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2章 劉秀封樹王(3)

  張三豐所創武當道派後來逐漸融入了全真道中。作為道教兩大派別之一的全真教,它重視自我道德修養和功行,而正一教則是崇拜鬼神、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福禳災,因而成為符籙各派的總稱。道教自從金元時期被分化為兩大派別後,以江淮南北地域為界,一南一北,各有所信。到了元末明初,兩派又有了融合的趨勢。武當派、全真派、正一派的三教合一,與張三豐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在眾多有關張三豐籍貫的說法中,陝北民間說他是綏德人,他得道前後的故事在陝北廣為流傳。說張三豐排行老三,有些瘋瘋癲癲,他有時說些在常人聽來近似於瘋話的言語,做些荒唐的事情,所以人們叫他“張三瘋子”。究竟名叫什麽,這是無人知曉的。在他成道之後,人們不便再叫他“張三瘋子”了,就以諧音稱其為“張三豐”以表尊重。

  陝北民間傳說的張三豐的形象與全國通行的說法一樣,說他穿的是破衣爛衫,蓬頭垢麵。他每餐都是鬥米鬥麵,有時可以許多日不食,亦不知饑餓。他食量大,整天不幹活,隻是修煉,很髒汙,又沒有成家。他到村子不遠的一個石坷裏修煉(亦有說他在一個山窯裏修煉的),兄嫂不知其所往,便與鄉親們共同尋找。後有人看到張三豐在石坷中盛著,還活得很好,報於其兄嫂,兄嫂趕來,勸其回家,可張三豐就是不願回去,仍要在石坷中修煉。兄嫂二人也無可奈何,隻得由他去了。

  張三豐的兄長是個生意人,經常去山西做買賣。有一天晚上,張三豐突然從山上跑回家來,一語不發,拿起擀麵杖往水甕裏一插就攪,口中還念念有詞。嫂子感到莫名其妙,問張三豐這樣所為何因,張三豐沒有回答,仍然繼續攪著,口中念著。過了好一會,張三豐大汗淋漓,擦了一把汗,才說,搬上來,搬上來了。說完,放下擀麵杖走了。第二天,兄長回來了,說起渡黃河的事來。說他坐的船翻入黃河中,但不知怎麽回事,好像有什麽東西把他從水中提出來,到了岸上,才活了性命,其他人都死了。嫂子說,三瘋子昨天晚上忽然回到家中用擀麵杖在甕中攪,他攪水的時辰與你翻到黃河中的時辰一樣,是不是三瘋子得道了?夫妻二人覺得有些怪異,但也說不清楚。第二天,夫妻二人再次來到三豐修煉的石坷,請三豐回家去,三豐說什麽也不回去。

  張三豐的兄嫂經常讓女兒給三叔去送飯,送了很長時間。每次送飯,張三豐什麽也不說,將飯吃完後,侄女提著飯罐下山回家。侄女又來送飯了,張三豐這次卻不急於吃飯,而是開口說話了,問侄女說,你要雞雞不要。侄女臉紅了,沒有言語,礙於叔侄之情,等三豐吃完飯後提著飯罐下山了。回到家裏,沒有向父母說起此事。第二天,她又上山給三叔送飯,三豐見侄女上山來了,又問侄女說,要雞雞不要。侄女沒說什麽,收拾好飯具下山回家了。她受不了三叔這種“非禮”,向父母說,我明天再也不給三叔送飯了。父母問她這是為什麽。她將三豐的言語向父母說了。三豐的兄嫂聽後感到有些怪異,但又說不出這是什麽原由,便對女兒說,你三叔如果再說起這話來,你就說要了,看他能怎樣。第二天,三豐的侄女又提著飯罐上山了,三豐又問侄女要雞雞不要,三豐似乎已感到了侄女想要雞雞,一邊問著,一邊用米湯和黃土,捏成一個雞雞的樣子來。侄女聽見三叔又問此事,便順口答道:要了。此時,褲子已經脫了下來,三豐將用泥捏成的雞雞向侄女襠下一甩,侄女長出了一個雞雞,由一個女孩子變成了一個小子。三豐這時向侄兒說,從明天以後,你再不要給我送飯了,我走呀,咱們張家也有了傳承香火的人了,我這一去,再沒有後顧之憂了。侄兒問道:你去哪裏?什麽時候能回來?張三豐說,我去無定處,等綏德鬧起大秧歌時,就回來了。說完,催侄兒趕快回去。三豐目送侄兒遠去後,倏然不見,侄兒回到家中,父母有些不認識了,問明情況後,才知三豐已經得道,趕忙來到山上時,已不見了三豐的蹤影。到處打聽三豐的去向,沒有人能夠知曉。

  幾年以後,三豐的兄長打聽到武當山上有一位道士叫做張三豐,心想,是不是自己的兄弟三瘋子?便打點行李,尋訪到武當山來,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兄弟,勸慰三瘋子回家去,三瘋子怎麽也不肯回去,兄長隻能作罷,祈盼著綏德鬧起大秧歌的時候,三兄弟回歸家鄉。

  過了數年,真人李玉鳳在佳縣白雲山建起了道觀,專門祀奉真武大帝。宗教界的慣例是凡是祀奉什麽神靈,都要到這位神靈的成道地祖庭去請神。李玉鳳又得到明朝皇帝的禦批,加封了白雲山道觀。道觀便組織人員,前往武當山迎請真武大帝。張三豐護衛著神駕一同從武當前來。一路上,陝北各地以秧歌之儀恭迎真武大帝。到了綏德,人們以大型秧歌恭迎真武大帝和武當開山祖師張三豐。張三豐在綏德逗留數日後,來到白雲山上,與李玉鳳一同安神,為真武大帝開光點眼後仍回武當修煉。張三瘋子之名從此在陝北傳說開來。

  李自成

  據《明史》所載,李自成是米脂人,祖輩世代居住在懷遠堡李繼遷寨。

  李自成的父親名李守忠。身邊無子,曾經上華山做過祈禱。後夢有神靈告曰:“以破軍星為若子。”後來便生了李自成。李自成在幼年時期曾經給本地的一戶大姓艾氏家放過羊。長大以後,當過銀川驛卒。說他高顴深□,鴟目曷鼻,聲如豺。平時善於騎射,鬥狠無賴,犯過幾次法。知縣晏子賓將李自成抓捕後,準備將其處死,卻逃脫過去,做了屠夫。天啟末年,有魏忠賢黨族喬應甲為陝西巡撫,朱童蒙為延綏巡撫,他們都是很貪的官吏,不去盤問盜匪,因此,盜匪也由此開始產生。

  崇禎元年,陝西發生了大的饑荒災情,延綏一帶很缺乏糧食,固原發生了兵士搶劫州庫事件。白水賊王二,府穀賊王嘉胤,宜川賊王左掛、飛山虎、大紅狼等,一時並起。安塞馬賊高迎祥是李自成的舅舅,他與饑民王大梁共同聚眾,響應各賊王。明朝廷將這些農民起義軍稱做“賊王”,後人將他們稱做起義軍。李自成就是在這一年參加了高迎祥的起義大軍。崇禎九年(1636)七月,明朝軍隊在陝西周至將高迎祥擒獲,南俘闕下,磔死。起義軍推李自成為闖王,開始了他打天下的軍事生涯。崇禎十一年,張獻忠投降明朝。李自成在潼關中了明朝軍隊的伏擊,僅率十餘人突圍後來到商洛叢山中藏身。十二年,張獻忠又反明軍於穀城,李自成聞獻忠反穀城後大喜,從商洛山中出來,廣收眾兵士,並盡焚輜重,輕騎由鄖、均出發,向河南開進。時逢“河南大旱,斛穀萬錢,饑民從自成者數萬”。因河南災荒,自成又率軍開赴四川。崇禎十三年又被明軍圍於奉節(今四川奉節)地區的諸山之中,經過苦戰才得以逃脫,率五十騎又進入災荒嚴重的河南。李自成進入河南以後,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並嚴束部屬,受到民眾的擁護,起義軍擴大到百萬之眾。也正是這次進河南為他奠定了建立大順政權的基礎。他遇到了幾個助手。據《明史》所載,杞縣舉人李信,是逆案中尚書李精白的兒子,李信拿出米粟來賑濟饑民,饑民也因李信的這一德行而傳頌說:“李公子活我。”此時有澠池伎女紅娘子造反,將李信擄去,李信隻好委曲求全,伺機逃離。李信逃出後,官府又以李信為賊寇將其囚禁在獄中。紅娘子聞訊後趕來營救,饑民們共同響應,將李信救出。盧氏舉人牛金星磨勘被斥,到李自成軍中為主謀。潛歸鄉裏,因事泄坐斬,後來被免了。李信、牛金星二人見李自成軍來河南,便前來投奔,自成大喜,改李信名為李岩。牛金星又推薦了卜者宋獻策,此人雖長三尺餘,但為自成上讖記雲:“十八子,主神器。”自成大喜,李岩向自成言說:“取天下以人心為本,請勿殺人,收天下心。”自成從此以後,屠戮之事大為減少。又散所擄財物以賑饑民。“民受餉者,不辨岩、自成也,雜呼曰:‘李公子活我。’岩複造謠詞曰:‘迎闖王,不納糧。’使兒童歌以相煽,從自成者日眾。”在李岩、牛金星、宋獻策、紅娘子的輔佐下,第二年,李自成乘明朝軍隊在中原兵力空虛之機,一舉攻克洛陽。崇禎十五年,又運用圍城打援的辦法,在朱仙鎮(開封西南)擊潰明朝援軍。十六年,在襄陽(屬今湖北)稱奉天倡義大元帥。李自成製定了先取關中,再攻山西,後取京師(北京)的戰略,並親率大軍北上河南。同年九月,采取誘敵深入的謀略,在汝州(今河南臨汝)之戰中,一舉殲滅明軍四萬餘人,乘勝攻占了西安。冬季,李自成“乃詣米脂祭墓。向為官軍所發,焚棄遺骴,築土封之。求其宗人,贈金封爵以去。改延安府曰天保府,米脂曰天保縣,清澗曰天波府”。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諡號,以李繼遷為太祖”。大順政權建立後,自成旋師北上,三月十九日,攻克京師,明崇禎皇帝在煤山(今之北京景山)上吊自殺。結束了明朝二百七十餘年的統治。

  由於勝利後的驕傲情緒以及沒有鞏固的根據地,明朝將領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迎戰不利,被迫退出了北京城,轉戰於豫陝兩省,後於大順永昌二年(1645)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另有一種說法是李自成兵敗後去了湖南石門縣夾山寺,出家為僧。起義失敗。

  陝北民間關於李自成有個傳說。李自成小的時候,家境貧寒,跟隨父親李守忠幹著販賣瓷器的營生。在一次販賣途中,父親身染疾病,不幸亡故。自成年幼,無力厚葬其父,便用兩條甕裝殮了父親遺骸,找了一塊墓地就將父親安葬了。失去父親的李自成家庭生活很是艱難,整日忍饑挨餓,吃了上頓沒下頓,破衣爛衫地苦度著光陰。有一日,聽說舅舅家娶兒媳婦,饑餓中的李自成想到那裏去吃一頓飽飯,但又沒錢尋門戶,也沒有像樣的衣衫可以穿戴,有些不想去了。但李自成怎麽經得起“八碗”的誘惑?還是去了。走在路上,一個穿著一身紅衣紅衫、騎著一頭毛驢的女人在前麵走著,一邊走著,一邊自言自語說:“他是在作怪,不曉得是我今日當值,還敢辦什麽喜事,非把他攪了不可。”李自成一聽,那個女人是在說舅舅家的事,便趕上去,對女人說,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不要去了,我正是到那裏尋門戶的,我給他們說一下,讓他們改一下日子。那個女人說,那我就不去了,你把話捎到,我就回去了。女人突然不見了。李自成一邊走,一邊想,舅舅家辦事怎麽會選這麽個日子,趕快趕到,讓他們改日再辦。

  李自成剛上舅舅家鹼畔,眼前一派熱鬧景象,喜氣洋洋。趕忙進到院子裏問舅舅,是哪個陰陽放的日子?舅舅問,怎麽了?李自成說日子不對。陰陽是舅舅家的客人,正好也在事情上,聽了李自成說的話後,說,日子對著哩,今是小紅沙當值。日子不好,但有紫微星救駕,所以是個大利的日子,什麽妨害都沒有。李自成一想,明明是自己把小紅沙擋駕了,難道自己就是紫微星?心裏暗暗喜歡。

  舅舅家的事情很大,李自成雖是外甥客,但卻是破衣爛衫,沒人看得起他。到了晚上,就睡在廚房窯裏的熱炕上,燒得睡不著。這時,聽到外麵有人說,火神星君犯上,紫微星有難。李自成聽後心想,自己燒得睡不著,正是因為這個熱炕所致,這不是火神星君造成的嗎?李自成睡不好覺,隻得到外麵溜達,但困意難熬,來到一個廢棄的豬窩裏,鋪了一抱草躺下了。因渾身發冷,還是睡不著。這時,又聽見有人說,紫微星發暗,是黑煞神犯淩。自成聽後心想,黑煞神所附之體就是豬,自己睡在豬窩裏,不正應了這個觀星人的說法嗎?自此,李自成便有了打天下、坐江山的念頭。

  李自成因生活所迫,來到富庶的中原地河南逃荒。這時正值夏、秋之季,李自成因水土不服和時令變化,得了重病,汗病(流水病)打倒四十天,隻能強撐著虛弱的身體沿街乞討。他渴了,看見人們吃西瓜,湊上前去想撿西瓜皮溜一溜來解渴。河南人看出了自成的意圖,他們啃完西瓜後將瓜皮扔在地上用腳踩著在地上蹭,直蹭到無法啃食時才罷休,李自成憤怒極了,心想河南人如此之壞,有朝一日我李自成有了兵權非將河南人殺光不可。李自成心中憤怒著,但強忍著沒有發作,等賣瓜的走了以後,他在瓜攤上□了一泡後回到避身的草窯中。第二天,他又來到瓜攤,看賣瓜的怎麽再來賣瓜。當他來到瓜攤後,見一位童顏鶴發的老人坐在那裏,用草帽蓋著自己昨日□下的屎。老人見李自成來了以後,將草帽揭起就走,一邊走一邊說,這是真龍天子□的屎,是玉璽堆起來的。自成追著問老人憑什麽看出是真龍天子□的。老人說,這屎是一層四塊正方的屎塊堆起來的,所以是王印屎。自成還想問點什麽,老人化作一道白光,直衝雲霄,向南天門飛去。自成這才明白,原來是太白金星變化作老人來點化自己。又想到繼續在河南待下來非餓死不可,所以又回陝西來了。這時,李自成的舅舅高迎祥在陝北揭竿起義。李自成便參加了起義大軍,南征北戰。潼關之役失敗後,自成率義軍在商洛山中轉戰一些時日後又二次來到河南。奉節失利,自成三進河南。這樣,陝北民間就有了李自成“三返河南,攻打北京”的說法。

  李自成在西安做了大順皇帝後,想到父親當年被草草安葬的事情,心裏很是不安,便回米脂老家請了很好的風水先生為父親選擇墓地,以舉厚葬之儀。當墓穴被打開後,長著翅膀的螞蟻遮天蓋地飛了出來。人們說,這些螞蟻就是李自成日後的兵馬,如果不要放出,李自成就可以統轄萬軍之眾。把它們放飛了,就難以統轄了。自成厚葬了父親後,領兵來到河南,以報當年之仇恨。

  李自成還沒有進入河南前,河南已傳出風聲,說闖王要殺河南人,河南人紛紛向外逃跑。李自成想進一步打聽一下河南人是否都很壞,就喬裝打扮在民間私訪。正在私訪途中,他遇到一個中年婦女,身上背一個大孩子,手裏拖著一個小孩子,急急忙忙地趕路。自成上前問婦女到哪裏去,婦女說,聽說闖王要來河南殺人報當年之仇,我要到陝西躲一躲。闖王又問,你為什麽背著大的卻拖著小的走呢?婦女說,大的是我撫養的,小的是我親生的,如果背了小的,拖了大的,就會被人恥罵。闖王聽後,不覺一怔,河南人裏麵也有好人,壞人總是少的,便動了惻隱之心,改變了主意,覺得不應將河南人一律殺掉。就對婦女說,闖王是照煙囪殺人,隻要你在煙囪上插上柳枝,闖王就不殺了。那個婦女聽後就回河南去了,並把插柳枝的事告訴了鄰居。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本來河南人的煙囪也在房脊上,他們怕闖王大軍來了殺自己,索性將煙囪從房屋上搬下來安在窗戶外,並插上柳枝,準備逃過劫難。

  到了殺河南人的時候了,闖王下令,凡煙囪上有柳枝的一律不準殺。大軍開進河南以後,人們習慣在房脊上找煙囪,怎麽也找不到。找來找去,卻在窗戶外麵找到了煙囪,而且還都插著柳枝。士兵們無法下手,就將此情報告給了闖王。闖王寧願一個不殺,也不願將那位婦女殺了,就下令撤軍了。河南人也因此明白了闖王的人品,他是一個好人,老百姓可以信賴他。河南人因此歸順了闖王打天下。紅娘子、李信、牛金星、宋獻策等一幹精英,都是河南人。恰恰是河南人幫李自成打下了天下,而剛剛打下的天下卻斷送在陝西藍田人劉宗敏的手中。他居功自傲,花天酒地,胡作非為,霸占了明朝鎮守山海關將領吳三桂的妻子陳圓圓,惹惱了吳三桂,其引清兵入關,推翻了剛剛建立一年多的大順政權。人們又根據劉宗敏的奢侈生活,給李自成編了一個很荒唐的故事。說李自成進北京後問眾將士世上什麽最好,眾將士回答“過年好”,於是,大家在北京天天過起大年來,以致忘了防守,才使清兵入關有了機會。

  也正因為李自成沒有殺河南人,河南人與陝西人互相通好,每有災情,河南人總是願意跑到陝西躲災。

  從史實看,陝北民間的傳說與正史所載不符。這些傳說多是出自明朝官方所編織的誣詞。其實李自成回家祭祖前,官家早已將其祖墳挖掉了,自成隻是築了一下土。李自成進河南都是帶兵轉戰的,並不是逃荒去的。說李自成殺河南人完全是出自《明史》,《明史》將李自成列為“流寇”,並為其撰文稱“性猜忍,日殺人斮足剖心為戲。所過,民皆塢堡不下。”既是為流寇所作之傳,何有不殺人的道理呢?

  陝北民間為李自成大順政權的短暫消亡又編出了一則傳說。說李自成從四川奉節向河南進軍時,路過終南山,時值寒冬季節,士兵們正行之際,路旁一株鮮花開放,感到很奇怪,就上報給闖王。闖王聽後亦感奇異,命令士兵將花株挖出,看看地下究竟有何物能使花朵在寒冬季節開放。士兵挖到三尺深時,花朵突然不見,一個披頭散發、銀須長達膝下的老人端坐在原來花株處。闖王更感到奇怪,便上前問道:你是何方妖人?老翁答道:我乃三國時期的徐庶。闖王聽了一算,徐庶距今已有千年之餘,順口說了一句,你千年不死的老鬼!徐庶聽後,悲痛萬分地嚎了一聲,說,你不出八個月的闖賊!本來徐庶已經修煉得道,成為神仙之體,但因不會變化,所以千年之後以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來到闖王所經的路上,向闖王討封,在討封後即可變化,沒想到闖王文化不高,認為徐庶千年之後仍然活著,便順嘴又給封了一千年不死。徐庶沒有討到好的口彩,仍要繼續做一個老鬼,恨不過,也將闖王八年的江山咒成了八個月,一個好端端的皇帝就這樣成了反賊。故此,《明史》將李自成列入流賊之中。

  康熙王私訪陝北

  陝北民間流傳著不少康熙王私訪陝北的故事。這些故事究竟是康熙帝的故事,還是另有其人?是應甄別的。據《清史稿》載:於“康熙三十六年二月戊戌,上駐大同,丁未,次李家溝。戊申,詔免師行所過岢嵐、保德、河曲等州縣今年額賦。是日,次輦鄢村,山泉下湧,人馬霑足。庚戌,遣官祭黃河神。三月丙辰,上駐蹕屈野河……辛酉、次榆林。戊辰,次安邊城。寧夏總兵王化行請上獵於花馬池(今寧夏鹽池)。”除此之外,《清史稿》中再沒有康熙皇帝駕臨陝北的記載。《清史稿》又載:“巽簡親王滿達海,代善第七子。”“順治元年,從入關,敗李自成進貝子。複從英親王阿濟格,逐自成趨綏德。”“二年,克沿邊三城及延安,自成遁湖北,師還。”“……八年,世祖親政,改封號為巽親王……九年二月薨”,子常阿岱,初襲親王。巽簡親王滿達海自此再沒有來過陝北。

  在《清史稿》中,除了康熙皇帝和巽簡親王滿達海在康熙年間來過陝北以外,再沒有人來過。陝北民間流傳的“康熙王”訪陝北的故事說的是“康熙王”,而康熙來陝北已是皇帝了。王裏麵隻有巽簡親王來過陝北,與“康熙”這一說法相差甚遠。況且,康熙皇帝來陝北的時間很短,也不會留下那麽多的故事。他來陝北的第一站是榆林,是康熙三十六年三月辛酉日到達的,戊辰日已到達了安邊城。時隔七日,即丙子日已自橫城渡過黃河。時隔八日,即丁醜日,已駐蹕寧夏。他來陝北是帶著朝廷大員來的,所以不會在民間私訪。

  根據陝北民間的傳說,有說是“康熙王”的,但大都說是“康親王”,民間訛傳為“康新王”。《清史稿》沒有康親王來陝北的記載,這恰恰為“私訪”留出了空間。

  據《清史稿》雲:“康良親王傑書是代善子祜塞的第三子。初襲封郡王,順治八年,加號曰康。十六年襲爵,遂改號康親王。”“康熙二十九年率兵出張家口,屯歸化城,備噶爾丹。三十六年閏三月,薨,予諡。”“三十六年閏三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庚寅,康親王傑書薨。”從這段記載來看,康親王來陝北是有可能的,因為他是出兵張家口屯歸化城。

  歸化城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明嘉靖年間為蒙古西默特部長俺答駐牧。有城曰庫庫和屯。隆慶中,長俺答被封順義王,名其城曰歸化城。清初複於其東北五裏增築綏遠城。治綏遠理事同知。綏遠城將軍歸綏道同駐綏遠城。又置歸化廳撫民同知,與歸化城副都統同駐歸化城……兩同知分理蒙漢民事。由此可以看出,康親王出兵張家口,屯歸化城是分理蒙漢民事的,陝北當時屬歸化綏遠廳轄區,康親王來陝北處理民間事務,進行微服私訪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說,陝北民間流傳的“康熙王私訪”的故事中,既有康熙的傳說,也有康親王的傳說,從一些故事內容上就可以區別出來。

  關於康熙的傳說

  康熙皇帝到達榆林後,榆林官員以菠菜燉豆腐招待他。康熙吃完以後大加讚賞,並為菠菜燉豆腐題詞:“紅嘴綠鶯鴿,雪白如玉般。”自此,這一道菜成為榆林名菜。同時也說明那時的榆林廚藝已經懂得了烹菜的整形技藝,將一棵完整的菠菜洗滌後烹製,其根紅潤如鶯嘴,綠葉展開如鴿。既有美觀的欣賞價值,也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康熙來榆林也是可以吃到這道菜的,他是三月辛酉到達榆林,正是冬菠菜的旺季。

  傳說康熙從榆林出發,來到無定河邊後,聽到了哭聲,命下人打聽所為何事。經打聽後得知,有一人家挖地基箍窯卻挖出了太歲,故而悲哀慟哭。康熙聞知後來到這戶人家,勸慰說,不要怕,一鐵鍁鏟的撂在無定河裏。這戶人家不敢鏟,說惹不起太歲。康熙說,怕什麽,我是萬歲,還怕他個太歲?鏟的撂了。村人一聽萬歲駕到,便不怕了,將太歲鏟的撂到無定河裏了,窯箍起來也沒事。自那以後,無定河兩岸沒有了太歲。一則,有萬歲爺口諭,太歲不敢來了;另則,太歲撂到無定河裏被水衝走了。無定河,也就是說,無定河兩岸沒有了太歲的定所。

  康熙皇帝來到米脂後休息一日,第二天出發到綏德去。米脂常家吹手一路吹奏,毫無間斷,曲牌流轉,沒有重曲,吹到妙處,如玉落盤;吹到激昂處,猶如龍騰虎躍,威風八麵。康熙一時高興,口諭,封米脂常家吹手可以不規。自此,米脂常家吹手可以入考場應試,天下隨處都可應事。

  所謂“規”就是規矩。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規矩,封建社會時,吹鼓手被列在了下九流之列,不能科舉應試,即便是幹吹手本行也隻能在自己的區域範圍內,不得出縣應事。諸如此類規矩各行都有,比如,說書行業隻能由盲人從事,明眼人說書時,一旦有盲人書匠來,明眼人就得停業,讓位於盲人。不規,就是不受這些規矩的限製。米脂常家吹手掙下的這一特殊待遇後來擴展到所有米脂吹手。

  關於康親王的傳說

  傳說,康親王為了調理陝北民事,隻身一人騎著一頭母騾子來到米脂,被強人所迫,逃到了“向陽川”。正在逃跑時,突然,天降大雨,就地起水,偏偏又趕上騾子下起駒來。康親王焦急萬分,怨天恨地地說,能不能向陽川裏不發水,騾子不下駒。康親王說完以後,大水消失了,騾子也把駒下了。強人們因大雨阻路,無法行走,早已回去了。這就給康親王逃脫險境騰出了機會。從那以後,雖天降大雨,向陽川裏既不降雨,也不發水。騾子也從此不下駒了。

  康親王騎著騾子來到綏德地,正值晌午時分,又累又餓之際,有一戶人家出現在眼前。康親王想討口飯吃,順便歇息一下,便進了院子。這是一戶窮人家,心地善良,為人寬厚,見康親王進得家院,也沒問他是做什麽的,就招呼著進了家。康親王此時渴得難熬,向主家要水喝,主家舀了盆涼水遞給他。康親王接過水後不換氣地喝了起來。主家婆姨一看,六月天的天氣這麽熱,這個人又渾身是汗,疲乏無力,水又是剛從井中打的,很涼,這麽個喝法非激了心肺不可,要不了命也會得一場大病。但勸他慢慢喝是不可能的,看他喝水的樣子是渴得實在難熬,便在地下的筐裏抓了一把麥衣撒在水盆裏,康親王隻得吹一口麥衣,喝一口水,把一大盆水喝完後也不渴了。但心裏十分惱怒這一婆姨,卻不敢把心中怒火發泄出來。問主家有什麽吃的沒有,主家說沒什麽好吃的。康親王饑餓難耐,還哪顧什麽好的壞的?說,隻要是吃的就行?主家就為他蒸了一鍋糠窩窩和山藥蛋。康親王真是饑不擇食,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一口糠窩窩,一口山藥蛋,吃得很香。一邊吃著,一邊還不停地說,好吃,好吃。吃飽後,指著糠窩窩問主家,這是什麽?這麽好吃,我從未吃過,天下竟然有如此美味。主家很羞愧,不好意思說出真情,隻好謊稱說:叫“到口酥”。康親王牢牢記在心中,又指著山藥蛋說,這東西又沙又甜,也很好吃。主家說,這是山藥蛋,好吃倒是好吃,就是收不多,康親王問為什麽,主家說,都讓瞎獪拉走了。康親王說,那瞎獪不能沒有?他們攀談到晚上,康親王就在這戶人家住了,第二天一早,懷揣了幾個山藥蛋上路了。康親王走了以後,綏德地內沒有了瞎獪,山藥蛋也結得又大又沙,成為綏德的土特產品。

  後來有人將康親王喝水的傳說又附會給了一個南蠻。說有一個南蠻於一年的六月天裏來到陝北,渴得不行了,見兩口子在場上打麥子,場上放一桶水,南蠻子要喝,婆姨給舀了一大碗。南蠻子便大口喝了起來。婆姨一看,這麽個喝法不行,順便從場上抓了一把麥衣撒在碗裏,南蠻子隻好吹一口,喝一口,喝完後感到很生氣,但又不便發作,就假意與這家人交朋友,企圖報複。便對這家人說,看你們的貌相,祖墳有些不好,要搬一下。這家人是老實人,聽了以後就信以為真,留南蠻在家裏好吃好喝地招待,讓他幫著相墳地。幾天後,南蠻相了一塊非常凶險的墳地對主家說,那塊墳地如何好,將來子孫如何有前程,這家人因不懂風水,人善良,聽了南蠻的話,把祖墳搬了。南蠻看著搬好後,心想,幾年後我再來看你人死財散的景象。他暗暗高興地走了。

  這家人的祖墳確實不好,有大水相衝,山勢破損,將來必定有家破人亡之虞。第二天,突然大山崩塌,將衝來之水阻隔後形成日月雙輝之勢,破損山體滑落後形成了飽滿圓潤之狀,呈一筒山形,四象八門俱成佳美。這家人做生意能發財,種莊稼大豐收,自此走上了好運。第三年,南蠻來了,一看卻不像自己所料情形,心裏還不服氣,又用符咒作了魘鎮,等十年以後再看你們的好下場。八九年後,這家人家的兒子得了狀元,在京城為官。十年後,南蠻又來了,一打聽,才知道自己的符咒不但沒有起作用,反而給人家帶來了鴻運。這才醒悟到,墳好不如心好,心好可以把風水運轉過來,心不好有了好風水也會轉走的。南蠻對這家人家說了實話,這家婆姨說,當時撒麥衣就是讓你慢慢喝,喝快了會喝出病來,南蠻千恩萬謝走了,再也沒有來。

  康親王回京幾年後,大魚大肉吃得多了,有些厭食。猛然間,他想起當年在綏德吃“到口酥”的事來,覺得那香甜美味好像就在眼前,就讓廚師做這一膳食。廚師根本不可能將糠窩窩這種災荒年時用來充饑的“食物”與“到口酥”這樣的點心聯係在一起,也沒有見過糠窩窩是什麽樣,就依照宮廷裏點心製作方法製作“到口酥”。如此這般,做了很多款式,都不是當年的“到口酥”。康親王憤怒廚師竟然連一個鄉下女人的技藝都比不上,就將廚師殺了。再換一個,還不行,又殺了。一連殺了幾個廚師,仍然沒有做出他想要的“到口酥”來。康親王決定召這位婦女進京做地道的“到口酥”。

  綏德婦女應召進京,聽康親王說了意思後,她哪裏敢再做“到口酥”供親王食用?但王旨又不敢違抗,就說:你如果還想吃當年的“到口酥”,就必須先餓上三天,這樣我才能做出來。康親王為了吃“到口酥”,很爽快地答應了。綏德婆姨利用這三天的時間不知從哪裏弄來了穀細糠,第三天將“到口酥”送到了康親王的餐桌上,康親王已經餓了三天,聞到飯味已很香了,看到與當年一模一樣的“到口酥”後感到很饞,便大口吃了起來。一邊吃著,一邊說,好吃是好吃,但沒有當年那麽香,這是為什麽?綏德婆姨這才說,這不是“到口酥”,是糠窩窩。康親王問,糠窩窩為什麽這麽好吃?婆姨說,那是因為你太餓了?康親王這才領悟到“香”的真正原因。覺得自己錯殺了廚師,心裏很是內疚。

  康親王與綏德婆姨攀談起當年的事情來,問婆姨,你們為什麽吃糠,不吃米?婆姨說遭了災荒,沒米吃,隻好吃糠。你那頓把糠窩窩都吃光了,我們也沒吃上,所以第二天隻給你了幾個山藥蛋。不過,你要是第二天再吃糠窩窩可就沒有那麽香了。康親王聽後很感動,猛然想起撒麥衣的事情來,問是為什麽。婆姨說,你是個熱身子的人,水涼,喝快了怕喝出病來。康親王更是感激不已。康親王又與婆姨拉了很多陝北的事情,問陝北什麽最好吃。婆姨說,油糕最好吃。康親王就說,那你們就天天吃油糕,婆姨說,哪裏有那麽多米!再說,吃糕還要油,我們那裏的油更少!油糕隻是招待上客時才吃。康親王說,你不要回去了,留在京城可以天天有油糕吃,也可以時常給我提個醒,不要像殺廚師那樣濫殺無辜。婆姨說,我也有公婆丈夫、孩子家業,綏德是我的家,我不能離開家。至於濫殺無辜一事,我們陝北有句話叫“說話說理了,吃飯吃米了”,凡事以理而論就不會有錯。康親王聽了這一席話很受啟發,用油糕款待了這位上客,並贈了一百兩黃金,讓她回家後置買田財,以後吃米不吃糠。婆姨很高興地回到綏德。自那以後,陝北民間就有了“民婦救王廚,應召上京城。到口酥是糠做的,從此吃米不吃糠。不貪富貴戀家鄉,受賜黃金一百兩。當年救王駕,平安回京城,爾今受王恩,光彩回家鄉”的傳歌。

  這位綏德婆姨回到綏德後,很受康親王想吃“到口酥”這一行為的啟發,又在禦膳房裏學了做點心的手藝,不斷改進,用麵粉製作成了綏德真正的“到口酥”。後人又在她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到口酥”成了名副其實的地方名點。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