、看法、自愛、自怨、自我控製、想像力、直覺有關的。此外,還有一些很實用的技巧,例如管理你的時間、日記管理、堅持良好工作習慣等等。在其它書裏,有詳細討論到其中某些技術,像葛瑞特的時間管理就是個例子。前麵我們也提到許多訓練,發展管理技術的方法,都注重這些理性的、實際的技術,當然這是不足為奇的,所以如果你希望探索這方麵的問題,不愁找不到資料。有些對於有效管理非常重要的技術,是和其它人相處的技術。

  下麵17項技術中,你可以在上麵標示出和他人交往這種技術的程度高低,不要太謙虛,最好是每一種高低程度都注意到,不要老是勾劃中間部分。

  技術

  1.約談

  2.在大庭廣眾間演講

  3.賣東西

  4.開始和別人談話

  5.在委員會中服務

  6.談有關自己的事/公開表示自己的感覺

  7.說出你想要的是什麽

  8.拒絕別人

  9.鼓勵別人、讚揚別人

  10.和團隊共同努力

  11.在電話中交談

  12.在商店/餐廳中抱怨

  13.告訴他人“壞”消息

  14.告訴他人“好”消息

  15.你覺得某件事情不對的時候,能說出來

  16.和權威人士說話時,態度不亢不卑

  17.和屬下說話時,態度不亢不卑和他人相處的技術對管理而言是很重要的,至於和做事有關的技術,尤其是你學習這些技術的模式,則能讓你知道,你在某些環境中,學習某些技術的傾向和能力是怎樣的。能夠表現出良好管理的,是和他人相處的技術。

  所以,你不妨從這些技術中,找出你的模式來,看看那模式是怎樣形成的。先從你還沒有學到的技術或不想學的技術開始探討,為什麽沒有學或不想學呢?是不是和手足間的競爭有關?害怕失敗可能是主要的原因,而獨立和依賴的模式也是一樣。也許你從小就有這樣的技術,好像是天生的能力,你的父母親或者其它人,對你或許有很強的約束力。大人是不是這樣告訴過你:“小孩子不要亂說話,不要亂跑。”大人總是希望小女孩說“是”,而不是說“不是”;希望小女孩聽話,而不是自做主張。許多小孩子都抗拒這樣的約束,甚至使用有力的技巧來抵製壓力。大人會鼓勵小男孩積極主動,保護自己。這樣一來,有時候能激勵我們發展出這些技巧,但是有時候卻隻能造成反效果。就算你所做的跟老師和父母所希望的相反,還是一樣受到那約束的塑造,隻不過剛好相反而已。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要了解模式,你學到了哪些技術,沒有學到的又是哪些,這其間有什麽模式,為什麽會這樣,然後再繼續往前邁進。假使你不了解這些早期的影響和模式,那麽可能會反其道而行,而不是順勢而行了。所以,開始的時候就要弄清楚,你想發展的是哪些和你自己有關的技術?

  哪些和做事有關的技術?哪些和他人相處有關的技術?你不想發展的又是哪些?

  發展出一種技術的過程

  你是怎樣發展出一種技術的?其間的過程是怎樣的?我們從你自己的經驗中找出例子來,解釋這個問題。回憶你在過去某個時期學到的一種技術,任何技術都可以,或者是這一節裏所列技術的一種就行了。回憶一下你還沒有學會這種技術的時候,那時候的生活是怎樣的,你對自己有怎樣的感受?

  你知道有誰會這種技術?你覺得那些人跟你有什麽關係?你為什麽會選這種技術來學?你的動機或原動力是什麽?然後,你是怎樣認識這個技術實現後所代表的意義?你怎樣知道,高明的技術是怎麽樣的?你有沒有可以做為模範的人?如果有的話,可以幫助增進了解。也許同事或家人,就是能發揮這種技術,或者能達到精巧境界的人。

  你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什麽?這目標是怎樣決定的?再想想看,你是怎樣使用這個技術的?你記不記得花了多少時間?你必須要用這個技術的時候,感覺怎樣?運用這技術的時候,是覺得有趣呢?無聊呢?還是覺得辛苦?你記不記得,發揮了這技術以後,得到怎樣的回饋?

  有沒有人告訴你,你做得怎樣?是誰告訴你的?你打算要學這技術時,有沒有受到其它人的支持或鼓舞?這對你有什麽影響?

  探討你自己個人的例子,能異常顯示出技術發展過程的特性。我們學習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數人的方法,都包括了下麵這七個要素:

  1.選擇需要的技術。

  2.選擇希望達到的程度或目標。

  3.尋找可供效法的模式。

  4.觀察模範人物技術高明的表現。

  5.要有練習的機會。

  6.取得別人對你表現的回饋。

  7.學習的時候,有人支持你。最後這一點,乍看之下似乎沒有什麽,其實是相當重要的。成年人承認自己需要學習,必須有勇氣才行;因為一般人都認為,我們應該已經學得夠多了,不必再學什麽了。我們需要別人支持,才能相信,學習新技術是正當的、自然的創新過程,事實上是標準的,而不是反常的。開始學習新技術,是要經過選擇的;這就是說,要自我管理,自己要負起責任來,投入時間和注意力。我們都能從效法別人中學得很多。你從這種方法學到了多少管理技術?也許很多,隻是你不願承認而已。也許你效法別人太多次了,就有點不好,因為管理自己和管理他人是具有個人特性的事。雖然我們能從別人那兒學到很多,但是仍然需要經常練習並且得到回饋,才能學到我們自己做事的方式。你需要回饋,然後還需要人家支持,才能繼續進行下去,尤其是困陷在荒蕪的學習彎道上時,更是如此。可見如果沒有其它人幫助,在自我管理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太遠。這可能就是自我管理中,似是而非的地方,你一旦自己負起健康、技術等方麵的責任,就需要其它人的主意、回饋和支持,你不可能獨自一個人管理。

  你選擇一樣想要學習的技術,以這個技術作為例子來探討技術發展的過程,這個技術可以是從頭開始學的,也可以是要提升熟練程度的。從這裏所述的,選出一樣技術來,或者是從你自己會的技術中,選出一樣來。這技術必須是和管理自己或他人有關的,必須是你的確想要學的,也許你一直沒有時間學,或者一直沒有挪出時間來學,或者是許多年前,你學到了這技術的第一步,現在想要繼續學下去。

  想象你有了這個技術之後,具體的情形是怎樣的?你要怎樣才用這個技術?你要在什麽地方用這個技術?和誰一同用這個技術?你發揮這個技術的時候,有什麽感覺?

  想一想你學這個技術的動機,有多強烈?能夠支持到什麽程度的努力?你怎樣聚集投入的力量?

  就以你動機強弱程度來估計,你認為過了一個星期以後,實際上能達到怎樣的目標?過了一個月以後呢?過了三個月以後呢?想象這一目標,過了一個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你能做什麽,要有一幅清晰的藍圖,確立了一係列明確的目標。

  你有多少時間和機會來練習?要達到這些目標,需要多少練習?設定練習的時間表,把這些練習的記錄記在日記簿中。

  也許除非你找到了可供效法的模範,否則就沒辦法決定目標和練習時間。你知不知道誰願意充當你效法的模範?如果你能找到的模範不隻一個,那就更好了。

  問一問你的學習偶像,對你的練習有什麽意見?不論你練習的技術是什麽?都要有人在旁邊觀察,並給予你回饋,你也可以自己給自己回饋,練習完以後,馬上回顧一下剛才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觀察發生的經過,尋求能加以改進的地方。最後,你可以爭取到什麽樣的支持?誰會鼓勵你、督促你學習?提醒你的決心?掛念著你並且跟你談話?征求同伴、或者建立起支持你的組織,是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

  開始發展一種技術,跟任何其它事情一樣,都需要管理。若是你能先想像一下過程,花點時間計劃一下,就能把技術的發展管理得更好。

  神妙代替精練

  發展技術過程中,最後的一個主要門檻,並不在精練的範疇之內。我們想到自己學習某一種技術的時候,眼前會浮現出一幅畫麵,自己愈來愈有能力,愈來愈有控製力,愈來愈能掌握時機。不過,就以許多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技術而言,十全十美的能力這種觀念簡直就是幻想。就人際事務來說,像醫生對待病人的態度,老師優雅的解說,這些以“練習過的方法”來對待我們的人,能激發我們敬仰的心理,也能激起我們討厭的心理。那些人的專業態度令我們覺得安穩,但是那總是定型的待遇,叫我們覺得那些人好像是在施恩惠一般。我們並不是要讓人塑造得十全十美!就人與人的相互關係而言,我們的要求是互相相反的,既要有專業能力,又要有自發的創意。每個人都難免有犯錯的時候,人際事務上絕對沒有錯誤,反而會叫人煩擾不安。我們這些人裏頭,有誰是無所不能,完美無瑕,不必再學習的?

  現在我們又碰到了一個似是而非的論點,從學徒、職工、大師到藝術家的進步過程,其間的能力並不是逐漸增加的,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完美的。演講的過程中有一道門檻,在那兒神妙代替了精練,藝術家的創意要求突破,要和局限人的標準抗爭。藝術的標準,不是從普通能力的基礎上獲得的。我們承認所有的技術都有達到藝術境界的可能,如果有人描述自己的管理技術是完美的,我們就會認為,那個人若不是發狂了,就是自大得叫人討厭。超過了某種程度的能力以後,隻有讓自己進入神妙的境界,才能夠繼續改進。

  藝術家般的經理人,特色是什麽呢?就是決心放棄精練,轉換成神妙,而且要知道萬事萬物的充沛和無限。換句話說,我們完成了某件事情,就等於是準備好了下一個步驟,預備處理下一個問題,這時候,下一個問題還是神奇無比的。我們繼續發展下去,就能處理下一個問題,下一個神秘。超越做得好的能力,進入神奇的境界,就需要用到所有的知覺能力。史坦納在著作中指出,除了五種知覺——觸覺、味覺、聽覺、嗅覺、視覺以外,還有一些超知覺。因為知覺是我們學習、發展技術的主要方式,所以這個主張是很重要的。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自然而然地知道要說什麽,什麽時候開口說話,要注視著什麽人,諸如此類的。有時候我們會說這是第六感,或者說:“沒什麽,這隻是普通常識而已。”其實這絕對不是普通的常識,要想知道我們是怎樣做的?為什麽要這樣做?做了什麽?什麽時候做的?是非常困難的。

  這的確有點神秘,我們隻能這樣說,碰到這些情況時,我們做得很有技巧,但是不知道是怎樣做的。通常這些情況和事情無關,不過都牽涉到和自己或他人有關的技術。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