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忠實的代表 光輝的典範

  center——劉誌丹群眾觀點初探

  center閻永雪

  center(中央檔案館)

  群眾觀點是中國共產黨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觀點,也是中國共產黨區別與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誌,因此,黨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長期以來,黨的三代主要領導人都十分重視並反複強調黨的群眾觀點問題。毛澤東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我們每個共產黨員都要替人民著想。”鄧小平則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黨製定一切政策的根本前提。江澤民反複強調:黨要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謀人民之所求、解人民之所憂。由此可見,我們黨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並把它作為黨的一切革命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縱觀黨的曆史,這是黨戰勝一切敵人、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的根本因素和力量源泉。

  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是靠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的積極工作貫徹實行的。黨的群眾路線當然也是如此,也必須通過千百萬黨員和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的積極工作才能真正貫徹。劉誌丹就是實踐黨的群眾路線的突出代表,他為解救中華民族和廣大勞苦大眾而投身革命,又為推翻反動統治、解放人民而英勇獻身,他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忠實代表和光輝典範。

  @@不慕榮華富貴 立誌救國救民

  劉誌丹出生在一個較富裕的家庭,祖父劉士傑是清同治年間的拔貢,父親劉培基是鄉裏的秀才,曾任小學教師,後轉為經商,一度任地方民團文職副官。祖父、父親都希望誌丹能繼承家業,經商獲利。劉誌丹青少年時期,由於陝北軍閥官僚、豪紳地主的反動統治和殘酷剝削,陝北人民生活極端困難。劉誌丹自幼生活在人民群眾之中,目睹家鄉餓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淒慘景象,十分同情窮苦人民,加以李自成等農民起義領袖為民除害故事的流傳,孕育了少年時代的劉誌丹對反動舊勢力仇恨的種子。因此,他立誌改變社會上的不平等現象,把自己的理想、前途與窮苦的勞動人民緊緊聯係在一起,融合到黨的事業中。他不顧家庭、親朋好友的勸阻,毅然投身革命。

  1922年,劉誌丹考入榆林中學,其間他經常和老師魏野疇、李子洲(共產黨員)接觸,深受他們的熏陶和影響。同時,誌丹還經常閱讀《向導》、《新青年》、《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刊,他認為“唯革命才是中國社會的根本出路,唯有共產主義才是救國救民的真理”。1924年劉誌丹加入青年團,1925年轉為中共黨員,入黨時他表示:“加入黨團,就要為共產主義信仰奮鬥到底,作為個人來說,奮鬥到底就是奮鬥到死。”隨後劉誌丹積極參加和領導了當地的革命運動,並利用戲劇、歌曲宣傳進步的革命思想。當時他在一首《愛國歌》中寫道:“黃河兩岸、長城內外,炎黃子孫再不能等待,挽弓持戈,馳騁疆場。快!內除國賊,外抗強權,救我中華萬萬年。”1925年7月,他到三原參加共進社會議,滿懷激情地為大會題詞:“共進!共進!同誌引著被壓迫民族向帝國主義者進攻!不惜犧牲,殺開血路!前途自有光明與幸福!”

  綜上所述,到1925年,劉誌丹的群眾觀點已走向成熟並真正確立了起來。這主要表現在他由了解人民群眾,同情人民群眾,到立誌改變社會上的不平等現象,解救廣大人民群眾於水火的革命轉變,進而他積極接受馬克思主義,加入中國共產黨,走向為解放全中國乃至全世界被壓迫、被剝削人民的革命道路。

  @@視人民如父母 愛戰士同手足

  毛澤東指出:“我們每個共產黨員都要替人民著想,部隊的負責同誌要替戰士著想,機關學校的同誌要替大廚房著想,替雜務人員著想。”劉誌丹就是這樣的共產黨人。在他十多年的革命道路上,自始至終貫穿著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事事處處替人民大眾著想,替戰士著想。

  視人民如父母是他童年就具備的美德。劉誌丹自幼就十分同情窮苦人民,他和自己家的長工張萬銀關係很好,親昵地稱張為“幹大”,並經常隨張一起上山勞動。甚至他還說服家人,將張家欠他家的債全部免除。他總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到高於一切的位置,事事時時為人民著想。他率領的部隊秋毫無犯,不拿人民一針一線。紅26軍恢複後,他製定了嚴格的紀律,其中規定“強奸婦女者處死刑,繳獲勝利品不歸公者處死刑”。後來又增加了“凡一切黨政軍幹部,如有貪汙10元以上者槍斃”。1935年底,紅軍打下延長城,為了維護城市工商業、小商小販及基本群眾的利益,劉誌丹指示,“隻準沒收官僚地主、土豪劣紳和資本家的財產,而不得對其他任何人的財產加以侵犯。”還規定,“除貴重的財產、布匹軍用外,糧食衣物用品一律分給當地勞苦群眾,他還嚴格要求部隊不得隨意上街,不準私入民房”。凡是吃了老百姓的米、麵等必須付錢,即使群眾不在,也把錢留在容易看見的地方。部隊打下合水縣後,曾發給每個指戰員3元錢,劉誌丹將它縫在衣袋裏,一個未用,後來都在緊急情況下替部隊付了夥食費。一次部隊從袁家溝出發,到綏德作戰,時值五六月天氣,烈日炎炎,為走近道,一個連從莊稼地裏走過。劉誌丹同誌知道後,一到駐地,馬上召集隊伍開會。他說:“咱們不久前,還是種莊稼的農民,為什麽剛從土窯走出來不久,就忘記了老百姓了?同誌們不了解啊!以後咱們要時時刻刻注意群眾利益,不要再踏壞老百姓的莊稼。”

  每到一地宿營,劉誌丹總要找當地群眾或熟識的人談話。一方麵詢問周圍敵情,另一方麵了解當地的社會情況和群眾要求。因此他對陝甘一帶的山山水水,村莊道路,人情民俗等方麵的情況非常熟悉。部隊宿營時,黑夜裏遊擊隊去敲老百姓的門,隻要說是“老劉”的隊伍來了,老鄉馬上起來開門,讓戰士們休息。遊擊隊不論走到哪裏,都有群眾送情報、送飯吃,不論到哪裏,群眾隻要聽說是劉誌丹的隊伍來了,都很高興,熱情為部隊騰房子、做飯,有的還四處打聽誰是“老劉”,希望能見一麵。打罷吳堡慕家塬子戰鬥之後,在部隊返回駐地休息時,有個年高的老人,從幾十裏路外跑來看望劉誌丹,見到劉誌丹後,一把拉住他的手,激動得久久說不出話來。周恩來在一次會上曾回憶說,他同劉誌丹同誌一起東征到清澗時,有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專程從遠處來看劉誌丹,他一見到劉誌丹同誌就激動得顫抖著雙手,把誌丹周身摸了個遍。

  愛戰士同手足,是劉誌丹身上表現出來的又一美德。劉誌丹雖然在部隊先後擔任師長、軍長、總指揮等重要領導職務,但他從不擺官架子,耍威風、搞特殊,對待下級幹部特別是戰士像親兄弟一般疼愛。他總是把自己看成紅軍中普通的一員,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大家吃啥,他吃啥,冬天穿著沒麵的羊皮襖,頭上紮著“虎頭包”的白毛巾,平時分不出他是指揮員還是戰士。有一次戰鬥失利,退到深山峽穀裏,處境十分困難,當時缺乏糧食,隻能弄些蘑菇、草根和米拌在一起煮著吃,可是吃飯的時候,劉誌丹總是先讓別人吃,等同誌們吃飽了他才吃。有時飯不夠吃,他就撿一塊鍋巴,或是摘些杜梨吃。劉誌丹有一手炒菜的本事,有一次部隊在安塞消滅了李家塔的守敵之後,群眾送來些羊肉慰勞部隊,誌丹親自動手爆炒了羊肉分給大家吃。還有一次行軍途中,由於長途跋涉走了一夜,到了宿營地,大家都蒙頭睡覺,醒來之後,發現劉誌丹用打下延長後發的一塊白洋,給大家包了一頓餃子。當時,他隻有一匹馬,一個馬夫兼炊事員。行軍作戰命令統統由他親手起草,每晚的口令,也是由他自己擬出。他遇到傷員時就把馬讓傷員騎,而自己卻徒步行走,有時還幫助抬擔架。1934年秋,他妻子同桂榮到根據地不久,劉誌丹就讓她給紅軍戰士縫補衣裳,並說:“紅軍戰士離家在外,為革命出生入死,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有同誌犧牲了,要多關心他們。你現在出來了,就是參加革命了,要盡力為革命多做些事,眼下你文不能,武不能,縫縫補補、做做針線、做飯總是可以的。”同桂榮回憶:一次誌丹跟她說,自己胳臂、腿常疼,於是她就找來很多碎布拚湊縫成一件棉襖,劉誌丹很高興地穿上了。過了幾天,發現他沒有那件棉襖了,問他咋回事,他說:“一個戰士行軍時掉到河裏,我就給他穿了。”其實他經常把自己的鞋、襪給戰士穿。他一生總是關心戰士,關心他人,態度和藹可親,大家一直稱他為“老劉”。

  劉誌丹的群眾觀點表現於他革命實踐的各個方麵,無論是判斷革命形勢,還是總結失敗的教訓,都緊緊聯係著廣大人民群眾。1932年冬,紅26軍成立後,由於時任陝西省委常委的杜衡在部隊中推行“左”傾錯誤,使該軍幾乎全軍覆沒,劉誌丹率十餘人困於山穀,以野果充饑。在此種情況下,劉誌丹對戰士們說:“革命在一時一地的失敗,算得了什麽?失敗了再幹呀!咱們道理正,窮苦人都站在咱們這邊!”“天不能老是陰雨,總有個放晴的時候!”在他的鼓勵下,他和戰士們化裝成小販,曆盡艱險,死裏逃生,終於在1933年10月回到照金根據地。

  劉誌丹在陝北地區曾領導過多次武裝起義和武裝暴動,但大都失敗了。失敗的最根本原因,他總結了兩條:首先一條“就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再一條就是“沒有建立革命根據地”。總之,劉誌丹的群眾觀點貫穿於他全部的革命實踐,他既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也是我們今天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光輝典範。

  @@不顧個人安危 英勇獻身人民

  毛澤東指出:“共產黨人要具有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精神,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完全徹底地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對革命無限忠誠,為人民鞠躬盡瘁。”劉誌丹就是這樣的共產黨人。為了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和地主豪紳的剝削製度,解放廣大勞苦人民,他完全拋棄了自己的一切。

  劉誌丹參加革命後,國民黨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不僅抄了他的家,燒了他家的房子,還掘了他家的祖墳,焚屍揚骨。劉誌丹一家老小,隻好跑出來,四處流浪。劉誌丹知道後說,“我們要革命,就難免受迫害,株連家庭、親屬,雖然痛苦,但也在意料之中。”

  1936年1月中旬,為恢複黃河交通,開赴抗日前線,中共中央決定紅一方麵軍東渡黃河。劉誌丹時任紅28軍軍長(宋任窮為政治委員)。2月20日,紅一方麵軍主力發起東征戰役。4月13日,東征軍司令員彭德懷、政治委員毛澤東致電劉誌丹、宋任窮,命令紅28軍殲滅三交鎮、辛關等一帶之敵,恢複黃河交道之任務。4月14日,劉誌丹率部向三交鎮進攻,當進攻受阻時,他讓宋任窮在指揮所指揮,他親自到前沿陣地指揮。在陣地上,他站在離敵前沿幾百米的一個小山頭上觀察敵情,警衛員幾次提醒他站在那裏太危險,但他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全神貫注地觀察戰局進展。忽然敵人射來的子彈擊中了他的左胸,頓時倒在地上,鮮血染紅了一片土地,在紅軍戰士的啜泣聲中劉誌丹蘇醒過來,斷斷續續地說:“請宋政委指揮部隊,趕快消滅敵人。”然後慢慢地閉上了眼睛。這位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為黨、為人民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犧牲時隻有33歲。戰士們在清點他的遺物時,除了衣袋裏幾份黨的文件和6支香煙外,其他一無所有。劉誌丹用自己的生命實踐了他入黨時的誓言:“奮鬥到底就是奮鬥到死。”

  劉誌丹不幸犧牲,噩耗傳來,陝北高原頓時為之震動,廣大紅軍指戰員和人民群眾莫不為失去這位紅軍領導人而無比悲慟,4月24日,根據地首府瓦窯堡數千人集會追悼劉誌丹。“沙場滴血報黨國,留得萬民哭誌丹”,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情景。為了紀念劉誌丹,1936年應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黨中央將保安縣改名誌丹縣。1941年興建劉誌丹陵園。1943年5月,黨中央和陝甘寧邊區人民為劉誌丹舉行隆重的公祭典禮。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政軍領導人及李鼎銘等知名人士都為誌丹陵題詞。西北人民為什麽對劉誌丹懷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劉誌丹又為什麽在廣大紅軍和人民群眾中能贏得這樣崇高的威信?一位哲人說過,創造曆史的人,曆史是不會忘記的。同樣,為黨和人民做出貢獻的人,黨和人民也是不會忘記的。劉誌丹用他短暫的人生鑄造了一個“群眾領袖,民族英雄”的光輝形象,用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質在人民心中樹起了一座永恒的豐碑。正如彭德懷為他的題詞:“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死,西北之光,民族俊傑。”

  劉誌丹的事跡將萬世傳頌、千古流芳。劉誌丹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在紀念劉誌丹誕辰100周年的時候,我們更要學習他的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認真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真心實意替人民著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