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節 夜宴左氏莊

  “鶴注”公未得鄉貢之前,遊吳、越,下第之後,遊齊、趙。此詩雲:“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則是遊齊趙時作。未詳左氏莊在何郡,舊次在過宋之問舊莊後,則左氏莊亦當在河南。

  林風纖月落①,衣露靜琴張②。暗水流花徑③,春星帶草堂④。檢書燒燭短⑤,看劍引杯長。詩罷聞吳詠⑥,扁舟意不忘⑦。(月落露濃,靜琴始張,入夜方飲也。水暗星低,夜宴之景。檢書看劍,夜宴之事。公弱冠曾遊吳、越,故聞吳詠而追思其處。吳江周篆雲:檢書以考證,看劍而吟哦,此時正賦詩也。未句詩罷,乃倒插法。)

  ①吳均詩:“林疏風至少。”謝朓詩:“疏蕪散風林。”《杜臆》謂林風與,衣露相偶。鼇按:林風則微,風林則大,隻顛倒一字,而輕重不同。古詩:“兩頭纖纖月初生。”張綽詩:“雲表掛纖月。”

  ②《說苑》:“孺子操彈於後園,露沾其衣。”或以衣為琴衣,非是。謝朓詩:“靜琴愴複傷。”《詩》:“琴瑟在禦,莫不靜好。”

  ③李百藥詩:“暗水急還流。”庾肩吾詩:“向嶺分花徑。”

  ④梁簡文帝《神山寺碑》:“照影春星。”張伯複《詩話》:“春星帶草堂”,古今傳為佳句,隻一帶字,便點出空中景象。如“玉繩低建章”,低字亦然。帶,拖帶也。《北山移文》:“草堂之靈。”

  ⑤江淹《傷友人賦》:“共檢兮洛書。”

  ⑥吳詠,謂詩客作吳音。

  ⑦《史記》:範蠡乘扁舟,遊五湖。

  趙汸曰:此詩寄興閑遊,狀景纖悉,寫情濃至,而開闔參錯,不見其冗,乃詩之入妙處。

  顧宸曰:一章之中,鼓琴看劍,檢書賦詩,樂事皆具。而林風初月,夜露春星,及暗水花徑,草堂扁舟,時地景物,重疊鋪敘,卻渾然不見痕跡。而其逐聯遞接,八句總如一句,俱眾夜宴二字摹寫盡情。

  黃生曰:夜景有月易佳,無月難佳。三四就無月時寫景,語更精切。上句妙在一暗字,覺水聲之入耳。下句妙在一帶字,見星光之遙映。

  胡應麟曰:五律仄起高古者,唯杜為勝。如“嚴警當寒夜,前軍落大星”,“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韋曲花無賴,家家惱殺人”,皆雄深渾樸,意味無窮。然律以盛唐,則氣骨有餘,風韻稍乏。唯“風林纖月落,衣露靜琴張”。“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尤為工絕,此則盛唐所無也。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

  “鶴注”《唐・五行誌》:開元二十九年秋,河南河北二十四郡水。齊其一也,當是其年作。《唐書》:臨邑,漢縣,屬齊州。“張綖注”此詩諸家皆編在開元二十九年,公是時年甫三十,而詩中有“吾衰同泛梗”之句,是豈其少作耶。徒以唐史此年有伊洛及支川皆溢,河南北二十四郡水,遂為編附。然黃河水溢,常常有之,豈獨是年哉。集中如此類者甚多,不能遍舉。

  二儀積風雨①,百穀漏波濤②。聞道洪河坼③,遙連滄海高④。(從苦雨泛河敘起。“聞道”二字,據來書所言。排律詩須見段落分明,看此篇逐段還題之法。)

  ①二儀,天地也。《抱樸子》:“彌綸二儀,升為雲雨。降成百川。”

  ②《老子》:“江海能為百穀王。”《魏誌》:“波濤洶湧”。《通鑒》:漢陳忠曰:“淫雨漏河。”漏字本此。

  ③潘嶽詩:“登城望洪河。”注:“洪河,黃河也。”

  ④《抱樸子》:“滄海之滉漾。”

  職司憂悄悄①,郡國訴嗷嗷②。舍弟卑棲邑③,防川領簿曹④,尺書前日至⑤,版築不時操⑥。難假黿鼉力⑦,空瞻烏鵲毛⑧。(此言堤防之患,簿領所憂。職司,治水之官。郡國,被災之民。領簿曹,穎為臨邑主簿。操版築,監督治河之事。黿鼉、烏鵲,言不能借此以作橋梁。)

  ①潘嶽詩:“恪居處職司。”《前漢・成帝紀》:“禦史大夫尹忠,以河決不憂職,自殺。”此反用之。《詩》:“憂心悄悄。”

  ②《漢・文帝紀》:“令郡國無來獻。”曹植詩:“眾人徒嗷嗷。”③韋孟詩:“修翼無卑棲。”此暗用枳棘非鸞鳳所棲意。

  ④《國語》:“甚於防川”。《前漢・五行誌》:“不防川不竇澤。”⑤《吳越春秋》:采葛婦歌:“吳王歡兮飛尺書。”

  ⑥洙曰:版築,以版夾土而築也。《齊國策》:田單身操版插。《史記・黥布傳》:“項王身負版築,以為士卒先。”

  ⑦《竹書紀年》:周穆王大起九師,東至於九江,叱黿鼉以為梁。

  ⑧《爾雅翼》:“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禿,相傳是日烏鵲為梁渡織女,故毛皆脫去。”《淮南子》:“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

  燕南吹畝①,濟上沒蓬蒿②。螺蚌滿近郭③,蛟螭乘九皋④。徐關深水府⑤,碣石小秋毫⑥。白屋留孤樹⑦,青天失萬艘⑧。(此言傍河州郡皆被泛溢。徐關近濟,碣石近燕,深成水府,小若秋毫,皆為水所淹也。孤樹僅存,萬艘失道,甚言水勢之橫決。“朱注”《新舊史》:開元二十九年七月,伊洛水溢,損居人廬舍,秋稼無遺,壞東都天津橋及東西漕,河南北諸州皆漂沒。此詩黿鼉二句,誌橋毀也。燕南、濟上、徐關、碣石,誌諸州漂沒也。吹畝,失萬艘,誌害稼並壞漕也。)

  ①《一統誌》:燕南,今順天保安州等地。漢章帝詔:“或起畝。”漢趙過為代田,一畝三。

  ②濟上,今山東濟南、兗州等地。《莊子》:“翱翔蓬蒿之間。”

  ③東方朔詩:“螺蚌非有心,深跡在泥沙。”《易傳》:“為蠃為蚌。”蠃,與螺通。蕭雲從曰,《莊子・天地篇》“子貢瞞然俯慚而不對”,與《漢書・佞幸傳》“石顯憂滿不食”,字體聲音微分而義則一。杜詩“多壘滿山穀”,亦作平聲用。

  ④揚雄《羽獵賦》:“薄索蛟螭。”《詩》:“鶴鳴於九皋。”《詩傳》:“深澤曰皋。”《釋文》:“九皋,九折之皋。”

  ⑤《左傳》:鞍之戰,齊侯自徐關入。師古曰:“徐關,齊地。”公《送弟穎赴齊州》詩:“徐關東海西。”《海賦》:“爾其水府之內,極深之庭。”

  ⑥《禹貢》:“夾右碣石。”《山海經注》:蠍石山,在右北平驪城縣海邊。《唐書》:平州石城縣有碣石山。公《昔遊》詩,追遊齊充之作,亦雲:“昔與高、李輩,晚登單父台。寒蕪際碣石,萬裏悲風來。”《淮南子》:“秋毫之末,視之可察。”閻若璩曰,王氏《通鑒地理通釋》:碣石有三處。騶虞如燕,昭王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此碣石特宮名耳,在幽州薊縣西三十裏,寧台之東,非山也,秦築長城,起自碣石。此碣石在高麗界中,當名為左碣石。其在平州南三十餘裏者,即古大河入海處,為《禹貢》之碣石,亦曰右碣石。其說可謂精矣。或疑《史記・索隱》引《戰國策》,碣石山在常山九門縣。考九門縣,自西漢五代猶沿,宋開寶六年始省入槁城縣,西北二十五裏有九門城,四麵皆平地,求一培塿亦不可得,故鄭康成雲:九門無此山。

  ⑦《漢書・吾丘壽王傳》:“有司或由窮巷白屋。”《漢書》:顏師古注:“白屋,茅屋也。”

  ⑧《莊子》:“絕雲氣,負青天。”湛方窪詩:“青天瑩如鏡。”杜篤《論都賦》:“大船萬艘,轉漕相過。”

  吾衰同泛梗①,利涉想蟠桃②。卻倚天涯釣③,猶能掣巨鼇④。(末乃寄詩以寬其意。“朱注”言我雖泛梗無成,猶思垂釣東海,以施掣鼇之力,水患豈足憂耶。蓋戲為大言以慰之耳。臨邑近海,故用蟠桃巨鼇事。此詩前起後結,各四句,中間二段各八句,今依朱子《詩傳》例,凡長篇之作,皆分勒章句,使盾目易醒也。)

  ①吾衰,見《論語》。劉向《說苑》:土偶謂桃梗曰:“子東園之桃也,刻子以為梗,遇天大雨,水潦並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所止。”駱賓王詩:“旅行勞泛梗。”

  ②《易》:“利涉大川。”《中洲記》:東海有山,名度索山,有大桃樹,屈盤三千裏,名曰蟠桃。

  ③賴倚,作“卻倚”為是,即“長劍倚天外”之倚。或解作公為臨邑弟所賴,非。曹植詩:“布日蓋天涯。”

  ④《列子》:“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鼇。”《海賦》:“崇鳥巨鼇。”

  楊慎曰:《文心雕龍・聲律》篇雲:異音相從謂之和,同音相應謂之韻。韻氣一定,故餘聲易遣。和體抑揚,故遺響難契。宋詞元曲,皆於仄韻用和音以葉韻,蓋以平聲為一類,而上去入三聲附之。如東、凍、董是和,東、中、風是韻也。鼇按:杜詩排律,如“螺蚌滿近郭”滿可讀平聲,如“人頻墜塗炭”塗可讀上聲,“此生任春草”任可讀平,春可讀上,“心微傍魚鳥”傍可讀平,魚可讀上,知杜句失嚴處仍是謹嚴也。

  高棅曰:排律之作,其源自顏,謝諸人,古詩之變,首尾排句,聯對精密。梁陳以還,儷句尤切。唐興始專此體,與古詩差別。貞觀初,作者猶未備。永徽以下,王、楊、盧、駱倡之於前,陳、杜、沈、宋繼之於後,蘇頲、二張又從而申之。其文辭之美,篇什之盛,蓋由四海宴安,萬幾多暇、君臣遊豫賡歌而得之者。故其文體精麗,風容色澤,以詞氣相高而止矣。開元後,作者之盛,聲律之備,獨王右丞、李翰林,諸家皆不及。諸家得其一概,少陵獨得其兼善者。如《上韋左相》、《贈哥舒翰》、《謁先主廟》等篇,其出入始終,排比聲韻,發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而不可也。

  胡應麟曰:陰鏗《安樂宮》詩:“新宮實壯哉,雲裏望樓台。迢遞翔鶤仰,聯翩賀燕來。重簷寒霧宿,丹井夏蓮開。砌石披新錦,雕梁畫早梅。欲知安樂盛,歌管雜塵埃。”此十句律詩,氣象莊嚴,格調鴻整,平頭上尾,八病減除,切響浮聲,五音並協,實百代近體之祖。考之陳後主、張正見、庾信、江總輩,雖五言八句,時合唐規,皆出此後。則近體之有陰生,猶五言之始蘇、李矣。又曰:讀盛唐排律,延清、摩詰等作,真如入萬花春穀,光景爛熳,令人應接不暇,賞玩忘歸。太白輕爽雄麗,如明堂黼黻,冠蓋輝煌,武庫甲兵,旌旗飛動。少陵變幻閎深,如陟昆侖,泛溟渤,千峰羅列,萬匯汪洋。

  益王潢南曰:五言排律,與五言律詩,其句法雖同,篇法實異。律詩描寫情景,止盡於四十字耳,故貴寬閑醞籍之中,又有嚴密湊之妙。若排律,或數十韻,或百餘韻,其篇法豈五言律法可同。故作排律,其要有四:一貴鋪敘得體,先後不亂。二貴隊仗整肅,情景分明。三貴過度明白,不令人沉思回顧。四貴氣象寬大,從容不迫,斯為得體。其修辭煉句,繁冗混雜,險怪艱深,令人三讀不知,翻不如王言律矣。昔白樂天作小詞,尚令老婢得解,況於律乎哉。

  徐用吾曰:排律之體,所貴反覆議論,井井有條,意興迭出,一氣嗬成。賦景入事,皆須各當其可,切忌散緩錯亂,屋上架屋,意興索然,則深可厭矣。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