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9章 江洋鏖戰海內歸一(1)

  第一節封公賜地勸撫延平。

  一、抗清複明國姓爺起兵海上。

  鄭成功,本名鄭森,字明儼,祖籍福建南安石井鄉,出生於日本,母為日女田川氏,父鄭芝龍。

  鄭芝龍乃明季活動於閩粵沿海一帶的大海盜、大海商,部眾數萬,有船數千,於崇禎元年(1628)為明福建巡撫熊文燦招降,初任遊擊,崇禎十三年晉至福建總兵官。他獨擅通洋巨利,勒令商民納稅(稱為“報水”),北至吳淞,南至閩粵,“海舶不得鄭氏令旗,不能往來,每船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芝龍以此富可敵國”,田園遍閩粵,年收田租巨萬。他還在住地安平(今福建南安安海鎮)築城垣,建府地,守城之兵,“旗幟鮮明,其甲堅利”。清順治元年八月,南明福王封鄭芝龍為南安伯,鎮守福建。第二年五月福王亡,鄭芝龍擁立唐王朱聿鍵,改元隆武,芝龍被封為平國公,執掌八閩軍政大權。

  清廷遣使秘密招降,許封王爺和授三省總督,鄭芝龍遂降清,致隆武帝為清軍殺害,閩省大部分地區為清軍占據。清廷背棄諾言,逼押芝龍入京,授三等子,編入漢軍正黃旗,實為軟禁。

  鄭成功自日本回國後,考中南安縣學秀才,入南京國子監讀書,返閩後曾入侍隆武帝,蒙帝寵愛,賜其姓名為朱成功(故人稱“國姓”,或“國姓爺”),封禦營中軍都督,儀同駙馬,協理宗人府事。不久帝又封成功為忠孝伯,賜尚方劍,掛招討大將軍印。成功堅決勸父不降,未允,便在叔父鄭鴻逵幫助下,“密帶一旅遁金門”。

  順治三年,清軍進駐安平,大肆淫掠,田川氏被辱,萬分憤怒,剖腹自殺。鄭成功獲悉,率師急奔安平,清軍退回泉州。

  成功深痛國破家亡,君、母均死,毅然將過去穿戴的儒服儒冠攜至文廟跪哭焚化,出家資犒師,自稱“罪臣國姓成功勤王”。初期僅有弱兵數千,他慘淡經營,拚死廝殺,逐漸擴充兵馬,屢攻福建同安、海澄、泉州、漳州、雲霄、詔安及廣東潮陽、揭陽等地,又遣使奉喪赴廣西,向南明永曆帝朝賀,帝初封其為威遠侯,不久晉延平公,後又晉延平郡王。

  順治七年,鄭成功襲據了金門、廈門,以此為抗清基地,擁兵四萬餘人,聲勢大振,明朝宗室、遺臣紛來依附,海上群雄亦俯首聽命。第二年初,成功率軍勤王,欲圖解救被清軍數萬圍攻之廣州,三月攻下惠州。清軍乘機偷襲廈門,盡掠芝龍、成功父子兩代積蓄的金銀珠寶和米粟數十萬斛而去,成功率兵回救,清軍早已撤走。成功大怒,引刀斷發,誓必複仇,重修城垣炮台,大會文武,議失守功罪,賞罰無私,群將佩服,兵勢複振,部眾增至六萬餘人。他率軍先後連取海澄、漳浦等地,大敗清浙閩總督陳錦、提督楊名高、總兵王邦俊,九年四月進圍閩南軍事重鎮漳州,長達八月,下漳屬七縣。陳錦出征,為家奴刺殺,以其首獻與成功。一時八閩震動,延平郡王之軍成為威脅清在閩粵浙省統治的強大對手。

  二、以撫為主順治帝一再招降。

  順治九年(1652)十月初九,年方十五歲的少年天子福臨,下了一道十分重要的敕書,賜予浙閩總督劉清泰。此敕全文如下:

  “近日海寇鄭成功等,屢次騷擾沿海郡縣,本應剪除。但朕思昔年大兵下閩,伊父鄭芝龍首先歸順,其子弟何忍背棄父兄,甘蹈叛逆,此必地方官不體朕意,行事乖張,鄭成功等雖有心向化,無路上達,又見伊父歸順之後,睿王令人看守防範,又不計其在籍親人作何恩養安插,以致成功等疑懼反側。朕又思鄭芝龍既久經歸順,其子弟即朕赤子,何忍複加征剿,若成功等來歸,即可用之海上,何必赴京,今已令鄭芝龍作書,宣布朕之誠意,遣人往諭成功及伊弟鄭鴻逵等知悉,如執迷不悟,爾即進剿。如芝龍家人回信到閩,成功、鴻逵等果發良心,悔罪過,爾即一麵奏報,一麵遣才幹官一二員,到彼審察歸順的實,許以赦罪授官,聽駐紮原住地方,不必赴京,凡浙閩廣東海寇,俱責成防剿,其往來洋船,俱著管理,稽查奸宄,輸納稅課,若能擒斬海中偽藩逆渠,不吝爵賞。此朕厚待歸誠大臣至意,爾當開誠推心,令彼悅服,仍詳籌熟察,勿墮狡謀。”《清世祖實錄》第69卷第6、7頁。

  這道敕書的重要性在於,它對朝廷的方針作了很大的改變,即以撫代剿。在此之前,清對鄭成功部義軍,一直采取軍事征剿的方針,派兵進攻,設兵防禦,刀槍相見,除了殺殺殺、搶搶搶,沒有其他方式,現在才有了大的改變,遣人攜帶鄭芝龍的勸降書,前往勸誘鄭成功及其叔父鄭鴻逵等人歸順清朝。

  這道敕書還為鄭成功之降順搭好了一個下台之階,即將其反清說成是被迫起事,並非有意抗拒,之所以起兵,歸諸睿王和地方官員之謬誤。睿王確有錯誤。征南大將軍貝勒博洛在勸降鄭芝龍時,“許以破閩為王”,“已鑄閩廣總督印以待將軍”,而一旦芝龍率部歸降時,卻將其押往北京,最後封了三等子,軟禁起來。睿王對此背諾棄信之事,不予製止,且予讚成和允準,當然會激怒鄭氏家族,挺身而起,抗清反清。地方官員也有罪過,福建巡撫張學聖、道員黃澍、總兵馬得功,“垂涎金穴,乘成功他出,潛師往襲(廈門),悉攫其家資”,官兵大肆搶掠欺侮,連成功之母亦因被辱而剖腹自殺,激起廈門兵民及鄭氏將士無比憤怒,拚死猛攻,連克郡縣。世祖福臨責備睿王及臣下,目的是為鄭成功之抗清予以開脫,以利於勸降。

  朝廷之由剿變撫,原因很多,主要是為軍事形勢所迫。此時,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領導的大西軍連克四川、湖南、廣西、廣東大部分州縣,兩個多月前清平南大將軍定南王孔有德在桂林兵敗被圍自殺,定遠大將軍和碩敬謹親王尼堪統領八旗禁旅急赴廣西征剿,局勢吃緊,清廷抽不出更多的兵力對付鄭成功,而鄭成功正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大舉進攻,連占州縣。兼之,八旗軍尤其是滿洲八旗將士不習水戰,憚於舟行,江海之上頭暈目眩,寸步難行,無法對付棹舟如飛的鄭軍。因此,皇上才決意改剿為撫,且不惜歸罪臣工失誤有過,來勸誘鄭軍停戰歸順,以便集中兵力征剿主要敵人大西軍。

  順治帝的這一決策,是符合軍事形勢的,但其判斷還欠精確,對大西軍之軍威估計不足,對鄭軍之實力也有所低視。這在勸降的條件和招降失敗仍要進剿這兩個方麵上,表現得十分清楚。他招勸鄭成功降順時許諾的優遇條件有五:赦罪授官;駐紮原地,不必赴京;責成防剿浙閩粵海寇;管理往來洋船,稽查奸宄,輸納稅課;擒斬海中偽藩逆渠,不吝爵賞。這些優遇條件並非十分優遇,好些招降之許願遠遠比這更為優厚。

  順治元年四月攝政王多爾袞勸誘明平西伯、總兵吳三桂歸順時,許諾說:“今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且隨即封吳為平西王。同年七月王致南明弘光權利大學士史可法書,勸諭諸臣降順時允諾說:“南州群彥,翩然來儀,則爾公爾侯,列爵分土,有平西之典例在。”《清世祖實錄》第4卷第15頁,第6卷第19頁。皆以王公侯伯爵相引誘,而此次對鄭成功,卻僅“許以赦罪授官”,駐紮原地,既不封爵,又不裂土以賜,即隻可能授以總兵官、副將之流的官職,待遇太差了。至於防剿浙閩粵海寇,管理洋船,這本來就是鄭成功現在所行之事、所擁之權,清朝哪有力量去防剿三省海寇管理海上洋船?這兩條“優遇條件”,實是廢紙。而且敕書還講道,鄭成功若要封爵,得立大功,必須擒斬南明海上大帥大將。敕書規定這樣不高的優遇條件,顯然是對鄭成功的實力估計偏低,僅把他當做中等海盜來勸降,沒有把鄭軍視為安定浙閩粵沿海州縣及三省的主要對手。順治帝的這一失誤,很快就由於戰局的變化,使他更為清醒,而主動予以改正。

  順治十年五月初十,世祖降敕,封精奇尼哈番(子爵)鄭芝龍為同安侯,鄭成功為海澄公,鄭鴻逵為奉化伯,鄭芝豹為左都督,並賜以敕諭。敕諭全文如下:

  “朝廷報功,必隆其典,臣子效順,各因其時。茲爾鄭芝龍,當大兵南下,未抵閩中,即遣人來順,移檄撤兵,父子兄弟歸心本朝,厥功懋矣。睿王不體朕意,僅從薄敘,猜疑不釋,防範過嚴,在閩眷屬,又不行安撫恩養,以致闔門惶懼,不能自安,雖鄭芝豹音信尚通,而鄭成功、鄭鴻逵恩養遂阻。加以地方鎮道官不能宣揚德意,曲示懷柔,反貪利冒功,妄行啟釁,廈門之事,咎在馬得功,而鴻逵遵依母教,遂爾旋師,足見諸臣身在海隅,不忘忠孝,朕甚嘉之,已將有罪將官提解究擬,即遣人賚敕傳諭開導歸誠。成功、鴻逵果令李德持家書來,並傳口語,芝龍隨即具奏,書詞雖涉矜誕,口語具見本懷。朕念爾等前有功而不能自明,後有心而不能上達,君臣誼隔,父子情疏,爾等不安於衷,亦已久矣。朕親政以來,知百姓瘡痍未起,不欲窮兵,爾等保眾自全,亦非悖逆,今以芝龍首倡歸順,賞未酬功,特封為同安侯,錫之誥命。芝龍子成功為海澄公,芝龍弟鴻逵為奉化伯,芝豹為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總兵官,各食俸祿如例,成功、鴻逵另有專敕,芝豹遇缺推補。朕推心置腹,不吝爵賞,嘉興更始,猶慮爾等疑畏徘徊,茲特遣官黃征明往諭。敕諭到日,滿洲大軍即行撤回,閩海地方保障事宜,悉心委托,爾等當會同督撫商酌行事,應奏聞者,不時奏聞。爾等受茲寵命,果能殫心竭力,輯寧地方,實爾等之功,如或仍懷疑慮,不肯實心任事,以致地方不安,非徒誤朕封疆,亦且擾爾桑梓,揆情度理,爾等諒必不然,況爾等父兄在朕左右,子弟盡列公侯,懷君德則為忠臣,體親心則為孝子,順兄誌則為悌弟,此爾等千載一時之遇也,可不勉哉!”《清世祖實錄》第75卷第8、9、10頁。

  此敕與七個月前帝賜予浙閩總督劉清泰之敕,在變剿為撫,招勸鄭成功停戰歸順這一根本點上,是相同的,但此敕在五個重要問題上,又與前敕頗有差別。其一,前敕乃帝賜予總督之敕,命其招撫,不是賜予鄭成功,清帝與成功並未直接交涉,現在此敕,雖係賜予鄭芝龍、鄭成功、鄭鴻逵、鄭芝豹四人的,並非僅賜予鄭成功,且就字數而言,講鄭芝龍的事篇幅最多,但論其實質,則顯然是以成功為主要對象,竭力勸其歸順,並專門說明還將賜成功、鴻逵專敕,億民之君的大清皇帝第一次與南明延平郡王鄭成功打交道了。其二,清帝正式敕封諸鄭爵位,鄭芝龍由一等子,跳越伯爵,超晉同安侯,鄭成功封海澄公,位列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上爵,鄭鴻逵封奉化伯,較諸當年鄭芝龍奉獻全閩率部十餘萬降清僅得到一個三等子而言,這次是十分優遇了。其三,敕諭到日,“滿洲大軍即行撤回”。五個多月前,負責征剿鄭成功的清平南將軍鑲紅旗漢軍固山額真金礪,以鄭軍奪據海澄,“請增發大兵攻取”,議政王大臣會議後奏準,於江寧、杭州撥滿兵一千,命額黑裏等將統領,前往福建,會同金礪進攻。《清世祖實錄》第70卷第26、27頁。現帝諭撤回停攻,以表示誠心招撫,不事攻戰。其四,斥責馬得功等人貪利冒功,妄行啟釁,襲掠廈門,已將他們提解問罪。在此敕之前兩個多月,順治十年二月二十八日,浙閩總督劉清泰奏稱:“臣遵密諭”,細察廈門之事,係巡撫張學聖、道員黃澍、總兵馬得功,“垂涎金穴”,偷襲廈門,“以致鄭逆賞索修怨,海郡淪陷”,三人罪難寬逭,巡按王應元又失職徇隱不奏。帝降旨批示:“張學聖、馬得功、黃澍、王應元俱革職”,拿解來京,嚴訊具擬。《清世祖實錄》第72卷第17、18頁。世祖於敕中講明此事,顯係示恩討好於鄭成功,以泄其憤。其五,用詞委婉,勸解寬慰,動之以情(父子之情,弟兄之情),誘之以恩,遠非招降一般將領所能比。五點集中為一點,即順治帝對鄭成功是破格優遇,竭力勸其停戰歸順。

  兩敕之間有著如此重大的差異,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鄭軍勢大和清軍失利被動。自順治九年十月帝密諭浙閩總督劉清泰招撫以來,鄭成功屢攻清地,十年三月,又遣南明定西侯張名振率忠靖伯陳輝、中權鎮黃興、護衛右鎮沈奇、禮武鎮林順、智武營藍衍、後鎮施舉等將,領兵二萬,戰船上百,進入長江,攻打浙江、江蘇。④楊英:《先王實錄》,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53頁;第56、57頁。張名振等攻崇明,破鎮江,登金山燕子磯,遙祭孝陵(明太祖朱元璋之陵),掠戰船三百艘於吳淞口。

  順治十年四月,清平南將軍金礪率馬步軍數萬進攻海澄,五月初四用大小銃槍數百門“日夜連擊,無瞬息間斷”,鄭軍“營壘整而又壞,官兵無可站立,損傷者多”。鄭成功遣參軍遍諭各營將士,決心死戰,三軍士卒拚死廝殺,清軍“四麵蟻傅登城”,鄭軍“眾斧迎之,隨斧隨墮,濠為之平”,清軍傷亡甚多,撤圍而去。④。

  南麵的鄭軍既不能消滅,北邊湖南戰場又失利,定遠大將軍敬謹親王尼堪於衡州中伏兵敗被殺,大西軍“兩蹶名王,天下震動”,給清廷帶來嚴重威脅,清政府必須集中力量對付大西軍。因此,順治帝才於順治十年五月初十特降敕書,封鄭芝龍、鄭成功等人為公為侯為伯,予以更大的優遇。

  過了七天,五月十七日,帝又諭浙閩總督劉清泰說:招撫鄭成功、鄭鴻逵等,前已有旨,今特差滿洲章京碩色齎賜鄭成功海澄公印一顆、敕諭一道,鄭鴻逵奉化伯印一顆、敕諭一道,同黃征明(鄭成功之表叔)領李德等四人前去。但滿漢語言難通,不便將命,敕使到後,爾即精選地方文官武將各一員,務要通達國體,曉暢事機,齎捧到彼,“宣朕德意,竣事報命”。爾係侍從舊臣,“須悉心料理,成就撫事,稱朕懷柔海隅之意”。《清世祖實錄》第75卷第20頁。

  鄭成功於八月在廈門收到鄭芝龍的家人李德、周繼武等帶來的父親手書,言及“清朝欲賜地求和”,欲差二大人齎海澄公印敕,“以一府地方安插,又係劉清泰保認”,“先差李德等來探可否,回報後,方令詔使齎來”。鄭成功決定借此議和籌辦糧餉說:“清朝亦欲給我乎?將計就計,權借糧餉,以裕兵食也。”遂寫回稟,令李德星夜赴京回報。

  鄭成功之“回稟”,除了講述“大義滅親”,“從治命不從亂命”,批駁先前博洛貝勒誘騙鄭芝龍至京軟禁,偷襲廈門大肆淫掠,以及鄭軍攻漳州、泉州屢敗清兵外,還著重講了清朝必須有求和誠意,論述議和對清之有利,清所說之優遇條件並不優厚,他還提出了割讓三省的議和條件。他在回稟中寫道:

  “夫沿海地方,我所固有者也,東西洋餉,我所自生自殖者也,進戰退守,綽綽餘裕,其(豈)肯以坐享者反而受製於人乎?且以閩粵論之,利害明甚,何清朝莫有識者?蓋閩粵海邊也,離京師數千餘裏,道途阻遠,人馬疲敝,兼之水土不諳,死亡殆盡,兵寡必難守,兵多則勢必召集,召集則糧食必至於難支,兵食不支,則地方必不可守,虛耗錢糧而爭必不可守之土,此有害而無利者也。如父在本朝(明朝)時坐鎮閩粵,山海寧寧,朝廷不費一矢之勞,餉兵之外,尚有解京,朝廷享其利,而百姓受其福,此有利而無害者也。清朝不能效本朝之妙算,而勞師遠圖,年年空費無益之貲,將何以善其後乎?……劉清泰果能承當,實以三省地方相界,則山海無竊發之虞,清朝無南顧之憂,彼誠厚幸。至於餉兵而外,亦當使清朝享其利,不亦愈於勞師遠圖,空費帑金萬萬者乎。況時下我兵數十萬,勢亦難散。……兒在本朝,亦既賜姓矣,稱藩矣,人臣之位已極,豈複有加者乎?”楊英:《先王實錄》,第63、64頁。

  鄭芝龍收到“回稟”後,即於順治十年十月十八日奏稱:前命招撫逆弟鴻逵、逆子成功,臣即遣人貽書,宣傳聖意,“俱未受封”。順治帝“以鄭成功妄行索地,誇詐大言,其欲不可饜足”,諭議政王大臣確議以奏。《清世祖實錄》第78卷第13頁。

  經過一番商議,可能帝、王、大臣為鄭成功所述閩海險遠難征之論所懾服,最後決定仍要招撫,且給予更為優厚條件。順治十一年正月初六,帝連降二敕給予鄭成功。第一道敕諭著重於正麵講述加封靖海將軍及撥與四府養兵等事,全文如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