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章 回首望雲中——宋與遼(2)

  第二天,趙匡胤鎮定自若地與母親杜夫人和姐姐告別後,在後周君臣殷殷期待的目光中,率弟弟趙光義(本名趙匡義,後因避諱改名)、趙普等親信,領大軍離開開封,前往邊境。本來兵貴神速,但趙匡胤卻大為反常,並不著急趕赴邊境,反而走走停停,大軍開拔到開封城北二十裏的陳橋驛時,便不再前進,就地駐紮了下來。

  陳橋驛是開封北邊門戶,宋人王明照在《玉清新誌》中記載說:“陳橋驛,在京師(開封)陳橋、封丘二門之間,唐為上元驛。”也就是說,在唐朝時,陳橋驛叫上元驛,又叫上源驛。這裏地處要衝,發生過不少重大曆史事件。

  唐朝末年,上源驛曾經舉行過一次曆史性的酒宴,宴會的主人朱溫和客人李克用日後分別成為後梁與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克用為追封)。當時朱溫任唐宣武節度使,鎮守開封,黃巢農民起義軍退出長安後,實力猶存,揮軍逼近開封。朱溫以前是黃巢手下將領,對以前的老上司有畏懼之心,自知無力阻擋黃巢的進攻,便向沙陀李克用求援。李克用欣然應邀,於中和四年(884年)春天,率兵五萬自河中南渡,連敗黃巢軍。黃巢退走山東後,自殺身亡。李克用回師時,路過開封,“地主”朱溫為答謝李克用出兵相助,特地在上源驛設宴款待,為其慶功接風。李克用誌得意滿,欣然赴約,但是他沒有想到,這是一場充滿殺機的夜宴。當晚,朱溫大擺宴筵,“禮貌甚恭”。李克用連同監軍陳景及親隨數百人出席了宴會。李克用年輕氣盛,加上自認為對朱溫有恩,因此在酒席上極為驕橫放縱。他自以為是大唐的功臣,內心深處本來就看不起流寇出身的朱溫,酒醉之後,言語之間就慢慢流露了出來,對朱溫多傲慢侮辱之詞,有惡語傷人之處。朱溫從來就不是個有胸襟之人,心裏不免憤憤不平。他投降唐朝廷之後,極受重用,李克用的突然崛起,一度威脅到他的地位,已經讓他妒火中燒,被李克用輕辱後,心中登時動了殺機。不過,李克用武藝超群,威名遠揚,當時無論是農民軍,還是唐將領,都很害怕他。加上他的親隨們一身黑衣,號稱“鴉軍”,令人望而生畏。所以,朱溫雖然懷恨在心,卻沒敢當場發作,反而加意勸酒,將李克用灌得大醉。宴會結束後,李克用等人因飲酒大醉,酒將衣襟都打濕了,當晚便留宿在上原驛。朱溫離開上原驛後,決心鏟除李克用。李克用千裏趕來相救,經曆多場廝殺後打敗了黃巢,解了汴州之圍,不過因酒後幾句話,就惹來殺身之禍。由此可見朱溫的刻薄寡恩。朱溫連夜派人用連起來的馬車和柵欄擋住出口,再派汴兵包圍了上原驛,亂箭齊發,欲置李克用於死地。而李克用早已經爛醉如泥,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對外麵的變故一無所知。幸好他的親隨薛誌勤、史敬思等人驍勇,竭力抵擋,由此展開激烈的搏殺。薛誌勤箭法極為高明,例無虛發,一人便射死汴兵數十人。圍攻的汴軍軍士心驚膽戰,雖然大聲鼓噪,卻不敢輕易上前,於是從四麵縱火,以火炬向驛舍投擲,打算燒死李克用等人。親隨郭景銖撲滅蠟燭,將李克用藏到床下,然後用涼水澆李克用的臉,告訴他事情經過。李克用“始張目援弓而起”,這才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以他現在的狀況,自然無法參加格鬥。此時,濃煙烈火四起,情形萬分危急,突然之間,“大雨震電,天地晦冥”,大火被暴雨一澆,頓時熄滅。薛誌勤扶住李克用,借閃電的光亮翻牆突圍而出。此時正是半夜,完全看不見人影。李克用等人得以逃出上原驛。而渡橋被汴軍把守住。薛誌勤等人奮力拚殺,終於殺出一條血路。史敬思負責斷後,英勇戰死。李克用等人急奔尉氏門,殺掉守門汴兵,在雷雨的掩護下,從城頭縋下逃生。但監軍陳景和三百多親隨都被汴兵殺死。從此,雙方結下了死仇,水火不容,晉、汴之爭拉開了序幕。

  就在後周大軍駐紮在陳橋驛的當晚,趙匡胤全無臨陣對敵前的緊張和憂慮,似乎對一切早就胸有成竹,泰然自若地喝了不少酒。盡管並沒有到酩酊大醉的地步,卻一反常態,沒有找趙普等人談天說地,而是早早回到自己的軍帳中睡下,十分出人意料。

  就在這天晚上,號稱精通術數的殿前散指揮使苗訓夜觀天象後,突然在軍中宣布說:“天象有異,‘日下複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是天命所歸,該當‘點檢作天子’。”時人普遍迷信,信服天命那套理論。後周將士聽了苗訓的話,開始竊竊私語,騷動不安。

  實際上,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這一夜將是一個無眠的夜晚,也是趙匡胤人生中最長的一夜。

  在苗訓大肆散布天象論後,趙匡胤之弟趙光義和歸德軍掌書記趙普聚集了禁軍將領高懷德、慕容延釗、張令鐸、張光翰、趙彥徽、潘美(戲曲中潘仁美的原型)等,研討“天命”一事,一直討論到深夜。然後,便開始有人四處在軍營散布消息,說:“現在周帝幼小,不能主政,我們在外麵出死力,為國家抵禦外敵,誰又能知道!不如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再北征也不遲。”聲勢越來越大,口徑越來越一致,後周軍士都轟然答應,由此發生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

  而此時真正的主角趙匡胤卻佯裝對外麵的一切都不知情,在軍帳中呼呼大睡。黎明時分,群情激憤的軍士披甲執銳,來到趙匡胤的門外,呼喊聲驚天動地。趙匡胤“終於”被“吵醒了”了,出來一看,隻見將士們拿著兵器,一齊大聲喊:“諸將無主,願冊太尉(趙匡胤兼任太尉一職)為皇帝。”趙匡胤還來不及回答,就已經有人將象征皇權的黃袍披在他身上。眾人立即下拜,一起高呼“萬歲”,聲音極響,在數裏之外都能聽見。這就是“黃袍加身”典故的來曆。

  眾將士打算簇擁著趙匡胤回到開封,一舉奪取政權。趙匡胤好像還有些不情願,有意沉下臉,嚴肅地說:“你們這些人自己貪圖富貴,立我為天子。如果能夠聽從我的命令,我才能答應當你們的皇帝。不然,我不能當皇帝。”諸將都下了馬,誓言旦旦地表示:“願意聽從命令。”趙匡胤於是當眾申明軍紀:不得驚犯周恭帝、太後及公卿大臣,不得侵掠朝市、府庫。

  趙匡胤的心腹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王彥□首先受命率軍入京師。作為先鋒,王彥□實際上背負著清理反對者的使命。當時,開封守備空虛,而守衛京師和皇宮的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均為趙匡胤親信,二人在京師作內應,所以王彥□輕而易舉地就控製了京師。但就在王彥□入京師後,後周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在京巡檢韓通預備抵抗,結果被王彥□殺死,家人也被牽連殺害。史書記載趙匡胤對王彥□此舉極為惱怒,認為王彥□違反了事先約定的軍紀。實際上,韓通官任京城巡檢,負責京師的治安,又忠於後周,是唯一有可能抵抗的軍事力量,絕對是趙匡胤稱帝的絆腳石,因而王彥□到底是擅自專殺,還是奉命行事,並不能做定論。趙匡胤雖然因為韓通一事將王彥□拘捕,還一度表示要將其斬首,但很快就將他無罪釋放,而且升為鐵騎左廂都指揮使,後來更是擔任了京城巡檢,恰好是韓通之前擔任的官職。

  趙匡胤控製開封後,其部下將後周重臣範質、王溥押到他麵前。趙匡胤一見到二人,立即流涕說:“我受世宗(柴榮)厚恩,被六軍所迫,一旦至此,慚負天地,將怎麽辦?”範質等人未及回答,趙匡胤部將羅彥環已經拔劍在手,上前一步,厲聲說:“我們無主,今日一定要立天子!”範質等人麵麵相覷,不知所為。還是王溥反應快,先向趙匡胤下拜,範質也不得已下拜。之後,趙匡胤到崇元殿行禪代禮,即皇帝位,是為宋太祖,奉周恭帝為鄭王,符太後為周太後。

  趙匡胤母杜夫人得知兒子黃袍加身後,說:“我兒子素有大誌,今果然。”知子莫若母,如此得意的語氣,顯然杜夫人對“陳橋兵變”一事早有心理準備,“黃袍加身”正是趙匡胤久蓄之誌。清代學者查慎行曾有詩吟道:

  梁宋遺墟指汴京,紛紛禪代事何輕。

  也知光義難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

  將帥權傾皆易姓,英雄時至忽成名。

  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遂罷兵。

  正因為趙匡胤的皇位來得太過容易,沒有當年漢高祖劉邦和唐太宗李世民馬上征戰打得天下的豐功偉績,所以他在曆史長河中的形象便永久地與“陳橋兵變”聯係在了一起。陳橋驛這個小小的驛站也因此成為宋朝的發祥之地,永載史冊,名揚中外。後來為了紀念這一龍興之地,特意“以(陳橋)驛為班荊館,為虜使迎餞之所”(王明照·《玉清新誌》),相當於今天的外賓招待所之類,從此成為北通燕趙的咽喉。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邊境軍情告急一事竟然就此不了了之。當時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其實遼國契丹騎兵並未南下侵犯,不過是趙匡胤等人故意謊報軍情,想借機煽動將士情緒,發動兵變。而實際上,《遼史》對這次“與太原的北漢聯兵南下”的重大事件隻字未提,從相當程度上佐證了這種說法。無論真實情況如何,遼國的入侵已經成為趙匡胤登上皇位的重要契機。之後,在北方的邊境線上,新誕生的宋朝與遼國的角力一直未曾停止過。

  登上皇位的這一年,趙匡胤三十三歲,與他的偶像柴榮當年登上皇位時的年紀一模一樣。倘若柴榮不死,趙匡胤未必能有機會和膽量謀劃一場雄心勃勃的政變,但幸運籠罩了趙匡胤,最終他還是實現了他的夢想。

  當然,人心是不知足的,還有更大更宏偉的夢想。最根本的一點,是趙匡胤也知道自己的皇位得來的並不光彩,實在難以服眾,因而即位後除了一再強調他是“被迫”黃袍加身、天命所歸外,還迫不及待地渴望建功立業。而為他增添光彩的最好方式便是實現當年柴榮未能實現的夢想——北逐契丹,一統天下。正是基於這種心理,宋朝開國皇帝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夢想完全就是出於功利性的目的,並不是真正的進取,與柴榮出於真正的雄圖大略完全不同。正因為如此,北征失敗的根源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種下了。

  趙匡胤的功利性還表現在北伐契丹和內定中原的先後取舍上。

  就在去年,後周世宗柴榮北伐契丹,奪取關南之地,使遼人聞風喪膽。倘若不是柴榮突然得了急病,燕雲十六州說不定早已經回到中原版圖,當然,相應地就沒有趙匡胤的黃袍加身了。不過正因為此刻距離柴榮的輝煌勝利尚不久遠,遼國元氣未複、創傷未平,倘若新立國的宋朝乘勢出擊,先北伐契丹,勝算應該相當大。但趙匡胤顯然更重視P股下的皇位,重內憂,而輕外患。在內患未平、後院並不安寧的情況下,他最關心的是如何避免繼後周後成為另一個短命政權,因此他選擇了先著力消滅中原的割據勢力。

  當時中原的局勢是,各地節度使雄踞一方,北方有北漢,南方還有後蜀、南漢、南唐、吳越等政權。而天下的局勢則更為複雜,除宋朝外,還有遼、吐蕃、大理等幾個較強的民族政權與其對峙。

  先看中原的局勢。趙匡胤稱帝後,優待後周的符太後和幼主周恭帝,舊臣如宰相範質等都繼續留用,因而後周的局麵很快穩定下來。中原割據的大部分節度使都不戰而降,但昭義(治潞州,今山西長治)節度使李筠不滿趙匡胤稱帝,聯絡北漢國主劉鈞起兵反宋,成為第一個正式向大宋天子挑戰的人。

  李筠是後周宿將,占據鎮守潞州已經有八年之久,“恃勇專恣,招集亡命”,一向不把後周朝廷放在眼裏,就連周世宗柴榮在位時,也對其無可奈何。趙匡胤一即位,便對李筠極盡招撫之能事,立即升官為中書令,還特意派使者到潞州安撫李筠,由此可見李筠實力之雄厚。然而,李筠一開始就表示出不合作的態度,拒絕召見趙匡胤的使者,後來經過左右曉以利害,這才勉強設宴招待使者。酒行數巡時,李筠突然命人將後周太祖郭威的畫像掛在牆上,自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了起來,表示對後周的眷念。聯想到李筠之前飛揚跋扈,藐視後周朝廷,可見此人並無真正的忠義之心,這一切,不過是做做樣子,表示對趙匡胤稱帝的不滿而已。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李筠已經是公然表露不服趙匡胤,那麽,一切隻有靠戰爭的手段來解決了。但趙匡胤卻表現出非凡的冷靜,沒有急於出兵攻打李筠,而是按兵不動。

  北漢國主劉鈞一向依附遼國,自然也不願意看到趙匡胤統一中原,他見有機可乘,便暗中主動聯絡李筠,約定同時起兵反宋。李筠自以為得到強助,更加驕橫,但他的大兒子李守節卻認為趙匡胤極得人心,起事反宋不可為,但李筠卻堅持己見。

  趙匡胤聽說李筠父子意見不一後,故意下詔授李守節為皇城使,征李守節入朝,想以此來牽製李筠。李筠為了窺探虛實,便將計就計地派長子李守節入朝受官。不料一見麵,趙匡胤就單刀直入地問李守節說:“太子(意指李筠有當皇帝的企圖),你來幹什麽?”李守節當即驚惶失措,連連磕頭說:“陛下出此言,想必有人從中挑撥離間。”趙匡胤這才說:“我聽說你已屢諫,可你父執意不聽。回去轉告你父,我未做天子時,任其隨心所欲;如今既做了天子,難道他還不禮讓我嗎?”隨後大度地放李守節回去。

  李守節回到潞州後,如實相告,勸父親歸附趙匡胤。李筠卻有著不亞於趙匡胤的野心,一心想爭奪天下,他認為宋朝禁軍將領都是其故人,交情非淺,他如果起兵,這些人必然倒戈相向,於是正式起兵反宋。不料事情大大出乎李筠的意外,趙匡胤恰恰派了石守信、高懷德、慕容延釗、王全斌等故人來與他交戰,這些人非但沒有跟他站到一個戰壕裏,反倒下手絕不留情。李筠先是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被石守信大敗,退到澤州(今山西晉城)後,又被趙匡胤親率大軍圍困,不久城破,投火自焚而死。李守節見大勢已去,以潞州城投降。

  李筠敗死後,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又據揚州起兵反宋。李重進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年紀比後周世宗柴榮還大,郭威病重之時,李重進曾受召顧命,地位極為尊崇。柴榮以郭威內侄身份當上了皇帝後,李重進就一直很眼紅,心中頗為不滿,但一直隱忍未發。趙匡胤崛起後,與李重進分掌內外兵權,二人權勢相當,但李重進資曆遠比趙匡胤要高,又是皇親國戚,因此從來就沒有把趙匡胤放在眼裏。小皇帝後周恭帝柴宗訓即位後,李重進自恃兵重,有心取而代之,不料趙匡胤占了地利之便,先發製人,發動了“陳橋兵變”,當上了皇帝,這叫他如何能心服口服?因此當李筠舉兵反宋時,李重進就預備同李筠結成反宋同盟,隻是沒想到李筠很快就兵敗身死。李筠兵敗後,李重進正式舉兵反宋,並派人向鄰近的南唐結盟求援。當時南唐國主為李□(李後主李煜之父),昏庸腐敗,既無進取之心,又無遠見,隻醉心於自己歌舞升平、倚紅偎翠的小日子,不敢開罪宋朝,沒有答應李重進的結盟請求。趙匡胤為了平定李重進,親率大軍到揚州城下,一舉攻下。李重進見大勢已去,全家自焚而死。宋軍入揚州後,賑揚州城中百姓每人一斛米,十歲以下減半,因此很快穩定了人心。

  李筠和李重進是當時後周境內實力最為強大的兩個藩鎮,一些實力較弱的藩鎮雖然也對趙匡胤代周不滿,但二李敗亡的前車之鑒逼迫他們不得不向趙匡胤表示屈服。如此,趙匡胤成功穩定了政權更迭後的局勢,但李筠和李重進兩起兵變令他對握有重兵的節度使心生警惕,並認為功大權重的武將也對皇權有致命的威脅,從而直接導致了之後發生的“杯酒釋兵權”事件。這一事件對宋朝的兵製產生重大影響,進而深遠地決定了宋朝的整個政治格局和天下形勢。

  建隆二年(961年)的春天,殿前都點檢慕容延釗和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韓令坤一齊回到京師開封,趙匡胤便讓二人召集舊日兄弟入宮歡宴飲酒。這些人與趙匡胤均是生死之交,宋朝立國後,個個手握重兵,有的掌握節鎮大權,有的典掌禁軍,權勢顯赫。但這些人並不知道,今天的酒宴與往日不同。

  等人到齊了後,趙匡胤便帶著眾人到城郊狩獵飲酒。因為曾經共同出生入死,大家都很隨意,不分君臣。正熱鬧時,趙匡胤突然嚴肅地說:“此處別無外人,你們有誰想當皇帝,現在正是大好時機,動手將我殺死便成了。”眾人一聽,皇帝似乎話外有話,不由得驚恐萬分,紛紛跪在地上,連說不敢。趙匡胤這才問道:“你們是真的想要我當皇帝?”眾人連呼萬歲。趙匡胤從容地說,“你們既然真心擁護我為天下主,從今以後,必須盡臣子忠君之節,不得無禮犯上。”隨後宣布罷去慕容延例殿前都點檢職務,改任山南東道節度使,罷去韓令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職務,改任成德節度使。自此,殿前都點檢一職被取消,禁軍由皇帝直接掌握。

  這令人驚訝的一幕不過是好戲才開場。同年七月的一天,趙匡胤再次備下盛宴,邀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鋒、趙彥徽等高級將領入宮飲酒。酒酣之際,趙匡胤屏退侍從,婉轉地說:“如果沒有你們的扶助,我就沒有今天。然而,天子並不好做,還不如做個節度使愜意。你們知道麽,多少天來,我未敢安枕而眠。”石守信等人不明所以,連忙追問原因。趙匡胤說:“因為誰都想坐皇帝這個寶座。拿你們幾個人來說,雖然沒有二心,但如果你們的部下貪求富貴,你們能怎麽樣?一旦黃袍加在你們身上,即使你們不願意,也是騎虎難下。”石守信等人這才大驚失色,跪下不停地磕頭,請求皇帝指明活路。趙匡胤這才說:“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眼即逝。你們何不解除兵權,挑一些好的田產、房地,多積蓄一些金錢,享受榮華富貴,歡樂一生呢?這樣,君臣之間彼此不會猜忌對方,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連連稱是。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便稱病辭職,主動請求交出兵權。趙匡胤立即照準,賜予石守信等人大量財物,並與其結為兒女親家,趙匡胤長女昭慶公主下嫁王審琦之子王承衍,趙匡胤次女延慶公主下嫁石守信之子石保吉,趙匡胤弟弟趙光美也娶大將張令鐸的女兒為妻。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昔日漢高祖劉邦為鞏固皇權而濫殺功臣,“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趙匡胤與其人目的用心完全相同,但手段更為高明,由此也傳為一段千古佳話。

  趙匡胤對駐守藩鎮的將領也存有戒心。開寶二年(969年)十月,趙匡胤召王彥超、武行德、郭從儀、白重讚、楊延璋入朝,設宴會於後苑,酒過幾巡,說:“你們都是國家舊臣,久領重鎮,公務繁忙,實非我優賢養老之意。”王彥超心思最為敏捷,立即聽出了弦外之音。當年趙匡胤落魄時曾投奔他,他沒有收留,趙匡胤當皇帝後不思舊怨,依舊留用他,他明白自己如今在穩定朝政上已經失去作用,便知趣地順著趙匡胤的意思說:“臣本無勞勳,久受寵榮,實乃萬幸。今已老朽,乞歸養丘園。”武行德等人卻不識時務,爭相述說自己當年是如何南征北戰、曆盡艱辛。趙匡胤不耐煩地說:“這些都是以前的舊事了,難道還值得在此論及?”眾人麵麵相覷,不敢再說。次日,眾人皆罷節度使。

  之後,趙匡胤陸續解除了地方節度使的兵權,改由文官做各州長官,負責掌管地方行政權,兼任駐屯地方禁軍的長官,而真正領兵的軍官僅為副職。如此一來,節度使就成了榮譽虛銜,不用管事,隻要依照品級領俸祿便可。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