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橋古鎮

  張鷹

  三橋,自古以來就是一座重鎮、一座名鎮。三橋鎮(2002年改為街道)地處西安市西郊,東臨蓮湖區和未央宮街道,西接鹹陽市灃東街道,北與六村堡街道毗鄰,南與魚化寨街道接壤,麵積33.4平方公裏,人口13萬。三橋鎮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民族文化的積澱。

  三橋由來

  三橋與渭河的曆史相關。渭河源於長安縣申店鄉(現為長安區韋曲街道)渭河北側,是古長安八水之一,原名漕水。漕河是漢代為漕運而人工開掘的河道,是在穴河故道開掘的,漢代叫漕河。據《漢書》載:“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穿漕渠通渭。”曆經滄桑,後人將“漕”字讀成“渭”字,河名遂改讀渭河。渭河穿越三橋老街(今上坡子與趙堡子中間),直向北至建章宮遺址南(今高堡子村),轉向東北至今周河灣村再向北注入渭河,這個流向保持到清康熙、乾隆時代。因渭河上並列“三座橋”而得名“三橋”流傳至今。經考證,渭河上三座橋的具體位置:一座在三橋村南,一座在老街原文化館北門,即絲綢之路(三橋老街)上,另一座在今高堡子村南。

  據《西安府誌》引《唐李晟傳》:“上自興元還長安,李晟戎裝謁見於三橋。”並指出“三橋在三橋鎮”。三橋鎮轄域、隸屬幾經變革,由秦、漢始均屬京兆府、郡管轄。三橋鎮明、清為西安府長安縣所轄,是長安八大鎮之一。《宋·長安誌》長安圖中標有“三橋”地名,隨著時代的變遷,冠以三橋的名稱幾經變更,曆史上稱三橋寨、三橋鎮、三橋廒、三橋街、三橋市等。據《長安縣誌》載:“長安縣設三橋廒,統轄49個村。”今三橋鎮(現為街辦)59個自然村中,38個村形成於明代中葉,其餘各村建於明末和清初。

  戰略要衝

  三橋鎮遠在周、秦、漢、唐時期,就是驛道交通必經之地,漢張騫通西域的起點,古絲綢之路之要衝,曆代王朝均在三橋設有兵營、驛站。三橋是古長安城西邊的一道屏障,是歐亞大陸橋的咽喉,到盛唐時代,成為長安通往西域各國的關隘。

  唐末,西路軍李茂貞、王行瑜爭先劫持皇上,李克用大軍進入長安後,以三千騎兵據守三橋。清同治二年(1863),回民起義軍攻取長安時,曾圍攻三橋清兵營。民國15年(1926年5月),直係軍閥劉鎮華率“鎮嵩軍”10萬圍攻西安城。同年11月,國民聯軍分別由包頭、寧夏、平涼入陝,會師鹹陽。國民聯軍吉鴻昌率騎兵師先期抵達外圍據點三橋西“猴兒寨”(今三橋後圍寨),吉鴻昌派參謀長王恩沛赴三橋高堡子村,與劉鎮華部阮團長談判解圍之事。談判未果,王恩沛被阮槍殺。民國聯軍分三路包剿,激戰於三橋猴兒寨、十裏鋪等地。國民黨左派人士孟園梧代表省黨部和西安民眾,化裝出城迎接解圍部隊(馮玉祥部)於三橋猴兒寨。“二虎”(楊虎城、李虎臣)守於內,馮軍駐於外,迫使劉鎮華於1926年11月26日率部潛逃,西安解圍。吉鴻昌將王恩沛葬於湯坊廟後,並在馬路旁豎紀念碑一塊,上書“為國捐軀”四個大字,上款“救陝義士王恩沛,字德潤,年33歲”,下款“吉鴻昌立,民國十五年十一月”(據考證,在修灃惠渠三橋段二幹渠11鬥西水閘時,將石碑做了閘西壁的基石)。

  1949年5月20日拂曉,解放西安的戰鬥打響,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六、十七兩師在鹹陽強渡渭河,全殲國民黨軍暫編第二旅第六團和四十八師一個營守敵。十七師五十團攻占三橋地區,臨時指揮部紮在三橋後圍寨。三橋車輛廠工人李瑞五、李平章等人張貼標語,送茶水,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並用火車送解放軍進西安,解放軍架起重機槍由三橋向西安駛去,行至火燒壁與逃竄國民黨軍隊相遇,隻用了二三十分鍾就擊潰了敵人,接著很快占領了西安火車站,奪下北門,與十六師四十九團在鍾樓會合,至5月20日14時,第六軍已完全控製了西安,古城西安宣告解放。顯示了三橋的戰略地位。

  遺址遍地

  三橋史,就是一部秦末漢初史。三橋鎮遠在秦漢時期就是京畿之地。秦皇、漢武的豐功偉業與三橋鎮33.4平方公裏的土地息息相關。曆史為三橋留下許多遺跡,國家、省、市在三橋鎮轄區內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達10多處。

  阿房宮前殿遺址。阿房宮前殿遺址東起三橋聚駕莊,西到長安縣古城村一帶,夯土綿延長1300米,南北寬500米左右,地麵殘高10米,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在渭河南岸上林苑建阿房宮,亦名“阿城”。阿房宮是秦代修建的最宏大、最雄偉、最豪華的一組宮殿群。以阿房宮前殿為中心的阿城,在曆史演變的長河中保留時間長達800餘年。阿城“東、西、北三麵有牆,周長三裏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闊四尺五寸,下闊一丈五尺”(宋《長安誌》)。三橋趙家堡村東北還殘存阿城城牆遺址。“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史記·項羽本紀》)。然而秦宮綿延數十裏,盡管“火三月不滅”,直到前秦苻堅建元二十年(384),西燕慕容衝據阿城,直逼長安;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李世民入關中,自涇河趨司竹(今戶縣東),也曾屯兵阿城。到北宋以後“悉為民田”(《長安誌》)。

  1995年,在三橋紅光路西段南側(阿房宮前殿遺址對麵),修建“秦錦繡阿房宮”。藝術地再現了阿房宮前殿、蘭池宮、六國宮室、長廊、臥橋、磁石門、祭天台等眾多建築,氣勢宏偉,錦繡壯觀,2001年二期工程竣工。成為“東有兵馬俑,西有阿房宮”為兩翼的秦文化旅遊亮點,2000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已接待境內外遊客160餘萬人次。

  上天台(祭天台)遺址。上天台(祭天台)遺址位於三橋聚駕莊以東,阿房宮村以南,有一夯土高台,周長31米,高20米,是阿房宮內一座高台的建築遺址,人稱“始皇上天台”(祭天台)。

  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夢想長生不老,盡享人間富貴。有一管禁苑的大臣向始皇陳奏:“東海有座蓬萊仙島,出產一種能使人長生不老的仙草——靈芝。”於是秦始皇出榜招賢,有一方士徐天官(名福)揭榜應詔。始皇把徐福奉為上賓,滿足他提出的要求,乘大船帶領500童男、500童女,前往東海尋找蓬萊仙島采集靈芝。始皇依照徐福提出的要求,修築一“望想台”,每天站在台上仰望東海。等到七七四十九天,仍不見徐福帶靈芝回來,“望想台”未修成秦始皇就病死沙丘。秦二世胡亥在秦始皇死後修成了“望想台”,後人稱之為“始皇上天台”。

  1998年3月,經西安市和未央區計委及各級文物部門批準,在該遺址內興建“秦阿房宮上天台旅遊生態園”,投資1.39億元,占地585畝。園內設計有展廳、仿古圍牆、門樓,仿周、秦、漢、唐五朝院,秦皇閱兵園、秦皇殿及皇家園林等,現正建造中。

  建章宮前殿遺址。漢建章宮人稱“千門萬戶”,其前殿遺址在三橋鎮高堡子村址上。建章宮是一座龐大的宮殿群,由駘蕩、天梁、奇寶等宮,前殿、玉堂、神明堂、疏圃、鳴鑾、奇華、銅柱、函德等26殿,涼風、鼓簧、神明等台,太液、唐中等池組成的宏偉宮闕建築群。其範圍南起今三橋街,北到西柏梁、孟家村一帶,周圍10公裏。《雍錄》:“登上前殿可下視未央,而未央宮高踞龍首山,宮殿皆出長安城上。”可以想象出建章宮其巍峨雄偉的形象。建章宮是在秦章台宮基礎上重新修建的。在這裏曾發生過悲壯離別的曆史故事。“完璧歸趙”的故事發生在秦章台宮,“昭君出塞”的故事發生在漢建章宮。

  太液池遺址。太液池遺址位於三橋五一村低堡子西北。遺址中現還殘留兩座大塚,是池中假山的殘跡。太液池是建章宮西北一座由渠引昆明湖水形成的人工湖,占地150畝,象征北海,故取名太液池。池北岸有人工刻的石鯨,長1.5丈、高五尺;池西岸有石鱉三隻,長六尺;池中建有20丈高的漸台,還堆築象征仙山的瀛洲、蓬萊、方壺等假山。太液池是建章宮建築群的組成部分,是國家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薈萃

  三橋鎮轄域為秦、漢時期上林苑。隋唐時期為京兆府長安縣龍首原(今三橋簡家村、聚駕莊以南廣大地區)承平鄉,龍尾原(今三橋高低堡及以北地區)龍門鄉(今三橋村周邊一帶)是隋、唐公共墓葬地,因而地下埋藏著大量文物。共和國成立後,有大量的文物出土。

  三橋鎮的出土文物按曆史時段分為秦漢時期,南北朝,隋、唐時期及宋代。按類型分為鎏金佛像、銀器、玉器、銅器、銅幣、鐵器、陶器、陶俑及瓷器等。這些出土文物距今年限之長,數量之多,製作之精,令人驚歎。為研究當時的宮殿建築、布局及宮廷生活,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如1973年,在三橋高低堡村發現的長4.9米的橄欖形石雕,據考古專家鑒定是當年太液池岸邊的石鯨(現藏西安市碑林博物館),為考證當年的太液池的規模、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據。再如1974年在三橋小蘇村出土的六件銅建築構件,為研究秦阿房宮的建築結構,出示不可多得的實物。

  1990年3月,在三橋簡家村的西安熱電廠基建工地,發掘、清理了140座隋唐古墓,出土的陶俑達270件。這些陶俑的形態、服飾、發型各異,麵部表情逼真,栩栩如生,為溯源當時的民生民俗及達官貴人的生活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星級重鎮

  曆經滄桑之變,三橋鎮始終洋溢著無窮的魅力,有著“西北第一鎮”的美譽。經過50多年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工農業飛速發展,尤其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給三橋鎮注入了活力,鎮上的農業、工業、商貿、文教、衛生、城鄉建設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績。1990年,三橋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和中國基層政權研究會授予“中國鄉鎮之星”稱號,躋身於全國4萬多個“鄉鎮百顆星”之行列。

  1995年,三橋鎮人民群眾生活步入“小康型”水平,居民樓房化、飲食營養化、衣著時尚化、家用器具電器化、以車代步普遍化,全鎮農民人均收入1850元。同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國最佳鄉鎮”稱號。

  近年來,以“建設新三橋,推進城市化”為總體目標,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使三橋這個與絲綢古道有著千年淵源的古鎮,再次湧動騰飛的熱潮。2005年,全鎮(街道)國內生產總值實現8861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426元。鎮轄區內西寶疏導路、皂河拓寬、高速快速幹道、西鹹世紀大道、紅光路、西三環、阿房一路等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工程的完成;武警大道、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平村及北沙口新居,成為三橋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西部國際車城、汽摩配件城、恒慶醫藥、和平工業園等一批經濟亮點相繼崛起,使古鎮三橋舊貌換新顏,形成了欣欣向榮的大城鎮格局。隨著西鹹經濟一體化戰略目標的實施,處於30平方公裏共建區中心位置的三橋,成為西安經濟開發西進的橋頭堡。

  古鎮在城鄉一體化的聲浪裏,在東西部經濟發展的戰略格局中,正以巨人般的步伐前進著,三橋——這座星級重鎮正向城市化嬗變。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8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