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劉誌丹研究概述

  center郭林

  center(陝西省社會科學院)

  2006年是民族英雄劉誌丹將軍犧牲70周年。70年來,國內外對於劉誌丹的研究是與對他的宣傳紀念活動緊密聯係在一起的,總的來看,大體經曆了四個大的發展階段。

  @@一、延安時期為宣傳研究劉誌丹奠定了基礎

  對於劉誌丹的宣傳研究起步於延安時期對烈士的紀念活動,這一活動在1943年春達到高潮。

  1936年4月14日,劉誌丹在東征前線指揮作戰時英勇犧牲。他的遺體於23日運抵瓦窯堡,24日舉行了有兩三千人參加的追悼大會。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主席博古出席大會並致詞悼念,中共西北中央局組織部副部長郭洪濤代表組織報告了劉誌丹事略。會後刊登在1936年4月26日出版的《紅色中華報》上。這個事略雖然隻有200餘字,也不夠準確,頗像個簡單的任職履曆,但它是第一份由組織公布的比較正式的劉誌丹生平傳略,在戰火紛飛中,使人們第一次從文字中了解了劉誌丹生平的大概輪廓。據王世泰回憶:追悼會前一周,周恩來曾專門找他了解劉誌丹的生平事跡,談話持續了兩個小時,周恩來不時插話詢問每個細節,並讓參謀作了記錄。周恩來最後說:“誌丹同誌確實是我黨的好兒子,人民的英雄,他的英雄業績,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周恩來對劉誌丹的關心與評價,是非常重要的情節,也是以後追悼大會紀念活動的基調。他第一個將劉誌丹定位在人民英雄這個層次上,指出值得永遠懷念。1943年他又題寫了“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誌丹”。這體現了黨中央對劉誌丹的充分肯定,而更重要的紀念與宣傳活動集中在1943年四五月間。

  1941年,在黨中央、西北局和陝甘寧邊區政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開始在誌丹縣修建劉誌丹烈士陵園。1943年4月竣工後,將烈士遺骨從瓦窯堡遷葬於誌丹縣陵園。這次遷靈,受到延安黨、政、軍、民各方麵的高度重視。既是一次隆重的悼念活動,更是一次在比較大的範圍內宣傳劉誌丹,研究劉誌丹的第一個高潮。這是因為,首先這次紀念活動對劉誌丹的曆史地位給予了高度評價,黨中央將他定位在了領袖人物的地位。毛澤東題詞稱他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中共中央西北局稱他是“西北人民的領袖”;陝甘寧邊區政府稱他是“陝甘寧邊區的創造者”。這些說明,黨中央對劉誌丹曆史地位的認識更深入了一步,評價也更高了。第二,通過整風運動,特別在批判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的基礎上,總結了西北黨史上的經驗教訓和爭論問題,從而對於劉誌丹等人所堅持的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有了更加統一的認識,作出了正確的評價。在1943年4月22日延安的公祭大會上報告的“劉誌丹同誌革命事略”和由林伯渠撰文、謝覺哉手書,至今豎立在誌丹陵的《烈士劉誌丹同誌革命事略》碑文中,都高度評價了劉誌丹的曆史地位和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理論聯係實際的理論水平與思想路線,說他雖然“遠離中央,能從革命實踐中體會馬列主義之精髓,使馬列主義之普遍真理具體實現於西北。在建軍、建黨、建政及領導革命戰爭中,其方針策略,無不立場堅定,實事求是,堅持黨之正確路線,與‘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進行不調和之鬥爭”。這就把劉誌丹的實踐經驗提升到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高度,至今看來都是十分精辟準確的。第三,對劉誌丹的思想作風、革命精神、高尚品德進行了概括總結。1943年4月24日,延安《解放日報》以《向劉誌丹同誌學習》的署名文章為代論,比較全麵地論述了劉誌丹的革命活動和優秀品質。第四,對劉誌丹的生平有了更準確全麵的敘述。與1936年的生平史略相比,《烈士劉誌丹同誌革命事略》不僅篇幅增長,文字凝練生動,而且評價準確,至今都是研究劉誌丹的基本文獻。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到,1943年的遷靈活動不僅在劉誌丹紀念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劉誌丹的研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對劉誌丹的曆史地位給予了明確定位,指出了劉誌丹所以成為群眾領袖的曆史原因和內在原因,為這個英雄人物勾畫出了從事革命活動的曆史輪廓和思想、品質特點。同時,延安《解放日報》相繼發表了林伯渠、王世泰、王子宜、賀晉年、朱子休等同誌的回憶文章,文藝界賀敬之、石魯、古元等創作了歌曲、油畫、版畫許多文藝作品,使劉誌丹的革命事跡得到廣泛宣傳。

  這之後,對劉誌丹的宣傳、研究陸續展開。1944年董純才受中宣部、西北局宣傳部委托,於1945年冬天編寫完成、1953年在中宣部《黨史資料》上刊登的《陝甘寧邊區簡史》中,第一次對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曆史作了比較係統的研究,其中,第一、二章基本是以劉誌丹、謝子長的革命活動為線索,以陝甘邊、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為主要內容展開敘述的,而對劉誌丹的軍事活動作了專節論述。結束語中,對陝甘寧邊區的曆史經驗和教訓進行了簡明的總結,其中分析第四條經驗“革命必須善於建立統一戰線才得成功”時,肯定了劉誌丹等“善於同各個社會階層,由哥老會、土匪以致開明的民團和白軍軍官,都建立了適當的聯係,取得了他們的幫助或支持”的做法是正確的,這就完全否定了所謂劉誌丹“右傾”的錯誤說法。1947年,董均倫編寫,古元插圖,柯仲平作序的《劉誌丹的故事》由晉察冀新華書店出版。這是第一本以故事形式宣傳、歌頌劉誌丹的文學作品。這本2萬字的小冊子有12個故事,寫的短小生動通俗易懂,流傳很廣。該書解放後又再版了三次,其中有的故事選入小學課本。在這本書的基礎上,解放後又有所增加。

  更值得介紹的是,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劉誌丹的革命活動和生平事跡通過範長江、埃德加·斯諾、海倫·斯諾等中外著名記者的報道便傳到了全國和世界各地。1935年,時為《大公報》記者的範長江到西北采訪後,於1936年11月出版了《中國的西北角》一書。該書第二篇第四節中專門寫了“劉誌丹之鼓動與民心之背向”一段,他分析劉誌丹的革命活動與以往綠林運動不同的地方在於他的活動,有目標,有方法,有組織,把個人主義的綠林運動,變為與社會合同一致的社會運動。他針對著政府的缺點,來宣傳組織民眾。分大地主的土地和羊子給一般農民,反對捐稅,反對派款,因此得到了農民的擁護,得到了民心。這本書是目前看到的最早從正麵宣傳、研究劉誌丹革命活動的新聞報道類書籍,它在國統區出版,幾個月內連出7版,影響很大,其反映的真實性駁斥了許多對劉誌丹和西北紅軍的反麵宣傳。

  繼範長江之後,1936年7月,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來到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這時劉誌丹剛犧牲兩個多月,他沒有看到劉誌丹本人,但卻聽到了關於劉誌丹的大量事跡,訪問了許多劉誌丹的戰友,在紅都保安(這時已經改為誌丹縣)見到了劉誌丹夫人同桂榮和年僅6歲的女兒劉力貞。他寫的著名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對劉誌丹的事跡作了生動報道,這是將劉誌丹介紹到世界的第一本書。

  後來,美國記者海倫·斯諾1937年也到陝甘寧邊區進行采訪,同樣訪問了同桂榮,給劉力貞拍了照片,以後寫下了《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劉誌丹》一文。這篇文章雖然發表的比較晚,但比以前的報道寫的詳細了許多,特別是這篇文章看到了劉誌丹“十分注意策略”的統戰思想,說他“主張團結國民黨中的愛國者,包括他們的軍官。他不主張對沒有人命案的地主搞肉體消滅,不主張把富農掃地出門,主張給地主民團、山大王中的一些當兵的做工作,爭取他們反正,參加紅軍”等,為此劉誌丹“一直被‘左’傾分子認為是右傾,是投降主義的”,甚至遭到逮捕“清洗”。但毛澤東認為劉誌丹做的對。所以,海倫認為“劉誌丹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傑出的人物,共產黨的政治家、軍事家的一個典型”。海倫關於劉誌丹策略思想的提出和政治家、軍事家的評價,可以說在研究劉誌丹的革命思想中前進了一步。

  延安時期研究的特點是,黨中央的評價為劉誌丹的曆史地位定了性,從而樹立了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中的領袖地位,充分肯定了以劉誌丹為代表的正確路線,這無論是對西北革命曆史的編寫,還是對於克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發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進一步統一黨內思想,團結一切力量進行抗日戰爭,開展解放戰爭,都發揮了很大作用。當時發表、出版的文章、書籍,理出了劉誌丹生平與革命活動的線索和輪廓,為以後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礎。當然,限於當時的曆史條件和戰爭環境,也還有局限性,但延安時期對劉誌丹的宣傳研究直到今天還是我們紀念和宣傳研究活動的指南。

  @@二、劉誌丹研究中的曲折發展階段

  全國解放初期,黨和人民對革命先烈充滿了懷念敬仰之情。1950年,新華書店曾印刷並在全國發行了石魯1943年所畫的劉誌丹像,當時發行量很大。1951年,西北局領導舉辦了陝甘革命烈士生平展覽,並委托西北局黨校開始廣泛收集曆史資料。同時,有關劉誌丹的文學書籍不斷出版。1953年,西北人民出版社再版了《劉誌丹的故事》。1962年,東風文藝出版社再次出版《劉誌丹的故事》以紀念烈士誕辰60周年。1959年1月,陝西人民出版社以64開本的單行本出版了一套革命鬥爭故事叢書,其中有劉景範著《劉誌丹和赤衛軍》、董均倫著《劉誌丹用巧計》、《劉誌丹永寧鬧革命》等冊。由於當時國家處在困難時期,印製書籍的紙張粗糙,但印數在7萬至10萬之間,發行量很可觀。1961年11月,陝西人民出版社以小32開本出版了閻紅彥等人撰寫的《回憶劉誌丹和謝子長》。1962年5月,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劉傑誠編寫的《劉誌丹與少先隊》。同時,馬錫五、孔令甫、劉占江、王子宜、裴周玉等人的回憶文章不斷刊登在報紙刊物上。裴文首次記述了劉誌丹犧牲經過和最後遺言,等等。1959年,陝西省委組織的中國共產黨在陝西地區黨史調查也搶救、積累了許多寶貴資料。更為可喜的是,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指示西北軍政委員會、陝西省人民政府對1947年胡宗南進攻延安時被嚴重破壞的劉誌丹烈士陵園進行整修。1953年烈士誕辰50周年前夕竣工。1959年清明節,劉誌丹夫人同桂榮解放後第一次回到家鄉祭掃烈士陵墓。

  解放後10年間,對劉誌丹的紀念、宣傳是正常的積極的。但同時由於高崗事件的出現,影響了對西北革命曆史的研究,特別從1962年9月小說《劉誌丹》被打成“反黨小說”後,對劉誌丹的紀念、宣傳活動基本陷於停滯。“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中,劉誌丹陵園遭到損壞,“四人幫”對劉誌丹的光輝形象橫加中傷,宣傳紀念活動基本停止。周恩來總理知道後非常生氣,他多次談到劉誌丹的高尚品德,號召學習劉誌丹的革命精神。1970年3月下旬,他接見延安地區插隊知識青年工作座談會代表時又再次談到劉誌丹。周恩來在三個原則問題上充分肯定了劉誌丹。一是,劉誌丹像贛東北的方誌敏、海陸豐的彭湃、廣西的韋拔群一樣,是值得紀念的。二是,在錯誤“肅反”中,劉誌丹看到逮捕他的命令後,單身匹馬到了瓦窯堡,表現了對黨的忠貞不貳。他是一個非常守紀律的黨員。三是,劉誌丹在陝北人民中很得人心,確實是人民群眾的領袖。這樣,“四人幫”誣陷劉誌丹的陰謀才沒有得逞。1975年,在周恩來的關懷下,劉誌丹烈士陵園再次進行了修葺。

  @@三、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擴大宣傳和深入研究階段

  1.20世紀70年代未至80年代恢複紀念,終止爭論,研究逐漸深入

  1977年,延安地委和誌丹縣聯合召開了紀念座談會。這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舉行的第一個活動。

  1979年4月,陝西人民出版社以小32開本第一次出版了《劉誌丹的故事》,印數達到20餘萬冊。

  1979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陝西日報》發表了習仲勳所寫《群眾領袖,民族英雄》一文,作者比較詳細的回憶了劉誌丹的革命活動、思想路線和人民群眾對他的熱愛,表達了對劉誌丹深切的懷念之情。同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段明軒編輯的《劉誌丹烈士陵園碑刻》圖片,更直觀的展現了陵園景色和對烈士的紀念。

  1980年2月,黨中央為包括小說《劉誌丹》作者在內的所有有關人員和眾多的受牽連人員平反。同年4月,為紀念劉誌丹犧牲44周年,張秀山、裴周玉分別在《解放軍報》、《陝西日報》發表文章,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品質和共產主義精神”。同年出版的《革命史資料》第1期上,也發表了聶洪鈞寫的《劉誌丹同誌冤案的產生》。

  1981年,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出版的《革命英烈》第2期,集中刊登了張達誌、高朗亭、賀晉年、王森然、謝文祥、同桂榮、劉景明、楊丕勝等回憶劉誌丹的多篇文章。特別是全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胡華主編、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共黨史人物傳》第3卷,發表了由李振民、張守憲撰寫的兩萬多字的《劉誌丹》,使研究工作達到了新的高度,是1943年以來的最高研究成果,至今都是研究劉誌丹的重要成果之一。

  這些回憶文章的陸續刊出和傳記的發表,說明黨對劉誌丹及西北革命根據地曆史的研究已經開始重視,禁區已經打開。隨著全國黨史資料征集工作全麵展開,對西北革命曆史和劉誌丹、謝子長的研究逐步深入。影響這一進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年份是1983年。這年4月,中共中央為了徹底解決長期以來西北黨史問題上存在的爭議和分歧,指定由李維漢、王首道等組成5人小組,邀請原陝甘邊、陝北的8位老同誌,對西北根據地30年代前期以錯誤“肅反”為中心的一段曆史問題進行座談,以解決爭論問題。其宗旨是分清路線是非,總結經驗教訓,統一認識,不再追究個人責任,最終結束這種爭論。會議的結果是形成了中共中央(1983)28號文件,即中共中央關於印發《五人小組對於解決西北曆史爭論問題的分析和方針》的通知。這一重要文件成為以後宣傳、研究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曆史,宣傳研究劉誌丹、謝子長必須遵守的原則和政治依據。

  為徹底決爭論問題,1985年9月,黨中央又委托馮文彬、宋時輪邀請有關老同誌對《西北紅軍戰史》中若幹有爭論的問題及如何處理進行了座談。會後形成了《關於西北紅軍曆史問題座談會的報告》。中央辦公廳在印發這個報告的通知中說:“這個《報告》,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和解決了長期以來關於西北紅軍曆史上有爭議的幾個問題,統一了認識。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會後對西北紅軍曆史問題的提法,應以這個《報告》為準。”《報告》在三個關鍵問題上統一了認識,同時指出了尚未統一的兩個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

  以上兩個座談會和兩個中央文件,對於研究劉誌丹和西北革命曆史非常重要。此後,不僅停止了爭論,而且使宣傳、學習和研究工作有了依據和繼續深入的可能。在此基礎上,才有20世紀90年代的豐碩成果。這裏應該提到的是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委托馮文彬於1986年1月初,主持了對小說《劉誌丹》中存在的問題的討論,經過中央同意,停止了該書的出版,這也是貫徹停止爭論精神的一個措施。但它絲毫不影響對劉誌丹的紀念、宣傳和研究。

  解決了以上問題之後,紀念、宣傳和學習劉誌丹的活動更加活躍。1984年10月,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白黎寫的文學作品《陝北出了個劉誌丹》。1986年4月,劉誌丹犧牲50周年時,中共延安地委和誌丹縣委、縣政府聯合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在北京工作的部分老同誌張秀山、汪鋒、黃羅斌、張策、劉景範等出席了祭陵活動和紀念座談會。中共延安地委黨史辦公室和誌丹縣委黨史辦共同征集、編印了《民族英雄劉誌丹》一書。這本書輯錄了曆史文獻、資料、回憶錄、劉誌丹傳、劉誌丹遺文、題詞、碑文和歌頌劉誌丹的歌謠等40餘篇文章,還編寫了第一個烈士年譜,內容比較豐富。雖然這是一本內部刊印的資料書,還有許多不準確的地方,但它是國內第一本關於劉誌丹的史料專集,為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礎。同時,南梁革命紀念館於同年11月7日成立,並舉行了隆重的成立儀式,這對於研究劉誌丹早期的軍事活動,提供了許多可貴資料。

  此外,這一階段,美國作家哈裏森·索爾茲伯裏寫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於1985年10月先在美國出版,1987年8月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了中文本。劉誌丹的事跡在20世紀80年代又一次在國外得到宣傳。

  20世紀80年代是黨史研究非常活躍的年代。在這十幾年裏,隨著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標誌的思想解放運動的開展和中央及各省、市黨史資料征集部門的成立,黨史研究的步伐大大加快。回憶劉誌丹的文章不斷發表,研究性的傳記已經刊出,編印了史料性書籍,特別是黨中央對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曆史研究給予了高度重視,廓清了影響深入研究的爭論問題,製定了研究原則,統一了思想認識,這些對深入宣傳、學習和研究劉誌丹發揮了重要的推動和導向作用。黨中央對劉誌丹是一個“具有崇高品德的領袖人物”的評價,是深入研究的指南。此外,相關革命回憶錄及研究成果的不斷湧現,也為研究劉誌丹提供了許多史料。

  2.20世紀90年代的廣泛宣傳,加快了研究步伐

  經過20世紀80年代的思想準備和一定的史料準備,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黨史征集工作的全麵展開,劉誌丹研究進入了廣泛宣傳加快進行的階段,各種成果紛紛問世。

  1992年9月,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了白黎寫的紀實性文學傳記《劉誌丹傳》。這是作者多年調查研究的成果,是關於劉誌丹的第一本長篇著作。

  1993年劉誌丹誕辰90周年之際,陝西省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陝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劉誌丹》專集資料叢書。江澤民同誌為該書題詞:“學習劉誌丹同誌的革命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在紀念郵封上簽名表示敬意。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紀念活動的高度重視和對劉誌丹烈士的深切懷念,更指出了紀念先烈的現實意義。這本書收入劉誌丹傳、年譜、回憶錄、懷念文章、曆史文獻、烈士遺文等各類材料八十餘篇,史料翔實,內容豐富,全麵反映了劉誌丹的革命一生。特別值得重視的是,這本書首次正式發表了1970年3月周恩來總理談劉誌丹的講話記錄和中共中央[1983]28號文件的部分內容,以及有劉誌丹署名的4篇曆史文獻和劉誌丹在榆林中學時寫的散文、詩作。這是目前為止利用最多也最有權威的一本資料書。1998年劉誌丹誕辰95周年時,應眾多需求者的要求,劉力貞、張光在這本書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6篇資料(包括敵方的資料)編印了《紀念劉誌丹》一書。其中有習仲勳、馬文瑞為紀念先烈誕辰95周年寫的《善作團結工作的模範》,郭洪濤發表在《中華魂》1998年第2期上的《憶劉誌丹在陝北的戰鬥歲月》。同年,他們還編輯了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畫冊《人民英雄劉誌丹》,書中收錄了許多珍貴的曆史照片、文獻照片和紀念活動的照片。

  90年代,除了以上所列的史料書,還出版了不少與研究劉誌丹緊密相關的曆史書、資料書和革命回憶錄。如白山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戰史》,中共黨史出版社分別於1995年12月、1997年11月和1998年10月出版的《陝北革命根據地》、《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西北革命根據地》,張策撰寫的《我的曆史回顧》等等以及文學類書籍。此外,電視劇《劉誌丹與謝子長》播放,紀念郵票、國畫等藝術作品也有許多。這說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人們仍然敬仰劉誌丹,劉誌丹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質是進行精神文明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寶貴財富。同時,這一時期,雖然有些史書中的事實還有矛盾的地方,但黨史部門的概述類成果對曆史事實的研究已經比較清楚準確了。1999年,劉誌丹被中共中央軍委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

  @@四、新世紀開始後的研究走向了學術性和理論性

  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的對劉誌丹的紀念、宣傳和研究經曆了曲折到世紀末走上了新階段。總體來看,上個世紀對劉誌丹的研究工作重在政治定位、曆史評價和搞清生平事實。因為黨史人物與黨的曆史是分不開的。對劉誌丹的評價也可以說是對西北革命根據地曆史的一種評價。肯定或否定劉誌丹,就是肯定或否定一段曆史。搞清劉誌丹的經曆、活動,也就基本搞清了西北革命根據地創立發展的過程。為此,結合紀念活動,黨在延安時期就充分評價了劉誌丹的革命貢獻和曆史地位,這也就是評價了陝北和陝甘邊兩塊根據地的曆史地位。這一點,成為研究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有了這個基點,研究工作才可能有正確的方向。從研究階段看,到上個世紀末,除了文學宣傳作品,大量的史學工作是積累資料、搶救資料,鑒別資料,這方麵成績顯著,出了許多成果,同時,先後在不同時期寫出了內容詳略不同的三個傳略。已經出版的這些回憶錄、紀念文章和曆史文獻是非常寶貴的史料,它生動地展現了劉誌丹的革命活動和精神麵貌,而生平傳略,則以係統的敘述,基本理清了劉誌丹的生平活動情況。但比較缺欠的是學術和理論研究,即對經驗教訓的總結,曆史貢獻的發掘,思想品德的分析,現實意義的探討,曆史事實的考證等。新世紀開始後,這方麵的研究有所加強,出現了理論研究方麵的初步成果。

  2000年11月,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張宏誌撰寫的30萬字的《西北革命根據地史》。該書是第一本論述西北革命根據地創立發展的學術著作,比較深入的分析了劉誌丹遊擊戰爭的戰略思想和軍事指揮才能,這就突出了劉誌丹戰略家軍事家的特點。

  2003年1月,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印的《黨史資料與研究》(內部資料)第1期刊登了《劉誌丹對紅軍長征的重要貢獻》、《淺論劉誌丹同誌創建西北根據地中的統戰思想》、《為自己的信念奮鬥》等論文。作者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劉誌丹的思想、貢獻和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先進性、能夠成為領袖人物的深層原因,將對劉誌丹的紀念和宣傳提到了理論研究的層次,使人們能夠從理論上更深入的認識和學習英雄。《陝西黨史》2003年第2期發表了文萋、文穎《解開劉誌丹犧牲之“迷”》一文。作者經過考證,以充分的史料證明劉誌丹確實是犧牲在敵人的槍口之下,澄清了一些懷疑。更為可喜的是,在2003年劉誌丹誕辰100周年時,全國舉行了大型的紀念活動,不僅在北京舉行了高規格的紀念座談會,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軍委總政治部編輯的《劉誌丹紀念文集》,而且在陝西也舉行紀念座談會並召開了首次學術研討會,出版了《劉誌丹與西北革命根據地》論文集。這是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學術研究成果,它從不同角度重點探討了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中的傑出貢獻、曆史經驗、軍事戰略思想和優良作風、高貴品質,並且修訂了1981年發表在《中共黨史人物傳》第3卷上的《劉誌丹》。可以說,紀念劉誌丹誕辰100周年的活動提升了劉誌丹研究的水平,加上劉誌丹畫冊的再次出版和電視文獻片的拍攝,使宣傳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

  近年來,互聯網上對劉誌丹的宣傳又非常廣泛。共青團中央、國家檔案局辦公廳、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創辦了紀念劉誌丹犧牲70周年網上紀念館,全國以劉誌丹命名的少先隊和中隊已有30餘支。許多研究文章亦陸續在互聯網上發表。

  由於筆者掌握的資料不夠全麵,以上所述僅是一個大概輪廓和基本情況。盡管如此,我們也可以看到改革開放以後,關於對劉誌丹的宣傳、研究,出現了良好局麵。這說明,黨和人民不會忘記為祖國解放、富強,為人民自由、幸福而獻身的先烈,他們永遠是共產黨員的光輝榜樣,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象征。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仍然需要千千萬萬像劉誌丹這樣信仰堅定,意誌頑強,甘於奉獻,有開拓精神和高尚品德的英雄人物。

  同時也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發掘史料和深入研究。如,劉誌丹在黃埔軍校和北伐中的詳細情況,1932年2月至4月間劉誌丹到省委匯報工作期間的情況,劉誌丹發布的反“圍剿”動員令等文獻資料以及周恩來講到劉誌丹的其他談話;劉誌丹在革命根據地建設、軍隊建設中的經驗教訓;他的群眾觀點、統一戰線思想、戰略戰術以及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學習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更高的成果應該向著撰寫一部信史劉誌丹傳而努力。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