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6章 消滅南明平定五省(10)

  “前者密陳用兵緬甸事,奉諭曰:若勢有不可,慎勿強。又諭曰:務詳審斟酌而行。……滇南負固有年,一朝戡定,獨逆渠李定國等挾偽永曆遁出邊外,是滇土雖收,滇局未結,邊患一日不息,兵馬一日不寧。臣叨列維藩,何忍以此貽憂君父,因再三籌劃,竊以為有三患二難。永曆在緬,李定國、白文選等分住三宣、六慰、孟艮一帶,借永曆以蠱惑眾心,倘不乘勝大舉入緬,以淨根株,萬一此輩複整敗眾,窺我邊防,兵到則彼退藏,兵撤則彼複擾,此其患在門戶。土司反複無定,惟利是趨,如我兵不動,逆黨假永曆以號召內外諸蠻,萬一如前日元江之事,一被煽惑,遍地蜂起,此其患在肘腋。投誠官兵,雖已安插,然革麵尚未革心,永曆在緬,於中豈無係念,萬一邊關有警,若輩生心,此其患在腠理。今滇中兵馬雲集,糧草取之民間,勿論各省餉運愆期,即到滇召買,民室方如懸磬,市中米價日增,公私交困,措糧之難如此。召買糧草,民間必須搬運交納,年年召買,歲歲輸將,民力盡於官糧,耕作荒於南畝,人無生趣,勢必逃亡,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培養之難又如此。臣用是徹底籌劃,惟有及時進兵,早收全局,誠使外孽一淨,則邊境無伺隙之慮,土司無簧惑之端,降人無觀望之誌,地方稍得蘇息,民力略可寬紓,一舉而數利存焉,竊謂救時之方,計在於此。”《清世祖實錄》第134卷第18、19、20頁;《清史列傳》第80卷,《吳三桂傳》。

  帝閱疏之後,命議政王、貝勒、大臣及戶兵二部速議。過了八天,四月三十日,議政王、貝勒、大臣等議奏:平西王吳三桂疏言永曆在緬,偽王李定國借以蠱惑人心,相應進剿。其見在雲南滿洲官兵,聽該藩與各都統商酌率往。至於兵馬錢糧,所需甚多,不惟措處艱難,亦萬難即運至滇,目前應用草料,敕該藩設法措備,務使兵民兩利。再查戶部撥給雲南十七年八分兵餉銀三百三十萬兩,已經催解,其已解到者,聽該藩支給進征兵丁,其未解到者,仍嚴飭各督撫星夜解往,以為接濟。帝閱後未即批示,僅命學士麻勒吉、侍郎石圖前往雲南,與平西王吳三桂麵商機宜。《清世祖實錄》第134卷第22頁。

  麻勒吉、石圖赴滇與平西王商議後,回京呈報詳情。順治帝考慮再三,決心出兵,於順治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授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公愛星阿為定西將軍,率領八旗軍,往攻李定國。帝賜其敕諭說:“茲以逆賊李定國已經敗竄,怙惡不悔,宜靖根株,以安疆圉,特命爾愛星阿為定西將軍,統兵同平西王吳三桂相機征討,凡事與都統卓羅、郭爾秦、孫塔、署護軍統領畢立克圖、護軍統領費雅思哈等,會議而行。如進剿,則令卓羅守城。俟到平西王處,一切事務,俱用王印行。若不與王同處,即以爾印行。”《清世祖實錄》第139卷第16頁。

  順治帝能作出這一決定,頗為不易。他雖然早就想發軍進緬,但困難太多太大,洪承疇講了一大套不能用兵的理由,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就連渴望顯威異國,建樹奇勳,擴大勢力的平西王吳三桂,也有“措糧之難”、“培養之難”的二難之歎,實際上還有一難,即沒有錢,財政異常困難。本來經過他親政後的努力,才過兩年多,便已從庫無分文,到順治十一年六月變為戶部有“剩銀”二百六十萬餘兩,照此下去,國庫不久就會積存數以千萬兩計的白銀,黎民也會逐漸豐裕。可是,好景不長,順治九年冬起,因李定國“兩蹶名王”,定南王孔有德、敬謹親王尼堪相繼敗死,朝廷遣派大批八旗軍遠出征剿,又增加了不少綠營兵,以致軍費急劇增多,順治十一年六月已開支軍費一千四百餘萬兩,順治十三年又增至一千八百餘萬兩,嚴重入不敷出,“兵餉缺額四百四十餘萬(兩)”,十五年大征滇黔,三路大軍十五萬士卒,加上從征役夫,開支極大。十六年正月起,除平西王原有之大量兵士外,雲南有“投誠兵”及綠營兵六萬名,還有滿洲綠旗兵丁數萬,致“雲南一省需銀九百餘萬(兩)”,而全國所征之賦,扣除地方存留外,戶部所得之“天下正賦止八百七十五萬餘兩”,盡解雲南,尚不敷用。如若再征緬甸,軍費還要增加,從何籌措?民何以堪?國何以支?

  除了辦糧難、民貧難、籌銀難這三大難以外,就順治帝個人而言,他又正處於極端困難的窘境,那就是他極為寵愛的皇貴妃董鄂氏已經病危,而且就在他諭授愛星阿為定西將軍正式決定進軍緬甸的第二天,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她就去世了。這對於順治帝福臨這位史上罕見的癡情帝君而言,是最大、最嚴重、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打擊,他確是悲不欲生。

  處於這種情形下,要下諭大舉攻緬剿滅南明大西軍,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少年天子福臨之所以敢在“三大難”和幾乎是他的生命之愛妃病危即死的極為沉重的壓力下,作出出兵的決定,諒必是他看到,不如此,國難以安、難以富,民難以寧、難以裕,所以他寧可在自己體弱已病且不久就要離開人間以前,咬緊牙關,果斷決策,為大清王朝的繁榮富強和長治久安,為黎民的安居樂業日漸豐裕,而負此重任,付出代價。

  定西將軍愛星阿奉帝諭旨,率領禁旅,赴滇與平西王吳三桂會同進攻,並敕諭近邊各土司及緬甸,令獻永曆帝。正在集聚兵馬準備糧草之時,順治十八年春傳來了皇上駕崩的消息。吳三桂“猶豫不進”,“愛星阿曰:君命不可棄。督兵先行”,過了三天,吳三桂乃統兵進發。順治十八年九月滿漢將士、土司兵及降兵七萬五千名,以及炊汲餘丁,共十萬人,由大理、騰越出邊,吳三桂、愛星阿率兵五萬出南甸、隴川、猛卯,總兵馬寧、王大臣、馬寶領二萬餘人出姚關,十一月初八兩軍於木邦會師。吳三桂、愛星阿奏述戰情說:晉王李定國已退至景線,鞏昌王白文選遁據錫波。官兵自木邦,晝夜行三百餘裏,臨江造筏將渡,白文選複奔茶山。吳三桂、愛星阿遣總兵官馬寧等將率偏師往追,自領大軍直趨緬城,先遣使往傳諭“緬酋”,令執永曆帝朱由榔,否則兵臨城下,後悔無及。十二月初一大軍至緬城,“緬酋震懼”,執朱由榔及其母、妾、子並從官家口獻於軍前,殺華亭侯王維恭等一百餘人。總兵官馬寧等追至猛養,白文選及從行官員兵丁三千八百餘名、家口七千餘名,“全軍歸降”。十二月初十,大軍回滇。《清聖祖實錄》第6卷第9、10頁,計六奇:《明季南略》第15卷,《吳三桂率清兵取雲貴》。第二年,康熙元年(1662)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國病逝,其餘部不久降,南明永曆權利及大西軍皆為清軍所滅。

  進緬捷報傳來,順治帝福臨已去世一年,他在九泉之下,諒必也會對自己的出征決定感到欣慰吧!

  四、決策失誤三藩貽禍無窮。

  這裏說的“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繼茂,皆是早年降清的前明臣子。本來是四藩,還有一個定南王孔有德,但孔於順治九年被困自殺,獨生子又為敵軍俘走殺死絕嗣,故隻剩下三藩。

  吳三桂原係明總兵,封平西伯,順治元年四月開山海關降清,封平西王,隨靖遠大將軍英親王阿濟格攻陝西、湖北、江西後還京,赴鎮錦州,五年移鎮漢中,剿撫陝西四川大順軍、大西軍餘部及故明“義兵”,部下將士及家眷隨同移鎮,與八旗軍一樣計丁授田。

  耿繼茂是襲父耿仲明之爵。耿仲明原係明參將,後叛明,於天聰七年降金,崇德元年封懷順王,順治六年五月改封靖南王,奉旨率舊兵二千五百名及新增兵七千五百名,與平南王尚可喜之舊兵二千三百名、新增兵七千七百名往剿廣東,攜家駐防。同年十一月耿仲明自盡,子耿繼茂代統其軍,於八年襲封。順治十一年奉敕移鎮廣西,未行,十六年敕鎮四川,還未出發,十七年六月移鎮福建。

  平南王尚可喜原係明副將,天聰八年降金,崇德元年封智順王,六年五月改封平南王,率部往剿廣東,從此駐鎮於此。

  三藩之軍皆獨自管轄,既不編入八旗,又不隸綠營,但其編製仍按八旗之製,設牛錄,轄製屬人,授梅勒章京、喇章京、牛錄章京等官。初稱孔、耿之軍為“天佑兵”,尚可喜之兵為“天助兵”,後崇德七年漢軍由四旗增為八旗,孔、耿、尚請以所部隸屬,乃將孔部隸於正紅旗,耿部隸正黃旗,尚部隸鑲藍旗,但各部皆由本王管轄。

  清廷因滿兵太少,八旗軍不多,欲充分利用漢將漢兵,故委派三王分鎮一省,這本來是一明智之計,無可非議。當順治元年五月敕諭定南王孔有德率部往剿廣西,攜家駐防,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各率本部往剿廣東,攜家駐防時,帝分賜三王以敕書,基調是“軍機事務,悉聽王調度,其一應民事錢糧,仍歸地方文官照舊料理。文武各官有事見王,俱照王禮謁見”。《清世祖實錄》第44卷第9、10、11頁。也就是說,主要利用三王之兵力,剿滅敵軍,平定兩廣,尚未規定今後是長鎮,還是事畢即回。

  順治十一年二月二十日,世祖福臨下了兩道敕諭。一道敕書是敕諭平南、定南二王,主要是講要“平南王尚可喜專留鎮守”廣東,靖南王耿繼茂移鎮廣西,二王“既專分鎮”,應該“益懋前勳,慰朕倚任之意”。另一道敕書是敕諭靖南王耿繼茂移鎮廣西後,軍機由王處理,“至於官評、民事、詞訟、錢糧,仍歸地方官各循職掌料理”。《清世祖實錄》第81卷第10、11頁。後移鎮福建,職權亦同,“一應民事錢糧,仍歸地方文官照舊料理”。《清世祖實錄》第138卷第15頁。

  作為權宜之計,委派漢王分鎮一省,利用他們的兵力和長處,未嚐不可,耿、尚二王及其將士,素善舟師,對付南明延平郡王鄭成功,較諸長於馳騁短於舟行的滿洲、蒙古八旗將士,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順治十七年七月二十四日,世祖諭命靖南王耿繼茂“停赴廣西,率領全標官兵並家口,移駐福建”時,賜其敕書中便明確講道:“八閩重地,負山阻海,界連浙江、江西、廣東等處,島寇出沒,山賊窺伺,正在用兵,幅員既闊,汛守最繁,且沿海逆氛未靖,撫綏彈壓,務在得人。茲特命王統領大兵移駐,當宣威布德,安輯兵民,山島二寇,加意防禦,相機撲剿,無使滋害。逆賊鄭成功偷息海上,飄忽靡常,須撫剿兼施,戰守並用。”《清世祖實錄》第138卷第14頁。

  二王所轄人丁士卒,亦陸續增加。順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八,兵部議準,“平南藩下,額設十二牛錄,靖南藩下,額設十一牛錄,俱照八旗例,每牛錄各設護軍校一員、前鋒一名、親軍二名、護軍十一名,每前鋒十名,設前鋒校一員,親軍十名,設親軍校一員,俱聽該藩酌量補授”。《清世祖實錄》第104卷第14、15頁。十六年九月二十六日又“定靖南王旗下弁兵營製,共兵三千名,設左右梅勒章京二員、甲喇章京四員、護軍參領四員統之”。《清世祖實錄》第128卷第16頁。十七年三月初八複“定平南、靖南二藩屬下鎮標綠旗官兵營製”:平藩左翼鎮標統兵四千名,分為中左右前後五營,每營設遊擊、守備、千總各一員,把總各二員,各統兵八百名。右翼鎮標統兵三千五百名,亦分中左右前後五營,每營建遊擊、守備、千總、把總皆如左翼員數,各統兵七百名。靖藩兩翼鎮標,各設中左右前後五營,每營遊擊、守備、千總、把總,皆如平藩屬下員數,各統兵七百名。《清世祖實錄》第133卷第10頁。

  尚可喜、耿繼茂二王確也效忠朝廷,率軍苦戰,為廣東、福建的平定及防禦鄭成功大軍,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二王皆係草莽武夫,多數將領還曾殺人越貨,橫行陸海,他們仗恃開國有功,濫施殺戮,辱官虐民,橫征暴斂,無所不為。二王攻下廣州後,“惡其民力守,盡殲其丁壯,即城中駐兵牧馬”。營造靖南、平南二藩府,“工役無藝,複創設市井私稅,民鹹苦之”。早在順治十年六月,受命擔任廣東左布政使的胡章,在赴任途中,即將聞聽的二王不法行為上疏劾參。他奏稱: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