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從膠東王到皇太子

一、劉徹生母事略

劉徹的生母王美人本名,是槐裏(今陝西省興平東南)人。

她的父親王仲是一個平民百姓,其母臧兒卻是漢初燕王臧荼的嫡親孫女。

燕王及臧兒父親因反叛漢朝均被處死,臧兒作為叛臣之女被押送長安。

高祖劉邦當時一念之仁沒有對臧家施滅門之刑,於是臧兒流落到關中,不久嫁給王仲,生下一男兩女。

男名王信,字長君;長女王娡,次女為兒。

不幸王仲薄命先去世了,臧兒孤兒寡母難以度日,就攜帶子女改嫁長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田氏,又生下二子。

長子為田,次子為田勝。

臧兒顛沛流離大半生,受盡了折磨,所以更加懷念少時的榮華富貴,每天做夢都想回到過去的美好時光。

傳說有一天街上來了一個占卜算命的,此人在關中一帶很有名氣。

他能推算人的一生,十分靈驗。

剛好大女兒王娡回家探親,臧兒就拉著她一起去湊熱鬧。

沒想到占卜先生一見她倆就主動上前搭話,說她的女兒麵相富貴,將來一定會母儀天下。

這一下子觸動了臧兒的心事,她馬上開始盤算,怎樣才能進入富貴之門。

當時王娡已經嫁給金家的兒子金王孫,並生下一女,取名金俗,小兩口正和和美美地過日子呢!

臧兒認為要想再度和富貴結緣,隻有讓女兒離開金家,另攀高枝。

想好後就到金家哭著、鬧著撕毀婚約,要帶走女兒。

金家當然不會理會她的無理取鬧,但是卻考慮到如果王娡在附近再嫁給別人,拋夫棄女,金家人的臉就給丟盡了。

金家上下合計了一下,反正他們兩口子也過不下去了,不如把她扮成秀女,送入宮中,離這兒越遠越好。

沒想到金家對臧兒毀婚的報複,竟使王因禍得福,得到太子劉啟的寵幸。

從此,臧兒一家的生活揭開了新的一頁。

西漢初,婚姻還不重門第和等級,婚姻的開放和自由是社會上常見的現象,貞節觀念也相對後世淡漠,改嫁、再嫁普遍存在。

當時帝王納妃的標準以色藝為先。

許多少女學習歌舞就是為了能夠入主掖庭,有朝一日登上後妃之位。

王娡雖然已經結婚生女,但年方妙齡,目若秋波,體態婀娜,風姿綽約,絲毫看不出已婚婦女的痕跡。

當時尚為太子的劉啟一下子被迷住了,不久王娡被封為美人。

漢初沿襲秦製,皇帝正妻一人稱皇後,姬妾稱夫人。

眾妃分為若幹等級,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稱號。

王美人隻是一個等級不高的嬪妃。

她得寵後,一連為劉啟生了三個女兒,即後來的平陽公主、南宮公主和隆慮公主。

當初和姐姐一起進宮的兒經王美人推薦,也得到景帝的寵幸,為他生了四個兒子,以後皆封為王。

王娡生了三個女兒之後,每天祈禱自己生個兒子。

在宮中磨練了幾年之後,她深深地明白“母以子貴”的道理。

美色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消失,一旦色衰則愛弛,後果將不堪設想。

“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為穩固地位,抓住榮華,唯一的方法就是生個兒子。

當時皇帝為了把皇位傳給嫡子,往往到民間采納“宜子婦人,毋辟嚐字,毋論年齡”,當然也不論貴賤,隻要能給皇帝生下一個繼皇位的龍子,便可被尊為皇後。

王美人不想等自己年高色衰,她要靠兒子來保證自己無後半生之憂。

這時的王娡已不是安於生活的民間少女,而是工於心計的宮廷婦人了。

秦漢人相信天命祥瑞。

王美人為了讓自己未來的兒子受到重視,就趁景帝心情好時稟明她做了一個怪夢。

王美人嬌滴滴地說她昨夜夢見一輪紅日落入懷中。

景帝一聽大喜,認為是大吉大利的征兆。

夢日入懷的消息傳遍宮內外,給未出世的劉徹蒙上一層神秘的光環。

王美人聲稱懷孕後,十四月遲遲未生。

古時有聖王唐堯曆十四個月孕的傳說,因此景帝更喜歡這個還未謀麵的兒子。

陰曆七月七日,為傳統的“七夕節”,傳說是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

這一天人間的喜鵲都飛上天河,用脊背搭起一座鵲橋,讓這兩個有情人相聚一天。

人們在這一天擺上水果,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公元前156年七夕節在漢宮猗蘭殿內卻非同尋常,這裏燈火通明,大家忙忙碌碌,都期待著一個小皇子的出生。

不一會兒,一聲尖銳的嬰兒啼哭打斷了人們的談話,“王夫人生了一位皇子”,這個消息立刻傳遍宮內外。

劉啟剛剛即位第一年就得到一位皇子,可謂是雙喜臨門呀!

景帝喜滋滋地看著結結實實的兒子,心裏非常高興。

他想到民間流行給孩子起一個賤名,可以保證將來富貴和平安,就給剛出生的兒子起名劉彘。

彘就是豬,在漢代,豬又被視為龍的一種,代表自己的兒子是龍的傳人。

終於生了兒子的王夫人鬆了一口氣兒,但並不代表她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隻有讓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她被尊為太後,才可以萬無一失。

為了這個目的,王美人得付出多少艱辛的努力呀!

臧兒重返富貴的美夢終於成真了,但是王氏外戚是否能成顯貴,還要看王娡在宮中的造化。

二、四歲膠東王

小劉彘聰明可愛,景帝十分喜歡他。

但是宮中嬪妃如雲,景帝共有十個兒子。

在王美人產子之前,薄太皇太後的內侄女已被封為皇後。

可惜她運氣不佳,一直沒個一男半女。

在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祖訓支配下,薄皇後的地位自然可想而知了。

王夫人觀察宮中眾妃,能和自己較量的隻有栗姬。

她容貌豔麗,十分受景帝寵幸,況且連生了三個兒子,劉榮為長子,立儲的可能性最大。

於是宮中的兩個女人為自己的地位展開了爭鬥。

公元前155年春,日薄西山的薄太皇太後死去,薄皇後失去了祖母的靠山,不久被廢,離開了正宮。

後位的空缺,代表著皇儲未定。

皇後之爭和太子之爭交織在一起,在漢宮中悄悄展開。

景帝對兩個妃子都十分喜愛,對哪一個都難以割舍。

聰明伶俐的劉彘三歲能誦經如流,無一遺落,表現出超人的智力。

有一次景帝把他抱在膝上問:我兒想要當皇帝嗎?

小劉彘用稚嫩的聲音回答說:做皇帝由天不由人,我隻想做父親的好兒子,每天能在您膝下玩耍。

景帝聽後十分驚訝,小劉彘的大度和悟性使景帝有立他為儲的想法。

但是景帝曾與栗妃私約,立她為後,其子為君。

栗妃三子,德被立為河間王,閼被封為臨江王,隻有長子榮未被冊封,顯然是為當太子做準備的。

但是劉榮為人忠厚、木訥,和才智過人的劉彘相比,立刻矮了半截。

介於這種情況,景帝猶豫了一年,仍未做出決定。

栗姬偷窺後位已久,薄氏被廢後,她更是格外獻媚,要求景帝實現諾言,立榮為太子,心想太子的母親日後自然會封為皇後。

景帝執政時奉行“無為而治”的治國政策,做事循古禮,少變化。

立幼廢長,有違祖訓。

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景帝於前元四年(前153),立劉榮為皇太子,四歲的劉彘為膠東王。

王美人“夢日入懷”生子的祥兆雖然得到景帝的關注,最終立太子時還是敗給了栗姬。

但王娡並未死心,打算等待時機再翻身。

宮中眾妃都以為栗姬立後是早晚的事,一起奉承她,栗姬非常得意,飄飄然起來。

栗姬本是一個淺薄、沒有遠見的女人。

她以為後位非她莫屬,日益驕橫任性,總想三千寵愛於一身。

景帝接近哪個妃子,她就憎恨誰,毫不掩飾,即使對景帝本6人也不給好臉色看。

當然最嫉妒的就是王美人,她絕世的容顏,悅耳的聲音,尤其是假惺惺的笑容讓栗姬十分惱怒。

栗姬經常當眾給王美人難堪,王娡隻是忍讓。

栗姬聽說在女人背後吐唾沫,那個人就會失寵。

於是在元旦慶典眾妃聚在一起時,她在許多寵妃後幹了這件事,心裏感到非常痛快。

不料傳到景帝耳朵裏,讓他對栗姬產生了反感。

當栗妃在宮中橫行時,王夫人卻反其道廣施恩惠,以謙虛隨和的態度對待眾妃,得到大家的稱讚。

正當她倆明爭暗鬥之際,長公主嫖插了進來,給這場爭鬥起了催化作用。

長公主是景帝的姐姐,單字嫖,是竇太後和文帝所生的大女兒,被封為館陶公主。

她嫁給堂邑侯陳午(陳嬰之孫)為妻子,生下一個美麗活潑的小女兒,取名阿嬌。

長公主是竇太後的掌上明珠,可以自由出入宮中,憑著母親的後盾,在宮內呼風喚雨。

她為了討好當皇帝的弟弟,經常利用外出之便為他搜羅美女。

據說,王夫人就是長公主路上順便選進宮的。

許多宮女為了得到皇帝的寵幸,也經常賄賂長公主,求她給牽線搭橋,見皇上一麵。

長公主兩頭得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這樣無形中惹惱了栗姬,她認為長公主幫別人搶走了自己的恩寵。

長公主自小在宮中長大,對權勢的衡量、巧取和謀劃可謂是耳濡目染。

現在她依仗母親盡享特權,母親百年之後怎麽辦呢?

長公主眼看竇太後年事已高,就開始為自己找後路。

看著美麗的阿嬌,她計上心來。

古時婚俗流行姑表親,漢代稱之為“重親”,就是姑母的女兒嫁給表兄弟。

舅舅家娶姑家女兒是對當初姑姑外嫁的一種補償,同時使兩家親上加親,兄弟姐妹的財產可以共同繼承。

長公主就抱著小阿嬌,興衝衝地去找栗姬定娃娃親,這樣將來阿嬌做了皇後,她就是皇上的丈母娘,誰敢惹呀!

沒想到栗姬心中早就對她不滿,她還跑來自討沒趣,便立刻回絕了她,說高攀不上,讓長公主碰了一鼻子灰。

長公主悻悻地回府後,生了半天氣,因為從來沒人敢這樣對待她。

於是她暗下決心,絕不能讓栗姬當上皇後,否則形勢對她十分不利。

長公主提親失敗的事被王夫人知道後,她趁勢抓住機會接近長公主,誇小阿嬌多漂亮,誰要是娶了她,該多幸運呀!

……誇得長公主心花怒放,立即和王夫人結成聯盟。

一個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一個要讓自己的女兒為皇後,兩個女人為了不同的目的,一起開始對付栗姬。

王娡把結親的事告訴景帝後,景帝覺得不太合適,因為阿嬌比劉彘大幾歲。

於是長公主和王夫人商量好第二天再一起勸說景帝。

於是第二天兩個人都抱著小孩來找景帝,大家坐在猗蘭殿上說說笑笑,十分開心。

長公主把劉彘抱起來說:彘兒,要不要媳婦啊?

小家夥笑嘻嘻的不說話。

長公主指著旁邊的宮女說:從她們中間挑一個,好不好?

劉彘搖了搖頭。

長公主又說:那就把阿嬌給你做媳婦吧!

也許是機緣巧合,也許是事先教好的,小劉彘脫口而出:要是讓阿嬌給我做媳婦,我就蓋一座金子做的宮殿給她住。

這一下子把大家都逗樂了。

漢景帝也覺得他們很有緣分,就應允了這門親事。

從此後,“金屋藏嬌”也就作為一個成語流傳下來。

王夫人和長公主聯姻後,長公主經常說劉彘不是太子,怕委屈了阿嬌,於是加緊了她在宮中活動的步伐。

她派人監視栗姬,經常在景帝麵前揭發她,加重了景帝對栗姬的惡感。

長公主對景帝說:栗姬心胸狹窄,手段毒辣,立她為後,隻怕“人彘”的禍事又要發生了。

這番話讓漢景帝立刻打了個冷戰。

高祖劉邦死後,呂後毒害諸妃生的皇子,並把高祖愛姬戚夫人割去四肢,扔入茅廁,稱為“人彘”。

惠帝因此精神失常,不理朝政。

漢朝廷遂被呂氏控製,幾乎葬送了漢家江山。

景帝有一天身體不適,就到栗姬宮中尋找安慰,對她說:“吾百歲後,善視之。”意思是我死以後,要好好照顧所有的皇子。

栗姬恨不得其他宮妃全部死掉,更別說照顧她們的孩子了,立即回絕了這個要求,並出言不遜,使景帝拂袖而去。

通過這件事,景帝下了廢太子重新再立的決心。

長公主見栗姬已經失寵,就不斷在景帝耳邊說王夫人的好話,誇她賢惠大度,可以母儀天下。

景帝又想到劉彘出生時的祥兆,產生了易嗣和立王美人為後的念頭。

三、七歲皇太子景帝

前元七年(前150)正月,王夫人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向栗姬發起了最後的攻擊。

她暗中派人唆使大行令上疏景帝:“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號宜為皇後。”

景帝聽完大怒,認為是受栗姬指使,立刻論罪處斬了大行令,又不顧朝中條侯周亞夫、魏其侯竇嬰等大臣的反對,下詔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將栗姬打入冷宮。

不久,栗姬受不了這種打擊,抑鬱而死。

四月,景帝立王美人為皇後,七歲的膠東王劉彘為皇太子。

在激烈的宮闈鬥爭中,劉彘坐享其母親和姑母的勝利成果,奪取了儲君位置,成了大漢帝國的繼承人。

皇帝是至高至尊、德牟天地的天子,劉彘這個名字顯然不雅。

古時“彘”、“徹”同音,所以景帝為劉彘改名為劉徹。

按照《莊子·外物篇》“心徹為知、知徹為德”的說法,景帝顯然是希望他能做一個有道明君。

劉徹封為太子後住在東宮,景帝專門任命德才兼備者為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對他培養和教育,讓他了解怎樣執掌國家。

文帝朝的政論家賈誼曾上疏把太子的教育當做興國安邦的大事提出來。

他說夏商周三代之所以長久,秦所以速亡,和太子的培養是分不開的。

因為“天下之命,懸於太子;太子之善,在於早諭教與選左右”。

文帝深許之,遂選晁錯為太子家令,來做景帝的老師。

景帝作為過來人,自然知道對太子施教的重要性。

他對劉徹教育培養的種種安排,都體現了這種苦心。

漢初統治者以黃老治天下,劉徹耳濡目染,自然十分熟悉。

為了擴大太子的知識麵,景帝選長於儒學的衛綰為太子太傅。

衛綰是代地大陵人,為人忠厚老成,循規蹈矩,做事無紕漏。

文帝時以功升遷為中郎將,景帝時以才德被拜為河間王劉德的太傅。

劉德在衛綰的指導下,愛讀古書,修禮樂,好儒術,行為端正,為人謙遜。

七國之亂時,衛綰因功升為中尉、封建陵侯,做太子太傅五年後升為丞相。

在他的影響下,武帝早期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被其君子乾乾不息,進取有為,實行仁政、重民、大一統,懷服四夷等主張所吸引。

聰明過人的劉徹也看到漢王朝的內憂外患,黃老思想有許多不可行的地方。

武帝感到儒家思想更符合他打算大有作為的計劃。

儒家思想塑造了他的政治觀,對他以後五十年創立的豐功偉業有深刻的影響。

景帝為了培養劉徹的實踐能力,經常讓他參加國事討論。

景帝後元年,主管全國刑法的廷尉,把一批案卷呈給景帝批閱。

其中有一件少年弑母案讓他十分頭痛。

這位少年叫防年,生母死後其父續陳氏為妻。

陳氏不賢,殺死防年父親。

防年為了報父仇,又殺了陳氏。

按照漢朝法律,弑母為大罪為極刑。

景帝認為如此處理有些不妥,就問劉徹應該怎樣辦。

劉徹仔細研究了案卷後說:“按大逆罪處置防年不好。

人們雖然說繼母如母,但陳氏並沒有盡到一個做母親的責任,不能算是母。

她親手殺死防年父親,已經斷了夫妻之情、母子之義。

防年殺死她當然也不能按弑母罪處。

應以一般罪論之。”

太子一席話,四座皆驚。

他合情合理的分析,讓廷尉大臣十分佩服,景帝也十分滿意。

少年武帝即顯露出超凡的治國才能。

在幫助景帝處理政務的過程中,劉徹又體會到法家倡導的尊君禦臣之術的重要性。

他多方麵吸收儒、道、法各家的營養,不斷增長治國安邦的本領。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