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表書共九首

  為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

  《通鑒》:天寶十四載十二月,安祿山以張通晤為睢陽太守,與陳留長史楊朝宗將胡騎千餘東略地,郡縣官多望風降走,惟東平太守嗣吳王祗、濟南太守李隨起兵拒之。郡縣之不從賊者,皆依吳王為名。十五載二月,上以吳王祗為靈昌太守、河南都知兵馬使。三月戊辰,吳王祗擊謝元同,走之,拜陳留太守、河南節度使。五月,太常卿張垍薦夷陵太守虢玉巨有勇略,上征吳王祗為太仆卿,以巨為陳留譙郡太守、河南節度使。至德二載十一月,張鎬率魯靈、來瑱、吳王祗、李嗣業、李奐五節度,徇河南、河東郡縣,皆下之。其赴行在,疑在征為太仆卿時事。《漢書》:征詣行在所。顏師古曰:天子或在京師,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三輔黃圖》:行在所,天子以四海為家,不以京師宮室居處為常,則當乘車輿以行天下,車輿所至,奏事皆曰行在。《獨斷》:天子所在曰行在所。《十六國春秋》:天子以四海為家,故行曰乘輿,止曰行在。

  臣某言:伏蒙聖恩,追赴行在,臣誠惶誠恐,頓首頓首。(1)臣聞胡馬矯首,(2)嘶北風以跼顧;(3)越禽歸飛,戀南枝而刷羽。(4)所以流波思其舊浦,(5)落葉墜於本根。(6)在物尚然,矧於臣子。

  (1)《齊東野語》:今臣僚上表所稱“誠惶誠恐”及“誠歡誠喜,頓首稽首”者,謂之“中謝”、“中賀”,自唐以來,其體如此。蓋臣某以下,略敘數語。便入此句,然後敷陳其詳。

  (2)《古詩》:“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水經注》:胡馬感北風之思,遂頓羈絕絆,驤首而馳。晨發京城,食時至敦煌北塞外,長鳴而去。

  揚雄《甘泉賦》:“仰矯首以高視兮。”劉良注:“矯,舉也。”

  (3)潘嶽《寡婦賦》:“馬悲鳴而跼顧。”劉良莊:“跼顧,踡跼顧盻不前也。”

  (4)潘嶽詩:“徒懷越鳥誌,眷戀想南枝。”粱簡文帝詩:“銜苔入淺水,刷羽向沙洲。”

  (5)張協詩:“流波戀舊浦。”

  (6)張駿《東門行》:“休否有終極,落葉思本莖。”

  臣位叨盤石,(1)辜負明時;(2)才闕總戎,(3)謬當強寇。駑拙有素,(4)天實知之。伏惟陛下重紐乾綱,(5)再清國步,(6)慜臣不逮,(7)賜臣生全。歸見白日,死無遺恨。

  (1)《韻會》:“叨,濫也。”《漢書》:高帝王子弟,地犬牙相製,所謂盤石之宗也。

  (2)《韻會》:“孤,負也。”毛氏曰:“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 非。

  (3)《隋書》:總戎塞表,胡虜清塵。

  (4)盧思道《孤鴻賦序》:“才本駑拙,性實疏懶。”

  (5)範寧《榖梁傳序》:“周道衰陵,乾綱絕紐。”《疏》曰:“乾綱者·乾為陽,喻天子;坤為陰,喻諸侯。天子總統萬物,若綱紀眾紐·故曰乾綱。

  絕紐者,紐是連係之詞,諸侯背叛,四海分崩,若紐之絕,故曰絕紐。”

  (6)《詩·大雅》:“國步斯頻。”朱子注:“步,猶運也。”

  (7)《廣韻》:“湣,憐也。慜,聰也。”二字異義,世多以“湣”作“慜”,非是。

  然臣年過耳順,風瘵日加。(1)鋒鏑殘骸,劣有餘喘。(2)雖決力上道,(3)而心與願違。貴貪尺寸之程,轉增犬馬之戀。(4)非有他故,以疾淹留。

  (1)郭璞《爾雅注》:“今江東呼病曰瘵。”

  (2)《廣韻》:“劣,弱也,少也。”

  (3)《陳書·高祖紀》:決力取之。

  (4)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不勝犬馬戀主之情。”

  今大舉天兵,掃除戎羯。(1)所在郵驛,(2)征發交馳。臣逐便水行,難於陸進,瞻望丹闕,心魂若飛。慚墜履之還收,(3)喜遺簪之再禦。(4)不勝涕戀屏營之至。(5)謹奉表以聞。

  (1)《韻會》:“羯本地名,上黨武鄉羯室也。晉匈奴別部居之,後因號胡戎為羯。”

  (2)《說文》:“郵,境上行書舍也。”“驛,置騎也。”一雲步傳為郵,馬傳為驛。

  (3)《新書》:楚昭王與吳人戰,楚軍敗,昭王走,而履決背而行,失之。

  行三十步,複旋取履。及至於隨,左右問曰:“王何惜一踦履乎?”昭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踦履哉!惡與偕出,勿與俱反也。”自是之後,楚國之俗,無相棄者。

  (4)《韓詩外傳》:孔子出遊少原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孔子使弟子問焉。曰:“夫子何哭之哀?”婦人曰:“向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蓋不忘故也。”

  (5)《廣雅》:“屏營,佂伀也。”《國語》:屏營傍偟於山林之中。《後漢書》:“夙夜屏營,未知所立。”蓋言惶懼之意。後人表箋言激切屏營,正是此義。

  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

  宋名若思,為禦史中丞。

  臣某言:臣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臣聞社稷無常奉,(1)明者守之;君臣無定位,暗者失之。所以父作子述,重光疊輝。(2)天未絕晉,(3)人惟戴唐。以功德有厚薄,(4)運數有修短。功高而福祚長永,德薄而政教陵遲。(5)三後之姓,(6)於今為庶,非一朝也。

  (1)《左傳》:“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定位,自古已然。”杜預注:“奉之無常人,言惟德也。”

  (2)《書·顧命》:“昔君文王武宣重光。”

  (3)《左傳》:介之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

  (4)《漢書·穀永傳》:以功德有厚薄,期質有修短。

  (5)《王嘉傳》:“縱心恣欲,法度陵遲。”顏師古注:“陵遲,即陵夷也,言漸頹替也。”《魏書》:政教陵遲,至於凋薄。

  (6)《左傳》:“三後之姓,於今為庶,主所知也。”杜預注:“三後,虞、夏、商也。”

  伏惟陛下欽六聖之光訓,擁千載之鴻休。(1)有國之本,(2)群生屬望。粵自明兩,(3)光歧之陽。(4)昔有周太王之興,發跡於此,天啟有類,豈人事與?

  (1)六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也。《書·顧命》:用對揚文武之光訓。孔安國《傳》:用對揚聖祖文武之大教。《隋書》:鴻休永播,久而彌新。

  (2)《北齊書》:太子國之根本。

  (3)《周易》:“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4)唐時岐州領天興、岐山、扶風、麟遊、普潤、寶雞、盩厔、虢、郿九縣,屬關內道,去京師三百十七裏。周太王遷國於岐山之下,即其地也。《魯頌》雲:“後稷之孫,實惟太王,居妓之陽,實始剪商。”天寶元年,改稱扶風郡。肅宗即位於靈武,改稱扶風為鳳翔郡。二載,遂駐蹕於鳳翔。其年十月,克複兩京,始還長安。

  皇朝百五十年,金革不作。逆胡竊號,剝亂中原。雖平嵩丘、填伊洛,(1)不足以掩宮城之骸骨;(2)決洪河、灑秦雍,(3)不足以蕩犬羊之膻臊。(4)毒浸區宇,(5)憤盈穹旻。此乃猛士奮劍之秋,謀臣運籌之日。(6)夫不拯橫流,(7)何以彰聖德;不斬巨猾,(8)無以興神功。十亂佐周而克昌,(9)四凶及虞而乃去。(10)去元凶者,(11)非陛下而誰。

  (1)嵩丘,嵩山也,為河南巨鎮。伊、洛二水,為河南巨川。見一卷《明堂賦》注。

  (2)《唐書·地理誌》:西京宮城,長千四百四十步。廣九百六十步,周四千八百六十步,其崇三丈有半。東都宮城,長千六百二十步,廣八百有五步,周四千九百二十一步,其崇四丈八尺。以象北辰藩衛,曰紫微城。《雍錄》:唐都城三重,外一重名京城,內一重名皇城,又內一重名宮城,亦名子城。

  (3)洪河,黃河也。《西京賦》:“帶以洪河、涇、渭之川。”唐之西京,古秦地,在《禹貢》為雍州之域,故曰秦雍。

  (4)《周禮》: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正義》雲:依庖人職。注:臊,謂犬也;膻,謂羊也;泠毛,謂毛長也;毳,謂毛別聚結者,此羊肉必膻也。赤股者,股裏無毛,謂之赤股,非謂肉赤,而走又躁疾,犬有如此者,其肉必臊。鄭康成《周禮注》:杜子春雲:臊,犬膏;膻,羊脂也。

  (5)張衡《東京賦》:“區宇乂寧。”穹曼,天也。《爾雅疏》:李巡雲,“仰視天形,穹隆而高,其色蒼蒼,故曰穹蒼。旻,閔也,言其以仁慈之恩,覆閔在下,則稱旻天。”今曰穹旻,蓋變文稱之。

  (6)《漢書》:“運籌幃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7)傅亮《修張良廟教》:“夷項定漢,大拯橫流。”

  (8)《東京賦》:“巨猾間舋,竊弄神器。”

  (9)《書·泰誓》:“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正義》雲:“亂,治也,謂我治理之臣,有十人也。《論語》引此,而孔子論之。有一婦人焉,則十人之中,其一是婦人,故先儒鄭玄等皆以十人為文母、周公、太公、召公、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也。”

  (10)《左傳》:“昔帝鴻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渾敦;少皞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檮杌。此三族也,世濟其凶,增其惡名。以至於堯,堯不能去。縉雲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投諸四裔,以禦魑魅。”

  (11)《宋書》:“誌梟元凶,少雪仇恥。”

  且道有興廢,代有中季。(1)漢當三七,莽亦為災;(2)赤伏再起,(3)丕業終光。(4)非陛下至神至聖,安有勃然中興乎。

  (1)《漢書·穀永傳》:“時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顏師古注:“中,讀為仲。”

  (2)《宋書》:漢元、成世,道士言讖者雲,赤厄三七,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祚極三六,當有龍飛之秀,興複祖宗。及莽篡漢,漢二百一十年矣。莽十八年而敗,光武興焉。

  (3)赤伏,見九卷注。

  (4)司馬相如《封禪文》:“天下之壯觀,王者之丕業。”

  以臣料人事得失,敢獻疑於陛下。(1)臣猶望愚夫幹慮,或冀一得。(2)(1)《列子》:北山愚公,其妻獻疑。

  (2)《漢書》: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得。”

  何者?賊臣楊國忠蔽塞天聰,(1)屠割黎庶;女弟席寵,(2)傾國弄權。(3)九土泉貨,盡歸其室。怨氣上激,水旱薦臻;(4)重羅暴亂,百姓力屈。即欲平珍蝥賊,(5)恐難應期。且圖萬全之計,以成一舉之策。

  (1)《魏書》:樹列朋黨,蔽塞天聰。

  (2)《舊唐書·楊國忠傳》:太真妃即國忠從祖妹也。《書·畢命》:“茲殷庶士,席寵惟舊。”孔安國《傳》:“居寵日久。”《正義》雲:“席者,人之所處,故為居之義。”

  (3)《太真外傳》:楊氏權傾天下,每有囑請,台、省、府、縣,若奉詔敕。四方奇貨,童仆、駝馬,日輸其門。《瀟湘錄》:楊國忠權勢漸高,四方奉貢珍寶,莫不先獻之。豪富奢華,朝廷間無敵。

  (4)《通鑒》:天寶十三載,自去歲水旱相繼,關中大饑。《詩·大雅》:“饑饉薦臻。”

  (5)《左傳》:“率我蝥賊,以來搖蕩我邊疆。”杜預注;“蝥賊,食禾稼蟲名。”

  今自河以北,為胡所淩;(1)自河之南,孤城四壘。(2)大盜蠶食,(3)割為洪溝;(4)宇宙□□屼,(5)昭然可睹。

  (1)淩,淩轢,謂踐蹈也。

  (2)《禮記》:“四郊多壘。”鄭康成注:“壘,軍壁也。”

  (3)《漢書》:”稍蠶食六國。”顏師古注:“蠶食,謂漸吞滅之,如蠶食葉也。”孔穎達《毛詩正義》:“蠶食者,蠶之食桑,漸漸以食,使桑盡也。”

  (4)洪溝,即鴻溝,見十一卷注。

  (5)□屼,不安也,見三卷注。

  臣伏見金陵舊都,地稱天險。龍盤虎踞,(1)開肩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

  (2)雄圖霸跡,(3)隱軫由存。(4)咽喉控帶,索錯如繡。(5)天下衣冠士庶,避地東吳,永嘉南遷,(6)未盛於此。

  (1)龍盤虎踞,見七卷注。

  (2)《石林燕語》:太一有五福、大遊、小遊、四神、天一、地一、直符、君綦、臣綦、民綦,凡十神,皆天之貴神。而五福所臨,無兵疫。《玉海》:說者謂太一貴神有十,而尊曰五福。遷徙有常,率四十五歲而一易靈遊所直之方,祥慶駢集,雨暘時敘,農扈屢豐,民物阜康,無或疵癘。

  (3)《晉書》:武略雄圖,比蹤前烈。

  (4)謝靈運詩:“隱軫邑裏密,緬邈江海遼。”

  (5)《吏記》: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

  (6)《宋書》:晉永嘉大亂,幽、翼、青、並、兗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過淮,亦有過江在晉陵郡界者。

  臣又聞湯及盤庚,五遷其邑,(1)典謨訓誥,不以為非;衛文徙居楚丘,(2)風人流詠。

  (1)《尚書序》:盤庚五遷,將治毫,殷民谘胥怨,作《盤庚》三篇。孔安國《傳》:自湯至盤庚,凡五遷都。《史記》: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複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處,殷民谘胥皆怨,不欲徙。

  盤庚乃告諭諸侯大臣。《正義》曰:湯自南毫遷西毫,仲丁遷敖,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盤庚渡河南居西毫,是五遷也。

  (2)《毛詩傳》:“定之方中,美衛文公也。衛為狄所滅,東徙渡河,野處漕邑。齊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營宮室,得其時製,百姓悅之,國家殷富焉。

  伏惟陛下因萬人之蕩析,(1)乘六合之譸張,(2)去扶風萬有一危之近邦,就金陵太山必安之成策。苟利於物,斷在宸衷。

  (1)《書·盤庚》:“今我民用蕩析離居。”

  (2)《書·無逸》:“無或胥譸張為幻。”孔安國《傳》:“譸張,誑也。”

  劉琨《答盧諶書》:“自頃輈張,困於逆亂。”李善注:“侜張,驚懼之貌。”

  舊說“俯”“侜”通用,是太白所用譸張字,當作驚懼解。

  況齒革羽毛之所生,楩楠豫章之所出,(1)元龜大貝,(2)充牣其中;(3)銀坑鐵冶,(4)連綿相屬。剗銅陵為金穴,(5)煮海水為鹽山。(6)以征則兵強,以守則國富。橫製八極,克複兩京,俗畜來蘇之歡,人多徯後之望。(7)(1)《禹貢》:揚州厥貢齒、革、羽、毛、惟木。孔安國《傳》:齒,象牙。革,犀皮?羽,鳥羽;毛,旄牛尾;木,楩、梓、豫章。《正義》曰:楩、梓、豫章,此三者,是揚州美木,故傳舉以言之。所貢之木,不止於此。

  (2)《大禹謨》:“昆命於元龜。”《正義》曰:“元龜,謂大龜也。”

  《白虎通》:“江出大貝,海出明珠。”《尚書正義》:伏生《書傳》雲:“散宜生之江椎,取大貝如大車之渠。”

  (3)《子虛賦》:“充仞其中者,不可勝紀。”

  (4)《唐書·地理誌》:揚州廣陵郡有丹陽監、廣陵監錢官二,江都縣有銅,六合縣有銅、有鐵,海陵縣有鹽官,天長縣有銅,升州江寧郡上元縣有銅、有鐵,句容縣有銅,溧水縣有銅,溧陽縣有銅、有鐵。

  (5)劃,削也。銅陵,出銅之山。金穴,藏金之窟。

  (6)《漢書》:采山銅以為錢,煮海水以為鹽。

  (7)《書·仲虺之浩》:攸徂之民,室家相慶曰,“徯我後,後來其蘇。”

  徯,待也。後,君也。蘇,複生也。

  陛下西以峨嵋為壁壘,(1)東以滄海為溝池,守海陵之倉,獵長洲之苑。(2)雖上林、王柞,(3)複何加焉。

  (1)峨嵋山,見三卷注。

  (2)《漢書·枚乘傳》:“轉粟西向,陸行不絕,水行滿河,不如海陵之倉。修治上林,雜以離宮,積聚玩好,圈守禽獸,不如長洲之苑。”晉灼曰:“海陵,海中山為倉也。”臣瓚曰:“海陵,縣名也,有吳太倉。”服虔曰:“長洲,吳苑。”孟康曰:“以江水洲為苑也。”韋昭曰:“長洲在吳東。”

  《太平寰宇記》:海陵倉,即漢吳王濞之倉也。枚乘上書曰:轉粟西向,水行滿河,不如海陵之倉。謂海渚之陵,因以為倉,今已堙滅。長洲苑在蘇州長洲縣西南七十裏。《藝文類聚》:《吳地記》曰:長洲,在姑蘇南,太湖北岸,闔閭所遊獵處也。吳先主使徐詳至魏,魏太祖謂詳曰:“孤願越橫江之津,與孫將軍遊姑蘇之上,獵長洲之苑,吾誌足矣。”

  (3)上林苑、五柞宮,俱見一卷《大獵賦》注。

  上皇居天帝運昌之都,(1)儲精真一之境。(2)有虞則北閉劍閣,(3)南扃瞿塘,(4)蚩尤、共工,五兵莫向,(5)二聖高枕,人何憂哉!飛章問安,往複巴峽,朝發白帝,暮宿江陵,(6)首尾相應,率然之舉。(7)(1)左思《蜀都賦》:“遠則岷山之精,上為井絡,天帝運期而會昌。”

  劉淵林注:《河圖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為井絡,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上為天井。”昌,慶也。言天帝於此會慶建福也。

  (2)《甘泉賦》:“儲精垂恩。”李善注:“儲精,儲畜精誠也。”羅蘋《路史注》:《三皇經》雲:皇人者,泰帝之所使,在峨眉山、黃帝往受真一五牙之法。楊穀《授道記》雲:黃帝見天皇真一之經而不決,遂周流四方,謁皇人於峨眉,而問真一之道。其言大率論水火絳宮大淵之事雲。

  (3)劍閣,見三卷《蜀道難》注。

  (4)瞿塘,見四卷《長幹行》注。《說文》:“扃,外閉之關也。”

  (5)《述異記》:軒轅之初立也,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銅頭鐵額,食鐵石。軒轅誅之於涿鹿之野,蚩尤能作雲霧。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雲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掘地得髑髏,如銅鐵者,即蚩尤之骨也。

  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觸人,人不能向。

  羅蘋《路史注》:《世本》雲: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黃帝誅之涿鹿之野。《淮南子》:昔共工之力,觸不周之山,使地東南傾。與高辛爭為帝,遂潛於淵,宗族殘滅,繼嗣絕祀。《文獻通考》:女媧末年,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與祝融戰,不勝,怒觸不周山以死。

  (6)朝發白帝,暮宿江陵,詳見二十卷《早發白帝城》詩注。

  (7)《禮記正義》:《兵書》雲:善用兵者,似率然。率然者,常山蛇也。

  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不勝屏營瞻雲望日之至,(1)謹先奉表陳情以聞。

  (1)《晉書·張軌傳》:“瞻雲望日,孤憤義傷。”

  為宋中丞自薦表

  臣某聞,天地閉而賢人隱,(1)雲雷屯而君子用。(2)(1)《周易》:“天地閉,賢人隱。”孔穎達《正義》:“謂二氣不相交通,天地否閉,賢人潛隱。”

  (2)又《周易》:“雲雷屯,君子以經綸。”王弼注:“君子經綸之時也。”

  臣伏見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天寶初,五府交辟,(1)不求聞達,(2)亦由子真穀口,名動京師。(3)上皇聞而悅之,召入禁掖。(4)既潤色於鴻業,(5)或間草於王言,雍容揄揚,特見褒賞。為賤臣詐詭,遂放歸山,閑居製作,言盈數萬。屬逆胡暴亂,避地廬山,遇永王東巡脅行,中道奔走,卻至彭澤。

  具已陳首。前後經宣慰大使崔渙及臣推覆清雪,(6)尋經奏聞。

  (1)《後漢書·張楷傳》:“五府連辟,舉賢良方正,不就。”章懷太子注:“五府,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也。”

  (2)《三國誌》:諸葛亮遭漢未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

  (3)《華陽國誌》:鄭子真,褒中人也。玄靜守道,履至德之行,乃其人也。教曰,忠孝愛敬,天下之至行也;神中五征,帝王之要道也。成帝元舅大將軍工鳳備禮聘之,不應。家穀口,世號穀口子真。《漢書》:穀口鄭子真,不詘其誌,耕於岩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4)顏師古《漢書注》:掖門,非正門,而在兩旁,若人之臂掖也。《雍錄》:《禦覽》曰:出禁省為殿門,外出大道為掖門。禁掖者,謂禁中之掖門也。

  (5)班固《兩都賦序》:“以興廢繼絕,潤色鴻業。”李善注:“言能發起遺文,以光讚大業也。”

  (6)《唐書·宰相表》:至德元載七月庚午,蜀郡太守崔渙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一月戊午,渙為江南宣慰使。

  臣聞古之諸侯進賢受上賞,蔽賢受明戮。若三適稱美,必九錫光榮,(1)垂之典謨,永以為訓。臣所管李白,實審無辜,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2)一命不沾,(3)四海稱屈。

  (1)《漢書》:元朔元年詔曰:進言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其與中二千百、禮官,博士議,不舉賢者罪有司。奏議曰:古者,諸侯貢士,一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服虔曰:“適,適得其人也。”應劭曰:“九錫,一曰車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戶,五曰納陛,六曰虎責,七曰鈇鉞,八曰弓矢,九曰秬鬯。此皆天子製度,尊之,故事事錫予,但數少耳。”張晏曰:“九錫。經本無文。《周禮》以為九命;《春秋說》有之。”臣瓚曰:“九錫備物,伯者之盛禮。齊桓、晉文猶不能備。今三進賢便受之,似不然也。當受進賢之一錫。《尚書大傳》雲:三適謂之有功,賜以車服、弓矢是也。

  (2)《梁書·鍾嶸傳》:“文麗日月,學究天人。”

  (3)《周禮》:“一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賜則,六命賜國,七命賜國,八命作牧,九命作伯。”孔穎達《禮記正義》:“天子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後世以受初品官為一命,本此。

  伏惟陛下大明廣運,至道無偏,收其希世之英,以為清朝之寶。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1)翼惠帝而方來,君臣離合,亦各有數,豈使此人名揚宇宙,而枯槁當年。傳曰:舉逸人而天下歸心。伏惟陛下,回太陽之高輝,流覆盆之下照,(2)特請拜一京官,獻可替否,(3)以光朝列,(4)則四海豪俊,引領知歸。不勝之至,(5)敢陳薦以聞。

  (1)四皓,見四卷注。

  (2)《抱樸子》:“是責三光不照覆盆之內也。”

  (3)《後漢書》: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可替否為忠。《爾雅》:“替,止也。”《廣韻》:“替,廢也,滅也。”

  (4)潘嶽《秋興賦序》:“攝官承乏,猥廁朝列。”

  (5)《後漢書·楊賜傳》:“豈敢愛惜垂沒之年,而不盡其之心哉。”

  章懷太子注:“ ,猶勤勤也。”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方輿勝覽》:壽山,在常德府安樂縣西北六十裏,昔山民有壽百歲者。

  前人《德安府記》:西揖白兆,峰巒秀出,其下李太白之廬,想見拏丹砂、撫青海,而淩八極。北壽山,即太白所謂攢吸霞雨, 隱居靈仙者也。

  人境之勝如此。《一統誌》:壽山,在湖廣德安府城西北六十裏,與應山接境。山下居民有壽至百餘歲者,故名。

  淮南小壽山謹使東峰金衣雙鶴,(1)銜飛雲錦書,於維揚孟公足下,(2)曰:仆包大塊之氣,(3)生洪荒之間。連翼、軫之分野,(4)控荊、衡之遠勢。(5)盤薄萬古,邈然星河。憑天霓以結峰,(6)倚鬥極而橫嶂。頗能攢吸霞雨,隱居靈仙。產隋侯之明珠,(7)蓄卞氏之光寶,(8)馨宇宙之美,彈造化之奇。

  方與昆侖抗行,閬風接境,(9)何人間巫、廬、台、霍之足陳耶!(10)(1)按《唐書·地理誌》,安州安陸郡隸淮南道。鶴色白,而曰金衣雙鶴,謂黃鶴也。

  (2)維揚,揚州也,摘《禹貢》“淮南惟揚州”之句,以成文也。

  (3)高誘《淮南子注》:“大塊,天地之間也。”

  (4)《漢書》:楚地,翼,軫之分野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及漢中、汝甫郡,盡楚分也。《宋書》:翼、軫,荊州之分也。

  (5)《韻會》控,引也。荊、衡,謂荊州、衡州之地,或曰荊山、衡山也。

  荊山在湖廣襄陽府南漳縣西北八十裏。衡山在衡州府衡山縣西三十裏。

  (6)薛綜《東京賦注》:“霓,天邊氣也。”

  (7)《世說注》:舊說雲:隋侯出行,有蛇斬而中斷者,侯連而續之,蛇遂得生而去。後銜明月珠以報其德,光明照夜同晝,因曰隋珠。

  (8)卞和寶玉,見四卷注。

  (9)《水經注》: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鬆;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增城,一名天庭,是謂太帝之居。又曰:昆侖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北,幹辰星之輝,名曰閬風巔: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其一角正東,名曰昆侖宮。

  (10)山,在四川夔州府巫山縣。廬山,在湖廣九江府德化縣。天台山,在浙江台州府天台縣。霍山,在江南六安州霍山縣。

  昨於山人李白處見吾子移文,責仆以多奇,鄙仆以特秀,而盛談三山五嶽之美,謂仆小山無名、無德而稱焉。觀乎斯言,何太謬之甚也!吾子豈不聞乎:無名為天地之始,有名為萬物之母。(1)假令登封禋祀,(2)易足以大道譏耶?

  然能損人費物,庖殺致祭,暴殄草木,鐫刻金石,(3)使載圖典,亦未足為貴乎?且達人莊生,常有餘論,以為尺鷃不羨於鵬鳥,(4)秋毫可並於泰山,(5)由斯而談,何小大之殊也。

  (1)《老子》:“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河上公注:“無名者,謂道無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之本吐氣布化,出於虛無、為天地本也。

  有名,謂天地有形位,陰陽有剛柔,是其有名也。萬物母者,天地含氣生萬物,長大成熟,如母之養子。”

  (2)《漢書·武帝紀》:夏四月癸卯,上還,登封泰山。孟康曰:“王者功成治定,靠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紀號,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檢之封焉。應動曰:封者,壇廣十二丈,高二丈,階三等、封於其上,示增高也。刻石,紀績也。立石三丈一尺,其辭曰: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親以孝,育民以仁。四守之內,莫不為郡縣。四夷八蠻,鹹來貢職,與天無極。人民蕃息,天祿永得。尚玄酒而俎生魚。下禪梁父,祀地主,示增廣,此古製也。《周禮》:以禋祀祀吳天上帝。孔安國《尚書傳》:“精義以享,謂之禋。”杜預《左傳注》:“潔齋以享謂之禋。”

  (3)《說文》:“鐫,琢石也。”

  (4)尺鷃、鵬鳥,見一卷《大鵬賦》注。

  (5)《莊子》:“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郭象注:“夫以形相對,則太山大於秋毫也。若各據其性分,物冥其極,則形大未為有餘,形小不為不足。苟各安於其性,則秋毫不獨小其小,而太山不獨大其大矣。

  若以性足為大,則天下之足未有過於秋毫也。若性足者非大,則雖太山亦可稱小矣。故曰: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太山為小,則天下無大矣;秋毫為大,則天下無小矣。”

  又怪於諸山藏國寶、隱國賢,使吾君榜道燒,山(1)披訪不獲,非通談也。(2)夫皇王登極,瑞物昭至,蒲蕩翡翠以納貢,(3)河圖洛書以應符。(4)設天網而掩賢,(5)窮月竁以率職。(3)天不秘寶,地不藏珍,風威百蠻,(7)春養萬物。王道無外,(8)何英賢珍玉而能伏匿於岩穴耶?所謂榜道燒山,此則王者之德未廣矣。昔太公大賢,傅說明德,棲渭川之水,藏虞、虢之岩,(9)卒能形諸兆朕,(10)感乎夢想。此則天道暗合,豈勞乎搜訪哉。果投竿詣麾,⑾舍築作相、佐周文,讚武丁,總而論之,山亦何罪,乃知岩穴為養賢之域,林泉非秘寶之區,則仆之諸山,亦何負於國家矣。

  (1)《晉書》:孫惠詭稱南嶽逸士秦秘之,以書幹東海王越。越省書,榜道以求之,惠乃出見越。越即以為記室參軍,專掌文疏,預參謀議。《三國誌注》:《文士傳》曰:太祖雅聞阮瑀名,辟之,不應。連見迫促,乃逃入山中。太祖使人焚山,得瑀,送至。梁邵陵王《貞白先生陶君碑》:“榜道求賢,焚林招士。”

  (2)鍾嶸《詩品》:“屬詞比事,乃為通談。”

  (3)《西陽雜俎》:尉瑾曰:蒲萄出自大宛,張騫所致,有黃、白、黑三種。成熟之時,子實逼側,星編珠聚。西域多釀以為酒,每來歲貢。《周書·王會解》:“成周之會,倉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琦按:蒲萄,西域所產;翡翠,南越所產。略舉二物,以見遠方納貢之意。

  (4)《淮甫子》:“洛出丹書,河出綠圖。”《白虎通》:“玉者德至淵泉,則河出龍圖,洛出龜書。”《宋書》:黃帝軒轅氏遊於洛水之上,見大魚,殺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魚流於海,得圖書焉。龍圖出河,龜書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禮緯含文嘉》:“伏羲德合上下,天應以鳥魯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則而象之,乃作八卦。”

  (5)曹植《與楊修書》:“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

  (6)顏延年《宋郊祀歌》:“月竁來賓。呂延濟注:“竁,窟也。月窟,西極。”顏延年《赭白馬賦》:“五方率職,四隩入貢。”

  (7)《家語》:“昔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百蠻。”王肅注:“百蠻,夷狄百種也。”《漢書》:威震百蠻,武暢西海。”《後漢書·杜篤傳》:“屠裂百蠻。”章懷太子注:“百蠻,夷狄之總稱也。”

  (8)《公羊傳》:桓八年,王者無外。

  (9)《楚辭章句》:周文王夢立令狐之津,太公在後。帝曰:“昌,賜汝名師。”文王再拜。太公夢亦如此,文王出田,見識所夢,載與俱歸,以為太師。傅說抱懷道德,而遭遇於刑罰,操築作於傅岩。武丁思想賢者,夢得聖人,以其形象求之,因得傅說。登以為公,道用大興。孔安國《尚書傳》: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經。有澗水壞道,常使胥靡刑人築護此道,說賢而隱,代胥靡築之以供食,《正義》曰:《屍子》雲:傅岩在北海之州,傳言虞、貌之界,孔必有所案據而言之也。皇甫謐雲:高宗夢天賜賢人,胥靡之衣,蒙之而來。曰:“我徒也,姓傅,名說,天下得我者豈徒也哉。”

  武丁悟而推之,曰:“傅者,相也;說者,歡悅也,天下當有傅我而說民音哉。”明以夢視百官,百官皆非也。乃使百工寫其形像,求諸天下。果見築者胥靡,衣褐帶索,執役於虞、貌之間,傅岩之野。名說,以其得之傅岩,謂之傅說。

  (10)《淮甫子》:“欲與物接,而未成兆朕。”高誘注:“兆朕,形怪也。”《廣韻》:“吉凶形兆,謂之兆朕。”

  (11)《韻會》:“麾,旗屬。”《周禮》:建大麾以田。

  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來,爾其天為容,道為貌,(1)不屈己,不幹人,巢、由以來,一人而已。乃虯蟠龜息,(2)遁乎此山。仆嚐弄之以綠絝,(3)臥之以碧雲,嗽之以瓊液,餌之以金砂。(4)既而童顏益春,真氣愈茂,將欲倚劍天外,掛弓扶桑。(5)浮四海,橫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雲天之渺茫。俄而李公仰天長籲,謂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與爾,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安能隋君紫霞, 蔭君青鬆,乘君鸞鶴,駕君虯龍,一朝飛騰,為方丈、蓬萊之人耳,(6)此則未可也。乃相與卷其丹書,匣其瑤瑟,(7)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粥,(8)使衰區大定,(9)海縣清一。

  (10)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州,不足為難矣。即仆林下之所隱容,豈不大哉。必能資其聰明,輔以正氣,借之以物色,發之以文章,雖煙花中貧,(11)沒齒無恨。(12)其有山精木魅,(13)雄腆猛獸,(14)以驅之四荒,碟裂原野,(15)使影跡絕滅,不幹戶庭。亦遣清風掃門,明月侍坐。此乃養賢之心,實亦勤矣。

  (1)《莊子》:“道與之貌,天與之形。”

  (2)左思《吳都賦》:“輪園虯蟠。”《說文》:“虯,龍子無角者。”

  《抱樸子》:《史記·龜策傳》雲:江、淮間居人,為兒時以龜支床。至後死,家人移床,而龜故生,此亦不減五六十歲也。不飲不食,如此之久而不死,其與凡物不同亦遠矣。仙家象龜之息,豈不有以乎?(3)《廣博物誌》:司馬相如作《玉如意賦》,梁王悅之,賜以綠綺之琴。琴銘曰:“桐樣合精。”

  見《古琴疏》。

  (4)瓊液,玉液也。金砂,仙藥也。俱見二十一卷注。

  (5)阮籍詩:“彎弓掛扶桑,長劍倚天外。”

  (6)方丈、蓬萊,見四卷注。

  (7)陸機詩:“佳人理瑤瑟。”

  (8)《孔叢子》:王者前有疑,後有丞,左有輔,右有弼,謂之中近。

  (9)《後漢書》:“蟬蛻囂埃之中,自致衰區之外。”

  (10)《隋書》:皇明禦曆,仁深海縣。《後漢書》:憲度既張,遠逸清一。

  (11)《吳都賦》:“川讀為之中貧。”

  (12)《後漢書》:“以為沒齒之恨。”章懷太子注,“沒,終也。齒,年也。”

  (13)木魅山精,見二十二卷注。

  (14)雄虺,見一卷注。猛獸,猛虎也。唐人諱虎,或易稱武,或易稱獸。

  (15)《韻會》:“磔,裂也。”

  盂子孟子,無見深責耶!明年青春,求我於此岩也。

  上安州孿長史書

  今湖廣之德安府,在唐時為安州,地屬淮南道。州設長史一人,正五品上。

  白,嵌崎曆落可笑人也。(1)雖然,頗嚐覽千載,觀百家,(2)至於聖賢,相似厥眾,則有若似於仲尼,(3)紀信似於高祖,(4)牢之似於無忌,(5)宋玉似於屈原。(6)而遙觀君侯,(7)竊疑魏洽,便欲趨就,臨然舉鞭,遲疑之間,未及回避。且理有疑誤而成過,事有形似而類真,惟大雅含弘,(8)方能恕之也。

  (1)《晉書》:桓彝,字茂倫,雅為周額所重。顗嚐歎曰:”茂倫嵌崎曆落,固可笑人也。”

  (2)《漢書》:武帝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顏師古注:“百家,謂諸子雜說。”

  (3)《史記》,孔子既沒,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共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

  (4)《史記》、《漢書》載紀信誑楚事,不言其貌似高祖。惟《白帖》雲紀信貌似漢王,乘黃屋車,左纛。詐稱漢上出降項羽。不詳出於何書,要必有所本。

  (5)《晉書》:何無忌,劉牢之之甥,酷似其舅。

  (6)《襄陽眷舊傳》:宋玉識音而善文,襄王好樂而愛賦,既美其才,而憎其似屈原也,曰:“子盞從俗,使楚人貴子之德乎?”

  (7)《漢書注》:如淳曰:《漢儀注》:列侯為丞相,稱君侯。師古曰:《楊惲傳》丘常謂俸為君侯,是則通呼列侯之尊稱耳,非必在於丞相也。

  (8)盧湛《贈劉垠詩序》:“大雅含弘,量苞山藪。”

  白少頗周慎,(1)忝聞義方,(2)入暗室而無欺,(3)屬昏行而不變。(4)今小人履疑誤形似之跡,君侯流愷悌矜恤之恩。(5)戢秋霜之威,(6)布冬日之愛。

  (7)睟容有穆,(8)怒顏不彰。雖將軍息恨於長孺之前,(9)此無慚德;司空受揖於元淑之際,(10)彼未為賢。一言見冤,九死非謝。(11)(1)《後漢書》:“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嵇康詩:“萬石周慎,安親保榮。”周慎,謂周詳審慎也。

  (2)《左傳》:“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邢昺曰:“方。猶道也。”

  (3)《南史·粱簡文帝紀》:弗欺暗室,豈況三光。又阮長之為中書郎,直省,夜往鄰省,誤著展出閣,依事自列。門下以暗夜人不知,不受列。長之固遣送曰:“一生不侮暗室。”

  (4)《列女傳》:衛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轔轔。至闕而止,過闕複有聲。

  公問夫人曰:“知此為準?”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

  夫人曰:“妾聞禮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夫忠臣與孝子,不為昭昭變節,不為冥冥情行。蓬伯玉,衛之賢大夫也,仁而有智,敬於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廢禮,是以知之。”劉勰《新論》:遽瑗不以昏行變節。

  (5)《詩·小雅》:“既見君子,孔燕豈弟。”《毛傳》曰:“豈,樂;弟,易也。”

  (6)荀悅《申鑒》:“喜如春陽,怒如秋霜。”《十六國春秋》:去秋霜之威,垂三春之澤。

  (7)《左傳》:“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也。”

  (8)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醉容有穆,賓儀式序。”張銑注:“睟,潤澤之貌也。穆,和也。”

  (9)《漢書》:汲黯,字長孺,為人性倨少禮。大將軍青既益尊,姊為皇後,然黯與亢禮。或說黯曰:“自天子欲令群臣下大將軍,大將軍尊貴,誠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耶?”大將軍聞,愈賢黯,數請問以朝廷所疑,過黯加於平日。

  (10)《後漢書》:趙壹,字元叔,漢陽西縣人。光和元年舉郡上計,到京師。是時司徒袁逢受計,計吏數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視,壹獨長揖而已。逢望而異之,命左右往讓之,曰:“下郡計吏,而揖三公,何也?”

  對曰:“昔酈食其長揖漢王,今揖三公,何遽怪哉?”逢即斂衽下堂,延置上坐。因問西萬事,大悅。顧謂坐中曰:“此漢陽趙元叔也,朝臣莫有過之者,吾請為諸君分坐。”坐者皆屬觀。或用其事。司空受揖,事未詳。司空當是司徒,元淑當是元叔之誤,未可知也。

  (11)《楚辭》:“雖九死其猶未悔。”

  白孤劍誰托,(1)悲歌自憐,迫於恓惶,(2)席不暇暖。(3)寄絕國而何仰,(4)若浮雲而無依,南徙莫從,北遊失路。遠客汝海,(5)近還□□城。(6)昨遇故人,飲以狂藥。(7)一酌一笑,陶然樂酣,困河朔之清筋,(8)飫中山之醇酎。

  (9)屬早日初眩,晨霾未收,(10)乏離朱之明,(11)昧王戎之視。(12)青白其眼,(13)瞢而前行,(14)亦何異抗莊公之輪,怒螳螂之臂,禦者趨召,明其是非,(15)入門鞠躬,精魄飛散。昔徐邈緣醉而賞,魏王卻以為賢;(16)無鹽因醜而獲,齊君待之逾厚。(17)白妄人也,安能比之。上掛《國風》相鼠之譏,(18)下懷《周易》履虎之懼。(19)慜以固陋,禮而遣之。幸容寧越之辜,(20)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退思狂,(21)五情冰炭,(22)罔知所措。晝愧於影,夜慚於魄,啟處不遑,(23)戰踢無地。

  (1)陳子昂詩:“孤劍將何托,長謠塞上風。”

  (2)班固《答賓戲》:“聖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李善注:“棲遑,不安居之意也。”

  (3)韋昭曰:“暖,溫也,言坐不暖席也。《淮南子》:“墨子無暖席。”

  高誘曰:“坐席不至於溫,曆行諸國,汲汲於行道也。”《宋書》:“灶不得黔, 席未暇暖。”

  (4)絕國,謂遠地,見六卷注。

  (5)汝海,見十三卷注。

  (6)《史記·正義》:《括地誌》雲:安州安陸縣城,本春秋時鄖國城。

  杜預《春秋經傳集解》:鄖國,在江夏雲杜縣東南,有鄖城。□□城,即鄖城也,古字通用。

  (7)《晉書》:長水校尉孫季舒嚐與石崇酣燕,慢傲過度,崇欲表免之。

  裴楷聞之,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藥,責人正禮,不亦乖乎?”《初學記》:魏文帝《典論》曰:大駕都許,使光祿大夫劉鬆北鎮袁紹軍,與紹子弟日共宴飲。常以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於無知,雲以避一時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飲。

  (8)江總《瑪瑙碗賦》:“獲阿宗之美寶,命河朔之名觴。”

  (9)左思《魏都賦》:“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劉淵林注:中山出好酎酒, 其俗傳雲:昔有人曰玄石者,從中山酒家沽酒,酒家與之千日之酒,語其節度,比歸百裏,可至於醉。如其言飲之,至家而醉,其家不如其醉,以為死也,斂棺而葬之。中山酒家計向千日,憶曰:“玄石前來沽酒,其醉向解也。”遂往問。其鄰人曰:“玄石死來三年,服已闋矣。”於是與其家至玄石塚上,掘而開其棺,玄石於是醉始解,起於棺中。其俗語曰:“玄石飲酒,一醉幹日。”《說文》:“耐,三重醇酒也。”

  (10)晨霾,早時昏霧之氣。

  (11)趙歧《孟子注》:離婁,古之明目者,蓋以為黃帝時人也。黃帝亡其玄珠,使離朱索之。離朱,即離婁也。能視千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

  (12)《晉書》:王戎幼而穎悟,神彩秀徹,視日不眩。裴楷見而目之,曰:“戎眼爛爛如岩下電。”

  (13)又《晉書》:阮籍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 籍作白眼,喜不擇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14)《韻會》:“瞢,目不明也。”

  (15)《韓詩外傳》:齊莊公出獵,有螳螂舉足將搏其輪。問其禦曰:“此何蟲也?”對曰:“此螳螂也。其為蟲,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

  莊公曰:“以為人,必為天下勇士矣。”於是回車避之,而勇士歸焉。《莊子》:“汝不見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16)《魏誌》:徐邈為尚書郎,時科酒禁,而邈私飲,至於沉醉。校士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達白之太祖,太祖甚怒。鮮於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文帝踐祚,車駕幸許昌,問邈曰:“頗複中聖人否?”邈對曰:“昔子反斃於陽穀,禦叔罰於飲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懲,時複中之。然宿瘤以醜見傳,而臣以醉見識。”帝大笑,顧左右曰:“名不虛立。”

  (17)無鹽醜女,見四卷注。

  (18)《詩·國風》:“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19)《周易》:“履虎尾,咥人,凶。”

  (20)《世說》:王安期作東海郡。吏錄一犯夜人來,王問何處來,雲:“從師家受書還,不覺日晚。”王曰:“鞭撻寧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歸家。

  (21)《廣韻》:愆,過也,俗作(22)五情,見二卷注。郭象《莊子注》:“喜懼戰於胸中,固已結冰炭於五藏矣。”

  (23)《詩·小雅》:“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毛傳》雲:“遑,暇。

  啟,跪。處,居也。”

  伏惟君侯,明奪秋月,和均韶風,(1)掃塵詞場,振發文雅。陸機作太康之傑士,(2)未可比肩;(3)曹植為建安之雄才,(4)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白之不敏,竊慕餘論。

  (1)《南齊書》:挺清譽於弱齡,發韶風於早日。韶風,和風也。

  (2)鍾嶸《詩品》:陳思為建安之傑,陸機為太康之英。太康,西晉年號,時則有左思、潘嶽、二張、二陸之時。

  (3)《說苑》: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4)建安,漢末年號,時則有曹氏父子及鄴中七子之詩。

  何圖叔夜潦倒,不切於事情;(1)正平猖狂,自貽於恥辱。(2)一忤容色,終身厚顏,(3)敢昧負荊,請罪門下。(4)儻免以訓責,恤其愚蒙,如能伏劍結纓,(5)謝君侯之德。

  (1)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舊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

  (2)《後漢書》:禰衡,字正平。孔融深愛其才,數稱述於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有恣言。操懷忿,以其才名,不欲殺之。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試閱音節。諸史過者,皆令脫其故衣,更著岑牟單絞之服。次至衡,衡方為漁陽摻撾,蹀而前,容態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衡進至操前而止,吏嗬之,曰:“鼓史何不改裝,而輕敢進乎?”衡曰:“諾。”於是先解袒衣,次釋餘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單絞而著之。複參撾而去,顏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3)孔稚珪《北山移文》:“芳杜厚顏,薛荔蒙恥。”

  (4)《史記》:“廉頗肉袒負荊,至藺相如門謝罪。”《索隱》曰:“負荊者,荊, 楚也,可以為鞭者也。”

  (5)《左傳》:魏絳將伏劍,士魴張老止之。孔穎達《正義》:“將伏劍,謂仰劍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左傳》:太子下石乞、孟黶敵子路,以戈擊之,斷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江淹《上建平王書》:“結纓伏劍,少謝萬一。”猶雲殺身以報德也。

  敢以近所為《春遊救苦寺》詩(1)一首十韻、《石岩寺》詩一首八韻、《上楊都尉》詩一首三十韻,辭旨狂野,貴露下情、輕幹視聽,幸乞詳覽。

  (1)《方輿勝覽》:救苦寺,在常德府西四裏,今名勝業院。李白有《春遊救苦寺》詩。今考集中,三詩皆不傳。

  與賈少公書

  唐入通呼縣尉曰少府。少公,即少府也。書內有“中原橫潰”及“王命崇重,大總元戎,辟書三至”,“嚴期迫切”等語,疑是永王璘脅行時所作。

  (上似有缺文)宿昔惟清勝。白綿疾疲薾,(1)去期恬退,(2)才微識淺,無足濟時。雖中原橫潰,(3)將何以救之。王命崇重,大總元戎,(4)辟書三至,(5)人輕禮重。嚴期迫切,難以固辭,扶力一行,(6)前觀進退。

  (1)謝靈運詩:“疲薾慚貞堅。”呂向注:“疲薾,困極之貌。”

  (2)《宋書·孝武帝紀》:“恬退自守,不交當世。”

  (3)《南史·儒林傳》:“中原橫潰,衣冠道盡。”

  (4)《漢書》:“統辟元戎。”顏師古注:“元戎,大眾也。”庾信《哀江南賦》:“實總元戎,身先士卒。”

  (5)阮籍《奏記》:“辟書始下,下走為首。”李善注:“辟,猶召也。”

  (6)徐陵《與宗室書》:“扶力為書,多不詮次。”扶力,猶勉力也。

  且殷深源廬嶽十載,時人觀其起與不起,以卜江左興亡。(1)謝安高臥東山,(2)蒼生屬望。白不樹矯抗之跡,(3)恥振玄邈之風,(4)混遊漁商,隱不絕俗。

  (5)豈徒販賣雲壑,(6)要射虛名,方之二子,實有慚德。(7)徒塵忝幕府,終無能為。

  (1)《世說》:殷深淵在墓所幾十年,於時朝野以擬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興亡。

  (2)謝安高臥東山,見七卷注。

  (3)劉琨《勸進表》:“存舜、禹至公之情,狹巢、由矯抗之節。”

  (4)桓溫《薦譙元彥表》:“洗耳投淵,以振玄邈之風。”

  (5)《後漢書·郭林宗傳》:“隱不違親,貞不絕俗。”

  (6)孔稚珪《北山移文》:“誘我鬆桂,欺我雲壑。”

  (7)《書·仲虺之誥》:“惟有慚德。”《孔傳》曰:“慚德,慚德不及古也。”

  唯當報國薦賢,持以自免,斯言若謬,天實殛之。以足下深知,具申中款。

  (1)惠子知我,(2)夫何間然。勾當小事,(3)但增悚惕。

  (1)陸雲詩:“何用結中款,仰指北辰星。”

  (2)曹子建《與楊德祖書》:“其言之不慚,恃惠子之知我也。”李周翰注:“我有此言而不慚者,恃子恩惠之知我也。一雲:惠子,惠施也。”

  (3)勾當,幹辦也。唐宋時俚語,今北人猶有此言,俱作去聲呼。

  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

  趙宣城,宣城太守趙悅也。《唐書》:天寶十一載十一月庚申,楊國忠為右相。

  某啟。辭違積年,伏戀軒屏,首冬初寒,伏惟相公尊體起居萬福。某蒙恩才朽齒邁。(1)徒延聖日。少吞末吏,本乏遠圖;中年廢缺,分歸園壑。昔相公秉國憲之日,(2)一拔九霄,拂刷前恥,升騰晚官。恩貸稠疊,實戴丘山。落羽再振,枯鱗旋躍,運以大風之舉,假以磨天之翔。(3)衣繡霜台,含香華省。

  (4)宰劇慚強項之名,酌貪礪清心之節。(5)三典列郡,(6)寂無成功,但宣布王澤,(7)式酬天獎。(8)(1)陸雲《與陸典書》:“年長而誌新,齒邁而曾勤。”

  (2)《唐書·楊國忠傳》:天寶七載,擢給事中、兼禦史中丞。蔡邕《文烈侯楊公碑》:“逮作禦史,允執國憲。”

  (3)阮籍詩:“高鳥摩天飛,淩雲共遊戲。”

  (4)繡衣,禦史之服。霜台,禦史之府。俱見十一卷注。《初學記》:應劭《漢官儀》曰:“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奏事。黃門侍郎對揖跪受。故稱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宋書》:尚書郎口含雞舌香,以其奏事對答,欲使氣息芬芳也。潘嶽《秋興賦》:“獨展轉於華省。”

  (5)漢光武呼洛陽令董宣為強項令,見十二卷注。《晉書》:廣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寄,可資數世。然多瘴疫,人情憚焉。惟貧窶不能自立者求補長史,故前後刺史,皆多黷貨。朝廷欲革嶺南之弊,隆安中,以吳隱之為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裏,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

  乃至泉所,酌而飲之,賦詩曰:“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在州清操逾厲。

  (6)典,守也。

  (7)班固《兩都賦序》:“王澤竭而詩不作。”

  (8)任昉《奏答敕示七夕詩啟》:“牽率庸陋,式酬天獎。”劉良注:“式,用也。酬,答也。獎,猶恩也。”

  伏惟相公,開張徽猷,(1)寅亮天地。(2)入夔龍之室,持造化之權。安石高枕,蒼生是仰。(3)(1)《詩·小雅》:“君子有徽猷。”《毛傳》曰:“徽,美也。”《鄭箋》曰:“猷,道也。君子有美道以得聲譽也。”

  (2)《書·周官》:“貳公弘化,寅亮天地。”

  (3)《孔傳》曰:“敬信天地之教。”“安石不出,當如蒼生何”,見七卷注。

  某鳴躍無已,剪拂因人。(1)銀章朱紱,(2)坐榮宦達,身荷宸眷,(3)目識龍顏。既齊飛於鵷鷺,(4)複寄跡於門館,皆相公大造之力也。而鍾鳴漏盡,夜行不息,(5)止足之分,(6)實愧古人。犬馬戀主,(7)迫於西汜,(8)所冀枯鬆晚歲,無改節於風霜;老驥餘年,期盡力於蹄足。上答明主,下報相公,縷縷之誠,(9)屏息於此。(10)(1)剪拂,見三卷注。

  (2)銀章、朱紱,見十一卷注。

  (3)《北史·劉炫傳》:以此庸虛,屢動宸眷。

  (4)《隋書·音樂誌》:懷黃綰白,鵷鷺成行。

  (5)《三國誌》:田豫屢乞遜位,司馬宣王以為豫克壯,書喻未聽。豫書答曰:“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鍾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6)潘嶽《閑居賦序》:“覽止足之分,庶浮雲之誌。”《晉書》:陶侃季年,懷止足之分,不與朝權。

  (7)犬馬戀主,見本卷注。

  (8)《楚辭》:“出自湯穀,入於蒙汜。”王逸注:“汜,水涯也。言日出東方湯穀之中,入西極蒙水之涯也。”謝瞻詩:“扶光迫西汜。”呂延濟注:“扶光,日也。迫,薄也。西祀,日入處也。”

  (9)縷縷,見本卷注。

  (10)盧思道《勞生論》雲:“違時薄宦;屏息窮居。”

  伏惟相公,收遺簪於少昊,(1)念亡弓於楚澤。衰當益壯,(2)結草知歸。(3)瞻望恩光,(4)無忘景刻。(5)(1)《獨異誌》:孔子行過少陵原,聞婦人哭甚哀,使子貢問焉:“何哭之悲也?”婦人曰:“向者刈薪而遺簪。”孔子複問曰:“刈薪遺簪,乃常也,而哭悲者何也?”答曰:“非惜一簪,所以悲不忘故也。”《家語》:楚王出遊,亡烏皞之弓,左右請求之。王曰:“已之,楚王失弓,楚人得弓,又何求之。”

  (2)《後漢書》:馬援嚐謂賓客曰:“丈夫為誌,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3)《左傳》:魏顆敗秦師於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

  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予,爾所嫁婦人之父也。

  爾用先人之治命,予是以報。”

  (4)江淹《上建平王書》:“大王惠以恩光,顧以顏色。”

  (5)謝靈運詩:“愛客不告疲,飲宴遺景刻。”李善注:“刻,漏刻也。”

  與韓荊州書

  《唐書》:韓朝宗初曆左拾遺,累遷荊州長史。開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訪使,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東道,坐所任吏擅賦役,貶洪州刺史。

  天寶初,召為京兆尹,出為高平太守,貶吳興別駕,卒。喜識拔後進,嚐薦崔宗之、嚴武於朝,當時士鹹歸重之。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1)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2)使海內豪俊,(3)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4)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賓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5)即其人焉。

  (1)梁簡文帝啟:“矧彼前賢,寧忘景慕。”

  (2)《韓詩外傳》:周公曰:“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3)《淮南子》:“智過萬人者,謂之英;幹人者,謂之俊;百人者,謂之豪;十人者,謂之傑。”

  (4)《世說》:李玄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

  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5)《史記》:平原君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得十九人。有毛遂者,前自讚於平原君。平原君曰:“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古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

  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1)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曆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2)安敢不盡於君侯哉!(1)太白本蜀人,稱隴西者,本先世族望而言也。

  (2)《爾雅》:“曩,向也。”疇曩,猶疇昔。

  君侯製作侔神明,(1)德行動天地,(2)筆參造化,學究天人。(3)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4)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5)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1)何承天《達性論》:“妙思窮幽賾,製作侔造化。”

  (2)《後漢書》:言行動天地,舉厝移陰陽。

  (3)《梁書·鍾嶸傳》:“文麗日月,學究天人。”

  (4)《北史》:崔常與蕭祗、明少遐等高宴終日,獨無言。

  (5)《世說》: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1)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餘人,(2)或為侍中、尚書,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薦一嚴協律,(3)入為秘書郎。中間崔宗之、房習祖、黎聽、許瑩之徒,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白每觀其銜恩撫躬,忠義奮發,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於諸賢腹中,(4)所以不歸他人,而願委身國士。儻急難有用,敢效微軀。

  (1)《後漢書》:王允字子師,太原祁人也。中平元年,特選拜豫州刺史。

  辟荀爽、孔融等為從事。《晉書·江統傳》: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辟荀慈明;下車,辟孔文舉。

  (2)《晉書》:山濤出為冀州刺史,冀州俗薄,無相推轂。濤甄拔隱屈,搜訪賢才。旌命三十餘人,皆顯名當時。人懷慕尚,風俗頗革。

  (3)《唐書·百官誌》:太常寺有協律郎二人,正八品上,掌和律呂。

  (4)《後漢書》:光武自乘輕騎,案行部陣,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且人非堯、舜,誰能盡善。白謨猷籌畫,安能自矜。至於製作,積成卷軸,(1)則欲塵穢視聽,(2)恐雕蟲小技,(3)不合大人。若賜觀芻蕘,(4)請給紙墨,兼之書人。然後退掃閑軒,(5)繕寫呈上。(6)庶青萍、結綠,(7)長價於薛、卞之門,(8)幸惟下流,大開獎飾,惟君侯圖之。

  (1)任防《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所造箴銘,積成卷軸。”

  (2)《三國誌·陸凱傳》:“穢塵天聽。”

  (3)《隋書·李德林傳》:“經國大體,是賈生、晁錯之儔;雕蟲小技,殆子雲、相如之輩。”雕蟲,見二卷注。

  (4)《詩·大雅》:“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5)《南齊書》:高嘯閑軒。

  (6)《韻會》:“編錄文字,謂之繕寫。”

  (7)青萍,劍名。結綠,玉名。俱見九卷注。

  (8)《越絕書》:客有能相劍者,名薛燭。詳見二卷注。《新序》荊人卞和得玉璞,詳見四卷注。

  上安州裴長史書

  《通典》:安州,今理安陸縣,春秋□□子之國,雲夢之澤在焉。後楚滅□□,封鬥辛為鄖公,即其地也。注:□□,或作“鄖”。

  白聞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1)白人焉,非天地,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2)論舉身之事,便當談笑,以明其心。而粗陳其大綱,一快憤懣,(3)惟君侯察焉。

  (1)《北史》:長孫紹遠曰:“夫天不言,四時行焉;地不言,萬物生焉。”

  (2)《史記·鄒陽傳》:“兩臣二主,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詞哉!”

  (3)《漢書·司馬遷傳》:“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顏師古注:“懣,煩悶也。”

  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1)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2)因官寓家,少長江漢。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3)軒轅以來,頗得聞矣。常橫經籍書,(4)製作不倦,迄於今三十春矣。

  (1)《唐書·柳衝傳》:江左定氏族,凡郡上姓第一,則為右姓。太和以郡四姓為右姓。齊浮屠曇剛《類例》,幾甲門為右姓。周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為右姓。隋開皇氏族以上品、茂姓則為右姓。唐《貞觀氏族誌》,凡第一等則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