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0章 消滅南明平定五省(4)

  順治帝之所以要做這樣的改變,根本原因不外是兩條,一是“民窮則盜”,“兵饑則叛”,兼之征剿時又濫殺亂掠,則“盜”更興,長期惡性循環,何年才能徹底止“盜”!二是國庫如洗,軍費巨大,賦稅積欠,財政收支嚴重失衡,將士缺餉缺糧,官吏欠債欠米。順治九年八月給事中劉餘漠奏稱:“國家錢糧,每歲大半皆措兵餉”,湖南、四川和兩廣“荒土極多”。同年十月,大學士範文程還特上專疏,極言“各直省錢糧,每年缺額至四百餘萬,賦虧餉詘,急宜籌劃”。為緩困窘,於同年十二月,“以粵東漸定,錢糧不敷,撤靖南將軍固山額真卓羅等官兵回京”。《清世祖實錄》第67卷第6頁,第69卷第19頁,第70卷第16頁。剿撫兼施,偏重於撫,可以緩和一下矛盾,減少軍費支出,略為緩解一點財政特別困窘之情。另外,順治帝本人在親政後勤讀經書史籍,屢和儒臣議政,深受儒家學說熏陶,欲效法前代明君仁政,以“愛民”為本,本固邦寧,故願改變幾年來專重於剿的方針。

  其二,滿漢兩用,倚重於漢。此時福建雖有鄭成功反清,四川有故明舊將及部分大西軍,江西亦常有廝殺,但威脅清廷統治、阻礙其統一全國的基本政治、軍事力量,仍然是以大西軍為支柱的南明永曆帝權利,主要戰場在湖南、廣東、廣西、雲南和貴州。這次兩道敕諭,授洪承疇為湖廣五省經略,即征剿招撫這五省敵軍的統帥。洪承疇雖已編隸八旗,但屬於漢軍旗,且他原來還不是一般漢人,而是官宦之家書香門第,他本人是明朝進士出身,任至總督,統兵十餘萬。以這樣的降清漢臣為主要戰場之大軍統帥,且其士卒亦以綠旗兵(即漢兵)為主,在此之前還未曾有過。

  回顧以往十年戰史,順治元年四月大戰山海關,係攝政王親統八旗軍衝鋒陷陣。隨後豫親王多鐸、英親王阿濟格、肅親王豪格、鄭親王濟爾哈朗、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謙郡王瓦克達、貝勒勒克德渾等宗室王貝勒,皆先後任大將軍,統領八旗勁旅,輔以平西、定南、靖南、平南四王及續順公之漢兵,以及各省綠營兵,征戰南北,統一了大半個中國,奠定了統一全國的基礎,沒有任用過原係漢人之明朝降臣來任大軍主帥。如果再加上此時四川陝西主要靠平西王之兵,由固山額真李國翰率領之漢軍八旗、綠營為輔佐,廣東主要由平南、靖南二王之兵對敵征戰,則可顯而易見,這種布局,與以往有了很大的區別。

  順治帝毅然作出如此重大轉變的決定,有其客觀的原因,那就是八旗軍威已不如前了。一係滿兵人數太少。入關前夕滿洲八旗有三百一十個牛錄,按每牛錄二百丁計,當有三萬二千丁。到了順治五年,若按年增率百分之三四算,應有七萬丁左右,可是此年八旗編審男丁冊載,滿洲八旗隻有男丁五萬五千三百三十丁。現在,時間又過去了五六年,如按正常人丁增長率,也應增加一萬丁左右,但是順治十一年八旗男丁編審冊卻載稱,滿洲八旗隻有男丁四萬九千六百六十丁,不僅未增加,反而減少了五千六百七十丁,即減少了百分之十還多。又過了三年,順治十四年丁冊載,滿洲八旗共有男丁四萬九千六百九十五丁,僅比三年前增加了三十五丁。蒙古八旗丁數亦與此類似,順治五年有二萬八千七百八十五丁,順治十一年隻有二萬五千八百三十七丁,減少了百分之十。《曆史檔案》1988年第4期,安雙成譯:《清初編審八旗男丁滿文檔案選譯》。滿洲、蒙古八旗人丁之減少,顯然是由於長期征戰,傷亡困苦,這是使朝廷感到極為不安的大事,照此下去,“滿洲根本”、“滿洲甲兵係國家根本”之基本國策怎能實行,大清王朝的統治怎能穩固?若再將這少得可憐的五萬名左右的滿洲男丁分送全國一千七百餘廳府州縣駐戍,平均一縣隻有三十丁,又怎能綏靖地方!如將其大部分派往湖廣五省主戰場,人數傷亡必然可觀,滿丁豈不又將減少!這是清廷必須認真考慮和妥善解決的一大難題。二是滿洲將帥後繼乏人。現在的宗室王公中,再也找不出像昔日智勇雙全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勇猛善戰的英親王阿濟格、肅親王豪格那樣的大帥了,連鄭親王濟爾哈朗、謙郡王瓦克達、端重親王博洛、勒克德渾貝勒這樣的大將軍,此時亦尋覓不出。好不容易挑選了一個勇猛尚可的敬謹親王尼堪當定遠大將軍,卻又因寡謀輕敵而敗死於衡州。滿洲八旗士卒,也因長年廝殺和旗地荒蕪家境困難而疲憊不堪,勇銳之氣大不如前。這也是清廷在用兵之時必須重視的一個難題。

  另一方麵,在金國――大清國建立過程中,尤其是入主中原和統一全國的過程中,雖然也出現了薑、金聲桓、李成棟等降後複叛的漢將,但大多數前明降臣,尤其是入關以前即已歸順的降臣,還是忠於朝廷,盡心竭力,轉戰廝殺,立下了許多功勞,是清廷可以信賴和必須依靠的重要力量,洪承疇、尚可喜、孔有德、耿繼茂、吳三桂等人,即係明例。因此,順治帝在任帥上才作出了如此重大的改變,委授洪承疇以平定湖廣五省之重任。

  其三,經略權大,前所未有。兩道敕諭,授予了經略極大的權力。經略有用兵之權,他“總督軍務”,“一應撫剿事宜,不從中製,事後具疏報聞”,即征戰撫綏,全由經略決定,朝廷不予幹涉,隻需事後報聞即行,且是“報聞”,而不是“請旨”。就連滿兵留撤,即定遠大將軍屯齊所統之滿洲大軍是留是撤這樣十分重大的問題,亦由經略酌定具奏。“兵馬糧餉”,亦全聽經略調發。經略有用人之權,不管是現任京官還是地方官員,不論文武,隻要經略認為需要,或用於軍前,或用於轄地,皆可“隨時擇取任用”,這就可以稱為“洪選”了,比後來平西王吳三桂之“西選”,還更起作用。且敕書還規定,“所屬各省官員,升轉調補,悉從所奏”,連被稱為封疆大吏的巡撫,以及總兵、道員、知府等官的去留,也由經略決定,用,則留,不用,則另調他人補任,將原任之巡撫等官另行推用。敕書還明確規定“吏兵二部不得拘例掣肘”。歸順官員,由經略酌量題錄。經略有司法之權,“文官五品以下,武官副將以下”,如有違命者,經略可以“軍法從事”,即可杖責直至斬首。經略擁有財權,他“兼理糧餉”,可以根據需要調發糧餉,“應用錢糧,即與解給,戶部不得稽遲”,如係緊急軍需,即在附近藩司、榷關行文取用。經略有轄理地方之權,位尊,巡撫、提督、總兵以下,聽其節製,總督有事應關會者,必谘經略而行,經略無封爵,若按常例以其大學士身份,低於藩王,現卻與平南王、靖南王及續順公,“平行谘會,相見各依賓客禮”。各處土司,由經略決定招撫綏輯,投降兵民,聽經略隨宜安插。就是非經略所轄的四川、江西、河南、陝西地方,因其鄰近湖廣,故“應有兵事相關者,移文總督、巡撫,掎角策應”。簡而言之,經略是轄治五省的最高長官,是指揮五省征撫的最高統帥。這樣大的權力,漢官(包括漢軍旗人)之中,無人擁有,就連貴為王爺的平西、定南、平南、靖南四王,雖也有此類似大權,但地區有限,分別限於四川,或廣西,或廣東,隻有一省,而洪承疇卻擁有節製五省之大權,幾乎與順治元年二年的定國大將軍豫親王多鐸、靖遠大將軍英親王阿濟格之權勢相等,遠遠超過順治二年攝政王敕諭洪承疇招撫江南之權,當時洪之官銜僅是“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即重在招撫,用兵之事,又必須與統率八旗大軍的平南大將軍、貝勒勒克德渾“參酌施行”。

  其四,遍觀廷臣,舍洪莫誰。經略擁有這樣大的軍政大權,當派何人充任?這是一個關係到征撫成敗和清廷統治的特大問題。順治帝在諭授洪承疇為經略的敕書中,講了這樣做的原因。他說:能實現他之“以文德綏懷,歸我樂宇”的方針者,“必得夙望重臣,曉暢民情,練達治理者,假以便宜,相機剿撫,方可敉寧。遍察廷臣,惟爾克當斯任,前招撫江南,奏有成效,必能肅將朕命,綏靖南方”。這裏麵提出了四個條件,一是夙望重臣,二是暢曉民情,三是練達治理,四是招撫江南奏有成效。帝以此四條來“遍察廷臣”,舍洪之外,沒有任何他人具備這四個條件。以“夙望重臣”而言,這一條很重要,官卑職微,資淺望輕,難以服眾。順治十年五月、六月、閏六月期間,任大學士的共有十位,其名位順序是:範文程、寧完我、洪承疇、陳名夏、額色黑、馮銓、圖海、成克鞏、張端、劉正宗。十位大學士中,馮銓剛於三月起用複原官,圖海、成克鞏、張端、劉正宗分別於四月、閏六月升任此職。陳名夏初僅係兵戶二科都給事中,順治五年升至吏部尚書,八年七月剛入內院,當上內弘文院大學士。額色黑係滿洲鑲白旗人,順治五年才升任至刑部啟心郎,八年十月始任內翰林院大學士。他們名次都排在洪承疇之後。範文程、寧完我名列洪承疇之前,又早於洪當大學士,範還深蒙太宗信賴,為入主中原獻計獻策,功勳甚大,史稱其“定大計,左右讚襄,佐命勳最高”,但他從政二十餘年,曆經宦海風波,一度“奪官論贖”,年老衰病,一年以後,順治十一年九月便因病致仕。寧完我雖“久預機務,遇事敢言”,但曾因好賭而革職為奴,罪廢長達九年之久。而洪承疇從順治元年起,即任大學士,時間比寧完我還長,故論“夙望重臣”而言,舍洪莫誰。當然,之所以能成為“夙望重臣”,則必然是忠於朝廷之人。第二條“暢曉民情”與第三條“練達治理”,實為一條,即指人之才幹而言,或略多二字,即文韜武略,這在當時任何大臣中,都沒有人能與洪相提並論。這裏講的“民情”,主要指漢民之情,因全國之中,漢民人數最多,反清者也絕大多數是漢人,當然它也包含苗壯族等少數民族人員,但始終是以漢民為主。能否“暢曉民情”,與人之經曆密切相關,不經廝殺,隻會紙上談兵之人,絕對不能成為一個好統帥。尤其是在明末清初滿洲、明朝――南明和大順大西農民軍三股強大力量爭雄稱霸拚死廝殺之時,和三方麵都打過交道之人,自然就能多了解一點民情,其文韜武略也能更好發揮。被皇上看中的洪經略,在這個問題上,遠逾滿洲王公大臣和其他漢官。洪係明朝進士出身,曆任提學道、布政使參議、督糧道、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薊遼總督,以征剿農民軍有功而任至大帥,又和清兵苦戰半年,兵敗被俘降清。入關前夕他奏陳進兵方策,為入主中原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戰術參考,隨即被推任大學士,順治二年擔任“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撫剿兼施,對平定江南、浙江、江西起了很大作用,順治五年返京,仍回內院任職。這樣一位頗有將才相才曆任文武要職的大臣,這樣一位早年降清隨龍入關建有功勳忠於朝廷的“遼左舊人”,這樣一位曾和大順大西農民軍多年交戰且屢敗敵軍的“剿盜”大帥,當然最適合於總督五省軍務的經略大學士要任,所以皇上“遍察廷臣”之後,委付洪承疇以此重任。

  洪承疇讀到皇上諭告內院要委其擔任經略之後,既感激涕零,又有些不安,於順治十年六月初二上奏說:“臣年逾六十,理宜退休,乃蒙皇上特異經略之任,伏讀聖諭,信臣任臣,懇至周詳,臣當盡心竭力,以期剿撫中機,無負皇上承天愛民本念。伏願皇上勿忘今日信任初心,時諭吏戶兵三部仰承天語,遵依條款,毫無改易,俾臣得以竭蹶展布,庶可仰報隆恩於萬一也。”《清世祖實錄》第76卷第2頁。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