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7章 夢回故苑八百春!太液水雲皆典故(4)

  明初,開挖南海之時,堆築了一座四周環水的島嶼――瀛台,從而形成了今日太液池的規模。太液池上的金鼇玉蟲東橋、蜈蚣橋將太液池分為北海、中海和南海。

  日月嬗替,政權更迭。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軍攻占了大都城,元朝覆滅。

  明朝統治者在南京建立了都城,改元大都為北平,同時拆毀了大明宮。

  作為一方重鎮,不能有任何疏忽。明太祖朱元璋便封他的四兒子朱棣為燕王,駐守北平城。

  朱棣奉旨風塵仆仆來到北平,將燕王府設在太液池,即元代隆福宮的舊址。

  朱棣雄心勃勃,不滿足燕王的封號,隨著權力欲的膨脹,終於在1403年,奪到皇位,建年號為永樂,是為明成祖。

  朱棣當了皇上,雄踞南京,但他心中時時想起北平,於是便決定遷都北平。

  1406年(永樂四年)開始在北平大規模地營建規製宮城。1420年(永樂十八年)皇宮建完,規模雄偉,氣勢恢宏的紫禁城從此誕生。

  明代的皇宮殿宇,和元大都的宮殿相比,更加有氣勢,且略向東南進行了遷移。太液池地區作為西宮,也叫西苑,成為皇家的禦苑。清代吳長元《宸垣識略》記載:“西苑在西華門西,創自金而元明遞加增飾。金時隻為離宮,元建大內於太液池左,隆福、興聖等宮於太液池右。明大內徙而之東,則元宮盡為西苑地。”

  其實,朱棣在下令修建皇宮以前,為了到北平時居住方便,早於1417年(永樂十五年)在他原來居住過的燕王府的基礎上改建成西宮。西宮正殿名為奉先殿,並設置有午門、奉先門和東西六宮,排列規製有序的1600餘間房屋,儼然一個小皇宮。但這小皇宮最後實際成了冷宮。因為在皇城建成以後,皇帝、後妃深居紫禁城,西宮就冷清了。

  1457年,在土木堡之役被俘後還京的明英宗朱祁鎮發動了政變,把原來代替他做皇帝的弟弟景泰帝朱祁鈺趕下了台,這便是史書上記載的“奪門之變”。這次“奪門之變”後,被廢後的景泰帝便被打入冷宮。

  被打入西宮的還有一位皇後――吳氏。因為明憲宗朱見深特別寵愛萬貴妃,嫉妒而恨的皇後吳氏抓住了萬貴妃的過錯,便拿起棍棒處罰了萬貴妃。朱見深聞知此事後,勃然大怒,一句話便把皇後廢掉,並發配吳氏居住西宮。

  在明代,明世宗嘉靖皇帝是有名的昏君。他異常殘暴荒淫,又深信道教,整日煉丹,尋求長生不老之藥。

  也正是由於他的殘暴荒淫,深為人之痛惡,險些死在宮女之手。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10月21日,性格剛烈的宮女楊金英等趁嘉靖皇帝酣睡之際,企圖用白綾勒死嘉靖皇帝,可惜的是,沒有成功,結果楊金英等16名宮女全部被殺。“宮女弑帝”事件發生後,嚇壞了嘉靖皇帝,害怕再出意想不到的事,便搬出紫禁城,便到太液池西岸的西宮內永壽宮居住。

  因為嘉靖皇帝篤信道教,他便在永壽宮焚修齋醮。1561年的元宵節,他與他寵愛的尚美人飲酒作樂,美人恣肆放縱,在帳中試放焰火,結果不慎引起火災,將永壽宮一帶的所有宮殿全部燒毀。嘉靖不得已,於第二年下令在宮殿的廢墟重建了萬壽宮和壽源宮。

  在萬壽宮西南側還建有先蠶壇。我國古代為鼓勵耕織,曆年有皇帝親耕、皇後親蠶的典禮,因此,大都建壇祭祀。1530年(嘉靖九年)在安定門外建先蠶壇。後來,嘉靖皇帝采納禮部的建議,將先蠶壇改築在西苑宮內,這樣皇後親蠶就可以不再出城了。明代夏言有詩記載了皇後親蠶這件事:“龍池西畔苑牆橫,碧樹朱庭曉望明,歲歲君王深駐輦,百花香裏看春耕。北郊已複親蠶禮,內苑仍開獻蠶宮。繅出素絲方至雪,織成元兗炫山龍。”

  元明兩代在西宮以西迤南還有一座皇家園林――禦西苑,有假山、回廊、平台、宮殿等。南海開鑿於明代。史書記載,明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基本建成。南海開鑿和西苑擴建工程也在這個時期完工。當年,挖出的土,堆築了一座四周環水的小島――瀛台。

  乾隆曾有詠西苑禦製詩:“西苑曠西奧,肇自明代作。瓊華萬玉堆,太液千夫鑿……”詩中“明代作”和“千夫鑿”說明了南海的來龍去脈。

  南海的開挖,瀛台的堆築,形成了今日太液池的規模。《宸垣識略》載:“太液池:池在西苑中……瀛台在其南,五龍亭在其北,蕉園、紫光閣東西對峙。夾岸榆柳古槐,多數百年物,禁中人呼瀛台為南海,蕉園為中海,五龍亭為北海”。

  太液池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是由池上的兩座橋隔成的:金鼇玉蟲東橋以北為北海,蜈蚣橋之南為南海,兩橋之中間為中海。

  兩橋隔一海,沿用至今。

  拓建禦苑三海

  清代,滿人入關,定都京師,在其城市建製上,基本沿襲了舊製。但中南海作為皇帝的行宮和禦苑,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建,並成為清朝處理政事和從事娛樂活動的場所。

  早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滿族就已在我國東北邊陲的長白山下逐漸強盛,並崛起於東北的大地之上。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稱帝,建元天命,正式建立“大金”政權,與明統治者相對抗。崇德元年(1636)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崇德八年(1636)皇太極死,6歲的兒子福臨即位,改年號為順治。順治元年(1644)4月山海關大戰後,輔佐福臨的睿親王多爾袞率清軍隨即進兵北京。並於1644年5月,在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放棄北京城向陝西撤退之後占領了北京。就在這一年的9月,由沈陽遷都北京。從此,北京繼元、明之後,再一次成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政治中心。

  清初“定都京師,宮邑維舊”。清朝統治者在定都北京之後,完全沿用了明朝的北京城。這是因為明清之際,北京城並沒有遭到什麽破壞。所以,就是在以後,連紫禁城內也隻是對原有的建築物作一些重修,或局部、小範圍的改建。

  在清朝統治的200餘年間,市政建樹不在皇城宮闕,但西郊的皇家苑囿營作卻超過前代。在改建修葺紫禁城的同時,集中全國主要財力、物力和天下能工巧匠,在京城西北郊營建皇家苑囿,形成北京乃至中國造園史上第三個高潮。

  當然作為紫禁城近鄰的西苑三海,是不能不修繕拓建的。

  康熙、雍正、乾隆幾代皇帝,對中南海大加拓建,不僅在此遊玩,節慶賞宴王公卿士,而且在勤政殿等處召見官員,處理國務,接見進京朝覲的外藩屬國使臣,歡迎凱旋回朝的出征將領。此時中南海也變成了清王朝的政治中心。喜好作詩題字的乾隆皇帝說:“勝朝遺跡,百年承平,一亭一榭,各標勝概,逐景得句,無慮數十百首。”

  清朝鼎盛時期,中南海裏每年總要有幾次隆重盛大的活動。順治年間,每歲陰曆七月十五建“盂蘭盆會”,放荷花彩燈數千盞,滿池光華慶升平,火樹銀花不夜天,為苑中一大盛事。康熙、乾隆時,向例在中秋節前兩三天,集三旗大臣侍衛在紫光閣前校射。一到入冬湖水封凍時節,則命八旗禁旅在太液池上習冰嬉,練技藝,分棚擲彩球,互相追逐比試矯捷,並設旌門懸靶演習射箭,論功閱射,按等行賞。到同治、光緒年間,專門組織“冰鞋處”,在中南海表演滑冰。

  1861年11月1日,慈禧發動政變,開始垂簾聽政,同時她不安於蟄居“紅牆綠瓦黑陰溝”的紫禁城,十分向往昔日的園居生活,於是,便處心積慮地謀求重修西郊圓明園。

  1873年11月27日,重修圓明園工程正式興工,但因工程浩大,而又工款無著,材料奇缺,修建工程不得不於1874年9月9日停工。

  1874年9月11日(同治十三年八月初一日),同治帝即頒詔停建圓明園工程的第三天,更發布上諭,命總管內務府大臣“查勘三海地方,量加修理,為朕恭奉兩宮皇太後駐蹕之所”。但時間不長,同治皇帝賓天,此議暫罷。

  1885年(光緒十一年),年輕的光緒皇帝年滿15歲,即將舉行“大婚”,“親政”,慈禧便授意光緒皇帝,以“頤養兩宮”之名,降旨重修西苑三海。

  重修西苑三海,是光緒年間京師最大土木工程之一,自始至終都由皇室最高皇權執行者醇親王奕021,以及慶郡王奕?監督實施。不久,海軍衙門成立,在醇親王奕021為總理海軍衙門事務大臣,以慶郡王奕?和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會同辦理。他們三人以“籌建海軍”為名,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於重修西苑三海和西郊頤和園工程。整個工程的大部分費用則由海軍衙門報銷。李鴻章成了籌備工款的總經理。他采用調撥、報銷修園銀等手段,挪用了大筆海軍經費。

  在《李文忠公全集?來往函件》中有這樣的記載:

  一、“三海工程,急需二十四萬兩,先由海署存款項下借撥”。

  二、“三海工程,待款孔亟,先由海署息借洋款八十萬兩。”

  三、“報效修園工程銀計有:文钅舌三十萬兩,崇禮三十萬兩,崇厚三十萬兩,文錫二十萬兩,海署一百萬兩,增調一百萬兩,奕021、奕?代表神機營陸軍將佐共七十萬兩,李鴻章代表海軍衙門全體海軍將佐共七十萬兩”。

  這三項記載,共籌集團工銀554萬兩,涉及海軍衙門的有374萬兩。

  這次重修西苑三海,除維修油飾原有建築外,展拓了中海地麵和南海水域,新建了一些重要建築物和洋務設施。如慈禧寢宮“儀鑾殿”“西苑電燈公所”。增建了180餘間直房和70餘處堆撥。曆時四年,到1888年(光緒十四年)春工程漸次告竣,7月31日,慈禧太後首次駐蹕中海“儀鑾殿”。

  在這次拓建三海時,在中海西岸的紫光閣前還修築了一條小鐵路直通北海的鏡清齋。李鴻章進貢了火輪車6輛,都是從法國進口的,屬於窄軌火車。其中有一節高級臥廂車,“陳設華美,製作精工”。李鴻章還特為這些經辦的法國商人請賞,要分別賞給他們以一、二、三等寶星。這條鐵路通過中南海北麵的福華門和北海的陽澤門,由於兩門之間為交通要道,這段鐵軌是不固定的,使用時臨時安裝。據說慈禧太後乘坐火車,不準車頭鳴笛,所以,行駛時不用機車,而是在車上拴絨繩,由太監曳引,前麵還有儀仗開路。

  這條小鐵路是我國最早的鐵路之一。修築鐵路表麵上看是供慈禧太後遊樂之用的,實際上李鴻章是另有用意。他鑒於朝野中對修鐵路的爭議很大,有些人堅決反對修鐵路,慈禧太後又猶豫不決。所以,便以火車進宮,修小鐵路的辦法,讓慈禧太後和光緒帝親眼看到火車,從而支持修鐵路的主張。

  在這重修西苑三海的第十二年,即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後挾光緒帝落荒而逃,西苑三海變成了帝國主義侵略軍的兵營,聯軍統帥瓦德西的司令部設於慈禧寢宮“儀鑾殿”。西苑三海遭受洗劫,破壞嚴重,儀鑾殿被火焚。

  1902年1月7日,慈禧、光緒結束流亡生活,回鑾入京。是年,立即著手整修西苑三海。重點工程是在儀鑾殿基址的東南方位,即春耦齋北麵,建造慈禧太後的女賓招待處,費幣500萬,仿西洋建築模式,建洋樓,命名“海晏堂”,辛亥革命後,更名“居仁堂”,隨後,又在儀鑾殿原址上,按中國傳統宮殿式樣建造慈禧寢宮,命名“佛照樓”,後又更名為“懷仁堂”。

  光緒年間重修西苑三海,增設了鐵路、電燈公所、西式洋樓等設施,標誌北京正醞釀由封建古都向現代化都市演進,是北京城市現代化的起點和界碑。

  風雲激蕩中南海

  辛亥革命風暴席卷全國,清王室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袁世凱篡權,登上總統寶座,入主中南海居仁堂。但民國時期,軍閥之爭頻起禍亂,中南海幾易其主。國民黨政府時期,最後的剿總司令,終以和平方式,交出中南海,走出北平城。

  武昌起義爆發後,各地革命浪潮風起雲湧。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幾千年的封建專製帝製終於被人民推翻了。民國前期北京仍為中華民國首都。於是北京便以“民國首都”的地位成為北洋軍閥封建獨裁統治的中心。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第二年6月28日,國民黨南京政府改北京為北平,並劃為特別市。

  在這一曆史時期,中南海一直處於風雲激蕩的曆史漩渦之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辛亥革命後,袁世凱一麵要挾革命黨議和,一麵又在海晏樓朝見隆裕皇太後,用革命聲勢恫嚇隆裕,以此威迫清帝退位。袁世凱奪權後,把海晏樓改成“居仁堂”會客室。並在中海西岸,建了雙亭,在亭南建石室。石室白石砌成,朱門金釘,南向。室內藏“建儲函冊”金匱。袁世凱竊國後,根據大總統選舉法,由袁世凱寫出三個候選人名單,封於金匱,藏於金室,到期打開金匱,取出函冊,由國會從袁世凱早就指定的三名候選人中選出一名當總統。

  1915年袁世凱要做皇帝了,12月13日,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賀”,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接著,成立帝製“大典籌備處”,對龍濟光、張勳等49人封爵加官,改總統府為“新華宮”,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這個大野心家自以為安排得當,事事如意,隻等1916年元旦那一天穿龍袍登龍位了。但同月23日,蔡鍔等在雲南首先出師討袁,貴州、廣西、廣東、浙江等省紛紛響應。1916年3月22日,他被迫宣布取消帝製,6月6日,在全國人民的聲討中,一病“嗚呼”。

  袁世凱死後,馮國璋當了總統,他把居仁堂作為自己眷屬住房,堂門改為“寶光門”。馮國璋曾在堂後樓內召開有中外人士參加的關鍵會議。

  曹錕當總統時,則把他的姬妾安頓在居仁堂,他自己在居仁堂北麵民國初年新建的延慶樓辦公。1923年馮玉祥率領國民軍入京,即將曹錕幽禁在延慶樓。

  1928年北伐戰爭後,中南海改為公園,任人遊覽,居仁堂改為國立圖書館。“瀛台各地,俱以賃諸市商,為品茗消閑之所。”但由於民國時期,軍閥之爭頻起禍亂,市政建設停滯,中南海建築缺少維護修理,顯得破舊,整個中南海呈現出一片荒涼景象。

  1934年公園關閉,作為北平行轅所在地。行轅辦公地址設在中南海的居仁堂。李宗仁被蔣介石委任為行轅主任。但身為行轅主任的李宗仁隻不過是一個虛職而已,他沒有任何實權,正如李宗仁自己所說:“我任北平行轅主任三年,實在是吊在空中,上不沾天,下不著地呢!”為此,李宗仁權衡再三,決定參加競選副總統。1948年4月29日,他以1438票壓倒孫科的1295票,當選副總統,並於5月20日就職。李宗仁就職後,便向蔣介石堅辭北平行轅主任一職,蔣介石在同意李宗仁的辭呈之時,將北平行轅也裁撤了。

  1948年12月3日,國民黨南京政府命令:特任傅作義為華北剿總司令。12月26日,傅作義便將剿總司令部由張家口遷到北平這座文化古城,進駐中南海懷仁堂。

  而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軍已團團圍住了北平城。中國共產黨人采取策反和打與談判等靈活的策略,爭取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見大勢已去,最終下定了接受和平解放北平的決心,率眾走出中南海,走出北平城。

  從清王朝結束到新中國建立,就中南海而言,新的建設沒有,對原有的建築也未曾修繕,偌大的中南海荒涼而蕭條。

  京城神秘地

  北平和平解放,國都定都北京,中南海的疏浚工作全麵展開,幾個月的艱苦奮戰,中南海恢複了昔日的容貌,再現了它的天生麗質。中共中央搬進中南海,成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12日,北平市各界群眾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集會,慶祝北平和平解放。

  3月25日,中共中央、人民解放軍總部由河北省西柏坡遷到北平。毛主席、朱總司令和中共中央其他領導人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林伯渠等到達北平,在9月21日至30日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會上,一致通過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定在北平,北平改稱北京。

  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隆重的開國大典。毛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並親手升起了新中國的第一麵五星紅旗;54尊禮炮同時鳴放28響,它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北京也揭開了新的曆史篇章。

  在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國誕生的這段日子裏,人民政府為了改造舊北平,建設新北京,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麵,都進行了大量的工作,為建設好人民的首都――北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9年5月,北平成立了“都市計劃委員會”,這座城市開始走上了社會主義城市建設的軌道。

  北京剛解放時,垃圾糞便觸目皆是,大街小巷堆積的垃圾達60多萬噸,於是亙古未有的大掃除率先開始。

  其實,在北平歡慶解放,舉行隆重的解放軍入城式上,周恩來就給葉劍英發來了電報,叫他迅速清理中南海。

  作為負責清理中南海的負責人周子建,要來一支卡車隊和幾百名身強力壯的士兵,連續幹了3個月,將中南海打掃得幹幹淨淨,使中南海恢複了昔日的容貌。

  1949年7月,毛澤東在多次建議的情況下,離開香山雙清別墅,搬進中南海,隨之中央機關便進入中南海辦公。

  從建國之初到現在,中南海一直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所在地,隸屬於中共中央領導又具有其特殊地位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也設在裏麵。那幢幢以平房為主的古代宮廷建築和大片大片的綠化帶,從衛星上或許可以一覽無餘,但普通人卻隻能看見高高的紅牆和綠樹,而不能涉足其中,為此著實感到神秘。

  新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南海豐澤園等處曾一度向遊人開放,供全國人民表達對中南海的神往和對共和國領導人的仰慕之情,這是前所未有的。

  1989年6月以後,為了安全起見,這個遊覽項目被取消。

  如今,中國第三代領導集體,在中南海辛勤地操勞著,精心籌劃中國建設的藍圖,為中國的富強騰飛,為全中國人民的富裕安康,嘔心瀝血。

  寶月樓?新華門

  新華門,清乾隆二十三年,乾隆為他寵愛的香妃所建,當時命名為寶月樓,也稱望鄉樓。民國初年,袁世凱竊據中南海為總統府,為了欺世惑眾,在府門懸掛起“新華門”字樣的門匾。

  新華門,南俯長安街,北倚南海,與瀛台相望。明朝時,太液池的開拓和瀛台的營造已具現有規模,隻是太液池南岸逼臨皇城,卻未建宮室。當年乾隆皇帝每臨瀛台南眺,總是嫌其平直,沒有屏障,為此,乾隆二十三年(1758),乾隆決定依太液池的水闊的瀛台勝景建樓閣。

  樓閣初定為三層,後改為兩層,寬廣七間,春日破土動工,秋季告竣。登樓北望,池不覺窄,岸不嫌長,雲閣瓊台,奇峰古槐,宛似仙境;南望則長安大道,三市五都,玉堂金馬,人流熙攘,熱鬧繁華;西邊遠山起伏連綿,隱約可見,朝霞夕靄,氣象萬千。“一泓水鏡呈當麵,滿魄冰輪映舉頭”,春池秋月,都在樓前。為此,樓閣便以其“池與月適當其前,抑亦有肖乎庶寒之庭”命名曰寶月樓。乾隆手書“仰視俯察”匾額。乾隆在“禦製寶月樓詩注”中提到建造寶月樓的原因說:“瀛台皆前明所建,惟南岸向無殿宇,故以樓以配之。”又說:“樓臨皇城,俯視可見長安門朝騎。”其實,他的真正用意是在討得香妃的歡心。

  香妃,回族和卓氏女,為乾隆寵愛,時常陪伴乾隆跑馬射箭。但身處異地,遠離故土,深居宮禁的香妃,常常因思念故鄉而潸然淚下。乾隆得知,憐香惜玉,便下令將新疆回民遷來一部,在長安街以西建房而居,房屋的形狀和格局完全按照回族的傳統,並建禮拜寺與寶月樓南北相對,俗稱“回子營”。每當香妃思念故土,乾隆就和她登寶月樓南望,見“回子營”如見故鄉。所以這寶月樓不是眺望樓而是“望鄉樓”。乾隆還專門作過兩首《寶月樓詩》,其中一首為:“冬冰俯北沼,春閣出南城;寶月昔時記,韶年今日迎。屏文新?祿,鏡影大光明;鱗次居回部,安西係遠情。”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