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望嶽

  “鶴注”公《壯遊》詩雲:“忤下考功第,放蕩齊趙間”,乃在開元二十四年後,當是其時作。《元和郡縣誌》:泰山一曰岱宗,在兗州乾封縣西北三十裏。

  岱宗夫如何①,齊魯青未了②。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③。蕩胸生曾雲④,決毗入歸鳥⑤。會當淩絕頂⑥,一覽眾山小⑦。此望東嶽而作也。詩用四層寫意:首聯遠望之色,次聯近望之勢,三聯細望之景,末聯極望之情。上六實敘,下二虛摹。岱宗如何,意中遙想之詞。自齊至魯,其青未了,言嶽之高遠。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鍾。矗天而峙,昏曉於此判割。二語奇峭。王嗣奭《杜臆》雲:“蕩胸”句,狀襟懷之浩蕩。“決毗”句,狀眼界之空闊。公身在嶽麓,而神遊嶽頂,所雲“一覽眾山小”者,已冥搜而得之矣,非必再登絕頂也。杜句有上因下因之法。蕩胸由於曾雲之生,上二字因下。決毗而見歸鳥入處,下三字因上。上因下者,倒句也。下因上者,順句也。末即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①《虞書》:“東巡狩,至於岱宗。”《前漢・郊祀誌》:岱宗,泰山也。鄭昂曰:王者升中告代必於此山,又是山為五嶽之長,故曰岱宗。

  ②《史記・貨殖傳》:“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子夜歌》:“寒衣尚未了。”

  ③《莊子》:“造化之所始,陰陽之所變。”《左傳》:“天鍾美於是。”鍾,聚也。孫綽《天台賦序》:“天台者,山嶽之神秀。”《老子》:“大製不割。”割,分也。曹輔佐對:“大人達觀,任化昏曉。”徐增雲:“山後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朱注”《封禪記》:泰山東隅有日觀峰,雞鳴時見日出,長三丈。即割昏曉之義。

  ④張衡《南部賦》:“淯水蕩其胸。”馬融《廣成頌》:“動蕩胸臆。”《公羊傳》:“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天下者,泰山之雲也。”雲氣彌漫飄蕩,如疊浪層波,對之心胸若搖。庾肩吾詩:“層雲霾峻嶺。”

  ⑤曹植《冬獵篇》:“張目決毗。”決,開也。毗,目眶也。曹植詩:“歸鳥赴喬林。”

  ⑥周王褒詩:“絕頂目猶晴。”沈約詩:“絕頂複孤圓。”

  ⑦《世說》:王珣曰:“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揚子法言》:“登東嶽者,然後知眾山之峛崺也。”

  盧世曰:公初登東嶽,似稍緊窄,然而曠甚。後望南嶽,似稍錯雜,然而肅甚。固不必登峰造極,而兩嶽真形已落其眼底。及觀《又上後園山腳》雲:“昔我遊山東,憶戲東嶽陽。窮秋立日觀,矯首望八荒。”則是業升岱宗之巔,而流覽無際矣,乃絕不另設專題以鋪張遊概,亦以《望嶽》一首已領其要,故不必再拈也。試思他人千萬語,有加於“齊魯青未了”者乎。

  少陵以前題詠泰山者,有謝靈運、李白之詩。謝詩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卻平淺。李詩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複。此詩遁勁峭刻,可以俯視兩家矣。

  龍門及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諧,蓋古詩之對偶者。而其氣骨崢嶸,體勢雄渾,能直駕齊梁以上。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