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婚禮儀注

婚禮是人生最重要的禮儀。在宗法社會中,這一禮儀對於男子來說,標誌著進入個體家庭、發展家族的階段;對於女子來說,標誌著生活環境轉換,生命歸屬確立,同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而,曆代婦女與男子一樣,熱切地關注著婚禮。當然,一切儀軌早已約定俗成,作為傳統代代相承。

這一傳統就是所謂的“六禮”,它是婚禮的六個階段的不同儀式: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它們組合成一葉人生之舟,引渡婦女走向未知的、陌生的生活。在“六禮”中,前五項為成婚前的過渡性禮儀,第六項為正式的婚禮。

先說過渡性禮儀。

納采:《儀禮·士昏禮》載:“昏禮下達,納采用雁。”這是婚禮的先行活動:求婚。此時男方請媒提親,女方同意議婚,但尚未許嫁。男方去女家求婚,必須帶見麵禮,此謂“納雁禮”,亦稱“奠雁”、“委禽”。之所以用雁為禮物,取義於這種候鳥“木落南翔,冰泮北徂”,總是順乎陰陽之道,以象征兩性結合,符合自然之道,吉祥而美好。在這一禮俗的發展中還吸取了雁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結對的寓意,表示男女結合應當忠於愛情,矢誌不移。這一儀式以贈雁為達禮,後世活雁不太易得,平民亦有用鳩、鶩、鵝代替。

問名:這是求婚後托請媒人詢問欲聘女子的名字及出生年月日時的儀式。《儀禮·士昏禮》記載,這一儀式必須“賓執雁,請問名”。賓即男方的媒人。經女方主人同意後,媒人入堂,授禮(雁)後開始說“問名辭”:“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問女為誰氏。”這裏所說的卜,是占卜男女雙方生辰八字以測能否合婚,凶吉如何。這時女家主人在堂前把女兒名字生庚告訴媒人,或寫在一張紅紙上並加套上一個紅色紙套交給媒人。後世民間稱這一儀式為“開八字”、“寫紅帖”。初時問名“歸卜吉凶”,迷信色彩十分濃厚,在演變過程中逐漸增加了世俗的內容。如除問名字、排行、年齡、生辰外,還兼問門第、家世、身份、職位、財產以及庶出嫡出等。有些地方也有將這一儀式與納采合並進行的。除通常行執雁禮外,海南各地和西南地區亦尚“納檳榔為禮”(《唐書·南蠻傳》、《海槎餘錄》)。

納吉:這是把問名後占卜合婚的吉兆通知女方的儀式。媒人取回女子的生辰紅帖後,男方父母便把紅帖拿到祖宗牌位前燒香、敬神、卜卦。如卦上說男女生辰八字命中相克,必然忌諱,議婚就此作罷。如卜卦辭曰“吉利”,便仍請媒人執雁到女家報喜。報喜辭稱:“吾子有貺命,某加諸卜,占曰吉,使某也敢告。”女方家長如表態:“吉,則不敢辭”,雙方的婚姻就基本議定,開始商酌聘財了。納吉在婚禮過程中具有女方許婚的性質,所以也稱為“訂盟”。

納征:又稱納幣,是訂盟以後男方將聘禮送往女家,表示男子欲聘娶女子為室的儀式。這是婚禮進入成婚階段的關鍵。納采、問名、納吉,媒人皆執雁,請期、親迎亦執雁。這項儀式在“六禮”中是惟一不用雁而用幣的。幣所指的財物在上古是指皮帛等實物,以後逐漸發展為聘金。聘禮的多少是事先由媒人奔波於雙方反複商量談妥的。納征之日,媒人帶著禮單和聘財到女家,曰:“吾子有嘉命,貺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禮某物,請納征。”女方家長接受了聘財即告“完聘”。這一禮儀,民間亦稱為“大聘”。“完聘”後,婚姻在習俗上已經成立,女方家長無特殊理由不得悔婚。《白居易集》(卷六六)有一份“得乙女將嫁於丁,既納幣,而乙悔。丁訴之,乙雲:未立婚書”的判牘說:

女也有行,義不可廢;父兮無信,訟所由生。雖必告而是遵,豈約言之可爽?乙將求佳婿,曾不良圖:入幣之儀,既從五兩;禦輪之禮,未及三周。遂違在耳之言,欲阻齊眉之請。況卜鳳以求士,且靡咎言;何奠雁而從人,有乖宿諾。婚書未立,徒引以為辭;聘財已交,亦悔而無及。請從玉潤之訴,無過桃夭之時。

從判詞可以看出,雖然雙方尚未簽訂書麵婚約,不具有法律效應,但“聘財已交”,男方聘女的權利便得保護,女方“悔而無及”!

從史籍記載看,上古時聘財並不太多。《周禮·地官·媒氏》:“入幣純帛無過五兩。”《儀禮·士昏禮》:“納征,玄癛束帛,儷皮。”而中古聘財漸重,女方往往“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以求售某女者”。李商隱曾抨擊晚唐買賣婚姻:“至其羔鶩在門,有不問賢不肖、健病,而但論財貨,恣求取為事。當其為女子時誰不恨?”(《別令狐拾遺書》)而男方則力求壓低財禮,北宋時丁騭批評“近年進士登科,娶妻論財,全乖禮義。衣冠之家,隨所厚薄,則遣媒妁往返,甚於乞丐,小不如意,棄而之它”。據吳自牧《夢粱錄》卷二〇記載,南宋末年男方納征,富貴之家下財禮為“三金”,即“金釧”(鐲)、“金癝”(鎖足)、“金帔墜”;次一等如無金器,則送鍍金的銀器。士宦之家也有送珠翠團冠首飾或上等黃羅綃金裙、彩緞的。下等人家隻送織物一二匹,再加上些酒、茶、餅之類。後世婚俗,完聘時女方也有回禮,即將聘禮中的食品退回再另贈一些實物。

請期:這是協商婚禮吉日的儀式。男方在納征後派媒人執雁到女家向主人說明:“男方三族眾多,萬一有長輩發生喪故,婚期就要拖延。所以我承命來,請您告知吉日。”這是依例所說的一套謙辭。女方家長也要照例謙讓男方定期,說:“吉日依照男方的意思。”互相謙讓再三,媒人便告知:“主人囑如女家客氣,不肯明示吉日,就以某日為吉日吧!”女方家長馬上回答“敢不恭候”。婚期就這樣確定了。民間稱這一儀式為“提日子”、“送日子”。後世也有將這一儀式與納征同時進行的。

再說正式的婚禮。

在“六禮”中,“納采—請期”的程序仿佛是婚禮的巨幅序幕,當婚男女一直置於其外,直到“親迎”階段,才聯袂登上前台。

親迎禮十分繁縟瑣細,各代各地風俗不同。上古時迎親在“昏”時,夕陽漸殘,夜幕降臨,父母為兒子醮酒,命他執雁到女家迎接新娘。大約自六朝始迎親不限於黃昏時分。上古時無以物陪嫁風俗。隋唐以後嫁娶重視財貨,而且形成男方下財禮,女方送嫁奩的雙向財貨轉移。此風至宋尤盛。北宋世俗就有“鋪房”的儀式,孟元老介紹所謂“鋪房”即迎親前一天,女家派人先到男家新房來掛帳,鋪設被褥,陳列所陪嫁奩(《東京夢華錄·娶婦》)。

催妝也是後起的風俗。此風至遲在南北朝已經形成。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禮異》記載:“北朝婚禮,青布幔為屋,在門內外,謂之青廬,於此交拜。迎婦,夫家領百餘人或十數人,隨其奢儉挾車,俱呼:‘新娘子,催出來!’至新婦登車乃止。”唐代以後,士人迎親催妝往往吟詩代呼,通常用絕句,或新郎親自賦誦,如徐安期《催妝》:

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台前別作春。不須滿麵渾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

或友人代賦,如賈島《友人婚楊氏催妝》: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陽台近鏡台。誰道芙蓉水中種,青銅鏡裏一枝開。

賦“催妝詩”的直接目的是催促新婦快些妝飾登車,同時也可助興,增加熱鬧的氣氛,所以有時賦誦一首猶嫌不夠,便幾首連賦。“催妝詩”的出現表明唐代新進士階層在比較開放的社會環境下,婚娶方麵的情感表達比前代的士人直率通脫了。宋代男家在迎親前一天或當日清晨要先向女家送些冠帔、花粉,供新婦妝扮。迎親隊伍一到,鼓樂大作,同時賦吟催妝詩詞,女婿、儐相、賀客、婚禮喝彩人皆可即興賦吟,世俗氣息明顯增加。

上古新郎乘車輿到女方家接新婦,漢代以後,演變為輿轎,其名目繁多,有肩輿、竹輿、編輿、板輿、步輿、腰輿等。大約在五代,出現了有頂的轎子。到了北宋,世俗普遍用花轎(花擔子)迎親。新婦到家後即舉行“花燭之典”。“花燭之典”的儀式冗雜,除祭拜天地,揖拜尊親、相互交拜外,合髻、撒帳、合巹是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禮節。

古代女子許嫁後便用纓(絲繩)來束發,表示已有所屬,直到成婚時,“主人(婿)入,親脫婦之纓”(《儀禮·士昏禮》)。婚儀為什麽要在頭發上做一通文章呢?《說文》:“發,根也。”古代很多言情詩都有對“發”的感官美的描寫。如《詩經·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綢直如發。我不見兮,我心不說。”“彼君子女,卷發如蠆。我不見兮,言從之邁。”南朝《子夜歌》:“宿昔不梳頭,絲發披兩肩。腕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不勝枚舉的詠發言情的現象表明,“發”在古代具有一定的性感意義,正因為如此,它成為男女相愛的最原始的信物。大約在唐代,民間已有了綰髻定情的風俗。大曆年間女詩人晁采與鄰居文茂青梅竹馬,兩情款通,後來便私定了終身,曾寫一組《子夜歌》,首雲:“儂既剪雲鬟,郎亦分絲發。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詩中描述的便是綰髻定情的情景。大約五代時,這種綰結儀式正式用之於婚禮。宋代這一儀式稱之為“合髻”,具體做法是,婿坐左邊,婦坐右邊,各剪下一綹頭發,由兩家同時拿出絲緞、釵子、木梳、頭須(發帶),合梳為髻,這就成為兩個生命結合到一起的永久紀念。

當新婚夫婦被擁入洞房並坐床沿時,婦女們紛紛以金錢幹果散擲,這就是所謂的“撒帳”。撒帳最初隻是撒果子,是一種比擬性生育巫術。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生活的需要向多方麵發展,生育是重要的願望但並非是惟一的願望了,因而,撒帳的形式逐漸演變為金錢幹果同時散擲。一邊散擲,一邊向新郎新娘祝福。祝辭是一係列美好的願望,人們以此來溫暖新婚夫婦的愛心。試以近代流傳湖北的一首《撒帳詞》為例:

一進洞房,雙鳳朝陽。恭喜新姐,賀喜新郎。滿門熱鬧,蘭桂騰芳。燕爾新婚,喜報吉祥。諸位親長,聽撒洞房。一撒榮華並富貴,二撒金玉滿池塘,三撒三元及第早,四撒龍鳳配呈祥,五撒五子拜宰相,六撒六合同春長,七撒夫妻同偕老,八撒八馬轉回鄉,九撒九九多長壽,十撒十全大吉祥……撒帳已畢,百事大吉,多富多貴,福壽齊眉。

在合髻、撒帳後依例要舉行合巹儀式。合巹之禮見於《禮記·昏義》“合巹而癟”。半瓠稱“巹”,新婚夫婦合用一爿瓜瓢喝酒漱口,象征夫婦等尊卑、共甘苦,永遠相親相愛。合巹儀式在宋代演變為“交杯酒”。從宋人王彥輔《麈史》、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吳自牧《夢粱錄》關於交杯禮的記載可知,宋代交杯酒使用兩個酒杯,酒杯杯足與盞底用彩絲連結,並結成彩結,謂之同心結。當酒杯斟滿酒後,新婚夫婦交互傳杯共飲,飲罷雙雙將盞與花冠子擲於床下,如果“驗其俯仰”,恰好雙盞“一仰一合,謂之大吉”,這是婚合的形象化比擬。但這種仰俯相合之兆並不易得,後來幹脆“以盞一仰一覆安於床下,取大吉意”。這一儀式結束,賓客紛紛再次賀喜,婚禮達到最後的高潮。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