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蹴鞠之戲

蹴鞠又稱蹋鞠,鞠即內中填充毛發的皮球,蹴鞠是中國古老的足球運動。在《殷墟文字類編·前編》的一條卜辭中最早記載:“庚寅卜,貞,乎舞,從雨。”據一些學者考證,即為鞠字初文,指類似球形的物體,為足的象形字,是一人逐球,兩並則為形象爭逐,所謂舞即蹴鞠舞。這一釋名在東漢古闕畫像中可以得到印證。如是說,則蹴鞠已有了三千多年的曆史。西漢劉向《別錄》更稱“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這是一個難以考實的傳說,但卻啟示了一段悠遠微茫的史前遊戲史。

然而,無論這一遊戲怎樣古老,隋唐以前都基本上屬於男性的“軍事娛樂”的範圍,到了唐代才真正開創了女子蹴鞠運動的曆史。這是由於處於上升階段的封建社會生活領域日益開闊,禮教束縛相對鬆弛,經濟繁榮而風俗勃興,以及鮮卑胡風滲透,民情普遍尚武豪爽等諸多因素合力的必然結果。同時,“鞠”球構造的改進也是適應婦女活動不可忽視的因素。唐代以前製球即在皮殼裏填塞毛發,唐人加以改進,在皮殼內放置一個動物尿泡,在踢前噓氣充之,這樣球體不但輕巧而且富有良好的彈性,因而有唐一代“鞠”又稱“氣球”。韋莊《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之五)吟詠女子蹴鞠雲:“雨絲煙柳欲清明,金屋人閑暖鳳笙。永日迢迢無一事,隔街聞築氣球聲。”“築氣球”,一作“蹴氣球”,亦即蹴鞠。後世《蹴鞠譜》(見《玄覽堂叢書三集》三十二冊)就吸取了這一說法,以“氣球”為“儒名蹴鞠”的俗稱。

球體的改進帶來了踢球方法的相應變化。漢代蹴鞠有專門的“鞠城”,仿天圓地方而建,兩邊“穿地為鞠室”(相當於球門),雙方數人上場,直接對抗,幾如兵戍。球體實心,不能踢高,故踢者以勁進射中為勝。而唐人鞠場則極簡便,廣場庭戶隨地“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即可,踢者分列球網兩側,對門射球,以角勝負。

因氣球體輕,雙方角戲往往以踢得高飄入雲和耍球如“流星趕月”而得到喝彩。激烈競爭因素的削弱,觀賞價值的增加和球具的輕靈易耍,直接打開了婦女參與蹴鞠活動的通道。正是在這一條件下,唐代民間和後宮都出現了許多嫻熟蹴鞠女子。康駢《劇談錄·潘將軍》有一段街頭即景記述:“春雨初霽,有三鬟女子可十七八,衣裝襤褸,穿木屐,於道槐樹下。值軍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數丈。於是觀者漸眾。”這位民間女子貧而善鞠,遠接高揚,兔起鶻落,絕非一日之功。其妙尚不止於此,試想,如一腳踢過便離去,相安無事,必無驚動,而“觀者漸眾”,說明那一開爽利落的飛腳之後當有更漂亮的一番表演。

後宮女子的蹴鞠競技與藝術相融,亦壯亦優,更加精湛。王邕《內人蹋鞠賦》將“球體兮似珠,人顏兮似玉,下則雷風之宛轉,上則神仙之結束”的情景比若“洛神淩波”,一方麵說明女了蹴鞠活動已兼具了協調、靈敏、柔麗、優雅等多重美感,另一方麵也說明原本潛涵於民間女子蹴鞠活動中的一些豪爽、矯健、力度、元氣已庶幾喪失。對後世深有影響的“白打”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生成的。《事林廣記》戍集卷七“白打社規”條雲:“兩人場戶,對立,每人兩踢名‘打二”,拽開大踢名白打’。《事物紺珠》卷一六亦雲:“踢鞠,兩人對踢為白打。”唐代宮廷內寒食清明便教宮女蹴球角勝,勝者受賜金錢。唐代詩歌中描述過這一情景,王建《宮詞》雲:

宿妝殘粉未明天,總在朝陽花樹邊。

寒人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

韋莊《長安清明》詩亦雲:

早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宮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改賜新火正值晨曦初照之時,宮女早早趕起進行白打,看似自得其樂,其實客觀上隻是為一年一度的清明佳節點綴了一條染有風俗底色的花邊而已。

宋元蹴鞠之風勃然興盛。《宋史·樂誌》將蹴鞠列為百戲之首,民間一些趣味相投者朋比而成“齊雲”、“圓社”、“蹴鞠打球社”等社團,頗為壯觀。春容滿野,暖律喧晴,“觸處則蹴鞠疏狂”。元代錢選所作的蹴鞠圖卷描繪了宋太祖趙匡胤以及趙錄、趙普等人踢球的情景,史籍中亦有高俅蹴鞠發跡,“數年間建節循至使相,遍曆三衙者二十年”(《揮麈後錄》卷七)的事跡。“趙皇風流上下傳”,宋代婦女在三春蹴鞠大潮中也十分活躍,現藏中國曆史博物館及湖南省博物館的宋代銅鏡中都鑄有女子相對踢球的紋飾,故宮博物館今藏的宋代陶枕上也栩栩如生地刻畫了民間少女蹴鞠的情景。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三〇還記載過北宋與南宋之交的一個“築球郭老娘”。從其稱呼及“逐人,家財籍沒”的事跡看,這是一個宮廷供養的蹴鞠藝人。女子蹴鞠專業化、商品化現象此時已露端倪。

自五代始女子興纏小腳,使得唐代後期已趨靡弱的女子蹴鞠之風更加衰颯。然而專業化、商品化、庭院化的發展趨勢又為部分女子的參與提供了契機。《圓社市語·好孩兒》這樣描寫女子蹴鞠的情態:“生得寶妝蹺,身分美,繡帶兒纏腳,更好肩背。畫眉兒入鬢春山翠,帶著粉鉗兒,更綰個朝天髻。”妝扮得如此妖嬈,上場蓮步迤邐,眉飛髻搖,使人猶見南唐窅娘纖麗的舞姿。民間女子自娛的遊戲進入上層社會已異化為娛人性的伎藝了。元代不但有一般的“仕女圓社”,還有名隸官府的“蹴鞠女校尉”。她們在蹴鞠場中“款側金蓮,微挪玉體,唐裙輕蕩,繡帶斜飄,舞袖低垂”(關漢卿《女校尉又》),展覽著處於運動狀態下的形體美,以滿足公子王孫病態的審美心理。不僅如此,一幫貴家子弟還親自上場與她們對踢廝磨,鄧玉賓散曲《仕女圓社氣球雙關》描述了一場男女對踢的角逐:

〔仙呂·村裏迓古〕包藏著一團兒和氣,踢弄出百般可妙,共子弟每輕盓痛膝,海將來懷兒中摟抱。你看那裏勾外盓,虛挑實躡,亞股剪刀,他來的你論道兒真,尋的你茶頭兒是,安排的科範兒牢。子弟啊,知他踢疼了你多多少少。

〔元和令〕露金蓮些娘大小,掉盓槍炮,盕雲肩,輕擺動小蠻腰。海棠花,風外嫋,跟蹤換步,做弄出殢人嬌,巧丹青難畫描。

〔上馬嬌〕身段兒直,掖樣兒嬌,挺拖更嬌嬈。你看他拐?尖兒挑舌兒哨,子弟敲,騰的將範兒挑。

〔勝葫蘆〕卻便似孤鳳求凰下九霄,盓靠手兒招,撇演的個龐兒慌張了。他劃地穿盓抹膝,摩肩擦背,偷入步暗勾挑。

〔麽篇〕抵多少對舞霓裳按六麽,慣搖擺會軀勞,支打猜直恁般巧。你看他行針走線,拈花摘葉,即世裏帶著虛囂。

〔後庭花〕你看他打盙拾雲外飄,蹬圓光當麵繞,玉女雙飛鬢,仙人大過橋。那豐標,勤將水哨,把閑家紮墊的飽。六老兒睃趁的早,腳步兒趕趁的巧,隻休教細腿了,永團圓直到老。

〔青歌兒〕呀,六踢兒收拾的穩到,科範兒掣蕩的堅牢,步步相隨節節高,場戶兒寬綽,步驟兒虛囂,聲譽兒蓬勃,解數兒崎県。一會家腳趾鯨鼇,背掣猿猱,亂下風雹,浪滾波濤。直踢的腮兒紅,臉兒熱,眼兒涎,腰兒軟,哪裏管汗濕酥胸,香消粉臉,塵拂蛾眉。由古自抖擻著精神倒拖鞭,三跳澗,滴溜溜瑤台上,鶯落架燕歸巢,他鏟地加觔節乘歡笑。

〔寄生草〕回避著鴛鴦拐,提防著左右抄,蹺跟兒掩映著真圈套,裏勾兒藏掖著深窟竅,過肩兒撒放下虛籠罩,挑尖兒快似點鋼槍,鑿膝兒緊似連珠炮。

〔麽篇〕本是座風流社,翻做了鶯燕巢。扳摟兒摟定肩兒靠,鎖腰兒鎖住膝兒掉,折跛兒跛住盓兒蹺,俊龐兒壓盡滿園春,刀麻兒踢倒寰中俏。

〔尾聲〕解禦了一團兒嬌,稍偏起渾身兒俏,似這般女校尉從來較少,隨圓社常將蹴鞠抱拋,占場兒陪伴了些英豪。那豐標,體態妖嬈,錯認範的郎君他跟前入一腳,點著範輕輕的過了,打重他微微含笑,那姐姐見球來忙把腳兒蹺。

這裏所描寫的“虛挑實躡”、“偷入步暗勾挑”、“行針走線”、“背掣猿猱”、“雲外飄”、“大過橋”、“鴛鴦拐”、“左右抄”都是些具有表演意義的技術性動作。從練就出的這般非凡身手可以看出當時這些專業性的“蹴鞠女校尉”的水平是相當高的。而她們的最大價值也就是“占場兒陪伴了些英豪”而已。在那些貴族男子眼中,她們踢得腮紅臉熱,眼涎腰軟,汗濕酥胸,香消粉臉,是一種絕妙的風流。對那些貴族男子來說,鞠場上與女校尉“摩肩擦背”,趁勢“海將來懷兒中摟抱”,“扳摟兒摟定肩兒靠”,被“踢疼了多多少少”,實在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買笑追歡。

明代蹴鞠之風愈益疏狂辣浪,“人間博戲,爭如蹴鞠風流:世上會場,隻有齊雲瀟灑”,“花錦叢中,才子佳人爭喜玩”。從當時《蹴鞠譜·坐蹬十三解》中所記載的如表(婦人)、脬兒(女)、用表(使女)、蒼老(老婦)、水表(娼妓)、嗟表(少女)、五角表(村婦人)等圓社行話看,明代女子蹴鞠有著比較廣泛的民間基礎。蹴技對於娼妓可以狎客取悅,對於仕女來說則是一種優雅的消閑娛樂。明杜堇所繪《仕女圖》中有五個仕女蹴鞠的場麵,神態從容和悅,腳技嫻熟靈巧,一側從鮮花麗卉中走出的幾個邊散步邊聊天的仕女,暗示出這場蹴鞠同樣是借以消除深院閨悶。

清代女子蹴鞠活動仍然比較活躍。李漁《美人踢球》詩描寫兩個上層女子蹴鞠的情景:“蹴鞠當場二月天,香風吹下兩嬋娟。汗沾粉麵花含露,塵拂蛾眉柳帶煙。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拽起露金蓮。幾回踢罷嬌無力,恨煞長安美少年。”清代民間女子蹴鞠記載較少,《聊齋誌異》中《小翠》篇有一段別具情趣的“蹴鞠掠影”:“王太常以縣令入為侍禦,生一子,名元豐,絕癡。鄉黨無與為婚,王憂之。適有婦人率女登門,自請為婦。女名小翠,甚慧,能窺翁姑喜怒。王公夫婦寵惜過於常情。女殊歡笑,第善謔,刺布作圓,蹋蹴為笑。著小皮靴,蹴去數十步,紿公子奔拾之,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屬。一日,王偶過,圓盜然來,直中麵目,女與婢俱斂跡去,公子猶踴躍奔逐之。”這一亦真亦幻的描寫既是現實生活風俗的反映,也是世紀末文人對千年女子蹴鞠曆史的回憶。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