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他倒在繪圖桌前

一九七九年春,八十二歲高齡的湯仲明恢複了政治名譽和工資級別,又辦理了退休手續,完全可以回到家裏坐享清福,安度晚年,但他卻不甘心把自己的技術知識帶進火葬場一起焚燒掉,而決心為祖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再添磚加瓦,以償平生宿願。他從廠裏辦了退休手續,立即就到重慶市退休工程師協會辦了入會手續,他滿腔熱忱,一片忠心報效祖國,使大家都很感動,後來還被推選為副理事長。

湯仲明對大家說:我學了一輩子技術,也搞了一輩子技術,不搞技術日子難打發,我沒有別的奢望,一心想的是:劫後餘生獻給黨,願在有生之年為四化再盡一點力,將我在受冤期間設計的“高揚程轉子水泵”和“內外燃轉子發動機”做出來,這樣我死也瞑目了。

“四化何須論年高,心紅膽赤老尤豪,餘年應是韶華日,誓為科研輔路橋。”這是重慶退休工程師協會老工程師們共同創作的言誌詩,也是湯仲明的真實寫照。

他的兩項設計,經退休工程師協會機械組多次審查論證:認為設計合理,世界尚無先例,這種高揚程轉子泵與一般離心式相比,有著許多優點,如省電、輕便、結構簡單、製造容易,且成本低、汙染少。如果試製成功肯定是一次新的突破,意義重大。工程師協會建議領導撥專款、抽專人進行試製。領導考慮重慶地處山地,長江、嘉陵江就在腳下流過,一些高處用水卻很困難,高揚程的轉子泵對重慶最有現實意義,決定先試製轉子泵。

同在機械組的錢辟蒙工程師,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機械專家,自告奮勇幫助湯仲明試製轉子水泵,分工是湯工負責設計,錢工負責製造。

市裏將試製任務交給了沙坪壩區,沙坪壩工業局王子恒局長心裏沒有底,就找到任技術顧問的錢辟蒙工程師了解情況,他問:“錢工,轉子水泵能不能搞?”

“能搞,能搞,肯定能搞。我到市科技情報所,查閱過國內外所有水泵產品,象湯工設計這樣的,不僅中國沒有,世界也沒有。搞成功了,是專利產品。”錢工很肯定地回答說。

“那好,我們準備做,待我們研究決定後,再告訴你通知湯工。”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三日《人民日報》上登載山東荷澤地區很多縣鬧鼠害,湯仲明看後想起了自己設計的鐵貓,隨即就給《人民日報》寫了一封信題為《為民除害,設計鐵貓》:

我是一個留法勤工儉學82歲的退休工程師,正在努力搞四化工作,11月3日在《人民日報》上看到荷澤地區很多縣鬧鼠害,要求養貓滅鼠,我非常感動,茲將本人看法陳述如下:

老鼠是純害無益之物,估計全國老鼠之數與人口差不多,約為九億,平均每百頭老鼠每日遭塌糧食約一公兩,那麽九億老鼠每年損失糧食約32萬公頓,加上它傳染疾病,咬傷物品,對人們的危害非常之大。

養貓也並非是好辦法,一方麵需要喂養它,給予肉食;另一方麵它也偷吃食物,還身生跳蚤傳染疾病。可能得失幾乎相等,沒有多大益處,最好使用我國習用的鐵貓,過去使用的鐵貓形狀不一,多數效率不高。根據我的經驗,隻要精心加以改進,就能提高效率延長使用壽命,一個鐵貓可以使用幾十年,打死老鼠上百隻。我家的一隻鐵貓就是如此,打死老鼠無數,還完好如故,毫無損傷。

老鼠有個很大的弱點,對鐵貓的危險不知道,不知警戒免遭覆滅,所以一個接一個地被打死,鐵貓可以長期使用,效果始終如一。我家的鐵貓,就使用了二十多年,每天撐起,置在僻靜地方,也不需要時常換誘食,無論大小老鼠,來一個打死一個,準確無誤,然後用火燒去異味,效果很好,現將該鐵貓繪圖附上,以供參考。

我國有九億人口,假設每百人中設置一個鐵貓,對老鼠來說就象布下了天羅地網,遇到了萬裏長城,就可基本控製鼠害,但這就需要九百萬隻鐵貓。

我國現有許多沒有安排的閑散人員,可將他們組織起來,成立滅鼠組織,大量製造鐵貓,並宣傳它的功能,推廣應用。

鐵貓的製造工藝非常簡單,一般人可以勝任,所需材料和設備也非常簡單,隻需4mm鐵絲和0.5mm以下的鋼絲,新舊都行,估計在一年之內就能大見成效,對國家和人民都有好處,對打死的老鼠也可考慮作其它應用,一舉兩得,尚希考慮為幸。

湯仲明

1979年11月

一位八十二歲的老人,如此關心國家的事情,可見其愛國之心多麽熾烈;愛民之情多麽忠誠。

重慶沙坪壩區工業局的王子恒局長是一位很有眼光的人,他十分尊重知識,珍惜人才。接到試製轉子水泵的任務後,他想:試製工作雖然有風險,但我們國家百廢待興,迫切需要發展生產。這項發明如果成功,將會為國家建設做出新的貢獻,應該支持。王局長在重慶市二輕局的工作會議上發言,就試製轉子水泵的工作向市局作了匯報,得到了劉黎平局長的支持和與會者的讚同。王子恒局長更有了信心,回局以後與大家研究,決定首拔二萬元作為試製經費,如試製工作有進展,再續撥經費試製,直到成功。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錢工知道後非常高興,他想盡快將這個消息告訴湯仲明。

一九八O年一月二日,錢辟蒙工程師專程來到沙坪壩大坪支路十號,湯仲明寄居的他小女兒湯三生家裏,來向湯仲明報喜。

“湯工,我來向你報告一個好消息。”

“啥好消息?”湯仲明問。

“市裏將試製轉子水泵的任務交給了沙坪壩,沙坪壩工業局王子恒局長,聽了我的匯報後,答應立即著手試製。”錢工向他報告說。

“那確實是好消息。”湯仲明象打了一針興奮劑,聲音、嗓門、語調都提高了。

“經沙坪壩工業局研究決定,先撥給兩萬元試製費”錢工也很興奮地對湯老說。

“多少呀?”湯仲明耳朵稍有點聾,怕聽錯了,驚訝地問。

“兩萬元人民幣”錢工提高嗓門,重複一遍,並加了人民幣三個字。

“兩萬,這麽多錢,真不少”他高興得喜笑眉開,嘴都合不攏,他轉臉對女兒三生說:

“這下好了,有錢了,撥兩萬元試製費。”

三生見他異常興奮,立即想到老人不能過分激動就對他說:

“爹,我為您高興,向您祝賀,您多年的願望,終於快實現了,但您不要太激動,有高血壓的人不能太激動。”

“這怎麽能不激動,這消息太令人振奮了。我一生還沒遇到這麽好的事,有人拿這麽多錢,試製我設計的機器。真謝天謝地,我能活到今天,活到中國科學的春天,真是幸運啊!”湯仲明非常激動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

錢工見他這般激動,自己也非常興奮,但聽了三生說有高血壓病的人,不能太激動,他有點後悔了,不該把錢數告訴他,也幫著三生勸他不要太激動,他趕緊抽身告辭走了,想讓湯仲明平靜下來。

送走錢工後,湯仲明仍然平靜不下來,他趕緊繪製附件圖紙,他晚上也睡不著了,連夜加班繪製圖紙,一連好幾天,他都是廢寢忘食地趕繪圖紙。女兒三生,女婿學龍都勸他不要這樣緊張,過於勞累,晚上催他休息,白天催他吃飯,他嘴上答應,實際他老不去休息,吃飯也一拖再拖,特別是晚上休息,他硬說是睡不著,每天都弄到半夜三更。他精神煥發,似乎年輕了許多,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年齡,他想抓緊這短暫的有生之年,將轉子水泵試製成功。

高度的興奮和過度的勞累,他超負荷地透支著生命。

一九八O年元月二日上午十一點左右,湯仲明已經在繪圖桌前工作了幾個小時,他聚精會神地畫著,計算著,思考著,他萬萬沒有想到,死神正向他一步步地走來,他突然一頭栽倒在繪圖板上。他的女兒、女婿立即將他送進了附近的第三軍醫醫院,醫生診斷為腦溢血病。湯仲明一直昏迷著不醒,嘴裏卻不斷地念叨著:“圖紙……送走……”老人臨終想的還是圖紙,是他一生為之追求的事業。

一九八O年元月十四日,昏迷了十四天的湯仲明最終沒有蘇醒,他帶著遺憾,也帶著滿足離開了人世。這位熱愛祖國、熱愛科學,以科學救國為己任,將畢生精力奉獻給我國內燃機事業的優秀工程師與世長辭了!享年八十三歲。

湯仲明二十二歲赴法國留學深造,學成後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懷著科學救國的淩雲壯誌毅然回到祖國。為解決當時汽車完全依賴外國進口汽油的能源問題,他發明了木炭汽車和仲明動力機,在抗戰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晚年,他身處逆境卻心懷坦蕩,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設計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內外燃轉子發動機”和“高揚程轉子水泵”。

湯仲明的一生是坎坷的,曲折的,但至死不變的是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矢誌不移的是獻身科技的精神。尤如他的發明——轉子一樣,行萬裏路而不變其心。

湯仲明逝世後,有關部門,有關媒體等進行了悼念和報道,有關書籍、雜誌等對他的事跡也作了記載:

一九八O年元月十七日,重慶水輪機廠召開了追悼大會,追悼會由該廠黨委副書記主持會議,廠領導宣讀了追悼詞,充分肯定了湯仲明的業績和所做的貢獻,(錢工代表退協也發了言)悼詞全文如下:

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在這裏隆重悼念為科學事業發展奮鬥終身的老專家、重慶市人民代表、市政協委員、市退休工程師協會理事,原重慶水輪機廠代理總工程師湯仲明同誌。

湯仲明同誌是我們一位優秀工程師,因患腦珠網膜出血,在市科協和市局等上級領導的關懷下,經醫院多方治療搶救無效,於一九八O年元月十四日晚十一時二十二分不幸逝世,享年八十三歲。

湯仲明同誌是河南孟縣人,他在少年時期就熱愛科學,學習努力,立誌革新。一九一九年赴法勤工儉學,先就讀中等技術學校,後進工藝學院,畢業時獲得機械工藝工程師文憑,一九二六年他懷著一顆“科技救國”的熱忱之心回到祖國,一直在鐵道部門從事技術工作。一九三O年,他為了解決當時汽車完全依賴“洋油”的能源問題,大膽革新,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輛木炭汽車,長了中國人的誌氣,受到愛國將領楊虎城的全國通電讚揚。然而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舊中國越來越貧窮,湯仲明同誌科技救國的願望始終未能得到實現。

新中國成立後,湯仲明同誌於一九五二年從私營洪發利機械廠合並來到重慶水輪機廠,曾任工程師、總設計師和代理總工程師等職務,他深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己的理想可以變為現實,個人的技術才能夠充分發揮,他勤奮學習,忘我工作,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做了突出的貢獻,被選為市人民代表、政協委員。一九五五年被評為市勞動模範。

在他被受到錯誤處理、衝擊迫害的年代裏,他仍白發蒼蒼赤膽忠心,日以繼夜地堅持科學技術研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智都傾注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一九七六年在河南家鄉當地黨政部門的支持下,他研製了我國第一台具有揚程高、抽水量大、製造容易、小巧輕便的擠壓水泵,為發展我國現代化農業做出了貢獻。一九七七年被特邀出席了孟縣和新鄉地區的科學大會,並為主席團成員,大會向他頒發了獎狀和獎品。

湯仲明同誌退休後,又參加重慶退休工程師協會,繼續為四化做貢獻。

他胸懷壯誌,敢於創新,不顧其年老多病,在經濟、住房條件都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仍然起早貪黑,不辭辛苦,廢寢忘食努力工作。大膽設計,反複計算,設計出了“元心轉子動力機”圖紙,編寫了詳細說明書,為創造世界上還未有的新型動力機械,為我國機械工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做出了寶貴貢獻。粉碎“四人幫”以後,黨中央實事求是地給他落實了政策,十八年的錯案得到平反、沉冤得到昭雪,使他更加煥發了精神,用自己的餘年積極地為黨,為四化建設努力工作,死而後已,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湯仲明同誌的一生是奮發努力,追求科學發展的一生,是努力用科學成就為國家民族謀福利的一生,湯仲明同誌的逝世,是我們科學事業的損失,特別是當前全國都在進行四化建設的時候,我們卻為失去了他這樣一位學識淵博、經驗豐富,一心撲在科學上的老科學工作者而非常悲痛。

我們深切悼念湯仲明同誌,就是要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科學事業、為黨的事業,勤勤懇懇,埋頭苦幹,努力工作的優秀品質;學習他不畏艱難,胸懷寬廣,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為黨工作,獻身科學事業的忘我精神;學習他終身好學,不斷求知,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他謙虛謹慎、艱苦樸素、平易近人、團結同誌的好作風。

在此,向湯仲明同誌家屬表示親切慰問。在四化中獻計獻策,做出新的貢獻。

湯仲明同誌安息吧!

重慶市水輪機廠黨、政、工、團

一九八O年元月十七日

追悼會結束後,廠裏的領導和湯曉明等親屬一一握手致慰。此時湯曉明的心情很不平靜:為失去父親而悲傷,為父親坎坷的一生而痛心,為父親的事業未競而惋惜……他走出會場,在會場外麵的大路旁,一位佝僂著身子的長者向他迎麵走來,在他的麵前站住,慢慢地、深深地行了三個九十度的鞠躬禮,口裏喃喃地說著:“對不起……現在看來湯仲明先生當時對領導的批評是對的”湯曉明看清了這個人正是該廠反右期間任職的廠長,事過境遷,他在為自己當年親手製造的悲劇而內疚,為所負的曆史責任而懺悔。湯曉明看著這個人一時竟不知說什麽才好,隻是心裏泛起了一絲憐憫: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也是一個受害者。後來湯曉明聽說,這個廠長在繼湯仲明被打成右派後未能幸免,也被劃入了右派的行列。

一九八三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科學愛好者》第三期發表徐之的文章,摘錄於後: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記工程師湯仲明

一九八O年元月初,在一間寧靜的病房裏,一位滿頭銀絲的老人,昏迷在床上,不時喃喃地問:“圖紙交出去沒有?圖紙交出去沒有?……”前不久,在重慶退休工程師協會的一次座談會上,他曾激動地說:“我八十多歲了,為國家出力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隻希望十多年來設計的兩樣東西,能及早為祖國四化建設發揮作用。”與會的領導、工程師、專家都深為感動,經認真討論後,大家一致認為他提出的“轉子水泵”和“內外燃發動機”兩個設計方案,都具有構思獨特新穎、構造簡單、製造容易、經濟效益大等優點。在一些退休工程師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分期分階段試驗。為此,他興奮不已,當晚趕繪圖紙,伏案繪圖到深夜十一點多鍾,隻躺了一會,淩晨四點多鍾,又繼續工作,直到中午十二點,連續幾天,因過於勞累,致使腦血管破裂,病倒在桌旁。在昏迷中,他還念著兩項設計圖紙。

他是誰?他就是三十年代曾為祖國做出卓越貢獻的機械工程師湯仲明。

“九·一八”事變以前,國際形勢日趨緊張,汽油價格越漲越高,當時,我國的汽油全靠進口,每年要耗費巨額資金,同時,日本侵略我國的野心已露端倪,有識之士無不憂心忡忡,一旦戰爭爆發,沿海口岸遭到封鎖,汽油來源斷絕,我國的交通運輸將遭到嚴重的打擊,幾萬輛汽車將會變成一堆廢鐵,湯仲明心急如焚,日夜想尋求一種燃料作為汽油的代用品。“處處留心有學問”,這是湯仲明口頭禪。有一次,他揭開爐蓋火眼“砰”的一聲,從火眼衝出一股藍色的火焰,使他受到啟發,這種煤炭燃燒不充分而產生的煤氣,能不能用作汽車燃料呢?於是他沒日沒夜地鑽研試驗,沒有經費就把自己的工資用來購買器材。幾年後終於發明了木炭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木炭車。一九三二年九月二十八日,愛國將領楊虎城,在西安觀看了木炭車的表演後,接見了湯仲明,還獎勵他一輛汽車,鼓勵他繼續研究。全國的報刊也紛紛報道了這一消息,讚揚他是我國當代的發明家,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的政府機關以及許多工廠撤退,疏散物資時,木炭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發明了木炭汽車,他並不滿足,一九四O年,他又成功發明了“新式蒸汽動力機”,由於戰亂,沒有能夠很好的推廣應用……中國由於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他留學法國歸來,想用科學救國的理想終成泡影。

黨的陽光驅走了黑暗,天,終於亮了,黨對他無限信任,特別重視。他先後在重慶水輪機廠擔任工程師、總設計師、代理總工程師。還被選為市勞動模範、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他的心情無比舒暢,幹勁特別大。工作、工作,他白天黑夜想到的就是為祖國人民忘我地工作,工廠有急事,深更半夜經常用廣播叫他,不論刮風下雨、酷暑嚴寒,他一聽到廣播翻身起來就往車間跑,廠裏上上下下,凡有礙於工作的,他都毫無顧忌地提出批評,對一些官僚主義現象,更是深惡痛絕。“反右”中的“左”傾浪潮衝擊了他,五八年他被打成“右派”。六O年又被誣陷為“現行反革命”,並受到開除出廠,管製三年、勞動改造的處分。可他是離不開機器的人啊!怎能與機器割斷關係?他再三要求留廠義務工作,但是他終於還是被攆出了工廠。斷絕了經濟來源,這樣的生活遭遇,多麽不公平,卻並沒抹殺他對新社會的熱愛,他堅信這隻是暫時現象,幾十年新舊社會的對比,使他深刻地認識到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他經常說:舊社會,帝國主義者在我國四處橫行,中國人遭殃,現在,共產黨領導新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已經能夠製造火車、飛機、汽車和遠洋輪船了。我雖然是“管製分子”,可是一個中國人,為了建設祖國,我要盡我的一份力量。當他得知西德搞成了先進的三角活塞內燃機,而我國被封鎖技術,無從獲得時,他十分著急,決心走另外的路,設計出更先進的內燃機。同時,還設計一種新型水泵,來取代現在落後的水泵。

有誌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是蔑視前進中的冰雪的,他將無畏地把它踏在腳下。湯仲明在長江邊的一片斜坡上,找到了兩間隻有七八平方米大,四麵透風,地下出水的房子棲身。沒有自來水,他就引後麵泉水來飲用。三年自然災害,他的生活是極為困難的。但是,在這樣艱苦的歲月裏,這位“雙料”的老“反革命”還被罰天天打掃街道,從事沒完沒了的無償勞動。十年動亂時期,他受的迫害更深,家被查抄,財產被充公。這一切,他卻處之泰然,他心中唯一想到的是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要研製出新型的“內燃機”和“水泵”。一有空閑,他就弓著背,將白發蒼蒼的頭,伏在自製的繪圖板上,不停地繪畫和運算,還從少得可憐的生活費中,節約錢去購買繪圖材料,請木工做模型搞試驗。盡管如此,他還對外甥女蔣新渝說:“這生活不算苦!”這是為什麽呢?

人們說:吃過苦的人,才能品嚐出生活的甜,他原來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啊!

河南孟縣,雖然地處黃河邊,但幹旱仍是孟縣的主要災害,有“十年九旱”之說,那兒的人民在災難和社會的黑暗中掙紮。一八九七年三月三日,湯仲明出生在湯莊一個貧苦的農民家裏,他家受當地惡霸豪紳欺淩過,下狠心送他上學,期望他讀出來支撐門庭。湯仲明從小在家裏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他雖以成績第一名取得了公費讀中學,還是無錢在校搭夥,隻好每周來回走一百二十多裏路,回家背一次幹糧。每天放學後,他用開水泡幹饅頭、窩窩頭吃。冬天,幹糧硬得象石頭,咬不動,他就用石頭砸爛用開水泡。夏天,幹糧過一兩天就長黴了,他就擦掉黴,硬吞咽下去,幸好年輕力壯,抵抗力強。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工作的勞累,學習的緊張,生活的困難,外國的歧視,那就更說不完了,這一切他都以頑強的意誌硬頂過來了。一九二六年,在法國獲得了機械工藝工程師文憑後,他懷抱著“科技救國”的理想毅然回國,先後在隴海鐵路的火車修理廠任廠長、工程師。幾十年,他不忘過去,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現在為了祖國的振興,個人吃點苦不算啥!他著急的是,正當祖國振翅欲飛的時候,他卻被奪去了為此而工作的權利,不能把他的知識技術貢獻給祖國和人民,這才是他真正的最大痛苦。

寒來暑往,經過六千五百多個艱辛的日日夜夜,勤奮不息地構思、試驗,他最後設計出了理想的“水泵”和“內燃機”。為獻出這兩份圖紙,他阻攔過一些“首長”的小汽車,向一個個單位陳述過它們的先進性。但是在那人妖顛倒的年月,又有誰敢接受這位“帽子”戴得嚇人的“臭老九”的圖紙呢!他被一些人誤認為神經不正常。一九七六年,他年已耄耋,老態龍鍾,還是決定自費北上,回河南老家去試試。當時家鄉正值幹旱,缺乏抽水機械抗旱,當地黨和政府毫不猶豫地大力支持他試製水泵。試製成功了!水,嘩嘩啦啦灌進龜裂的土地裏,家鄉的人民都樂了。一九七七年,他被特邀參加了河南孟縣和新鄉地區的科技大會,光榮地就坐上主席台,並受到表彰和獎勵。

三中全會的春風,把歡笑吹上了他的眉梢,吹掉了他頭上戴二十年的“右派”、“反革命”帽子。更使他興奮得難以抑製的是,包含著他全部心血的兩項設計,終於得到了黨和人民的讚譽,了卻了他為祖國的四化建設貢獻力量的心願。

高度的興奮和過分的勞累,使他病倒了,重慶市科協的領導同誌聞訊立即趕到醫院,希望醫生盡一切力量搶救。

一九八O年元月十四日,由於年老病重,搶救無效,終於逝世了。但他的臉上帶著微笑,人們都說,他是高興死的。

一九八三年六月,北京二七機車廠的薛斌成高級工程師也寫了一篇回憶文章,摘錄如下:

寬闊的胸懷 不倦的毅力

——對一位老工程師的回憶

湯仲明老工程師是我中學時同學湯曉明的父親。過去,我曾常到湯家去玩,就曾見過湯仲明先生,並知道他設計製造出許多有趣的機械。由於時間久遠,印象不深了。三前年,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份,我有機會出差重慶,曾於十一月二十六日去看望他老人家,那一天的相會,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重慶的天氣總是那樣半陰不晴的,還有點薄霧,我從火車站乘車到大坪,來回找了幾趟,才找到大坪支路十號,原來是一座舊樓,已破爛不堪,是湯老女兒所在單位的宿舍,湯老就住在女兒家裏。

走上二樓,走廊裏很黑,兩邊存放著爐子、蜂窩煤等家用雜物,顯得很擁擠,隻剩一條中間能過人的小道。湯老住在一間靠端尖的房間裏。敲開門後,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簡直認不出來了。桌前擺了許多圖紙,他正在輔導侄孫湯熊複習功課,準備考大學。湯老的女兒、女婿都是技術人員,上班走了,三個外孫女也都上學去了。全家七口人,老少三代,住在十幾平方米的兩間舊房裏,可見當時重慶的中年知識分子的生活條件也相當寒酸。

由於來以前曉明有信給湯老,所以我的到來,湯老並不感到突然,他知道我是搞機械的,顯得十分高興。他目光炯炯有神,身體健康,說話操有很重的河南口音,連連說道:“好極了,好極了,你來了可以幫助看看我的設計。”他給我倒了杯開水後,就開始向我介紹起他的設計——一種新型發動機。這項設計他很早就開始研究了,他向我介紹了國內外在這方麵的一些情況,並講述了他這種發動機的優越性,結構簡單,節省原材料,製造容易等。後來他又將他所畫的圖紙,和自己動手做的一個模型拿出來給我看,向我詳細地介紹了這種新型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我發現他的頭腦非常清晰,很有條理,態度又十分謙遜,就象那些有真本事的大學問家,虛懷若穀,十分耐心,一直講到中午,中間沒有休息過。中午我們三個人一起上街去食堂吃午飯,普通的飯菜,也沒有增加額外的小炒,看得出來老人平時生活也十分節儉,並且十分珍惜時間,不願把時間浪費在等待吃飯上。

飯後回到宿舍,老人要我同他一塊午休一會兒,於是我們就到另一個房間睡下,沒多久,我就聽到老人輕手輕腳地起來了,悄悄地開門出去,我還以為他去廁所,但是等了好一會兒,也不見回來,於是我也起來了,看到老人家提著籃子從街上回來,原來是上街買菜去了。

下午我們繼續進行技術上的探討,我提出了我對他設計的一些看法,老人很耐心地聽著,我當時感到最大的問題不在設計,還是製造和實驗問題,現今在機械方麵的發明創造如此之少,關鍵就在於牽涉的麵廣,沒有製造實驗手段,雖有良好的設計,沒有單位負責精心地施工製造,實驗和改進,仍然不會變成現實。湯老的這次設計,後來遲遲不能實現,不是同樣擺脫不了這種不幸的命運嗎?

後來我才注意到這間屋子是那麽的小,屋裏堆滿了東西,室內的光線也不好,湯老在如此簡陋的環境裏,不顧八十多歲的高齡搞設計,畫出那麽多的圖紙,有的還是自己動手描製,真是不簡單,沒有強烈的事業心,沒有對科學技術的執著追求,是做不出這麽多艱苦的工作的。

談完正題,我們就閑聊開了,他向我講了他發明木炭汽車的一些有趣的情況,也向我講述了他在解放初期受重用,後來又遭到左傾路線的迫害的情況……但是他沒有半句抱怨個人所受到的一切不幸,使我深深感到湯老那種一心獻身科學事業,一生為人民做好事的樂觀主義精神,高瞻遠矚,廣闊胸懷,確實使我感動,他兢兢業業,即使在受迫害的情況下,也沒有停止對新型發動機的研究。我問湯老:“您那麽大的幹勁是從哪兒來的?”他微笑著謙遜地說:“人總得為社會做些好事,不管在什麽情況下,隻要盡了自己的力了,即使不成,心中也舒坦。”烈火煉真金,逆境識英雄,湯老不愧為科技人員的光輝榜樣,我們的好老師、好前輩。他相信曆史終將會給一個人做出公正的評價的。最後他的冤案終於給澄清了,給他恢複了名譽,補發了工資,他還將他的退休證書和恢複工程師稱號的決定讓我看,老人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直聊到晚上掌燈時分,讓我見過他的女兒三生、女婿學龍和三個外孫女之後再走,等到傍晚,他們才陸續回來。女兒問起麵條,老人忽然想起女兒早晨托他買晚上吃的麵條的事情,早忘光了,大家都笑了,這時他女兒趕緊上街買熟食,飯鋪的熟食大都賣完了,隻剩一部分煎餃子,她買了回來,我同老人一塊進了晚餐。飯後我就告辭,臨行我祝願老人多保重,日後北京再相會。

沒料到這一別,竟成了永別。原設想他把圖紙帶到北京再詳細討論的願望再也不能實現了。後來得知他的設計巳為重慶科委所接受,老人是非常高興的。幾乎是日以繼夜地在拚命趕圖,簡直是太勞累了,可惜事業未成身先逝,遺願人間。

我想全國的人們,要都具有湯老那種忘我的工作精神,高尚的品德,高度的責任心,那麽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的宏圖,就指日可待。

敬愛的湯老,您確實應該很好地休息了,科技不斷發展,社會進步自有接力人,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您所奠基設計的新型發動機,定會出現在中國工業戰線上,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貢獻。

湯仲明逝世後,人們不會忘記他,社會不會忘記他,國家也不會忘記他。在他逝世後的十幾年裏,他的名字不斷出現在報紙、雜誌上。誌書中、史冊裏對他不朽的功績,也都有比較詳盡的記載。如由中國公路交通史編審委員會編纂,人民交通出版社一九九O年出版的《中國公路運輸史》第一冊第二章第七節中,專設一小欄目:“湯仲明研製成功煤氣車”,用一千多字專門記載了他在中國的這一創舉。

由河南省地方史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出版的《河南省誌》第三十八卷,公路交通誌第三章第一節也專門設目:“木炭汽車”用了將近四千字的篇幅專門記載湯仲明的木炭汽車,還登了一幅三十年代木炭汽車的照片和木炭代油爐構造剖麵示意圖。

由河南省交通廳交通史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人民交通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出版的《河南公路運輸史》第一冊第二篇第二章第四節是專門記載“木炭代油爐汽車”的,本節設兩目:一目為“湯仲明與中國第一輛木炭代油爐汽車”;第二目為“木炭代油爐的構造原理及推廣使用”並附有“木炭代油爐構造剖麵示意圖”和“木炭代油爐裝置示意圖”。本節用了五千多字的篇幅,比較詳盡地記載了湯仲明從研製木炭汽車到推廣應用的過程,還對湯仲明的生平作了簡要介紹。

由陝西省交通史誌編寫委員會編的,人民交通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出版的《陝西公路運輸史》第一冊第二章第四節以“木炭代油爐汽車的誕生”為題,用了近三千字的篇幅專門記載湯仲明一九三二年八月,應楊虎城、南漢宸之邀請去西安改裝木炭汽車的全過程。還將當時《西安日報》的評論:“此種發明,不但開西北科學界之新紀元,實亦全國科學界新開之鮮花。木炭代油爐的試驗成功,不僅適用於汽車,更可以振興水利,抽水灌田……抵製外人之經濟侵略,促國家於富強……於國於民,均有莫大功績。”還附有木炭代油爐構造剖麵圖。

由上海市交通運輸局交通史誌編纂委員會編的,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出版的《上海公路運輸誌》第七章第二節第三目以“代油汽車改裝”為題,記載了湯仲明在一九三五年來滬創辦仲明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自設工廠,專門從事煤氣發生爐的製造,成為上海地區首家專營製造煤氣發生爐、改裝代油汽車業務的企業,產品銷往江蘇、浙江、廣西、江西等地。湯仲明還自行設計裝配成功十輛大馬力木炭代油車,這種代油車的汽車大梁用鋼管製成,利用鋼管作木炭代油爐煤氣管道,動力性能較好,能在小區陡坡路中行駛。

由交通部中國公路交通史編審委員會主辦的《公路交通編史研究》一九八五年十月出版的第五期上發表了何敏寫的《湯仲明的學生時代》一文,全文三千多字,描繪了湯仲明學生時代充滿著坎坷,民族災難深重,家境貧寒,生活困難,但他刻苦學習,用知識開路,闖過一道道的難關,終於走出了困境,踏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

由廣西通誌館、廣西地方誌協會辦的《桂海春秋》一九八八年第六期上發表了何敏寫的《湯仲明在桂林二三事》,全文近三千字,記述了湯仲明在桂林短短的三四年間為桂林開辦了兩條公共汽車路線,另為廣西大學、大公報社送去光明和動力,遵女遺願為中國起碼是為桂林火葬開了先例。仲明動力機也是在桂林問世的,這都是他不朽的業績。

由河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主辦的《中州今古》雜誌一九八三年第六期,在“中州名人”欄目發表揚正常、何敏撰寫的《一位熱愛祖國的工程師——湯仲明》並附發湯仲明研製的木炭汽車和湯仲明一九七七年在孟縣研究轉子水泵情況的兩幅照片,全文六千餘字,概括地敘述了湯仲明光輝的一生。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六日,湯仲明的骨灰盒由其子女護送到河南孟縣老家,在孟縣烈士陵園,由縣民政廳廳長主持,舉行了湯仲明骨灰安放儀式。縣黨委辦公室花主任,縣科委侯主任,烈士陵園負責人,作家何敏先生以及湯仲明的子女、親戚朋友等數十人參加了儀式。縣領導和烈士陵園負責人在講話中高度讚揚了這位科學家不平凡的一生,家屬代表湯曉明在會上講話表示致謝。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湯仲明的骨灰被安放在孟縣烈士陵園的紀念堂,這是故鄉人民對這位功臣的最高禮遇。至此,這位由黃河哺育成才的遊子終於魂歸故裏,落葉歸根,永遠長眠於故鄉的懷抱。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