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政府創造環境 人民創造財富——黃陵縣田莊鎮適應農村新形勢轉變職能的調查

王春梅

農業稅全免之後,鄉鎮改革已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麵前不容置疑的一個急迫而凝重的話題。鄉鎮工作職能究竟如何轉變?工作重心是什麽?記者最近深入到黃陵縣田莊鎮進行了調查。

田莊鎮是黃陵縣一個偏僻的小鎮,轄17個行政村,3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820人。2004年,田莊鎮根據新形勢下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需求,圍繞服務“三農”,大膽改革,徹底轉變職能,製定出切合實際的工作思路,一個“小政府”撐起“大服務”的藍天,達到了政府創造環境、人民創造財富的目的,實現了政府管理體製的高效運轉,極大地解放和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如今的田莊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新氣象。

工作職能怎麽轉?

“現在鄉鎮職能必須轉變,否則我們就要失業,必須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由粗放型向法製型轉變,由行政命令向引導服務轉變,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按照科學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主導產業;為農民走向市場提供服務,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聯合闖市場;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提供服務,積極尋找市場,組織開展定向培訓,增強農民外出務工就業能力;為改善農民生活提供服務,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搞好村鎮建設規劃,加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同時要切實關心特困人群和災區群眾生產生活,妥善解決好貧困戶和災區群眾的實際困難。”田莊鎮黨委書記朱俊龍如是說,他也是帶領大家這樣幹的。

2004年,國務院一號文件出台以後,田莊鎮黨委經過一番認真思考和調查研究,找準政府服務職能與行政運行方式有效結合的突破口,創新施政理念,將幫助農民增收、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保證農村社會穩定、加快發展鎮域經濟作為鄉鎮職能轉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整合現行機構和職能,對原來設立的機構和職能進行重組,取消了沿襲多年“領導包片、幹部包村”的工作體製,按照經濟服務和行政管理兩大職能,成立了黨建服務隊、農業服務隊(包括果業服務、畜牧服務、能源服務、鎮果樹站)、基礎設施服務隊、計劃生育服務隊和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的“四隊一辦”。將原來除財政所、農村中小學、衛生院外的計生站、農機站、農經站、畜牧獸醫站、司法所、文化站等“七站八所”的工作人員進行整合,按照職能全部編入對應的服務隊。

機構設置的變化,改變了以往以行政“命令式”“強迫式”為主的傳統工作模式,把鄉鎮工作由過去催糧要款的別動隊、刮宮流產的突擊隊、忙於應付的遊擊隊和催種催收的工作隊,變成了產業開發的服務隊、農村發展的指導隊。按照“歸口管理、發揮特長、因事定崗、因崗定人”的原則,鎮黨委副書記和副鎮長等鎮“領導”擔任起新成立服務隊的正副隊長或辦公室正副主任。領導和鎮幹部進行雙向選擇,隊長在幹部中選擇隊員,幹部根據各自特長選擇服務隊,最終達到“雙滿意”。現在的新機構,從事綜合管理的幹部由原來60多人減少為12人,占18%,而服務人員就占到總人數的82%。

黨建隊長段雲峰對記者說,客觀地看,這次改革確實為我們的鄉鎮幹部提供了一個充足的表現空間,我們再也不用“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一心一意幹自己管的事情。兩年來,村黨支部班子更加團結,黨員在農村發揮了科技致富、穩定社會、扶貧幫困的積極作用。

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成立以後,推行“為民服務代理製”,大大方便了群眾,簡化了程序,提高了辦事效率。所謂“為民服務代理製”,就是鄉鎮幹部為農民實行免費全程代理服務,變群眾跑為幹部跑,變多次辦為一次辦,變被動辦為主動辦,變隨意辦為規範辦。南巨頭一位外出打工的村民告訴記者,以前回鄉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由於不知道提交哪些材料,跑了兩三趟也沒辦成,現在她在外地打個電話就辦妥了。低保戶、貧困戶的補助金,群眾隨到隨領,對行動不便的他們就上門服務。田河村一果農高興地說:“現在我們種蘋果不怕買到假化肥農藥啦,什麽時間打農藥、什麽時間上什麽肥,服務隊早早就發通知、發技術要點,自己不會打農藥,請技術員就可以了。”

“農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有限,信息來源有限,最講實惠,再好的產業、再新的技術,見不到利益,他們也不幹。典型引路,技術指導,市場運作,這是我們的指導思想。”農村工作隊隊長汪華告訴記者。

每一位幹部深有體會:“工作職能的轉化使緊張的幹群關係緩和了,過去群眾見了幹部躲著走,現在看到幹部主動往家裏請,工作是忙了點,但是好搞多了。”

管理機製創新啥?

新的機構建立起來了,如何讓幹部職工適應新的要求,做好服務工作,是該鎮職能轉變以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加強幹部職工學習,提高他們的服務技能和本領。作為新型鄉鎮幹部,沒有較強的政治思想和較好的業務素質咋能說服教育群眾。促進農民增收,現在最關鍵的是盡快熟悉業務,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技能和本領。田莊鎮按照“大教育、大培訓”的思路,堅持政治思想教育不斷線、業務培訓不間斷,把學習培訓、提高素質,打造一支願服務、能服務、會服務的幹部隊伍擺在重要位置。鎮黨委堅持中心組學習製度,鎮領導和機關幹部堅持半月一主題,一周雙學習(周二學習、周四討論)的集中學習製度,農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堅持一月一主題,半月一學習的集中學習製度。同時,還采取“走出去學習,請進來培訓”的辦法,組織領導班子、機關幹部和農村基層幹部先後赴楊淩、蒲城、洛川等地學習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實用技術,並利用多種形式,對鎮幹部進行市場經濟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和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做到讓農民會的、幹部先會,要求幹部學的、領導先學。目前,全鎮85%以上的幹部基本達到了“精一通二掌握三”的要求,成為服務農村經濟的行家裏手和農產品營銷的“經紀人”。

加強鎮黨委班子建設,打造高速“火車頭”。田莊鎮黨委堅持民主決策、民主議事和目標責任製度,堅持“班長抓班子、班子帶隊伍、隊伍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夯實了班子成員的責任,副職領導有職、有責、有權,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大增強。鎮黨委書記朱俊龍、鎮長牛亞軍從繁雜的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變駕駛員為調度員,集中大量的精力跑資金、爭項目,形成了九牛爬坡、各盡其力和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整體工作格局。

加強考核機製的建設,激發幹部的工作熱情。該鎮堅持做到對鎮屬站所、機關幹部、基層幹部任務有“交代”,責任有“說法”,先後出台了《首問責任製》《效能考核製》等12項工作製度和考核管理辦法。各服務隊年初有目標、服務有標準、工作有要求、發展有指標。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實行集中辦公、掛牌上崗,並設立便民服務室,領導帶班、節假日輪流值班,工作期間佩戴胸牌,對幹部的考核管理實行動態管理,末位淘汰,突出崗上競爭。管理機製的創新使機關幹部工作任務細致化、工作目標具體化、工作程序透明化,大大釋放了幹部工作的潛能,激發了幹部服務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打造出一支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幹會幹的服務幹部隊伍。兩年來,田莊鎮先後有5名幹部落選和待崗。經過自身努力,3名已經被重新聘用。一位重新被聘用的幹部說:“鎮上這種辦法非常好,能逼迫那些不懂技術、不懂管理的人認真學習,練就過硬的本領,不被社會所淘汰。我自己就是因為沒有實踐經驗,當初沒有被招聘,經過自己一年的刻苦學習,現在也重新上崗了。”同時,他們還把6名鄉土技術員吸收到鎮產業服務隊,在壯大了鎮服務隊力量的同時,調動各村年輕人學習技術的信心和決心。

加強村級班子,培養致富的“領頭羊”。按照“交叉任職、精減職數”的原則,適當壓縮村組幹部人數,在縣財政的支持下,把村幹部的工資由原來的40-50元提高到250-300元,並把村幹部的工資細化為基礎工資100元、績效工資100元,獎勵工資50-100元“四大部分”,按照目標責任書,嚴格量化考核,月考核季兌現,形成了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製度留人的良性循環機製,大大激發了村幹部的工作潛能和工作主動性,服務意識增強了,服務水平提高了,服務的效果也明顯了。選派5名優秀機關幹部到農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村級組織得到了加強,農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加強,使農村基層幹部真正成為帶領農民致富的組織者和服務者。

政府重點做什麽?

“基礎設施落後是製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我們為農民服務就是要解決單家獨戶難以解決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困難,從2002年起三年多時間,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達300多萬元。”鎮長牛亞軍在記者短短的兩天采訪中多次提出他們的觀點。

近年來,田莊鎮千方百計跑項目、爭資金,不等不靠,幫民困、解民憂,每年堅持實施10件民心工程,各村組每年至少實施1-2個建設項目工程,使全鎮的水、電、路各項基礎設施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全麵改善,徹底結束了住瓦房、吃窖水、走土路、畜耕作、無水澆的曆史,徹底改變了鎮村髒亂差的舊麵貌。

劉家溝、田河村是地處洛河川道兩個村子,本來自然條件就差,2003年秋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綿綿秋雨,使80%的窯洞出現險情,鎮上積極協調,把該村列入國家移民搬遷村,徹底改變該村群眾的生存環境和生產條件。基礎設施服務隊隊長羅紅偉同隊員們冒嚴寒頂酷暑,深入建設工地查質量、跑資金。群眾感激地說:“雖然是給我們蓋房哩,可他們就像給自己蓋房子一樣精心。”劉家溝整齊的三排平房已經建成,部分群眾搬進了嶄新豁亮的新村莊。田河村多半群眾搬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塬上新家園,一家一個獨院,三四間平房,一個小菜園,養花種草,高大的門樓可以開進小車,朱門白牆顯得格外醒目。提起住新房,田進榮高興得嘴都合不攏,說不完的感激、道不盡的好處。

田莊是個典型的旱塬,部分村組嚴重缺水。田莊鎮堅持每年建一個引水項目,近年來,先後實施了月子塬、田河、南聯、西王河、田莊街等5個引水工程,新建和改造水廠6座,不僅解決了人蓄用水,而且4300多畝果園實現水龍頭入園。群眾高興地說:“過去我們做飯洗臉水都省著用,現在不僅有吃的水,還有種菜養花的水。”我們在田莊各個院落裏都能看到新鮮的蔬菜,盛開的月季、牡丹……好一派田園風光。

俗話說:道路通,百業興。田莊鎮把修路作為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的首要任務,有計劃,有安排。全鎮鄉村道路總路程有51公裏,現在建成9.8公裏的兩條柏油路、13條39公裏的四級沙石路,共計48公裏,隻剩3公裏土路,今年內全部完成。修建生產路34條28公裏,修建公路橋、生產橋12座,基本實現了交通道路網絡化、主幹道路黑色化。當地群眾有句諺語:公路修到家門口,村連村,鄉連鄉,出門不用再發愁。

田河村與洛川相鄰,隔河相望。兩岸群眾自古就有交叉種地、通婚、相互交流物資的傳統。但是,來往就靠田河村的一條渡船,非常不便,鎮上下決心修橋。市人大代表田拴成把此作為提案提出後,得到市委書記王俠的支持,當場拍板定案。現在一座長65米、寬6.5米、高38米的石拱橋架起來了,兩岸群眾高興地稱其為“連心橋”。

梁峁村在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注意了村莊的美化,實施村莊巷道、圍牆、圈舍、廁所等多位一體改造工程。田莊鎮目前已經改造13個村的巷道24條48公裏,院落改造600多戶,栽植綠化樹8000餘株。建成移民新村4個,整體搬遷2村128戶510人;完成生態建設3.6萬畝,全鎮消滅了荒山,森林覆蓋率比2001年上升了14.2個百分點,初步實現了村在林中,家在綠中,人在花中的和諧氛圍。

如何領著農民幹?

田莊是個蘋果主產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蘋果麵積已經發展到1.8萬畝,占總耕地麵積的86%。為了促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田莊鎮確立了“優果興牧建庭院促勞務,興水修路幫貧困奔小康”的發展思路,先後在北巨頭、南巨頭、田莊街、月子塬、田河等村建立起省、市、縣各級蘋果示範園1000多畝;在南聯、西王河、良峁、東石獅、洞咀等5個重點村,發展畜牧養殖戶200多戶;建成南聯、田莊街、田河、南巨頭等沼氣、養殖、庭院經濟綜合配套重點村4個,示範戶達到300餘戶。同時,鎮果業服務隊租果園90畝,建示範培訓基地2處;鎮畜牧服務隊,在原鎮辦農場采取股份製的辦法,投資38萬元,新建起一個標準的良種繁育場,作為養殖協會的服務實體,按照市場規律向農民提供有償服務,實現繁育、防疫、服務、示範一體化。庭院經濟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全鎮建成種、養、加、廁、圈、沼多位一體的庭院經濟示範戶320個,2004年全鎮庭院經濟人均增收70元,占到人均純收入的2.8%,成為農民增收的補充產業。凡是農民想辦,但技術不成熟,群眾思想有顧慮的,鎮上先在基地試驗示範,通過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幹,用事實教育群眾、說服群眾,使他們動心、行動。

提供信息技術指導。不懂技術,不善管理,是製約農民致富的重要因素。鎮黨委、政府發揮示範園、培訓基地和黨員文化活動室人才、技術、場地等方麵的優勢,建立健全科技服務網絡,把基地辦成農民學技術的課堂,在實踐中進行科技培訓,提高群眾科技致富的本領。各專業服務隊圍繞農村發展,按照各自業務範圍,堅持經常性的深入村組家戶輔導培訓,根據季節發放管理要點,發放新產品信息,通過形象宣講,算賬對比、現場示範、外出考察等形式,將黨的富民政策和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原原本本地交給農民,使他們應用在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發揮出科技興農的優勢。目前,全鎮農作物和畜牧養殖良種率達到85%以上,科技在種養業生產增收中的貢獻率達到70%。

組織引導,市場運作。農民單家獨戶闖市場受到一定的限製,引導農民闖市場是服務的關鍵。產業開發上,按照“一體兩翼”的組織形式開展服務。“一體兩翼”就是以農業服務隊為主體,以服務實體(鎮果樹站和良種養殖場)和各產業協會為兩翼的基本組織形式。去年,組建了鎮果農協會和各村果農分會,把原鎮果樹站建成了集農資銷售,技術服務、市場信息、果品營銷為一體的全鎮果業龍頭企業,作為協會的服務實體,按照果站+協會+農戶的運作模式,為果農提供產前指導、產中管理、產後銷售的全方位一條龍服務。變群眾出去“找市場”為幹部為群眾“跑市場”。2004年,鎮果樹站在指導全鎮果業生產的同時,實現了微利經營,年營業額達到80多萬元,實現利潤10多萬元。今年,進一步完善和規範了協會章程,召開全鎮果樹協會會員代表大會,完善了各項製度,明確了會員優惠政策,群眾入會積極性很高,目前已發展會員500多人。還采取幹部入股、會員入股等辦法,多方籌資30多萬元,進一步擴大了果樹站規模,把廣大幹部職工的服務質量和自身利益有機結合,把服務經營範圍向果品包裝、貯藏和加工等領域延伸。針對市場上假冒偽劣農藥、化肥坑農害農現象,田莊鎮把供應優質農資作為重要的一項任務,與正規廠家聯係,由鎮果站統一經銷,農資質優價廉,成為果農的首選。經營偽劣農藥、化肥沒有市場了,街道上農資經營戶主動要求與鎮果站合作。田莊鎮抓住有利機會,積極籌劃組建田莊鎮農資合作股份公司,統一進藥渠道、統一銷售價格,以徹底淨化農資市場。預計今年果站(股份公司)的經營額可達200萬元以上,實現服務和發展“雙贏”。

如今的田莊是蘋果滿塬、雜果鋪川、柿子核桃上台鹼、刺槐鬆楊繞山轉、圈舍牛羊肥良田的“桃園仙景”。

選自2005年8月1日《延安日報》

作者簡介:

王春梅,女,1963年生,陝西省延川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先後在延川縣農機局、黨史辦工作。1992年調入黃陵縣委通訊組從事新聞工作,現任黃陵縣委外宣辦、政府新聞辦主任。在從事新聞工作10多年間,采寫的新聞稿件和拍攝的新聞圖片多次獲省市好新聞獎。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